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当我们在追老茶的时候,我们在追什么?

2019-11-16

1、理性知识与切身体验的碰撞

汤感成团、喉韵加深、体感通透等等,作为一款干净、入流的老茶,这些都不必再提,更不用说香气、滋味了。

一款好茶,可以用理性知识去审视;一款好的老茶,可以让人忘记评判、打开你意识的深井。它的整体风韵,直击人本能。

记忆里所有值得回味的画面在流动。恍惚可以闻到茶园边的松涛阵阵,又好像有温热的山泉潺潺……轻云蔽月,回雪流风;破孤闷,搜枯肠,肌骨清。

这一个又一个的瞬间,确实是明白了——“越陈越香”作为普洱茶产业的核心概念,老茶的存在不仅仅是概念、情怀。

再深入一点,理解普洱茶转化的原理,你也许可以打开认知和想象力的通道。

每一种品种的茶都有一条转化路径。看到所有简单、驳杂的香气分子如何一层一层如同剥竹笋一样散去,最后留下每个品种最稳定沉稳的特征……

就理解了某些山头的茶为何受大多数老茶人欢迎,而有些茶存着确实有些难度但却也有不同的路径。

被触动,理性的知识,和你自身的体验结合在了一起,成为我们生命体验了。

2、有人喝老茶把白头发喝黑了,你信么?CY316.com

有人说:老茶喝的已经不是茶了。

喝的是茶多酚转化殆尽后,没有刺激感的滋补——中医的知识体系上,经常把这种东西叫做,补气。

如果是理想的转化,微生物会从叶底中解开纤维和大块的果胶,让本来不溶于水的纤维物质溶于水,使得茶汤中充满小段的纤维、可溶于水的小片果胶,并且使得在纤维链当中被束缚住的蛋白质,也溶于水,同时,也会分解出一些游离氨基酸。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物质在茶汤当中越来越多,茶汤就会越来越厚、喉韵不断变深。

这些溶于水的蛋白质、小段纤维、多糖段、肽段,我们权且称为茶多糖。

这些物质不一定能够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是它们对于肠道菌群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改善。我认为所谓老茶养生,非要科学化表达就是这个意思吧。

3、老茶是以干净和活性为基础的

什么样的茶算老茶呢?

市场上有很多约定俗称按年代来划分的。但是啊,不是年份够久,它就会有老茶的韵味;而那些霉仓异杂味的“过期茶”也不在讨论范围……首先得原料对、工艺对,仓储干净,这也不过是基础。

可以称之为老茶的特征还是:茶多酚降低刺激性减弱、茶汤醇厚、喉韵深、体感强。如果活性极强的茶,这些特征不用很久;如果活性弱,就会很慢。而毫无活性的茶,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喝普洱、做普洱、藏普洱的人,只有喝到真正干净的老茶,才能建立起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吧。

当你在喝老茶的时候,你在喝什么?

Cy316.com延伸阅读

当我们存茶时,我们究竟“存”的是什么?


说到存茶,除了存一口上了年份的好滋味这一点之外,增值,大概是许多茶友们存茶最直接的一个理由。

就像今年5月份的东京中央春拍上,一筒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以2632万港元成交。一筒七片茶叶,每片价值376万港元,再次刷新纪录,成为史上“最贵普洱茶王”。

所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存茶正如收藏古董一般,年份越久远,越是珍品,增值几率就越大!

如果把它看做是种投资,当然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但除了增值,其实存茶远远可以带给我们不止一口美妙,一些价值,还有很多很多。

存的是品质

我们都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制茶工艺开始渐渐失传;很多山场、茶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有些古树更是因为被过度采摘之故开始枯萎。

所以何不趁着技艺尚在,一些古树依旧茂盛之时,存些品质好的茶,待到往后几十年,也不会后悔曾经有一好茶,却没有珍惜。

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有新人愿意继承传统工艺,茶农们尊重自然增长规律,给予茶树修养的时间,茶商们可以合理定价。

这样几十年后,即使是新存的茶,虽说没有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那口“老茶气”,可是却有着好品质底子下的清新,鲜爽。

也许其滋味还不够陈浓厚实,可是我们却知道这个茶它未来可期,而不是徒留这茶只怕是再也喝不到的一声叹息。

存的是过往

在存茶的过程中,一同储存的还有记忆。要知道身体的记忆往往比脑中的记忆要来的更准确和深刻。

就说味觉,也许多年后你已然忘了当时是怎样的契机之下收了这茶,可一口茶汤下去,那熟悉的味道便会席卷着当时与茶相遇的那瞬,碰到的人,发生的故事而来。

也许茶会随着存茶人一起老去,可覆盖在茶之上的回忆不会,待到年老之际,召唤出些年轻时的冲动与热血,也可谓是件美事。

存的是品味

茶如人一般,随着时光的流逝,其醇厚与底蕴也自然的沉淀其中。

存茶不似赶潮流,无需跟风逐名,有自己的见地最重要。拿出一泡老茶,小炉文火,煮饮品味,个中因由,娓娓道来。

彼时存的茶,也许就会在此时碰见知音,用茶的节奏寻觅另一个自己,就算哪怕碰到的茶友是彼此喜好不同,也客观会觉得你存茶得当,觉得这是一好茶。

想来对于茶友,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以茶为媒,寻一懂自己所存之茶妙哉何处之人,放下自己,天涯朋友,共为一杯茶,交流品饮,话遇见,听听当年的自己,也品品每一片茶叶背后的故事。

存的是岁月

人经岁月历练,茶经岁月修为。如同树木的年轮,年轮中可看出当年的气候,茶中可看出自己的认知。

年轻的时光,喝茶可以让浮躁的心沉静,宁静方能致远,致远方可笑到最后。

喝茶,顺便收藏点茶,让自己陪伴茶一起从青涩化成醇厚甘甜;每一次品茶,茶的滋味和自己的心境也都是不一样的,让我们和茶一起慢慢的沉淀下来,慢慢的把曾经燃烧的时光和茶一起冲泡并回味。

存的是童心

回想下,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一张画片,两本小人书,几个玻璃球就可以开心很久。

孩子有“藏物”的习惯,往往喜欢收藏一些微不足道的物品,也能从平凡事物中获取巨大快乐。

很多人会记得小时候看着一抽屉的鹅卵石,或者自制弹弓产生的快乐。

而存茶也似像孩子般“藏物”那样快乐,当看着满箱满柜的茶叶时,不仅有满足感,还会有着那种还是孩子时单纯的收藏玩具或心仪之物般的快乐。

这么看,其实存茶就像在记录生命中的节点,人生很短,却经历很多,有些经历会成为过往云烟,被抛在脑后,有些却被转化为了阅历,成为一笔财富。

茶,亦如此。趁年轻,存点茶,回头喝,去寻找当年的自己。每款茶都可以转为成长的印记,也许是会心的一笑,也许是一声叹息。

茶好,茶坏,最后都是曾经的自己,让自己和茶一起成长,从青涩转为甘甜醇厚,未尝不是人生的另一惊喜。

当我们谈论越陈越香的时候,我们说仓储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仓储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必由之路普洱茶越陈越香一方面取决于普江茶本身的内质基础,另一方面依赖仓储陈化的环境条件。环境适宜,普洱茶的品质和卫生安全品质等都能得到良好改善。仓储条件如温度、湿度能够影响普洱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仓储条件不同,普江茶的香气成分和香型的变化差异明显。

适宜的存储环境,包括了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空间条件,最好是空间较大的环境,存放着大批量的茶,茶的数量多,小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的浓度就越高。但是,空间并非越大越好,茶也不是越多越好,这其中度的把握,不少普洱茶收藏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尤其以藏茶之都东莞为最,东莞的藏家们也与茶叶界的专家学者一起总结研究出很多普洱茶仓储方面的经验。与此同时,作为普江茶原产地的云南,很多有识之士也开始研究原产地仓储,效仿葡萄酒的原产地窖藏概念,让普洱茶史多云南味。

最后,越陈越香也并非是永无止境的,普洱茶有着自己的最佳品饮期,般认为普洱生茶存放15~30年是最佳的品饮期,普洱熟茶存放5~10年是最佳的品饮期,过了最高峰,就会像抛物线样,时间越往后,品质呈衰减状。普洱老茶的年代和寿命还没有定论,目前仅能从零星资料和感官审评判断其陈化程度。如宋聘号、福元昌、同庆老号等百年老茶的陈化已经过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阻止其继续陈化。而故宫的金瓜贡茶,陈化期已一百多年,据品饮过之人透露:汤有色,但茶味淡薄。

当我们谈论到越陈越香的时候,我们说核心价值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普洱茶的价值是多元的,包括生态价值、健康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由越陈越香特性所带来的普洱茶的陈化价值。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价值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概念。

普洱茶陈化的过程,是普洱茶品质提高或再造的关键,一方面陈化可以让普洱茶的口感由生利转向醇和,更适口,茶性由寒凉转向温和,更有利于人体。而在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普洱茶的内部发生着以氧化为主体的各种细微的化学变化,从而不断改善着普洱茶的品质;另一方面,由陈化价值所衍生出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让普洱茶成为一种能够收藏投资的商品。围绕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普洱茶的价值链在不断延展。

当然,越陈越香的香,其内涵是丰富的,并非单指表面上的嗅觉之香。事实上,普洱茶的芳香物质比起绿茶、乌龙茶,本来就是偏少的,而且上在陈化过程中,芳香物质是不断减弱的,普洱老茶的香气是极弱的。越陈越香只是一个抽象的表述,越香其实是品质的提升。

因此业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 者们在尝试用更合适的词汇来表述普洱茶的陈化或者说醇化过程,如陈文品教授提出的陈化生香,周云川提出的越陈越浓、高照教授提出的热存熟、冷存香等等,都是围绕着普洱茶的品质提升展开的。

无论怎样表述,真正深入研究普洱茶的人,都会确定无误地告诉我们,普洱茶在自然后发酵的过程中是会改善和提升品质的。我们目前还是姑且用越陈越香来表述吧,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符号性概念。它必然是普洱茶核心价值的核心,普洱茶失去这一核心价值将会失去立身之本。

因为普汩茶论鲜爽比不过绿茶,论高香比不过乌龙,论出口比不上红茶,论工艺更是简陋。粗枝大叶的普洱茶,如今能够够多在全国的名优茶中拔得头筹,正是因为其核心价值的驱动力。今年,普洱茶的公共品牌价值达到了60亿,在全国茶类品牌中首次跃居第一。

现在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必须是优质的普洱茶。优质的普洱茶=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良好的仓储,这是一条公理,三者缺一不可。

在中医专家眼里,我们都没喝对茶!


绿茶能抗癌,乌龙茶能减肥,红茶能暖胃……人们通常认为,不同的茶叶对于人的健康有不同的作用。但在中医专家眼里,健康喝茶的要素并不仅在于茶本身。

喝淡茶

茶水毫无疑问比其他饮料要健康,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魏帼认为,如果不喜欢喝白开水,那就应该以淡茶为主,少放茶叶,有些味道就可以了。

至于不同种类的茶如何选择,魏帼认为,"只要不是浓茶,怎么喝都可以。"因为浓茶更容易引起失眠、胃痛甚至结石等不良影响。

用大杯

中国茶艺协会秘书长王琼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大杯喝热茶更好。大杯,一次能喝下足够的热茶,才能起到"开鬼门洁净府"的作用——即通过发汗和利尿的方式,加快血液循环,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用小杯或小壶喝茶,茶水散热快,喝到口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凉了,对健康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要注意的是,茶叶不要长时间泡在水里,越泡茶碱越多,营养就流失了。

申时饮

王琼建议,喝茶最好选在申时,即下午15~17点为好。中医认为,申时是膀胱经作用最强的时候,对于水的代谢更加充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时间就不能喝茶。

王琼告诫人们,晚22点以后不要喝茶,因为此时已经进入太阴时分,阴气比较重,再喝寒凉的茶水,阴上加阴,对身体会有损害。尤其是容易失眠的人,最好在21点以后就不要再喝茶了。

因人异

如果为达健康的目的而饮茶无度,同样也会伤身。千万不要听说普洱能减肥就没完没了地喝,听说绿茶能抗癌就不管自己的消化功能多么差,那反而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大部分女性因为体质的原因,不太适合喝性质最为寒凉的绿茶。如果一定要喝,可以选择在夏天的时候喝一些,或者在自己上火的时候喝一些。而红茶、黑茶,发酵程度比较高,性质比较温和,适合女性、老年人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人。

此外,还应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种类的茶。王琼介绍,四季饮茶的一般规律是:春天可以多喝一些花茶,能宣肺降火;夏天的时候可以多喝一点绿茶、生普,可清热祛暑;秋天凉快了,可以多喝一些乌龙茶,比较温和;冬天则喝红茶比较好,有温暖的作用。因为乌龙茶性质平和,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

在这些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每个人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的茶,包括茶叶的种类、茶水的浓淡和温度等,以自己的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结语

很多人期望通过饮茶来提升健康水平。魏帼提醒,虽然茶在降脂、降糖、抗癌等很多方面都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人们能够饮用的茶量来看,靠"三杯两盏清茶"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抗癌、减肥、降糖等都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仅靠某一种食物或饮品来达到目的。"如果一边喝着茶,一边烤串之类的致癌物也照吃不误的话,那是起不到抗癌作用的;如果顿顿大鱼大肉不少吃,靠喝茶也减不了肥。"

茶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十种演变!


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文化意义与物质内涵比肩。目前,茶叶已发展为一个健全的产业,它的消费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局限,正以时尚化、便捷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茶之所以能从古代一直绵延到今天,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排斥与时代相结合,有一种兼容并蓄的力量。

1、茶食品、茶饮料

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风味改良剂和营养功能助剂。速溶茶、茶酒、茶火腿、茶叶籽油……打破了茶千百年以来作为饮料的传统形象,所用的原料几乎都是毫不起眼的低档茶或边角料等,然而最终却创造出了远远超出原料本身的价值。

因此,茶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为增加食品、饮料产品的花色品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国内外业界都热衷于将茶引入一些容易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与喜爱的休闲食品上,开发出茶冰淇淋、茶巧克力、茶爽含片、茶糕点、茶香肠等及茶汽水、茶酒等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2、茶膳

除了茶可以品以外,茶还同食物一样可以吃。这里所说的“吃”,不是硬生生地把茶给吞下去,而是有艺术地吃。

将茶入膳,或为主料,或为佐料,把茶的色、香、味等风味特征与食材有机结合,使菜肴既赏心悦目,又美味可口,而且还能通过茶与食材的结合发挥二者的保健功效。茶膳是品茗、馔食以及养生相互渗透与参融的结果。

3、茶保健品

茶是健康的饮料,而且茶最初便是作为药用的,如何科学健康地利用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茶树浑身都是宝”。一棵茶树,从叶到根、茎、花、果中,都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功能性成分。

其中,茶多酚是茶中保健功能最多、最齐全的成分,加之提取技术的日臻成熟,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应用得最普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4、茶服

茶服,是面向茶人、推崇国学文化以及向往朴实文化生活的人士提供的一类服饰产品,以感受自然、内心舒适为突出的特点,让人观感、以及心感俱佳的良好体验。

茶服是将茶道文化与时装进行结合的一次跨界尝试,通常立意于儒家文化与宋代美学,崇尚清淡自然、不执不妄的中和之道。未来茶服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5、私杯

中国传统茶具,多是“一壶配多杯”的格局,如今,茶圈里出现了一种新风尚:不管去哪喝茶,都带上自己的专用杯,即“私杯”。人手一盏,既卫生健康,别有一番雅趣。

“私杯”必然是茶人们的心头爱,都做得非常精致,有特色,尤其是一些从知名窑口出来的,或是手工柴窑烧制成的,由于原料、工艺皆属上乘,价位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元。一只小小的品茗杯,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因为它的“独一无二”而成为一件艺术品,是个人品位的象征。

6、私房茶

私房菜早已深入人心,私房茶也跃入茶人的眼帘。它原本指的是贵客专享的、独一无二的、限量发售的茶,特点是小众流通、有钱不一定买得到。后发展成在专一的区域采摘,靠专人制作的茶。

所谓的“专人”,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制茶高手,也可以是玩茶客,有一条可以肯定:这种茶数量相对稀少。对于持有人来说,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人倾向。

7、屯茶

茶,能喝也能收藏。这点在普洱茶身上,表现尤其突出。2007年普洱茶收藏热,将茶价推向了巅峰。引得无数懂茶、不懂茶的人争相屯茶。近年来白茶、黑茶等茶类又掀起收藏热潮。

茶叶专家表示,对“陈茶跟风收藏”现象,喝茶人要客观看待,切忌盲目跟风收藏,收藏的时候要注意茶叶的干度和湿度、避光、通风等储存条件,以免茶叶发霉变质。

8、简装时代

近两年,随着三公消费降温,礼品茶市场萎缩,加之市场回归理性,高价茶几乎无人问津。于是产品单价随之降低,茶企的利润摊薄,相应的成本需要降低。茶企把目标投向精简包装成本。

拒绝俗气的奢华,追求包装的设计感,在设计、材质、色彩等方面大胆突破,做出的产品包装简单、利落,色调清新、明亮,俨然已经成为茶叶消费的新趋势。简约化、生活化将成为潮流。

9、茶旅游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和茶业的发展,福建、浙江、贵州等各大产茶乡、茶镇都纷纷推出了以茶为题、营销城市、促进旅游的茶旅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展示城市面貌。另外,各大茶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茶园、茶业制作基地、现场采茶制茶等体验式茶旅,让消费者亲身感受茶的魅力,拓宽销售渠道。

10、茶媒体

随着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在这种势态下,各种茶专业期刊、网站、书籍相继应运而生,使茶文化活动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理论基础。

茶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十种演变


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文化意义与物质内涵比肩。

目前,茶叶已发展为一个健全的产业,它的消费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局限,正以时尚化、便捷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茶之所以能从古代一直绵延到今天,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排斥与时代相结合,有一种兼容并蓄的力量。

1、茶食品、茶饮料

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风味改良剂和营养功能助剂。速溶茶、茶酒、茶火腿、茶叶籽油……打破了茶千百年以来作为饮料的传统形象,所用的原料几乎都是毫不起眼的低档茶或边角料等,然而最终却创造出了远远超出原料本身的价值。

因此,茶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为增加食品、饮料产品的花色品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国内外业界都热衷于将茶引入一些容易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与喜爱的休闲食品上,开发出茶冰淇淋、茶巧克力、茶爽含片、茶糕点、茶香肠等及茶汽水、茶酒等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2、茶膳

除了茶可以品以外,茶还同食物一样可以吃。这里所说的“吃”,不是硬生生地把茶给吞下去,而是有艺术地吃。

将茶入膳,或为主料,或为佐料,把茶的色、香、味等风味特征与食材有机结合,使菜肴既赏心悦目,又美味可口,而且还能通过茶与食材的结合发挥二者的保健功效。

茶膳是品茗、馔食以及养生相互渗透与参融的结果。

3、茶保健品

茶是健康的饮料,而且茶最初便是作为药用的,如何科学健康地利用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茶树浑身都是宝”。一棵茶树,从叶到根、茎、花、果中,都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功能性成分。

其中,茶多酚是茶中保健功能最多、最齐全的成分,加之提取技术的日臻成熟,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应用得最普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4、茶服

茶服,是面向茶人、推崇国学文化以及向往朴实文化生活的人士提供的一类服饰产品,以感受自然、内心舒适为突出的特点,让人观感、以及心感俱佳的良好体验。

茶服是将茶道文化与时装进行结合的一次跨界尝试,通常立意于儒家文化与宋代美学,崇尚清淡自然、不执不妄的中和之道。

未来茶服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5、私杯

中国传统茶具,多是“一壶配多杯”的格局,如今,茶圈里出现了一种新风尚:不管去哪喝茶,都带上自己的专用杯,即“私杯”。人手一盏,既卫生健康,别有一番雅趣。

“私杯”必然是茶人们的心头爱,都做得非常精致,有特色,尤其是一些从知名窑口出来的,或是手工柴窑烧制成的,由于原料、工艺皆属上乘,价位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元。

一只小小的品茗杯,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因为它的“独一无二”而成为一件艺术品,是个人品位的象征。

6、私房茶

私房菜早已深入人心,私房茶也跃入茶人的眼帘。

它原本指的是贵客专享的、独一无二的、限量发售的茶,特点是小众流通、有钱不一定买得到。后发展成在专一的区域采摘,靠专人制作的茶。

所谓的“专人”,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制茶高手,也可以是玩茶客,有一条可以肯定:这种茶数量相对稀少。

对于持有人来说,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人倾向。

7、屯茶

茶,能喝也能收藏。这点在普洱茶身上,表现尤其突出。

2007年普洱茶收藏热,将茶价推向了巅峰。引得无数懂茶、不懂茶的人争相屯茶。近年来白茶、黑茶等茶类又掀起收藏热潮。

茶叶专家表示,对“陈茶跟风收藏”现象,喝茶人要客观看待,切忌盲目跟风收藏,收藏的时候要注意茶叶的干度和湿度、避光、通风等储存条件,以免茶叶发霉变质。

8、简装时代

近两年,随着三公消费降温,礼品茶市场萎缩,加之市场回归理性,高价茶几乎无人问津。于是产品单价随之降低,茶企的利润摊薄,相应的成本需要降低。茶企把目标投向精简包装成本。

拒绝俗气的奢华,追求包装的设计感,在设计、材质、色彩等方面大胆突破,做出的产品包装简单、利落,色调清新、明亮,俨然已经成为茶叶消费的新趋势。简约化、生活化将成为潮流。

9、茶旅游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和茶业的发展,福建、浙江、贵州等各大产茶乡、茶镇都纷纷推出了以茶为题、营销城市、促进旅游的茶旅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展示城市面貌。

另外,各大茶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茶园、茶业制作基地、现场采茶制茶等体验式茶旅,让消费者亲身感受茶的魅力,拓宽销售渠道。

10、茶媒体

随着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种势态下,各种茶专业期刊、网站、书籍相继应运而生,使茶文化活动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理论基础。

当我们谈论到越陈越香的时候说些什么?什么是特点多久时间


当我们一提到越陈越香的时候,第时间想到是普洱茶,虽然它不是普洱茶的专属特性,却是普洱茶的兴起,让越陈越香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俗语,普洱茶也因为这个特性,在中国的众多名茶中异军突起,仅仅用了十来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凡有茶台处,必饮普洱茶的普遍现象。甚至还一度带动了具有后发酵特性的茶类的兴起,比如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福鼎白茶等等。

有关越陈越香的概念,在仅有的史料中,最早见于明朝时代的李元阳在《大理府志》中说:(点苍)茶,树高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这说的是大理感通茶;民国六年(1917年)《路南县志》中赞叹云南宝洪茶:藏之越久越佳。到了20世纪80年代左右,云南茶叶进口总公司从香港了解到,很多香港人喝老茶,云南人在书里第次用到普洱茶越陈越香这句话。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师范大学邓时海教授所着《普洱茶》一书提出:越陈越香。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提炼与弘扬。2004年简体字版《普洱茶》一书在大陆出版发行,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可以说香港、台湾是越陈越香传播的策源地。

越陈越香得以传播的基础在于那些依然存世的老茶,那些历经几十年乃至数百年依旧傲然存世的号级茶、印级茶。较早喝普洱茶的圈子,从台湾到香港再扩散到珠三角等地,起初都是以喝老茶为主,他们的品饮体验不断被传播,圈子也不断扩大。

那时的老茶价格还不是那么高不可及,还有机会能够喝到真正的老茶,当他们的味蕾与身体被普洱老茶无与伦比,甚至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征服的时侯,他们成为越陈越香的忠实拥趸(dun),并不遗余力地去分享与传播。的确,品饮老茶的感受必须是要亲自体验之后才能够领悟的。

一股来说,生茶,自然陈化缓慢,视环境条件,至少需要10~15年,生茶,以第七泡汤色为域准,由最初的黄色(1~5年)→橘黄(5~10年)→玫瑰红(10~15年)→褐色(15~20年)→葡萄酒红(20~25年)→宝仁红(25~30年),其汤色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链条。而经过渥堆发酵的熟茶,同样有着越陈越香的空间。熟茶陈化,视环境条件,需要3~5年经陈化后,香气独特陈香,滋味惇厚回甘。

目前,坊间有不少人质疑甚至是反对越陈越香的,认为它是伪概念,认为它是商业炒作,认为它是骗局等等,这样的舆论近些年不绝于耳。个中缘由,笔者认为,要么是没有喝过真正好的老茶;要是多年前买的当洱新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么是出于商业目的非善意攻击;要么是一知半解没有弄明白普洱茶……应该还有普洱茶科学的未知领域还太多,未能被实证。尽管如此,关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理,在目前有限的研究中,已经能够证实普洱茶后发酵的过程是切实存在的。

知茶懂茶|追春茶的正确时间


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偏向,认为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

然而这个概念却并非正确。

真正意义上的越早越好,是指高山的优质茶园,同一片茶园,越早越好。也不是指那些温度高的地区,更不是指低山茶。

头采茶

优质的高山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首先长出来的茶芽,生命力一定优于后长出来的茶芽,再加上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就很小,所以头采茶被用来试制成的头一波春茶,因为内含物质丰富,品质优于后面采摘的茶,常常出现扎堆抢购。

头春茶

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茶友相对容易喝得到的茶。

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底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二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鼎白茶一般三月初采摘,信阳毛尖则在3月下旬开始采摘。

而在同一茶区的高海拔茶园,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信阳茶区的高海拔茶园,采茶要到三月二十五日左右了,紧巴巴的赶上明前。有一点顺便提醒一下,早采摘的茶不是一定好,而是指相同的优质茶山和茶园,越早越好。

明前茶

在清明节前采制成的茶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简单点说,明前茶本身质量不错,偏偏量少,上市时间又早,所以对消费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雨前茶

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明前”、“雨前”的概念,对江浙皖豫这一带的茶区最有意义。而云南、山东,都不会有明前、雨前的概念。陕西的绿茶茶园,有些高海拔地区清明时才全面发芽。而云南茶区到了清明节气,那已经是绿叶满枝了。

从产区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还是可以很容易辨别真伪的。所以说,别看见标榜的是明前茶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抢,得先看看它出生地在哪里。

我们到底爱茶的什么?


是啊,大家都常说我们爱茶、我们爱喝茶、我们爱泡茶,那么我们到底爱茶的什么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原因从古至今让我们如此地爱茶呢?

茶农会说,茶养活了我和我的家庭,所以我要爱茶。

茶商会说,茶不但养活了我和我的家庭,而且让我发展了自己的买卖,开出了更多的档口。

我们这些天天都喝茶、离不开茶的人爱茶的什么呢?

解渴?废话,白开水更解渴还便宜。

好喝?嗯,有点道理。可咖啡也挺好喝的。那么茶的好喝与咖啡的好喝有什么不同吗?是的,茶的最大的特点或者说它的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跟其他任何饮料相比都更具“变化”。

因为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土壤构成、不同的天候条件、不同的采摘部位与时间、不同的制作工艺与流程、不同的制作水平、不同的存放状况、不同的冲泡方式,呈现在我们消费者面前的茶是多姿多彩完全不同的。对茶的感受与品鉴本是十分个人的事情,但是,千百人多姿多彩的感受汇集在一起就是千变万化的了。以茶为物质基础加上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感受再加上千百年来的演变和记载,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顺便多说一句,为什么普洱茶受欢迎而且我认定普洱茶会有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以前说过的普洱茶(老茶和熟茶)适合长时间饮用符合休闲特征越来越明显的生活、工作方式外,变化丰富也是普洱茶较之绿茶、乌龙茶和红茶更明显的特征之一,即便是同一批茶放在不同的地方,同一地方但不同位置,同一筒但不同片,同一片但不同部位,同一泡但不同冲次,其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普洱茶是那么的奇妙,普洱茶的价值更是让茶友们越来越喜爱,茶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茶,这就是我们到底爱茶的什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7259.html

上一篇:安吉白茶的三种外形

下一篇:茶碗的历史发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