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布朗山:太和之汤与极端之味

2019-11-16

从勐海县勐宋乡到大勐龙的勐宋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汉字之间,穿越苦与甜的两种极端滋味。茶是一种嗜好品,在苦与甜的极端之味间给我们拉开了一个非常辽阔的味域空间。从识味到调和五味,再到我们如今的寻味,这是一段光阴写就的逆旅,跨越神圣与世俗,从现实到意识,从体验层面到思维层面,滋味始终是一个很客观的结果,人的喜好就藏在里面。

布朗山大勐龙茶园

布朗山的苦茶是近几年才有人问津的,在嗜好品层面,只有专业选手的出现,才会有人去挑战极限,布朗山的复兴,似乎是给那些散落在山头间的古树苦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知味人。还记得第一次喝老班章的场景,一开始,传说中的霸气在脑海中是一个很抽象的形容词,老班章的汤体结构间给人的味觉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刺激。一开始,大家是受不了这种强刺激的,知道专业选手的味觉试探,在刺激之外,又找到了另一种潜藏很深的微妙感。

在大勐龙,辨别苦茶与甜茶是老百姓在茶园里的一项基本技能

纯料老班章,没有丝毫的异味,非常纯粹,以至于让人感觉不到其他呈味物质与苦味的物质的有效协同,前两泡,苦得令人诧异。所谓霸气,在这一刻就有了具象化的体验,那种强劲,能够瞬间冲破你的味觉阈值,然后迅速占领你的口腔,以浓强的苦感给你来个下马威。

大勐龙先锋苦茶

当你还在惊悸之余,苦味又黯然化开,舌底生津,让味蕾又受到些许抚慰,让你当即又释放出一种微妙的好感。所谓霸气,就是一种对你味蕾驾轻就熟的调戏。但也正是老班章的这种气质,让它成为了普洱茶的一种味觉极致,由它来掌控普洱茶的味觉张力。

此行大勐龙,我们直奔勐宋乡的先锋老寨,在那里,有另一种苦,纯粹到极致,让人望而生畏。那种苦,让嗜苦茶的专业选手几经探索也终究无果。

如果说老班章的苦,还能给人带来一种富于变化的微妙感,并且让我们在味觉试探里发现了其中的乐趣,那么先锋老寨的苦茶,就又得让人另眼相待了。那种苦,不给你留下丝毫回旋的余地,不断趋近于你的承受极限,并且对你的口腔形成一种“侵略”性的霸占。如果说老班章的滋味是霸气,那么也只是一种对你构成威慑的气势,霸气之中不乏柔情。而先锋苦茶的苦,让你猝不及防,小抿一口,你感觉舌头瞬间都已经麻木了,苦感停驻在你的口腔里,迟迟不愿离去。

先锋寨茶树

当地茶农坦言,他们也喝不了这种苦茶。这类苦茶挑战了人的味蕾极限后,在市场上与老班章走上了截然相反的路径。不是茶不好,而是那种苦始终无法成为我们的日常。老百姓的日常需要更多平和的气息,良药苦口,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被迫接受那种苦。为了能吃下这种苦,民谚里有很多老祖宗总结下来的话向我们做动员。

傣味里的杂烩汤

茶的演变从药用到食用,再到我们的日常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药用阶段是能接受这种苦的。一个月前,我在中缅边境的傣族寨子里,曾喝到一碗杂烩汤,辛、香、辣、苦,其中苦味主要就是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第一名山——布朗山


布朗山的茶,是做普洱、喝普洱的人不得不面临的主流茶,正如屠龙刀与倚天剑、南拳与北腿之分。

布朗系与易武系,就是这样的代表例子,因为有了易武系的阴柔似水,就必然会有布朗系的刚猛霸气,大自然就是这么的和谐,而把布朗山列为普洱第一名山,是大滇的个人看法,理由如下:

布朗系的几个茶,班章,名闻天下;曼娥,苦绝人寰;章家三队,台地茶最佳。连带附近的贺开、勐宋、那卡等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无数好茶,叫人眼馋。最最关键的一点,大滇认为,最佳的熟茶,乃是用布朗茶发酵出来,生茶、熟茶都有如此表现,实乃普洱第一名山也。

当然啦,有帮书呆子跟我掉文了,翻出书一查,说什么这个第一,那个第二,我只说,无论说生茶,还是熟茶,综合下来谁最牛?就规模而言,布朗系的产量规模大于易武系很多倍,做熟茶,易武系做熟茶,我肚子都要笑痛了,绝对是划时代。

我们来回顾下历史,云南“六大古茶山”最早指澜沧江北岸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江北六大古茶山。这个就是所谓的江北古六大茶山,在贡茶时期,非常火爆。易武系属于香柔水滑的类别,故而,当年新茶贡给皇帝,当然龙颜大悦,我曾放言,如果进贡的是老曼娥,估计可以诛九族了,所以所谓贡茶的历史,实际上是易武系的历史。

而清朝后期,出现了江南六大古茶山,清朝后期,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南峤和景迈,这个时间段,走的是大众茶,后续的说茶中,我们会继续讲到这些茶山。

我们简单来了解下布朗山,全乡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是勐海县最为地广人稀的一个边境民族乡,全乡有53个村寨,总人口1。6万人,其中布朗族1。1万人,其余为哈尼族、拉祜族和汉族,因为面积较广,所以茶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布朗山能产多少茶?我估计全年在1500-2000吨,布朗山生茶总的特点,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陈化后的布朗茶保留了茶汤浓厚的特点,香气有所损失,涩味较轻。对比新旧布朗山茶,可能很多新人较爱新茶,但老茶客却忽略香气,只爱布朗茶的浓酽。

下面,我们从布朗山脚下,走进第一个寨子,从左边看起,大家找到结良,这样的寨子分别大家要熟悉,是民族不同的,我们经常在勐海听到**傣寨**汉寨等词语,同样的地名,按民族分居的,这个地方的茶,价格属于布朗山系最便宜的茶,当然,因为海拔较低的缘故,种植面积比较大,相对去收茶的人也多,小树茶我就不说了,大树茶的口感,我简单的描述,就是进去喝了一口,坐了半个小时,然后要离开了,才感觉到回甘,茶苦,非常苦。。。苦而不化。

沿着路往前走吧,看见曼囡了,左边还有个曼囡老寨,千万要习惯,因为后面班章老寨和班章新寨,完全是同样的概念,就是山间平地比较面积小,住不下了,就在附近再找个地方住,原来的就称为老寨了,此寨属布朗山布朗族文化保护寨,有南传佛教寺庙可参光,有佛教白塔可参拜,还可以泡洗温泉,你可以在这里住一晚的。

布朗山很大,山路又很难走,这样曲曲折折的路,全是土路,我记得从勐海出发的时候是8点半,沿途逛了几个寨子,到布朗山乡gov-ern-ment,已经花了4个小时,就在这里吃中午饭了,在这里吃饭,朋友约来了边防武警,因为要出国,这边边防派出所的所长政委,居然都是中校!副的都是少校!呵呵,在这里吃个饭,很简陋的木棚子,军人酒量很棒,几斤酒,人均5大碗饭,所有饭菜全吃光,这里是一个转折点了。

看见这么多班章,口水就流了吧,所以,时间如果很仓促的朋友,就直接奔过去吧,别在乡gov-ern-ment喝酒,先到老曼娥,具体的茶,我们后续过程讲述,老曼峨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建立的寨子之一,其种茶历史已有900多年。至今,老曼峨老曼娥寨子共有128户614人,现存古茶园3205亩,分布在该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该寨还有新茶园852亩。

这个是属于班章村委会的第一个大寨了,然后是新班章,然后才是老班章,地图上看起来距离不大,开车加上耽搁,估计至少要5个小时才走完,我们是在新班章住了一晚,才去的老班章,老班章、新班章均是哈尼族村,原为一个村,迁到布朗山建寨定居已有200多年。

哈尼族也擅于栽培茶树,班章古茶园是哈尼族在布朗山栽培利用的最大、最好的一片古茶园,现存5870亩,树龄200多年。这片古茶园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海拔l700米~1800米,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最大的一株古茶树基围1.73米,树高4。35米,树冠直径6。24米。老班章有新茶园720亩,新班章也有新茶园320亩。

看看这些数据,是很多人引用的,关于树龄,是非常大的争议,为此,大滇曾经请教过很多人,有说千年的,有说几百年的,说200年左右的很多,理由是哈尼族人那个时候才移居到班章寨子,后来,云南农大曾有人去研究,用仪器探测最老的超过1300年,最后给出的结论是,班章的茶树,是老曼娥的布朗族人种的,汗一个。

所以牵扯这些树龄的事,就姑且一听吧,总之,大家记住了,老班章和新班章都有古树茶园,新班章大约1000亩,老班的比较多,老曼娥的比较老,布朗山的小树茶,老班章和新班章的都是最近20-30年种植,外形根本不可能混于古树茶,价格都很低的,2010年卖到70-80一公斤,没人要,宁愿要章家三队,今天内容大致到这里,明天我们开始分解,普洱第一寨老班章的暗战,告诉你真正的老班章茶以及收购细节中的。

云南普洱茶 布朗山古茶区


布朗山是勐海县生态环境最好的乡,是中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族是勐海县的土著居民,古称“濮人”、“扑子蛮”、“浦蛮”,凡是布朗族居住地都是古茶树丰富地,形成“濮人种茶”现象。

布朗族是云南省最早种茶的民族。布朗山古茶区与贺开古茶区相邻,主要分布在班章村委会老曼峨、老班章、新班章和新竜村委会曼新竜等村寨。

老曼峨,是布朗山乡建寨历史最早、最大的布朗族村寨,于639年建寨,至2008年已有1369年历史,古茶树面积3205亩。

班章,意为“桂花飘香的地方”,分老班章和新班章,曾是布朗族居住地,后为哈尼族居住地,古茶树面积3000多亩。

老曼峨、班章的古茶园海拔在1600~1900米之间,平均海拔1700米,土壤为黄棕壤或黄壤。茶园内森林密布,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茶树长势旺盛。古茶树树龄均有200多年。所产茶叶具有“白毫显著,芽尖厚亮,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回甘好,耐泡”的特点,是勐海茶中之精品。

尤其是班章古茶如伟岸的汉子,风骨刚健,气势雄浑,回味则有刚中有柔、强中有媚的风情。第一泡,茶劲很足,滑爽感中有很浓的苦味,略有涩味,但茶香馥郁;第二泡,茶劲更足,苦味转化很快,回甘上升,油滑感强,高香张扬;第三泡,茶劲不减,回甘明显,舌底生津,喉韵舒畅。有茶人称赞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是绝佳的收藏品。曼新竜,为布朗族村寨,古茶树面积300多亩,所产茶叶具有“汤色呈黄,香高馥郁”的特点。

茶叶品鉴“葵花宝典”之欣赏汤色


品鉴茗茶可分为四个步骤、系列: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欣赏汤色】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有: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搪塞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少数民族茶俗之——布朗族的酸茶


布朗族是我国云南西川版纳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受云南茶文化的影响,在布朗族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吃酸茶是布朗族特有的一种茶叶习俗,和普通的泡茶方法不同,布朗族人吃酸茶更侧重于将茶当成菜来食用。那么,布朗族人民是如何加工、生产酸茶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酸茶制作中

酸茶加工工艺的过程,首先是采摘茶树发出的当年嫩叶(生产酸茶不需要一芽一叶鲜叶,而要粗大叶片,加工时间晾7~10月份为宜);二是将采摘的粗大叶片蒸熟;三是将蒸熟的茶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7~10日左右,让它自然发酵,增强酸茶的色、香、味和散发部分水分(在自然发酵茶叶时不能馊、霉、烂),含水量保持在40%~50%左右;四是将晾过的酸茶原料装人竹筒内,而后将竹筒里的茶叶片压紧,不能松(砍鲜竹一棵,鲜竹越大越好,每一节,为一筒),然后封竹筒口,用绳子将笋叶扎紧在竹筒封口处,或者将笋叶剪成圆形和竹筒口一样大,堵塞竹筒封口处即可;五是选择埋酸茶竹筒地点,酸茶竹筒多埋在房前、屋后干燥的地方。埋酸茶时需挖坑,深30cm,宽20cm,长短根据竹筒而定。然后将装好酸茶的竹筒横放入沟中,再盖上土即可,这样酸茶的生产工艺全过程即已完成。酸茶埋在土中一般需要30天左右,最长可在土中埋8—10个月左右。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布朗族沿袭着吃酸茶的习俗,古朴而有趣。布朗族吃酸茶,称之为“敏宋”。他们吃酸茶时,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即食,不需用开水沏泡。吃酸茶一般都在早、晚时间,吃时,首先妇女烧起篝火,让篝火映红布朗族居住的竹楼客厅,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坐在木、竹凳上,他们边吸烟、边闲谈、边将这竹筒互相传递,先传给老人,老人又将竹筒传递给客人,每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自己动手,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而后放入口中嚼细、咽下。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化脂消积、醒酒、健身等功能。每次可吃酸茶2~5克,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食用。

布朗族同胞中流传一句俗语:酸茶早吃,一天威风,晚吃,赛过仙翁。

酸茶是布朗族贵重的礼物,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厚礼。以茶传情,以茶会友也是茶乡布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男女青年订婚、办喜事、建新房、老人祝寿等,客人来了,都要敬给酸茶或沏泡一杯香茗给客人品饮。无茶不成亲,按布朗族的风俗习惯,在姑娘出嫁时,要带上茶叶到婆家。如今,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男女青年虽然不用茶叶作为爱情的媒介,但也常把茶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友谊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布朗族酸菜文化的知识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布朗族人吃酸茶的历史由来已久,酸茶是布朗族人喜爱的一种特色小吃。对于外来的人们来说,可能会对酸茶这种食物会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当地的布朗族人来说,酸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353.html

上一篇:茶分寒热,喝茶该注意些什么?

下一篇:冬季煮茶的几个诀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