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即有“茶药”(见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茶叶是一种很有讲究的养生食材,有一定的食物禁忌。如果茶叶与其它食物乱搭配的话,就会有食物相克的现象出现,从而产生致病的有毒物质,影响人体的健康!下面这几种食物与茶叶相克,不宜一起食用。
1.茶与酒
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
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接通而至。
2.茶与羊肉
虽然时常吃一些羊肉对身体大有稗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探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
所以,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吃完羊肉后也不宜马上喝茶,应等2—3小时再饮茶。
3.茶与药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构檬酸铁铵、黄连素等)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如果用茶水服用镇静药(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则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就会使药物的镇静作用抵消或减弱。
因为药物种类很多,不容易掌握,所以一律用温水送服,有益无害。
4.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鞣酸较多,如食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滞肠内被动吸收,而不利于健康,所以,吃狗肉后忌喝茶。
茶叶有很多功效,本草药书上说茶不但是药,而目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但是平时喝茶要注意一些小问题,其他没有提到的茶友也需要自己注意噢。
国内茶饮
中国人喝茶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之一就是茶,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之一,可以看出喝茶的重要。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客人进门,主人立即送上一杯香气扑鼻的茶水,边喝茶边谈话,气氛轻松愉快。
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茶饮料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饮料品类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已超过900万吨,茶饮消费市场已占到整个饮料消费市场的20%左右的份额。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料主要有康师傅、统一、哇哈哈、和其正等品牌的绿茶、凉茶、乌龙茶等系列产品。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各国的饮茶方法各不相同。
国外饮茶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英国: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饮料。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他们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盐巴,还加牛奶和羊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俄罗斯: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南美的马黛茶。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
我国饮茶文化绵延了千年之久,古时候的人喝茶方法跟我们现代人是很不一样的,最早的时候喝茶方式非常粗放,是用煎煮的,还会放进很多东西,饮茶艺术不断的发展,唐宋明清四朝代饮茶方式都是不同的。
煎茶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是以“斗茶”来比赛茶叶的质量,比赛茶汤的色、香、味,比赛斗茶者的茶技、茶艺。
宋代的福建北苑为古代重要的产茶区。北苑茶叶质量优良,自南唐始即列为贡茶。至北宋太平天国初,为有别于民间产茶,特置“龙凤模”,以龙凤为型,制成团茶,即历史上有名的“龙团凤饼”,色、香、味均为上品,名冠天下。
当时的“大小龙团”为宋代着名贡茶。“大龙团”每八饼为一斤,创制人为丁谓,江苏苏州人;小龙团二十饼为一斤,创制人为蔡襄,福建仙游人。两人均在福建督造贡茶任上时创制。
始创于福建建安一带的斗茶,因其技巧性强,趣味性浓,不仅能给人以物质上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南宋浙江绍兴茶区,在制茶方法上还开始出现了炒青法的雏形,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研膏团茶为条形散茶,使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都为之一变,为我国的绿茶产制打下了基础。
元代时,开始用鲜叶放在锅里蒸煮,以制成整片叶子的散茶,名日“蒸青散茶”。
至明代时终于出现了和今天一样的绿茶制法——炒青制法。茶叶的品饮法,也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成为喝茶史上的一大转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取初萌之精,吸泉至鼎,一瀹便啜”,世代流传至今。当时以炒法加工的绿茶,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品饮对象,花茶也渐渐在民间普及。明代有关饮茶的着作,约有上百篇之多。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于明代,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清道光年间,还先后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和经过发酵的红茶,并出现了白茶,传统的紧压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六个大类——绿、红、花、白、乌龙、紧压茶。
清代不论公事来往,还是私家应酬,客来献茶。端茶送客,已成为特定的礼节和排场。江浙广川等的茶馆,更与小食品、点心之类结合供应,又聘请说书、评弹等说唱艺人临场表演,发展成独具地方特色,乡土风味浓郁,呈平民气息的大众化交易、交际、娱乐场所。晚清时,更有一班落魄旗人,仍将饮茶装璜门面,在人前夸耀示富。而文人们则纷纷溶入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初更红。寻常一样窗前月,纵有梅花便不同”的意境。
对古人喝茶方式感到好奇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另类的喝茶喜好哦~~~~当然,小编还是现代的喝茶方式。
经常有人问我:你天天这么喝茶,身体受得了吗?我答:至少到现在我没感觉有啥受不了的。你天天这么喝茶,会影响到别人吗?我答:确实影响到了,现在他们看我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潜台词是“这家伙怎么越活越年轻了?”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张冻龄的脸,随着岁月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大家都更希望自己能显得年轻点。于是,不少人开始购买保健品、护肤品。然而,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花大笔钱买保健品,不追求奢华昂贵的护肤品,却依然显得无比年轻。他们的秘籍就是——茶。
衰老是任何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衰老固然可怕,无法抗拒,但是能够延缓。在目前不下300种解释衰老机制的理论或学说中,自由基学说,是最受重视。
1.自由基是什么?自由基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正常情况下,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平衡状态,是无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体内过量的自由基就会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生物膜,影响细胞功能,导致代谢紊乱,加速衰老。因此,清除多余自由基可以延缓衰老、保住年轻。那么谁能够保住年轻、清除有害的自由基呢?它就是抗氧化物质(抗氧化剂)。茶叶中的茶多酚就是抗氧化物质的一种。
2.茶多酚—抗氧化高手茶多酚占茶叶比重的18%-36%。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就发现了茶叶内含有大量的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物质——茶多酚。茶多酚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皮肤线粒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具有抗衰老效应。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优于维生素E,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3.饮茶带来的惊人变化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抑制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因此,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衰老是正常的进度,而长期坚持喝茶可以使衰老延缓,自然就显得年轻啦!
4.如何饮茶显年轻?每日饮茶2-3杯为宜,让体内维持在足够的茶多酚含量水平,你可能并不察觉体内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进程,但是保持每日饮茶的习惯会让你不知不觉延缓衰老。再搭配合理的膳食搭配,摄入适量的抗氧化物质,比如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这样可以更好的维持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反应平衡。因为有茶,年年都十八。相信经常喝茶的朋友们出去都会被朋友们夸赞:这么多年,还是老样子。那么对于刚开始饮茶的朋友们,一定要坚持,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茶带给你的惊喜和变化。
茶人朋友一般都知道泡茶需要的合适水温,并根据每个茶种来区别对待,以保证最佳的冲泡质量。
但很少会去关注饮茶的温度,甚至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
饮茶温度还需要什么讲究,不就是端起来吹吹气,可以入口了就喝呗,哪需要这么复杂的考量?
但是如果您想做一位“细致、有心”的茶人,喝茶温度还是有许多讲究的。
茶的最佳饮用温度,不但是关乎茶的滋味、有益元素的释放,还关乎您的健康。
国外:从一组数据说起
2011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
饮用70℃或温度更高的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了8倍;
饮用65℃~69℃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是饮用温度低于65℃者的2倍;
饮用沏好不到2分钟的茶与沏好4分钟之后的茶相比,危险高5倍。
这篇报告对于饮茶的最佳温度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只是笼统地说,不能饮用超过70℃的热茶。
因此,很多国内外学者在此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纷纷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大概的温度集中62℃、60℃、56℃这三项上。
总的来说,学者们一直认可,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就在60℃左右。那这个答案是否就是最科学的呢?
粘膜:温度,我说了算
其实,饮茶最佳的温度的关键不是温度本身,而是食道和胃粘膜的承受能力。
根据医学专家解答,食道最外侧由粘膜组成,它是一层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能分泌粘液,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粘膜就会被烫伤,而刚刚沏好的茶水,温度高达80~90℃。
根据医学理论,粘膜一旦烫伤,为了及时修补这些损伤,食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就要加快增殖。
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粘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
反复地烫伤修复,修复烫伤,就会引起粘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瘤。
因此医学专家给出答案,为消除过烫食物引起的食道癌,吃饭、喝水均应不要太烫,热汤、热茶、热咖啡、热牛奶最好凉至40℃左右时饮用。
中医:茶有冷热之分
爱热茶的人,一般都会说:茶只有趁热喝才能品出茶香。尤其是功夫茶流行之后,喝茶又越来越烫的趋势。
暂且不论冷热对食道粘膜的刺激,茶一定要在热的时候喝才最美味么?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
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品茶时热闻香气最佳,热时饮茶最宜则并无实践经验支持。
中医对喝茶温度给出的答案是——温。
温者,不热不冷,性情柔和,最适合入口。另外,根据中医理论,同样一杯茶,冷热喝出的健康效果大相径庭。
冷茶入肚,不仅无清热化痰之功效,且有凉寒聚痰的副作用;
热茶入肚,茶的凉性借体内“火气”而升散,使人暂时的神清气爽;
而喝温茶,效果最好,体内“火气”因茶性而下降,自尿排出,最自然和健康。
结论:沏茶四分钟再喝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能没法对喝茶温度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字答案,而且喝茶又因人而异。
但有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茶最好要温着喝,最好是等沏出后4分钟再饮。
喜爱茶滋味的同时,也要考虑下食道粘膜的承受。热茶是不可取的,当然冷茶也不可取,温茶最宜。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茶文化,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个家庭,即便自己不喝,也都要或多或少地准备一些茶叶。为什么呢? 喝的人多,亲戚朋友来了,沏茶倒水就是礼节。
茶除了关乎文化和礼节之外,还涉及到个人的喜好,而且在中国有这种嗜好的人还不少,应该有几亿人之多:不过这么多人中真正懂得健康饮茶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常喝茶的这些人不但没有获得健康,反而喝出一些问题来。那么,喝茶都有哪些禁忌呢?如何才能健康饮茶呢?
其一,饭后一杯茶。有人说饭后来杯香醇、浓郁的茶,不但能够帮助消化,还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而且还是喝茶的一大禁忌。
饭后喝茶呵能为日后埋下贫血的隐患。因为饭后马上喝这种含咖啡因的饮料,会破坏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长此以往可造成贫血。
如果想要避免贫血症状的发生,至少应该在饭后间隔2~3个小时,等胃排空后,再喝茶。平常也可以多摄取绿叶蔬菜、红豆、猪肝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日后才能避免贫血症状的发生。
饭后饮茶除了会给贫血埋下隐患之外,还很容易造成脂肪肝。有人在吃完大鱼大肉之后喜欢马上喝茶,为的是解解腻,岂不知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茶叶中含有的大量鞣酸能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靶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毒害作用,从而引起脂肪肝。
其二,反复冲泡与饮用隔夜茶。一些人茶叶一次放得很多很多,从早到晚反复冲泡。殊不知,茶叶浸泡的时间长了,所含的有益物质(包括维生素C)已大大减少:在气温高时,还易受微生物污染,不符合饮食卫生。此外,有的茶叶含铅量超标,冲泡的时间长了,茶水中含铅量明显增加。因此,泡茶时茶叶应少些,冲泡3次后应重新沏泡。
茶中的胺类物质会与亚硝酸盐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公认的强致癌物质:而这类物质的形成,与隔夜茶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将同时受到传染病和长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癌症的双重威胁。不过经过多年研究调查,令人欣喜的发现,茶有很大的潜力协助消灭这些全球主要疾病。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特需中心主任张雅君也认为,坚持长期饮茶能够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大部分中国人都有饮茶的习惯,尤其是中老年人。张雅君主任介绍,喝茶可以预防癌症,如口腔癌、直肠癌,以及消化系统、肺部生癌的机率,同时,也可以防心脏血管疾病及中风的发生。常喝茶的人得心脏病的机率比不喝茶的人要低。每天一杯茶,不论是红茶或绿茶,只要长期坚持科学饮用,对改善人体心血管功能和其他身体健康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
茶叶中含有多种抑制细胞突变的成分,其中以鞣酸(单宁)的效果最明显。长期饮茶可防治和控制人体各部位癌细胞。茶叶中的脂多糖可改善造血功能而益血,能防辐射损害。茶叶中的脂多糖,脂多糖注入人体后,在短时间内即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不过凡实物都有双面性。张雅君主任说,不论是绿茶、红茶对心脏都有增速心搏、增强心室收缩的作用,其中绿茶的强度最高、青茶次之,红茶最弱。如果过度饮用浓茶就会弄巧成拙,轻则失眠、胃感不适,重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心脏疾病的病发,尤其是对于患有心动过速、早搏和房颤的冠心病患者。
据研究发现,茶会增加血中抗氧能力,且比很多蔬菜瓜果都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由于其保健功能的卓越,近年来以茶为主要成分的抗氧化保健护肤品相继问世,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时饮茶也能降低动物体内的胆固醇水平,我们常说的喝茶去油腻,就是指利用了这一特性,调节血脂,维系心血管平衡。
唐宋茶在日本的传播
在唐宋,喝茶是件风雅之事。
唐人喝茶,我们从陆羽的《茶经》中可管窥一二,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的文物中,我们看到了一套完整的黄金茶道具,惊悉皇室御用茶道具的谱系讲究奢华,而唐朝壁画或仕女图的闲适样式则是宫中品茶的很好注脚。
宋人开始普及喝茶,品茗分茶,在文人中间极为流行,引车卖浆者在市井大卖大碗茶。有李清照多首“分茶”诗为证,女词人喝完了小酒就会想茶,所谓“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据说苏东坡一人就有80首饮茶诗,可谓茶痴,茶也给这位政治上颠沛的老人太多慰藉,著名诗句如众人熟知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唐宋是日本人派遣使者来东土求学最频繁之际,适逢中国最好的时候,他们将这份风雅带回了日本。日本人喝茶的起步,应该是茶文化的最高点,如今唐宋茶风在日本依旧留有遗韵。
日本人初识茶德
最初,茶是作为药品,被鉴真带到日本的。那时的茶,可能是被称为砖茶的中国古茶,边咀嚼边喝热水,因为是咀嚼茶,所以叫作“喫茶”。这样的砖茶,传到日本以后,被日本人研磨碎了,作为抹茶喝。平安朝的日本人大都喝这种抹茶。
因为是鉴真和尚带到日本的,所以喝茶首先在寺院流行,喝茶就成了禅师修行的法门,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到中国留学的僧人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来茶种,于是,有了本土化的山城栂尾茶和大和室生茶。《日本后记》卷二十四,言嵯峨天皇于弘仁六年(815)四月葵亥(22日),路过崇福寺、梵释寺,大僧都(僧官)永忠率众僧奉行,皇帝降舆、升堂、礼佛、赋诗,大僧都永忠亲手煎茶奉御,此为日本最早的饮茶文献。
次年,永忠和尚便圆寂。而嵯峨天皇却留下饮茶诗篇:“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便宜听雅弹”;“避景追风长松下,提琴捣茗老梧间”。天皇、永忠一行于长松老梧间,吟诗弹琴,山木之烟火,山泉之水汽,山茶之香味袅袅然,化作茶烟,远离市井,起于林泉寺院。
当时,茶作为时尚,还没有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平安京东西市贩卖的物品目录中,没有茶。茶被看作是风雅之事,茶的药效还鲜为人知,被淹没在流行的“大抵闲人只爱茶”里了。平安时代的公卿、学者、文人菅原道真有诗云:“茗叶香汤勉饮酒,莲花妙法换吟诗。”
可见,作为唐风之一的茶文化,主要还是在文人和僧人的小圈子里开花。唐亡,遣唐使中断以后,在日本国,唐风稍息,而国风兴起,茶文化就更难以大众化了。到了宋代,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增加,日本僧人又复兴了唐风。
荣西禅师,从南宋归国时,再次带来茶种,种在背振山的灵仙寺;接着,还有僧人弁元,也从南宋携茶种归,种在骏和国,种出了骏河茶。荣西71岁时,用中国古文体写成《吃茶养生记》。他在书中说道,茶是养生的仙药,延龄的妙术,不可不知。茶若生于山谷中,则为其地之神灵;若采之人伦间,则可以长人命。他还说,天竺、唐土都以茶为贵,我朝亦嗜爱之,乃古今之仙药。作为仙药的茶,当然还是抹茶,荣西著《宋朝焙茶样》,言及台州末茶,有人遂以为日本抹茶来自中国台州。荣西在中国,足迹所至按顺序是杭州、明州、台州,台州为末,因而称台州茶为末茶,使人误以为如日本人自制的粉末状的末茶。
镰仓初期,荣西再兴吃茶之风,提倡“茶德”,而有了寺院教化茶,为僧人受戒方便使用,还向庶民施茶,用茶的药效救济病人。镰仓第三代将军源实朝,因烦恼害酒,久醉不醒,荣西进茶一盏,并献上《吃茶养生记》,实朝醒来,心中感悦,便推广“茶德”,此为武士喝茶之始。荣西劝茶曰:“肝脏喜好酸味,肺脏喜好辛味,心脏喜好苦味,脾脏喜好甘味,肾脏喜好咸味”,如服用含有苦味的茶,心脏就会变好,病气自然消散。从此茶文化便在武士的心中,开出了苦涩的“茶德”之花。
从茶德到茶道
荣西禅师宣讲“茶德”,认为“饮茶可使人高尚”。他说,修禅有三大障碍:一为睡魔,二为杂念,三为坐相不正。不除掉这三大障碍,禅便难以修成,尤以睡魔为甚,欲驱除之,饮茶是个良法。
把饮茶从功利性的茶德,提升为艺术化的茶道,在日本是以一段禅宗公案为契机的。大茶人村田珠光也是一位僧人,他听说了“赵州茶”公案,顿悟“禅茶一味”,由茶入了禅的法门。
所谓“赵州茶”,其实是一段公案,起于“赵州古佛”从谂。据说有一次,两人来参访禅师,从谂问:“来过这里吗?”一人答,来过。从谂说:“吃茶去。”另一人回答,没来过。从谂又说:“吃茶去。”后来,有僧人不明白,问道,为什么来过和没来过的,都让人吃茶去?从谂叫道:“院主”,僧人回应。从谂还是那句,“吃茶去。”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他还是回答:“吃茶去。”
客来了,请“吃茶”,乃尽主人本分;“吃茶”了,客要走,也是平常心。佛法教人的,就是要尽本分,用平常心,使人的存在,像“吃茶”那样单纯。
珠光和尚,由于参禅时经常瞌睡,听从了医师建议,用饮茶来疗治,果然见效。后来,又读了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一书,而受了启发。他觉得饮茶非同小可,便打算为喝茶立些规矩,一休和尚闻知,问他:你自己知道应该以怎样的心情喝茶吗?珠光答道:如荣西所言,为了健康。一休听后,便讲了“赵州茶”的公案,问珠光有何想法,珠光一时语塞。一休命人上茶,村田珠光刚想接,突然茶碗掀翻,一休喝道:“不管心情如何,为喝茶而喝茶,还立规矩做什么用!”珠光顿悟,欣然曰:“柳绿花红。”珠光以花喻禅,悟出了茶道的根柢,从此,放下万念,“吃茶去。”
镰仓时期的斗茶
镰仓时期,日本民间就流行聚茶斗茶,日语叫“茶寄合”。
以茶会友,淡化了平安贵族刻意风雅的诗趣,游兴反而活泼起来。当时,有一种时尚叫作“无礼讲”的茶聚形式,也叫作“破礼讲”、“随意讲”,也就是不分贵贱、不别上下的饮茶聚会,有点像我国魏晋时候的“清谈”。这种茶会,由茶人轮流做东,因此,也称为“顺茶事”、“顺事茶会”、“巡立茶”。
一开始,茶会只是营造一种谈话的氛围,讨论一些日常事务。话题有祭祀、分配用水、纳税等等,也可能会涉及政治。后来,它竟然发展到了令政府担忧的程度。到了日本的南北朝时代,足利尊氏终于在建武三年(1336)十一月颁令禁止“茶寄合”,禁止令出于足利幕府统治的《建武式目》。其中第二条言明,因群饮佚游,“及于莫大之赌,其费难胜计者乎!”所以禁之。
所谓“莫大之赌”,有人曾经描绘了当时的情形。一大堆人,先在客殿大吃一顿,接着就到吃茶斗茶的奇殿异栈之地,眺廊四方,望月兴叹。缅怀一通佛法后,便陈列无数赌资。接着,主人的儿子以建盏赐客,左提汤瓶,右握茶筅,从上位至末坐,献茶次第有序。然后评茶,茶少汤多则说“脚散”,茶多汤少则说“粥面聚”等等。参与斗茶的人无不喟叹曰:“诚以有兴有感,谁不玩之哉!”茶礼将终,则退茶具。再调制美肴嘉馔,劝酒飞杯,豪饮无羁,以至于主客醉颜如霜叶之红,狂状似风树之动。或歌或舞,增一座之兴;又弦又管,惊四方之听,极尽食色之美。
斗茶的过程,略言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专门辨别本茶和非茶,另一类则不论本茶非茶,都要一一加以分辨,而非仅在本茶和非茶之间进行区别。种茶本是因地制宜,饮茶为何有本非之分?
此分别缘自栂尾茶的来历。《异制庭训往来》说:我朝名山者,以栂尾为第一也。当年是荣西将茶籽赠与栂尾高山寺的高僧明惠上人,种出了日本闻名遐迩的栂尾茶。栂尾山,也因其自然条件宜于种茶,且与佛有缘,而成为日本茶的圣地。因此,斗茶上,茶人皆以栂尾茶为本茶,而其他地方产的茶,均为非茶。本茶与非茶,悬殊很大,当时人纷说:如以玛瑙比瓦砾,如以黄金对铅铁。
参与斗茶的几种本茶与非茶被一一点完、喝完、作答,然后分别记录下来。猜对的,就在答案右侧画一条微向右斜的线,这个记号就叫作“合点”,错了就不记,最后,在表的下方统计得分,算出胜负来。这一过程,就是“茶寄合”。
对于“茶寄合”即斗茶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要有所区分。如农民斗茶,基本是为了赌输赢;文人斗茶,同样是赌,但要表现为流连诗画之风雅上的赌;武士斗茶,则是一掷千金的竞豪奢。其奢华程度,日本的军记物语《太平记》中有记载。战国时代,武家之族,以刀发财,富贵日来百倍,虽有锦绣铺地,却无片刻安心。因此,战时的“杀”,也是赌,是战场上之赌;平时的“赌”,也是杀,乃赌场上之杀。精神沉沦于黑暗里,日日在“杀”与“赌”中,循环不已。
“杀”与“赌”的代表者,是一名大将军佐佐木道誉,物语说他天天结众以茶会,日日“寄合”,极尽奢侈。调百味之珍膳,饮百服之本非,挂轴宝物如山堆积。吸引人的不是茶,而是为数几千万堆积如山的赌物或赌资,此外,醇酒美女,不一而足,这就是《建武式目》第二条为何要禁止“茶寄合”的原因了。
“日常茶饭事”的茶之心
日本人把常见不稀奇的事儿,叫作“日常茶饭事”。
茶和饭,本为两事,也能合在一起,如有名的“奈良茶饭”。茶饭,将煎茶注入饭里,再加以豆类、陈皮、栗子、野芋芽等。为坐夜船的旅人卖茶饭的奈良茶船,还有一字排开的“御前奈良茶”招牌的茶店,在日本都很有名,连俳句都要抬举它们,以为奈良茶里有灵感。
据说,松尾芭蕉曾戏言:“奈良茶吃三石,而后始知俳句之意味。”为什么俳句师会喜欢奈良茶饭?原因有两点,一是茶饭平常,二是茶饭朴素,如果有人不甘于这平常而朴素的奈良茶饭,那就意味着此人不是俳句师。“寂月澄清寂斋里,奈良茶饭唯一哥。”这是芭蕉有名的俳句,要从百姓日用中,用平常心去感受“寂”,因此,奈良茶饭就是“寂”的象征。
寂,是时间凝寂在空间中,一瞬间,感受生命之不动。那是忙里求闲一样的“闲寂”,是从天天要做要吃的茶饭中求“闲寂”,而非无聊之“寂”。“闲寂”在生活中带有审美的意味。
吃茶和吃饭一样,正是日常生活本身,日本人便从日常茶饭中寻思。喝茶有茶道,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茶道要用花来点睛,而花则因人而异。不同的人,要据其名望、地位、辈份,来选择合适的花。
茶道的核心是禅,是世俗化的禅,它把禅从寺院里解放出来,带到露地、草庵和世俗生活,把脱俗的禅僧,转化为在家的茶人,使禅亲近庶民。
“茶禅一味”,是由村田珠光悟出来的。而珠光本人,便是个还了俗的和尚。他11岁时,到奈良出家。20岁时,因厌倦了出家生活而还俗,漂泊了10年。他30岁时,来到京都,投在一休门下习“禅”。一日,珠光用自己心爱的茶碗点茶,一休突然用铁如意棒击碎之。珠光不动声色,一休叹曰:禅也在茶中!一休圆寂时,便将他收藏的宋代高僧圜悟克勤手书的墨迹传给珠光。珠光将墨迹挂在自家茶室,供奉于壁龛,而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中”。
他用平常心,将茶与禅、庶民茶和武家茶以及茶的“和汉之界”调和起来,使唐物庄严的书院式武家茶,变成了日本化的庶民之“日常茶饭事”。
室町时代,足利氏政权开始了日本和明朝之间的勘合贸易。贸易中,大量“唐物”渡来,其中包含了书画、茶碗等茶道具。日本将中国传过去的宝物统称为“唐物”。
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和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尤好唐物,他们的藏品一览表——“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记述了大量的书画上品和精美的陶瓷器茶道具。其名贵之茶碗,竟令人叹为观止,有“曜变,建盏之内无上也”、“油滴,第二之重宝”的记录。珠光与足利义政交往很深,但珠光却主张淡化唐物。他认为,茶之达人,其理想应趋于淡然之境,趣味盎然于心或诉求审美,而非“唯物”。
审美之眼,从以唐物之豪奢为极致之美,而转向内心,珠光没有主张两者对立,而是强调,与其以圆满具足、完美无缺的唐物庄严的世界为人世最高之理想,还不如将就一个属于“日常茶饭事”的不完全的、不具足的、有欠缺的美的世界。
正是这种内心的美和日常生活的美,启发了千利休发明草庵茶。那时,许多人都认为,茶之汤一定要使用古老器物,要注重该器物为何时何人所做,以及何时何人曾用过,总是把古老的文物摆在自己面前,千利休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说:“水与汤可洗净茶巾与茶筅,柄杓可以洗净内心”。在真正的“日常茶饭事”实用领域和内心世界里,古董无足轻重。
唐茶在日本的本土化
村田珠光病逝那一年,武野绍鸥出生了。
绍鸥,是当时的堺(大阪府)之町众,即商人。作为一名著名的商人,以其财力拥有数十种唐名物,尤其是茶道具,被时人誉为风雅者。然而,他却把物风雅放下,将歌心举起,开始吟诗品茶。他觉得自己的灵魂里有一种珠光式的美,那是幽玄空寂之美,这种美,有些苍茫和萧瑟,如秋之夕暮,枯叶飘飘落在茅屋上。
武野绍鸥开始改革日本茶道,对唐物开始了“草体化”运行,或者叫本土化的开始。茶道的“草体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像书法一样,从楷书向行书、从行书向草书渐进——从禅院茶向书院茶、从书院茶向草庵茶,越来越“草体化”。
“草体化”的姿态,就人而言,是自由之姿的展示;就物而言,是本土自然化的还原。日本追求自由的展示,是以隐喻的方式,通过本土自然化的还原,来显现自己的超越。而本土自然化的还原,则先将水墨画还原为白纸,再将白纸还原为泥土,一旦回到了作为原料的泥土,自然而然就显现了“墙”的本质。因此,茶室的墙,要回到它的原材料,与此相似,茶道具也应回到用竹木材料制成的原生态。
清晨,雪花飘落,堆积枝头,绍鸥踏着积雪,步入茶室,从容地将盛满清水的容器置于榻榻米上,点一支香,燃起木炭,煮水沏茶,开始了唐茶本土化的演绎,茶道的日本样式由此确立。
茶在俄罗斯的历史,早于西方,晚于东方,俄罗斯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茶文化。
茶炊(самовар)一词,了解俄罗斯的人应该不会陌生,俄罗斯茶炊制作精美,是当地最出名的纪念品之一。俄罗斯的图拉有“茶炊之都”的美称,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不必自带茶炊去图拉。”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多此一举”,带着茶炊去图拉可不是多此一举么。
俄罗斯人喝茶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呢?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加糖(应该说西方人多喜欢红茶),西方人大概忍受不了无味的东西,要他们喝白开水简直是“虐待”。而中国人的绿茶销量比较大,当然不会加糖。
茶配甜点,是俄罗斯茶文化的标配。不过俄罗斯的甜食,对于不喜甜食的人来说可能是噩梦,因为真的是甜到极致。
俄罗斯人喝茶是少不了糖的,一上火车尤其是夜车很多人都会要上一杯糖茶(加糖的茶)。我第一次坐火车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睡前喝茶会不会影响睡眠?不过后来了解到,可能不喝这杯他们才真的睡不着。在俄罗斯待久了,入乡随俗,回国茶不加糖,还觉得少了点什么。
花果茶在俄罗斯很受欢迎,尤其是老人家,毕竟俄罗斯地大森林多,各种花花草草浆果之类的超级多。一到夏天,走进森林采摘些花草浆果,在他们的郊外木屋别墅里,泡上一杯花果茶,享受无限美好的假期。
相比之下,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图瓦人、哈卡斯人和阿尔泰人则习惯用奶和盐来调制茶。当然,这种饮茶习俗并不是纯粹的西伯利亚传统,因为在古代这种茶在蒙古和西藏都很流行,就是少数民族偏爱的奶茶。
茶在俄罗斯的重要性可不比在中国低,俄罗斯人在特定的时间都会喝上一杯茶,再配些茶点,晚餐后的一家人珍贵的茶点时间,或是亲友之间的相聚时刻,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
茶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相比,在俄罗斯,喝茶仿佛只是进行闲谈的一个借口,因此桌上一定会有糕点、糖果和其他好吃的食物。在俄罗斯,喝茶的同时吃一些东西,这样时间可以拉长,期间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