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对茶一窍不通,应该从何开始?

2019-11-16

学茶与学任何学科一样,都有循序渐进的方法。

如果是零基础学茶,基本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一、了解按工艺划分的六大茶类

现在所说的六大茶类,是按茶的发酵工艺程度进行分类的。这个阶段,需要了解六大茶类是哪六种,它们的茶叶形态、茶汤色泽、滋味各有什么不同,需分别一一对照品饮、了解。能够做到看干茶、闻香气、喝滋味、观叶底便可判断它属于哪一类茶。

这个阶段是入门的基础,此时其实并未开始真正学茶。

二、进入“知”的层面:多读书

关于茶的典籍有很很多,这个阶段的多读书指的是近代、当代的学术读物。原因是这些书、刊多以茶叶作为农副产品的角度,阐述茶叶的物质原理。世间一切事物皆以物质属性为基础、以其精神属性为发展,打好基础即便将来走到“茶道”的领域,也能不忘初心、记得它本来的样子。

这个阶段,在读书的同时,慢慢对六大茶类进行细分。诸如,江、浙的绿茶与安徽绿茶的区别、广东乌龙与福建乌龙的差异、花香红茶与果香红茶的不同、能辨别水仙与肉桂、名优茶与非名优茶的不同等等。

总之,在多读书的同时亦需要不间断的喝茶,这个阶段能细分茶叶因品种、产地、工艺不同而呈现出茶汤的各种不同,勿需急于追求茶叶的段位高低。

三、进入“行”的层面——走茶山

当你有了一定理论认知以后,去茶山走走,看一看书本上的记载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叶子。

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划地图,在每年的采茶期分别走访不同的地域。走茶山,主要看几个方面,茶树的山场环境、茶叶的生长状态(这里可看出茶农对茶叶的栽培维护管理);采摘结束可在厂里看一下完整的加工工艺(这里可仔细对照实践工艺与书本理论的异同);好茶需好水来发,不要忘记品饮一下当地的水(若有随身携带仪器,也可检测一下水性,更好的了解一方水土)。

进行实践学习,多与茶农交流。此时,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切忌不要轻易判断理论的错误或者实地的错误,多思考这些差异的原因。茶,本是一个生命,每一片叶子都不一样,多感悟恒定之中的变数、无常中的永恒。世间万物无非动、静二字,思变则通,你会一下子明白许多道理。

这个阶段,对品茶开始进入段位上的区分。诸如,同样的肉桂,不同的山场环境、工艺上细微的差别,对应出茶汤有什么不同。由喝茶进入品茶的领域,由口感到体感,由感官入心,慢慢体悟“茶气”这个概念。

四、“知行合一”——泡好手中一杯茶

到了此时,方能明白何谓泡好一杯茶,出现怎样的口感说明没泡好,问题出在哪里。你的“明白”都与之前阶段的沉淀有关,时间的果可验证先前所种的一切因。

这个阶段,可读些古籍,了解古人品茶的心境,茶道(乃至任何一门艺道)都会为你打开一扇时间的门,让你常与古人精神往来。此时,会感悟到“茶是一辈子的陪伴”,即便穷尽毕生,都没有到尽头的那一天。

精选阅读

你说你一窍不通,要从哪开始了解茶?


学茶与学任何学科一样,都有循序渐进的方法。如果是零基础学茶,基本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一、了解按工艺划分的六大茶类

现在所说的六大茶类,是按茶的发酵工艺程度进行分类的。这个阶段,需要了解六大茶类是哪六种,它们的茶叶形态、茶汤色泽、滋味各有什么不同,需分别一一对照品饮、了解。能够做到看干茶、闻香气、喝滋味、观叶底便可判断它属于哪一类茶。

这个阶段是入门的基础,此时其实并未开始真正学茶。

二、进入“知”的层面:多读书

关于茶的典籍有很很多,这个阶段的多读书指的是近代、当代的学术读物。原因是这些书、刊多以茶叶作为农副产品的角度,阐述茶叶的物质原理。世间一切事物皆以物质属性为基础、以其精神属性为发展,打好基础即便将来走到“茶道”的领域,也能不忘初心、记得它本来的样子。

书刊涉及:

中国茶叶史、近代世界茶叶史(茶叶通史);茶树栽培学(茶作学);制茶学(制茶技术理论与制茶机械);茶药学;茶叶检验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茶叶经济学等等。

这个阶段,在读书的同时,慢慢对六大茶类进行细分。诸如,江、浙的绿茶与安徽绿茶的区别、广东乌龙与福建乌龙的差异、花香红茶与果香红茶的不同、能辨别水仙与肉桂、名优茶与非名优茶的不同等等。

总之,在多读书的同时亦需要不间断的喝茶,这个阶段能细分茶叶因品种、产地、工艺不同而呈现出茶汤的各种不同,勿需急于追求茶叶的段位高低。

三、进入“行”的层面——走茶山

当你有了一定理论认知以后,去茶山走走,看一看书本上的记载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叶子。

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划地图,在每年的采茶期分别走访不同的地域。走茶山,主要看几个方面,茶树的山场环境、茶叶的生长状态(这里可看出茶农对茶叶的栽培维护管理);采摘结束可在厂里看一下完整的加工工艺(这里可仔细对照实践工艺与书本理论的异同);好茶需好水来发,不要忘记品饮一下当地的水(若有随身携带仪器,也可检测一下水性,更好的了解一方水土)。

进行实践学习,多与茶农交流。此时,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切忌不要轻易判断理论的错误或者实地的错误,多思考这些差异的原因。茶,本是一个生命,每一片叶子都不一样,多感悟恒定之中的变数、无常中的永恒。世间万物无非动、静二字,思变则通,你会一下子明白许多道理。

这个阶段,对品茶开始进入段位上的区分。诸如,同样的肉桂,不同的山场环境、工艺上细微的差别,对应出茶汤有什么不同。由喝茶进入品茶的领域,由口感到体感,由感官入心,慢慢体悟“茶气”这个概念。

四、“知行合一”——泡好手中一杯茶

到了此时,方能明白何谓泡好一杯茶,出现怎样的口感说明没泡好,问题出在哪里。你的“明白”都与之前阶段的沉淀有关,时间的果可验证先前所种的一切因。

这个阶段,可读些古籍,了解古人品茶的心境,茶道(乃至任何一门艺道)都会为你打开一扇时间的门,让你常与古人精神往来。此时,会感悟到“茶是一辈子的陪伴”,即便穷尽毕生,都没有到尽头的那一天。

喝好茶?买对茶只是开始


很多茶客都错误的认为,想喝好茶只要买对茶就可以。许多人通过社交网络找到资深茶客,然后在他们的带领下买到了正确的茶叶。对于这部分茶客,的确找到了学茶的捷径,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我相信许多茶客都有这样过一个经历,同样一款茶。在茶店里是一个味道,回到家又是另外一个味道。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还非常大。不少人甚至怀疑茶叶被茶商掉了包,或是茶样与产品不一致。

其实有了好茶之后,再到喝到好茶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器具。

目前普洱茶市场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喝惯绿茶的北方茶客大多喜欢用保温杯或是茶壶(非功夫茶茶壶)冲泡普洱茶。茶叶经过长时间的闷泡,色香味均与正常冲泡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算不准备专业的紫砂壶,最起码也要有一个飘逸杯。

接下来就是以前多次强调的泡茶用水了。从网上的反馈来看,新茶客喝茶喝不到好滋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水。

现在虽然直接用自来水的人少了,但过滤水依旧是主流。好茶大多不便宜,泡好茶必须要用好水。很多茶客就是在这个环节上栽了跟头,省了不该省的钱,结果空有好茶却喝不到好茶的味道。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泡茶的技法。

结合茶具、同时根据每款茶的特征选择投茶量,这里面的学问就很深。同样一款茶,会泡茶的人能够根据茶客的口感至少能泡出浓、中等、淡三种味道。这需要反复实践,反复练习,即便是有高手从旁指导,也要耗费不短的时间。

接着就是泡茶的手法,控制水温、控制出汤的时间,根据茶叶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冲泡方式,具体还要对应到产区,茶叶的鲜嫩程度,也就是芽头与叶片的比例。这里面的学问就更深了。

总之泡茶是一门技术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会跟大家分享大量老茶客泡茶的经验。尽量缩短诸君的学茶时间,金秋九月,让我们一起学泡茶。

采茶,一切的开始


喝茶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绿茶多是用嫩芽制成的,青茶则多用已经长成的新叶来制作,红茶、黑茶则两者兼用。

用还没舒展开来的嫩芽所制成的茶,一般会称为“芽茶类”;而用新长成的叶子所制成的茶,则称为“叶茶类”。

嫩芽制出来的茶,茶汤细腻,茶质绵柔,口感温和;而用新叶制出来的茶,则茶气鲜明,野性十足,口感粗犷。

用芽茶,还是用叶茶,就等于决定了一款茶今后所走的路线:

芽茶→婉约派

叶茶→豪放派

正是这一刚一柔,一阴一阳,让我们这茶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

细说芽茶,就会说到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几个名词: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

制作芽茶,如果全部只采用单芽,那绝对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一方面单芽的产量太稀少,一方面制作的时候也要小心伺候,才能做出高品质的茶。这就是为什么单芽的茶只能是奢侈品的缘故。

单芽的茶固然可贵,但也有缺点:不耐冲泡。很多人都以为不耐泡是因为茶叶内含的有机物质比较少,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冲泡时,嫩芽相比起叶子,要更容易释出其内含物质。

为了解决单芽产量稀少和不耐泡的问题,于是便开始有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解决方案。

当然,后来的人也根据芽叶的含量,发展成了芽茶的等级,越高等级含芽越多。

再说叶茶,叶茶是茶的枝芽完全成熟了而进行采摘制成的茶类。其标志性的一点就是,茶枝上的嫩芽叶面已经展开或半展,称之为“新叶”。

通常,我们会采摘两叶或者三叶作为标准,称为“对口两叶”或“对口三叶”。其字面意义上去了解,就是新长成的两叶刚好相互对着,称为对口。

采用新叶来制茶,这时候就会发现,它的叶子里带有着花香。这绝对是古人的意外发现。

嫩芽制作出来的茶,它的叶子所表现出来的是菜香或豆香。而原本就蕴含在嫩芽中的芳香物质,经过了芽叶一段时间的成长之后,再用来制茶时,菜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种花香。

花香的到来,简直让古人们欣喜若狂。他们发现,刚采下来茶青放置得越久,香气越是明显,经过多番尝试之后,萎凋工艺开始形成(下期介绍)。

然而,带着花香的叶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冲泡出来的茶味变淡了。因为茶叶中的有机物质在叶子生长的过程中转化掉了,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便选择在新芽的成长期开始采摘,芽茶与叶茶混合着采,既保证了茶味,也得到了花香。

当然,个人口味不同,有人喜香,有人爱浓,芽茶和叶茶的比例也就随人调配了。

茶究竟从何而来?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书卷,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可能很少饮茶。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记:陆纳为吴兴太首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西晋刘琨《与兄子南州刺史演书》有: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可信致之。晋左思《娇女诗》有: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轻诋第二十六》记:褚太傅初渡江。……刺左右多与茗汁。又《纰漏第三十四》载:任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两晋时期,江南一带,做席竟下饮,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亦有饮茶。

南朝梁萧子显《南方书·武帝本纪》:我灵慎勿的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后魏杨衡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时给事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有乌程温度,出御荈,长兴啄木岑,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才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南北朝时期,帝王公卿、文人道流,茶风较晋更浓。吴兴有御茶园,采茶时节二郡太守宴集,大概是督造茶叶,上贡朝廷

至于“茶”的名字的

认知六堡茶,从“正味”开始(一)


笔者《为六堡茶正味》一文发表以来,在区内外茶友间引起很大反响,茶友通过电话、微博、电子邮件等形式与笔者探讨交流,提出很多宝贵建议,更有些茶人茶商欲一起合作以传统地道工艺及原料,定制一些经典品质的六堡茶,作为茶友交流与认知的标杆。

认知六堡须从正味开始

何谓正味?

正味乃是纯正地道的滋味。宋代苏东坡的诗中有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书中有说到:“八珍虽美而易厌,至于饭,一日不可无,一生吃不厌。盖八珍乃奇味,饭乃正味也。”最为通俗地道出“正味”之要。

而《庄子·齐物论》里道:“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意思是人喜欢吃牛羊猪狗等牲畜肉食的甘美,麋鹿则喜欢吃草以此为美味,蝍蛆则喜欢吃蛇(脑或眼睛),而鹞鹰则喜欢吃老鼠,嗜好各不相同,这四样东西哪样才是真正的正味啊?而交流中,确有茶友问起类似问题。茶之味道,如肥环瘦燕各有所好,何者才是六堡茶的正味呢?

在网络跟外地茶友交流,很多茶友对六堡茶这个传统历史名茶很感兴趣,也很想了解,包括传统双蒸工艺、传统罨堆工艺的古法六堡茶、近代外贸出口南洋的六堡茶到底是怎么样的?当时所传的桂青茶“改六”的茶是怎么样味道的?槟榔香是怎么样的?槟榔香有几大类?这些问题,很多都不是单纯文字能够说得清楚的,笔者也一直困惑于此,怎么把这些问题阐述得更透彻。

通过在网上与区内外很多茶人交流,笔者逐步意识到六堡茶中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或者某种特质(如铁观音中的“观音韵”、岩茶的“岩韵花香”、六堡茶中的茶气茶韵和槟榔香等等),最好是有一些诸如茶样标杆的实物,才能更为系统、客观、准确地认识,也更利于推广,而不因初接触六堡茶时始碰到某些劣质茶品而一下子就把六堡茶“否定”了。

继承古法精髓 还原当年工艺

历史上,六堡茶所采用的毛料分作几个阶段,因而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最早的仅限于六堡一带山区,后来逐步扩大到五堡(狮寨)、四堡乃至整个苍梧,再后来扩大到西江流域一带。接下来,随着计划经济时代出口创汇的需要,其原料产区更是扩大到广西某些地区,如贺县(原梧州地区)、横县、上林以及当时的南宁地区、桂林地区等都收购过六堡茶毛料。而从工艺发展上,从一开始的无发酵到后来的罨堆、炊蒸压箩、双蒸、焗堆到近代形成的渥堆工艺,这些历史上的传统做法所做出来的六堡茶,都有其鲜明特色。

笔者与不少当年曾参与六堡茶收购和生产的老茶人就原料和工艺问题进行过探讨,了解到很多当年六堡茶的生产工艺技术,如当年是如何拼配的、用桂青茶“改六”的一些做法,甚至摸索出了一些好的配比及工艺,以确保做出来的茶浓厚和口味适合、品质稳定,从现在品饮的角度来说,会更丰厚耐品,富于层次。

有很多老茶客都慨叹:现在的六堡茶没有当年的好。原因正是在于现在很多六堡茶品,没有继承古法精髓,没有更多地以当年的拼配技术及渥堆工艺为基础,进行研究和产品开发。笔者查阅一些外贸资料,也对比了现存马来西亚的当年出口老六堡茶,分析其原料及工艺,这些都证实了笔者的推测。

大家应该知道的,茶对身体的作用


茶能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最新的一项研究报道,日本研究者从1994年起对某地4万多名40岁至79岁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风险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脑梗塞下降最明显,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达6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70%。芬兰和法国也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茶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喝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5%。还有一项研究喝茶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不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0.55%,常喝茶的人为6.95%,茶的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茶有助于防治早老性痴呆

茶对大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茶能有效延缓大脑退化,有助于维持大脑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记忆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茶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引起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绿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松弛剂,可以帮助大脑增加产生波,波可帮助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一般3-4杯绿茶能含有100-200毫克的茶氨酸,这使得绿茶在抗压力和抗焦虑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茶能提高免疫力

如果最近爆发流感,那你就多喝点茶吧,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指出,连续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这种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

茶的其他保健作用

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茶还是碱性饮料,有利于酸性体质的纠正……茶不愧为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

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19世纪前却没有人能明确告诉我们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能。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茶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领域迎来了自然科学的探秘,大量科学技术对茶叶中内含物质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我们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

由图可见,茶叶中含水分75%,这也就是“4斤鲜叶1斤茶”的科学依据。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为30%-48%,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

多酚类物质

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等,因其良好的抗氧化功能,被广泛运用在化妆品、药品等领域。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它含量高、分布广、变化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茶多酚包括儿茶素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最为重要。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时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对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状态持续一个半小时。

多酚类物质约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3,占茶汤浸出物总量的3/4,性质极其活泼,容易在外界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新的化学物质,影响着各类茶叶的品质,所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是各种茶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多酚类物质是茶叶中水溶性色素的主要部分,是茶汤色泽的主体,也参与干茶色泽的组成;同时,引起茶叶中涩味的主要成分是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在涩味的呈现里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茶叶氨基酸

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20多种,其中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约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50%以上。其水溶物主要表现为鲜味、甜味,可以抑制茶汤的苦涩味。日本已在1964年将茶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

茶氨酸的来源除了从茶叶中提取外,还可利用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等途径来制取。因为茶氨酸具有降压安神、改善睡眠、促进大脑功能等功效,茶氨酸已用做保健食品和药品原料。

不同的人群如何选茶?

1、常用脑喝绿茶。据报道,绿茶有助抗癌防癌,能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绿茶适用于经常接触有毒害物质、或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群,绿茶中的有效成分可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嗜烟酒者,有利于解烟毒、醒酒;适用于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适用于脑力劳动者,可提高大脑的敏捷程度,长时间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适合于阴虚体质的人群;适合于有减肥美容需求的人群。孕妇饮用绿茶时,以较淡的茶汤为好。

2、常运动饮红茶。红茶性温,适合于身体虚弱的人,也适用于运动人群、体力劳动人群,饮用时可酌量加糖,既有利于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孕妇在临盆前1—2月和产后,以饮用红茶为宜。

3、想减肥喝青茶。青茶(乌龙茶)具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延年益寿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美容的人群,也适用于运动人群;适用于以荤食为主的人群,有助于消化;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

4、常吃荤喝黑茶。黑茶适用于常年以荤食为主、吃牛羊肉较多的人,有利于促进脂肪消化;也适用于减肥人群。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边陲地区,常习惯于饮用砖茶、饼茶、普洱茶等经后发酵的紧压茶类,与其饮食习惯有关。

5、心情差喝花茶。花茶适用于脑力劳动过度的人,有助于解抑郁、提神;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适用于经期和更年期妇女,可缓解性情的烦躁,能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不仅决定着茶叶的质量,而且与饮茶的某些药理功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茶叶品质的形成与保健功效并不是基于某一种成分的效果,而是多种成分的协调功效。

茶对身体的作用说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心动了呢?不管你喝过,或是没喝过茶,那么从现在起,喝起来就好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3854.html

上一篇:茶,乃一剂良方,可治多种症状哟!

下一篇:喝茶,你的喝茶习惯对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