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马古道的普洱茶介绍

2019-11-28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马古道的普洱茶介绍”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马古道的文化的普洱茶

茶马古道之中,以云南出产的普洱茶最为有名,也是输藏茶叶当中最主要的一个茶叶品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云南的普洱茶就大量销往西藏,茶马古道也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逐步形成的。

清代雍正皇帝于1726年任命鄂尔泰为云南总督,设置普洱府治,进行官方控制普洱茶的贸易,与此同时,命令鄂尔泰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给皇帝。从那时起,普洱茶开始了它长达189年的贡茶历史。

经过筛选的普洱贡茶是八色茶品,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装芽茶、散茶、蕊茶、匣装茶膏等八种。普洱茶中最有名的当属“女儿茶”了。熟悉《红楼梦》的人可能会记得贾宝玉特别喜欢普洱女儿茶。女儿茶是四两重紧茶。据说,用来进贡的女儿茶,都要由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茶园中的少数民族未婚处女采摘。采茶时要先将摘下的茶芽放入这些少数民族的少女怀中,然后才放入装茶的竹篓中。

从明末清初到明代同治年间,是普洱茶最为辉煌的时期。其间每年在云南可收购普洱茶叶万担之多(每担合150斤),这些茶叶主要销往四川、西藏、贵州及云南等地。由于茶叶丰盛且质量好,故普洱茶远近闻名。茶商很早就在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象明倚邦设立了茶号以促进普洱茶的销售。直到清代宣统末年,还有庆丰和、庆丰益、元昌、恒盛这四个茶庄。这些茶庄将茶叶运往昆明、下关,继而分销各地。除了常年在六大茶山经营的茶庄,每年的春、夏两季,还会有云南、四川等地汉、藏等各族商人组成马帮云集于此,采购茶叶。当地的茶农也顺势将每年的清明节后定为“茶会天”。在茶会天,各地的客商都会赶来,和当地茶农进行买卖,场面极为热闹。

而古人赞誉普洱茶的诗词也是数不胜数。云南昆明的于生就作有《普洱茶山春曲》来称赞普洱茶:“一叠清波一叠云,青岚绿雾卷红裙。山泉玉笛鸣春鸟,领悟春吟脱俗人。”北京的王澍则有诗云:“平生足未践思茅,普洱名茶是至交。炼字未安吟苦处,一杯清冽助推敲。”诗的题目就是《普洱茶》。还有来自湖南的赞美:“云南普洱美名扬,腊茗春芽分外香。多谢村姑精制作,遂教身价入华堂。”这是成与龄所作的《评云南普洱名茶》。全国各地品尝过普洱茶的人,都对它的清冽浓郁赞不绝口。

清代光绪年间,清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变弱,造成地方治安混乱,盗贼四起,就连进贡给皇帝的贡茶,都在昆明一带被土匪抢掠一空。乱世所造成的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普洱茶的对外运输和销售。当地茶农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以至于不得不将茶树砍下,种粮来维持生活。当时又赶上了病疫横行,茶农对外交通受阻而无钱无药,死亡不计其数。同时被砍伐开垦用做农耕或被野火烧尽的茶园数量也很大,令人痛心。

1914年,内地茶客又逐渐地返回六大茶山,重新将普洱茶经营起来,远销泰国莱州。由于各地对茶叶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茶商又在倚邦增设了不少新茶庄以扩大经营,园信公、惠民茶庄、升义祥、鸣昌号等茶庄都是当时的代表。当时要将茶叶运至勐莱,依靠牛车作为交通工具大约需要走一个月。艰险的路途中没有村寨可以借宿,马帮只能在野外露宿,同时马帮中还配有枪支以防备经常出没的野兽。

普洱茶经营上的繁荣在历史上也曾受过打压。法国统治者在统治越南期间就因担心普洱茶垄断越南的茶市场而要对其征以重税,遭到茶商的反对后又禁止了普洱茶在越南的销售,使当时的茶商损失惨重。西藏和平解放后,1952年滇藏公路开始修建,历经20余年,1973年通车,云南茶叶也得以从这条公路大批送往西藏,至此结束了藏马帮驮茶进藏的历史。曾经繁盛一时的滇藏茶道被滇藏公路所取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向西藏运送商品已经不像以往那么艰难了。今天的拉萨市场,已经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茶叶多达90余种。同时藏族人民能够吃到新鲜蔬菜,这使藏族人民“以茶代菜”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普洱茶也就逐渐失去了曾经的风光。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马古道线路介绍


倚邦茶山古道:倚邦茶山是当时六大茶山之首,是茶马古道的辐射中心。

莽枝茶山古道:莽枝茶山,史称牛滚塘,现称安乐,为茶马古道要冲。

曼拱茶山古道:曼拱茶山位于倚邦东北边,是六大茶山的北大门。

攸乐茶山古道:从小勐养到景虹的半路上往左边岔路往基诺山(攸乐山),行程大概有2-2.5个小时,便可到达攸乐山接近最高处不远的么卓村,这里正是攸乐山古树茶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大的一片古茶林的所在地。

易武茶山古道:易武茶茶味醇香,清朝时一直被指定为贡茶生产区。1845年普洱府为了方便进贡,用官银修了一条240公里的石板道,直到普洱。

滇康藏茶马古道:滇康藏茶马古道是当是云南贸易的重要通道,以藏帮为主。从普洱经临沧、凤庆,至下关。或普洱经景东、沿哀牢山而北上,出南涧至下关。再从下关经中甸入康、藏。

官马大道:由普洱至昆明中转,再销往内地各省和北京。南延东佛、打洛。这是茶马古道中最重要的一条。许多普洱茶由普洱经思茅,过车里(今景洪)、佛海(今勐海),至打洛,而后出国至缅甸景拣,再转运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南洋各地。

江莱茶马道:从普洱至江城,如越南莱州,然后再转运到西藏和欧洲各地。

旱季茶马道: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澜沧江,然后到孟连出缅甸。

勐腊茶马道: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往老挝各地。

茶马古道使普洱茶行销国内各省区,远销南洋及欧洲各地,向东销往日本、朝鲜等国家地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今天普洱茶已被世界人民所认知、接受和喜欢。

普洱茶与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以茶易马及药材,并以马帮的形式往来运输的贸易路线。唐宋以来逐渐兴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直到今天,茶马古道仍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关注陈财制茶。

传统上,以普洱府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有五条主要线路:

其一,西北经景谷、景东、大理、丽江进而入藏而抵尼泊尔、印度等地,这条线路是运用最广的一条古道。

其二,东北入昆明进而前往中原以及京师等地,普洱贡茶即由此条古道进京。

其三,南线经黄草坝、卡房、高酒房、勐班、补远、补岗、倚邦、曼拱、曼及、易武、勐腊至老挝,这是一条经过六大茶山的线路。

其四,东南路经由倚象坝、营盘山等地进入越南北部。

第五,西南道,由于要经过澜沧江,雨季时波涛汹涌不便通行,因此这条路一般旱季时使用,故又称旱季茶马古道。其中西南线河流众多,通行较为不便,到达澜沧后又分为三条支线,具体来说:一是从澜沧西北行,经竹塘、雪林前往缅甸腊戍地区;二亦是从澜沧西北行,经由竹塘、西盟前往缅甸;这两条都是经由西盟前往缅甸北部地区;第三条是从澜沧西行,经勐滨、孟连等地去往缅甸中部地区。

这五条茶马古道路线成为普洱与思茅、云南及内地商贸和文化交往的桥梁,也成为普洱与中国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商贸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因此,以普洱为源头的茶马古道,被学术界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

以普洱为源头铺开的这五条茶马古道中,有两条向澜沧江西南方向延伸,通过孟连和勐海到达缅甸,这两条古道与若干与之平行或交叉的支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以“不过澜沧誓不休”的态势,跨过澜沧江,组成了澜沧西南向缅甸、老挝等地的古道网络。其中经过景迈山古茶林的主要茶马古道有:

A、东北:景迈→勐满(勐海县)→富腊→发展河→老营盘→扁担山→老雅口→糯扎渡渡口→普洱;

B、东南:景迈→南峤(今勐遮)→佛海→缅甸景栋;

C、西南:佛房(老县城)→罗八→大坪掌(景迈)→南畔→香官→勐连→缅甸;

D、西北:景迈→东岗→勐朗→上允→小黑河→双江→凤庆→大理。

景迈茶山处于茶马古道南线和西南线的中间地带,无论往南去往勐海及西双版纳还是前往澜沧都比较便捷。而茶山本身也毫无疑问也受到这两条主线的辐射,特别在传统六大茶山的没落之后,景迈茶山随之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茶马古道的辐射也更为频繁。其中,西南线与景迈茶山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它连结着澜沧与孟连及西盟三地的贸易往来。景迈茶山通过这条通向缅甸的普洱茶出境商道而声名远播。

总的来说,景迈芒景古茶山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它处于滇西各条茶马古道的交叉处。西北过大理至西藏、西南至缅甸、东南至老挝、东北至四川,都必然穿过这一地区的茶山。其中现在惠民镇富腊后山仍有一条古道遗迹,另外三条在景迈山丛林间保存有部分古道。因而,景迈山古茶林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对外交流的的重要窗口。

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介绍


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

我们可以查到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输出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与蒙古的边境上就有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卖出茶叶。到了隋唐时期,随着边境贸易的逐渐扩大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茶叶以茶马互市的方式,经由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输送,中途穿过西伯利亚,最终到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自唐代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采取积极手段控制与藏区的茶马交易。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贸易主要在陕甘地区进行,用来交换马匹的茶叶来自于四川,同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两地设置了榷茶和买马司。元朝时期则废止了曾在宋代实行的茶马贸易。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这种茶马治边政策,而且予以加强,用这项政策来统治和融合西北地区各族人民。

明太祖洪武年间,一匹上等马最多可以交换一百二十斤茶叶。到明代万历年间,则官府规定一匹上等马可以交换三十篦茶叶,中等马相当于二十蓖茶叶,下等马只能换十五蓖茶叶。“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从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对茶马互市的这两句描述足以看出当时茶马市场的兴旺与繁荣。清代之时,茶马贸易的管理有所放宽,倒卖私茶的商人逐渐增多,使得内地在茶马交易中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官营的茶马交易制度就此终止。

在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中,还伴有沿途城镇的发展,其中昌都的兴起与繁荣就很有代表性。旧时,昌都不过是一条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崛起,开始四处扩张。唐朝初年,吐蕃势力南下,在中甸境内的金沙江上架设铁桥,开通了云南、西藏两省往来的通道。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致使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边陲。元朝,官府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开辟驿路、设置驿站,加强管理。几任明代皇帝都加强驿道建设,并沿用了宋代的茶马治边政策。清代,清政府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清末民初,对茶马互市的贸易管制放宽,私人茶商大幅增加。抗日战争中后期,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物资运输和贸易往来通道。1950年前的昌都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交易治边政策始于隋唐,止于清代,历尽了千年的沧桑岁月。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年月之中,中国的商人在中国西北和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勤劳和勇敢,踏出了一条蜿蜒崎岖、绵延万里的茶马古道。

所谓的茶马古道,实际上是一条地地道道的马帮之路。在这条艰险崎岖的千年古道上,每日奔波的是成群结队、不辞劳苦的马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地奔波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用那清远的驼铃声和踢踏的马蹄声打破了丛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静,开拓了一条连通西藏与内地的经贸之路。在高原险山中翻山越岭的特殊经历,在漫长的路途中与死神的勇敢搏斗,造就了他们讲信用、不图小利的品格;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胆识和勇气。马帮的商人不只是买卖经商的生意人,还是开辟这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他们依靠自己的刚毅果敢和聪明智慧,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这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地方开拓了一条堪称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的茶马古道。

纵观茶马古道的历史,可以看出茶马古道不只是一条贸易通道,还是一条人文精神得以升华的坦途。古道上的马帮每次踏上征程,都是一次生死的考验。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想象,经常会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沿途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焕发人的激情,激起人的勇气、力量和耐力,使人的精神得到超脱,从而理解人生的真义和伟大。除此以外,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加强了云南西北部纳西族、白族和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其实在茶马古道沿途不仅有令人神醉的自然风光,还有让人啧啧称奇的人文景观。

一些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的艺术家在沿途的岩石和玛尼堆上绘制、雕刻了大量藏传佛教的佛陀、菩萨和高僧,甚至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简单或精致的艺术创作为古道漫长的征程增添了一分神圣和庄严的气息,也为那僻远的高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自唐代起,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修建的滇藏、川藏公路的开通,历尽了千年的岁月沧桑,茶马古道在这久远的历史当中就像连接中国各民族的一条长廊,不但发展了沿途的经济,而且形成了商品市场,促进了一些地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茶马古道所经过的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意识形态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

时至今日,在这条由千年前的古人所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我们已经看不到成群结队的马帮,听不到清脆悠扬的驼铃声,闻不到清新醉人的茶草香气。然而,我们还能看到硬石上杵的留印,还能感受到在茶马古道上先人开拓的痕迹,这种对千年沧桑千丝万缕的记忆和深入心底的感动,却幻化成中华民族一种崇高和无畏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世代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塑造出一座座永恒的丰碑,永远闪烁着华夏子孙的荣耀与光辉。

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长知识

【茶名可分五类】一是地名加植物学名,如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二是地名加茶叶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凤冈翠芽;三是地名加富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四是传说或典故,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文君嫩绿;五是以文化素材为背景,有的具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等。

【各国喝茶喝法不同】1、中国,讲究茶韵,喜好功夫茶;2、英国,下午茶配点心,十分隆重;3、日本,讲究茶道,茶室布置、环境等都很考究;4、印度,喜欢奶茶,传统方式将茶倒在盘子里添饮;5、土耳其,生产苹果茶,有请喝茶的传统;6、美国,讲求高效便捷,喜欢喝速溶茶。

【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品。"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品评。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

又称圆茶,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七子饼茶也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七象征着多子、多地、多福、多寿、多禧、多禄、多财,七子相聚圆圆满满。"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七子饼茶一般都是7两一饼,7饼一提,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

碎碎念

茶叶不会因为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人也不必因为融入社会不被人关注而沮丧,当你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之后,你还要在意什么呢?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常青。

淡淡的日子淡然地过。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一首歌可以撩起一段记忆,一杯茶可以味染一份心情,当我们读懂了时光,才知道需要是什么。原来,千般跋涉、万种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识得宽容,懂得放下,以平常心对待生活,生活无处不胜境。

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地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我们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实为最佳。风雨人生、辛酸遍尝,这样的人生才是富有的、充实的、幸福的。

饮茶是一种情趣,是一种乐趣。爱茶的人容易醉茶,不过,茶之醉有别于酒之醉,难怪有诗云:"茶亦醉人何必酒。"

商家说

喝过润元昌珍品蓝印的茶友,应该都知道曼新竜这个寨子了。布朗山曼新竜寨今年的大树春茶品质不错,苦重香浓,与附近的老曼峨相比,曼新竜茶不算很苦,入喉即回甘,茶气完足,几泡下来,杯底香气很迷人。润元昌收料二组4月6号去了曼新竜,带回很多样板,试完就确定收量。

轻松一刻

雄仔跟妈妈去外公家,外公正在品茶,用的是特小的紫砂壶茶杯,外公对雄仔说:"这就叫功夫茶,是广东潮洲地区特有的茶文化!"雄仔听罢,找来一只大杯子,然后对外公说:"给我满满倒上一杯,让我喝个痛快,肚子里好多装点茶文化!"

外公禁不住开心地笑起来:"看你这小子,功夫茶要慢慢呷着喝,像你这样大杯大杯地喝,叫没文化!"

普洱也彩铃

某君自称不懂普洱茶,但拨打他的手机号码,却会听到这样的彩铃声:"对不起,我们老板正在喝普洱茶,现在不能接听电话!"

茶马古道|普洱茶的海洋,云南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如实地反映了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以昆明为省会。云南省北部与青藏高原和四川省相邻,西部与缅甸、南部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云南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是中国的第八大省。这里的气候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大体上都属于亚热带气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云南省气候温和,这种气候条件使云南成了植物资源宝库。

云南省分布着2500余种野生植物,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这里民族众多,除汉族外,还聚居着26个少数民族。

云南省还是著名的茶乡。距省会昆明几小时车程的南部地区有一片绿色的海洋,这就是茶田。这里的茶树与我信们所知道的普通茶树截然不同。云南茶树树干笔直粗大,是高大的乔木。一棵大茶树可高达三十米。

云南还是众所周知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原指明清时代云南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的六座茶山出产的茶,因云南南部的茶叶集散地普洱府而得名。

普洱茶由长长的茶叶压制而成。压制茶叶可减少运输时的体积,防止茶叶在运输时出现断裂,也就是说普洱茶与众不同的外形是出于运输和保管的需要。压制过的茶叶会在自然状态下发酵,这造就了普洱茶与众不同的口感。在千姿百态的普洱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圆茶。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圆茶开始被称为七子饼茶。“七子”有多子多孙之意,蕴含着祈求多福和子孙昌盛的愿望。此外,普洱茶中还有碗状的沱茶、心形的紧茶、砖形的砖茶和方形的方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饼茶和方茶。方茶曾作为贡茶上贡给清朝政府,又称四喜方茶。

块圆茶重量在357克左右。圆茶的重量为何是357克呢?这其中体现了云南人惊人的智慧。包装圆茶用的竹筒一般可放置七块圆茶。七块圆茶的重量是2.5公斤。圆茶运输用马,当时马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载量约为60公斤。马驮着60公斤的货物,每天能走60公里。一个运茶的竹篓能装12个2.5公斤的圆茶,正好重30公斤。如果马的两侧都驮上竹篓,重量正好是60公斤。这不仅和马的载重量一致,而且还能保证运输时负重平衡。云南人就这样把普洱茶运到了青藏高原和东南亚各国。其中,质量最上乘的茶还曾作为贡茶进贡给中国当时的朝廷。

最好的茶是早春摘的嫩茶。制作普洱茶时,人们往往把好茶和坏茶混在一起。即把质量最好的茶和坏茶适当地混在一起。混合时添加的好茶越多,茶的质量就越高。进贡给朝廷的贡茶当然只用质量最上乘的茶叶。而普通人饮用的茶一般可分为六个等级。云南省是茶的故乡,也是普洱茶的海洋。

滇藏茶马古道介绍


唐代以来沟通川、滇、藏边三角地区的古商道,以藏族地区的马匹、皮毛、药材等特产和四川、云南的茶叶、盐、糖、布、线、粉丝等生活日用品交易的商业信道,主要依靠马帮在山谷、驿道中长途跋涉来运输货品,故称“茶马古道”,亦称“茶马商道”。自唐、宋以后,汉藏物资依赖茶马古道持续往来一千多年,维系了两地物资与文化的交流,并在抗战时期达到了古道(特指滇藏茶马古道)的最繁忙时期,抗战结束后,随多条进藏公路的修筑而渐渐没落。

茶马古道蜿蜒于我国大西南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古代滇藏主要路线是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思茅、普洱、临沧、保山、大理、丽江,经迪庆及西藏的昌都、拉萨等地后,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凉山后,交汇云南丽江,再经迪庆、西藏等地后,进入尼泊尔。

这条茶马古道横贯藏、川、滇高原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蜿蜒四千余千米。后因云南经济持续发展,清代、民国时期共开拓多条内外通道:昆洛前路茶马道、滇西后路茶马道、思茅易武茶马道、思茅澜沧茶马道、思茅江城茶商道、普洱思茅通外茶马商道、佛海通外茶马商道等等。(《普洱茶文化》,黄桂枢)江内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澜沧江之东面古六大茶山地区(曼撒、蛮砖、攸乐、倚邦、莽枝、革登),为今勐腊县中北部地区。清朝时期普洱为贡茶,当时以澜沧江为分界,称为“江内”,为上贡朝廷茶品原料主要来源。

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澜沧江之西面,今勐海县、景洪市地区为“江外”。清朝时期普洱为贡茶,当时以澜沧江为分界,西部尚未开发,不被重视。涵盖目前南糯、布朗(新、老班章)、巴达、勐龙、勐宋等茶区。有江外六大茶山之称:南糯茶山、勐海茶山、景迈茶山、巴达茶山、南峤茶山和勐宋茶山,这些茶山在口感、香气明显较江内浓强。

倚邦茶马古道介绍


倚邦茶马古道位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之后,茶就作为商品外对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

倚邦茶马古道,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普洱茶外销之路,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历史的普洱茶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条是从普洱出发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泸州、叙府、成都、重庆至京城。

二条是普洱经下关到丽江与西康西藏互市。

三条是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路至缅甸、泰国;二路是经缅甸到印度、西藏。

四条是由勐腊的易武茶山开始,至老挝丰沙里,到河内再往南洋。在江北古六大茶山境内有7条:易武至江城道、易武至宁洱道、易武至思茅道,此道是主要道,易武至倚邦、莽枝、革登也走此道,易武至车里再到勐海道,易武至老挝磨丁道,易武至老挝勐悻道。

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倚邦通过磨者河上的承天桥再到慢撒、易武那条由石板镶成的古茶马道,约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昔日茶山有许多茶号和茶庄专门从事茶叶的收购、加工和外运销售,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普洱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马古道是以普洱府驻地(今宁洱县城)为源头,以贩运普洱茶为主向国内外辐射出去的古代交通要道。2013年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是祖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对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公式

云南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高山大川纵横,不便使用车辆或舟楫作长途跋涉,需要人力肩挑、背负和骡马等畜力驮运,马帮成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使普洱茶、磨黑盐等物资的大规模运输成为可能。茶叶的远征性和交通的独特性塑造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通道。

普洱茶马古道宁洱段遗址,现存的有茶庵塘段、孔雀屏段、那柯里段、石膏井段、石丫坡段等。古道铺建于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三年(1812年—1824年),当时为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由官方出资修建。古道上的石板条,全靠脚夫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山涧、河谷一块块地背上山,那些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的板石、条石,是先民们用血汗的代价运来,任务之重、劳力之大,叹为观止。石镶古道沿着原始密林遮盖的山岗箐头,盘山而上,古木参天,林葱鸟语。石镶路的石面上,被众多骡马的铁蹄踏成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马蹄窝。

普洱茶马古道虽仅存几段遗址,但它自唐代以来,伴随普洱茶的流通、马帮运输业的发展,为促进边疆与内地,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流,特别是促进中国滇川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洱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以后,随着农业和蓄牧业的兴起,物资交换与对外交往的扩大,步驿道路已具雏形。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思茅辟为陆路商埠。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设立海关,商贾云集,马帮四至,被誉为“东南亚陆路码头”。普洱是连接祖国内地和边境贸易、商品交流的货运中转地。据《普洱府志》记载,以普洱府为源头出境的茶马古道有进京官马大道、普洱西藏茶马大道、普洱江城茶马道、普洱澜沧茶马道、普洱易武茶马道5条。民国8年(1919年)之后,思普地区“瘴气”(瘟疫)流行,边贸货运由兴盛转入衰落。民国22年(1933年)省政府下令将昆洛驿道沿途进行整修。抗日战争期间,普洱茶马古道成为中缅战区的军事运输线之一。1951年至1953年,在昆洛公路建设中,普洱茶马古道在后勤运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历经千年的普洱茶马古道因历史的变迁沉寂,逐渐被人遗忘。民间有山歌唱道:“林深苔滑茶庵坡,猴子打秋鸟唱歌。自从汽车通普洱,官道长满茅草棵。”

现代交通兴起后,虽然茶马古道和马帮逐渐被边缘化,但普洱茶马古道因表述普洱茶文化,传达普洱府沉淀历史,逐渐发展为文化符号,变成文化产业品牌,产生巨大的社会历史价值。

普洱茶马古道是普洱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文明古道。正因有普洱茶马古道的存在,边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最终才有了历史积淀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普洱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团结的纽带,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带动了边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边疆城镇的兴起和繁荣。普洱茶马古道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宁洱县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府所在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加工和集散地,这就是普洱茶马古道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原因,普洱茶马古道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公式

茶马古道上的古茶园、古茶树、古茶号、老茶厂、古城镇和集市、马店、古道、古桥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马具、茶具、衡具、火器、乐器、服饰等可移动文物和丰富的马帮制度、艺术作品、历史记忆等诸多精神文化,都是值得珍视的遗产。进一步开发、挖掘和保护普洱茶马古道文化遗产,深刻理解其历史的、现在的、将来的价值意义,是我们儿孙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3年建设磨思公路,普洱茶马古道遗址受到严重破坏。宁洱县高度重视茶马古道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积极将普洱茶马古道宁洱段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标志说明牌进行保护,全面完成茶马古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宁洱县投资400多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恢复了茶庵塘石牌坊和接官坊、接官厅,尽力按古道原貌对茶庵塘至磨黑段部分残缺的茶马古道进行了修复。新修复的茶庵塘茶马古道全长约12公里,道边植被保护良好,石板路上还保留着马帮长期踩踏出的几厘米深的马蹄印窝,可体会到“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以及千百年来马帮竞相争行的盛况。同时,宁洱县引进资金,投入约450万元,修复了那柯里至思茅坡脚段4.377公里的茶马古道,建成穿寨茶马古道、河道自然景观、古道陈列室、水车拉风箱、千锤大马掌、驿站广场、洗马台、碾子房、实心树、连心桥等近20个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项目。

2005年5月1日,举办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由11个民族43位赶马人和120匹骡马组成的云南进京大马帮,在宁洱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再现了贡茶进京的历史盛事。

2005年8月28日,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在普洱市宁洱县正式宣告成立。

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在宁洱县城茶源广场建立了“茶马古道零公里”碑,标志着古普洱府(今宁洱县)作为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茶马古道源头的地位得到确立。

2007年3月19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主题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将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百年贡茶——“万寿龙团”贡迎出宫,于4月8日顺利将贡茶迎回宁洱。

2008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副主席)曾亲临踏访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对云南各级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0年4月1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主办,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在澳门卢园茶文化馆揭幕,这是海内外首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举办的展览。

2010年10月22至24日,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在宁洱县隆重举行,搭建起承载历史、弘扬文化、连接友谊、交流合作的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相聚宁洱,共同分享先辈们留下来的茶马古道文化盛宴。

综上所述,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体现着“团结、无畏、执着”的人文精神。从久远的唐代开始,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各个民族,进一步促进了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友谊。同时,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如今,在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留印在青石板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幻化成华夏子孙崇高而执着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4207.html

上一篇:茶马古道的社会经济价值介绍

下一篇: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