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引种

2019-11-13

茶树引种,方法简便,容易见效,50年代以来,扩大了良种种植面积,例如云南大叶种引至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面积已达100余万亩,福建、浙江等省利用引种驯化的云南大叶种作原始材料,育成一批优良高产的新品种。南茶北引取得新的进展,中国茶树分布的最北界线,由原来的34°40′N左右推移到37°49′N附近,向北推进了350余km。还先后从前苏联、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引进一些茶树品种,如格鲁吉亚1号、4号、6号、8号、薮北种、阿萨姆种和越南大叶种等。

引种驯化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引种容易获得成功。引种时先要了解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之间在纬度、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差异程度,其中又以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与土壤pH值为主要因子。差异程度小,可直接引种;差异程度大,则采取“逐步迁移种法”。

第二,引种驯化的成败与难易,不仅决定于植物个体发育的年龄,也决定于系统发育的年龄。采用种子实生苗作引种材料,其个体发育年龄小,适应性强,成功的可能性大;杂种的系统发育年龄比纯种小得多,故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南茶北引后,茶树由高变矮,叶片由大变小,由薄增厚,栅状组织层次由一层增加到二、三层,茶多酚含量减少,水浸出物增加,开花结实减少,春季发芽期推迟,而抗寒能力逐渐增强。北茶南移后,一般表现发芽提早,开花结实增多,茶多酚含量提高。引种时,根据自然条件与生产茶类,明确引种目标;在大量引种之前,必须先进行少量试种,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要做好种苗检疫工作,防止病虫与杂草的传播。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引种的要点


茶树引种,方法简便,容易见效,50年代以来,扩大了良种种植面积,例如云南大叶种引至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面积已达100余万亩,福建、浙江等省利用引种驯化的云南大叶种作原始材料,育成一批优良高产的新品种。南茶北引取得新的进展,中国茶树分布的最北界线,由原来的34°40′N左右推移到37°49′N附近,向北推进了350余km。还先后从前苏联、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引进一些茶树品种,如格鲁吉亚1号、4号、6号、8号、薮北种、阿萨姆种和越南大叶种等。

引种驯化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引种容易获得成功。引种时先要了解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之间在纬度、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差异程度,其中又以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与土壤pH值为主要因子。差异程度小,可直接引种;差异程度大,则采取“逐步迁移种法”。

第二,引种驯化的成败与难易,不仅决定于植物个体发育的年龄,也决定于系统发育的年龄。采用种子实生苗作引种材料,其个体发育年龄小,适应性强,成功的可能性大;杂种的系统发育年龄比纯种小得多,故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南茶北引后,茶树由高变矮,叶片由大变小,由薄增厚,栅状组织层次由一层增加到二、三层,茶多酚含量减少,水浸出物增加,开花结实减少,春季发芽期推迟,而抗寒能力逐渐增强。北茶南移后,一般表现发芽提早,开花结实增多,茶多酚含量提高。引种时,根据自然条件与生产茶类,明确引种目标;在大量引种之前,必须先进行少量试种,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要做好种苗检疫工作,防止病虫与杂草的传播。

茶树病害--茶树冻害


症状、病因 参见桑树低温障碍。(北方植桑区常遭晚霜或早霜袭击。晚霜袭击时,受害重的幼芽四周结冰,气温上升后,冻害处呈水渍状,受害轻的叶色变浅或皱缩,生长缓慢。受冻严重的叶缘及芽变成黑褐色,叶片失水卷缩或脱落。早霜袭击后,枝条梢端或桑叶枯萎,受冻枝条从上向下逐渐失水或皱缩,树皮干皱或枯梢,严重时出现部分死条。

病因 气温低于0℃,冷空气沉降形成霜害,晚霜常较早霜受害重。-5℃以下易发生冻害。山东植桑区晚霜为害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芽早的品种易受冻,矮干的常较高干易受害,冰核细菌的存在常加重冻害的发生。冻害多发生在早春。夏秋季用叶过度、偏施过施氮肥,桑枝出现徒长的桑园易受害,夏伐桑园较春伐桑园、新桑园较老桑园受害重,南方品种、尤其是枝条皮色浅的桑树品种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寒性强或较强的品种。一般采用自然鉴定法,即在冻害发生时,调查鉴定茶树受害情况,主要调查叶片受害率,受害率低,抗性强。也可根据芽叶受害率及枝干受害情况,按5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分值越高,抗性越强。我国现有茶树栽培品种已600多个,其中较大面积栽培的有250多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抗寒性强或较强的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祁门种、黄山种、茗洲种、柿大茶、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皖农95、乐昌白毛茶、恩施大叶茶、鹤峰苔子茶、高芽齐、白毫早、宜兴种、茴香

茶、宁州2号、紫阳种、顾渚紫笋、藤茶、水古茶、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农113等。

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杨树林783、黄荆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10号、碧波茶、铺埔白叶、五岭红、临桂大叶茶、都匀毛尖、黔循601、信阳种、信阳10、宜昌大叶茶、云台山种、蓝山苦茶、江华苦茶、君山种、储叶齐12、锡茶5、锡茶11、赣茶1号、青山大有、台茶13号、苹云、眉峰等。(2)其它方法 参见桑树低温障碍。

茶树虫害--茶树肾毒蛾


茶 树 肾 毒 蛾 学名Cifuna 1ocuples Walker 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肾纹毒蛾、大豆毒蛾。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 寄主 茶树、大豆、绿豆、苜蓿、蚕豆、柿、柳等多种农作物。 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茶树叶片,发生严重时把茶叶取食一光。 形态特征 见豆科害虫——大豆毒蛾。(成虫翅展雄34—40mm,雌45—50mm。触角干褐黄色,栉齿褐色;下唇须、头、胸和足深黄褐色;腹部褐色;后胸和第2、3腹节背面各有一黑色短毛束;前翅内区前半褐色,布白色鳞片,后半黄褐色,内线为一褐色宽带,内侧衬白色细线,横脉纹肾形,褐黄色,深褐色边,外线深褐色,微向外弯曲,中区前半褐黄色,后半褐色布白鳞,亚端线深褐色,在R5 脉与Cu1 脉处外突,外线与亚端线间黄褐色,前端色浅,端线深褐色衬白色,在臀角处内突,缘毛深褐色与褐黄色相间;后翅淡黄色带褐色;前、后翅反面黄褐色;横脉纹、外线、亚端线和缘毛黑褐色。雌蛾比雄蛾色暗。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具褐色次生刚毛,体黑褐色,亚背线和气门下线为橙褐色间断的线。前胸背板黑色,有黑色毛;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黑色大瘤,上生向前伸的长毛束,其余各瘤褐色,上生白褐色毛,II瘤上并有白色羽状毛(除前胸及第1—4腹节外)。第1—4腹节背面有暗黄褐色短毛刷,第8腹节背面有黑褐色毛束;胸足黑褐色,每节上方白色,跗节有褐色长毛;腹足暗褐色。) 生活习性 长江流域茶区年生3代,贵州湄潭2代,均以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贵州一代成虫于5月中旬一6月下旬发生,第二代于8月上旬一9月中旬发生。卵期ll天,幼虫期35天左右,蛹期10一13天。卵多产在叶背。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叶肉。成长幼虫分散为害,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留主脉。老熟幼虫在叶背结丝茧化蛹。防治方法 (1)清除在茶树叶片背面的越冬幼虫,减少虫源。(2)掌握在各代幼虫分散为害之前,及时摘除群集为 害虫叶,清除低龄幼虫。(3)药剂防治 参见茶毒蛾。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312.html

上一篇:茶种品种资源

下一篇:茶树育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