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世界茶叶轶事

2019-11-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世界茶叶轶事”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世界茶叶轶事”相关知识!

茶叶自中国传入欧美伊始发生过不少趣事、轶事。

茶叶有“毒”

茶叶刚传入欧洲时,竟被人怀疑为有毒之物。1664年,东印度公司向英王进贡茶叶。贵族妇女纷纷仿效王室试饮起来,可她们又担心茶叶有毒,在每次饮茶后,总要喝白兰地以排除毒素。

茶叶与咖啡传入瑞典时,有人担心喝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为弄清事实,下令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一个每天饮茶,一个每天饮咖啡,即可免去死罪。兄弟俩欣然同意。许多年后,他们安然无恙,饮茶者活到83岁高龄。茶叶引发战争

英国人为了茶叶,曾经发动过好几次战争。美国的独立战争的爆发也和茶叶有关。英国人对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课以很重的茶税(每磅课税三便士),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1773年12月16日夜里,一群波士顿的年轻人,化装成印地安人,登上停泊在波士顿海湾中的三艘英国运茶叶船,把船上的茶叶全部抛到海里去。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波士顿茶团”。它点燃了北美独立运动的火炬,不到两年,美国的独立战争就爆发了。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叶 改变世界


茶叶这一源于中国的特殊饮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普通了,它已深深地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至于我们对其作用和影响熟视无睹。可是关于茶叶在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却不容得忽视,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尽管很多人可能对此看法持怀疑态度。

用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人所皆知的诗句来形容茶叶在历史上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了。首先,关于饮茶的仪式礼节在中国几乎已荡然无存,倒是东洋日本成了今天茶道的正宗,甚至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以此而引以为自豪。即使是远在西洋的英国竟然也有了自己的茶文化下午茶,并成为英国近代文化的一道奇观。自上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研究复兴以来,中国人曾致力于茶文化的复兴,无奈我们虽然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却终因无成形的茶道传统或者可能曾经有过而早已丢失殆尽了,因此始终不知茶文化的魂在哪里,勉强拼凑起来的五花八门的所谓茶道,让人怎么看怎么不像,也与周围的环境及人们的心境难以融洽。此点甚像我们开口闭口笼统所说的传统文化,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的魂,谁也说不清楚,我们都知道它存在了几千年,可它似乎只是浑沌的存在,像一团缭绕的云雾,大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究其原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太缺乏仪式化程式化的内容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仪式和程式,所谓文化的魂如何附体?其次,从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来看,这一奇异的植物本来只有中国人认识它,也只有中国人懂得怎样去栽培、管理和加工它。直到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是绝对的茶叶帝国,英美茶叶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后来英国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试种并取得成功,建起了许多大茶园,并采用先进的机器加工手段,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产量和品质方面超过了中国,导致中国的茶叶出口锐减,从此以后就徒有茶叶大国的虚名了。

茶叶对日本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然而茶叶对西方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我们则知之不多。从饮茶风俗及茶叶贸易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观照近几百年的中西关系史,能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

现代学者对西欧工业革命的最新研究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与东西方之间贸易的发展是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现的大量银矿,装满了他们的腰包,而东方尤其是中国繁荣的国内市场及旺盛的白银需求又为这些银矿提供了出路,于是在大量的西欧工业制成品运往美洲的同时,东方大量的香料、丝绸、瓷器、大黄及茶叶等源源不断地运到了欧洲。这是一个需求拉动的市场链。起初,丝绸和瓷器等是中国出口商品的大宗。但至晚从1717年起,茶叶逐渐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直到1890年代之前,茶叶在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始终名列第一。英国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对象,把持东方贸易特权的东印度公司虽然在茶叶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可它也面临以什么回头货换取中国茶叶的问题。中国人当然欢迎白银,在整个18世纪,英国人购买茶叶除了用白银支付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弥补贸易赤字的手段。东印度公司船只的舱货,白银经常占到2/3甚至90%以上,每年输往中国的白银一般都在四五十万两之间,最高达到150万两。为了弥补巨额的贸易赤字,英国商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向中国进口所谓的新工业品,如纺织品、西餐具、钢琴,甚至煤炭等等。然而,这些商品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出路。中国人宁肯穿结实耐用的手工土布,而不买英国精细但不耐穿的机织棉布,最后英国商人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他商品更是无人问津,西餐具、钢琴锈蚀在仓库里,煤炭则无偿送给英国人在广州的商馆。万般无奈之下,英国人背地里干起了罪恶的勾当,即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商人利用当时部分中国人逐渐养成的吸食鸦片的恶习,在印度广植鸦片,企望以此来弥补对中国贸易的亏空。这样,英国人把工业品卖给印度,印度人(其实主要是英国人)通过走私把鸦片卖给中国,中国人则把茶叶卖给英国,于是英中印独特的三角贸易形成了,在三角贸易中受到巨大危害的无疑是中国人。随着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增多,鸦片走私贸易日益猖獗,鸦片进口总值已经远远超过中国茶叶、丝绸等商品出口的总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回吐外流,巨额的白银重新装进了英国人的腰包,并造成中国的银荒。在英中印三角贸易中,英国人得到的利益最多,他们不仅从中国得到大量白银,又把大量工业品卖给印度,而且其征收的茶叶进口税成为英国财政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东印度公司垄断的最后几年中,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收入平均每年达到330万磅,占国库总收入的1/10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茶叶收入也几乎是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它甚至成为东印度公司商业存在的理由。

如果我说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与东西方的贸易有关,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但是如果我要说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与茶叶贸易直接有关,则可能有人怀疑。其实历史的实际还远不止此,我甚至还要说,不仅英国革命的发生与茶叶贸易有关,英国近代文化的形成和重新铸造也与茶叶贸易有关。

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问题。此前我们较多注意了丝绸、瓷器、漆器等对欧洲的影响,而较少注意到茶叶对欧洲的影响。事实上,到今天为止真正仍然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已不是丝绸、瓷器等等,而是茶叶,所以值得我们花较多的精力去探讨它。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AlanMacfarlane)最近出版的专着《绿金:茶叶帝国》一书,向我们揭示了茶叶对英国及整个西方世界文化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问题,作为茶叶原产地及茶文化发生地的中国读者,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也。

读过《玻璃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03年)一书的读者可能已了解作者麦克法兰写作的特点和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与《玻璃的世界》相比,《绿金》更是一部有震撼力的作品,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读者。

作为一位茶叶种植园主的儿子,麦克法兰在印度着名的茶叶产地阿萨姆(Assam)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茶叶的芳香一直留在了他的记忆中,特殊的经历使他日后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社会人类学家。虽然他对茶叶非常熟悉,但他对茶叶文化的真正理解却是在对日本进行了多次访问和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调查研究之后。日本的茶道文化对他震动极大,为了真正理解茶叶文化,他广泛查阅了有关茶叶的书籍,并对茶叶文化和世界饮料的发展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命题,撰成了《绿金》一书。如果他提出的这些命题能够成立,那么我们说茶叶改变了世界,可能一点都不为过。

麦克法兰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他近年所做的研究及进行的思考都是为了探讨一个大主题: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这个前所未有的、改变人类文明模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方?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英国?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间发生?麦克法兰认为,这一切显然都与茶叶有关。他进而发问:茶叶是怎样传遍全世界的?茶叶是怎样进入英国人生活的中心位置的?茶叶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一个更有意味的问题是:茶叶的传播与文明的勃兴有必然联系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在18世纪几个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即中国、英国和日本,同时也是茶文化最得到宏扬发展的地区?而且令人深思的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至今仍是充满活力。把茶叶的传播与经济的发展甚至与新文明的诞生联系起来,可能有人不会同意他的见解,但这却是本书最富启发意义的创见。

在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中,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而今,在世界各地茶叶无处不在,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如果没有茶,那简直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水绝非夸张之辞。所以我们今天无论怎样强调茶叶的重要性,都是不会过分的。

茶叶为何如此之快地成为全球性的饮料?很显然,与其他饮料相比,茶叶具有以下优点:容易种植和比较快的生长,从而能保证足够的产量;口味容易为大部分人所接受,而可可、咖啡味苦,需要加糖;有安全保证,开水冲茶或煮茶不仅达到了消毒杀菌的作用,而且长期饮用对身体有益,茶叶的诸多药效也已为今天的科学所证明,而其他饮料如牛奶在冷冻设备发明以前是非常不安全的,酒则不适宜于妇幼饮用;还有一条很重要,即价格比较便宜,相对于其他饮料,茶叶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后,价格已能为大多中下层人民所接受。总之,与咖啡、可可相比,茶叶的优点显而易见,与含酒精的饮料相比,茶叶更是具有老少咸宜的特点,因此茶叶完全有理由成为全球性的文明饮料。

茶叶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深远,对此麦克法兰有切身的体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传统的英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低,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里,妇女都只是男人的陪衬。在早期的酒馆和咖啡馆里,一般只能看到男人潇洒的身影,妇女没有表现和发泄自己的场合。英国的饮茶风气形成后则完全不一样了,家庭里的下午茶为女主人提供了一种表现自己的特殊场合。在这里,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只有这时妇女才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尤其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妇女无须外出工作,因此邀请女友一块儿喝茶是她们摆脱孤独的最好的办法。久而久之,英国下午茶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日本茶道的仪式,并成为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英国家庭妇女地位的提高与饮茶风气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麦克法兰提出了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即饮茶不仅形塑了英国中上层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饮茶对促进英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工厂或矿山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以及在其他场合工作的人们在劳累了一天后,虽然只能吃些简单的饭菜,即面包以及少量的蔬菜、奶酪、偶尔有一点肉,但如果能美美地喝上一大杯茶,则不仅有利于恢复体力,而且还不需太高的花费,更避免了饮酒可能引起的酒精中毒。对于众多的英国劳动人们来说,因为有了茶,甚至连沉闷、辛劳、艰苦都成为可以忍受的事情了。

在工业化初期,矿物能源和机器的作用远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工人的体力劳动在工厂或矿山生产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极为繁重。只有让工人集中精力且保持充沛的体力,才能提高产量,保证安全。这时就需要一种提神解乏、价廉物美的食品,茶叶加面包恰恰符合这一需要。英国着名经济史学家威廉逊就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麦克法兰认为,中国茶叶的适时到来,正好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并大大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麦克法兰思考问题的视角是颇有启发意义的。总之,把茶叶的引进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甚至与文明的进步联系起来,能够加深我们理解茶叶文化及其传播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能够更好地反思中国茶叶文化怎样发扬光大。

茶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是一面镜子。

饮茶的普及使英国的文明程度显着提升,甚至改变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英国人在知道饮茶之前,少数上层人家可以享用咖啡、可可等饮料,多数人主要饮用杜松子酒、啤酒等,经常饮用这些带酒精的饮料,使许多男人养成了一种好斗的性格,举止粗鲁(欧洲的决斗传统可能与酒精作用有关);习惯饮茶之后,英国人的性格气质逐渐从好战、寻衅转变为较为温和、较少的暴力倾向,养成彬彬君子之风,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绅士风度。由此也可以想见,中国人较为温和的性格与长期饮茶也可能有直接的关系。饮茶还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原来中上等人家早餐要吃很多的肉和啤酒,而今改变为吃少量的肉,伴之以面包、糕点和热饮,尤其是茶;以前晚餐较早,而今加入了富有诗意和民族特色的下午茶(下午四五点钟),晚饭一般推迟到了七八点钟。深入人心的饮茶习俗以及颇具特色的茶文化,使得英国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如此的不同,是一件颇为耐人寻味的事情。

麦克法兰认为,对茶叶的礼赞怎么高都不过分,他甚至说:茶叶改变了一切。(Teachangedeverything)如上文所说,这一评价对英国而言尤其贴切。英国历史上的许多新鲜事物都与茶叶有关,比如广告,在伦敦媒体(当时主要是报纸)上出现的第一个广告就是关于茶叶的广告,此后广告成为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这样说,茶叶改变了英国,就像茶叶在中国和日本的影响那样。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发生在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即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以乡村为基础的文明向以城市为基础的文明转变之时,茶叶作为人们最喜爱的饮料传遍全世界。想一想吧,在1650年代时除亚洲以外还很少被人知道的茶叶,一百年后成为英国人最受欢迎的饮料,而恰恰在这个时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人类学家SidneyMintz感叹说:英国工人饮用热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因为它预示着整个社会的转变以及经济与社会基础的重建。在Mintz看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的命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转变,其中茶叶无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茶叶,已然的历史进程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样子。

我不知道茶叶能不能承受得起这样高的荣誉,但我们可以确认一点,即茶叶在东西方所起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一点颇耐人寻味。

在西方工业社会蓬勃发展的早期,人们想方设法寻找一切可以致富的手段及可利用的能源和动力。一想到能源,我们自然首先想到煤、铁、水等等这些可以转化为机械动力的能源,这当然不错。然而,怎样使人自身产生更多的能量则较少为人关注。当然有人注意到了饮食结构的改变,如摄入的肉、蛋、奶类食品增多对人身体机能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但茶叶对提高和改变人的身体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人们的估计和评价显然不足。对英国人而言,茶叶的作用尤其无可替代。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恰恰在工业革命初期这段关键的历史时期,茶叶忽然普及为英国的全民饮料。我想,这样一种客观现象,不能简单地以东印度公司垄断远东贸易等原因来解释,而一定有其更深刻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近代历史上,茶叶带给英国人的是健康和财富,带给中国人的却是耻辱和灾难。英国政府为满足国内巨大的茶叶需求,不得不采取非法手段,即如上文所说通过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换取中国的茶叶,这种卑劣丑陋的鸦片贸易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虽然中国人最早吸食鸦片可能与英国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导致如此多的中国人迷上此种毒品的却是英国人,为此英国人罪责难逃,他们应该为自己祖先这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道歉。茶叶贸易不但为英国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而且英国人通过饮茶身体素质大为提高,传染病(主要是痢疾、血吸虫病、鼠疫等)大幅度减少。很多学者指出,在十七八世纪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有限的情况下,英国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因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减少,与养成了良好的饮茶习惯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着鸦片贸易日益遭到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反对,英国人开始试验在其他地方种植茶叶,尽管开始时并不是很成功,但巨大的利润诱使更多的英国人投资于此并终于取得成功,后来英属印度和斯里兰卡成为茶叶出口大国,竟超过了中国。近一百年来中国茶叶之不振,首要的因素当然是由于战乱、规模经营小、加工技术落后、质量无保证等,但印、斯茶叶的竞争优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有人说,为了一壶小小的茶叶,中国文化几近毁灭;也有人说,茶叶在英国的作用如同蒸汽机一样重要,它帮助英国人度过危机并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对上述两种说法,麦克法兰持赞成的态度,他认为茶叶对英国的意义的确非同小可。饮茶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意义已如上述,对战争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在1720年代英国人广泛饮茶之前,英国仅有北美、西印度殖民地及部分对印度和远东的贸易,而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的殖民地不仅囊括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而且还拥有了非洲的很多地方及南美洲、印度等地,真正成为日不落帝国。期间,茶叶代替酒类成为英军重要的必需品,因为人们已经确信,饮茶能保证战士的身体健康,增强其战斗力。当时就有人说,如果没有茶叶,英国人就根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正是因为茶叶能给人们带来好的身体、好的心情、好的文化,因而茶叶随着大英帝国的铁蹄而迅速传遍全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饮料,除英国本土外,加拿大人、美国人喜欢饮茶,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也喜欢饮茶。正如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在扩张殖民地的过程中提供他们的饮料葡萄酒和咖啡一样,英国人在扩张过程中则推广并依赖茶叶。

麦克法兰在书中多次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如果没有茶叶,就可能没有大英帝国和英国工业化的出现。看了作者的论证,我们大概就不再会简单地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危言耸听了。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切记,即不能把茶叶与中国划等号,夸大英国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作用。正如中国虽然发明了火药、指南针,但真正发现其价值、使之发挥巨大作用的却是别人。在这里,发明者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因此,如果仅仅骄傲于某些发明创造,而不深刻反思这些发明创造为何于己无用、于人有大用这样奇特的历史现象,那我们永远只能处于为人所用的地位而自己无所作为。对于茶叶及其影响,我们尤其应当作如是观。

茶叶的世界版图


想了解《茶叶的世界版图》知识吗,丰富的《茶叶的世界版图》内容等你来看!

早在秦汉时代,中国与西方就被“丝绸之路”连为一体。唐宋以来,海路取代陆路,连接起东西方;在丝绸之外,茶叶和瓷器成为新的奢侈品。在驶往西方的商船上,瓷器是必不可少的压舱物。

喝茶要用到壶、杯等多种器具,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器具之多,礼仪之繁,非其他任何一种饮料可比。唐宋时期,中国在瓷器制作技术上日臻完美,各种精美的细瓷为饮茶提供了物质前提。朱大可先生将茶、瓷、丝的三位一体称为“华夏帝国的器物贸易”,“茶汤在青花瓷盏里散发着热气。茶神站立在里面,犹如一位隐形的女神。青花瓷就这样跟茶叶构成奇妙的互生关系。它们是彼此印证的,仿佛是天然的联姻。”

明清以后,随着大航海而兴起的早期全球化运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重要的一环。经济史学家全汉昇先生指出,“在明清间出口贸易中占据第一位的丝货,尤其是生丝,到了康熙(1662~1722)末叶,或1718年,因为茶叶出口量激增,其地位却给茶叶抢夺了去,以后茶叶在海外贸易中都高居第一位。”

1517年,最早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人,从海上将中国茶叶带回欧洲,茶叶迅速取代香料,成为欧洲最热衷的“东方香草”。在整个17世纪,茶叶缓慢但不可逆转地从葡萄牙传到荷兰、英国、法国,又相继传到德国、瑞典、丹麦、俄罗斯等国。到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风靡整个欧洲。伴随着移民运动,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带入南北美洲和澳洲,中国茶叶就这样传遍了全世界。

东方香草

事实上,在整个西方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其真正的动因会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冒险者并不是为了生存必需品,而是为了奢侈品,说白了就是为了发财。连接起现代世界的是亚洲的胡椒、香料、茶与鸦片,是美洲的烟草、砂糖、黄金和白银,是非洲的奴隶和钻石;所谓探险、发现、征服、贸易,等等,最终都是为了这些东西,这其中几乎没有一样是生活必需品,反过来,倒不乏毒品和罪恶,比如鸦片与贩奴。从道德意义上,现代化和全球化差不多是以邪恶的面孔出现的。

随着茶叶越来越成为国际硬通货,人们以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中国的茶叶,就会因消化不良而死。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疏中就说:“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中国茶叶被欧洲人视为不可或缺的“香草”,宾汉在《远征中国纪实》的序言中写道:中国一直把西方人当作半开化的野蛮人,用一种“香草”交换我们的产品,这种香草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芬芳充满了使人欢快而不使人迷醉的茶杯。

从某种程度上,中国是因为茶叶而卷入全球化大潮。世界离不开茶叶,远甚于离不开中国;或者说,世界可以没有中国,但不能没有茶叶。18~19世纪恰逢中国清朝的中后期,在当时政府财政收入中,茶叶税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茶叶贸易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传统经济。在清中期,仅瓯宁一邑,茶厂就不下千家,大者百余人,小者数十人,茶工上万。崇安县在“乾隆间,邑人邹茂章,以茶叶起家二百余万(两)”。

在整个18世纪的世界贸易中,茶叶主要来自于中国东南的武夷山,而茶叶出口交易只能通过广州粤海关“十三行”进行。为了限制对外贸易,清代设立了“公行制度”,类似于前朝各代的“市舶司”。即所有进出口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几个牙行(洋行)经营,并将其组成“公行”,也叫“十三行”,但其实并非只有13家牙行,最多时达26家,最少时只有4家。外商被禁止与中国官府直接交往,一切命令和文书均需经过公行转达。茶叶从大山深处离开枝头,被烘焙加工后装箱,然后经过水路和陆路,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运往通商口岸。这一路上既需要木筏、小船和大船,也离不开人力搬运和长途驮运。有人计算过,从茶叶产地到广州口岸,这趟茶叶线路长达1442公里,费时50天至60天,中间要换7次船,要交4次税。一担(100斤)武夷茶,从产地到广州的运费大约为3.8两银子,对欧洲商人的售价为9两,“十三行”的行商可坐地从中获取5两,可谓是暴利。

本文《茶叶的世界版图》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小小茶叶征服世界


茶真是神奇的东西,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民族都被这小小的树叶征服了。

我见过土耳其首都大街上背着铜壶穿梭在人群中卖茶的情景,当卖茶人弯腰倾茶入杯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茶对于这个国家多么重要。

茶之伟大,在于它把人生艺术化了,虽然只是在品茶那一会儿,但那片刻的优游用周作人的话说可抵十年尘梦。我曾欣赏过日本人繁复而精致的茶道,但我觉得北京的胡同里蹬三轮车的车夫蹲在树阴下,拧开泡着茉莉花茶的玻璃瓶,微啜一口时,那才是茶的伟大境界。

茶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既可以解渴、提神,又可以优游寻梦。它把实用和艺术,雅与俗连成一片,消解了其中的界限,因此茶也打破了各阶层人之间的界线,在上至王侯下到屠夫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在茶面前,英国女王的下午茶与成都茶馆中老媪的盖碗茶是平等的。都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体会永恒。

从阿拉伯人那里,西方人知道了茶。自从1606年荷兰人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往欧洲,欧洲人就被茶迷住了,乃至于需求量越来越大。到了18世纪-19世纪,茶叶竟成了中国与西方贸易的核心产品。仅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1765年-1794年的30年中,他们进口的中国茶叶占其贸易额的75%以上,19世纪上升为90%以上,最后,茶叶成为其唯一的进口商品。

18世纪,荷兰进口中国商品总值的70%-85%是茶叶。

对于美国,可以这样说,若没有茶,有没有美国就难说了。我们知道独立战争把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中解放出来,而独立战争的爆发是起源于波士顿的倾茶事件。简单地说就是1773年英国殖民当局要收茶叶税,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爆发了冲突,他们爬上东印度公司的货船,将342箱茶叶倾入大海。英国当局派兵镇压,于是爆发了独立战争。1776年,英国人投降,美国诞生。

中国茶叶的世界影响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我国。

1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我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我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

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东印度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我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

1833年:苏俄来茶我国采购茶籽与茶苗,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我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我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我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

1836年:哥登氏带回我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我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我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我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

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我国红茶、绿砖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国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国浙江龙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只有茶叶征服了全世界


两三百年前,白银都流到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

英国人说,都流到中国去了通过贸易逆差。为什么会有逆差?就因为英国人要喝那口茶,放不下。

18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此,英国派了马戛尔尼到中国来,想改变一下这个局面。负责接待的,就是后来被美国人评为世界首富的和珅。

当时的世界首富的和珅

马戛尔尼来时,正是英国的一个尴尬时期,这尴尬,便是喝茶喝出来的,对外喝丢了新大陆(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TeaParty,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索),对内喝出了贸易逆差。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大清朝虽然闭关锁国;但中国茶叶却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喝茶改变世界。

喝茶,喝出了一个新的全球化的经济格局,还喝出了一种新文化。

17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就已超瓷器和丝绸,约占了出口货物的90%。那时欧洲人以茶为极品,尤其英国人,饮茶都已自成一套茶文化。据说,茶叶是有史以来最先在伦敦做广告的商品,不仅贵族趋之若鹜,中产阶级也跟着大饱口福,就连英国工人也以茶点为饮食。时有名士,如约翰逊博士,亦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与茶为伴抚慰良宵,与茶为伴迎接晨曦,自称顽固不化的茶鬼。

在《傲慢与偏见》里,主人餐后必有茶席,开茶会,饮的就是中国茶。英国民谣这样唱道: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

《傲慢与偏见》剧照

最有名的,当然还是英式下午茶;但英式茶文化却来自葡萄牙。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陪嫁物品中,就有中国茶具和红茶。她在英国宫廷,向英国王室和贵族展示了茶文化的风雅,掀起一阵中国风。

凯瑟琳公主与下午茶

中国风不仅席卷英伦,还风靡世界,从17世纪到18世纪,全世界都流行吃茶去;而中国,则是唯一能出口茶叶的国家。于是,有人琢磨着将当时最有商业价值的植物真正的茶树带到欧洲去。

有个名叫奥斯贝克的瑞典人,1751年来中国旅行,在广州买了一株茶树,返程时,起锚,点炮,扬帆,一行人欢呼雀跃,不慎,茶树掉入海中。后来,东印度公司,通过商业间谍,从武夷山将茶引入印度和斯里兰卡。

东印度公司

茶叶之路,除海路,还有两条陆路。一条是草原之路,往西北去,经由蒙古,通往俄罗斯。这条路,南起福建,由晋商转运,将武夷山茶叶加工成茶砖,水运到汉口,经洛阳,过黄河,越沙漠,驼运至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然后,运往俄罗斯及北欧各国。还有一条,则是高原之路,有滇藏线、川藏线、青藏线,三条线经由南亚、中亚、西亚,抵达欧洲。

陆上茶叶之路

不过,茶叶贸易还是以海路为主,先是葡萄牙、西班牙人从海外来,接着是荷兰人。葡萄牙、西班牙人老眼光,还将贸易大头放在瓷器与丝绸上,是荷兰人率先发现了中国茶的商业价值,大举贩运中国茶至欧洲,一口中国茶,居然打通了全球经济的任督二脉,喝通了全世界。

绘画《荷兰舰队进攻厦门港》

在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中,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而今,在世界各地茶叶无处不在,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

所以,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的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历史


茶叶贸易在诸多重大事件中串演了关键角色,是人们解读世界近代文明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1657年茶传入英国。不到一个世纪,英国中产家庭买茶的费用高过了买食物的费用。茶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伦敦刊登广告的商品”。当茶点成为英国工人的饮食习惯时,茶就不仅是大众的消费品,而普遍成为恢复工作体力的要素。不少学者认为,茶为英国工业化进程添加了重要助力。对茶的需求到了依赖的程度,造成英国缺少白银进行交换。于是英国商人竟以鸦片代替白银来平衡茶叶贸易,从而引发鸦片战争。

1773年11月,为反抗英国对北美税务法令,波士顿居民登上东印度公司的茶船,在“波士顿港口今晚将成为一个茶壶”喊声中,340箱茶叶落入大海。这次倾茶事件埋下诱发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索。独立不久的美国以开发对外贸易为基本国策,第一艘直航中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满载回国,其中主要是茶叶。以至美国史学家休斯开玩笑说:“在美国的每一条小河上的每一个村庄,连只可乘5人的帆船都在准备出发到中国去装运茶叶。”

茶的产出折射出资本主义工业化取代封建农村经济的历史必然。1792年,英国大使麦卡尼爵士和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衔英国政府之命,从中国将茶株引入印度。在采用种植园管理、机械化生产和先进运输后,英产茶叶逐渐占据世界市场。18世纪初,茶叶占荷兰买入中商品的74%;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中,茶叶占中国商品的90%以上,其商业利润为英国国库年收入的10%。20世纪初,中国茶叶出口主要商埠汉口海关再无茶叶输出,中国茶叶贸易完全崩溃,一度失去与原产国相应的传统输出大国的地位。

1693年清廷理藩院对俄使团,对开设茶路口岸的要求曾做出这样的答复:“举世皆知四夷向中国上表进贡请求通商,但中国向无遣使四夷通商之必要。此事应无庸议。”形象地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自认世界中心、物产自足、闭关轻商、排斥国际贸易的心态。断送中国进入国际市场,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时机。所幸中华民族在后来200年中幡然醒悟,改革开放,终于进入世贸组织,走入国势与世界经济相互依托、和谐发展的时代。

中国茶的输出历来是和平诚信,共通互利的。1745年9月,专为承担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而打造的瑞典哥德堡号第三次返回故土时,在临近母港不足1公里处沉没。所载700吨中国商品,370吨是茶叶。1986年哥德堡人将打捞出来的200多吨茶叶中的一包送回中国,供广州博物馆展出。

茶溶于水,茶亦融入世界文明。人与茶的不解之缘决定茶文明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将作为永远活着的文明,伴随人类前行。

世界茶叶组织首度祭典茶祖


4月10日,在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的湖南株洲炎帝陵,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叶组织负责人、著名茶叶专家、知名茶企、茶商等近200人参与首届中华茶祖节,其中包括祭祀炎帝神农茶祖大典和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据悉,祭祖大典严格按国家费物质文化遗产《炎帝神农祭祀大典章程》进行,举行祭祀、开午门和揭祭文别碑三大仪式。

此次活动的举办,在进一步提升炎帝旅游品牌、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同时,还是对湖南茶产业的一次文化提升。截至去年底,湖南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100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业认证;产茶量10.5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4.3万吨;茶叶总产值56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炎帝是中国“三皇五帝”之一,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茶圣陆羽的《茶经》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炎帝神农也因此被尊为“茶祖”。

全国茶人、茶叶行业组织为了纪念炎帝神农发现茶叶及其药用价值、饮用功能的伟大贡献,设立了“中华茶祖节”。

宰相李德裕精辨长江水的轶事


李德裕是继陆羽之后,唐朝的又一位饮茶鉴水高手。据史书记载,李德裕幼时便勤奋好学,是一个学问颇深的人。这位唐宪宗时期的宰相,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建树颇丰。同时,在饮茶一事上,其精湛准确的鉴水能力,也十分为人叹服。五代时南唐的尉迟僵所著的《中朝故事》一书中记载了宰相李德裕精辨长江水的轶事。

宰相李德裕平素嗜好饮茶,而且他饮茶对水质的讲究也十分特别,虽然身在京城长安为官,却对江南之水所泡之茶情有独钟。一日,李德裕听闻他的一位挚友欲前往京口办事后,喜形于色,立即差人将好友请来并托付说:“你办完事临回京城之前,请到金山汲取一壶江心的南零水,为我带回来”。那人听后,觉得宰相所托,况且又是举手之劳,当下便答应而去。 此人去京口数日,公事办完之后正欲浮江而上,为李德裕取完南零之水后赶回长安。怎知他在船上一时兴起,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将宰相所托汲水之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当他酒醒之时,船只已经抵达建业,这时才突然想到忘了为宰相取水。那人站在江边正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望见脚下的滚滚东流江水,于是灵机一动,心下暗自思量此水不正是金山南零水的下游之水吗,上游下游又有什么区别呢,反正都是一江水,何苦再刻意返航逆流回上游取水呢!于是,此人连忙在建业石头城下汲上一壶江水,带回京城送至宰相李德裕府上交差。

李德裕见南零之水已经带回,格外高兴。立即派人烹茶品茗。然而,当他正欲细细品味茶汤之美,小呷一口茶汤时,顿露惊讶神色,自言自语道:“如今这南零之水也大不如前啊,味道实在是差了很多!”不多时,又继续说道:“这水与建业石头城下的汀水味道颇为相似”。那人间育大骇,知道此事在宰相面前已经难以蒙混过关,便据实以告,再三向宰相请罪。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4038.html

上一篇:云南普洱茶主要产区介绍

下一篇:安化黑茶历史文化及功效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