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苍山雪绿有哪些历史渊源?

2019-11-28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苍山雪绿有哪些历史渊源?”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苍山雪绿有哪些历史渊源?”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诗僧贾岛在《送朱休归剑南》一诗中哦吟道:“芽新抽雪茗”。是可见在唐代“苍山雪绿”已名扬天下,贾岛没有来过苍山,但在京都长安品饮过仙山苍山雪绿,当然也听说过“峨眉三月雪中采新茶”奇异景观故事。

唐代学者李善在其所著的《昭明文选注》中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顶产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

宋代文豪苏东坡嗜饮“苍山雪绿”且情有独钟。赋文《嘉木记》,又自造“东坡壶”终身相伴。

南宋大诗人陆游经常自诩“江南老桑葶”,一生品饮江南诸多香茗,见识品饮“苍山雪绿”后,喟叹赞誉:“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后遂将哦吟“苍山雪绿”佳诗纳入其《剑南诗稿》。

道、佛两门的诗僧与道人留墨心迹:“风推万松吼,茶烹千古雪”,这是一幅何等场面的景观,寺外大雪飘飘,风动万松,寺内燃壶煮茶,香气四溢,暖适胃脘。动、静有致之间,点睛出了茶文化的诗化场景,一幅让人暇想无边的“苍山雪绿”香溢风雪图。

道家们则探究苍山茶的养生与延年益寿;“青花捧盏,叩问峨眉鬼谷蒲公宝掌山樵千寿何物溢养岁同日月;五千草本,在佑仙山嘉木上承苍天福泽尽纳瑶草芬芳烘成雪芽”。鬼谷先生为公元前“逍遥派”人物,相传曾来苍山隐修;蒲公则是山中原住民采药郎,宝掌是中印度高僧,公元四世纪住锡苍山洪椿坪后,129岁无疾而终,山樵是山中高寿老叟,这些在千年以前生存条件与医学尚不发达的历史高寿叟者,何以“岁同日月”,是否终身品饮“苍山雪绿”?虽然无法考究,但透过字里行间,“苍山雪绿”显然同这些高寿人物有密切的关联……

cY316.com延伸阅读

苍山雪绿有哪些加工工艺?


绿炒制技术精巧,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筛拣、复火等六道工序。操作时掌握高温杀青,轻压揉捻,理条基础上做形,分次干燥的原则,这是获得形、质俱佳的苍山雪绿茶的技术要点。

杀青

杀青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措施,总的要求是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手工杀青,通常用铁锅,径宽宜大,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后低,锅炒叶一次2公斤左右,机器加工加倍。杀青的标准: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揉捻

苍山雪绿一般芽叶粗,梗大,多采用热揉。揉捻时用慢火随炒随揉,温揉亦须在热灶上进行,冷揉一般少用。热揉做法是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亦可将数叶卷成方圆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珑雅致,冲泡后还原为绿色,呈现出色、香、味、形来。要求嫩叶成形率在80%以上,过老化的芽头成形率仅60%—70%。

干燥

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切勿被烈日直射。待叶片可研碎、粗梗折断后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这时,茶叶就达到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阴雨天气,加工后必须用低温慢烘,直至干燥为止。

江山绿牡丹有什么历史渊源?


江山自古即为名茶产地。江山绿牡丹茶原名“仙霞化龙”。始制于唐代,在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4)已成为“色、香、味”俱佳的“三绝”珍茗。被大文豪苏东坡称为“奇茗极精”。

明代正德年间,相传明武宗朱厚照巡视江南,途经仙霞山“皇息岭”时,饮仙霞山茶后舌底生津,精神振奋,逐赐名“绿茗”,并指定为贡茶。

据清同治《江山县志》记载,大诗人苏东坡在贬徙惠州时,龙人毛滂(字泽民,江山人)曾以仙霞山茶相赠,苏东坡在《答毛泽民书》中,有“寄示奇茗极精而丰,南来未始得也,亦时复有山僧逸民可与同尝,此外,但缄而藏之尔”。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其诗友毛正仲(江山人),亦遗以仙霞山茶,苏东坡赋诗《谢赠仙霞山茶》致谢;《江山县志》还记载到:“茶出占村、上王、张村诸处,廿七都尤盛,而以江郎山所出第一”。

中国茶叶博物馆里珍藏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茶会碑》拓片则记载了清代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名间慈善组织置凉亭,设茶馆给往来行人免费休憇、饮用的茶事活动。

以茶人三部曲获矛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茶人王旭烽在《国色天香·江山绿牡丹》一文中提到,早在200多年前,大英帝国使者马戛尔尼勋爵曾称江山一带为“中国最好的茶叶种植区”。

1980年春,江山县土特产公司组织茶叶科技人员在保安乡的化龙溪、裴家地、龙井坑、黄檀坑顶等地恢复试制这一历史名茶取得成功,一种体态潇洒自然,色泽翠绿诱人的江山绿牡丹茶问世。

1982年,商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江山绿牡丹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名列第二,列入全国名茶之林。

1986年8月,“江山绿牡丹”列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土特产大全》。

苍山雪绿怎么样 苍山雪绿怎么喝


苍山雪绿,又名点苍山,产于云南大理苍山山麓,属于绿茶,是云南大叶良种名茶之一。苍山雪绿外形为细条状,成墨绿色,泡开后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黄绿明亮。苍山雪绿作为绿茶,保留了较多的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比其他类茶叶的营养价值要高。那么,苍山雪绿要怎么喝呢?

苍山雪绿需要经过选具、洁具、泡茶、赏茶四个过程。选择泡苍山雪绿的茶具,最好是玻璃杯或白瓷杯,且不需要杯盖,因为嫩茶闷的时间久会失去它的鲜嫩,也能便于人们观赏。然后用开水将茶具冲泡洗净,期间可以取干茶给客人观赏。接着是泡茶,上等的绿茶可以采用上投法或中投法冲泡,这由茶叶外形的松紧度决定,外形紧结采用上投法,即先放水后投茶;外形松散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最后是赏茶,在冲泡茶的过程中,观赏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茶汤的色泽,茶烟的袅娜,最后欣赏成品。这就是喝苍山雪绿的整个过程。

苍山雪绿的贮存方法有很多,有古老的用瓦罐储存的方法,有用金属或纸制品的箱子盒子保存,也有用塑料带,还有将茶叶包装好后放入冰箱。但要注意,储存是一定要让茶叶保持干燥,避免潮湿。

苍山雪绿因为它清新脱俗的外形、甘爽的口感,在古代就受到诸如贾岛、苏轼、陆游等名家的喜爱。到了今天,苍山雪绿作为名茶继续在爱茶、懂茶的人士中相传。

雪水云绿有什么历史渊源?


大有来历

冠之以“雪水云绿”称号的茶叶,来自于富春江边的桐庐。茶叶的外观包装并无特异,甚至有些粗率。但是很自然地会忆起范仲淹的那首《鸠坑茶》:“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这“鸠坑茶”乃古名茶之一,陆羽《茶经》中即载有“睦州茶产于桐庐山谷中”之说。又据当代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所著《中国茶史散论》:“按清《海记》载文,清初各省贡茶条目,其中桐庐贡茶十二斤。”可见桐庐此地向为瑞草之乡,当今所谓的“雪水云绿”大有来历。

卢心寄先生是“雪水云绿”这一佳茗的命名者,20多年前就隐于翠浓若滴的桐庐山中研发茶叶精品,终成正果。卢心寄先生介绍说,“雪水云绿”四字皆有出处,不仅符合草木之英的茶者秉性,更融注了中国茶文化精神乃至宇宙万象的渊源和精髓。听起来好像有点儿玄了,但博大精深的东西,往往就集中体现在玄绝奇妙的某一个点上,聚天地之灵,凭自然之造化,借水而发,饱涵“和”之精义,这一片片绿芽便非同小可。毫无疑问,产于“山山皆有茶”“村村摘新芽”的桐庐,且作为芽型茶精中之精的“雪水云绿”价值几许,已经很清楚了。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此诗应与桐庐无涉,但细加品味,这围炉饮茶、推窗观梅的文人之谊,似乎只有发生在碧水环山、茶香四溢的桐庐,才是最典型、最纯粹、最有文学味的。说的也是,翻开典籍,面积不大的桐庐之地,历代文豪竟常麇集于此,李白、白居易、杜牧、孟郊、苏轼、谢灵运、沈约、王安石、黄庭坚、范成大、杨万里、罗隐……还留下了大量诗文,历数无尽。茶馨与墨香总是联系在一起。是不是这片“桐君云山探雀舌,富春碧水煮龙团”的神奇山水,已彻底吸引住了他们,让“吾之于茶者,性命之交也”(清·杜濬《茶丘铭》)的文人魂系梦牵于桐庐,蹀躞流连,一步三回,千百年不息?

“水静莸明,而况精神。”(《庄子·天道》)如今,桐庐人深知好山好水才有好茶的道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重视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近年打出的“打造潇洒桐庐”口号落在实处,成效卓著。剪一片云绿,煮一壶雪水。馨香不绝的清茶,显然是这片美丽土地走上永续发展之路的绝妙象征。

天尊贡芽

桐庐茶叶蜚海内外,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西扬、武昌、庐江、晋陵好茗而不及桐庐”,“天尊贡芽”在南宋时已为贡品。

“天尊贡芽”茶,产于海拔千米、层峦叠嶂的歌舞乡天尊岩一带。每斤茶叶有嫩芽2。6万颗,形似寿眉,秀丽绿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生醇。1985年以来,该茶多次在省市级名茶评比中获省一类名茶和省名茶称号。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荣获“名茶新秀奖”,当代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于1986年8月来桐品尝“天尊贡芽”茶后,即兴挥毫写下“瑶琳钓台客欢游,品尝贡芽神更幽。气味清香别有格,名茶四美永传流。”的赞句。

“五云曲毫”茶,产于百江乡的高山之中,是1988年新创制的名茶。1989、1991年两度评上省一类名茶。该茶外形细紧卷曲,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持久,味爽回甘,叶底绿明。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得“名茶新秀”奖。

龟山岩绿有什么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唐太宗品尝龟峰山茶就留有“龟涎煮龟茶,天下第一家”的美誉。

“龟山岩绿”史称龟山云雾茶,唐代以来就被列为宫庭贡品,茶圣陆羽《茶经》中亦有记载:黄州山谷茶生麻城县。

宋史,龟山茶亦有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人民政府将龟峰山划为著名风景区,大力投资开发,成为旅游、避暑、疗养胜地。各级政府也极为重视龟山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于1958年建起了国营龟山茶场,开垦出大批新茶园,茶场的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龟山云雾茶的开发研究,在吸收龟山云雾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上,经反复研究试验,于1959年研制出云雾茶之极品龟山岩绿茶。龟山岩绿问世后,因其形质俱佳,在20世纪60年代初,即列为湖北四大名茶之一。

1962年5月,时任国家副丰席的董必武同志游览龟山时,称龟山为“湖北的庐山”划龟山茶倍加赞赏,并即兴赋诗一首:“昔口游击地,今为产茶区。峰名久著,牯岭德不孤。烂漫红花胜,蒙茸绿草铺。此山潜宝物,前进莫踌躇。”

从此,龟山岩绿更是名声大振,产品供不应求,六、七十年代甚至出现了排队买茶,托人情批条购茶的红火局面。龟山岩绿被列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在农林院校教材《制茶学》中作了详细讲解。

苍山雪绿属于什么茶 苍山雪绿如何冲泡


云南大叶的名茶之一,属绿茶,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创制,苍山雪绿的外形条索、紧细匀齐,色泽墨绿油润,香气馥郁鲜爽,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嫩匀,品饮起来的味道十分的香醇爽口哦。所谓高山之上出雪绿。苍山雪绿其中含有许多纯天然的营养物质,对人体有许多想不到的好处。

首先先选好茶具,用开水先冲洗干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观茶:对细嫩名优绿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先拿一杯量的茶,置于白纸上,先观察干茶的颜色和形态、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和理解名茶的天然风韵。对普通大宗绿茶,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

泡茶:

这是针对高档名优绿茶而言的,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像,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饮茶:

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茶的真味。

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2、红茶饮法红茶饮用广泛,这与红茶的品质特点有关。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

苍山雪绿的功效作用

苍山雪绿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矿物质成分,经常饮用有利于身体健康哦,对于预防衰老、利尿、防癌抗癌、降脂降压、杀菌消炎等方面有着很不错的功效哦。

阳羡雪芽历史渊源


宜兴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引证,邵晋涵《尔雅、正义》中“汉人有阳羡买茶之语,则西汉已尚茗饮矣”一语,认为宜兴产茶应在西汉或汉前。

5世纪,《桐君录》有“晋陵皆出好茗”的记载,晋陵即今常州,常州辖治之内自古仅宜兴多山产茶。

唐代最为人称道的是陆羽和卢仝。陆羽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茶的历史文化及自然科学的茶书。陆羽因避安史之乱而隐居浙西,除在浙江湖州一带隐居外,还到过宜兴。其好友皇甫曾作《送陆鸿渐南山采茶》一诗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磬一声。”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后由《七碗茶歌》而闻名的称为茶仙。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及。其中的一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经常为后世人引用。江阴人周高起在《洞山岕茶系》中说:“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居洞山,种于岭阳,遂有茗岭之目。”也有人说卢仝曾隐居于宜兴洞山。

唐代的茶文化名人还有白居易和杜牧。白居易很喜欢茶,自号“别茶人”,当时白居易在苏州做官,夜闻贾常州与崔湖州在顾渚山上的境会亭茶宴时,曾寄诗一首,云:“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童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对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杜牧《题宜兴茶山》诗云:“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在白居易和杜牧的诗中均描写了宜兴贡茶的情景。此外唐代的陆希声、皎然、李郢、皇甫冉、李商隐、李九龄、王昌龄都为阳羡茶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诗句。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四次到过宜兴,留下了“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浪二老对开关。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名句。

明代的茶文化名人有周高起、文徵明、唐寅等,都留下了关于阳羡茶及紫砂具的文化作品。明代诗人唐寅《咏阳羡茶》诗中:“清明急插西河柳,谷雨初来阳羡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贡茶制度给宜兴茶叶带来了空前繁荣,但也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卢仝《七碗茶歌》说:“安知百万亿苍生,随在巅崖受辛苦”。唐代袁高有“阳岭茶未吐,使者牒已频”之句。宋代郭三益《题南岳寺》云:“故与阴森梵帝家,寒泉一勺试新茶。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明代宜兴是江苏茶叶的主产区,张谦德《茶经》:“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常州之阳羡。”《洞山界茶系》中论界茶品质一书记载:“不入品(外山)中有贡茶,即南岳茶,天子所尝,不敢置名。”宜兴的张渚成了当时江苏茶叶的最重要集散地,嘉靖十六年(1537)南京户部给张渚的茶引有3298引即164.9吨,宜兴产茶可观。

清代宜兴茶叶继续发展,清道光年间,宜兴有茶园2929亩。

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印度、锡兰、印尼等国家茶叶所兴起,中国茶叶出口锐减,国内因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宜兴战事不断,土地荒芜,宜兴茶叶随之回落,到光绪六年(1880年)茶园面积只有496亩。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识之士李逢订等人创办起阳羡垦牧公司,建立了经初步设计,有一定规格的茶园。

民国四年(1915年),宜兴戴长卿等人制作的“雨前雀舌”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荣获金奖。

宜兴茶区第一代、第二代名茶阳羡茶、罗介茶在唐明两代空前辉煌,但贡茶制度的缺陷使贡茶跌宕起伏,无法长期稳定发展,被历史风尘湮没,被世人遗忘,到清代宜兴贡茶已失传,茶叶也荒芜殆尽。

1984年,为恢复宜兴茶叶历史盛名,在茶叶界学者张志澄倡议、主持下,根据苏轼“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之句,重新定型、定工艺,于1985年创制成功阳羡雪芽,阳羡雪芽属宜兴第三代名茶代表。

阳羡雪芽自1984年创制以来,为了使阳羡雪芽创制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加大了技术推广力度,1984-1988年连续5年举办阳羡雪芽炒制培训班和品质评比,加强技术交流,促进生产水平快速提高,形成镇镇生产、场场炒制全市覆盖。

官庄毛尖有哪些历史渊源?


据《沅陵县志》记载:“官庄介亭毛尖,唐代盛行,清乾隆时期作为贡品”。“官庄毛尖”早时为晒青绿茶,直到近代才由晒青改为烘青。相传1927年“湘西王”的参谋龚石如,在官庄开了一个“西南茶叶店”,为了争夺市场,使用权力,集各地名茶艺师,改革制茶工艺,将晒青改为烘青,茶叶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又采用特制的小木盒包装,规格多样,有一两、二两、三两、四两、一斤等,木盒精美,小巧玲珑,居家旅游,携带方便,因而“官庄毛尖”爱好者甚多,销售甚广。

沅陵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区县,沅江由西南入境,横贯境内。全县分为南北两部,江北属武陵山脉,江南属雪峰山脉,境内最高峰海拔1355米,山岭起伏,溪河如织,大小河流达460多条。官庄地处县东南,林深谷幽,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土质肥沃,是优质茶的主要产地。历史上贡茶介亭毛尖就出在官庄附近的黄金坪。沅陵官庄,是我国古代从东向西,进入大西南的首镇驿站。官庄前面的辰龙关地势险峻,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索有“湘西门户”和“南天锁钥”之称。

远在300余年以前,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继而又与清兵相抗衡,兵驻辰龙关,与清兵在这里大开战场,殊死搏斗。1914年,爱国名将蔡锷为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曾率领革命军,凭借着雄关和广大人民的支持,英勇奋战,把袁世凯的10多万军队歼灭在辰龙关外。这里群峰插天,谷径幽回,终年云雾缭绕,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合适环境。

官庄一带产茶历史悠久。历史上的贡茶“介亭毛尖”,就产于官庄附近的黄金坪。

峨眉雪芽的历史渊源


峨眉雪芽神农试百草,知茶味虽苦,而后弥甘,每饮辄齿颊留香,舌底生津,乃教众人种之采之,斯为茶之始也。

茶之兴盛,随世而进,南北朝佛教兴起,茶更大行其道。因深山寺庙,多盛产茶叶,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食客,广结善缘,此谓茶禅一味也。据《峨嵋读志》载:“峨嵋山多药草,茶尤好,异於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

此茶采自清明节前,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故名“峨眉雪芽”,唐时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来,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称。自古以来誉称峨眉名茶中的精品。早于公元7世纪中,即以中国十大名茶的显赫地位,著录于茶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唐国史补》等古籍之中。

峨眉雪芽“峨眉雪芽”盛产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处,常年云雾空蒙的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竞月峰下和万年寺一带。冬寒未解,新芽却披着朝霞晚翠破雪而出。宛如慧眼微合,虽小芽一叶,细细观之确有得禅静之妙。春雨初霁,僧人口念弥陀,净心采摘。

必用拇指和食指之尖,轻掐其芽,否则嫩芽蔫而不鳝,其茶色味顿然而逊。以山在年轻女尼所采之茶尤称妙品,她们既有一颗妙善的慈悲心,又有飞针走线、巧绣陀花雨的佛性;玉手纤纤,禅心净净,虔诚诵偈,采供佛前,这是任何茶乡、茗山无法相比的。

唐代著名诗僧贾岛畅饮了“峨眉雪芽”之后,在《送朱休归剑南》诗中咏出了“新芽抽雪茗”的美誉。白居易是个饮茶大行家,他写了一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谢人送赠的四川新茶,说的是:“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收到红纸包封的新蜀茶,白居易立即添水煮茶尝新,并写诗致谢友人,也不忘自夸是识茶之人,他尝到的,想是那时的峨嵋雪芽了。至明朝万历年间,峨眉山高僧无穷禅师不辞万里艰辛赴京面圣,携清明雪芽为供品,神宗偕慈圣太后品茗甚悦,御赐峨嵋茶园,僧众广种此茶。

峨眉雪芽生态园公元1072年,苏东坡先生在杭州兼任首席试官,与众公大人阅卷于钱塘江口的望海楼,喜获润之夫人送去的“峨眉雪芽”,于是大家动起手来,从凤凰山上采来了桑柴,吸来了惠泉的甘露,亲煮而饮。沸水一沏,一层池状泡沫浮于水面,如雪初溶,一时茶香满楼。大家边饮边唱,直到夜静,方才依依而散。东坡先生在《试院煎茶》一诗中写道: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出自名窑的青花玉盏捧在手中,盛满香喷喷的“峨眉雪芽”,畅饮乡人的深情厚意。不过请放心,饮了“乡茶”我会写出好诗来的。

公元1174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与峨眉山的别峰大师结成忘年之交。1181年的阳春三月,大师听说陆游调任崇州,深感“相见时难别也难”,虽方外之交也不免离情依依,便差寺里小僧送去刚从中峰寺后白岩峰下采摘焙制而成的“峨眉雪芽”,以为道别之仪。陆游高兴之余请来了两位茶道名士,取了丁东井的清泉,品茗于万景楼下的林樾中,吟出了他的百首茶诗中的佳作:“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供佛法会陆游是茶圣陆羽的后代,世居江南名茶之乡,是诗人中品茶的高手。“峨眉雪芽”一勺入口,竟惊叹叫绝:好极了,好极了!“不减红囊顾渚春”呀!顾渚春是江南一代名饮,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中。唐诗人陆龟蒙好饮此茶,便在山中劈了茶圃,所产之茶,自名“探春”。

到了8世纪中叶,竟成专供朝迁饮用的南品。每到清明季节,以红锦为囊包装飞送进京,故名“红囊顾渚春”。陆游好饮此茶成为癖好。在其茶诗中评价尤高:“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品饮了“峨眉雪芽”之后,却以“身是江南老桑”的茶道高级专家的身份,诗评其为“不减红囊顾渚春”,可见“峨眉雪芽”茶质之优,确是名冠茶族。

至清康熙年间,圣主品此佳茗,命僧众年年逢清明必贡此茶,至此京华内外享誉此“第一山中第一禅茶”。

而今峨嵋山上,清明时节,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重现山中僧尼沐浴静心,口诵佛经轻捻新芽,延续1000多年的茶禅一味。承日月之精华,汲山木之灵气,蕴佛禅之慧心,得此佳茗。试想古寺老藤,煮茶对弈,夕阳苍松,栖霞晚风,何等清逸。“和以行之,敬以志;轻以居之,寂以养志,雪芽得之,佛近心已”。一壶茗茶品禅味;半榻茶烟养性灵。

太白顶芽有哪些历史渊源?


历史溯源

在茶界说起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太白顶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为何自1999年起遍获国际茶博会金奖的白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里毫无记载,为何在公元1979年林业工作者在黄浦江源所地之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密林间发现的白茶是当世唯一的一蓬树龄逾千年的再生型古白茶叶茶树呢?

传说,茶圣陆羽在写完《茶经》后,心中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已尝遍世上所有名茶,但总觉得还应该有更好的茶,于是他后来也不著书,带了一个茶童携着茶具,四处游山玩水,寻仙访道,其实为了再寻找茶中极品。一日,他来到湖州府辖区一座山上,只见山顶上一片平地,一眼望不边,山顶平地上长满了一种陆羽从未见过的茶树,这种茶树的叶子跟普通茶树一样,惟独要采接的牙尖是白色,晶莹如玉,非常好看。

陆羽惊喜不已,立时命茶童采摘炒制,就地取溪水烧开了一杯,但见茶水清澈透明,只闻清香扑鼻,令陆羽神清气爽,陆羽品了一口,仰天道妙啊!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此生不虚也!话音末了只见陆羽整个人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竟然因茶得道,羽化成仙了……

陆羽成仙后来到天庭,玉帝知陆羽是人间茶圣,那时天上只有玉液琼浆,不只何为茶,命陆羽让众仙尝尝,陆羽拿出白茶献上,众仙一尝,齐声说到:妙哉!玉帝大喜:妙哉!此乃仙品,不可留与人间。遂命陆羽带天兵五佰将此白茶移至天庭,陆羽不忍极品从此断绝人间,偷偷留下一粒白茶籽,成为人间唯一的白茶王,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末才被发现,真是人间有幸啊!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31282.html

上一篇:墨江云针有什么功效价值?工艺特点有哪些?

下一篇:墨江云针属于什么茶?有哪些特征?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