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耐泡度”是啥?

2019-11-16

闲时手捧一盏香茗,约上好友品茶说事,齿颊留香,轻松一刻,最舒适不过了。生活中喜爱喝茶的朋友也有很多,可是说到喝茶,你们都知道什么茶更耐泡、一杯茶泡几次最好吗?

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可是非常多的哟。

1、茶树的品种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肉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然而我们都知道绿茶属于不是很耐泡的茶。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如果是更加粗老的茎叶,反而会因为衰老而寡淡。

2、叶片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如白毫银针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寿眉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寿眉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是陈年时间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3、制作加工工艺

揉捻

揉捻的工艺是破坏茶叶细胞结构,让茶汁流出,发生酶促反应。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切碎

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故而也没那么耐泡。像国外的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4、茶叶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冲泡出的茶汤浓度和口感,除了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

有人说冲泡方法对茶叶的耐泡度有影响,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去就没什么味了。

尤其是第一道润茶,很多人喜欢用沸水润茶,其实最好用70-80℃即冲即出,散去一些陈气、杂味,让茶叶稍微舒展开来就可以了。像绿茶这样不太耐泡的茶,每一泡留下一些水不要倒尽,俗称“留根”,这样会使下一泡茶不至于太淡,也是延长绿茶耐泡性的一种泡茶技巧。

5、茶叶是不是越耐泡越好呢?

在买茶的时候,是否耐泡也成了消费者关注的要点,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品质与耐泡度有关么?


有些茶,泡了3泡后就表现为茶汤明显变淡、水味重,我们就认为这个茶不耐泡;有些茶,1泡—2泡的浓度是低的(茶内物质还没浸泡出来),但是到了第3泡茶味开始上升,第4泡就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可以慢慢品到10多泡,甚至20泡。因此,这种茶就是属于耐泡的茶。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1、是否耐泡与原料有关系

茶树品种、树龄:

茶树有乔木、小灌木、灌木,乔木茶因为根系发达,能吸收到更深层土壤的养分,相对来说也会更耐泡一些。即使同是灌木,不同的茶树品种特性不同,耐泡程度也会有差异。

一般来说,树龄越老滋味越醇厚,茶越耐泡,这也是很多人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茶树生长环境: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原料采摘嫩度:

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然而我们都知道绿茶属于不耐泡的茶。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如果是更加粗老的茎叶,反而会因为衰老而寡淡。

2、是否耐泡与加工工艺有关

揉捻的工艺是破坏茶叶细胞结构,让茶叶发生酶促反应。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故而也没那么耐泡。像国外的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3、是否耐泡与冲泡方法有关

冲泡出的茶汤浓度和口感,除了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去就没什么味了。

4、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那么,茶叶是不是越耐泡越好呢?诚然,在买茶的时候,是否耐泡也成了消费者关注的要点,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如何正确看待茶叶耐泡度?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

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

茶叶的耐泡度等于品质吗?


一般来说,普通的茶叶可以冲泡5-6泡,耐泡度高的茶叶可以冲泡到二十几泡、甚至三十泡左右,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茶叶冲泡两三泡就淡了。龙井绿茶一般也就冲泡3泡左右,那你能说它品质不好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别的茶叶来具体看待。

普洱茶的耐泡度在茶界享有盛誉,也是普洱茶最大的特点之一。耐泡度的多少除了影响茶的性价比以外,更重要的是内含物质的丰富度,而内含物质丰富与否也决定普洱茶茶质的品质高低,由此可见耐泡度在普洱茶中的重要地位。普洱茶比一般茶叶耐泡,一般可以连续冲泡10次以上,直到汤味减淡为止。

那么,茶叶的耐泡度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茶叶的耐泡度与茶叶的品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茶叶的耐泡度与茶叶的原料必定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茶叶原料越细嫩,茶叶的耐泡度必然越低。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

除了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树种、生长环境对茶叶的耐泡度也是有影响的。茶树有乔木、小灌木、灌木,乔木茶因为根系发达,能吸收到更深层土壤的养分,相对来说也会更耐泡一些。生长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好山好水出好茶嘛!

其次,茶叶的耐泡度与制茶工艺也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如果制茶过程中揉捻程度过重,茶汤浸出速度过快,那么茶叶耐泡度就会降低。所以茶叶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泡茶的方法了。泡茶时,如果前几泡泡的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茶中的物质在前几泡几乎完全浸出,这款茶自然就会变得不那么耐泡了。当然具体的还是请各位茶友根据不同的茶品来选择适合的冲泡方法。

其实,耐泡度的确是我们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依据。但耐泡度与茶叶品质并不是完全对等。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

茶叶耐泡度与品质呈正比吗?茶叶耐泡说明品质好吗?


说到茶好不好,大家都常说到茶叶的耐泡度,如果七泡或以上,仍有余香,大部分人都会说:这茶耐泡!也就是说大家普遍认为耐泡的茶就是好茶。

但如果这么说的话,普洱茶、乌龙茶本身就比绿茶耐泡,这样能说绿茶就不是好茶吗?这个逻辑肯定就是错的。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茶叶的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

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长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

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

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现在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决定茶叶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

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耐泡度。它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是否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

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那么决定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

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

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

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寡淡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

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茶叶的耐泡度到底跟什么有关?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

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

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

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耐泡=好茶?不耐泡=坏茶?茶叶的耐泡度与品质呈正比吗?


其实茶耐不耐泡,真的不能说明这款茶的好坏,而是与茶叶本身以及冲泡过程有关。这个和现在说清香型铁观音伤胃的学说是一个道理,其实,茶伤不伤胃和茶没关系,完全是因你的喝茶方式、喝茶时间、喝茶浓度、喝茶的量、个人体质等因素而不同。同样,茶耐不耐泡和茶的好坏也没关系。理由如下:

从茶叶本身看耐泡否

采摘时间的早晚

采摘时间早,茶叶耐泡程度低。明前茶是清明前采摘的茶叶,以芽叶的细嫩度而著名,越嫩越鲜,却越经不起冲泡。

采摘时间较晚的茶叶,耐泡程度相对高些。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积累的内含物质相对丰富,就像是经过历练的茶叶,耐得住磨练,自然也就更经得起冲泡。

茶型的完整度

加工过后,茶叶的完整性也关乎着茶叶耐泡与否。茶叶越完整,内含物质的析出速度就越慢,相对也就越耐泡;加工越细碎的,内含物质越容易析出,也就不那么耐泡了。也正因为如此,细碎的袋泡茶,只要一泡就够了。

从冲泡过程看耐泡否

茶水比例

合适的茶水比例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程度。投茶少,水量多,茶汤滋味明显淡化,续杯时可能就会感觉淡而无味。调整好投茶量可以适当增加茶叶的耐泡程度。

续杯讲究

很多茶友都是茶汤见底才续杯,正确的做法其实是留至1/3时续杯,可以有效保证茶汤滋味。前后杯滋味相差不多,是不是就感觉耐泡了些。

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程度

以绿茶为例,第1泡内含物质浸出量大概在50%左右,第2泡约为30%,第3泡约为10%,第4泡约为1%,所以绿茶的冲泡次数一般建议在3泡,多泡也就无味了。

与绿茶相差显著的就是普洱茶了。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需要经过多次冲泡才能析出,再加上每次冲泡时间短,所以它的耐泡指数在茶叶界算是拔尖的。

不要轻易根据茶叶耐泡与否来评价茶的好坏了哦。

六大茶类的耐泡度情况


耐泡度是指茶叶在经过多次冲泡后仍然具有香气和韵味,不同的茶类有着不同的特点,一款茶叶是否耐泡,到底哪泡最好喝,您知道吗?

六大茶叶的耐泡度情况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温度过高或是浸泡时间过长,其中的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将遭到破坏,香味也就会消失。一般来说,绿茶的精华在第二泡或是第三泡上,经过五泡之后,味道就比较清淡了。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最好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应以3-5分钟为宜。浸泡时间过短,茶水的颜色很浅,滋味也较轻。泡太久了,茶汤的苦涩味重,香味也容易消失。一般红茶冲泡一两次口感达到最好,较高级别的工夫红茶,冲泡三四次味道最佳。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前期只通过一定的摊晒、萎凋、干燥后进行加工,越陈越香。第一泡主要是洗茶,到了三四泡时,茶叶不断吸水,物质尽数析出,这时茶香和茶味是最好的。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通常茶叶条形紧密,要经过三泡后才可以展开,香气才可以弥散,到第四泡时,才会出现真正的高香。铁观音作为乌龙茶的代表,到了第六七泡都有余香。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第一泡通常需要先洗茶,到了第三四泡的时候,茶叶已经完全舒展,味道也就全部散发出来,这时的滋味是最好的。之后,茶味会慢慢变淡,但口感依然不错。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并且茶质细嫩,不适合用水温太高进行冲泡,冲泡黄茶时,第一泡醇和带有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口感最佳,充分体验茶汤甘泽润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特征,到了第三泡茶味已经开始变淡,香气也开始降低。

茶叶哪泡最好喝?

经常听大家说,茶叶三、四泡是精华。对于多数的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茶叶刚泡的时候味道还没出来,泡到三、四泡时,茶叶已然很舒展,茶味也已经出来,这是茶汤滋味最好的时候,泡到后面,茶味逐渐减退,但是味道也还是不错的,仍有余味。

茶叶耐冲泡的次数,一般以第二泡茶汤中有无茶味为界限,如二泡茶汤味很弱而无味则属不耐泡。外销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要求头泡汤浓度好,不要求耐泡;名茶、青茶、黑(包括压制茶)茶,要求耐冲泡。茶叶耐泡度与鲜叶嫩度、壮瘦和制茶中揉捻程度、细胞破损率有密切关系。鲜叶嫩、揉捻充分和细胞破损率高的在头泡中溶入有味的物质快而多,味浓,不耐泡;鲜叶壮,有一定成熟度和揉捻程度轻、细胞破损率一般的耐冲泡。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305.html

上一篇:手工茶和机制茶,哪种茶更好?

下一篇:藤条茶|静水流深,闻喧享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