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弄懂这四招,你就是个资深辨茶高手

2019-11-16

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识茶有秘诀,涨姿势趁现在!

开汤前

1.看干茶:整体

条索肥壮均匀,嫩匀厚实,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并且有拼配之嫌。

2.看干茶:个体

个体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梗、黄片、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

3.闻干茶

闻干茶,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

开汤

1.看杯盖

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

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饮

1.嘬茶入口

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

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舌面发涩,嘴里有粘腻感的这种茶汤必然有问题。

3.看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说来,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

4.看汤色变化

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看叶底

1.柔韧性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信阳毛尖舒展时,片片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

2.颜色均匀

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也必须是匀整自然的,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3.有光泽

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cy316.cOM编辑推荐

弄懂这四招,做个资深辨茶人,够专业


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

识茶有秘诀,涨姿势趁现在!

开汤前

看干茶:整体

饼形圆润规整,条索肥壮均匀,嫩匀厚实,压制松紧适中,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并且有拼配之嫌。

看干茶:个体

个体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

闻干茶

先闻干茶,干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带有焦、烟、酸、霉、陈或其它异味者为次品。

开汤了

看杯盖

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

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

闻杯盖

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

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饮中

嘬茶入口

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

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回味

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

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看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

看变化

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

看叶底

柔韧性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

信阳毛尖舒展时,片片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

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

颜色均匀

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

有光泽

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4招让你变资深辨茶高手!如何怎么?


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识茶有秘诀,涨姿势趁现在!

一、开汤前

1.看干茶:整体

条索肥壮均匀,嫩匀厚实,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并且有拼配之嫌。

2.看干茶:个体

个体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梗、黄片、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

3.闻干茶

闻干茶,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

二、开汤

1.看杯盖

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

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三、品饮

1.嘬茶入口

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

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舌面发涩,嘴里有粘腻感的这种茶汤必然有问题。

3.看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说来,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

4.看汤色变化

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四、看叶底

1.柔韧性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信阳毛尖舒展时,片片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

2.颜色均匀

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也必须是匀整自然的,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3.有光泽

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如何成为普洱茶资深辨茶高手?


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识茶有秘诀,涨姿势趁现在!

开汤前

看干茶:整体

饼形圆润规整,条索肥壮均匀,嫩匀厚实,压制松紧适中,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并且有拼配之嫌。

看干茶:个体

个体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

闻干茶

先闻干茶,干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带有焦、烟、酸、霉、陈或其它异味者为次品。

开汤了

看杯盖

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

闻杯盖

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饮中

嘬茶入口

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回味

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看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

看变化

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

看叶底

柔韧性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信阳毛尖舒展时,片片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

颜色均匀

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

有光泽

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学会这5个动作,让你成为品茶高手!


品茶,有人说,品的是其中的禅意,有人说,品的是茶中的韵味,既然是品茶,那就不止“喝”这么简单了。品茶重在品鉴茶水的滋味,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品茶吧!01.看一看

看干茶一款茶叶给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外形了。看干茶主要看,色泽、条索、嫩度等是否合乎该品种的特点。不同茶类颜色各异,但品质较好的茶叶干茶都有光泽的。

看汤色茶汤主要是看色度,亮度,清澈度。好茶的汤色通常具备3个特点:一是色度明显、二是亮度明亮,三是清澈度高。但判断的时候要排除茶豪等因素干扰,好茶的茶汤允许有一些茶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看是清澈见底的。

看叶底泡完茶之后的茶渣也会暴露很多信息,好茶的叶底看上去有光泽,摸起来光滑,捏起来有一定厚度和弹性。叶底鲜活至少能说明3个问题,一说明茶叶的原料好,二说明茶的制作工艺好,三说明冲泡得当,茶叶充分泡开,有没有被闷坏。02.听一听

听讲解当别人给我们泡茶前,一般会先讲解一下茶的信息,让我们对茶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茶叶的名称、产地、工艺、特色等,这样在品茶的时候就可以留意与其描述是否一致。

听声音茶叶落入茶壶的声音,可以得知茶叶是紧结还是粗松,是重实还是轻飘。

揉捻不到位的茶条粗松,落入壶中几乎没有声音,紧结成条的茶,放入壶中会有清晰的声音,当然这也与茶壶的材质有关,用白瓷盖碗听声音是最明显的。03.闻一闻

干闻“干”即茶叶还没碰水时,这个时候闻到的茶香,通常是配合观察茶叶外形,对茶叶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干茶的气味,虽然没有泡出来的那么明显,但也能反映茶的一些信息,在没有调节泡茶的情况下,可以抓一把茶呵一口热气来感受茶的味道。

热闻热闻可以辨别香气是否纯正。

一开始别靠太近,小心蒸汽烫伤。趁热闻最能分辨出茶中的异味,如烟味、霉味、青臭气、馊臭味等等。此外,热闻还可以判断茶香是高扬还是低沉。

温闻等茶叶温度降下来一点之后,这个时候最容易判断茶叶的香型,如豆香、兰花香、焦糖香等等。

冷闻冷闻可以了解茶叶香气持久程度。

品质优的茶叶,茶汤冷后依然散发幽雅香气,持久清爽不混杂。如武夷岩茶,独特的花果香在冷闻中更为明显。04尝一尝

尝滋味尝滋味一般在看完汤色及温嗅后进行,茶汤温度在50℃左右比较适宜。如果温度太高,易使味觉受烫后麻木;而温度太低,味觉的灵敏度会变差。

专业的方法是:用茶匙取适量(约5ml)的茶汤于口中,用舌头让茶汤在口腔中循环打转,使茶汤与舌头的前后左右各个部分充分接触,并感受刺激,全面地辨别茶汤的滋味。然后,吐出茶汤或咽下,体会口中留有的余味。

日常喝茶时,也可以用舌尖抵住上腭,嘴唇微微张开,从齿缝中吸气,使茶汤在口中回转翻滚,咽下后,香气会随着呼气蔓延至鼻腔,这时感受到的茶香会更明显。05.摸一摸

掂:将一小把干茶放入手心,可以判断其茶叶是否重实。

折:将一片干茶叶折一下,一般来说,茶叶含水量仅为3%左右。如果脆断说明茶叶含水率低,足够干燥;如果不能利落折断说明茶叶含水率高,可能受潮,最好不要再饮用。

扯:一只手扯住叶片,一只手扯住茶梗,判断茶叶韧性好不好。柔韧度高的茶不容易被扯开,如果轻易就能撕坏的茶,则柔韧度低。柔韧度低的茶活性低,后期转化价值空间不大。

品茶,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品茶的“品”,不仅仅是用嘴巴喝,而是调动五官充分感受茶。一两次品不出感觉,但慢慢积累,相信总会能品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教你四招,练成品普洱茶高手


想成为品茶高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尝试,积累足够的经验。而成为品茶高手之前,得知道品一杯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出发,还有关于茶的颜色气味味道怎么去描述。品评普洱茶,可分为的四个步骤: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观茶汤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1茶汤颜色

新茶期:黄绿(1-2年)、金黄(3年)、橙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2透明度

浑浊、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

3粘稠度

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闻气味

1.不成熟的

青草味——一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一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香——一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一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香——一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2.成熟的

蜜香——一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一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一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一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一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3.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一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一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4.异味

烟味——一烟气被茶叶吸附所存留的气味。

焦糊味——一茶叶被部分炒糊的气味。

炒青味——一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一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一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一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味——一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一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5.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一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一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一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6.香气质量

高扬——一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一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一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尝味道

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1基本味道

甜味——一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苦味——一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一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

酸味、水味——一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无味——一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

2.汤感: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3.水路:粗糙、滑的、丝滑的

4.喉感:干燥、发干、甘甜、润。

5.回味:持久、中等、短暂、无。

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白茶香气的17个专业术语,掌握这些你就是高手


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叶种类也是名目繁多,每种茶有每种茶的香气、口味,评审时也有专业的术语,白茶也例外。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聊聊一下白茶审评关于香气的专业术语。

1、毫香

是福鼎白茶的特殊香气,指幼嫩的白毫的香味,如白毫银针的香气是毫香蜜韵。

2、鲜浓

香气浓而鲜爽持久。

3、鲜嫩

香气高洁细腻,新鲜悦鼻,为芽叶细嫩的特殊香气,类似毫香。

4、清香

香气清纯柔和,香虽不高,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

5、清高

清香高爽,久留鼻间,为茶叶较嫩且新鲜。

6、甜长

香气清高,带甜感而久留。

7、鲜爽

香气新鲜,明快,嗅后清爽。

8、鲜甜

鲜爽带有甜感。

9、甜纯

香气不太高,但有甜感。

10、纯和

香气纯净而不高不低,无异杂气味,也可用“纯和”。

11、钝浊

气味虽然有一定浓度,但滞钝,感觉不快。

12、粗淡

香气低有老茶的粗糙气,也称粗老气。

13、浊气

夹有其他气息,有沉浊不爽之感。

14、高火

干燥温度较高,火温尚可且时间过长,干度十分充足所产生的高火气。

15、闷气

白茶下匾后,堆积时间过长,干燥不及时形成的不愉快的闷味。

16、老火、焦气

制茶中火温不当所致,轻微的焦茶气息称老火;严重的称为“焦气”。

17、异气

焦、烟、馊、酸、陈、霉、油气、铁腥气、木气以及其他劣异气息,或一时难以指明的异杂气,一般要指明具体哪一种气味。

学会这5个泡茶要点,你也可以和高手过招


温烫茶具

泡茶前要先用沸水温烫茶具(茶壶、盖碗、茶杯),除了再次清洁茶具的目的外,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提高茶具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沸水倒入冷器具中,温度会降低10度左右。如果冲泡对水温要求较高的乌龙茶,事先温烫茶具可以提高茶具的温度,有利于正式泡茶时水温的保持,也就保证了茶叶中遇热挥发的那部分香气物质的释放。

因此泡茶前这一步并非可有可无,即使冲泡细嫩的绿茶,需要将沸水晾至80-90度,冲泡前的温杯也出于同样的理由,不应该忽略。

三种投茶法

冲泡绿茶时,需根据茶叶的细嫩程度,来选择投茶法,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种。

上投法:先向杯中注入热水至七分满,再将茶叶投入水中的投茶法。少数外形紧实、细嫩的绿茶采用上投法冲泡,如碧螺春。而外形松散的茶叶忌用上投法冲泡。

中投法:先向杯中注入1/3杯热水,投入茶,再冲水的投茶法。名优细嫩茶叶杯泡时多采用中投法冲泡。或者先投茶,再冲入少量热水浸润茶叶片刻,让芽叶舒展,再冲水至杯七分满。

下投法:先放茶叶,再冲水至茶杯七分满的投茶法。下投法是生活中惯用的投茶方式。壶泡茶和盖碗茶均为下投法投茶。

三种冲水法

高冲水:悬壶高冲,向壶(杯具)中注水时,提高水壶,水流不间断、不外溢,目的是让茶叶在壶中上下翻滚,有利于茶汁快速浸出。

凤凰三点头:潮汕工夫茶冲水时,拉动手臂,有节奏地连续上下拉动三次,水流不间断,水不外溢,冲水量恰到好处,即“凤凰三点头”。茶叶随着水的注入,上下回旋,茶汤迅速达到浓淡一致,同时也是向品饮者致意,以示礼貌与尊重。

环绕壶口注水:对一些对水温要求较高的老茶(黑茶),可投茶后水流沿着壶口或盖碗边环绕注水,使水一半流入壶中,一半顺泡茶器具外壁流下,随时温烫茶壶或盖碗,以最大限度保证较高的水温激发茶叶中的香气和热熔性物质。

四种泡茶法

冲:冲泡一些细嫩的红茶时,可将茶叶放入滤网中,用沸水慢慢冲淋茶叶,茶汤从滤网下流出。这样泡茶时,水与茶叶结合的时间相对较短,茶叶中一些单宁类等物质不会充分溶出,故茶汤更显甘甜。

泡:沸水冲入后即倒出茶汤。现代茶叶加工中,除了传统工艺白茶外,大都会经过揉捻的工艺,对茶叶组织有一定的破坏,茶叶内含物质无需更多时间焖泡就可以迅速溶出,因此大多数茶叶都可以这样冲泡。

焖泡:对某些内质丰富的自然发酵茶叶(老白茶)和部分黑茶(茯砖茶),长时间的焖泡可以得到风味浓厚的茶汤,与冲泡的茶汤风格迥异。

煮:对上面提到的白茶、喝茶与发酵老茶,煮饮也非常合适、茶汤香气和滋味会更浓郁。

水温的把握和控制

水温直接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如果水温过高,茶叶内含物浸出快,茶叶会被“烫伤”,影响茶汤颜色,且滋味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内含物难以浸出,香气物质难以挥发,茶汤寡淡。一般掌握水温的总原则是:原料细嫩,茶叶松散或者经切碎的茶叶,冲泡时水温宜稍低;原料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水温宜高。

细嫩、名优茶,无论细嫩绿茶、白茶、黄茶还是红茶、普洱生茶,都宜将沸水晾至85度左右冲泡。

普通红茶、绿茶、花茶宜使用90-95度水冲泡。

乌龙茶、黑茶宜用沸水冲泡。

老茶一般原料粗老,宜用100度沸水冲泡或煮饮。

茶香的等级,知道这些你就是资深茶友了


品茶,主要是品香和品味,而香气,是茶最迷人的地方,它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东西。

香气曼妙,缥缈无常,捕捉不到,却让人魂牵梦绕。

我们追求香气,喝茶,买鲜花、喷香水、焚香,都是为了那一缕让人神往的香。

我们是如何感受茶香的?

对于初学者,他们会通过闻来体会香,即鼻腔感受。

茶香随着热气进入鼻子,再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香气的感受和记忆就形成了。这种香通常散的很快,尤其是茶水冷了后,香气就没那么浓了。

其实,喝到的香,即口腔感受,才是真香。

当你呼气时,空气从肺里涌出,把口腔中、茶汤中的气味分子经过嗅上皮,与嗅觉感受器交融,营造了茶整体的味觉感受,即“口齿留香”。只是这部分功劳错记在了“舌头”的账上。

如何感受茶的香气?

喝茶多年的人,有一个习惯,试茶时会吸一大口茶,然后让茶在口腔里翻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漱口”

恰恰是茶汤翻滚的这个过程,鼻子能够最大程度地去感知茶汤通过空气传来的香气,粘附在口腔里的香气,还有包含在水里的香气。

一款好茶,能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绝不是说说而已。

那么,我们品一款茶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闻香呢?

①干茶香

取少量(几片就够了)茶叶,轻呼一口气然后凑近闻香,可以闻到茶叶的干茶香。如果有不愉悦的香气或者霉味,购买就要慎重了。

马上冲泡的茶,可用盖碗温洗之后,将茶倒入,茶具的余温也会将茶叶的干香激发,可供闻香。

②水飘香

有的茶一入水,香气袭人,但入口之后却无处寻踪迹。犹如初次见面便热情过了头,转身就把你忘了的朋友,基本没什么真心。这种香闻得到,喝不到,骗人的…

③香入水

这样的茶,总体感受就是:闻起来的香>喝起来的香。

茶的内质是固定的,如果要把茶香做得能飘出水面,那能溶解在水里的香气会受损失是一定的。这类茶,属于小聪明,喝茶久了便很容易识破…

④水含香

有的茶闻着香气一般,似有似无,入口后香气反倒清晰起来,香气好像是从茶汤里逃出来的,立即充盈这个口腔,在唇、齿、喉之间弥漫,回味持久。

我们试茶时在口腔滚茶汤,目的就是要感受水含香,这就是溶解于茶汤里的香气。

⑤水即香

一泡好茶,归根结底是一泡好水。我们说茶汤,这个“汤”的含义是什么呢?

当茶遇到水,相互融合,茶使水有了厚度和浓度,变成了一碗香醇的茶汤,水即是香,香即是水,无法分离。

水之所到,处处留香,即便是人走茶凉,而冷香不散。

更科学的解释是,因为热力学运动,茶的香气分子会藏在各种能到毛细表面,并依附在上面,如木头纹理间、地板、植物等。

牢记这四个“三”,让你秒变岩茶高手!


“三看、三闻、三品、三口气”是一套系统的品鉴武夷岩茶的方法。确切来说,茶叶品鉴活动主要是靠感觉器官来完成的,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一切感官功能都被包括在了这里面。

三看

我们先来说说“三看”。“一看”就是看干茶的外形色泽。等而上之的武夷岩茶它的条索是比较匀整、紧结、粗大的,颜色青褐、有亮光,有润色,上等干茶表面上覆盖着一层结晶体,呈宝光。

二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上等武夷岩茶由于加工程度不同,火功比较轻的、汤色比较浅;火功比较高,则汤色比较红。在看汤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茶汤的粘稠度,总体来讲,茶水呈饱和溶解状态是比理想的。

三看叶底。武夷岩茶经冲泡后,叶底逐渐展现出来,特别是毛茶的叶底非常好看,呈现三红七绿的状态。上等武夷岩茶总体上叶底软亮、立体感强、红边均匀,这说明青做到位了。通过看叶底,我们还能看出摇青发酵是否到位,炒青是否炒熟等制茶工艺水平。

三闻

再来说说“三闻”。第一闻我们要闻茶叶的干香。通常,好的武夷岩茶除了有一定的火功香外,还含有一定的花香、果香。芳香气味是优质武夷岩茶的特征之一。

“三闻”的第二闻就是闻茶叶的盖香,古代是闻水香。一般来说,优质的武夷岩茶加工到位以后,茶叶的芳香物质溶解于水,汤水里有韵香,当这些韵香通过蒸发、挥化进入茶杯的盖子时,闻茶盖就能知道武夷岩茶档次的优劣了。

第三是闻茶杯底香、叶底香。等而上之的武夷岩茶叶底清馨,有人说有粽叶的味道,果香比较浓郁,清甜味格外明显。

三品

一般来说,“三品”是指品武夷岩茶的前三道,好的武夷岩茶可以做到三道不变味。

一品香。我们武夷岩茶讲究的是“头道香”。也就是说,头道茶我们要品武夷岩茶的香气。因为茶叶香气的沸点比较低,将沸水注入茶具后,茶叶刚刚开始溶解、挥化,这是品鉴茶叶香气最好的时间。

二品水。武夷岩茶泡到第二道时,茶汤渐入佳境,这时它的滋味和韵味是比较好的,口感也比较醇厚。当然,除了品鉴茶的醇厚感外,我们也能在“二品水”的过程中品鉴茶汤的苦涩感。

武夷岩茶的第三品才是真正的品茶。在第三品中,我们要品鉴这时的茶与第一泡、第二泡相比,滋味是不是迅速褪味了,上等岩茶能够做到“七泡而有余香”。

三口气

品鉴岩茶有三口气之说,即指啜茶,茶汤含在嘴里吸气,并使气息从鼻腔出来,嗅闻茶中香气,仿佛吸烟一样。也有人用咀嚼,即“咬茶”,目的都一样。一道茶汤如此啜三下,仍有香气,咽后齿颊留香,真正大红袍即如此。

掌握下面这6个概念,你就能与喝茶高手对话切磋!


何为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优质产品在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但回甘有强有弱、有短有长,一般来说,回甘强则优,但只要可明显感觉出来即可,这种回甘给人感觉是非常自然的;关键在于持久度如何?有些茶叶,茶香、口感等指标都表现不错,但是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此种茶的等级也不会高到哪去。

何为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

好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即便饮完数个小时、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觉十分之美妙,但不是所有茶都这样,只有少数品质好的产品才会有此表现;品质越好,生津时间越为持久。倘若有幸品饮到好茶,你便会发现在饮完数个小时之后,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触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难以忘怀……

何为挂杯

葡萄酒中的挂杯是指酒液在杯壁中残留的时间,酒液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说明酒中糖分越高。而在品茶时提到的挂杯,并非指茶汤挂在杯壁的时间,而是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留香时间越持久浓郁,挂杯时间越长,说明茶越好。

何为喉韵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喉咙的干涸感。因此喉韵一向最受茶友青睐,对于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普洱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说,茶汤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

如果茶没有喉韵,咽下茶汤后,所有感觉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所以有时我们能听到一些老茶客喝到好茶后,会指指喉咙部分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

何为收敛性

“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一款茶入口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会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

何为锁喉

品茶后,咽喉感到紧缩发痒、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等等不舒服的感觉,可统称为锁喉。让人有锁喉感的茶品质通常不太好,它锁住喉底、上颚发干,舌头发麻,让人难受,建议大家最好避开这样的茶。

用舌头感知茶汤的质感

通常不会喝茶的人不知道学习喝茶要从什么地方入手,其实,茶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味道。一般都可以察觉出来,那就是甘、苦、滑、涩。尤其是把两种茶叶比照着喝的时候,当中的细微差别就容易分辨了,甘甜和滑顺是所有好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好茶是甘甜的、细腻的、持久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感觉,让人喝起来感觉很舒服。随着喝茶年限的增长。我们会对好茶的要求提高,而忽略一些当初看来是很不好接受的苦涩。好茶始终顺滑,茶汤像自动流转于口腔,细细的、滑滑的,丰富的质感每一分子都给你留下深刻的、无形的印象。

所以总的说来,成为喝茶高手,无非就是常喝茶、多喝茶,喝着喝着就会懂得茶里的道,茶里的人生了。

如果你是老司机,建议你在文末留下你的足迹。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3963.html

上一篇:夏日必备的冷泡茶,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三步泡出健康冷泡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