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六)六堡茶怎么样?六堡茶好喝吗?

2019-11-16

广西黑茶美名度最高的是梧州六堡茶,因产于梧州苍梧六堡而得名。除苍梧县外,今贺州、横县、岑溪、玉林、昭平、临桂、兴安等县也产一定数量的六堡茶。制作六堡茶应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六堡茶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

加工工艺:六堡茶的加工分为黑毛茶和六堡茶成品茶加工两部分,也就是初加工和精加工两部分。

1.黑毛茶加工工艺为:鲜叶—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

2.成品茶加工工艺为: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型—陈化—成品。

品质特征:广西六堡茶条索长整紧结、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耐久藏,越陈越好。

特殊标识“中国红”:著名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时指出,梧州六堡茶作为千年中国名茶,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中国红,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中国人的图腾崇拜、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中国红,寄寓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中国红,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可谓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历史的高度概括,既是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民族的哲学观。六堡茶演绎“中国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性,以及折中、自然、和谐之美!文化定位使得六堡茶获得了海内外文化界、茶叶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历史沿革: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逐渐兴起。从康熙年间开始,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运输。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船,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

至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

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DB45/T581-2009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得批准,进一步规范、统一六堡茶在生产、加工、检验、贸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六堡茶质量的稳定。

从2010、2011、2012年,三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数据看,六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是:6.73亿元、8.30亿元、8.79亿元,在黑茶类的排名分别是:第三、第二、第二名。

下期笔者将讲述陕西茯茶的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

小编推荐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三)湖北青砖怎么样?


话说湖南黑茶历史悠久、产量甚多、品类丰富、质量优良,稳稳坐拥黑茶大哥的位置。那和湖南黑茶仅一湖之隔的湖北黑茶又怎样呢?湖北黑茶是湖北出产的青砖茶的总称,青砖茶清代在蒲析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近代青砖茶的砖面印有“川”字商标,所以也叫“川字茶”。

青砖茶的制作以老青茶为原料,老青毛茶主产于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其中湖南省临湘县也有生产。青砖最终品质高低取决于老青毛茶的品质和后期精加工的技术,又青砖茶的压制分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故需按不同需求采摘鲜叶,详见下表。

老青毛茶采割鲜叶通常按梗茎色划分为三个级别:

级别

一级(洒面茶)

基部稍带些红梗和白梗,成茶条索较紧,叶色乌绿(俗称乌巅白梗红脚)

二级茶(二面茶)

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些青梗,成茶叶子成条,叶色乌绿微黄

三级茶(里茶)

为当年生红梗,不带麻梗,成茶叶面卷皱,叶色乌绿带花

鲜叶采割时间:

1.一年采割两次面茶,第一次采割时间为小满至芒种,第二次采割时间为立秋至处暑;

2.一年各采割一次隔冬茶和面茶,隔冬茶在惊蛰前后采割,面茶在夏至前后采割;

3.一年只采割一次茶里茶或一次面茶,二选一。夏至前后采面茶或小暑,大暑间采里茶(有时也延期至立秋)。

毛茶加工工艺:遵循面茶较精细,里茶较粗放的原则。其中加工方法又分手工制法和机械制法两种。

1.手工制法:面茶三炒、三揉(一揉、两捆仓)、一筛、两晒;里茶一炒、一揉,一晒;

2.机械制法:面茶两炒、两揉、两晒、一握堆;里茶一炒、一揉、一晒,一握堆。

砖茶加工工艺:制成的毛茶再经筛分、压制、干燥、包装后,即可制成成品青砖茶。其中,面茶的制造工序为: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握堆、晒干;里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握堆、晒干。

青砖品质特征:外形为长方砖形,其中洒面、二面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里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

历史沿革:据《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指湖北老青茶。由此可见,湖北老青茶的生产历史已有140余年。

1890年前后,在莆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运往北方。约后10年,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以包头市为集散地,销往西北各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以张家口为集散地,销往内蒙,出口蒙古、苏联等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三七”青砖茶。

1910-1915年间是青砖茶生产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青砖茶最高年产量达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年产量维持在5000吨以上。

近代,青砖茶移至蒲圻赵李桥茶厂集中加工压制,依然是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人民的日用消费品,属国家应急储备物资。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茶人茶事:羊楼洞商人雷中万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公设茶庄于庙场,始制茶砖”(《中万公传》),茶号设在羊楼古镇庙场街中段,厂房设在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有“砖茶之源,百年洞庄”之说。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是黑茶行业中商务部首批认定的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声名久远,至今依然是边区人民的日常首选。一些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消费者,只需用手在砖面上一摸,只要有三条凹进去的印迹,他们就会彻底的放心。“三道道”(即“川”字)已成为边疆人们心目中诚信的标志。

功效: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降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功效。

下期笔者将讲述四川藏茶(边茶)的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四)雅安藏茶怎么样?


四川黑茶又称四川藏茶(边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实以雅安藏茶为主。四川比邻西藏,自古有从雅安进藏的运茶古道。早期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隔1958公里,靠牦牛运输物品,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故运输途中的茶叶常期经日晒雨淋,长时间干、湿互换,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最终使茶品转化,形成独特风味。

流传至今的藏茶加工工艺,主要依靠早期茶号和茶厂的传统工艺继承人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雅安藏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鲜叶采割、毛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部分。其鲜叶采割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的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鲜叶采割后加工为毛茶,毛茶经特殊工艺精制成全发酵茶,后压制为成品茶。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

鲜叶采割:传统雅安藏茶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等。

原料茶名产地采割时间、要求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

毛茶初制:雅安藏茶的毛料初制分为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其毛茶需经多次渥堆高温发酵等。传统的雅安藏茶加工工艺繁复,当庄茶制作就有十八道工序;复制做庄茶是将庄茶经复制做成做庄茶而得名,须经“三蒸、三蹭、三渥堆、三干燥”反复加工而成。

成品茶加工:

1.毛茶整理: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2.拼配:按成茶要求将不同毛茶按比例搭配拌和,以达到总体提高、稳定成茶品质,扩大货源,增加产量,获取济效益最大化;

3.压制: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压紧、码包等工序,将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4.包装: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最终编包成为成品茶;

5.检验: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品质特征:藏茶品之“红、浓、陈、醇”。“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历史沿革:《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雅安藏茶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安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1950年2月雅安解放,有茶号48家,其中雅安(今雨城)30家,天全10家,荥经8家。

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改为国营茶厂,有草坝、河北、文定街、大北街四个国营茶厂。

1953年公私合营,藏茶加工厂由原48家合并为三家,即国营雅安茶厂、国营荥经茶厂、国营天全茶厂。1972年建成国营名山茶厂,1985年建成国营雅安市(今雨城区)茶厂。

2002年,国家7部委公布全国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共25家,其中雅安6家,约占全国1/4。并对这些企业实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扶持政策。

2005年雅安有藏茶生产企业15家(其中国家定点企业6家)。2006年,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通知》(国办发〔2003〕65号)及实施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已有10家企业取得QS认证。

2007年全市茶叶总产量5.6万吨,其中藏茶近3万吨,占全省边销茶产量的80%,占全国边销茶产量的40%以上。其中销往西藏地区占60%,青海甘肃约9%,甘孜、阿坝约20%,内销约12%。

下期解读“云南黑茶—普洱茶”,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九)黑茶怎么分类?


黑茶在鲜叶选料、工艺流程和对其色泽、品质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标准与风味,形成了同其它茶类不同,独占一个“黑”字的茶类。其茶史之久远,家族之庞大,实力之雄厚,为其他茶类所不及,几千年来谱写了一部雄浑壮阔、可歌可泣的“茶马史诗”。

按原料及加工工艺不同,黑茶又可分为散装茶、紧压茶,及花卷三大类。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砖茶的创制初衷,是为了减少茶叶体积、方便运输。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茶等。

三尖

1.天尖:用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2.贡尖:用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

3.生尖: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四砖

1.茯砖:茯砖特有“发花”工序。加工过程中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发花:即产生冠突散囊菌。

2.花砖:“花砖”的名称来由,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故名“花砖”。“花砖”历史上叫“花卷”,花砖形状虽然与花卷不同,但内质基本接近。

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压制花砖的原料成份,大部分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毛茶进厂后,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3.黑砖: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泽黑润,成品块状如砖,故名“黑砖”茶。其原料选自安化、桃江、益阳、汉寿、宁乡等县茶厂生产的优质黑毛茶。制作时先将原料筛分整形,风选拣剔提净,按比例拼配;机压时,先高温汽蒸灭菌,再高压定型,检验修整,缓慢干燥,包装成为砖茶成品。黑砖茶每块重2公斤,呈长方砖块形,长35厘米,宽18.5厘米,厚3.5厘米。砖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

黑砖茶叶香气纯正,汤色黄红稍褐,滋味较浓醇。黑砖茶不易受潮霉变,收藏数年仍不变味,越陈越好,适于烹煮饮用,并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调饮。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4.青砖:青砖即湖北黑茶,内容详见《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三)》。

花卷茶

花卷茶与花砖内质基本接近,只是形状不同。过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安化高家溪和马家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锤筑制长形筒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形如树杆。花卷茶成茶结构紧密坚实,色泽黑润油亮,汤色红黄明净,滋味醇厚,口感纯正,常有寥叶、竹黄、糯米香气。热喝略带红糖姜味,凉饮却有甜润之感。部分花卷茶茶身内部生长着“菌花”,此“菌花”现已经被证实为“冠突散囊菌”。

1958年“花卷”改制成为长方形砖茶,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

下期将带来黑茶冲泡的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

六堡茶的口感怎么样?


六堡茶是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的一种茶叶,其是广西梧州特产,是具有收藏存放价值的黑茶茶品,在存放的过程中,茶叶内含的各种物质会发生变化,形成特殊的风味。那么,六堡茶的口感怎么样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六堡茶的7种口感】

1、槟榔香

六堡茶中的第一种口感就是槟榔香,它可谓是六堡茶的顶级香型,并且是只有足够陈年时才会有的一种香。早在清朝,六堡茶因为独特的槟榔香而成为24大名茶之一,正是因为六堡陈年的好茶均会有槟榔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代工艺,槟榔香的六堡茶已甚少,因此很多人为了利益,歪曲槟榔香的香味。

六堡茶中的槟榔香香型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由清代古人所定义,作为文化传承者,我们要尊重原来的界定。客观地说在嚼槟榔时散发的香气确实跟陈年六堡茶的槟榔香有些相似,但这些香气和滋味的浓度、强度、厚度与槟榔的香气和滋味不可能等量齐观。也绝对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或焦油味,与烟味也没有关系。

2、松烟香

六堡茶中的第二种口感就是松烟香,而此香型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松烟香引自茶书介绍,和槟榔香一起都是六堡茶的经典香型。陈年六堡茶的松烟香不是松烟熏出来的香气,是自然的茶香。不是染和熏的结果,而是自然陈化的香型,这个也是区别是否正宗原种六堡茶原料的方法之一。

3、药香

六堡茶中的第三种口感就是药香,而这种所谓的药香,就是闻其香得知其味,药香像极了中药的香气。

4、蜜香

六堡茶中的第四种口感就是蜜香,所谓的蜜香就是茶花中的香。那么这种香型是六堡原种生茶比较新的时候,先出来的香气。有淡淡的蜜香,如果闻过六堡茶的茶花,就比较容易体会六堡茶独特的蜜香。

5、枣香

六堡茶中的第五种口感就是枣香,所谓的枣香就像是枣子里挥发出的香气。那么这种香型是陈年熟茶最为常出的香气,甜甜的枣香,尤其是煮茶时。

6、木香

六堡茶中的第六种口感就是木香,所谓的木香其实也挺特别的。那么这种香型是六堡茶陈香中的一种香型,似木又像药的香气,似松脂和枣木为多。熟茶中会比较普遍出来的香气。

7、参香

六堡茶中的第七种口感就是参香,其也是陈香的一种。参是指西洋参,似西洋参的香气。有人会误认为参香是湿仓味,其实辨别是否湿仓的方法不复杂,通过煮茶就可以判别出来了。

那么在煮饮六堡茶的时候,如果看到其汤色不亮的,香气闻起来不舒服的就是湿仓茶;而汤色明亮透彻的,香气带甜的就是好茶。仅靠气味来判定湿仓是不准确的,陈年的茶不可能一点发酵的味道都没有,只要是后发酵茶都是如此。有参香味的茶煮出来,闻起来一般是红豆沙的香气。

综合来说,传统六堡茶(即生茶)有槟榔香、松烟香、药香、蜜香和木香。而现代工艺的六堡熟茶,没喝到过有槟榔香的。熟茶的基本香型是木香、药香、枣香等。而六堡茶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共同点都是甘甜爽口,如果煮着喝,口感还很厚重和滑口。因为有祛湿和调理肠胃的功效,它还是最解渴的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20287.html

上一篇:第一泡茶可以喝吗?喝茶为什么要洗茶?

下一篇: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七)茯茶有什么功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