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禅茶:僧人喝茶有那“三得”?

2019-11-30

寺庙里的僧人也是十分喜爱饮茶的,他们还自己种植茶叶、制作茶叶、饮用茶水呢,俗话说茶禅一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道理,那么,僧人喝茶有那“三得”?三得分别是得趣、得神、得味,下面就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僧人泡茶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下的茶馆里,用山顶“活源”流下的泉水沏一杯岩茶,观飞瀑山色,品甘冽香茗,自有一种太和之气,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顿生“气荡空谷、魂销青山”的心神胸臆。饮茶还能以“清醇恬静、自然澹泊”的神韵,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城处世、敬爱为人”,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三曰得味。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这里以八闽人士和本土产茶为例,春季饮茉莉花茶或玫瑰花茶,用青色瓷盖碗冲沏为宜;夏季饮菊花茶或玫瑰茄茶,用白瓷盖碗斟酌为好;秋季饮铁观音或水仙茶,用紫砂壶泡为上;冬季饮“三大工夫茶”(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用紫砂壶煨煮,做到天心、人心、茶心互相感应、贯通合一,使人们从饮茶的禅机诗意中,饮尝享有“东方美人”之称的中国茶叶的风华韵味,传承其芳泽爱心。

僧人种植茶叶、制作茶叶、饮用茶水并精心研制茶叶,为中国茶叶、茶学、茶道的发展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小编推荐

饮茶者有“三得”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

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

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

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

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下的茶馆里,用山顶“活源”流下的泉水沏一杯岩茶,观飞瀑山色,品甘冽香茗,自有一种太和之气,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顿生“气荡空谷、魂销青山”的心神胸臆!

饮茶还能以“清醇恬静、自然澹泊”的神韵,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城处世、敬爱为人”,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三曰得味。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

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饮茶三得


一曰得趣。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下的茶馆里,用山顶“活源”流下的泉水沏一杯岩茶,观飞瀑山色,品甘冽香茗,自有一种太和之气,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顿生“气荡空谷、魂销青山”的心神胸臆!饮茶还能以“清醇恬静、自然澹泊”的神韵,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城处世、敬爱为人”,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三曰得味。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这里以八闽人士和本土产茶为例,春季饮茉莉花茶或玫瑰花茶,用青色瓷盖碗冲沏为宜;夏季饮菊花茶或玫瑰茄茶,用白瓷盖碗斟酌为好;秋季饮铁观音或水仙茶,用紫砂壶泡为上;冬季饮“三大工夫茶”(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用紫砂壶煨煮,做到天心、人心、茶心互相感应、贯通合一,使人们从饮茶的禅机诗意中,饮尝享有“东方美人”之称的中国茶叶的风华韵味,传承其芳泽爱心。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锻炼行人得禅真谛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

虽然茶禅以智慧著称,但是没有慈悲的智慧算不得真正的智慧。佛门向来讲究悲智双运。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赢,车之双轮。唯有深刻领会茶禅的慈悲,才可以真正领会茶禅的智慧。

什么是禅茶?禅作为佛法的心髓,难以下手,即使饱读经论的佛教行人也未必能够入门,遑论普通大众?所以慈悲的祖师们大开方便之门,让人们以茶入禅。茶本为人们日常饮用之物,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学问有无,何种信仰,品行如何,都可以喝茶。不拘何种根性,是否杀盗淫妄,都可以通过茶的媒介来接触禅的智慧,体会禅的慈悲,因为一切众人皆有佛性。这种在禅的精神指导下的茶,引人入禅的茶,帮助众人开发佛性的茶,让人启迪智慧,长养慈悲的茶,就已经超越了作为普通饮用物的茶,是一种升华了的茶,这就是禅茶。

什么是禅茶的慈悲?禅茶接引的普遍包容,是从慈悲心中开发的善巧方便。不设任何门槛,欢喜接纳一切人,如和煦的春风,给予人们以关怀,寓教化于享受之中,这是禅茶的大善巧,也是禅茶的大慈悲。

什么是茶禅?以茶为方便、为媒介的禅修,二六时中不离这个,处处观照自心,留心脚下,念念不空过,时时皆有禅,彻见本性,破除无明,打碎我人众生寿者见,领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什么是茶禅的慈悲?真正领悟了茶禅之道,自然会认识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禅门常讲:“狗子也有佛性”。因此,看似与人类毫无关系的动物,看似低人一等的动物,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佛性无二无别。在无始的轮回中,我们自己也曾经多次转世为动物,今天的动物,在无始的轮回中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夫妻老师同学。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怎么可能还忍心去杀害虐待动物?我们还怎么可能忍心去吃肉?我们自然会加入到护生动保行列中,去呵护、关怀那些需要救助的动物。

因此,真正的茶禅,如果不是附庸风雅,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对历代修行人的禅修真有一份敬意的话,真能领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定会尊重禅客的慈悲精神,不忍啖肉,一定会逐步远离膻腥,慈悲茹素,并进而支持一切动保护生行为的。时时长养慈悲心,这是茶禅的大智慧,也是茶禅的大慈悲。

禅茶的慈悲表现为对众人接引的无遮普覆,我们应该时时留心,是否给人欢喜,是否善巧方便地与众生结缘,禅茶如春风和煦,对众人无限的包容,慷慨布施,爱语安慰,利行同事,广度有情。

茶禅的慈悲表现为对众生关怀的无遮普覆,我们必须要省察自己的行为是否时时以众生利益为念,茶禅如壁立千仞,对自己无限的严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究竟成佛。

禅茶的慈悲,是基础,引导人们入禅之门;茶禅的慈悲,是升华,锻炼行人得禅真谛。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是慈悲的深化和扩展,从对人类的慈悲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慈悲。虽然有名目的差异,有对机的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无分别心的具体体现,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自然流露。

饮茶者有 “三得”饮茶有什么乐趣?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

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

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

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

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下的茶馆里,用山顶“活源”流下的泉水沏一杯岩茶,观飞瀑山色,品甘冽香茗,自有一种太和之气,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顿生“气荡空谷、魂销青山”的心神胸臆!

饮茶还能以“清醇恬静、自然澹泊”的神韵,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城处世、敬爱为人”,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三曰得味。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

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喝茶分三口,品得是什么?


喝茶,由来已久。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时至今日,已有4000多年历史,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并衍生出品茶的雅致。

品字有三口,这就意味着在用到“品”这种饮鉴方式时,需要一口一口慢慢喝,用心体味品饮对象。

笔者认为,这品茶应分三口品,一品在境,二品在味,三品在情。

一品在境

一品,饮茶需要环境。“饮茶”和“环境”这两个条件看似有先后顺序,实则是个双向命题。先创造环境再喝茶,这是大部分饮茶人的选择。

手倚雕栏花柱,背靠绣袍锦垫,桌上青壶一把,素杯一盏,墨菊一只;你可坐看窗外落英缤纷斜阳里,远望碧空如洗光似练,且听莺歌燕舞雨呢喃,细嗅草木芬芳风清淡。

无论是人造的内部环境还是自然的外在景色,都令人观后赏心悦目,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品茶,一定会喝出茶外之香。倘若反过来,先饮茶后创造环境。

任选个地方,哪怕是街头巷尾,屋前阶旁,虽然没有那般景致,但是一杯茶咽下,当茶汤顺着喉咙缓缓淌入肺腑。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

一杯茶虽然很少,却不能一饮而尽,必须先浅浅的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缓缓咽下。

慢慢润泽心田,随后比肉眼所能看到的景色更美的风景便会在心头绽放,它的颜色更加多彩,它的味道异常丰富。因为,这是来自心灵的倩影。

二品茶之味

二品,茶之味。当茶叶与水相遇,茶香就会四溢而出。不用刻意去寻找,茶香就会进入你的鼻子,进入你身体的每一处。这一项是品茶的核心,纵使情浓境美,茶汤本身的质量欠佳也会大大折损整体的品饮效果。

究竟什么样的茶算好呢?笔者的建议是,没有特殊的、非茶的气味,口感又符合自己喜好,这样的茶就是“你的好茶”。

人找志同道合,茶觅气味相依。或许你爱的茶并非贵如龙井,名比猴魁;看起来也未美过君山,香堪碧螺。也许它都数不上名茶,也许它只是在杯中默默开放的香片。

但正是因为你与它的气息相融,才有了一次人与茶奇妙的心灵相通;让它的价值得到了圆满和蒸腾,让你的心充满了感恩与欣喜。

三品在情

最后是三品,总结一个情。无论是营造氛围,还是喝自己喜爱的茶,目的只为了感情。

情感可以满足:一个人自斟自饮,要的就是那份置身世外的悠然,那份忘却前事后情的洒脱;几个人一起对饮,为的是寻求友人间羁绊的加深,彼此心灵的相印。

情感可以培养:可能处于闲来无事,随性地沏上一壶茶,喝着喝着灵感便旁逸斜出;也有可能是被烦事纠缠,心神疲惫,几杯茶下肚,所有的心囿随之而散。

情感亦可升华:一种简单的情怀,一个角度,把它泡在茶杯中,你会发现仿佛万花筒般地衍生出了更多的世界;直线式的思维,硬挺地穿过你的大脑,滤过一壶茶水后,它蜿蜒盘旋,融入每一条神经。

人的情感是一根藤,它的成长离不开养料的关怀,茶是养料的一种,帮助这藤强茎壮叶,开花结果。

饮茶里的“三得”是什么呢?饮茶里的“三得”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和茶文化的鼻祖,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喝茶注重的是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主要的核心都是在一个品字,自古以来强调的就是饮茶者的意境,所以就有“三得”之说,那么饮茶里的“三得”是什么呢?接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三得”指的是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

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三曰得味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

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饮茶最重要的是心境,让人能感受到满足与享受,这样也可以增加人们生活的情趣。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茶叶的色、香、味、形的欣赏,更能尝出茶叶茶汤的香味与滋味。生活中人们喝茶的方式不同喝法也不同,但不外乎就是喝茶、饮茶、品茶三种境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0205.html

上一篇:贵州茶产业多举措助推 茶农脱贫成效显著

下一篇:普洱茶可以减肥吗 普洱茶的减肥原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