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小绿叶蝉等主要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

2019-11-13
发生程度:黑刺粉虱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局部虫量较大。长白蚧发生与去年相近,改造后留养茶园可能发生较重。小绿叶蝉今年第—峰属中等偏重发生,与去年相近。茶尺蠖今年第一代局部虫量较多,第二代预计属中等偏重、局部重发生,有部份茶园虫量将超标。 黑刺粉虱自然消长区田间成虫高峰期在4月中旬,结合3月1日至4月10日平均温度,预测今年富阳茶区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5月16日至5月20日开始,有效防治期约在一周左右。各生产单位应抓住这段时间防治该虫,对虫量特别多的茶园,可在5月16日左右喷一次,间隔—周后再喷—次,喷药—定要喷至老、成叶的叶背,可采用低容量侧位法喷洒。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30克/亩、90%万灵25克/亩、40%毒丝本50毫升/亩,每亩喷药量应在30公斤以上。上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7天、和l0天。 长白蚧根据3、4月份天气(27.1度)及2—4月份的温雨系数(12.28),预计今年第一代长白蚧的防治适期在5月23日前后。药剂选用和防治方法同黑刺粉虱,要求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杆及蓬面叶片背面,每亩喷药液量应不少于30公斤。 小绿叶蝉根据今年3、4月份的平均气温,预测此虫的防治适期将在5月底6月初。各单位在5月25日前后进行田间调查,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均应全面喷药防治,具体地块防治掌握在田间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时喷药。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15—20克/亩)、35%赛丹(50—60毫升/亩)、90%万灵(15克/亩)。赛丹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茶尺蠖根据对第一代幼虫田间分龄调查,预测第二代茶尺蠖2、3龄幼虫盛期将在6月初,各生产单位应在5月底进行田间调查,以确定化防面积,亩虫量在4000头以上的茶园,均应喷药防治。药剂选用敌敌畏1500—2000倍液、35%赛丹60毫升/亩。

小编推荐

黑刺粉虱等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


春茶结束后,在5月中、下旬需要防治的茶树害虫有以下几种,广大茶(厂)业主及承包大户,务必安排人员及时进行园间调查,掌握适期,及时防治。一、黑刺粉虱此虫是本地茶园的主要害虫,虽然今年的发生量轻于前几年,但虫量仍较大。今年此虫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预测在5月17日至23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每亩喷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下部叶背。二、长白蚧和蛇眼蚧长白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21日至26日。蛇眼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15日至20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叶上,每亩喷洒的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三、茶刺蛾茶刺蛾去年在本地茶园局部发生较重,此虫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一般园道附近茶树虫量较大。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每亩1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蓬面扫喷。四、其他害虫茶毛虫——第一代茶毛虫在4月下旬—5月初末防治的,在5月中旬仍可防治(指有此虫的茶园),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15—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茶橙瘿螨——在5月下旬应及时调查春茶留下的新叶有无发黄现象,如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防治。上述害虫用药时间在春夏茶间隙,用药后至采摘一般间隙期较长,不会出现农残超标。

茶树害虫“茶小绿叶蝉”危害成灾如何防治?


云南茶区的茶小绿叶蝉多为假眼小绿叶蝉,分布我省各产茶区,是我省当前茶树上严重害虫之一,常在条件适宜时危害成灾,无茶可采;以成虫、若虫刺吸嫩梢汁液,使受害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生长停滞硬化,甚至脱落,受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除危害茶树外,还为害多种作物及杂草。

特征与习性

茶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头略成三角形,复眼灰褐色。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绿色。其若虫淡绿色至淡黄色,头大而后端瘦小。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年代不同,一般6-13代,滇南茶区无越冬现象,于茶丛下部幼叶上活动,怕阳光直射,多躲于叶背为害,卵散产于嫩梢组织内,约80%左右的卵产在一芽二叶内,在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下最易发生成灾,多雨或干旱条件下对其发育不利,发生量小。由于茶小绿叶蝉怕阳光,在嫩梢繁殖为害,故一般嫩梢多,荫蔽、杂草多,间作不合理的茶园最易发生,也是历年严重为害最早地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分批多次及时勤采,降低虫口密度。及时除草,减少虫源。近几年省茶科所用黄色粘虫板(纸)诱杀效果较好,而且属于无害化防治,建议采用。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茶园自然天敌或放置人工养殖的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其种群的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不同的茶园选用不同的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主要有:2.5%鱼藤酮300~500倍;百虫僵600~800倍;爱禾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1000倍;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1500倍;苏特灵400~500倍;AO-318茶叶清园剂100~200倍; 10%吡虫啉4000~5000倍;35%赛丹1000倍;2.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

茶树小绿叶蝉防治方法


小绿叶蝉是我县目前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条件适宜时常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无茶可摘。它是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使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生长停滞硬化、危害严重的造成叶片脱落,受过为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

一、特征与习性

茶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头略成三角形,复眼灰褐色;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绿色;若虫淡绿色至淡黄色,头大而后端瘦小。在我县一年发生13代左右,无越冬现象,在茶丛下部幼叶上活动,怕阳光,多躲于叶背为害,卵散产于嫩梢组织内,约80%左右的卵产在一芽二叶内,在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下最易发生成灾,多雨或干旱条件下对其发育不利,发生量小。在间作不合理的茶园最易发生危害。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1)、及时多次勤采,降低虫口密度;

(2)、及时除草,减少虫源;

(3)、利用黄色粘虫板(纸)诱杀。

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茶园自然天敌或放置人工养殖的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其种群的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

不同的茶园选用不同的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治:用2.5%鱼藤酮300~500倍液或百虫僵600~800倍液或爱禾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35%赛丹1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 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小绿叶蝉又名浮尘子;茶蚜又名二叉蚜、油虫、蜜虫等。

被小绿叶蝉危害的芽叶叶色变黄,叶脉变红,叶片卷曲,叶质变硬,严重时芽梢生长停滞,叶片脱落。茶蚜则群集于幼嫩芽梢,被害虫向下卷曲,芽梢生长受阻,其排泄物污染芽叶,且诱发煤病,茶叶品质下降。

小绿叶蝉和茶叶虫体较小,代数多且世代重叠。在防治方法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1、冬季休眠期清除茶园及四周杂草,减少越冬寄主。

2、茶叶采收期要注意合理采摘,及时分批多次采摘,会使小绿叶蝉和茶蚜得不到适宜的食料,从而抑制其发生数量,并且有利于制茶品质的提高。在春、夏茶结束期或开园后每隔10-15天,用40%乐果2000-30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25%亚胺硫磷1500-2000倍液喷杀。

蚧类 俗名蚧壳虫。一般发生的有角蜡蚧、龟甲蚧、蛇眼蚧、红蜡蚧等。

其若虫、雌成虫聚集于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气吸取茶树汁液。危害严重时,枝干枯死,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成株死亡,尤以老茶园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

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除草,促进通风透光,避免郁闭。

2、对受害中心的植株,应视受害情况,分别进行疏枝、重修剪或台刈,虫只要烧毁,茶丛在喷施农药。

3、若虫出现期,可用40%乐果,或25%亚胺硫磷药液喷杀。

4、在冬季或早春茶树休眠期,可用松脂合剂10-25倍液进行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茶叶螨类 严重危害茶树的螨类有茶叶瘿螨、茶半跗螨、茶橙瘿螨、茶短须螨等。现已茶半跗螨为例作一介绍。

其若螨、成螨趋嫩性强,主要危害茶树嫩梢芽叶,用针对口器吸食叶汁,使叶片失去光泽,硬化变脆变色,叶背卷曲,叶萎缩,嫩梢节间短细。危害严重时,叶片脱落,几乎无茶可采。

防治方法:

1、于秋末冬初茶树修剪后用0.5-0.7波美浓度石硫合剂喷洒封闭,可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2、抓住螨类始盛期,喷射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5月下旬至6月初采茶间隙期喷0.2-0.3波美浓度石硫合剂有良好效果。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

一、形态特征

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透见一对红色眼点。

2、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 -3.8 毫米,淡绿至淡黄绿色。头冠中域大多有两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一对绿色圈,又称为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色条带,横刻平直。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与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二、危害方式

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第二轮茶受害最重。

三、发生特点

假眼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性畏光怕湿,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它的成虫是逐渐孕卵的,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的发生代数是不整齐的,归结起来它在发生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发生代数多在广东每年可发生13代,粤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2、世代重叠、凌乱茶园中可以同时见到成虫、若虫。但全年中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在9-10月。

3、气候因子影响气温、降水量和雨日数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消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在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的条件下发生。

4、天敌很多有60多种,最主要的有卵寄生蜂、缨小蜂、蜘蛛和虫霉等等。

另外,其发生发展跟栽培管理、品种有密切关系。白叶单丛受害重。

四、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另一个是靠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自然天敌,发挥天敌作用,控制好小绿叶蝉的发生,例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就是采用生态调控的办法,在7000多亩茶园中不打农药,十多年来长期把小绿叶蝉控制在不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芽叶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多、数量多,缨小蜂寄生率高,完全控制住了小绿叶蝉。这种方法省事、有效、成本低,不会造成茶叶农药残留污染。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实施初期会有一定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虫口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不用害怕,当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时,便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这是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方法,效果是有的,但也有较大弊病。用药以后杀伤了天敌。据我们调查,凡是用过农药的茶园,便很难找到缨小蜂,蜘蛛的数量也迅速降低,天敌的作用便难于发挥。而小绿叶蝉发生不整齐,卵又产于嫩梢中,打一次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经常打药,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愈打药愈要依赖药。像我省一些茶场,采一次茶就打一次药,每年要打很多次药,虫子仍然发生多,而成本增大了,农药的残留也增多了。我们认为各地应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要用农药也要选准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以减少农残和降低成本。

当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为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具体用法是:10%吡虫啉15-20克稀释成4000-5000 倍液,35%硫丹50-75 毫升稀释成1000倍液,98%巴丹40-50 克稀释成1000-2000 倍液,2.5%天王星每亩用25-40 毫升加水稀释成1500-2000 倍液,2.5%功夫每亩用25-35 毫升,加水稀释成2000倍液喷雾。以上各种药可任选一种,掌握在假眼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前施药。

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我国已记载的茶树害虫种类有574种,主要分为食叶类害虫和吸汁类害虫两大类。下文主要介绍目前茶园中经常发生并造成一定危害的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一)食叶类害虫

1.茶尺蠖

茶尺蠖俗称拱拱虫、吊丝虫,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1龄幼虫取食嫩叶叶肉,留下表皮,受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2龄幼虫能穿孔,或从叶缘咬食,形成光滑的“C”形缺刻。茶尺蠖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过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为害高峰期集中在5~6月、7~8月、8~9月的第3~5代。高山茶园一般发生较轻,而山坞、避风向阳的茶园或留叶多、茶行较郁蔽的茶园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尽量减少用药次数,保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在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用量150亿~700亿个多角体),或与微量菊酯类农药混用。喷施苏云金杆菌300~500倍液防治效果也较好。

②清园灭蛹。在茶尺蠖越冬期,结合茶园翻耕、施基肥,清除落叶,深埋虫蛹,或在茶树根颈四周培土10厘米左右,并镇压,可防止越冬蛹羽化的成虫出土。

③灯光、性诱剂诱杀。茶尺蠖成虫具有趋光性,在发蛾期间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产卵量。另外,在发蛾期还可利用性诱剂诱杀雌性成虫。

④人工捕杀。对于虫害程度较轻且集中在茶园局部时,可结合茶园日常管理进行人工捕杀。

⑤放鸡除虫。鸡吃蛹,也吃幼虫。在幼虫期,振动茶丛,使幼虫吐丝下垂,引鸡啄食。

⑥农药防治。要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成年投产茶园防治指标为每亩幼虫量达到4500头。施药时间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以低容量蓬面扫喷方式施药,重点防治第4代,其次是第3代和第5代。药剂选择:有机茶园或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亩用药量12.5~15毫升),10%氯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2.5~35毫升)。

2.油桐尺蠖

油桐尺蠖又称大尺蠖、柴棍虫、量尺虫等,是一种暴食性害虫,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1、2龄幼虫喜食嫩叶,自叶缘或叶尖取食表皮及叶肉,使叶片呈现不规则的黄褐色网膜斑;3龄幼虫取食叶片后形成缺刻;4龄后食量猛增,蚕食全叶。在华南茶区每年发生3~4代,幼虫发生时期为5~11月。成虫有强趋光性,喜停息在茶园附近的树干及建筑物墙面上。卵大多产于茶园附近树木裂皮等缝隙处、茶树枝干上。幼虫老熟后,进入茶树根际土壤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3~5厘米,且集中在茶树基部周围30厘米范围内。

【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蛹,捕杀成虫。在大发生时可采用人工挖蛹,减轻下一代危害;在发蛾期,清晨捕杀停息在茶园附近林木及建筑物墙面上的成虫。

②农药防治。防治适宜时间掌握在1、2龄幼虫期,施药方式以蓬面低容量扫喷为宜,药剂及用量参照茶尺蠖防治。

3.茶毛虫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毒毛虫、痒辣子、摆头虫,是我国茶区主要的害虫之一。茶毛虫主要发生在山区茶园,是老茶区的固有重要害虫,各地屡有局部发生。幼虫嚼食成熟叶、老叶及部分嫩叶,喜欢群集取食。1~2龄幼虫群集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取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网膜斑;3~4龄幼虫从叶缘开始取食,使叶片形成缺刻。茶毛虫每年发生2-5代,南方温暖地区少数以蛹及幼虫越冬。幼虫发生时期为4月

中旬至11月下旬。年发生代数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多。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在11月至次年3月摘除越冬卵块。1-3龄期检查并连同枝叶剪下虫群处死。此方法适宜高山小片茶园应用。

②诱杀成虫。发蛾期夜间19: 00~23: 00,用黑光灯、电灯或性诱剂诱杀。

③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茶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在卵期寄生;茶毛虫绒茧蜂、小胞瘦姬蜂、毒蛾瘦姬蜂等在幼虫期寄生。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甲、食虫蝽、蜘蛛等。病原性天敌有细菌软化病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也可用苏云金杆菌500倍液(每毫升含菌量2亿孢子),白僵菌(每毫升1亿孢子)防治。

④农药防治。掌握3龄前幼虫期施药。有机茶、绿色食品 AA级茶园可用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一200毫升)、0.2%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选用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3.2%虫杀净乳油,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80%敌敌畏(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敌杀死)或10%氯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2.5~35毫升)。

4.茶蓑蛾

茶蓑蛾是茶树的一种普遍性害虫。幼虫负囊取食叶片,.1、2龄幼虫咬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叶片受害后出现半透明枯斑;3龄后取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芽梢、茎皮都被吃光。幼虫活动范围小,当一丛茶树被吃光后,就向周围转移,因此,易形成为害中心,严重时导致局部茶丛光秃。每年发生1-3代,发生时期在6月下旬至8、9月下旬,9月上旬至淡年6月下旬。茶蓑蛾一般在管理不善、用药次数少、靠近荒山的茶园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茶蓑蛾防治的重点是查清发虫中心,在初发和幼龄虫期加以消灭控制。

①人工防治措施。可采取冬季逐行检查摘除蓑囊。

②生物防治。可在幼虫期喷施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菌液(浓度为0.5亿一1.0亿孢子/毫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培养害虫天敌。

③农药防治。防治时间掌握在1、2龄幼虫期。施药方式以喷洒发生为害中心为宜,一般应将护囊喷湿而药液不下滴。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用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 75毫升)、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及无公害茶园,还可喷施80%敌敌畏(每亩用药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5-20毫升)。

5.茶小卷叶蛾

茶小卷叶蛾又叫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幼虫卷叶结苞匿居嚼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与叶脉,形成枯竭网膜,严重时茶树蓬面枯焦,老熟后即在苞内化蛹。茶小卷叶蛾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8~ 26℃,相对湿度80%以上,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高温干旱不利于其发育繁殖。茶小卷叶蛾在丘陵茶区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①采摘灭虫。根据茶小卷叶蛾幼虫集聚嫩梢的特点,可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的办法进行灭虫,机采效果更好。

②生物防治。减少用药,保护天敌,同时可人工释放赤眼蜂,喷施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茶小卷叶蛾颗粒

病毒。

③农药防治。当每丛茶树虫口达到8头以上时进行农药防治,掌握在1~2龄幼虫期蓬面喷药。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还可选用80qo敌敌畏(每亩用药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敌杀死)(15~20毫升)、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

6.茶刺蛾

茶刺蛾又称茶角刺蛾,是我国茶树刺蛾类的一种主要害虫。幼虫喜食成叶、老叶。1、2龄幼虫大多在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的枯斑:3龄后逐渐向茶丛中、上部转移,夜间及清晨常爬至叶面取食,留下不规则孑L洞。茶刺蛾每年发生3~4代,在华南茶区1~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下部叶背,卵散产于茶树叶片背面叶缘处。茶刺蛾一般以第2、3代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耕施肥,进行清园灭茧。

②发蛾盛期用黑光灯诱杀。

③幼龄期幼虫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按每亩0.5千克对水100升喷雾。还可采取在茶刺蛾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的办法进行防治。

④药剂防治。喷药时要将药液均匀喷到茶丛及叶背。用药种类同茶尺蠖。

(二)吸汁类害虫

1.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又名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新梢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一般受害茶园夏秋茶减产10%以上,受害重的减产可达30%~50%,甚至无收。此外,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下降,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也有严重影响。世代重叠,华南地区每年发生11~13代,无明显越冬现象。假眼小绿叶蝉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发生,适合温度为17。28℃,最适合温度是20~26℃,尤其是遇到时晴时雨天气。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保护和培养天敌蜘蛛,主要措施是冬季茶园铺草、减少农药使用。

②农业防治。坚持分批勤采,必要时适当强采。因为茶小绿叶蝉主要危害幼嫩芽叶,通过对达到采摘标准的幼嫩新梢进行分批及时采摘,必要时强采,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虫口。

③药剂防治。在5~6月害虫发生第一高峰期前百叶虫口超过6头、9~10月第二高峰期前百叶虫量超过12头的茶园都应该全面施药防治。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2.5%鱼藤酮(每亩用药150~200毫升)或其他植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选用10qv吡虫啉(每亩用药15~20克)、98%巴丹(每亩用药40~50克)、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每亩用药2~3克)、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亩用药20毫升)。

2.茶梨蚧

茶梨蚧为害时以若虫及雌成虫固着茶树枝叶上吸食汁液,严重发生时可使树势衰退,芽叶稀少,甚至造成茶树落叶,茶枝枯竭。一般每年发生2~3代,各代孵化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茶树荫蔽、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茶梨蚧生长繁殖。

【防治方法】

①保护和利用天敌瓢虫、寄生蜂。

②通过茶园管理,抑制虫口发生。主要措施有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注意排水,增强树势。利用修剪、疏枝,剪除虫枝、枯枝,清除徒长枝、地蕻枝,清蔸亮脚。春茶时及时分批采摘,压低越冬虫口。

③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根据虫情监测预报,掌握在若虫盛孵至初龄盛期及时施药,延误时机则介壳形成,药效相应降低。有机茶和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在非采摘期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倍液(每亩用药0.25~0.3千克)。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用45%马拉硫磷(每亩用药100~125毫升)、40.7%毒死蜱(每亩用药75~100毫升)。

3.茶橙瘿螨

以成、若螨刺吸为害茶树芽梢和成叶,使叶片失绿,叶脉红褐,叶面变暗无光泽,叶背多褐色细纹锈斑,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对茶园危害最大的茶叶害螨。每年发生20多代,世代重叠。一年有两次高峰,分别在夏茶和秋茶期间发生。据研究分析,茶橙瘿螨最适宜在温度25~27℃、相对湿度85%,时晴时雨,雨天多而雨量少的气候条件下发生。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较嫩,有利于茶橙瘿螨取食繁衍。

【防治方法】

①勤除杂草,清除落叶,结合耕作、开沟施肥消灭地面螨虫。秋后至早春进行轻修剪、疏枝,剪除衰枝、徒长枝,压低螨口基数。茶季叶面施肥,氮、磷、钾混合喷施,抑制螨虫发生。

②药剂防治。早春检查螨虫发生情况,确定发虫中心。发生季节掌握螨口发生高峰初期,按防治指标施药。茶橙瘿螨:平均每叶有螨20头;茶短须螨:平均每叶有螨10~15头;茶跗线螨:平均每叶有螨10头以上,有螨芽叶率30%以上。可选用药剂:有机茶及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在非采摘期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倍液(每亩用量0.25~0.37千克)或石硫合剂0.3波美度。绿色食品A级和低残留茶园还可喷施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每亩用药40~50毫升)、20%四螨嗪(螨死净)1000倍液(每亩用药50~75毫升)。

4.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是我国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茶树主要害虫,长江下游乃至华南茶区屡有严重发生,局部成灾。黑刺粉虱为害时以若虫定居于叶背刺吸汁液,并大量排泄蜜露于下层叶面上,招致烟煤菌寄生,严重时可造成烟煤病的流行,茶园一片乌黑,阻碍茶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黑刺粉虱在广东部分地区每年发生5代,多以3龄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1~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至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通过修剪、疏枝、中耕除草,增强树势,增加通风透光,抑制虫口发生。

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蜘蛛等。在1、2龄幼虫期喷洒韦伯虫座孢菌液,浓度为每毫升含2亿-3亿个孢子。

③药剂防治。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或成虫盛期进行。防治成虫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幼虫期提倡侧位喷洒,药液主要喷到茶树中、下部叶背。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每亩用药量20~30克)、98%巴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毫升)、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60毫升)。

5.茶蚜

茶蚜俗称蜜虫、腻虫。为害时,茶蚜聚集在幼嫩新梢叶背吸食汁液,致使受害叶片扭卷、萎缩,伸展停滞,甚至枯竭。此外,茶蚜排泄在新梢上的蜜露招致煤菌寄生,使得用被害芽叶制成的干茶色泽发暗,茶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芽叶生长与茶叶产量和品质。茶蚜每年发生25代以上,在华南茶区则多以无翅蚜越冬,甚至无明显越冬现象。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为害高峰期。茶蚜趋嫩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多。

【防治方法】

①注重保护天敌资源,强化生态控制。保留茶园周边植被,茶园铺草,让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安全越冬。幼龄茶园可间作冬季绿肥,招引天敌繁衍,控制春季茶蚜危害。

②投产茶园可采取分批勤采,严重发生茶园适当重采,可有效控制虫口增长。幼龄茶园结合打顶或定型修剪,压制虫口发生。

③药剂防治。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喷施2.5%鱼藤酮5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低残留茶园还可喷施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 50毫升)、10%吡虫啉5000-7500倍液(每亩用药量药量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2.5~15毫升)。

6.茶黄蓟马

茶黄蓟马是南方茶区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幼虫锉9叶汁液,被害叶主脉两侧出现两条或多条红褐色条痕疤,色暗淡,叶质硬脆,严重时整叶变褐、焦枯。广东每年发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1~4月虫口少,5月开升,7~8月遇高温波动较大,9月下旬开始盛发,10~l1进入高峰期,直到12月下旬虫口下降。茶黄蓟马趋嫩性强,多在芽及芽下1~3叶吸食。

【防治方法】

①华南地区在4轮芽之前,应重点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灭虫;5~6轮芽应重点进行药剂防治。

②采摘茶园1~4轮芽,只需结合小绿叶蝉兼治。幼龄茶园5月以后及采摘茶园5轮芽期需及时喷药。防治指标为幼龄茶园60头/百梢,虫梢率30%;成龄茶园1~4轮芽放宽掌握,5轮芽为100头,百梢,虫梢率40%。农药种类: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喷施2.5%鱼藤酮300~5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还可喷施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20克)、35%赛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98%杀螟丹1000~2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措施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

一、形态特征

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透见一对红色眼点。

2、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3.8毫米,淡绿至淡黄绿色。头冠中域大多有两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一对绿色圈,又称为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色条带,横刻平直。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与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二、危害方式

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第二轮茶受害最重。

三、发生特点

假眼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性畏光怕湿,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它的成虫是逐渐孕卵的,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的发生代数是不整齐的,归结起来它在发生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发生代数多在广东每年可发生13代,粤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2、世代重叠、凌乱茶园中可以同时见到成虫、若虫。但全年中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在9-10月。

3、气候因子影响气温、降水量和雨日数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消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在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的条件下发生。

4、天敌很多有60多种,最主要的有卵寄生蜂、缨小蜂、蜘蛛和虫霉等等。

另外,其发生发展跟栽培管理、品种有密切关系。白叶单丛受害重。

四、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另一个是靠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自然天敌,发挥天敌作用,控制好小绿叶蝉的发生,例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就是采用生态调控的办法,在7000多亩茶园中不打农药,十多年来长期把小绿叶蝉控制在不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芽叶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多、数量多,缨小蜂寄生率高,完全控制住了小绿叶蝉。这种方法省事、有效、成本低,不会造成茶叶农药残留污染。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实施初期会有一定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虫口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不用害怕,当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时,便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这是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方法,效果是有的,但也有较大弊病。用药以后杀伤了天敌。据我们调查,凡是用过农药的茶园,便很难找到缨小蜂,蜘蛛的数量也迅速降低,天敌的作用便难于发挥。而小绿叶蝉发生不整齐,卵又产于嫩梢中,打一次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经常打药,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愈打药愈要依赖药。像我省一些茶场,采一次茶就打一次药,每年要打很多次药,虫子仍然发生多,而成本增大了,农药的残留也增多了。我们认为各地应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要用农药也要选准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以减少农残和降低成本。

当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为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

小绿叶蝉


拉丁学名:Empoasca Pirisuga Matsu.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内侧和头部后绿也有白纹,并与前一白纹连成山形。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雌成虫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面黄绿色。卵长约 0.8毫米,香蕉形,头端略大,浅黄绿色,后期出现l对红色眼点。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成虫或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被害芽梢生长受阻,质地变脆,在气温较高水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芽梢出现枯焦,因此在夏茶期为害最重。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9~11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世代重叠十分严重。小绿叶蝉在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成虫和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利其发生。成虫在茶园中多栖息在茶丛叶层,卵一般产在芽下第1~3节嫩梢组织中。每雌产卵量lo一30粒。若虫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防治方法:(1)分批及时采茶能采下大量的卵,降低虫口密度。 (2)加强测报,及时掌握虫情,小绿叶蝉进入高峰期的迟早和气温高低有密切关系。早春3-4月的日均温连续10天达10℃的日期来临早,第一高峰期出现早。第二高峰期的早晚和7月份日均温高于29℃的天数密切相关。可根据当地气温情况掌握虫情,组织防治 。 小绿叶蝉的防治指标(为夏茶期百叶虫数5-6头,秋茶期间为百叶虫数10~ 12头)。需要防治的茶园要在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喷施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 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0天、 6天、6天和10天。该虫趋嫩性强,分布在茶丛上层,防治时应注意喷施蓬面和芽梢的正面和反面。在喷药前除草可减少该虫的躲避场所,提高防治效果。 常用药剂: 敌敌畏扑虱灵氰戊菊酯天王星

如何识别与防治茶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又称浮尘子,是我省茶树首要大害虫。它以若虫、成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致使芽叶黄化失绿,叶脉变红,叶质粗老,严重时,叶尖和叶缘红褐焦枯,芽叶萎缩、生长停滞,甚至全部焦枯,状如火烧。受害叶制成干茶,碎末增多,滋味苦涩,产量与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5-4.0毫米,淡绿色至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中胸小盾片有白色条带。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可见一对红色眼点。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小绿叶蝉在我省可发生12-13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全年世代重叠。各虫态历期:卵期7-8天(早春达20天),若虫期10-15天,成虫期25-30天,冬季成虫期长达几个月。若虫和成虫均趋嫩为害,多栖息在芽梢嫩叶背面。有怕湿畏光习性,成虫产卵于芽下二、三叶节间嫩梢皮层内。春季产卵多,夏季少,适合于旬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即中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多。全年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虫口高峰在第二轮茶期,第二虫口高峰出现于9月,以第一虫口高峰为害性大。小绿叶蝉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是缨小蜂和蜘蛛及虫霉,但施药茶园,天敌减少。

对小绿叶蝉的防治,应在加强茶园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农业措施,如及时除草、坚持分批多次采摘,冬季及时修剪等,以减少虫口;避免盲目施药;加强对天敌的保护。防治的重点是一定要控制好第一个虫口高峰,避免二轮茶受害。发生季节,应根据虫情预报,适时开展药剂防治,在大叶种上,当检查100梢(芽及芽下3个叶片)上有小绿叶蝉50头以上,而且是若虫居多时,即应喷药防治,通常用20%优乐得乳剂2000倍或用40%乐果乳剂2000倍;菊酯类农药如20%杀灭菊酯6000倍液、20%灭扫利3000倍液也可以用。另外9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效果也好,但虫口回升快。加强采摘管理,在虫口发生多的茶园,在产卵期可采用狠采的办法,摘除卵粒,可起很大作用,能减少虫源。茶园铺草可抑制杂草,有保土、保水作用,对保护蜘蛛也很大作用,蜘蛛多的茶园,全年不须用农药,同样能控制小绿叶蝉的为害。

茶树小绿叶蝉


学名Empoascaflavescens(Fab.)同翅目,叶蝉科。别名茶叶蝉、桃小浮尘子、桃小叶蝉、桃小绿叶蝉等。异名E.pirisugaMatsu.分布除西藏、新疆、青海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 寄主茶、桑、桃、杏、李、樱桃、梅、杨梅、葡萄、苹果、槟沙果、梨、山楂、柑桔、豆类、棉花、烟、禾谷类、甘蔗、芝麻、花生、向日葵、薯类等。 为害特点成虫、若虫吸芽、叶和枝梢的汁液,被害叶初期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渐扩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参见棉花害虫一小绿叶蝉。 防治方法(1)成虫出蛰前及时刮除翘皮,清除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源。(2)掌握在越冬代成虫迁入茶园后,各代若虫孵化盛期及时喷洒40%杀扑磷乳油15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2000—3000倍液、25%辛·甲·氰乳油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1.8%农家乐乳剂(阿维菌素B1)3000一4000倍液、20%叶蝉散(灭扑威)乳油8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害扑威乳油4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敌杀死或2.5%功夫乳油、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一400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效果。(3)冬季对茶园使用50%甲胺磷和40%氧化乐果清园,可极大地压低小绿叶蝉的越冬基数,如防治彻底,可将翌年茶小绿叶蝉的高峰期推到6月20日以后。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447.html

上一篇:让茶树返老还童两招

下一篇: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