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国茶礼的16个细节

2019-11-16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道中也蕴含了许多的“待客之礼”。作为茶文化的爱好者,品味佳茗的同时,也应该将喝茶礼仪学以致用,这也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只有做到喝茶明礼,才能营造彼此愉悦的喝茶氛围。

以下的一些喝茶礼仪,是杯小茶觉得所有茶人都应该了解并以身作则的,往往越是做得细节之处,越能彰显茶人的风采。

01、茶席布置

简单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

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茶席上的桌布、茶具都是素雅的淡青色,搭配简单几片叶子,轻松营造小清新风格

02、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

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品茗杯使用前可以拿开水烫一遍,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清理留下的茶渍。

03、避免接触

他人的杯子,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0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0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

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0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

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0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

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08、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0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

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

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

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

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擦拭茶壶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

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学完之后,你是否也发现了一些小逻辑,茶道礼仪文化并不是规模宏大的仪式感,而是在细微之处,关心每一位品饮者的感受。

比起形式上的礼仪要求,喝茶礼仪更像是一场彼此尊重的享受,既享受好茶的滋味,又享受贴心的感动。

cy316.cOM编辑推荐

中国茶礼的20个细节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国茶道蕴含着许多中国的文化,虽然中国茶道没有类似日本茶道那样非常严格的形式,但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的品饮氛围。

茶主人

1、茶席布置

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如为干泡,必须出现在桌面的渣方(水盂),应尽量放置在顺手,但不抢眼的地方,杯子及用具。花器等装饰,应符合主题;盖置一类的小件装饰,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茶席融为一体或与主泡器具呼应。避免喧宾夺主。

2、茶具清洁

所有茶器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玻璃公道上黄褐的茶垢,也不包括渣方、壶承、茶盘上面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这些个人喜好和不拘小节,请尽量不要应影响到他人的感官。

3、避免接触他人杯口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a、拿杯子不讲究方式,直接用手拿杯口;b、赏玩他人自用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无论取杯还是奉茶、借看他人自用杯。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逢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款客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这是讲卫生、讲文明的表现。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大家就会坐立不安。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自逆时针。

8、分茶

所谓“高冲水,低斟茶“讲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刀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原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的无序。

14、烧水壶蓄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蓄水时,可以在需要蓄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茶壶擦拭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茶客人

1、注意穿着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除了仪表整洁外,还要求举止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2、知客位尊卑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3、关于吸烟

喝茶不要抽烟。这也是对茶主人和在座客人的一种尊重。

4、控制言行

所谈话题,切不可说人是非,道他人长短。亦不宜眉飞色舞,击节拍案。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5、如果不是同行好友介绍,不要随意打探其他茶客人个人隐私。

需要注意的20个中国茶礼细节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国茶道蕴含着许多中国的文化,虽然中国茶道没有类似日本茶道那样非常严格的形式,但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的品饮氛围。

茶主人

1、茶席布置简单

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如为干泡,必须出现在桌面的渣方(水盂),应尽量放置在顺手,但不抢眼的地方,杯子及用具。花器等装饰,应符合主题;盖置一类的小件装饰,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茶席融为一体或与主泡器具呼应。避免喧宾夺主。

2、茶具清洁

所有茶器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玻璃公道上黄褐的茶垢,也不包括渣方、壶承、茶盘上面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这些个人喜好和不拘小节,请尽量不要应影响到他人的感官。

3、避免接触他人杯口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a、拿杯子不讲究方式,直接用手拿杯口;b、赏玩他人自用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无论取杯还是奉茶、借看他人自用杯。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逢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款客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这是讲卫生、讲文明的表现。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大家就会坐立不安。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自逆时针。

8、分茶

所谓“高冲水,低斟茶“讲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刀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原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的无序。

14、烧水壶蓄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蓄水时,可以在需要蓄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茶壶擦拭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茶客人

1、注意穿着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除了仪表整洁外,还要求举止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2、知客位尊卑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3、关于吸烟

喝茶严禁抽烟。

4、控制言行

所谈话题,切不可说人是非,道他人长短。亦不宜眉飞色舞,击节拍案。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中国16个省的名茶,你了解几种?


1、浙江省

西湖龙井茶、旗枪、珠茶、余杭径山茶、金华双龙银针、婺州举岩、嵊州泉岗(火军)白、长兴顾渚紫笋、缙云惠明茶、天台华顶云雾茶、乐清雁荡毛峰、临安天目青顶、东坑茶、临海蟠毫、兰溪毛峰、银毫、淳安千岛玉叶、建德苞茶、普陀佛茶、遂昌银猴、江山绿牡丹、泰顺香菇寮白毫、温州黄汤、奉化五岭茶、新昌雪芽、大佛龙井、望湖银毫、永嘉乌牛早、余姚瀑布仙茗、云和仙宫雪毫、淳安鸠坑毛尖、清溪玉芽、庆元碧玉春、三门龙毫、武义武阳春雨、常山银毫、富阳茗绿、安吉白片等。

2、四川省

峨眉山竹叶青、雅安峨嵋毛峰、峨眉山峨蕊、蒙顶黄芽、蒙顶甘露、石花茶、邛崃文君茶、永川秀芽、平昌北山翠茗、南江云顶茗兰、广安松针、香山贡茶、开县龙珠茶、雷马坪宝顶雪芽、通江天岗云雾、银毫、宜汉九鼎雪眉、九顶翠芽、城江鸡鸣贡茶、雅安竹叶茗、万源巴山雀舌、江油匡山翠绿、荣昌天岗玉叶、南宜宾天宫翠、自贡龙都香茗、珙县鹿鸣雾茶、峨嵋牌早白尖、川红功夫红茶、南川大叶红碎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雅安康砖茶、雅安金尖茶、都江堰方包茶等。

3、重庆市

巴山银毫、江津翠芽、龙佛仙茗、雾都香茗、沱茶。

4、江西省

遂川狗牯脑茶、庐山云针茶、庐山云雾茶、上饶白眉、信川龙翠、宁都小布岩茶、上犹梅岭剑绿、井冈碧玉茶、井冈翠绿、南昌梁渡银针、云雾仙茶、福寿茶、靖安佛峰茶、石城通天岩茶、婺源婺绿、婺源茗眉、婺源墨菊、丰城周打铁茶、大嶂山云雾茶、南城麻姑茶、修水功夫红茶、修水双井绿、安源九龙茶、修水山谷翠绿、南康窝坑茶、金溪云林茶等。

5、安徽省

黄山毛峰、黄山翠兰、黄山银芽、黄山情侣茶、歙县老竹大方、修宁松萝、六安瓜片、六安碧毫、太平猴魁、华山银毫、宣城敬亭绿雪、泾山涌溪火青、舒城兰花茶、岳西翠兰、岳西翠尖、霍山翠雅、霍山黄雅、休宁屯绿、祁门功夫红茶、皖西黄大茶、冬至天鹅云尖、甘露青峰、寒山横龙翠眉、寒山月芽、金寨齐山翠眉、石台银剑、仙寓香芽、康安潜川雪峰、旌德信川龙毫、旌德毫芽、青阳九华毛峰等。

6、江苏省

南京雨花茶、无锡太湖翠竹、无锡毫茶、无锡二泉银毫、苏州碧螺春、宜兴阳羡雪芽、溧阳南山寿眉、荆溪雪片、江阴暨阳雁翎、金坛茅山青峰、金坛雀舌、镇江金山翠芽、连云港花果山云雾茶、江宁翠螺等。

7、福建省

南安石亭绿、罗源七境堂绿茶、龙岩斜背茶、福鼎莲心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白琳功夫、宁德天山绿茶、迎春茶、政和大毫银针、政和白毛猴、诏安八仙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肉桂、闽北正山小种、崇安大红袍、崇安铁罗汉、崇安白鸡冠、崇安水金龟、崇安八角亭龙须茶、福安坦洋功夫、永春水仙、霞浦富锌茶、尖峰银毫、福州茉莉花茶、闽红功夫、漳平水仙饼茶等。

8、湖南省

岳阳君山银针、岳阳屈原茗、沅陵蝎滩茶、沅陵官庄毛尖、安化松针、郴县五盖山米茶、郴州碧云、保靖岚针、石门牛抵茶、古丈毛尖、古丈狮口银芽、丈庸毛尖、丈庸龙虾茶、高桥银针、长沙岳麓毛尖、长沙湘波绿、长沙河西园茶、桂东玲珑茶、永兴黄竹白毫、湖红功夫、湖南黑茶、安化黑砖、安画花砖、安画茯砖、安化湘尖茶、安花千两茶、猴王牌茉莉花茶等。

9、广东省

乐山白毛茶、高鹤古老茶、仁化银毫、凤凰水仙、凤凰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浪菜、白叶单枞、潮安桂花香单枞、饶平乌龙、石古坪乌龙、西岩乌龙、潮州蜜兰香、英德红茶、荔枝红茶、玫瑰红茶等。

10、湖北省

恩施玉露、远安鹿苑、随州车云山毛尖、棋盘山毛尖、当阳仙人掌茶、金星茗毫、谷城英毫茶、大梧寿梅、咸阳温泉毫峰、三峡春螺、邓村云雾剑毫、武当绿羽、麻城碧剑茶、武昌龙泉茶、武昌金水翠峰、五峰千丈白毫、蒲圻碧叶青、蒲圻松峰茶、蒲圻玉露茗、麻城黾山岩绿、松滋碧洞茶、兴山高岗毛尖、大梧双桥毛茶等。

11、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山白毛茶、凌云白毫、凌云白毫茉莉、覃潭毛尖、桂林毛尖、桂平西山茶、象棋云雾、桂花茶、广西红碎茶、大苗山粑粑茶、苍梧六堡茶。

12、云南省

南糯白毫、宜良宝洪茶、大理苍山绿雪、牟定化佛茶、勐海佛香茶、德宏大叶剑峰、思茅绿海银毫、大关翠华茶、墨江云针、绿春玛玉茶、滇红功夫、云南红碎茶、云南沱茶、思茅普洱茶、竹筒香茶等。

13、贵州省

湄江翠片、羊艾云峰、羊艾毛峰、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茶、遵义毛峰、平坝云针绿茶、湄江龙泉剑茗、梵净山翠芽、梵净山翠峰、梵净山雪峰、梵净山雪芽、青山翠芽、黄果树毛峰等。

14、河南省

信阳毛尖、信阳红、固始仰天雪绿、桐柏太白银毫、金银花茶。

15、山东省

莲山翠芽、浮山浮来青、莒南玉芽、莒南松针、莒南雪芽、龙泉翠芽、胶南海青峰茶、莒南莒州青、日照雪青、沂蒙碧芽、临沭玉山茗芽、崂山矿泉茶。

16、台湾省

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乌龙茶、白毫乌龙、海山龙井、泡沫绿茶、泡沫红茶。

中国茶艺美学的四个境界


[摘要说明]中国茶艺美学的四个境界

谈中国茶艺美学,离不开谈中国茶,谈艺,谈美。

首先让我们一同关注人类对美学的探索。在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建立了所谓资产阶级的第一个完备的美学体系。康德毕生只写过两部美学论著,其一是他晚年及其理论之大成,力图打通天人合一的《判断力批判》上卷(下卷是《目的论判断批判》);其二则是在写前者27年前所写的《论崇高感和优美感》,属于前批判时期。康德那不以美学命名的美学理论体系主要建构于前者。康德之前,有唯理主义的鲍姆伽敦美学思想和经验主义的布尔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美学。前者认为美是完满,也就是善。后者认为美是社会生活中能引起爱和情欲的某些性质,带有功利主义特征。康德的美学,建立于与这两者的争论。同时完全推导于理论,并非像同时代的其他人一样源于文学艺术的探讨。康德为他的审美划出了一块独自的领域,即情绪。这情绪表现为认识和意志的中介体,就如判断力在悟性和理性之间一样。美学是研究“鉴赏里的愉快”,是研究无利益和无概念却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的愉快。

综上所述,茶艺之美既是在与茶相关的人、事、物中所体验到的普通性和直接性的愉快。之于美这一事件,茶相当有包容性,无论是茶本身:干茶、茶汤、茶味,还是与茶相关的茶会、茶人、茶历史、茶故事,在在处处,都流露着茶所特有的美学特征。举一次茶事为例,参加茶事的过程中,首先鉴赏到茶境之美,茶室的设计、灯光、陈设等等无不传达出用心之美,如茶事设在野外,更可感受到与茶相应的自然之美;其次,主宾相见,可感受到礼仪之美;入坐时,可感受茶器之美;瀹茶时可感受茶色、香、味、形之美;茶事中的清谈可感受到语言与精神之美等等。

从不同国家的茶会,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对茶、对美的追求与品味。如英式下午茶,轻雅闲淡,体现着英国人,尤其是英国淑女以茶相聚,高贵、优雅的意趣;土耳其人尤喜几人围坐,浓煮红茶,多加蜜糖,这样的饮茶,放在东方人的审美,是不可思议的。近代世界看待东方茶艺美学,对于日本茶艺的认可度相对高于中国茶艺,虽说日本茶艺乃是从中国东渡流传而来,但撇开主观因素而论,日本茶艺的确富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和美学意韵。在日本,茶艺同传统的花道、弓道一样,被提到“道”的层面。日本以“和、敬、清、寂”为旨趣,体现着东瀛遒劲枯高的审美,从日本的发展以及日本茶人对茶的珍视,也确实体现着一种专注而认真的日本美。

回到我们的语境,在中华民族浩翰的历史与庞大的文明中,中国茶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美呢?与其它民族的茶文化不同,中国茶,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历史悠长、门类庞杂的中国文化的纽带与指向。在中国,茶联系起各阶层、各时代、各民族文化,同时,茶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用以悟道体道的方法乃至接引后人的精神指向。到了现、当代,中国茶又是中国人文化寻根的一条脐带。当然,很多专家批评现代的中国茶人没有像日本茶人那样忠实的记载与继承祖辈的形式和茶文化。笔者认为,这也既是中国茶与日本茶不同的根本。日本美学构建在模仿前人,追求向大宗匠、大宗师看齐。而中国茶更多的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也既是描摹自然。严格来说,中国茶并没有留下特别成体系的论著更不要提教育体系,然而细读中国文化典著,从《易经》、《中庸》、《诗经》、《六祖坛经》到民间小说话本,又有哪一本不是在说茶?哪一本没有包含着“天人合一”的茶境呢?与日本茶人的严谨、苛求比起来,中国历代茶人似乎更继承了“提锹随后,醉死即埋”的洒脱,中国茶文化,更注重茶或茶事中瞬间达到的交流,又更偏向对这种至高交流的“坐忘”。这不是一次茶事,或几辈茶人的观念所造就的,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所沉淀下来的。从宏观的角度大体说来,中国茶艺美学有以下四个境界:

认识之美

茶叶审评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审评茶汤是否“甘、活”,“活”这个标准一般只出现在很难得的茶品中,只有极少的产地,纯熟的制茶,再加上天公做美,或可得一泡清香甘活之茶。与茶一样,茶艺之美的首要境界也是“活”,这个“活”是茶人认识茶、认识自己的过程。

中国茶有六大茶类,论起品种,何止千万。去了解这些茶的知识,踏上寻茶的历程,这也即是儒家所谓“格物致知”的过程。

此阶段的茶艺之美,可以从书本,可以从茶会、茶旅,亦可以在茶馆中得到。每认识到一种新茶,寻访得一泡茶中旧友,这其中的愉悦与庄严感是不可言说的,也即是在这些认识的旅程中,茶人渐渐的认识到自我,从而保持新鲜、鲜活的寻美之心。

体味之美

体味之美包括“体”与“味”两部分。体,是体验,体验可以看做是“认识之美”的延伸。

茶人仅仅在书本上和茶事中认识了茶,还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体验。如果要真正认识茶,必须亲自去喝,亲自去泡,亲自去找。要付出过,才能真正得到,世界永远是能量守恒的,茶的艺术中尤其没有投机取巧。要亲自挨烫,亲自受苦,像一个茶农那样采过茶,像一个茶商那样了解茶,像一位长者那样疼爱茶,像一位晚辈一样敬爱茶,这,才算是对茶有了一些基本的体验了。

唐朝的赵州从谂禅师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一位学人前来问禅,赵州旋问:吃粥也未?学人垂手答:吃了。赵州答:洗钵去。这就是中国的禅宗对于禅的正宗回答,也是正宗的茶之“道”。禅与茶同时重视“体验”,这种“体验”里最重要的是一种“不逃避”、“不放弃”的精神。举刚才的公案来说,公案中的学人之所以吃了粥不洗钵,跑来向赵州和尚问“禅”,乃是因为他觉得“问禅”这件事情显然是比“洗钵”更为重要的,然而这就落入了比较与分别的窠臼。茶,亦复如是,当你问别人红茶是什么样的,别人回答了,你记下了,从此认为红茶就是别人说的那样,开始凭一知半解从芸芸众茶中“分别”红茶,并以此为傲。那么红茶一物,其实在你心中已经死去了。要想知道什么是红茶,只有去体验,去喝,不错过每一个过程,做好当下该做的事,这才能真正认识到她,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红茶之美。

再来说说“味”。茶中值得品味、回味的实在数不胜数,尤其中国茶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从文人雅士的玄谈雅集到高僧逸道的评泉论水,从友人翻越千山万水日夜奔骑寄来的一片春茶,到百姓人家粗陶破碗沏来的一碗粗茶……茶中可体味到各层次的美,并从这些古代的美中,达到与古人交流的境界。老子有一个观点叫“味无味”,即是从有味体会出无味来,从无味中体会出有味来。从世俗的茶境中体味毕,再回味回味,其实茶中只一味——本心。

自由之美

之于中国茶人,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既是一笔华丽的财富,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茶艺中,我们很难不被祖辈的经验影响,甚至左右。茶圣陆羽认为邢州瓷是很好的茶具,《煎茶水记》认定庐山康王泉是天下第一泉,袁枚认为喝茶就得小杯细啜……这些组成了“茶”,但“茶”并不是这些的总和。所以,茶艺的第三阶段,重要的乃是“觉”:知道其在那里,而不被其所左右。

很多时候,明明参与茶事的是我们平日很尊敬的人,而做为同样参与茶事的我们本人却不在“这里”。也许已经神游至昨天看过的一本好书里去,也许陷入刚刚了结的一场吵架中去,更直接的,只要茶会中有一位我们平日不太喜欢的人,这场茶事在我们眼中已经完了。生为凡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情绪所左右,被观念所左右。当我们瀹茶时,拿起时可知道是拿起?放下时可曾真的放下?觉知这一切,觉知茶事中的每一个动作,觉知每一个当下,从茶事之美印证到本心之美,这方不辜负那一泡自然自由之茶。

茶艺之美的第三阶段,正是随处作主的自由之美。

人性之美

茶中之美固然是多样的、数不尽的,但茶艺之美的共性却是同一的,那即是神秘、默然的东方之美。茶是美的,然而同一泡茶,每一泡的美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冲泡出来,又有不同的美。这无法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标准化、计量化,没法短时间内让人迅速弄懂,马上接受,没法CIS后推广至全球,保证同一个烧杯泡出的茶完美无差的拥有同样的温度、口感、香气……然而,茶之美不也在此吗?茶不是快餐文化,功夫在茶外,如若没有如是经历,如是学习,很难探寻到茶之真美。

茶之真美,来自于接受。无论生命是怎样的,“我”都接受。从中国文化的根上来说,接受是一种认同,是打破后的再造。检视中国文化,无论是易学还是禅宗,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主张打破二元对立,打破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打破能所,使之“不二”,使之归于“中道”。“我”的个子比别人矮,我接受;“我”长的不好看,我接受;“我”比别人优秀,别人嫉妒我,我接受;我嫉妒别人,我接受;“我”泡的茶不如你泡的好喝,我接受;“我”泡的茶比你的好喝,我也接受……如果我们总是接受,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不接受”,也就不会再产生更多的比较。我们之所以挑剔,之所以不安,乃是源自对自己的不接受、不满,只有接受自己了,喜爱自己,才能真正尊重自己,尊重生命。而从茶事中训练自己坦然的接受这一切,紧张感松了,定力培养出来了,人性本来之美焕发出来了,自然能够欣赏到茶之美,以及万物之美。

茶艺的第四个境界,其实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追求的不是一次完美,一次永恒,而是生命的终级。是松,是定,是静,是道,是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是平等的人与平等的茶,平等的交流,是这平等的交流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所达到的一种均齐——无语之均齐。

以茶作礼,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每年到了什么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中秋节、春节,或是需要拜访朋友、商业合作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送茶叶。

一是因为茶是嗜好品,爱喝茶的人很多;二是茶比较高雅,比起送别的礼品更显品味和档次;三是茶可收藏,同酒一样,作为一个纪念性的礼物非常合适。

不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自己喝茶是一回事,买茶送礼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给别人买茶要会有很多顾虑。那我们买茶送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了解对方喝不喝茶。

送礼对象喝不喝茶,是首先需要关注的地方,因为喝茶与不喝茶的人,差别很大。

对于本身喝茶的人,首先要摸清他的喜好。先是了解他喜欢喝哪种茶类,假设是喜欢红茶,那么送红茶肯定是没错,如果能再了解精准一点便是更好,比如特别喜欢喝乌龙茶中的大红袍。再了解他喝茶的一些习惯,如果是很有闲情,平日喜欢在家里的茶室泡功夫茶,那么就送传统茶叶;如果是比较忙碌,一般使用大杯子泡茶,那么送方便携带、易于冲泡的小沱紧压茶,或是速溶、袋泡茶,便是最贴心的了。

对于不怎么喝茶的人,似乎什么茶都可以送,但由于太过宽泛,也很容易误入“雷区”。如果一点把握都没有,不妨送绿茶、红茶,这两种茶是最广为人知的品类,哪怕不怎么喝茶的人,几乎都是喝过的。绿茶味清淡,红茶味甜,很容易让人接受。不宜送岩茶、生普这一类味道浓烈、有明显苦涩味、刺激性强的茶。

2|分析对方的特征。

如果不清楚对方平时喝不喝茶,喝茶多不多,爱喝什么茶,那么就只能从对方具体一些特征入手。

●看性别

男女喝茶有别。从口味上,一般来说男性的口味比女性的重,对于男性可以送一些味道浓烈、口感霸气、苦后回甘的茶,而女性则可以送味道清淡柔和的茶;从茶性上,送给男性茶没有太多顾虑,送女性可以送一些红茶、花茶,暖胃暖身是很好的。

●看年龄

对于小年轻,送茶讲究包装,一些新颖、时尚的包装更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年轻人也爱喝饮料,送一些速溶调味茶或者是花草袋泡茶,既时尚又便利。对于年纪稍大一些中老年人,宜送传统的茶类,包装最好是红色礼盒,这样的茶最讨喜。

●看地区

不清楚对方喜不喜欢喝茶,但是可以从他所在的地区推测。江浙、安徽、四川一带,爱喝绿茶的多;北京人爱喝绿茶、花茶的不在少数;广东福建地区喜爱乌龙茶;西藏、内蒙古地区喜欢黑茶的居多。

●看地位

如果送礼对象地位较高,自然要送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的茶。送稀有的名茶不会有错,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金骏眉、东方美人等等,送出去的人很有面子,收到礼物的人也能明白礼物的贵重。

3|送茶要注意的小细节。

●质量安全

茶叶包装上的质量安全认证、生产日期是必须的。如果收到了来路不明的“三无”茶叶,恐怕会有点尴尬。保证质量安全是第一,送礼要选择正规品牌、厂家的茶。

●茶叶升值

不知道送什么茶的时候,送一些能够保值甚至升值的茶是最好的。目前公认的耐久储存的茶,便是普洱、白茶、陈皮茶,不仅越存越香,还有升值的空间。选择这样的茶送礼,哪怕不爱喝茶的人也能懂得茶的价值,一方面是价格上的,一方面是功效上的。

●搭配茶具

搭配送礼,送礼才能送到位。好茶怎可以少了好茶具,送茶的时候不妨搭配一件茶具,大则一个茶盘、一套茶具、一个铁壶,小则一把紫砂壶、一个品茗杯、一把茶刀,喝茶的时候能够很方便地使用茶具,都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诚意。

●包装讲究

送礼的茶,茶要好,精美、大气的包装更能给茶叶提升一个档次。送红色包装的茶叶,寓意也好,没有什么忌讳。最好再配上手提袋,如此的细节都做到位,相信收礼的人会乐意接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707.html

上一篇:茶好不好喝,怎么泡很重要

下一篇:酒后到底能不能喝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