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中的老黄片,外貌骗了无数人:其实,我很好!

2019-11-16

就像普洱茶原料等级划分一样,只有嫩度的区别,而这老黄片算是最不具备嫩度的原料等级,黄片的品质与所选原料的其它茶青是一致的。

普洱茶在原料筛拣工序中,为避免影响美观,一部分条索粗老、疏松的茶青会被挑选出来,也就是黄片。有不了解情况的人说,老黄片是“病叶、枯叶”,这是不对的。虽然被剩下,然而并不意味着黄片品质不好,因为那样的叶子茶农是不会采的,原料收购时也是不会过关的。

老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一般不会到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这部分茶菁拣出,那么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就差了。

就像普洱茶原料等级划分一样,只有嫩度的区别,而这老黄片算是最不具备嫩度的原料等级,黄片的品质与所选原料的其它茶青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老黄片的品质由其原料所决定,跟其它茶青一样,也受到产区、树龄等因素的影响;甚至有些黄片的品质是高于其它茶青的,只是外形不佳而已。虽不好看,却有大批爱好者。

老黄片因为生长周期长,叶片发育成熟度高,叶片内茶多糖含量较高,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低,所以品饮时苦涩度低,茶汤甜度高,但粗老味明显,且因为,叶片革质化明显,所以茶汁出汤慢,耐泡度高,比较适合煮出来喝,若是煮之前,先用火焙烤过,口感更加香甜,在西双版纳,各个山头的茶山老百姓都是这样煮食的,干活之前先浓浓地熬一杯,干活回来之后,还会用茶水泡饭来吃,香浓味美

黄片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黄片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就我喝过的几款不同年份的黄片来讲,它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提,必须是足够树龄的黄片。

小编推荐

鉴别茶叶的外貌


茶叶外貌的感官鉴别也称“干看”,即取茶叶样品(嫩枝、幼叶和新芽等)置掌中或单色背景下,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再辅以鼻嗅、口嚼。

(1)外形鉴别

良质茶叶——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者为优质。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颗粒形圆而紧实者为佳,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愈好。外形呈条索状的茶叶,以条索紧细、圆直成弯直光滑,质重均齐者为优质。外形圆形状的茶叶,以越圆越紧越细光滑而质量为优良。外形扁平的茶叶,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

次质茶叶——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热曲、短碎者均为次质。

(2)色泽鉴别

色泽鉴别主要是看干茶的色度和光泽度,色泽状况如何,也能反映出茶叶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做工的好坏。

良质茶叶——红茶,花茶以深褐色或青黑色、油润光亮的为上品,绿茶以茶芽多有翠绿色,油润光亮的为上品,包装茶贵在有灰白点的青蛇皮状,并有深绿色,乌龙茶以红、青、白三色明显的为上品,紧压茶以色泽黝黑者为优。

次质茶叶——无论是何品种的茶叶,凡是有色泽深浅不一,枯干、花杂、细碎,灰暗而无光泽等情况的均为次质。

(3)嫩度鉴别

嫩度鉴别,即通过芽尖和白毫的多少来判断叶质的老嫩程度。

良质茶叶——芽尖和白毫多的为上品,做出的茶叶条索紧实,色泽蹭黑,身首重实。

次质茶叶——没有芽尖和白毫,或存在较少,茶叶外形粗糙,叶质老,身首轻。

(4)净度鉴别

茶叶的净度主要是通过茶叶中的茶梗、籽、扒、片、末的含量和非茶类杂质的有无来鉴别的。

良质茶叶——茶叶洁净,无茶梗,无非茶类杂质。

次质茶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梗或少许茶籽、碎末等。

(5)香气和滋味鉴别

把一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仔细嗅闻即可。另将少许茶叶置口中慢慢咬嚼,细品其滋味。

良质茶叶——具有本品种特有的正常茶香气,如是花茶还应具有所添加鲜花的香气,香气鲜灵、馥郁、清雅,用嘴咬嚼此茶,可觉察出微苦,甘香浓烈,余香清爽回荡。好茶的滋味鲜爽,并具有较强的收敛性。

次质茶叶——香气淡薄或无香气,滋味苦涩。

劣质茶叶——发出青草味、烟焦味、霉味或其他异常气味,口感苦涩不堪。

什么是老黄片?老黄片茶要怎么冲泡?


熟悉普洱茶的朋友,相必对老黄片这个词不会陌生。但是对于一些普洱茶新手来说,可能就不太了解,老黄片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那么,老黄片到底是什么茶呢?它要怎么冲泡比较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老黄片,是指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茶菁等级较低,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菁,俗称为“老黄片”。

有不了解情况的人说,老黄片是“病叶、枯叶”,这是不对的。因为那样的叶子茶农是不会采的,原料收购时也是不会过关的。

老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一般不会到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这部分茶菁拣出,那么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就差了。

由此可见,老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相反,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生长时间较长,所以其苦涩感已经大大减弱,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老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有兴趣、有条件的茶友,甚至可以煮来喝。

老茶,注定只是少数人的爱


茶以老为好,是台港人民近十几年教育我们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因为利。以前只有他们手里,存有很多的老茶。记不记得,他们把压在仓底卖不掉,长了白毛的美其名曰“银霜”。而且仓味居然一度成为判断老茶好坏的标准,一句“茶不错,可惜仓味太少”,让我这种斯文人都想问候他母亲。

好的老茶,自然是极好的。但疯狂的炒作,肯定不正常。一片几十年的老茶,动不动几千上万元,是脱离了它的实际价值的。老茶,因炒作而兴,也因炒作而死,是回归理性。

信任风险

由于我国的诚信体系缺失,缺德之人通过做仓、造假,甚至印刷上一个年份就当老茶。让人上当受骗,物无所值。久之放弃老茶,毕竟不是非喝不可的东西。

茶业复兴曾发过一篇文章《你喝过的宋聘同庆号可能出自他手,他还发明了普洱熟茶》来介绍香港的卢铸勋先生。我们冒犯老先生,但有人利用了他的技术或者他的茶,做出陈韵,以欺天下,却是事实。

健康风险

老茶由于生产条件(以前茶的大多生产卫生不太讲究)、存放条件不明,对健康存在风险。为了健康,好多人放弃了品饮老茶,以喝新茶为主。最多喝3-10年的来路清楚,干净清的茶。毕竟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口腹之欲而不顾身体健康。

存储风险

不是所有的茶,存放久了都会越变越好,最佳适饮期也各不相同。茶是食品,也有保质期。因此存储老茶,随着时间的增加,品饮价值是否就随之增加,是不可控的。

投资风险

存老茶多的,大多为了投资。现在风险已经显现,有价无市。以后会更严重,降价已成必然。不要到降价也卖不出去时候,才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老茶,注定只是少数人的最爱

老茶,由于其高乞的价格,特别的口感,对冲泡条件和技术要求高,注定只能是少数玩家的最爱。一般普通消费者最多跟风,喝几口装装逼也就罢了。那批被培养的消费群,是没有忠诚度的,因为他不觉得老茶真正的好,因此转向新茶也是必然。

老茶,也并非一概而论

轻发酵的生普和老白茶,只要仓储得当,还是相对安全的。阿甘以为,茶味干净清爽,是好茶的一个标准,无关年份;那些个怪味异味的茶,还是少喝不喝为妙。

老茶可以喝,但不能只喝老茶。

有好多病例证明,常年喝老茶,对身体不利。新老调节,老茶的陈韵要喝,新茶的鲜爽也要喝,才是最佳。老茶的出路按照目前老茶的库存量,光靠高端市场的消耗,恐怕远远赶不上库存的增加。放下身段,开拓消费人群基数,比如培养年轻人喝茶,向国外市场拓展等等。以快销品的思路来销售老茶,未尝不是一种出路。

目前国内藏茶最多的企业,正在开发快销茶包产品,也是被逼出来的一条路。但前提是这些老茶是安全的,不是三超(农残、重金属、有害菌超标)的茶。那些三超的茶,是没有出路的,阿甘早就提醒过,不再赘述。老茶,真的要老了吗?茶老,思想不能老。转换思路,才是出路。

老黄片不多,该珍惜才是


普洱茶在原料筛拣工序中,为避免影响美观,一部分条索粗老、疏松的茶青会被挑选出来,也就是黄片。虽然被剩下,然而并不意味着黄片品质不好。

就像普洱茶原料等级划分一样,只有嫩度的区别,而这老黄片算是最不具备嫩度的原料等级,但是黄片的品质与所选原料的其它茶青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老黄片的品质由其原料所决定,跟其它茶青一样,也受到产区、树龄等因素的影响;甚至有些黄片的品质是高于其它茶青的,只是外形不佳而已。另外,老黄片大部分是第三叶,相对来说其叶片组织比前两叶更加厚实,它的滋味更加醇厚,甜度也更高,老黄片叶子老一点,茶味稍微淡一点,但是它却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这也使得黄片虽不好看,却有大批爱好者。

不仅如此,老黄片在冲泡起来也相对简单一些,尽可能保持足够高的水温进行冲泡,一般说来都不会太难喝,如果想要冲泡香甜可口的老黄片,就需要多加练习、不断摸索,掌握好老黄片的特性了。茶友也可以试试将黄片煮着喝,随着水慢慢沸腾,老黄片所含的丰富物质一点点外溢融入汤中,喝起来也是很享受的。

可以说,每个山头都能产生老黄片,但是老黄片并非被主动采摘下来,因此产量还是有限,加上价格不算高,因此大部分黄片其实是被茶农留下的。所以,市面上的老黄片还是很少的,如果遇到了,一定要好好品饮,毕竟像这种产量少、价格低、口感好的东西真是不多了。

老黄片冲泡方法,你喜欢哪种?


老黄片又名金玉天,阮福《普洱茶记》中提到。“金玉天”,黄而揉捻不成条索,大致就是现在的老黄片。

正如老茶头在熟茶届的地位早已翻身,普洱茶江湖的下一个明星轮到了他——纯爷们范儿的生茶老黄片。

老黄片是云南当地茶农自己平时最喜欢喝的茶,老黄片就跟老男人一样,没那么简单。甘甜醇厚、不苦不涩,别有一番老成持重的淡然姿态。正因如此,许多茶友更喜欢用紫砂壶,或是直接煮着喝。

那么,如何用盖碗冲泡出甜糯生津的老黄片?

泡好茶,第一步自然是了解茶性。老黄片叶片,虽是粗枝大叶却不苦不涩。

以我们正皓的盖碗为例,投茶7.5克

要保证水温,水一定要沸腾

随着滚烫的水

老黄片所含的丰富物质一点点外溢融入汤中

茶汤金黄透亮,香气缭绕,沁人心脾

无需多言,尽管一饮而尽即可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适当延长闷泡时间

这样,一泡老黄片便发挥到极致

用紫砂壶建议这么冲泡:

选器布席:

主泡器以保温透气的陶制茶具为上,肚大为好,便于茶叶舒展;

温杯洁具:

提高器皿温度,更好发茶性;

投茶:

较常规投茶量多些,200ml的紫砂壶,投茶量一般为8.5克;

润茶(即洗茶):

温度不必太高,水量以没过茶叶即可;

冲泡:

水一定要沸腾,注水时可以稍低点,保证水温;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适当延长闷泡时间。

煮茶:

十多泡后,茶味渐渐变淡,将盖碗中的茶叶倒入茶壶中煮之;沸腾后,小火熬煮五分钟,出汤。厚润醇和,木香、枣香层次丰富。

简单粗暴一点,也可以直接投干茶进壶里煮之,但投茶量一定要掌握好,不宜过多;

720ML的煮茶壶投5克足矣。

若投茶量稍重些,滋味会比较丰富,偶有梅子香……有人形容此茶大投茶量的茶汤有点像吃“滇橄榄”,一种云南特有的小果子:一入口,厚、滑,口腔迅速收敛,轻轻的酸、涩之后,就是满口生津,持久不散。

老黄片更多滋味,尽在尝试,越品味,越觉不简单!

普洱茶中的“黄片”是什么?


对许多人来说,也许“黄片”是陌生的。

在众多的普洱茶爱好者甚至是发烧友中,

真正弄清楚“黄片”的也没有多少。

所谓"黄片",说白了就是老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其实是指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拣出来的这部分茶箐,俗称为"黄片"。

多数不了解情况的多数不了解情况的人说,黄片是“病叶﹑枯叶﹑老叶”,这是不对的。而且枯老叶,病叶是无法揉捻的,根本谈不上加工成成品。通常茶农在出售毛茶成品前,还得人工从毛茶堆中手工检出黄片,这是个不小的工作量。

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一般不会到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这部分茶箐拣出,那么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就差了。

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箐的品质是一致的,黄片基本都是第三叶。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相反,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反以甘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茶友们也可以试试将黄片茶煮来喝,更加能体现黄片茶的香滑柔甜的特性。

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如果是古树黄片,在当年非常好喝,它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特别是陈化的老黄片,更加迷人。

黄片的生长成熟度高,多酚含量和茶碱、咖啡碱较嫩芽要低,多糖类物质含量较嫩芽要高,且在加工时较少揉捻,叶面细胞破坏度不高,内含物质析出较其他揉捻过的嫩芽要慢,所以黄片的滋味较为甜醇,苦涩度较低,口感相对较为温和。另外,黄片制作出来的茶品后期陈化速度更快,使得茶汤更绵甜,香气更容易转化为木香和陈香。

老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有兴趣、有条件的茶友可以煮来喝。喝一杯老黄片煮的茶,滋味甘甜醇厚,真是一大快事。

必须老茶才是好?你被骗了吧!


当今茶界,陈茶横行。在销售宣传方面这宣传了老茶有益的方面,一种东西存化后一定会有不利的方面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研究过。特别是保存不当后有霉化的老茶。。。。。。不仅普洱、黑茶,越陈越贵,无论买家卖家,开口先必说年份。白茶(指老白茶)、乌龙茶、红茶,也是老气横秋。甚至,绿茶,也在炒作老茶(由于绿茶的老茶量太少,倒没有商业化)。

那么,新茶和陈茶,到底哪个好?凡事不能一楖而论。陈茶是否好喝,是因人而异的,自己认为好喝永远是第一标准。但哪些茶会越陈越好,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看茶叶的老嫩程度

原则上,老叶茶陈放越久越好,嫩芽茶是新的好。白茶就是很好的例子:

1、白花寿眉,主要是老叶,内含物质丰富,经陈年转化,会把一些苦涩的刺激物质,慢慢钝化,越陈越纯,出现粽叶香等良好转化。

2、白毫银针,用嫩芽自然萎凋制成,喝就喝她的鲜爽味,陈年白毫银针,味会薄,陈年无助茶品质提升,因此喝新的为好。

3、白牡丹,由一芽两叶原料制成,界与寿眉与白毫银针之间,新的和陈的各有风格。

二、看发酵工艺

原则上,无发酵和全发酵的茶,新茶好喝;微发酵和半发酵的茶,新茶陈茶各有千秋;后发酵的茶,陈茶好喝。原因在于微生物在转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1、无发酵茶,如绿茶,为保留新茶内含的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经高温快速杀生青,其副作用是把微生物基本杀灭。后期没有微生物参与转化,越陈,其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越来越少,自然是新的好喝。

2、全发酵的茶,如红茶,由于其采取全发酵工艺,将茶叶中含的活性物质全氧化,微生物几无物质可转化,陈年无益。如果算上退火气的时间,建议红茶一般半年到一年左右喝最好。

3、微发酵和半发酵的茶,如铁观音,一般来说新茶香气好,但有些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更醇厚,也是有的。因为其半发酵的原因,兼具了绿茶和红茶的特质。微生物有一定的转化空间。因此新茶陈茶各有特色,看个人喜好。

4、后发酵的茶,如普洱,其转化全靠微生物的后天努力,自然是越陈越好喝。但凡事也有个限度,是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一般来说,熟普陈放20年左右后,它的饮用价值就下降了。生普时间陈放时间会长些,但超过40年,其陈味上升,醇味下降,越来越寡淡,就只有历史的味道了。

三、看存放方法

不同的茶类,陈放方法不尽相同,但如下几点是要保证的:

1、干燥。因为如果潮湿环境,会产生黄曲酶素等有害菌,这样的陈茶对身体有害,是不宜饮用的。

2、既要让茶隔绝污染,又要让茶能呼吸,让微生物有生存的环境。比如普洱茶,不能放冰箱里,不能用塑料袋密封,最好用宣纸包好,放在通风的地方。用竹箬包装或存放在不施釉的紫砂缸里。

3、由于茶的吸附性强,不能存放在有异味的环境中,不然越陈,异味越重,越陈越坏。

当然,以上的只是原则性的论述,凡事总有例外,且当普遍规律吧!下次遇到陈茶,不要被“骗”了哟!

其实我并不伤胃,也许您没选对


铁观音香飘全球,深受各国友人喜爱,可是,有一些茶友却对铁观音有误解:认为铁观音伤胃!实则不然,今天小编就从制作工艺和大家聊一下,铁观音其实并不伤胃!

铁观音的工艺悄悄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茶友还不太清楚,而且工艺有好几种,现在我们先带大家清清楚楚地明白地了解一下铁观音工艺:铁观音品种,具备贵族血统,完全符合千年前《茶经》里对茶树品种的论述:“紫者上,绿者次。”

一、轻发酵清香型铁观音

目前福建省以外市场上流行的铁观音,应该标准叫做:轻发酵清香型铁观音,茶性比较接近绿茶,茶的颜色比较绿,所以,如果长期喝这种铁观音难免是会对胃对多少有些损伤。因为喝绿茶时你会注意伤胃,但此种铁观音与绿茶相似,茶友们因叫铁观音也认同为绿茶伤胃注意这个问题。

二、半发酵清香型铁观音

叫正炒铁观音,有的叫原味铁观音,茶王赛参赛茶也是以此工艺为基准。这种茶属于中性茶,绝对不会伤胃,而且减肥效果相当好,在产地供不应求的。由于制作此工艺的铁观音对铁观音茶青、采摘天气、生长环境、制茶师水平等方面都要求较高,又加上成品率较低,所以,正炒工艺加工的铁观音,价格较高,且不是内行的茶人很难喝懂这种铁观音的兰花香、观音韵。半发酵茶为褐色且砂绿相间均匀,外形如蜻蜓头和青蛙腿、大小相对一致。

三、轻焙火浓香型铁观音

也有叫传统香铁观音、韵香型铁观音。此工艺铁观音香气一般,但韵味十足,而且可以自然条件下保存,无需冷冻或冷藏保鲜。这种铁观音,茶性已经转向温和,可以开始调理肠胃功能,可以养胃,而不是伤胃了。此茶如果正常保存,可以长时间存放,且茶叶的品质会越来越醇厚,茶叶的功能会越来越好。

四、重焙火浓香型铁观音

也有陈茶重新焙火而成,但绝对不可以是轻发酵铁观音陈茶来焙火。此工艺的铁观音具有酵香,也有人叫酱香,闻到的时候,口腔自然生津,品此中滋味,韵味十足。此茶已经是全熟铁观音,和红茶、黑茶、普洱、陈年白茶一样,都可以养胃和保健身体。茶产地经常将此茶长期存放,待到十五年后,再次烘焙,放进陶瓷罐,加进纯天然蜂蜜,听说是可以治百病的良茶,专门用于小孩和孕妇。不管是否可以治百病,但已经确认的可以祛腹中积气和调理肠胃。

综上所述,铁观音本身无所谓伤不伤胃的问题,只是工艺发生了一些变化。茶叶是从不发酵的伤胃到半发酵的不伤胃以及全发酵的养胃过程,这是因为茶性从不发酵的凉性开始向全发酵的温性转变。所以,铁观音,不能因为清香型的轻发酵制作工艺,而让铁观音本身因此而烙上伤胃的旗号。如果我们喝茶人,在选择茶叶的时候,知道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铁观音,才能“科学选茶”。

但有一点必须强调:选择轻发酵清香型铁观音相当于选择绿茶,应该像喝绿茶那样来喝这种铁观音。

总而言之:铁观音本身不存在伤不伤胃,特别是铁观音已经开始回归传统,相信高品质的铁观音回归,将给喜爱安溪铁观音的茶友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的享受!

其实,我不懂茶;懂茶的,怕只有水了


茶在未遇见水之前,它是干瘪的树叶标本。

水让它重生,让它有有了第二次生命。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回归简单。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

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

打开精致的茶盒,金色的纸托上,三粒茶珠小小的圆润。轻轻展开棉纸,条索清晰,银毫隐约,闪着淡淡的光泽。

炉上的水,是深山里的山泉,密封在桶里半年之久,清澈如初。

常说流水不腐。她容身方寸,稳稳地静默,却无半点改变。

我十分讶异她的表现,这或许源于她本质的纯净才能得以恒久。

讲究煮茶的水,源于那本红楼梦。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出世的妙玉,搜集梅花上的静雪,存储五年,依旧冰清。是何等样的茶才有幸与之相融,成就一段芬芳?

由是,连带着宝琴折红梅的图画也深深地烙在脑海中。每待冬来,飞雪妆江南,一片银装素裹时,遥想那小园梅林中的女儿们,将一瓣瓣梅红之上的晶莹,收拢在掌心,看她融成泪滴,成为这茶的最好知己。

水成鱼眼,收回思绪,温杯洗茶。看茶珠得以水的滋润,渐渐柔软舒展,轻轻舞动。浅浅的橙色晕染着一壶碧泉,渐成明黄。

我看着她们优雅的曼妙,想着人事的际遇,就像这茶与水一样,是一段缘分。

水不经茶,终是浅白。茶不遇水,也枉受蚀骨的炙炼。可是,不管如何,他们终有一逢,也算是不解之缘吧。

但愿,“金风玉露一相逢”时,水得茶之馨香,茶得水之滋养,演绎出彼此最美好的绝唱。

选一只洁白通透的瓷碗,徐徐注入澄澈的茶汤,端起至鼻端,一股清凉的香气冲开鼻窍,直抵灵台。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宋朝人创造了点注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茶艺茶道如何传承,不论是生普的苦香,还是熟普的醇厚;亦或是绿茶的清淡,花茶的芬芳,红茶的馥郁,其实全凭一口水的浸润与释放,茶与水有着不能言语的联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4063.html

上一篇:茶的生命,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

下一篇:懂茶,从重点开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