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熟茶标杆7572

2019-11-16

7572是勐海茶厂熟茶的滥觞之作,也是勐海茶厂的大宗熟饼茶,357克,用七子饼茶包装,从70年代中期生产至今,总产量至少10万吨以上,可以说,勐海茶厂的熟茶之路,就是从7572开始的。因为是滥觞之作,勐海茶厂投入了全部精力和技术力量,在研究如何拼配中发现,普洱茶的口感,尤其是甜度而言,七级茶最好。不能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鉴别方法套用在普洱茶原料上,即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因此,勐海茶厂的第一款熟茶,事关重大,既然7级茶的口感等较好,就选为主料吧。若干年后,权威部门检测发现,普洱茶7级茶中还原总糖含量最高,7级茶用于制作饼茶的主料,是上佳的选择。真是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勐海茶厂走向辉煌。

7572采用金毫细茶撒面,7级青壮茶青为里茶,精心发酵,拼配恰当,不同等级茶叶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茶叶色泽褐红,嗅之馥郁芬芳;开汤后深红透亮,饮之滋味醇厚、滑润、口感丰富、甜香中透着糯稻香;泡完后观叶底,乌润发亮、筋骨感强,捏之弹性十足,虽为全发酵茶,但发酵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不烧心。加之饼型线条优美,压制松紧适度,极有利于该茶的后发酵,也便于起茶,总之,综合品质高。正因为如此,被市场誉为“评判熟茶(普饼)品质的标准产品”。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问世至今,7572在40年的悠悠岁月中打造了一个普洱茶界的传奇。其卓越而恒定的品质背后,一个重要基点正是勐海茶厂的产品拼配技术。较之某些单一茶菁简单加工而成的所谓“一口料”产品,7572之所以成为经典,更胜在数十年如一的纯正口味和稳定品质;更胜在品感协调丰富,并达致“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而圆熟精深的技术保障,才是其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承载了勐海茶厂几代茶人智慧,7572的品质达到了和谐、稳定的境界。茶饼外形的嫩度与成熟度,茶汤滋味的厚度与醇滑度,茶汤香气的高扬和纯正度融会贯通,一气呵成。7572是大益茶的代表,更是成为普洱茶经典的象征。

7572能成为经典,还来自于勐海茶厂得天独厚的两件法宝:“一源井”和“发酵池”。自古佳酿离不开好水,有好水才能成佳酿。没有赤水河,茅台不会成为茅台;没有古井亭,牧童不会遥指杏花村。

制作熟茶亦如酿酒,叶是躯体,水是灵魂。上好的茶叶,要用好水才能浸泡出滋味,否则便是浪费。在熟茶的制茶过程中,优质茶叶和优质水源,更是缺一不可。

1975年,勐海茶厂开始大批量生产熟茶,因为渥堆发酵用水量大,车间又是新改建,为了取水方便,也为了节约成本,勐海茶厂在发酵车间旁开凿了一口10米深的水井,这口水井就是今日的“一源井”。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就像陕西的农民无意间挖了一个洞,发现了秦兵马俑,从而震惊全球一样,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经这口井水发酵的普洱茶,有一股非常独特的香气,比起自然陈化的陈年普洱竟毫不逊色!人们也尝试过用别的水制茶,但事实证明,只有一源井水制出来的茶最醇、最香。

后来据地质学家考证,“一源井”井水来自地壳深部,是从地下岩层中渗出的地下水,含矿物质适度、氯化物极少,最适合用来煮茶、泡茶。每年有关部门组织的水质检测也显示,“一源井”井水水质优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个优质饮用水标准。

去看过“一源井”的人都会惊叹不已:一眼10米多深的水井,竟然如小溪一般清澈见底!透过清亮澄澈的水,还隐隐可见井底细碎的白沙!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使得一口看似普通的水井如此神奇?相关专家指出,这跟勐海本身的地理特点有关。勐海地区2~3级地震极为频繁,地球自身的振动、磁场作用,将地质中各种微量元素颤动溶解到水中,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磁化水”。这种“磁化水”特别适合孕育优质茶树,而大片茶树的养殖又反过来影响勐海的生态环境,使地下水得到过滤、净化。

“一源井”正是位于这些干净地下水的汇聚之处。据了解,“一源井”井水的水分子特别紧密,有非常明显的补水和美容功效,特别适合爱美人士饮用。

勐海茶厂的制茶人把“一源井”称为“圣泉”,十分重视井水水质的保护。不仅为这口井搭了个“遮雨棚”,还为它做了一顶锥形的“铁帽子”,防止灰尘和落叶落入井中。而今,勐海茶厂专门建了保护设施,并将相关情况刻在墙壁上。

2005年以前,“一源井”只是一口没有名字的水井。随着来厂要求观瞻的茶商日多,勐海茶厂开始意识到这口井的重要性,终于在2005年10月25日,由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将其命名为“一源”。“一源”即“唯一的水源”,吴先生说:“它不仅是造普洱茶最好的水,也是勐海茶厂的命脉。”

因为有“一源”,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勐海味”,才有了大益普洱茶业的腾达与辉煌。“一源井”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普洱第一泉”。

勐海茶厂的另一件法宝就是发酵池,设在二车间内,即普洱茶生产车间内,1976年建成,是最早的云南开始生产普洱茶(熟茶)的发酵池之一。岁月悠悠,发酵依旧。40年来,一批一批的熟茶从发酵池中生产出,微生物和菌群不断地生长、繁衍,不断依附在发酵池的木头上,不断地弥漫在车间的空气中,不断地渗透在车间的每个角落。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在勐海县城的生态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勐海茶厂熟茶的独特风格,从发酵池中生产出的熟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普洱茶熟茶的标杆,成为广大茶人津津乐道的“勐海味”。勐海茶厂的发酵车间属于国家保密项目,不允许外人参观、拍照。

因为是滥觞之作,勐海茶厂投入了全部精力和技术力量,在研究如何拼配中发现,普洱茶的口感,尤其是甜度而言,七级茶最好。不能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鉴别方法套用在普洱茶原料上,即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因此,勐海茶厂的第一款熟茶,事关重大,既然7级茶的口感等较好,就选为主料吧。若干年后,权威部门检测发现,普洱茶7级茶中还原总糖含量最高,7级茶用于制作饼茶的主料,是上佳的选择。真是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勐海茶厂走向辉煌。

7572采用金毫细茶撒面,7级青壮茶青为里茶,精心发酵,拼配恰当,不同等级茶叶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茶叶色泽褐红,嗅之馥郁芬芳;开汤后深红透亮,饮之滋味醇厚、滑润、口感丰富、甜香中透着糯稻香;泡完后观叶底,乌润发亮、筋骨感强,捏之弹性十足,虽为全发酵茶,但发酵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不烧心。加之饼型线条优美,压制松紧适度,极有利于该茶的后发酵,也便于起茶,总之,综合品质高。正因为如此,被市场誉为“评判熟茶(普饼)品质的标准产品”。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问世至今,7572在40年的悠悠岁月中打造了一个普洱茶界的传奇。其卓越而恒定的品质背后,一个重要基点正是勐海茶厂的产品拼配技术。较之某些单一茶菁简单加工而成的所谓“一口料”产品,7572之所以成为经典,更胜在数十年如一的纯正口味和稳定品质;更胜在品感协调丰富,并达致“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而圆熟精深的技术保障,才是其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承载了勐海茶厂几代茶人智慧,7572的品质达到了和谐、稳定的境界。茶饼外形的嫩度与成熟度,茶汤滋味的厚度与醇滑度,茶汤香气的高扬和纯正度融会贯通,一气呵成。7572是大益茶的代表,更是成为普洱茶经典的象征。

7572能成为经典,还来自于勐海茶厂得天独厚的两件法宝:“一源井”和“发酵池”。自古佳酿离不开好水,有好水才能成佳酿。没有赤水河,茅台不会成为茅台;没有古井亭,牧童不会遥指杏花村。

制作熟茶亦如酿酒,叶是躯体,水是灵魂。上好的茶叶,要用好水才能浸泡出滋味,否则便是浪费。在熟茶的制茶过程中,优质茶叶和优质水源,更是缺一不可。

1975年,勐海茶厂开始大批量生产熟茶,因为渥堆发酵用水量大,车间又是新改建,为了取水方便,也为了节约成本,勐海茶厂在发酵车间旁开凿了一口10米深的水井,这口水井就是今日的“一源井”。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就像陕西的农民无意间挖了一个洞,发现了秦兵马俑,从而震惊全球一样,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经这口井水发酵的普洱茶,有一股非常独特的香气,比起自然陈化的陈年普洱竟毫不逊色!人们也尝试过用别的水制茶,但事实证明,只有一源井水制出来的茶最醇、最香。

后来据地质学家考证,“一源井”井水来自地壳深部,是从地下岩层中渗出的地下水,含矿物质适度、氯化物极少,最适合用来煮茶、泡茶。每年有关部门组织的水质检测也显示,“一源井”井水水质优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个优质饮用水标准。

去看过“一源井”的人都会惊叹不已:一眼10米多深的水井,竟然如小溪一般清澈见底!透过清亮澄澈的水,还隐隐可见井底细碎的白沙!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使得一口看似普通的水井如此神奇?相关专家指出,这跟勐海本身的地理特点有关。勐海地区2~3级地震极为频繁,地球自身的振动、磁场作用,将地质中各种微量元素颤动溶解到水中,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磁化水”。这种“磁化水”特别适合孕育优质茶树,而大片茶树的养殖又反过来影响勐海的生态环境,使地下水得到过滤、净化。

“一源井”正是位于这些干净地下水的汇聚之处。据了解,“一源井”井水的水分子特别紧密,有非常明显的补水和美容功效,特别适合爱美人士饮用。

勐海茶厂的制茶人把“一源井”称为“圣泉”,十分重视井水水质的保护。不仅为这口井搭了个“遮雨棚”,还为它做了一顶锥形的“铁帽子”,防止灰尘和落叶落入井中。而今,勐海茶厂专门建了保护设施,并将相关情况刻在墙壁上。

2005年以前,“一源井”只是一口没有名字的水井。随着来厂要求观瞻的茶商日多,勐海茶厂开始意识到这口井的重要性,终于在2005年10月25日,由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将其命名为“一源”。“一源”即“唯一的水源”,吴先生说:“它不仅是造普洱茶最好的水,也是勐海茶厂的命脉。”

因为有“一源”,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勐海味”,才有了大益普洱茶业的腾达与辉煌。“一源井”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普洱第一泉”。

勐海茶厂的另一件法宝就是发酵池,设在二车间内,即普洱茶生产车间内,1976年建成,是最早的云南开始生产普洱茶(熟茶)的发酵池之一。岁月悠悠,发酵依旧。40年来,一批一批的熟茶从发酵池中生产出,微生物和菌群不断地生长、繁衍,不断依附在发酵池的木头上,不断地弥漫在车间的空气中,不断地渗透在车间的每个角落。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在勐海县城的生态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勐海茶厂熟茶的独特风格,从发酵池中生产出的熟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普洱茶熟茶的标杆,成为广大茶人津津乐道的“勐海味”。勐海茶厂的发酵车间属于国家保密项目,不允许外人参观、拍照。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熟茶减肥吗?普洱熟茶口感不错


普洱熟茶颜色是比较深的,一直都说这个茶能减肥,下面的小编认为你们介绍普洱熟茶减肥吗?普洱熟茶口感不错。

普洱熟茶减肥吗

普洱熟茶可以说有着一些减肥的效果,但是光靠这个想减肥肯定是不靠谱的,普洱熟茶只是能降脂而已。

普洱熟茶口感

茶汤红亮醇厚,喝后胃中能有暖意。

茶饼造型圆润,内飞无法看清是否印有说明且压制过紧无法完整取出。

说明页比较详细但无法看清生产日期,图中茶刀是拍摄时防止纸张翘起压纸用的。

茶饼松紧度尚可,比较容易撬开。

一人量,这是整块5.3克,加上撬碎的大约6克左右。

盖碗容量大约140ml,投茶6克左右。

烧水中,我这里真的很冷,室内水温才6度,我们这里没有山,所以也没有矿泉水,不过我用的是当地比较好的深泉水。

水温90,洗茶两遍,这是第一道茶汤,茶汤透亮,没有喝出糯米香味,第三道开始回甘并带有淡淡的樟香,第六道茶汤开始淡薄,第七、八道味道偏淡。

茶底油润有光泽,碎叶很少。

普洱熟茶优缺点

优点:包装精美,茶汤红亮、入口醇厚、没有劣质熟茶的碱味(本人不喜熟茶的原因就是有这种味道)。由于我一直喝的是生茶,对熟茶知识掌握不多,生茶的鉴别方法用于熟茶并不合适,但是按生茶的鉴别方法来看这款茶从包装到质量都很好,没有生茶的香气(茶饼和茶汤都未闻到)但喝完几道后感觉胃里有些暖意,这是生茶所没有的。

缺点:食品类本来就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再加上我不经常喝熟茶,所以我总结几点仅供大家参考,1、生产日期看不清。2、没喝出卖家说的糯米香(卖家描述未加入糯米香叶,自然发酵出来的糯米香味很淡)。

什么是普洱熟茶?怎样分辨出普洱熟茶?


普洱茶是一种滋味浓厚的茶叶,我国的普洱茶主要产自我国云南省,在普洱茶中,人们根据其生熟的不同,将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那么,很多人一般比较喜欢饮用熟茶。那么,什么是普洱熟茶呢?怎样辨别普洱熟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普洱熟茶

很多人喝普洱茶只喝熟普洱却不喝生普洱。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生茶要转化成普洱陈茶的时间太长,而且自己买生茶转化成陈茶,在这期间变数实在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费了一饼好茶。与其冒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风险,还不如虽小范围,干脆直接从普洱熟茶入手。但是选购茶叶又是一个让很多新手头疼的问题。初识茶的消费者面对着巧舌如簧的茶老板,根本买不到称心如意的普洱熟茶。到底什么样的普洱熟茶才算好呢?其实,好茶的标准,一般可以从外形、茶汤、滋味三个方面来辨别。

1、看外形

看看普洱茶介绍什么是紧压茶,所谓紧压茶指的是普洱熟茶在压制成紧茶后,还往往会在紧压茶的表面上铺上一层3—4级的茶料,也就是茶农口中常说的撒面。光从外表来看,很难看出普洱熟茶的好坏,一般来说,普洱熟茶看外形就必须要拆开,从撬开的普洱茶断面处,仔细观察茶料的条索。如果条索分明,颜色褐红显金,干茶有焦糖气味就是好茶了。注意很多人说普洱茶有霉味,这是从口感上来考量的,如果从干茶中就能闻出酸味和霉杂味,极有可能你已经买到了过期茶。

2、看茶汤

普洱熟茶以玻璃杯来观察茶汤的色泽最佳。而普洱茶介绍里面的透亮程度是判断一款普洱熟茶的标准。什么是普洱熟茶好茶的标准:首先茶汤是艳红色而非黑色,茶汤透明度越强,越清晰越明亮就越好。一般来说,好的普洱熟茶是不用洗茶的,好的普洱茶都非常的透净,没有沉淀物。

3、品茶汤

普洱茶介绍当中所提到的越陈越香究竟是什么呢?所谓的越陈越香指的普洱熟茶的特性,比如说二十年以上的普洱熟茶入口具有滑、甜、爽等特征。老茶农说头几泡的陈年普洱有种类似米汤的甜滑度。越是上好的普洱茶,入口的香气纯正,深吸一口气甚至能被熏醉了,气味丝毫没有异杂味。另外,陈年普洱熟茶口腔回甜也特别快,生津的时间常常能达到一个小时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普洱熟茶的介绍以及辨别方法,从上面我们知道,普洱熟茶的辨别方法还是有很多种的。喜欢饮用普洱熟茶的朋友平时在生活中要学会加以辨别。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细说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养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

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虽不好喝,也不至于说不能喝),当然有个三年左右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完全转化掉了,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才会比较清楚。

熟茶有一个人工渥堆的发酵过程,因之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批次,茶品的表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先说选料。熟茶起堆一般是同级发酵,就是芽茶、三到五级、七到九级这几种等级的茶叶是分别起堆发酵的。一个堆子需茶九到十二吨。一次完整的发酵周期约需时八周到十二周之间。发酵时需不停地检查堆温、翻堆、洒水。。。。。。总之发酵车间内温度高、湿度高,是一个很折磨人的地方。

发酵是有风险的,万一哪一次翻堆的时间没掌握好,导致局部堆温过高,那堆温高的地方茶叶会出现过度发酵的状况,失去了做原材料的价值。所以通常茶厂会制定二十四小时小组轮值制,发酵组对堆温的监控是丝毫不放松的。

从生产规模跟工序来讲,熟茶基本上不会有单一茶山原料的可能性,事实上不同茶山的原料放在一起,渥堆后形成的味道都必将趋向于大同。

不同的厂家,在渥堆的经验上各有心得,因而生产出来的熟茶茶品口味不一。我们在品饮时,会明显地觉得有一些制作优良的熟茶茶品偏“熟”一些,或是偏“生”一些(不把发酵做得太深)。偏熟的茶品,当年制成即可品尝;偏生的茶品,茶味中还保留了一些生茶口感,于是当年压制的茶仍带苦涩,茶水分离度还是很明显,这种茶是要存放两、三年后才会好喝。

质量上乘的当年制熟茶,冲泡时会清晣地闻到一种植物经过发酵而产生出来的特有的“熟”香,这里面绝不会有杂味,也不会有异香,闻香时要注意了。茶水中还带有明显渥堆发酵的“堆”味,就是说发酵味道未退,因之茶味不清晰,茶、水分离的感觉明显,但总体上说茶汤味道浓郁,含在口中,已经有一定的黏稠感(这点比生茶优胜很多),变化立体丰富,品之有回甜回甘的感觉。还有一条,顶重要的,喉韵感觉好,茶下咽后,喉咙感觉很舒服。

反之,如果一款熟茶,品之虽有“陈”韵,但不管如何冲泡(甚至是大投茶量冲泡),茶汤中仍是有一种“水水”的感觉,下咽后,喉咙有针刺感,甚至是一种呛喉感(锁喉),那基本可以断言,这款熟茶是经过后天(制成成品后)人工加湿存放(湿仓)催熟的。这样的茶品,少喝为妙。

熟茶加工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通过发酵工序把生茶“熟化”与保留生茶原料“原生茶味与活性”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喝到的熟茶茶味,简单说就是生茶中那些复杂无比又苦涩俱全的味道“熟化”过来的。生茶中的“茶元素物质”,在渥堆发酵的过程中被转化成多种“复合聚合物”,于是形成熟茶口感。

换言之,如果生茶茶底好,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也会厚实丰富。如果参与渥堆的生茶原料本来底子就不厚实,那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会又淡又薄,回甜回甘也很弱。

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发酵,那生茶茶叶中的绝大部份活性物质都会被转化殆尽,于是造成熟则熟矣,奈何口感生硬干瘪,茶品的活泼口感,具有立体感的丰富变化通通弱化,无法形成茶韵。

现在明白在选购熟茶时要注意哪些要点了吗?熟茶如果做工精良,陈化速度大约是两、三年为一个周期。处在第一转化期的熟茶还会带有“水感”和“堆味”,但茶味清晣,堆味干净,冲泡时茶汤略带浑浊,汤色棕红或显深红(绝不显黑),回甜回甘明显,有韵感,口感变化丰富,喉韵好;处在第二转化期的熟茶,“堆味”退尽,茶、水完全溶合成浓浓的茶汤,特有的熟香和代表这种熟茶的茶味形成,茶汤转清沏,茶韵明显,口感立体,内容丰富,喉韵好;进入第三转化期的熟茶,陈韵开始形成,熟茶应该具有的一切优点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品饮之,开始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关于熟茶,在选购时还有一个要点应当注意。熟茶在渥堆发酵时需要洒水,这发酵用的水是十分讲究的。发酵用水选用得好,对保留茶叶本身内含物质的活性会有很大帮助。我不是学茶专业的,也不是学食品化学专业的,具体的机理我说不清楚。但通过具体茶品的冲泡品鉴,熟茶发酵用的水好不好,是可以从口感上区分出来的。

还记得当年制作的熟茶,在冲泡时会有茶、水分离的口感吗?这时我们需细细品鉴这道茶的“水性”。静心思考,仔细品尝,杯中茶的“水”味,从“水性”的角度品鉴是否质量上乘。如果“水性”好,口感一定是活泼丰满的,从“清、纯、正、气”四方面品鉴的结果看,那这款熟茶的发酵用水想必是好的,对熟茶茶质的形成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反之,其发酵用水可能就没选好,发酵完成后,对熟茶茶质的形成就有负面影响。

熟茶有哪些?


一般我们所谓的生茶与熟茶,主要是指焙火而言,依焙火时间长短及焙火的轻重,又可分为:

一、轻焙火茶:亦可称生茶;二、中焙火茶:亦可称半生熟茶;三、重焙火茶:亦可称熟茶。

茶叶一般以烘焙程度分----极轻火、轻火、中火、重火极轻火烘焙----生茶:龙井、碧螺春、白毫乌龙(东方美人)轻火烘焙----生茶:包种茶、高山乌龙、冻顶乌龙中火烘焙----半生熟茶:乌龙茶、高山乌龙、水仙、佛手、铁观音重火烘焙----熟茶:铁观音、水仙特色极轻火、轻火茶----气香(清香),味淡(喉韵较轻)中火茶----气香(飘逸香),味甘(喉韵佳)重火茶----气香(沉稳香),味甘(喉韵最佳),那么熟茶友哪些呢?

严格来说熟茶是指发酵程度超过7成的茶叶,红茶和黑茶都是完全发酵的茶叶,绿茶是不发酵茶叶,白茶黄茶是微发酵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红茶中的川红滇红祁门红茶都是中国鼎鼎有名的,一段时间有名的普洱茶就是黑茶,也是完全发酵茶,也是属于熟茶。

熟茶特点: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

口感:浓稠水甜,几乎不苦涩,泡水长。

汤色: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黑色为主。

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普洱熟茶介绍!


什么是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期发酵所形成的散茶、紧压茶。普洱蔬菜,主要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在汤色红浓明亮,香味独特,陈香味浓,滋味醇厚,回甘明显,叶底红褐。

购买普洱熟茶的话,有几种不同的选择,大家可根据喜来去选择。

普洱熟茶的口感、好坏,不仅仅是受到原料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渥堆发酵时候的影响,所以大家选择购买熟茶,最好是不要去迷信于产地、产家,一定要看批次,一般同一批次的普洱熟茶品质都不会相差很大的。最好的鉴别,是通过自己的嘴巴去品尝,亲自去感觉的话,那么才可以助自己挑选到理想的普洱熟茶。

不同的地域茶,口感、味道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产自于六大茶上的普洱熟茶都各有特色、优势;比如分别有班章,布朗山,易武茶山,无量山等茶山的茶品,班章茶的茶气重,滋味醇厚,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如果您喜欢口感浓烈滋味醇厚的茶品,你就可以选择班章,与班章相对的是易武茶山的茶易武的茶霸气不足,但是柔滑,纯正又不失活性,这是喜欢口味柔和一些的朋友的最爱。

普洱熟茶,是采用了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然后加速晒青毛茶的发酵时间,陈放转化以后,得出了纯正的陈年茶品。

经过贮藏的熟茶,在口感的改善伤虽然不如生茶那样的明显,但依然是非常有特色的。

熟茶,也是可以随时饮用的,并且和生茶一样,还是可以继续存放的,新制的熟茶,燥火味、渥堆味会慢慢的消失,口感越来越顺滑,汤水更加的甜美;并且香味方面也是会比原来的更加好,高香持久。

熟茶可以继续存放,但转话的结果会因为存放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只要存放了有5年时间的普洱熟茶,就已经很不错了。

1、防癌、抗癌

实验研究,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研究发现,发现普洱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是非常强烈的,经常饮用普洱茶的话,防癌抗癌作用很是明显。

2、消炎、杀菌

普洱茶的抑制细菌、病毒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常饮普洱,可治疗细菌性的痢疾,尤其是云南普洱茶,这和云南大叶中里面含的丰富茶多酚是有直接关系的。

3、养胃、护胃

饮用淡淡的普洱蔬菜,那么对肠胃不仅不会产生刺激性,并且还可以对肠胃形成一层粘膜,然后粘附在胃的表层下,有效的去保护肠胃健康;长期饮用普洱茶的话,可以起到养胃、护胃的功效。

4、抵抗衰老

普洱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化合物,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尤其是云南大叶种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含量高于其他的品种,因此抗衰老的功效是明显高于其他的茶类的;并且普洱熟茶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物质转化为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5、保护牙齿

普洱熟茶中含有众多的生理活性成分,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且实验研究表明,长期饮用普洱熟茶,可牙齿菌斑的形成;但普洱熟茶的浓度一定不可以太高。

6、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长期饮用普洱熟茶的话,可降低减少身体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并且普洱熟茶的降脂减肥效果真的非常的好。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饮用普洱茶的话,可以使人血管舒展,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脑部血流量减少等,所以对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何为生茶?何为熟茶?生茶与熟茶哪个更好?


生茶与熟茶是普洱茶的分类,与碧螺春、铁观音等等都无关。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 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

有科学依据表明:茶汤里的苦来自茶叶里的咖啡因和茶碱;涩来自茶叶里的酚类物质,有时也会呈现较强的收敛性;滑,厚--就是茶叶里的果胶渗出物;舒适的口感来自茶叶里丰富的氨基酸。

以前云南普洱茶都是生茶,没有熟茶。上世纪70年代云南开始研制熟茶,以争夺国际茶叶市场。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好,因为普洱茶需要缓慢的后发酵的过程。生茶一般至少要放5年才喝,时间越长越好。也有不少人把新鲜的生茶拿来就喝,这是个人喜好。 熟茶已经经过发酵,所以不用放很久就可以喝了。不过讲究的人还是会把熟茶放几年才喝。

一 生茶的特点:

生茶是以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

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

口感: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如台湾绿茶。

汤色:以黄绿、青绿色、琥珀色为主。

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揉韧有弹性。

二 熟茶的特点:

熟茶是以大叶种晒青茶经后发酵加工形成。外形色泽红褐,香气独特陈香。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 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

口感:浓稠水甜,几乎不苦涩,泡水长。

汤色: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黑色为主。

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100年的生茶依然是生茶,熟茶就是熟茶。只是经过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生茶会有一些熟化而已。

我们知道普洱生茶,基本就是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因为大叶种茶物质比较厚重,而加工毛茶时,基本也没怎么改变内在茶质,口味喝起来就会比较苦涩浓烈。所以就要存放让它自然陈化,慢慢的茶性就会收敛,转为醇厚甘滑,品性温和。所以普洱生茶就是要存放自然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而熟茶则是已经过人工发酵的普洱茶。

生茶和熟茶的价格,同样品级的是熟茶贵些;至于哪个好喝,看个人喜好。就象有人喜欢红茶有人喜欢绿茶,生茶和熟茶都有人喜欢。

普洱熟茶的泡法 普洱熟茶可以泡几次


普洱茶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二者各有特点,其中普洱熟茶是一款发酵茶。那么,普洱熟茶怎么泡?普洱熟茶可以泡几次?

普洱熟茶的泡法

用茶刀试了试,其实,饼本身松紧适中,用手就掰下来了,看出来里外一致,不是碎茶压制

沸水沏的第一泡马上倒掉,第二泡色泽也很好。

气味清香,味道浓郁,冲泡比例刚刚好,浓而不苦,有回甘。

看茶底根根分明,品相不错。

这是第二遍,尝出来味道了,醇,厚,香

茶叶底不碎较完整,没有杂质。

普洱熟茶可以泡几次

条索看上去粗壮有力,色泽幽黑光亮,芽毫梗叶均明显。汤水显亮丽润泽,稠度适中,很能让人接受的一种口感。茶底能看得出梗芽叶都比较的粗壮,色泽也鲜亮,说明其用料是不错的,来来回回出汤6泡,。总的来说,这款普洱真的给了我太多的惊喜,等这饼喝完,就买这款茶了。

普洱熟茶好喝吗

总体来说,这款茶饼性价比很高,口感良好。赏心悦喉,味道醇香,清爽。本人并不是普洱专家,实在是不敢从一个略知一二的茶饮爱好者的角度提出什么缺点。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 生茶好还是熟茶好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 生茶好还是熟茶好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苦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可清热去火,适合夏天喝,而且长期收藏具有时间越长,品质越佳的特点。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谓熟茶,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可以暖胃,茶水呈红色,柔顺,醇香浓郁,基本无苦涩,晚上喝也不会睡不着。

若论好喝,初学者可先从熟茶入手。

有人喜欢生茶的清香和劲道,有人喜欢熟茶的醇厚和绵滑,具体的选择还要看个人的喜好,毕竟喝茶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而且喝茶本是享受,如果在享受之前先要听别人说三道四,显得无趣了。

但是对于大多数准备尝试普洱茶的茶友,小编还是有个建议——可先从熟茶喝起,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工艺,茶叶本身寒凉的本性已经消失,汤色转为红浓,性格温和,老少咸宜,口感上也变得容易接受。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普洱的人来说,熟茶是个温和的开头,不会像生茶那样猛烈的性格,一开始就把人吓住。

至于生茶,可以作为平时喝熟茶之余的调剂,慢慢尝试,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品,找到适合自己的冲泡方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它。

熟茶要这样鉴别


我有一个热衷于普洱茶的老朋友,但他只喝熟茶不喝生茶。

他认为,生茶转化为老茶的时间过于漫长,无论干仓湿仓,其中不可知的变数太多,倒不如范围缩小,在熟茶里找寻自己喜欢的。

比我幸运的是,他自己90年代就从事于茶业,近几年几乎都以普洱茶为主业,云南各普洱茶产区的情况算是相当的了解。

他告诉我说,对于普洱熟茶的选择有几个不变的标准,如果符合了这些标准,那么就算是一款不错的茶了。

其标准简单分述如下:

1.看外形:压制后的紧熟茶,普遍的做法是在紧压茶的表面铺上一层3~4级的茶料,俗称撒面;光从外表是看不出这个茶的好坏,必须拆开,从断面处观察茶料的条索是否分明,颜色是否褐红显金,闻干茶气味应该略带焦糖气味为好,绝对不能有酸,霉杂味。

2.看茶汤:以玻璃杯来观察茶汤的颜色,首先要看的是其透亮程度,标准的熟茶茶汤应该是艳红色而不是黑色,茶汤的透明度越清晰明亮越好,老熟茶茶汤非常的透净且几乎没有沉淀物。再来就是闻茶汤的气味,焦糖香,樟香为上,如果有霉味则应该放弃。

3.品茶汤:入口必须滑甜爽(有种类似米汤的甜滑),茶汤入口的香气气味必须纯正没有异杂味,其口腔回甜的感觉越快越好。

4.生津度:喝茶完毕,必须感觉一下茶的生津程度,一般来说,够标准的熟茶其生津时间可达一个小时以上,足够回味;而生津的时间越长越好。

对于一个真正爱茶的人来说,在品茶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对于茶客来说是一条充满惊喜的道路。

熟茶怎么泡好呢?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编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茶人探讨。

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为了演示的便利,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提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7261.html

上一篇:当我们在追老茶的时候,我们在追什么?

下一篇:好茶如段子,带梗才有韵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