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防治适期的预测

2019-11-13
5月底至6月上旬发生并需要防治的茶树害虫主要有:茶尺蠖(第二代)、假眼小绿叶蝉(第一蜂)、茶丽纹象甲、茶黑毒蛾(第二代)等。一、茶尺蠖第二代茶尺蠖默园间防治适期预测在6月3日至7日,此代发生量比第一代明显增加,部分茶园虫量将超标。建议选用农药2.5%的功夫或2.5%敌杀死,每亩用量均为20-25毫升,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二、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是本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今年的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或略重于去年。抓好第一蜂防治是确保夏茶优质高产的关键。预测第一蜂的防治适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具体防治时间应在早晨露水未干前调查,当田间会爬的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有量10-20克,蓬面扫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10天。三、茶丽纹象甲今年的发生程度于去年相近,防治适期在5月底至6月初。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用量60毫升。喷洒方式蓬面扫喷。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7天。四、茶黑毒蛾茶黑毒蛾今年发生程度轻与此同时去年,大部分茶园的虫量低于防治指标,但部分树冠较高、茶树郁闭的茶园可能有一定的虫量。预计第二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6月9日至15日。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五、其他害虫茶细蛾——第二代幼虫防治适期6月初,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或2.5%功夫,每亩有量10-15毫升。防治第二代茶尺蠖的茶园不闭单独防治此虫。茶橙瘿螨——防治适期在5月底6月上旬。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

一、形态特征

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透见一对红色眼点。

2、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 -3.8 毫米,淡绿至淡黄绿色。头冠中域大多有两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一对绿色圈,又称为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色条带,横刻平直。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与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二、危害方式

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第二轮茶受害最重。

三、发生特点

假眼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性畏光怕湿,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它的成虫是逐渐孕卵的,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的发生代数是不整齐的,归结起来它在发生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发生代数多在广东每年可发生13代,粤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2、世代重叠、凌乱茶园中可以同时见到成虫、若虫。但全年中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在9-10月。

3、气候因子影响气温、降水量和雨日数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消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在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的条件下发生。

4、天敌很多有60多种,最主要的有卵寄生蜂、缨小蜂、蜘蛛和虫霉等等。

另外,其发生发展跟栽培管理、品种有密切关系。白叶单丛受害重。

四、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另一个是靠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自然天敌,发挥天敌作用,控制好小绿叶蝉的发生,例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就是采用生态调控的办法,在7000多亩茶园中不打农药,十多年来长期把小绿叶蝉控制在不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芽叶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多、数量多,缨小蜂寄生率高,完全控制住了小绿叶蝉。这种方法省事、有效、成本低,不会造成茶叶农药残留污染。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实施初期会有一定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虫口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不用害怕,当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时,便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这是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方法,效果是有的,但也有较大弊病。用药以后杀伤了天敌。据我们调查,凡是用过农药的茶园,便很难找到缨小蜂,蜘蛛的数量也迅速降低,天敌的作用便难于发挥。而小绿叶蝉发生不整齐,卵又产于嫩梢中,打一次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经常打药,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愈打药愈要依赖药。像我省一些茶场,采一次茶就打一次药,每年要打很多次药,虫子仍然发生多,而成本增大了,农药的残留也增多了。我们认为各地应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要用农药也要选准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以减少农残和降低成本。

当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为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具体用法是:10%吡虫啉15-20克稀释成4000-5000 倍液,35%硫丹50-75 毫升稀释成1000倍液,98%巴丹40-50 克稀释成1000-2000 倍液,2.5%天王星每亩用25-40 毫升加水稀释成1500-2000 倍液,2.5%功夫每亩用25-35 毫升,加水稀释成2000倍液喷雾。以上各种药可任选一种,掌握在假眼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前施药。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措施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

一、形态特征

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透见一对红色眼点。

2、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3.8毫米,淡绿至淡黄绿色。头冠中域大多有两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一对绿色圈,又称为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色条带,横刻平直。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与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二、危害方式

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第二轮茶受害最重。

三、发生特点

假眼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性畏光怕湿,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它的成虫是逐渐孕卵的,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的发生代数是不整齐的,归结起来它在发生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发生代数多在广东每年可发生13代,粤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2、世代重叠、凌乱茶园中可以同时见到成虫、若虫。但全年中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在9-10月。

3、气候因子影响气温、降水量和雨日数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消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在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的条件下发生。

4、天敌很多有60多种,最主要的有卵寄生蜂、缨小蜂、蜘蛛和虫霉等等。

另外,其发生发展跟栽培管理、品种有密切关系。白叶单丛受害重。

四、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另一个是靠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自然天敌,发挥天敌作用,控制好小绿叶蝉的发生,例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就是采用生态调控的办法,在7000多亩茶园中不打农药,十多年来长期把小绿叶蝉控制在不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芽叶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多、数量多,缨小蜂寄生率高,完全控制住了小绿叶蝉。这种方法省事、有效、成本低,不会造成茶叶农药残留污染。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实施初期会有一定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虫口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不用害怕,当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时,便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这是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方法,效果是有的,但也有较大弊病。用药以后杀伤了天敌。据我们调查,凡是用过农药的茶园,便很难找到缨小蜂,蜘蛛的数量也迅速降低,天敌的作用便难于发挥。而小绿叶蝉发生不整齐,卵又产于嫩梢中,打一次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经常打药,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愈打药愈要依赖药。像我省一些茶场,采一次茶就打一次药,每年要打很多次药,虫子仍然发生多,而成本增大了,农药的残留也增多了。我们认为各地应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要用农药也要选准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以减少农残和降低成本。

当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为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


学名 Empoasca vitis Gothe 同翅目,叶蝉科。别名假眼小绿浮尘子、小绿叶蝉。俗名叶跳虫等。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 寄主 茶树、花生、大豆、麦、棉、桑、烟、十字花科蔬菜、果树、药用植物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妨碍物质运送,致茶树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呈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芽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影响茶叶的质量。近年假眼小绿叶蝉和小绿叶蝉在一些茶区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前者是很多省的优势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1—3.8mm,体黄绿色至淡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复眼灰褐色,没有单眼,仅在单眼位置生一对绿色小圆圈,称假单眼。小盾片中央及端部生浅白色小斑纹。前翅浅黄绿色,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的胫节端部以下绿色。卵长0.8mm,新月形,初乳白色后变浅绿色。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长0.95mm,乳白色,体表有细毛;2龄体长1.30mm,浅黄色,体节明显;3龄长1.64mm,浅绿色,始露翅芽;4龄2.08mm,翅芽明显;5龄2.24mm,浅绿色,翅芽伸达腹部第5节,体形与成虫近似。 生活习性 安徽年生10代,长江流域9一ll代,广东、广西12—13代,海南15代,各省均以成虫在茶树、冬季豆类、绿肥等寄主植物上越冬。广东、云南无明显越冬现象,冬季也可见到卵和若虫。长江流域茶区越冬成虫在3月中下旬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第一代若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后,隔15—30天发生一代,世代重叠,进入1月中旬开始越冬。此虫每年出现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一7月上旬,夏茶受害重;第二高峰出现在9—11月。该虫卵期6一19天,若虫期6—20天,成虫寿命2—21天,越冬代150天。该虫有趋嫩性,喜在芽梢、嫩叶背面栖息,芽下的2—3叶虫口数量大,三龄后若虫、成虫活泼,横行或跳跃。中午炎热烈日照射或阴雨天、露水未干时都躲在花丛中不活动或只在丛间移动。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交尾,把卵散产在茶树幼嫩组织上或芽下2—3叶上,春季每雌产卵32粒,夏季9粒,秋季12粒。 防治方法 (1)茶园内不问种豆类作物,发现杂草及时铲除。(2)及时采茶,发现嫩梢上卵粒随时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春茶结束后第一个高峰到来前每百叶有虫20一25头时,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25%优乐得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兴棉宝乳油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4)在湿度高的地区或季节,提倡喷洒每ml含800万孢子的白僵菌。

茶尺蠖第四代防治适期预测


茶尺蠖第四代防治适期预测: 一、茶尺蠖茶尺蠖是该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第四代是全年的主害代,第三代已在该地局部茶园大发生,亩虫量在15万头以上,并在少数地方已出现明显的对敌杀死、功夫、天王星等拟除虫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从而使局部茶园受害较重。第四代茶尺蠖发生期处在高温季节,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发育进度快(2天左右长一龄),是全年的主害代。根据第三代的发生情况,园间防治适期(2龄高峰期)预测在7月30日至8月10日,基本上可分为两段时间,即7月底至8月5日和8月6日至8月10日。各生产单位和农户应加强园间调查,确定具体的防治时间。对尚未产生对除虫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园地仍可用2.5%的功夫或2.5%敌杀死,每亩用量均为25毫升,用药后的安全间隔期5天。对已出现抗药性的园地可加大使节量,用药后的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针对部份园地茶尺蠖对菊醋类农药产生抗性的情况,目前各单位和农户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期防治:一是要撑握园间大多数幼虫处在2龄时实施喷治。 (2)喷药质量:防止漏喷或喷药不匀均,弥雾机提倡单向重复飘移喷洒。 (3)减少喷药次数:尽可能减少同一农药与同一害虫的接触频次,在可喷可不喷的情况下,做到一定不喷药。 (4)在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代替农药之前,对已产生抗性的园地,只能提高农药有使用量来获取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其它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在平均气温29℃以上时此虫虫量不会增加,所以在目前高温情况下虫量不是很大的茶园,不必用药防治。立秋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加时,应加强园间调查,注意防治。茶刺蛾——第二代发生数量较大的茶园,在7月下旬未经防治的8月初仍可用药防治。茶黑毒蛾——第三代属轻发生,一般茶园不必防治。

茶树小绿叶蝉防治方法


小绿叶蝉是我县目前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条件适宜时常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无茶可摘。它是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使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生长停滞硬化、危害严重的造成叶片脱落,受过为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

一、特征与习性

茶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头略成三角形,复眼灰褐色;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绿色;若虫淡绿色至淡黄色,头大而后端瘦小。在我县一年发生13代左右,无越冬现象,在茶丛下部幼叶上活动,怕阳光,多躲于叶背为害,卵散产于嫩梢组织内,约80%左右的卵产在一芽二叶内,在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下最易发生成灾,多雨或干旱条件下对其发育不利,发生量小。在间作不合理的茶园最易发生危害。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1)、及时多次勤采,降低虫口密度;

(2)、及时除草,减少虫源;

(3)、利用黄色粘虫板(纸)诱杀。

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茶园自然天敌或放置人工养殖的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其种群的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

不同的茶园选用不同的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治:用2.5%鱼藤酮300~500倍液或百虫僵600~800倍液或爱禾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35%赛丹1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 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黑刺粉虱等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


春茶结束后,在5月中、下旬需要防治的茶树害虫有以下几种,广大茶(厂)业主及承包大户,务必安排人员及时进行园间调查,掌握适期,及时防治。一、黑刺粉虱此虫是本地茶园的主要害虫,虽然今年的发生量轻于前几年,但虫量仍较大。今年此虫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预测在5月17日至23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每亩喷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下部叶背。二、长白蚧和蛇眼蚧长白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21日至26日。蛇眼蚧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15日至20日。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用量30—40克,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叶上,每亩喷洒的药液量不应少于3背包。三、茶刺蛾茶刺蛾去年在本地茶园局部发生较重,此虫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一般园道附近茶树虫量较大。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每亩1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蓬面扫喷。四、其他害虫茶毛虫——第一代茶毛虫在4月下旬—5月初末防治的,在5月中旬仍可防治(指有此虫的茶园),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15—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茶橙瘿螨——在5月下旬应及时调查春茶留下的新叶有无发黄现象,如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防治。上述害虫用药时间在春夏茶间隙,用药后至采摘一般间隙期较长,不会出现农残超标。

茶树虫害--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右图)


学名 Empoasca vitis Gothe 同翅目,叶蝉科。别名假眼小绿浮尘子、小绿叶蝉。俗名叶跳虫等。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 寄主 茶树、花生、大豆、麦、棉、桑、烟、十字花科蔬菜、果树、药用植物等。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妨碍物质运送,致茶树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呈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芽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影响茶叶的质量。近年假眼小绿叶蝉和小绿叶蝉在一些茶区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前者是很多省的优势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1—3.8mm,体黄绿色至淡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复眼灰褐色,没有单眼,仅在单眼位置生一对绿色小圆圈,称假单眼。小盾片中央及端部生浅白色小斑纹。前翅浅黄绿色,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的胫节端部以下绿色。卵长0.8mm,新月形,初乳白色后变浅绿色。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长0.95mm,乳白色,体表有细毛;2龄体长1.30mm,浅黄色,体节明显;3龄长1.64mm,浅绿色,始露翅芽;4龄2.08mm,翅芽明显;5龄2.24mm,浅绿色,翅芽伸达腹部第5节,体形与成虫近似。生活习性 安徽年生10代,长江流域9一ll代,广东、广西12—13代,海南15代,各省均以成虫在茶树、冬季豆类、绿肥等寄主植物上越冬。广东、云南无明显越冬现象,冬季也可见到卵和若虫。长江流域茶区越冬成虫在3月中下旬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第一代若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后,隔15—30天发生一代,世代重叠,进入1月中旬开始越冬。此虫每年出现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一7月上旬,夏茶受害重;第二高峰出现在9—11月。该虫卵期6一19天,若虫期6—20天,成虫寿命2—21天,越冬代150天。该虫有趋嫩性,喜在芽梢、嫩叶背面栖息,芽下的2—3叶虫口数量大,三龄后若虫、成虫活泼,横行或跳跃。中午炎热烈日照射或阴雨天、露水未干时都躲在花丛中不活动或只在丛间移动。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交尾,把卵散产在茶树幼嫩组织上或芽下2—3叶上,春季每雌产卵32粒,夏季9粒,秋季12粒。防治方法 (1)茶园内不问种豆类作物,发现杂草及时铲除。(2)及时采茶,发现嫩梢上卵粒随时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春茶结束后第一个高峰到来前每百叶有虫20一25头时,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25%优乐得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兴棉宝乳油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4)在湿度高的地区或季节,提倡喷洒每ml含800万孢子的白僵菌。

小绿叶蝉


拉丁学名:Empoasca Pirisuga Matsu.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内侧和头部后绿也有白纹,并与前一白纹连成山形。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雌成虫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面黄绿色。卵长约 0.8毫米,香蕉形,头端略大,浅黄绿色,后期出现l对红色眼点。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成虫或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被害芽梢生长受阻,质地变脆,在气温较高水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芽梢出现枯焦,因此在夏茶期为害最重。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9~11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世代重叠十分严重。小绿叶蝉在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成虫和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利其发生。成虫在茶园中多栖息在茶丛叶层,卵一般产在芽下第1~3节嫩梢组织中。每雌产卵量lo一30粒。若虫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防治方法:(1)分批及时采茶能采下大量的卵,降低虫口密度。 (2)加强测报,及时掌握虫情,小绿叶蝉进入高峰期的迟早和气温高低有密切关系。早春3-4月的日均温连续10天达10℃的日期来临早,第一高峰期出现早。第二高峰期的早晚和7月份日均温高于29℃的天数密切相关。可根据当地气温情况掌握虫情,组织防治 。 小绿叶蝉的防治指标(为夏茶期百叶虫数5-6头,秋茶期间为百叶虫数10~ 12头)。需要防治的茶园要在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喷施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 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0天、 6天、6天和10天。该虫趋嫩性强,分布在茶丛上层,防治时应注意喷施蓬面和芽梢的正面和反面。在喷药前除草可减少该虫的躲避场所,提高防治效果。 常用药剂: 敌敌畏扑虱灵氰戊菊酯天王星

如何识别与防治茶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又称浮尘子,是我省茶树首要大害虫。它以若虫、成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致使芽叶黄化失绿,叶脉变红,叶质粗老,严重时,叶尖和叶缘红褐焦枯,芽叶萎缩、生长停滞,甚至全部焦枯,状如火烧。受害叶制成干茶,碎末增多,滋味苦涩,产量与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5-4.0毫米,淡绿色至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中胸小盾片有白色条带。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可见一对红色眼点。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小绿叶蝉在我省可发生12-13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全年世代重叠。各虫态历期:卵期7-8天(早春达20天),若虫期10-15天,成虫期25-30天,冬季成虫期长达几个月。若虫和成虫均趋嫩为害,多栖息在芽梢嫩叶背面。有怕湿畏光习性,成虫产卵于芽下二、三叶节间嫩梢皮层内。春季产卵多,夏季少,适合于旬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即中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多。全年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虫口高峰在第二轮茶期,第二虫口高峰出现于9月,以第一虫口高峰为害性大。小绿叶蝉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是缨小蜂和蜘蛛及虫霉,但施药茶园,天敌减少。

对小绿叶蝉的防治,应在加强茶园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农业措施,如及时除草、坚持分批多次采摘,冬季及时修剪等,以减少虫口;避免盲目施药;加强对天敌的保护。防治的重点是一定要控制好第一个虫口高峰,避免二轮茶受害。发生季节,应根据虫情预报,适时开展药剂防治,在大叶种上,当检查100梢(芽及芽下3个叶片)上有小绿叶蝉50头以上,而且是若虫居多时,即应喷药防治,通常用20%优乐得乳剂2000倍或用40%乐果乳剂2000倍;菊酯类农药如20%杀灭菊酯6000倍液、20%灭扫利3000倍液也可以用。另外9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效果也好,但虫口回升快。加强采摘管理,在虫口发生多的茶园,在产卵期可采用狠采的办法,摘除卵粒,可起很大作用,能减少虫源。茶园铺草可抑制杂草,有保土、保水作用,对保护蜘蛛也很大作用,蜘蛛多的茶园,全年不须用农药,同样能控制小绿叶蝉的为害。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283.html

上一篇:茶树施肥

下一篇:葡萄茶翅蝽(附图)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