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世界过渡性茶树王介绍(邦崴古茶树)

2019-11-16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茶叶根据其演变进化规律,即野生型一人类驯化栽培野生型一过渡性—栽培型等不同类型来划分世界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生长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海拔1900米。树高11.8米,树幅9.0米×8.2米,最大基部干围3.58米,树龄一千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自亚洲、美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古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

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树茶。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小编推荐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与开采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是云南普洱茶中的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渡品种,谁也不知道过渡型的古茶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这些茶树都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虽然鲜为人知,但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如何发现的?

1991年3月,思茅地区(今普洱市)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根据村民反映,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发现了一棵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的乔木型大茶树。

相关专家于1991年4月、11月两次对该茶树进行综合考察,并把采样送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所含化学成分和细胞组织结构与栽培型茶树相同,但树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征与野生茶树接近,树龄在1000年左右(最终确定为1700年)。

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牲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

为区别于一般大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是世界上最早的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

一年只采摘一次的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今2017年代表澜沧县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的拍卖活动。4月11日,澜沧县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

在澜沧富东乡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现场,茶树的周围已经用桌子搭起了简易的脚手架,来自全村20多名采茶工人正在采摘。

澜沧县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位于富东乡邦崴村,生长在海拔1900米高的高寒气候环境里,为乔木型大茶树。古茶树树枝直立、分枝秘,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1000余年,制成茶叶滋味回甜爽口。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是国家珍稀植物。

2012年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从企业手中移交到富东乡党委政府手中进行管理,为进一步保护邦崴古茶资源,提升邦崴古茶区域性品牌,提高邦崴茶王的经济价值,带动富东茶产业的发展,助推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富东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围绕古茶树进行茶产业规划,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棵千年过渡型古茶王,每年只采摘春茶一季,而且适量适度采摘。

经过20余名采茶工人近4个多小时的努力,2017年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共采摘鲜叶57.8公斤。

世界上最粗古茶树及世界野生茶树王介绍


香竹箐大茶树是世界上最粗的古茶树。大理茶(C.taliensis),又称香竹箐锦绣茶王。位于风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北纬24°35′51”,东经100°04′53”,海拨2245米,这棵人工种植在锦绣村香竹箐茶农李文潮家园子地埂,年产200千克鲜叶的大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古茶树中最粗大的大茶树,被誉为茶树之王。

2003年2月18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蔡新教授亲自测量了这株古茶树,树高10.2米,树幅11.1米×11.3米,胸围5.67米,基围5.84米。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农展馆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志考察了香竹箐古茶树,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博士叶创新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考察,2004年初,日本农学博士、茶叶专家大森正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都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测定,2005年美国茶叶协会会长奥斯丁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考察,他们都断定:香竹箐古茶树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粗的古茶树。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茶叶根据其演变进化规律,即野生型一人类驯化栽培野生型一过渡性—栽培型等不同类型来划分“世界野生茶树王”生长于普洱市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海拔2450米。树高25.6米,树幅22米×20米,基部干围2.82米是获吉尼斯颁证的野生古茶树。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老茶树王绽新枝


茶树的主干,一般只有锄柄、杯口来粗,海碗大的也属少见。而在宁德市蕉城区天山山脉的西侧,海拔600多米的姑娘坪上,竟然露出了一小孩澡盆方圆的茶树头。

奇树扬名,招来远客。1990年12月2日,省市三级的茶业人员,上午日横屋顶开始步行,晚上月挂树梢回到公路边,来回爬山12个钟头,专程来到姑娘坪给这棵茶树头拍照,量定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茶树头直径45厘米!这三级茶业专业人员约略估算,茶树树龄在150年以上,它最少可算是闽东的茶树王。人说“有噪声里无瑰宝,无人迹处有奇观”,果然是这个道理。要不是山高路远,何方“山野村夫”,挥刀将它劈了,那这棵茶树王的凛凛风姿,岂不为姑娘坪增添了一大景观。如今,在那周边有些腐烂的茶树头上,又直溜溜地长出了6根青黑色的树干,一根根像大人胳膊粗圆,丈把来高,在那枝枝丫丫的枝条上,翠生生地发出了一丛丛新叶。古树新枝,呈现出大自然生命的无限生机。

一百多年来,这棵老茶树,承日月之精华,汇山川之灵气,育出的茶叶品质优异,功效独特。茶叶冲泡后,汤色浓绿,回味微苦,有药用功能。头昏、肚痛、感冒,喝上一杯半碗,毛毛小病,汗发即去。四里八村的农民,茶季必上坪采摘,精心制作,藏之于阁,以保合家平安。

什么是古茶树?


如果一个好奇的朋友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资深茶友聚集的茶会,他的耳朵会不幸被灌入大量“黑话”。其中最难懂的可能是:你喝古树吗?

这位无辜的朋友一定会想:古树,可以喝吗?而且,怎么去喝一棵树?接下来,他会面临另外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喝古树?以及,我怎么知道喝的是古树?

茶行业封闭性强,但2018年双十一的数据向所有人打开了这个行业的一扇门。双十一茶叶销售数据非常可观。茶叶的销售量这么大,的确需要了解一下古树的事情了,毕竟,树的年龄已成为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了。

陆羽《茶经》里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唐朝时代的川东鄂西,有许多古茶树,至少有两三层楼高。今天这些地方应该没有这么高的茶树了。那么,陆羽在《茶经》中写的那些茶叶的味道与今天茶树的味道应该不太一样。民间说法是,茶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那么长的根须一定从土地深处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茶叶的味道应该不同凡响。所以,陆羽写的并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那一杯茶,我们也不能凭借这杯茶的味道去对比《茶经》的字句。

是的,经过人类一千年来不停砍伐,古茶树今天应该是所剩无几了。但奇妙的是,云南仍有大量的古茶园,这是怎么回事?专家解释,云南少数民族万物有灵的信仰让他们留下了这些茶树。这些茶树不仅存在,在云南贺开,万亩古茶园静静地生长着。

茶人詹英佩常年深入云南茶山,有一个重要发现,“有的地方边境线就是一条小溪流,溪沟的两侧都有哈尼族寨和布朗族寨,奇怪的是,西双版纳的一侧的寨子有大面积古茶树园,而境外一侧的寨子则不见古茶树,这种布局与现象让我相信,它不是自然之障,而是人之所为。”

詹英佩根据史料,得出的结论是,西双版纳种茶是从明代开始推行的一项指令性计划。西双版纳,在元明时期被称为“车里宣慰司”,车里是蒙古语,指遥远的地方。

熟悉明朝农业的人都知道种茶是奇怪的,朱元璋登基后,执行了史上最严格的种植粮食的政策,结果将中国经济改造成低端糊口农业。明朝对商业抽重税,下了葡萄酒的禁令,连晋商故地拥有千年种植葡萄历史的农民都被迫种植低产粮食。例外的原因在于,明朝需要用云南的茶叶去换西蕃的马。

詹英佩认为,在明朝,车里的傣族统治者从来不主张毁森林开梯田,清代以前西双版纳的山上也没有水田。当然茶马政策并不延续,当朝廷不需要马的时候,少数民族为何没有将茶树砍光?茶人周重林认为除了信仰之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这些狩猎民族,森林才是他们食物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315.html

上一篇: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茶业概况简述

下一篇: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话)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