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茶膏博物馆落成于2011年5月20日,位于昆明市康乐茶文化城。占地200平方米,共有茶膏藏品216件,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茶膏博物馆。蒙顿茶膏博物馆从茶膏的历史、原料、工艺、功效等各个层面,对茶膏这一被遗忘的养生文化作了全面、系统化的展示。
有多款珍稀茶膏藏品都是中国茶膏博物馆首次展出。茶膏作为更高形态的茶,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在明代、清末曾出现过两次隐退期,到现代实现了工艺的突破。千年历史,跌宕起伏。故宫博物馆、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云南省博物馆、普洱市博物馆都把茶膏作为藏品收藏在茶膏的发展进程中,不仅有陆羽、蔡襄、陶谷、赵汝砺、吴任臣等茶人,也有宋徽宗、雍正、乾隆这样的帝王;有文学家鲁迅,也有药学家赵学敏。
茶膏古今制作工艺也在蒙顿茶膏博物馆作了一个全面的展示。从宋代的压榨制膏(高温),到清代雍正年间云南土司大膏熬膏,再到乾隆年间的宫廷压榨制膏(常温),直到现代的高温制膏和低温制膏。蒙顿茶膏博物馆还揭示了茶膏历经千余年发展却唯独留下普洱茶膏、且以普洱茶膏为上品的原因,科学论述了普洱茶膏的原料——普洱茶制作茶膏的优势。
普洱茶膏是新的一种茶叶类别,属于“膏茶”类。实际上普洱茶膏是一种“以普洱茶 为主要原材料,配伍适量的中药材,提炼二次而出的养生膏方。” 音方级别的普洱茶膏产生于清朝乾隆时期,当时的御医为了让皇室在喝茶的同时起到 养生效果,特意用茶叶和中医膏方理论结合,制作出具有滋养功效的茶饮,这就是传说中 的宫廷普洱茶膏。
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膏可治百病,”实际上 正确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各种药材配伍类型的普洱茶膏,治疗各种类型的病。”实 际上,膏方级别普洱茶膏的出现,是中国茶道和医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融合的产物 如今,人们早已遗忘了普洱茶膏的作用,只单方面的理解为“皇帝喝的茶”。
昆明茗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大量的史料整理,推敲和论证,第一家提出了“普洱茶膏是 种养生膏方”的理论,并按照这个理论生产出了:玛咖养生茶膏,石斛茶膏,葛根枣花茶 膏,普洱雪菊茶膏,辣木茶膏等产品,广受好评。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座落在昆明市五华区钱王街86号,是一座古朴幽静的清代旧宅,这家茶博馆不定期开展各类云南民族茶文化展览和体验活动,是云南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公益窗口,这里曾是在滇促成六大茶山改土归流,设茶叶局进贡朝廷,使云南普洱誉满全国的第二十任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府邸。自建馆以来就拥有多项荣誉,近十年荣誉情况如下:
2006年茶博馆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组织撰写的云南旅游新景点、云南旅游小镇丛书第一集《易武·古茶第一镇》正式出版发行。
2007年,茶博馆向国家申报将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遗名录,同时在云南省科技馆举办了大型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展览。同年,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传习馆"在昆明正式开馆,这也是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的前身。
2008年,在曾丽云的努力下,茶博馆荣选参展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云南馆承办方,馆藏品鄂尔泰品牌的展品《八色贡茶》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优秀展品奖》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最受欢迎奖》。同年十月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参加十一黄金周继续在北京展出。
在奥运期间,奥运会云南祥云小屋接待中外来宾487600余人次,极大地宣传了云南的茶文化,茶博馆为奥组委特制的国礼茶品"中国故事"赠送给各国元首、政要。在奥运会上,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通过38家各国主流媒体在全世界广为宣传。数千家各国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曝光,为中国茶文化、中国普洱茶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2009年茶博馆参展首届"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期间、公司"古镇易武"品牌的展品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综合评定为云南省唯一"中国鼎尖名茶"授鼎并颁发荣誉证书;同年茶博馆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云南普洱茶传统加工制作技艺保护单位,"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
2010年茶博馆的《古镇易武》和《鄂尔泰》等系列展品走进上海,其中鄂尔泰牌《冷美人茶》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并再次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各国政要,并荣获世博协调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
2011年茶博馆随云南省文化厅代表团参展"西安文博会"。同年正式申报"云南茶文化博物馆",并经批准作为云南省博物馆分展馆之一,对外宣传展示云南茶文化。同年、获云南省文化厅、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主办的"建行杯"云南省优秀文化企业评选荣获"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荣誉称号。
2012年茶博馆组织承办"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项目之一的首届"中国茶歌大赛",全省个地、州、市20多个参赛队、80多首自创茶歌参赛。同年,馆长曾丽云同志接受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和"云南广播电台"的专访,向听众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及云南民族茶文化。同年,茶博馆随云南省非遗中心代表团参展"台儿庄国际非遗展"、展品"八色贡茶"再次获得金奖。
2013年在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正式注册、成为云南省唯一的专业类茶文化博物馆。
2014年茶博馆参筹资、设计重修"易武茶文化博物馆"。同年、与国际葡萄酒大师们共同举办"葡萄酒与普洱茶"的对话活动。
2015年、茶博馆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邀请参展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作为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唯一的普洱茶参展单位,把云南祖先农耕文明的成果,古乔木普洱茶及中国的茶文化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受到极大的好评及赞誉。同年由茶博馆参与筹资捐赠并设计、布展的"易武茶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同年茶博馆与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共同编撰的《历史的脚印·易武茶文化博物馆》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2016年茶博馆受邀参展中国第二届广州国际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博览会,并荣获"最佳传承奖",同年被省正式命名注册更改为"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正式迁入昆明市商业核心区域正义路昆明老街,清代第20任云贵总督鄂尔泰的故居,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给观众。
2017年茶博馆受邀参展在杭州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荣获"最佳创意奖"。同年茶博馆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编撰的《贡茶·普洱的故事》将正式出版发行。
2017年12月20日,由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的以"分享.创新"为主题的2017年度第四届"CSR中国文化奖"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共选出了八个奖项,涵盖了从社会公益参与到传媒责任等多个领域。
困鹿山是无量山的一支余脉,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宽宏村委会困卢山自然村,位于普洱县城北面31公里处,海拔1410米—2271米之间,中心地段南北延伸十几里,东西宽数里。山中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最高峰海拔2271米。困鹿山古茶树群落地跨凤阳、把边两乡,总面积为10122亩,其中宁洱镇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有1939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因为拥有上千年上万亩古茶园而被人们称之为“茶之博物馆”相传为清代皇家茶园。
困鹿山早春鲜茶
普洱市宁洱县一带,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资源极为丰富。地处宁洱县和景谷县的困鹿山脉,山高峻岭,云遮雾罩,雨量充沛。古茶树木中有多年保存下来的参天古树,也是普洱市仅存的原始森林之一。困鹿山古茶树群落总面积一万零一百二十二亩,地跨凤阳、把边两乡,困鹿山古茶园分东、南、西、北四个部分组成,附近的凤阳乡、把边乡、黎明乡还有大片的人工栽培型、过渡型的古茶资源。
2004年11月、2005年12月、2006年4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组织多批专家相继对困鹿山茶树群落进行了三次重点科学考察,并作出了论证:“困鹿山栽培型茶树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其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已超过1000年以上。”再一次证明困鹿山处于茶祖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围之中。这是自1986年在困鹿山发现1939亩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群落以来,已经淡出江湖近300年的困鹿山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古茶园中的过渡型古茶大、中、小叶种相混而生,香型独特,在云南三大茶区中独有此茶能称得一个"雅"字.茶香清雅、高锐、持久,韵长。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转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丰富沉厚,喉韵甘润持久,气蕴上扬而沉实。无愧皇家茶园称号而问鼎普洱茶界。
十二月初的早晨,八点零五分,驱车从勐宋出发,一路浓雾,车缓慢行至勐海。过了勐海县城,就到了勐混镇,这是一个盛产稻米的坝子。一大清早,勤劳的农人已经开始在薄雾笼罩的田边劳作。田里有收割完的稻谷,有西瓜,以及造型独特的火龙果。过了坝子,汽车一路爬坡,茶园开始映入眼帘。走到高处,雾气突然散去,阳光洒下来,上山的道路一片明朗,而山谷里仍是云雾笼罩。
9点半,抵达海拔1700米的曼弄老寨,这是一个古老的拉祜族寨子。寨子新修了大门,寨门很高,像一个巨人守在路口。进村的弹石路很宽敞,足够两辆车并排通行,即便在这偏远的山路,也不时有一些价格不菲的豪车穿梭,因为这条弹石路正是从勐混去往班章的必经之路。十二月初的农闲季节,一些走亲访友的小车和拉建筑材料的大车让这条路保持了繁忙。
拉祜山寨里的茶山博物馆
进了寨门,走百米左右就可以看到茶山博物馆,一座造型精巧的建筑,它就在路边等候,欢迎每一位路过的人。聂素娥是这间博物馆的主理人,博物馆是一个向公众提供知识教育的重要空间,茶山博物馆的诞生,离不开她早年的教师经历。因为对茶叶的热爱,聂素娥和先生邹东春都放弃了公职,全身心投入了余福生福元昌的管理经营,这是一家创立于民国年间的普洱茶老字号。2013年,嘉德拍卖行成交了一筒20世纪初的福元昌圆茶,成交价为1035万元。
古六山之外,贺开是聂素娥的心头所爱,她们每年都会在这里收茶,她们喜欢这里的茶、喜欢这里的人,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茶山博物馆,想让爱茶人在茶山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博物馆里展示着琳琅满目的马帮用具、制茶工具、历史文献以及茶山的民用器物。这些器物,都是聂素娥与邹东春的私人收藏,每一件器物都来之不易。
这些老器物在静静地等候,在你目光所及之时,它们就会开始讲述。看收藏品时候,你需要俯身向前,而当你仰起头,就会看到墙上张贴着的知识挂画,为你梳理茶山的重要知识点。
逛完了博物馆,如果你觉得知识浓度太高,需要休息调整,你可以到一旁品茶回味,边喝边想。博物馆的另一侧是精心布置的茶席,大大的落地窗,把室内与室外巧妙连接,茶席也一起延伸到了远处的青山之中。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品尝工夫茶,还可以到火塘边体验拉祜族烤茶,当夜幕降临,山寨静悄悄,三五好友围坐在火塘边,煮一壶茶,聊聊人生品品茶,再惬意不过了。
博物馆的展厅位置是二楼,往下走,一楼可以体验做茶,品尝茶山美食;往上走,三楼、四楼有10间精心布置的房间可供住宿,每一间房屋都看得见风景。天气好的日子,你可以去古茶园看星星,看完星星再枕着山寨的呢喃入梦。
我们在这个空间里享受到的所有美好,都是聂素娥与邹东春花了很多心思搭建起来的。搭建房屋结构的木材,是她们从自家经营的老房料家具厂修整打磨之后运输上来的。二楼的土墙,是在勐混专门找人高价定做的。在土木结构之外用钢架加固,融合了版纳本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优势,在斜坡上做到了空间最大化的利用。
在聂素娥看来,版纳的傣族工匠对木头的运用出神入化,因此他们请了勐海的老木匠上来搭建博物馆的木结构,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
最开始是请了一批50、60岁的勐海傣族工匠来盖,盖到第三层的时候,他们说太高了,害怕掉下来,不盖了。他们要回家,我们也没办法,后来又找了一批稍微年轻一点的木工,总算才把这个楼盖完。
聂素娥笑着讲述了这个小插曲,笑声依旧爽朗,没半点埋怨。
在山上施工,除了要克服技术问题,还需要克服一些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次聂素娥好不容易召集齐了工人上山开工,可是才开工1天,寨子里就派人就来说他们村里做“迷信”(禳解仪式),要持续数日,期间不能动工。于是她又只好停工,好不容易召集来的工人又都下山另找活计了。
几经周折,历经一年半的时间,这间博物馆总算圆满落成了。
住茶山博物馆,了解古树茶的秘密
“住茶山博物馆,了解古树茶的秘密”这是我在茶山博物馆看到的一句广告语。现在,茶山博物馆就在眼前,那古树茶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古树茶与古茶树,前者说的是茶,后者说的是树,这两者这间,需要连接。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树吧。
从茶山博物馆到贺开古茶园,只需步行几分钟,一进入古茶园,聂素娥就变成了一位带领学生上自然课的老师,贺开茶园就是她的课堂,她耐心地教我们观察这里的茶树。从树形、到树上的寄生植物,她对这片古茶园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有人在古茶树身上挂了一个牌子,写着树的年龄,300-600年不等,这对我们人类而言,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我想古树茶广受追捧,除了资源的稀缺和口感的不可替代,也来自我们对长寿和永生的向往。
贺开曼弄老寨能保留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和拉祜族分不开。据说这片茶园是布朗族栽种的,但最近这一两百年,主要归拉祜族管理采摘。在云南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三大普洱茶产区,拉祜族是一个重要的事茶民族,这个从西北河湟地区一路迁徙南下的氐羌后裔,在西南大地上繁衍生息,写下了很多动人传说。猎虎的民族说的是拉祜族,芦笙恋歌讲述的也是拉祜族男女动人的爱情故事。
拉祜族与自然共生,信奉万物有灵。茶树不值钱的时候,他们也不砍树。聂素娥说以前曼弄老寨一户拉祜族人家的厨房里都长出了茶树,房子都是绕着树盖的。在茶山博物馆的一楼,我看到了木板搭建的走廊上也有一棵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茶树。这棵树目前还很小,但它会随着时间慢慢长大,变成一棵古树。古树茶的秘密,或许就是人与时间的秘密,它隐藏在村庄里,隐藏在茶园里,隐藏在老字号的历史里,这个秘密也一直牵引着聂素娥与邹东春一步步走入深邃的普洱茶世界。
从古茶树到古树茶,中间隔着时间,隔着茶人的用心。古树茶需要养护、采摘、制作、储存,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我们会用心将它冲泡、品饮。从森林里的一抹绿芽到茶桌上的一碗茶汤,凝聚了数不清的瞬间。
逛完了古茶园,微微发汗,我们又回到了茶山博物馆,准备喝茶,我们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看着近处的村庄和远处的青山,等着水开。下山前的最后一泡茶,聂素娥为我们冲泡了2018年的曼弄老寨春茶。茶汤甜柔、香高、回甘悠长。在聂素娥看来,贺开是布朗山的“小妹妹”,比起大哥哥班章,她更为甜柔。
离开了茶山博物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将抵达福元昌位于告庄的网红茶书馆,在告庄的大金塔边,也有一杯好茶在等我们。在山上听着虫鸣鸟叫喝茶,下山了可以听着佛经唱诵喝茶,从茶山到都市,都有不同况味。还原一杯好茶,一份老字号的味道,是聂素娥和邹东春做茶初心,也是福元昌号的使命。
1月8号下午,在昆明五华区钱王街86号,记者一行人探秘鲜为人知的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下称茶博馆),了解这家屡次在国际国内获得荣誉,为云南普洱茶的推广宣传做出了极积贡献的茶博馆,及其背后的故事。
走进茶博馆大院,古色古韵充斥着每一根神经。四合相连的两层木楼、雕花的木格门窗,微观普洱府,古色古香的文史馆,而各种造型的茶品,物品,茶器,字画等星罗棋布地布置在院落的各个房间中,构成了茶文化和古建筑相融的独特的人文气息。
云南茶博馆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馆长曾丽云介绍,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是一个经官方注册的博物馆,其主要职能是收藏,展示,研究,推广云南的茶文化,主要藏品分茶品,物品,茶器,字画等四类,有相关珍惜藏品近千余件。同时,该馆也是云南省唯一注册的茶文化专业类博物馆,深受海内外茶人及茶文化学者的喜爱。
自建馆以来,茶博馆收藏的各类珍稀种类普洱茶样本、普洱茶老茶、古乔木茶达三百余种。最老的馆藏藏茶可以追述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横跨一个世纪的岁月,极具历史价值。
作为云南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公益窗口,茶博馆主要展览馆藏的云南普洱茶、茶具,并为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提供云南普洱茶茶艺、茶文化知识和互动体验,讲解云南老茶、茶具、茶历史等。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在曾丽云的努力下,茶博馆荣选参展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云南馆承办方,馆藏品鄂尔泰品牌的展品《八色贡茶》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优秀展品奖》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最受欢迎奖》。同年十月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参加十一黄金周继续在北京展出。
参展期间,奥运会云南祥云小屋接待中外来宾487600余人次,极大地宣传了云南的茶文化,茶博馆为奥组委特制的国礼茶品"中国故事"赠送给各国元首、政要。在奥运会上,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通过38家各国主流媒体在全世界广为宣传。数千家各国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曝光,为中国茶文化、中国普洱茶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2013年在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正式注册、成为云南省唯一的专业类茶文化博物馆。
曾丽云说,云南有着厚重的普洱贡茶文化、有历史悠远的茶马古道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虽然茶博馆在推广云南茶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仅凭茶博馆一己之力难以实现。
目前,茶博馆仅有600平米的一个四合院难以施展,且满足不了每天的客流量,其次本土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曾丽云希望社会各界重视这个云南茶文化的宣传平台。能够实现"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芮豪晙出生在韩国,在北京读书期间爱上“泡茶馆”,开启了探寻黑茶文化之路。在走访中国西北的边疆地区寻找陈年黑茶,虽然没有找到理想中的陈年老茶,但在收购了100多吨的安化黑茶一级原料后,创办了“永乐黑茶博物馆”。芮豪晙还在家乡韩国大邱开了一家同样的黑茶博物馆。
芮豪晙
今年54岁、身高一米八的芮豪晙出生在韩国大邱,是一名精通多门外语的房地产商人,说着流利的中文。1998年,他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爱上“泡茶馆”,开始探寻中国各地的黑茶文化。
“1995年在香港时,身边的中国朋友都喝黑茶普洱。”在北京,芮豪晙一空闲下来就去茶馆品茶。在那里,他结识了同样喜欢“泡茶馆”的中国妻子单雨虹,并在其帮助下学习汉语。
“曾在北京开过六家不同风格的餐厅,但是两年半时间都关门了。”芮豪晙笑着说,夫妻俩一直将黑茶作为爱好,在茶叶协会进修成为高级茶艺师,到各地收集陈年黑茶,“荒废”了正业。此后,他们干脆全情投入黑茶事业中。
湖南黑茶具有600多年的产销历史,占中国边销黑茶半壁江山。作为茶马古道湖南境内的起点,安化“百两茶”、“千两茶”等黑茶曾远销世界。
“当时正好碰上茶厂改制,很多黑茶原料积压,普洱、六堡茶等其它黑茶市场行情又上涨迅猛。”考察益阳的茶厂茶园,芮豪晙并没有找到理想中的陈年老茶,但以其多年接触茶产业及商人的敏锐嗅觉,“闻到”了安化黑茶的新茶商机。在收购了100多吨的安化黑茶一级原料后,看着堆积满仓的茶叶,芮豪晙萌发了创办黑茶博物馆的念头。2009年,“永乐黑茶博物馆”在益阳茶叶市场正式开馆,“万里茶长城”由此诞生。
走进博物馆3000平米的展厅里,以黑茶为原料,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安化黑茶史在浓浓的茶香中别样呈现。除了亲自设计长城、九龙壁、农耕图这些镇馆之宝外,芮豪晙还用几十支益阳特有的“千两茶”打造了十余米长的神舟九号飞船模型。
“我的好多藏品都是绝版。”芮豪晙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的宝贝:40吨茶叶压制成650克的茶砖,一块块拼凑成长城模样;黑茶按类别、按年份细心摆放陈列柜;博物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装饰由黑茶组成……芮豪晙还在家乡韩国大邱开了一家同样的黑茶博物馆。
焕古旧时称宦姑滩。因其位于紫阳茶叶主产地,加之临近汉江,便于水运,商贸历来发达,曾是汉水上古老的水运码头和商贸集镇。解放前,紫阳外运之茶,皆在包装上面写有“紫邑宦镇”字样,因而外地茶商多有知宦姑滩而不知紫阳者。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和水路交通的衰落,古镇逐渐归于平淡。
拂去尘埃,古镇的价值并未被世人遗忘。县上提出“旅游兴县”战略后,该镇将旅游古镇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打造“贡茶古镇,仙居焕古”工作目标,注重历史记忆和贡茶文化传统,全力构建“一廊三区”的旅游格局,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维护古镇遗韵,改善古镇基础设施。
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古镇,都因为独特,才被记忆。镇长喻铭星告诉我们,这次古镇改造重点是对老街的重要厅堂、典型民居进行彻底整修,最大特点是保留古镇原始风貌,做到修旧如旧,使游客一进入古镇就能感受到百年前的生活场景。
为提高老街群众房屋改造的积极性,该镇在改造资金上按50%的比例予以补助。李维才属古镇房屋首批改造户,笔者了解到,他的房子300多平米,仿古改造共花了7万元,政府补助一半,他只需掏3万多元。“经过改造,街道漂亮多了,相信今后来游玩的人肯定少不了。”李维才说,他打算在一楼开个小餐馆,再把二楼、三楼做成旅社。
据镇长喻铭星介绍,老街现有100多户,首批启动改造的有30户,改造后的老街将是古镇旅游核心,老街沿汉江将成为滨江景观带,古镇片区南部的铁炉沟将建成茶溪谷叠水公园片区。
古镇东头,已初具规模的大连、田坝两个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一排排青瓦屋顶的移民新居与古镇隔河相对。据了解,连接古镇与新区的两座大桥已动工,该镇“一廊三区”的规划蓝图即将变为现实。
茶山不墨千秋画,汉水无弦万古琴。春日下的焕古,漫山茶园含绿吐翠,碧绿的江面一艘游艇正轻快地驶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临江古镇必将成为汉江边一座耀眼的旅游新镇。
众所周知,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叶种植历史十分悠久。近日,在西安的博物馆上,最古老的汉茶首次亮相,不仅如此,还展示与汉茶有关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市民朋友们,不仅可以观赏到最古老的茶叶,还可以感受我国的茶文化。此外,最古老还将远赴苏格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叶文化,助力茶香飘万里。
四神兽瓦当茯茶饼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29日,举办“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汉茶系列产品西安首发式,“千古一叶”五铢茶片、“四神兽”瓦当茯茶茶饼、“阳陵泾乡”茯茶茶砖等文创产品相继亮相。
汉景帝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顶级期刊《自然(Nature)》所属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研究成果,确认了在汉景帝帝陵第15号从葬坑随葬品中发现的植物标本为茶叶。2016年5月,这些2150年前茶叶文物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世界上最早的茶叶”的认证,被誉为“镇馆之宝”,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
四神兽瓦当茯茶饼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顺应国家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政策要求,围绕“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文物,在2016年5月依托博物院唯一出土的“阳陵泾乡”瓦当造型,采用所在地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泾阳茯茶”制作工艺,制作而成“阳陵泾乡”瓦当茶饼系列产品,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保护,在2016年6月被选为G20农业部长会议礼品,被誉为“国礼”,在博物馆行业文创领域打响名声。2016年11月,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被选为92家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今年8月18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全面推出“千古一叶”五铢茶片、“四神兽”瓦当茯茶茶饼、“阳陵泾乡”茯茶茶砖、“千古一叶”茯茶茶砖等产品,价格范围覆盖从10元到1000元,适合各种年龄段人群,形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汉茶系列产品,并首次公开亮相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文创专展。据了解,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汉茶系列产品还将参加2017年苏格兰中国传统工艺创意精品展,将中国传统汉文化和茶文化向国外传播。
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朝普洱御茶“万寿龙团”。
三件国宝被买下1999万元巨额保险
一百多年前,云南普洱城的茶庄庄主风雨兼程将贡茶普洱送进紫禁城;一百多年后的昨日,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朝普洱御茶“万寿龙团”走出深宫,在8名干警的护送下抵达广州荔湾南方茶叶城。据悉,此次经特批“出宫”的还有清雍正皇帝批设“普洱”府治的进贡清单、钦点普洱茶为贡茶的奏折等。这5件与茶有关的国宝将在穗停留两天,市民今日仍可前往茶叶城一睹其真容。
昨日,南方茶叶城的展览会场被布置成清朝皇宫一角,大发髻的满洲服饰成为茶艺师和礼仪小姐的主着装。组织方透露,单是2.5公斤的“万寿龙团”,其市场估价就超过580万元,为保安全,组织方已为团茶、茶饼、茶膏三件国宝买下了1999万的巨额保险。
据悉,1963年文物部门清理故宫库房时,发现了2.5吨的普洱茶,“万寿龙团”就在其中。而普洱茶的故乡——云南省思茅市,在今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普洱市,并将于4月8日正式挂牌,因此,普洱市与故宫博物院签订了借展协议书,把“万寿龙团”等5件与茶有关的国宝借出博物院。这样才有了这次百年贡茶回归之行。五件国宝从北京启程,经天津、济南、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南宁、昆明8座城市,最后回到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