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北宋的白茶

2019-11-28

公元1064年前后的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载:“茶之名有七。一日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发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可比。

今出壑源之大窜者有六。壑源岩下一,源头二,壑源后坑、壑源岭根三。林坑黄涧一,丘坑一,毕源一,佛岭尾一,沙溪之大梨涧上一,高石岩一,五梨一,砰溪岭一。”宋时建既东溪共有白叶茶树14株。

《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庆历初,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株,而拥焙不甚至。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宋子安作《东溪试茶录》,亦言白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芽叶如纸,建人以为茶瑞,则知白茶可贵。自庆历始,至大观而盛矣。”1800年汪继壕校注此书时增加了蔡襄文集所记王家白茶的一则故事:“王家白茶,闻于天下,其人名大诏。白茶唯一株,岁可作六、七饼,如五株钱大,方其盛时,高视茶山,莫敢与之角。一饼值钱一千,非其亲故,不可得也。终以园为家计枯其株。予过建安,大诏垂涕为予言其事。今科占株辄生一枝,造成一饼,小于五株,大诏越四千里,特携之以来就京师,见予喜发颜面,予以好茶固深矣。而大诏不远数千里之役,其勤如此,意谓非予莫之省也,可怜哉。”

上述史料说明了这样几件事,一是白茶流行时间,源于庆历年间而盛于大观年间,但明确记载产地等情况的白茶树只有在距大观年间(1106-1110年)约50年前的年代出现,如宋子安所记东溪白茶、蔡襄时代的王家白茶,而在最受重视的大观年间,却没有确切的记载,作为规制的贡茶也是在《大观茶论》成书五年后出现;二是白茶珍贵值钱,先重民间,后进宫廷,最后被宋徽宗赏识而名冠群茶;三是白茶是白色叶子的茶树,种源难得、茶树难养、佳品难制,“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结果仍枯其株,“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根据笔者近年来对不同白茶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推断,王家白茶似应是白化程度很高的茶树,经不起春风吹拂,犹如四明山顶种植的白茶和个别叶绿素缺失严重的白化茶树。

白茶树在宋代被高度重视,缘何未被传承下来呢?从今天看来,其原因应有两个:一是白叶茶由于遗传的原因,生长势较差,当时的管理技术水平不能使茶树获得健壮生长和广泛种植;二是由于白茶会开花而少结实或分化严重,籽播繁育无法成为繁衍扩大的技术手段,而现在通行的扦插繁育技术是在十九世纪后期才由福建茶农发明,因此,在我国历代茶书中记载的白茶多数在经历不长的时间后就消失了。

小编推荐

白茶的保存白茶的保存


大家都知道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所以许多老茶客多有存茶的习惯,拿到新茶往往都会放置一段时间再喝。另外也不乏有一些选择收藏白茶的朋友,所以白茶的存储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怎样的存储方式才最让人放心呢?

笔者下足了功夫看了无数资料,其中避光、防异味、防潮、常温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直指白茶转化过程的控制问题。再往细致的方面讲,还涉及到存储的地域和时间问题。

总的来说,其实大家只要搞清楚根本道理,白茶存储的方式完全可以简单化,做到信手拈来。

白茶转化的过程,就是其内含物不断分解、再反应组合的过程。外部条件可以加速、放缓、丰富甚至破坏这一过程。

一般来讲,三到五年的白茶口感最好,所以在前三年的存放过程中,资深茶友偏向于在南方建仓,加速转化,三年之后转移到北方,放缓转化。通过对转化过程中外部条件的把控,达到最佳转化效果。

有些茶叶,随着时间流逝,会产生奇妙变化,而这正是茶的迷人之处。

而我们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陪伴一款茶走过由新变老的历程,尝到它微妙的成长与变化,想想也是很动人呢!

福建白茶属于白茶,福建白茶的起源


福建白茶属于白茶,福建白茶的起源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福建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历史起源。

福建白茶的历史起源

关于福建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明代田艺蘅《煮茶小品》载有类似白茶的制法:“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者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福鼎白茶的历史起源

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说明早在隋唐,白茶就已出现。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铜质渣斗里有30多枚极品白茶芽头,据专家推断,这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叶来源于福建福鼎。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田艺蘅所述的,正是白毫银针的制法——生晒,制作禁忌不用手直接接触茶叶,制作的功力不足茶叶的香气就会受损,白毫银针泡在瓯中,条条银针直立,汤色鲜明。

明末清初周亮工莅临太姥山,为福鼎大白茶母茶树题诗:“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鸿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

清代民国时期,白茶作为高端茶叶出口欧美,英国贵族阶层泡红茶时放入几根白毫银针,显示其珍贵。1938年,点头镇龙田人李得光成立福鼎白茶合作社,茶农可直接向联社所辖的村社交茶、领款有民国时期李得光向茶农收购茶青的字据为证。

国外的科研机构早就对白茶的保健功效进行研究。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原主任骆少君研究员说:福鼎白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族。原福建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陈金水说: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国家每年都要向福建省茶叶部门调拨白茶给国家医药总公司做药引(配伍),配制成非常高级的药。

进入21世纪,白茶得到英国凯特王妃的喜好,2009年英国王子世纪婚礼的结婚纪念茶就是用福鼎白茶配制而成。

综上,福建白茶是白茶加工工艺起源,也就是福建白茶起源于福建,所以福建白茶属于白茶这是毋庸置疑的。

白茶的价格-福鼎白茶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保健茶饮。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值得细细品饮。那么,白茶的价格多少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白茶的价格

白茶价格高低不一,不同质量等级,品种的白茶价格都大不相同,从几十元到上百元每斤不等。当然,也有多大千元每斤的高档白茶。总之,品质越高的白茶价格越贵。由于白茶价格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没有固定的价格,准确价格还是以商家的报价为准。

白茶审评

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审评方法为:将3克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1)汤色: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2)香气: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次。

(3)滋味白茶滋味以鲜美、酵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

(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白茶保存方法

白茶储存归纳起来就八个字:通风、透气、防晒、防潮。白茶的保存,一定要注意存茶环境,不可将白茶置于高温、强光、有异味的环境之下,最好能够保证存茶环境可适当通风,干燥、常温、无异味。

(1)罐子储存:茶叶放在茶叶罐里保存,以防压碎,茶叶罐的选择,以锡罐为上,铁罐、纸罐次之,要求密封性要好。

(2)木炭储藏:取适量的木炭装入小布袋内,放入存放茶叶罐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在罐里,在密封坛口,木炭应每个月换一次。

(3)冷藏储藏:将茶叶用袋子或者茶叶罐密封好,将其放在冰箱内储藏,温度最好为5°。

(4)暖水瓶储藏:将白茶茶叶装进新买的暖水瓶中,密封好即可。

(5)低温、避光贮藏:因为,在高温条件下,茶叶内含成分的化学变化加快,从而使品质陈化加速,光照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使品质失去原有风格。

(6)生石灰储藏:将生石灰用布袋包装好,同时茶叶也密封包装好,茶叶要密封包装并远离有异味的物品,需要注意的是生石灰带最好每隔2个月换一次。

“白茶的价格”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是保健价值不错的茶品。选购的时候最好通过正规的商家,确保买到质量有保障的白茶。

以上就是白茶栏目给大家汇集有关《北宋的白茶》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它相关栏目!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4883.html

上一篇:白茶特性及其国内外研究成果

下一篇:绿茶和白茶可预护结肠癌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