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的7/16种冲泡方法——盖碗身上,自由的责任

2019-11-16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七篇盖碗身上自由的责任

手起轻倾,手的弧度带动盖碗的跃动,茶汤于是在盖碗优美的弧线下,倾泻而出。

那美丽的三角面,是水的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次次顺畅的出汤,带给茶人们一泻而下的快感。

这便是使用盖碗的过程里,迷人的地方。

学茶小知识插入

知识点一:出汤的三角水面

出汤过程里的三角面形成,是出汤顺畅的表现,茶汤跟茶得以迅速分离,冲泡时间得以控制。三角面的形成跟出汤时的技巧有关,跟盖碗的设计也有关系。

1.选择薄胎、轻巧的盖碗;

2.开口的大小控制得当,根据茶叶的粗细决定,以茶叶不会随茶汤漏出为宜;

3.出汤的翻转要快,位置得当,倾斜角得当。

碗身的拐角处贴近出汤容器边缘

碗身翻转角度不超过九十度

再者,盖碗的设计灵活度十足。碗身的优雅,当倾斜角度得当,便更加方便了我们对注水入碗的水流状态的控制。一杯茶的滋味到底由什么决定?茶水比、时间、水温。。。还有这水与茶交融的方式,盖碗,让这一切都可以随我们的心意来控制。这个控制我们叫控制“水的状态”,也叫控制“注水方式”。

盖碗操作的灵活度,让泡茶的自由性更大了。想要什么样的滋味?看看你怎么操作盖碗吧!

学茶小知识插入

知识点二:盖碗设计分析

1.优美的弧线,不仅是优雅外观的体现,更是水的路径。这样的曲线增加了水的柔和;

2.碗身的空间任由水和茶的共同发挥,可以让茶快速打开;

3.盖的缝隙能翻动、能固定,用中指轻轻就能控制;

4.直接饮用的时候,托的使用既优雅,又能固定碗身以及防烫。

无论是松散型,还是紧实型;无论是细嫩的芽,还是粗老的叶,盖碗总能表现出茶最真实的一面。

盖碗泡茶的自由度,带来的是盖碗使用的广泛性。盖碗因此可以适应各种茶的冲泡要求,可以说,一个盖碗在手,再也没有喝不好的茶了。

自由度,因此成就了盖碗的包容性。

这是一个虽然简单,却十分有趣的逻辑关系。然而我们却常常想不明白。自由,是一个多么吸引人的词,宛若一旦有了自由,我们便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心,于是可以恣意奔跑。

且不说,有多少人可以了解自己真实的心吧。自由,难道不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的吗?就像这小小的盖碗。因为它设计灵活,“能”泡好各种各样的茶,所以才拥有泡茶上的自由。泡好每一种茶,这个重大的责任它完美地完成了。

又因为自由地可以泡每一种茶,便又有了让人向往的包容性。这样的心,无比宽广。

自由的心,包容的心,是美丽的,跟肩膀上的责任并驾齐驱。就像这在茶的世界里独居首要主泡位的“盖碗”。

精选阅读

茶的4/16种冲泡方法——小壶的气度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四篇小壶冲泡

用紫砂壶泡一壶单丛,茶汤醇厚度增加了,茶汤之中溶化的香气增强了。还是那杯茶,却似乎提升了一个级别。

用汝窑壶泡一壶古树茶,茶汤不再浓烈,而是在顺滑与柔和之中,增添了几分妩媚,香气也变得妖娆。

用柴烧壶泡一壶金骏眉,可把茶叶底层的花果香完全释放,连茶的滋味、韵味也会变得充盈。

小茶壶,便是这样无声地变化着茶汤的味道。是的,是变化,而不是绝对的提升。

时常有学生问:什么壶适合泡什么茶?

什么壶适合泡什么茶也不是绝对的。学茶,先学好用白瓷盖碗来冲泡,然后再来选一把自己喜欢的壶,如此才能感受得出来,壶对茶的变化是多么的美妙以及有趣。

有人说,拿壶泡茶,易懂难精。

确实,拿壶泡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没有拿盖碗那么有难度,至少免去了烫手的忧虑。然而,不过是注水与出汤两个动作,其中却饱含了无数的门道。乍看之下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是最难的——拿茶壶泡茶,怎么泡味道才是你想要的呢?

白瓷、盖碗,是一组表现茶的“标准”味道的器具。要茶汤醇厚一点?还是要茶汤柔顺一点?要茶香高扬飘远一点?还是要茶香深深地融入水中,加强其韵味?这后面的变化是在“标准”之上出现的。这后面的变化也是可以用小茶壶加以调控的。要是连基本的标准都没有学好,又如何能驾驭小茶壶的神奇力量?

当亲身体验了小茶壶的变化味道之后,你便会被它的个性所吸引,原来诞生于泥与火之中的茶具,竟可以这么有趣,嗯,也很淘气。然而,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注水和出汤,又怎么能体会小茶壶中的乐趣呢?

爱茶的人,能把茶爱入骨髓之中,连所谓“骨灰”级的用词,也不足以明其深爱程度。而不喝茶的人,便极难理解这热爱的缘由。壶的使用便是极好的例子。看着不过是注水和出汤,哪里值得热爱了?只有越明白里面的门道,才越能理解其有趣和迷人之处。

壶的使用过关,需要细致敏锐的捕捉过程,正如电脑操作的那万分之一秒,全凭一瞬间的感觉。而那捕捉节点的快感,也是其最具挑战和最吸引人的地方。

好壶,也有绝对会提升茶的级别的情况。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的办公室喝茶。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窗边,放着一个茶台,茶台上那把汝窑壶十分显眼。

那是一把上好的汝窑壶,气韵十分大度,线条变化恰到好处,壶型沉稳中又不失活泼,不是十分出色的大师,绝对做不出这种气韵的壶。再看,壶身光润、细腻,开片恰到好处地为茶壶增添了美感。

然而,那把壶却跟其它茶具格格不入。很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壶太好了,其他器具搭配不上。朋友虽然有喝茶的习惯,却不是一个懂茶的人,大约茶壶跟其他器具不是同一个人的选择吧,朋友也不介意,很随和地泡着茶。壶好、茶好、泡茶人也好,只是觉得要是泡茶人再懂上那么一点,会更好!

学茶小知识插入

1.小茶壶每泡三四杯茶,与常规的品茶人数相匹配;

2.一个人喝茶的时候,小茶壶泡茶,可以慢慢品,茶汤保持着必要的温度;

3.因为小,小茶壶上手可以十分灵巧和畅快淋漓;

4.使用方法:注满水,加盖去沫,再用热水浇淋壶身;

5.用热水浇淋壶身,可让茶香更加充分地溶入茶汤,茶味尽情释放。

壶的主人懂得壶好在哪,更懂得怎么样把壶的魅力发挥出来,不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吗?朋友气质儒雅,跟壶很是般配,跟驾驭壶的本事也十分般配。什么时候修学一番,定是锦上添花。可以让整个品茶过程得到精髓上的提升。

不过,不管怎么样,朋友早已享受了好壶带给他的红利——好壶之下没有不好喝的茶汤,什么茶都能提升一个档次。我算是被深深折服了,这也是一种享用美味的智慧!

普洱茶的7种冲泡方法


养胃、暖身的普洱茶是冬季的热销品,也是一年四季皆可饮用的特殊茶品。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然而这一种“古董”的喝法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我们都清楚不同的茶友有对应的喝法,普洱茶的泡法不止一种,今天我们就详细介绍下普洱茶的7种冲泡方法。

一、盖碗冲泡

【必备器皿】 茶海、盖碗、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 各种普洱茶。适用面较广,试茶、品茶都可以采用盖碗冲泡。

【适用场合】 各种场合。茶店,茶艺馆,茶艺表演,私人茶室,居家,办公无所不适。

【操作流程】

1、温杯 用开水把准备好的干净的器皿再冲淋一次,一方面为了卫生,同时也是给盖碗、公杯、品杯加温。

2、投茶 把要冲泡的普洱茶投入盖碗中。投茶量或者说茶与水的比例关系对整泡茶的影响很大,100cc左右的盖碗我们推荐投茶5克左右为宜。一定记住“观音怕淡、普洱怕浓”。特别提醒有乌龙功夫茶习惯的普洱初学者,一定不要以乌龙的投茶量来泡普洱,会过于浓,因为普洱茶产区的海拔更高,内含物更丰富。

3、润茶 注入开水到投入茶叶的盖碗中,洗茶一到两次,让茶叶充分的苏醒、伸展开来。不建议饮用润茶的茶汤,温一下杯倒掉或者直接倒掉。请注意注水的速度和角度。注水的速度会影响到水的温度,注水快则温度高,注水慢、水流细则水温相对要低一些,要针对所泡茶叶特性的不同来做出适当调整。注水的角度会影响到水对茶叶的冲击和茶叶的翻滚,豪较多的茶和熟茶不能过于冲击和翻滚,否则茶汤会浑浊不透亮。

4、泡茶 泡茶时要注意出汤的时机,出汤过快则茶汤寡薄,出汤过慢则会太浓。

5、分杯 把通过滤网冲泡好的茶汤分杯到品杯当中供大家分享,注意品杯不要倒太满,“酒满茶半”,最多不要超过七分。这是中国的一个礼节,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6、品茶 三口为品,意思就是要小口慢慢喝。烫的话薄薄的吸品杯最表面的一层茶汤,一杯普洱茶中表面的一层温度最低。

二、小壶冲泡

【必备器皿】 茶海、小壶、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 各种茶品都可以用小壶冲泡,但较新的生茶一般不采用此法,其它的茶都可以用小壶冲泡。

【适用场合】 各种场合。

【操作流程】 同盖碗冲泡一致。

三、小壶闷泡

【必备器皿】 茶海、小壶、大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 细嫩芽茶,比如熟茶里的金芽、茶皇、宫廷散茶,或者是生茶里的全芽茶。

【适用场合】 茶店、茶艺馆、居家。

【操作流程】参看盖碗冲泡法。但泡的时间比盖碗冲泡要长,一般每次闷1分钟以上。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壶闷泡一般要把多次泡出的茶汤集中到一个公杯中,然后在分杯品饮。

四、大壶闷泡

【必备器皿】 茶海、大壶、大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 粗老熟茶、老生茶、老熟茶。

【适用场合】 品茶的场合都比较适宜;不适合茶店试茶、茶艺表演等场合。

【操作流程】 选用350cc以上的大壶,投茶5到7克,然后同盖碗冲泡。

【注意事项】不要因为壶大就多投茶,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可根据小壶冲泡的比例来投茶。闷的时间的把握。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茶性,用时间来控制茶汤浓度,另外还要兼顾场合的需要,品茶的人多,就可以略微多投一点茶,出汤快一点,不让大家久等,人少则反之。

五、铁壶煮茶

【必备器皿】 铁壶(内附虑斗)、大公杯、品杯、滤网、电磁炉或煤气灶等可以给铁壶加热的设备。

【适宜茶品】 级别较粗老的熟茶或老茶。

【适用场合】 居家、茶店、茶艺馆。

【操作流程】 铁壶煮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流程:先泡后煮;热水煮;冷水煮。投茶量依次递减,600cc的壶投茶5到7克即可。

【注意事项】煮茶可以使茶内的可溶性物质充分溶解到茶汤中,操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加水不要太满,沸腾后会有大量的泡沫溢出;二是要注意防止烫伤,铁壶壶身的温度不比盖碗,真的会把人烫伤,操作过程中要多加小心。

六、 飘逸杯冲泡

【必备器皿】 飘逸杯、随手泡

【适宜茶品】 各种普洱茶,生熟咸宜,但不推荐老茶等高档普洱茶用此法冲泡

【适用场合】 居家、办公室

【操作流程】把茶叶投入虑斗中,润茶后同盖碗的操作。飘逸杯的杯体在一个人用时也可直接做品杯。

【注意事项】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饮水机代替随手泡。

七、盖碗洗+小壶泡+铁壶煮

【必备器皿】 茶海、小壶、盖碗、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铁壶、大公杯、电磁炉或煤气灶等可以给铁壶加热的设备

【适宜茶品】 极品老茶

【适用场合】 茶叶店、个人茶室、茶艺馆等冲泡设施齐全、对冲泡、品饮有较高追求的场所

【操作流程】用盖碗润茶,然后把润好的茶转投到小壶中,用小壶沏泡品饮,待茶泡淡后投叶底到铁壶中,在煮一两次。

【注意事项】这是一套最隆重的泡茶方法,只推荐在冲泡极品老茶时使用。

以上就是普洱茶的7种冲泡方法的全部介绍,希望这样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冲泡普洱茶最好使用紫砂壶,但是不同的茶具冲泡出来的风味不同,在没有紫砂壶的情况,不妨试试其他泡法,感受不一样的滋味。

茶的第3/16种冲泡方法——碗泡分茶法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三篇碗泡分茶法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经典名句。“晴窗细乳戏分茶”这句诗,描述了宋代点茶的特点。

茶,兴于唐,盛于宋。

然而,唐时,煮茶;宋时,点茶。两个时代的喝茶法是不同的,两个时代的茶艺表现便随之不一样了。

宋代的点茶,是把茶饼碾磨成极细的粉末之后,经调膏、多次加水打细等步骤,把茶粉打成悬浮的状态来饮用的。茶粉被打细的过程里,会出现许多白色的茶泡泡,击打的工夫越好(雷同于现在泡茶的能力越高)、茶粉的品质越好(比如磨得更细等),则出现的泡泡就会越白、越细、越绵密、持续的时间越长,喝起来口感会越绵软(想象一下,那绵密柔较的口感里满渗而出的花香)。大家聚在一起点茶的活动,在当时非常流行,被称为“斗茶”。而据传,点茶、斗茶的最高境界便是“分茶法”。

斗茶茶画

所以,来解读陆游的这句名诗:晴窗细乳戏分茶。描述的就是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窗前,用分茶法来点茶,茶盏中出现了极细的茶泡沫,点出来的茶像牛奶一样的感觉。诗中更用一个“戏”字,道出了当时的玩乐情结与氛围。

今天要讲的碗泡分茶法,虽然外观上跟当时画作上的斗茶所用的器具很像,也有分茶一说,但是相去甚远。因为我们现在的喝茶方式又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不再煮茶、不再点茶,而是泡茶。约摸是从这碗泡分茶法之中,可感受几番古人分享茶汤的意味吧,许多人对这碗泡法是情有独钟。

想象一下,三五好友茶聚,茶席之上,一碗清茶,一柄长勺,主人优雅地勺起一勺茶汤,分至每个杯中,如此循环,那悠然的姿态,闲适的气息,迷倒多少人?不管是分茶的主人还是喝茶的客人,岂不都被自己所处的状态迷倒?加上茶香幽长,丝丝扩散,简直美得不似在人间。哦不!是否怀疑自己去到了另一个时空?

碗泡法,用敞口的盏型碗较好,更利于温度的消散和勺茶的便利。这种泡法适合用来冲泡芽形的茶,比如绿茶、黄茶等。

配套:茶碗/盏与分茶勺

分茶勺

现代常见分茶勺设计

敞口茶碗(茶盏)

学茶小知识插入

碗泡法的使用小贴士

1.碗最好是盏形,即开口较大者;

2.适合冲泡绿茶和黄茶;

3.水温90度为宜,由于碗泡法散热快,水温不宜再低;

4.采用定点注水,水流宜聚不宜散;

5.灵活运用分茶勺的过滤小孔与出水设计,把茶渣滤到勺外;

6.操作得当,则茶汤会特别甜顺。

碗泡法,我喜欢用上投的方式来冲泡。

先在茶碗中注入90度的热水,然后,把茶叶平铺在水面上,让水的蒸汽漫漫蒸透茶叶,茶叶自然地与水融合,渐渐吸水、变重、悬浮、下沉,并在这个过程里,释放自己的香气与滋味。

这样子喝茶,一定不能着急。

当茶叶下沉,一碗茶便泡好了。整个过程,并不需要人为的干扰,当茶泡好的时候,色、香、味与温度都恰如其分,表现绝佳。

一个人的时候,举起茶碗便可畅饮,甜甜的、温润的畅快,别有一番滋味;许多人分饮的时候,用分茶勺把茶舀至每个人的杯中,碗内茶汤清透荡漾,茶叶随分茶勺游动,更添一番情趣。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敞口的大碗,即盏,无论是在宋代的分茶法大行其道之中,还是在当下泡茶法独占鳌头之时,都被茶人们所喜爱。我想,这敞口的开放状态,与其中分享的乐趣,莫不是茶人们所追求的心理境界吗?

定点注水时出现的水涡

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生长、成熟、没落的循环。然而,茶的运用及伴随着茶而衍生出来的中国智慧,却在时代的变迁之中沉淀,几千年来,茶居然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一步步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茶,一直是茶。

然而,茶,也一直在变,从煮到点到泡,从食用、药用、到饮用,乃至成为精神修养的成长媒介,现在的茶,也跟古时的茶不一样了。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在,大家都说,时代的步伐很快,一不留神,便会落后。跟着时代的变化,似乎是大家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而我认为,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快没有错,然而,变化之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与其彼于追赶变化,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地去看一看,在这变化之中所不会变的是什么?

只有抓住了这不变的本质,才是真正跟上时代步伐的方法。

正如茶,它一直在变,五千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在,这不正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吗?而它不变的又是什么?我们需要它的又是什么?

轻轻地舀起一勺茶,从茶碗里,分至茶杯中,这一杯茶,别有滋味。而席间的每一个人,都喝到了不同的滋味。

茶的5/16种冲泡方法——大壶要细待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五篇大壶要细待

上茶咯!

古装剧的茶楼酒楼里,每当客人坐下,便有小二往桌上放一大壶茶,以供客人解渴。

白瓷的大茶壶也许是最常见的了。现在,饭桌上的大白瓷茶壶依然流行。

爱品茶的人认为大壶泡不出好茶,而其实在人多的非品茶场合,大壶泡茶是最实在的。那个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作为礼节的符号,顺带解渴。而茶,总比一杯淡寡的水更有内涵。

虽然是条件的限制,然而,技巧得当的话,用大壶泡茶,茶的风味也能表现得十分香甜怡人。

那么,大壶泡茶该讲究什么?

最重要的莫过于水质了。事实上,饭店的大壶茶之所以不好喝,绝大多数是因为水质不好。

其次,便是注水的容器不容易掌握,常常是一个简易的大水壶。

如果把以上两点用专业的泡茶方法讲究起来,加上投茶量的控制,大壶泡也能十分好喝。

学茶小知识插入

大壶泡茶的讲究

1.准备优质的水;

2.在没有专业注水壶的场合,可以用另一把大壶当注水壶使用(也就是使用两个壶来冲泡,一个当作泡茶容器,另一个当作注水壶。);

专业煮水、注水的壶;大小跟泡茶的壶差不多

3.茶叶用量可以是常规盖碗的一泡,且宁少勿多;

4.温壶;

5.使用中投法冲泡;

6.水温可比盖碗泡茶略低。

大家看完以上几点小技巧,想必马上就意识到了:大壶泡,跟我们平常的品茶冲泡并无二致。所有用到的方法,都是常规的方法。只是,为什么换成了大壶,我们就忘记讲究了呢?

因为是大壶啊。

这正是大壶吃亏的地方!看起来不那么精致小巧了,人们便也忘记了要细致讲究地对待它。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也时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看到一个牛高马大的大个头,便以为对方不拘小节,而忽视了应有的礼仪。事实上,这种忽视是否伤害了大个头,也许也是未知之数。

“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失了礼数呢?”我想,大个头心里会不会这么嘀咕?

这是我们的失误。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我们读取语言方式的不当。

我不会说是对方表达方式的不当,因为“长得大”可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能够加以调整的是我们对对方的态度。我们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读取外界信号的途径。最怕的是我们自己被自己“套路”了。

在变化极其快速的现代,我们过往的知识被刷新的频率需要跟上外界的步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如何不轻易地被自己套路了,我认为,在作一个判断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这并不容易,而且耗费精力。那么,退而求其次,只在重要的事物判断的时候用这种方法吧。

不过,在泡茶的这个语境之下,我们所要做的也仅仅是“一视同仁”而已。不因为壶大而忽略了泡茶时该注意的细节,从水质、注水壶、投茶量三个方面去把握,这样,一大壶好茶便能快速地被冲泡出来了。

当然,大壶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泡茶的灵活度和滋味的表现是比不上小壶等其他专业的泡茶器具的。不过,它的存在帮助我们解决了在人数众多的场合,能喝上一杯好茶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壶,才是大众最实在的真爱哦!

最后,我想说:从大壶的泡茶上,我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叫“一视同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4113.html

上一篇:泡茶的9/16种方法——老茶闷泡法

下一篇:泡茶的8/16种方法——飘逸杯,极简是简的陷阱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