茶经网

六堡茶是如何采摘制作的?六堡茶的采摘制作工艺全流程

2019-11-30
六堡茶是我国久享盛名的一道传统名茶,属于黑茶类,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六堡茶的鲜叶采摘和制作工艺特别讲究,那么,就让小编带您一起去具体了解一下六堡茶的采摘制作工艺全流程吧。

一、六堡茶的采摘工艺

1、采摘时间:鲜叶采摘一般从3月至11月。

2、采摘标准: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

3、采摘方法:人工采摘或机械采摘。

采摘

二、六堡茶的制作工艺

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初制、精制两个过程。

1、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毛茶。

2、初制加工技术要求:

①、鲜叶: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

②、杀青:要均匀,杀青以叶质柔软,叶色转为暗绿色,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

杀青

③、初揉:趁温揉捻至成条索。

④、堆闷: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当堆温达到55℃时,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当堆温降到30℃时再收拢筑堆,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

⑤、复揉:再次揉紧成条索。

⑥、干燥: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成为毛茶。

3、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型—陈化—成品。

4、精制加工技术要求:

①、筛选: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拣梗。

②、拼配: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

③、渥堆: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

渥堆

④、汽蒸: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形成散茶。

⑤、压制成型:趁热将散茶压成篓、砖、饼、沱等形状。

⑥、陈化: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洞穴)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

精选阅读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流程解析!


关于六堡茶,很多人都知道它产自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但关于它的制作工艺,大家又是否了解呢?下面就六堡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做一个详细的解析。让大家更加的了解六堡茶是如何制作而来的。

六堡茶的采摘以手工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五叶。

初制方法:将叶采下后,放于沸腾的水中,使其叶软而柔即得,约五分钟置于箩中,用木头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以蒸气蒸至柔后,乃置于箩内存放待售;

根据广西特产志略》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

六堡茶的初制作过程,分为:杀青—揉捻—复揉—干燥。

鲜叶原料多为一芽三、四叶,白天采,晚上制;六堡茶杀清锅温160度,每锅投叶2-2.5千克,杀青机每次投叶7.5千克;下锅后,先焖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一般杀青5—6分钟,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摊凉后进行揉捻,有手揉和机揉两种,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机揉依揉捻机的大小而定。

六堡茶的复制过程:过筛整形—拣梗—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陈化。

六堡茶,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揉时要加压适度,大概操作过程,分为轻揉—轻压—稍重压—轻压—轻揉,揉后解块。一般1—2级茶揉40分钟,3级以下的茶揉45—50分钟。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堆高3—5厘米,每箩装湿茶坯15千克左右,堆沤时间在15小时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如温度高过50℃,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分钟。六堡茶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传统的方法是用烘茶锅(烘笼),摊叶3.3厘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90℃,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厘米,烘2—3小时,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复制好以后,要先进行冷发酵,把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堆沤7-10天时间,以弥补初制发酵的补足,当茶叶水分干到10%左右,即上蒸30分钟时间,至茶叶全软为止,叶含水量达到15-16%;传统的制作方法,把茶饮炊蒸后,堆置20-30天时间,这些沤堆的湿热作用,可以进一步的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变化;由于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继续使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

六堡茶,品质要陈,有越陈越佳的说法;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般陈放六堡茶,都是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形成独特的风格;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是需要经过散风水分的,降低叶温以后,然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六堡茶,采用的是传统的竹篓保证,这样有助于茶叶贮存的时候,内在物质继续转化,让滋味变得更加的醇厚,汤色加重,陈香显露;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更加利于茶叶的存放。

以上就是关于六堡茶采摘、制作、成茶、包装、陈放的一个全过程介绍了。从头到尾,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并且六堡茶有越陈越香的说法,因此,要想得到一手好茶,那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哦。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


对于初入道的茶友来说,都会搞不清楚,这六堡茶属于是什么茶?其实六堡茶属于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产自于广西省六堡乡,以茶为名,是后发酵茶,全发酵茶,也是黑茶中的佼佼者。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吧。

1、时间:一般来说,六堡茶的鲜叶采摘,都是从春天的3月,一种持续到秋末的11月。

2、标准:六堡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三、四叶,等嫩度对夹叶。

3、方法:人工采摘,机械采摘。

六堡茶属于是黑茶,它的加工工艺,分为了初制、精制2个过程。

【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毛茶

1、鲜叶。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

2、杀青。要均匀,杀青以叶质柔软,叶色转为暗绿色,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

3、初揉。趁温揉捻至成条索。

4、堆闷。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当堆温达到55℃时,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当堆温降到30℃时再收拢筑堆,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

5、复揉。再次揉紧成条索。

6、干燥。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成为毛茶。

【精制加工流程】: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型→陈化→成品。

1、筛选: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拣梗。

2、拼配: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

3、渥堆: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

4、汽蒸: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形成散茶。

5、压制成型:趁热将散茶压成篓、砖、饼、沱等形状。

6、陈化: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洞穴)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

以上就是关于六堡茶的制作工艺介绍了。其实六堡茶属于是再加工茶,是发酵再发酵的茶叶,所以在渥堆的过程中的发酵步骤是非常关键的,这需要很高的技术。

鹿苑毛尖的采摘、制作工艺!


鹿苑毛尖是一款品质非常不错的黄茶类,其采摘、加工工艺方面都是经过严格的工艺采摘制作的,成品茶品质优异。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鹿苑毛尖的采摘、制作工艺介绍。

《鹿苑毛尖的采摘》

鹿苑毛尖,鲜叶采摘时间大概是在清明节前后的15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新鲜、匀齐、纯净,并且要求不带鱼叶、老叶、茶果,采摘回来的鲜叶,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处理,把太大的芽叶折短,选取一芽一叶初展芽尖,折下的单片,茶梗,需要另外进行炒制;并且一定要做到,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间炒制。

《鹿苑毛尖的制作工艺》

鹿苑毛尖,加工工艺大概分为五道工序,分别为杀青、二青、闷堆、捡剔、炒干。

1、杀青

鲜叶采摘回来后,进行杀青工艺;锅温要求160度左右,掌握好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大概是1-1.5公斤;炒制的时候,要求快抖散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后散开摊放。

2、闷青

炒制二青锅温,要求100度左右,炒锅要磨光,投入湿坯叶1.5公斤左右,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防止产生黑条,时间约15分钟,当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出锅。

3、闷堆

这个过程是鹿苑毛尖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茶胚堆积在竹篮内的时候,需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以促进黄变。

4、拣剔

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剔除扁叶、团块茶、花杂叶,这样可以提高茶叶的净度,匀度。

5、炒干

炒干温度80℃左右,投叶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回松后,继续搓条整形,应用螺旋手势,闷炒为主,借以保持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约炒30分钟,达到足干后,起锅摊凉,包装贮藏。

《鹿苑毛尖的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环状(环子脚),白毫显露,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香郁高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净明亮,叶底嫩黄匀整。鹿苑茶品质独具风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誉为湖北茶中之佳品。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选为贡茶。

六安瓜片采摘制作工序介绍


六安瓜片:最复杂的绿茶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以其形美、色绿、香浓、味醇而称誉于世。安徽省金寨齐云山周边所产的六安瓜片茶在形、色、味、香上均堪称一绝,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生产区。

六安瓜片外形:颜色宝绿鲜艳,外形呈单片瓜子形,茶条均匀。

茶水:茶水颜色为浅绿色,清香高爽,滋味香醇。

叶底:泡开的茶叶为嫩绿色,叶面较完整。

在中国复杂的茶叶谱系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一方面,它是唯一无芽无梗的叶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公里为限;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产仍需投入大量人力,这使得成本居高难下。有好事者曾统计《红楼梦》中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但现实中此瓜片茶却流通不广,仿佛只存在于小说与遐想中。

与其他茶叶不同,瓜片的采摘极为讲究,只采摘最嫩的叶片,既不要芽也不要梗,一根枝条上最多只能采五六片。从采摘技术上看,瓜片茶是唯一的每片叶子单独采摘的茶叶。

每年3月底茶树经过越冬期开始萌发新芽;4月初,一芽一叶初展,即第一个叶片长出;4月上旬第二个叶片长出;4月中旬第三个叶片长出;第四个叶片长出时应该在4月20日谷雨前后。当第四片叶子长出时,采茶人开始轻轻摘下第二片叶子。

第一叶是不要的,因为长时间包着芽头,长出时就老了;而此时第二叶刚刚展开,页面长度在3厘米左右,既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保证叶片的嫩度,正好采摘。同时,茶树经过一年的积累,新叶独具精华。

第二叶采摘后,隔1~2天后第三叶则叶形初展,即可采摘,以此类推。随着气温的升高,叶片的老化程度越来越快。所以,在众多鲜叶中,以第二片为极品,最为华贵,传统上才称其为“瓜片”。第一片叶称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叶称为“梅片”,芽头称为银针。

瓜片的黄金采摘期就是在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内,一旦过了5月5日的立夏,气温上升快,叶片迅速变老。可以说,立夏之后,已无瓜片。此时采茶,已不需要绣花般的精细,用手掳采即可。

采茶时期的天气也很重要,不能下雨,否则叶片含水过多,容易发酵。如果天气热得太快,新叶加速老化,采摘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采茶是个技术活,需要手法细腻,把叶片轻轻捏下,不可使叶片受损,也不能折断枝条。一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也只能平均采3~4斤的鲜叶,手法最快、最麻利的工人也只能多采1斤鲜叶。一般4~5斤的鲜叶加工后才能产出1斤瓜片,所以一个工人一天所采鲜叶也产不出一斤茶。

瓜片传统的采摘方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前采摘直接将长了四五片叶的枝条掐断,然后增加一道“板片”工艺——就是采茶回来后,将叶片从断枝上一一摘下,再按照老嫩程度分别归类,嫩叶与老叶用不同的火候杀青,而芽头可做毛峰,或将芽、梗加工后自己喝。

现在“板片”工艺已经基本不用,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要增加额外的人力,另一方面,直接将分拣环节提前到采摘环节,可以尽量保证每片叶子的嫩度最佳。

刚采回的鲜叶是没有味道的,经过10小时的摊晾后,开始散发出淡淡的花果香气。摊晾时不能被太阳直晒,地面要通透性好,也不能堆太厚,有条件的要翻一翻。

在鲜叶加工中尤其讲究火工,是瓜片制作的一大特点。甚至可以说,唯其如此,瓜片才可称之为瓜片。

第一道工序是杀青,即对鲜叶进行初步干燥。与其他绿茶不同,瓜片杀青分为生锅和熟锅,两锅连用,先炒生锅后炒熟锅。炒茶锅的直径为80厘米,锅台是一个大约25~35度的斜面。炒茶的工具是一个细竹丝或者高粱穗编成的“茶把子”,像一个扁扁的小扫帚。灶台用木柴加热,生锅的锅温为100~120摄氏度。

投下鲜叶约2两,要每一片叶子能都接触到锅底。鲜叶落锅有炸芝麻的噼啪声则温度合适,若温度过高叶子就焦糊了。炒生锅时,炒把手心向上,托住把柄推动叶子在锅内不停地旋转,边旋转边挑抛。

炒生锅大概1~2分钟,叶片开始发软变暗,叶片的含水率降到60%左右。于是将生锅中的叶片直接扫入并排的熟锅。熟锅的温度要低一些,约为70~80摄氏度。

炒熟锅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它的作用在于给叶片雕琢形态,整理形状,通过茶把子的拍打使叶片两侧边缘向后折叠起来,形成瓜子形状,如同用手折纸飞机。不过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一口炒锅内用茶把子完成的,需要炒茶师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瓜片之所以叫瓜片,就是取其形状之意,如果熟锅定型不成功,茶叶品级就会大大降低。

炒茶师边炒边拍,使叶子成片,嫩片拍打用力小,老片用力稍大,使叶片边缘向后折叠。炒熟锅不仅要定型,还起到了“揉捻”的作用,使茶叶香味更浓。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分钟,茶叶已变为暗绿色,含水率进一步降到35%左右。

两道杀青完成后,开始进入茶叶的干燥烘焙阶段,这将直接决定茶叶的口感、香气。瓜片烘焙分为三个阶段——毛火、小火和老火。

一般情况下,茶农在熟锅杀青后马上就要“拉毛火”。烘焙的燃料要选择最好的栗炭,不能有一点烟气,否则茶中就会有烟火味道。拉毛火需要竹条编制的小烘笼,形似一个宽檐礼帽,下有圆柱形的笼裙拢住火苗。每笼约铺放3斤熟锅茶叶,烘顶的温度约100摄氏度,每2~3分钟翻一次,八成干后可以出笼。拉过毛火后,叶片已经比较干燥,含水量不超过20%,颜色由暗绿转为翠绿,叶片两侧边缘向后折起,形似细长的瓜子。

拉完毛火的茶称为“毛茶”。茶农白天采茶,当晚就要经过杀青和毛火,常常要忙到半夜,如果不及时加工,茶叶就可能发酵。毛茶制好后放到大竹笸箩里,去掉形状不规整、颜色不好的叶片。挑拣完成后,毛茶就可以卖给茶厂,按级定价。到了茶季,各村镇都有茶叶夜市,即使半夜农民也可以挑着毛茶去交易。

后面的两道工序——小火和老火,则由茶厂完成。

火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个小烘笼上摊放5~6斤毛茶,下面由炭火烘烤,烘顶温度则比拉毛火时上升了20摄氏度,最高到120摄氏度。由一名茶师不停地翻摊,直到茶叶飘出清香味,此时茶叶含水率降到10%左右。

小火后,把茶叶放入竹篓中停放3~5天,按照制茶的术语称为“吐绿”或“回疲”。由于鲜叶中叶脉的含水量高于叶片,经过几重炒制、烘焙后,叶片已基本干燥,而叶脉仍有水分。经过三五天的停放,使叶脉将水分吐出,整片茶叶的含水量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下一步继续烘焙。

拉老火是瓜片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决定茶叶的香气、色泽、定型、断碎度和上霜度。拉老火要用大号烘笼,直径1.5米左右,每笼上可摊放茶叶6~8斤。烘笼顶端的温度继续上升,要达到160~180摄氏度,80斤木炭排齐挤紧,形成一个大大的炭火堆,火苗有一尺多高,火势猛烈均匀。

按照正常的瓜片生产周期,从采摘到成品需要一个星期。由于干燥彻底,6%的含水率低于其他茶叶,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较低,平均4.5斤鲜叶出1斤干茶。

瓜片采摘只能手工一片一片摘,杀青、毛火、小火、老火等工序也必须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

茶具搭配佳偶

六安瓜片属于绿茶,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都是适合冲泡的器具,这里建议用盖碗冲泡。六安瓜片是片形茶,茶叶体积稍大,所以适合用碗身稍大些的盖碗来冲泡。

冲泡经验提示

六安瓜片一般采用两次冲泡的方法,先用少许的水温润茶叶,水温一般在85℃左右。因为春茶的叶比较嫩,如果用100℃的水来冲泡就会使茶叶受损,茶汤变黄,味道也就成了苦涩味。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0710.html

上一篇:喝茶小贴士:饮用乌龙茶的好与坏

下一篇:如何选购滇红茶?滇红茶与普洱茶的区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