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次较大改变

2019-11-13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茶是药。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第二个阶段:羹饮法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至唐代,还多用这种饮用方法。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饮茶的习惯,故他们至今仍习惯于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第三个阶段:研碎冲饮法此法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山现了,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三国时代魏国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里说得很明确,当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未、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愈、姜、桔子”之类拌和,可以看出从羹饮法向冲饮法过渡的痕迹。唐代中叶以前,陆羽己明确反对在茶中加其它香调料,强调品茶应品茶的本味。说明当时的饮茶方法也正处在变革之中。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饮过清茗,再咀嚼茶叶,细品其味,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宋人以饮冲泡(淹茶)的清茗为主,羹饮法除边远地之外,己很少见到。第四个阶段:泡饮茶健康茶艺法饮茶的第四个阶段,可叫做全叶冲泡法。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来。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用全叶冲泡。这是茶在饮用上又一进步。散茶品质极佳,饮之宜人,引起饮者的极大兴趣。为了辨别茶质的优劣,当时已形成了审评茶叶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代研碎冲饮法和全叶冲泡法并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叶冲泡为主。这同今天大多数人的饮茶方法是一样的。目前开始的速溶茶、茶饮料等饮用方式也许正是新兴茶饮法的开端。

精选阅读

蒲公英根茶怎么泡 可以泡三到四次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蒲公英根茶怎么泡 可以泡三到四次》内容,感谢阅读!

蒲公英是一味中药材,可以晒干后入药,还可以用来泡茶喝。除此之外,蒲公英根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那么,蒲公英根茶怎么泡?可以泡几次?

蒲公英根茶怎么泡

1、从颜色可以看到色泽通透没有杂质,应该是通过严格的处理,这是泡1分钟时间的颜色。气味清香。

2、这是泡2分钟时间的颜色。颜色明显加重,口感香浓。

3、这是泡5分钟时间的颜色。色泽浓郁。

4、茶汤大概可以泡3-4次,比较耐泡,很干醇。

蒲公英根茶什么味道

茶汤色深,味道干醇,茶包质量很好,泡出来水底基本没有渣子的,味道有点像大麦,又综合了咖啡的味道,特别喜欢,回味很舒服,能平复急躁,对我的咽喉炎有缓解作用。

蒲公英根茶的优点

这是一个很有文艺范的茶,很适合年轻人。蒲公英根本就是一种中药材,通过加工变为茶饮,既方便饮用,又达到了药食同源的效果,和咖啡相比又不含咖啡因更健康。

点评

蒲公英根茶据说的代咖啡,而且还有很多的药用价值!一张贴心的卡片对所有的养生茶品做了清楚的介绍,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购买。带走封口的设计真的太赞了,防尘防潮,让茶能保持原有的味道。再有就是这个看着简单的包装,虽然没有过分的宣传,精美的包装,但这正说明了用心做好产品而不是包装!包装背面对产品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让买家可以一目了然。一包20小袋,独立包装,方便携带,随时随地享受健康,冲泡了两三分钟,颜色逐渐变深,看着真的和咖啡的样子差不多了,不过味道要比咖啡好接受的多了。封口设计可以慢慢喝,而不怕茶因受潮而改变味道了。

本文《蒲公英根茶怎么泡 可以泡三到四次》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饮茶起源的四种说法饮茶的起源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到底何时开始饮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神农说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其中,神农氏也就是上古三皇炎帝。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古代传说,有一次,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古史又传说,“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意思是说: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茶来茶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二、西周说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东至鱼腹,西至楚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荼、蜜等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西周时朝,周武王在以鲁周公旦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毕公等帮助下,武王伐殷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和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所以,唐代茶圣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但是,《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人都以为《尔雅》为周公旦的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旦始,其实,大家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旦。因此,也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三、春秋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文中苔菜即为茶,于是,有人据此认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而《晏子春秋》根据后来考证根本不是齐晏婴所作,所以“饮茶始于春秋时代之说”很难据此成立。

世人又以诗曰之“谁为茶苦”,作为饮茶之证明,却不知此茶是苦菜之荼,并非“荼苦”之茶,我们不能张冠李戴。这样看来,春秋战国似乎没有饮茶之风,故而《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只有:一曰水,二曰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这些更能佐证,春秋时期尚未见饮茶。

四、秦汉说

明代《杨慎记》记载:“西汉理真,俗姓吴氏,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吴理真在蒙顶山种茶,有多处史册记载。

另外,有吴理真在蒙顶山种茶之传说:

吴理真父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他是个孝子,每当雄鸡报晓,便带上工具,登上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

一日,吴理真拾好柴,口干得直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即野生茶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于是他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老母喝下,果有效果。连服数日,病情好转,续饮月余,身体康复。

乡亲们病了,他热情地用这种叶子泡水给他们饮用,效果也很好。可惜这种树不多,所生长的叶子远远不能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因此,他决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树。为了采摘茶种籽,吴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捡回家,用沙土拌和后放入篾筐中,上面盖以谷草,使茶籽不会霉变和冻坏。为了选择播种茶籽的地方,吴理真翻越蒙顶的山山岭岭,对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定蒙顶五峰之间(今皇茶园)和菱角弯一带最适宜茶树生长。这里雨量充沛,土质肥厚,终年云遮雾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蒙山茶具有了独特的品质。

吴理真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经过了多少次失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了株株嫩绿茁壮的茶树,他成功了。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用茶祛疾去病,健体强身。他谱写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

另外,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是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史谓“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

史证,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说明当时四川一带,不仅饮茶颇广,而且有了买卖茶叶的基本市场。

通过以上的正式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时中国就已经有了饮茶之事。但真正饮茶的起始时间应当比这更早一些,究竟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难以界定。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唐代饮茶方法 唐代主要饮茶方法介绍


中国早在唐朝以前就有了饮茶的习惯,但到了唐朝年间饮茶方式有了大的改变,形成了重要的茶文化,但到了现代以后,人们对唐朝饮茶方法已经相当陌生,为了让大家对唐代的茶文化多一些了解,今天我就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唐代饮茶方法 唐代主要饮茶方法介绍

1、备茶

在唐代的茶文化中,茶叶的加工工艺与现代茶叶不同,唐代的茶叶主要是茶饼,它在经过灸烤和蒸制以及研压以后才能用来泡水喝,而且在那个时期,茶叶的灸烤需要分多次进行,烤好以后制成茶饼,最后才能制成茶末。

2、备炭

在唐代饮茶时,被炭也是重要的一步,被烫主要用来煎水,它是煎水的重要燃料,这时一定要选择优质木炭,最好是那种硬柴而且无异味儿的木炭,那些带有油腥味或者富含油脂的木柴,是不能用来煮水煎茶的。

3、备水

唐代饮茶时,对水的要求也很重要,在监察以前,一定要选择水质上乘的水来煮,他们煮开以后才能用来煎茶。在唐代的时候,人们煮茶多用山中水,江中水以及井下水,山中水也就是山中出现了天然山泉水,它水质较软,用它煮茶,最能让茶叶散发出它的香醇滋味。

4、煎茶

在唐代年间人们泡茶,多以煎茶为主,在煎茶时要先把水放在锅中煮沸,在水刚刚煮沸时可以加少量食用盐,在它沸腾如泉涌时,可以取出适量,在它三次沸腾以后才能把茶叶入锅,这时要保持水的温度平衡,让茶叶均匀受热,等茶汤变色,闻到浓郁茶香时,把取出的开水加入到锅中,再过一分钟取出里面的茶汤就能饮用。

饮茶之道 滥觞于中国


最早提出“”的是唐代曾任吏部郎中的封演,他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鸿渐便是陆羽,他写的《茶经》,奠定了中国的基础。如此说来,早在唐代,茶已超越了日常饮用范围而成为一种优雅的生活艺术和精神文化。诚然,唐之前,在王室和贵族中间,倡导以茶养廉,以茶示俭,以茶表礼,已不同程度地把饮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如东晋史部尚书陆纳以茶果接待卫将军谢安、杨州牧桓温“每宴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南齐世祖武皇帝萧颐遗诏中说“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等等。但全面总结唐以前的茶事,系统论述茶的采造煮饮,并融入了儒、道、释的精神,陆羽是第一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开首第一章,即明确赋予饮茶以“精行俭德”的功能,把饮茶当作励志、雅志的手段。“天育万物,皆有至妙”,茶之采造煮饮皆应契合自然之美,这是贯穿通篇《茶经》的思想精髓。陆羽率先提出茶以清饮为佳,以保持茶的自然本色。唐末诗人皮日休曾有评说:“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陆羽倡导茶的清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陆羽首次把茶从造到饮的过程全面连接起来,并追求全过程的完美。陆羽这一“完美”的原则,为历代以至今的茶人所努力遵循。“体均五行去百疾”,“坎上巽下离于中”,陆羽在煮茶的风炉足上铸刻了这些铭文,把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等思想,在器具上得以体现,使儒、道、释各家的思想自然地融入饮茶过程中。八卦中的坎为水、巽为风、离为火,而坎主水、风兴火、火能煮水,故陆羽认为坎、巽、离三者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来。他又认为这风炉(休)调和(均)五行:风炉以铁铸之得金象,炉上有盛水器皿而得水象,煮水需用木炭得木象,木炭燃之得火象,炉置于地上得土象。五行相生相克,阴阳调和,从而可以达到“去百疾”的养生目的。陆羽《茶经》中虽未出现“”一词,而其所记所述,无论是形而下的茶器、茶具,还是形而上的儒、道、释的思想,无不是中国的精神。陆羽之后的历代茶人,继承发扬陆羽《茶经》中阐述的精神。宋人蔡襄因“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独论产造之木,至于烹试曾未有闻”,于是他就福建建安茶之色、香、味,以及烹试中的炙、碾、罗、候汤、盏、点茶之法,作了全面论述。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赵佶,在位时不理朝政,却醉心于艺文,也精于。他在《大观茶论》中提出,饮茶要讲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而且强调品茶人的意境与心态。他认为饮茶的精神功能在于“社襟涤滞,臻清导和”,“中澹间洁,韵高致静”。明清以降,论述之作纷出,从各个不同方面总结饮茶的程式、规范等。如明人张源在《茶录》的“饮茶”一节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又在“”一节中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尽矣。”如果说张源这“精、燥、洁”概括了的物质方面,那“神、胜、趣”则是突出了的精神方面。当代爱茶、嗜茶者,也都从自己的经验中阐述饮茶有道,艺茶有术。知堂老人在《喝茶》一文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尖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梁实秋就非常欣赏周作人这品茶的氛围。他亦作有《喝茶》:“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盂,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这淡、涩、绿不正是茶人们所企求的吗!林语堂的经验是“茶须静品”、“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为充分得到茶的享受,他还从技术上总结出十个要点,说得简明实用,不妨照录于后:第一,茶叶娇嫩,茶易败坏,所以整治时,须十分清洁,须远离酒类香类一切有强味的物事,和身带这类气息的人;第二,茶叶须贮藏于冷燥之处,在潮湿季节中,备用的茶叶须贮锡罐中,其余则另贮大罐,封固藏好,不取用时不可开启,如若发霉,则须在文火上微烘,一面用扇子轻轻挥扇,以免茶叶发黄或变色;第三,烹茶的艺术一半在于择水,山泉为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水槽之水如来自堤堰,因为本属山泉,所以很可用得;第四,客不以多,且须文雅之人,方能鉴赏杯壶之美;第五,茶的正色是清中带微黄,过浓的红茶即不能加牛奶、柠檬、薄荷或他物以调和其苦味;第六,好茶必有回味,大概在饮茶半分钟后,当其化学成分和津液发生作用时,即能觉出;第七,茶须现泡现饮,泡在壶中稍稍过候,即会失味;第八,泡茶必须用刚沸之水;第九,一切可以混杂真味的香料,须一概摒除,至多只略加些桂皮或代代花,以合有些爱好者的口味而已;第十,茶叶最上者,应如婴孩身上一般的带着“奶花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茶业经济的发展、饮茶的普及与提高,茶文化得到弘扬。茶学界以及文学、艺术、历史、考古、新闻、医药等各界的专家们,著述了大批茶文化论著。袁鹰先生编的《清风集》,收有冰心、杨绛、秦牧、萧乾、汪曾祺、黄裳等50位著名作家的撰文,最富情趣。袁鹰先生在《清风小引》中表达了他的卓见,他说:“饮茶,真个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无论是喝大海碗的大碗茶,或是小酒盅似的工夫茶,无论是喝‘大红袍’一类的贡茶,或是四级五级花茶末,甚至未经焙制的山茶,其消乏解渴,称心惬意,大致都是相同的。何况春朝独坐、寒夜客来之际,身心困顿、亲朋欣聚之时,一盏在手,更能引起许多绵思遐想、哀乐悲欢、文情诗韵、娓娓情怀、款款心曲……以致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科学、技艺、民俗等等给纷扰或恬静的生活平添几缕情趣。酒使人沉醉,茶使人清醒。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这一个“清”字妙极,可谓道尽矣!

茶叶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茶叶


茶叶号称是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虽然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时兴喝茶了,可在历史上,茶不仅是中国的饮料之王,也是世界的饮料霸主。而且,它不仅仅是普通的饮料,历史上许多改变政治局势、推动世界发展的事件都与它有关,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就连让中国走向彻底没落的“鸦片战争”,其根源也是因为中国茶叶太畅销、中英贸易失衡,导致了连锁反应。

北方民族离不开茶叶

据历史记载,早在西汉时期,茶就以饮料的身份进入上层人们的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已经在寺院和上层贵族中间普遍流行了;到了唐朝,茶就开始在民间大行其道,甚至传播到边疆的游牧民族地区,至此茶叶成为风靡中国的主流饮料。

茶叶能在短时间内为不同疆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广泛接受,除去是因为古代物资匮乏,没有像现在一样五花八门的选择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茶叶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茶树本身含有多种药性,以保护自身、抵抗来自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而且茶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及酵素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已经被证实对缓解和治疗中风、心脏病等疾病有疗效。正是因为茶叶有如此多的医疗保健作用,才会被各族人民所接受和肯定。当中原世人雅士们以饮茶为风雅的时候,游牧民族已经把茶当成比盐更重要的物资。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同,吐蕃、回鹘、党项以及辽、金、蒙古等北方边疆民族都是以肉奶为主食,缺少蔬果,导致食物不易消化,而茶叶恰好因为富含茶碱、维生素和单宁酸,能去燥热、解油腻、助消化;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溶解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况且,游牧民族多是逐水草而居,即便是建立政权的民族依然保留着喝生水的习惯,但是茶需要滚水冲腾,这又起到了杀灭细菌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寄生虫感染的几率,而且还能有效对抗坏血病。正是因为茶的这些功能,少数民族对茶的依赖性远远大于汉族,饮茶对于他们而言,不是风雅,是生理需要,所以北方一些地区长期流传着“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中国历朝“以茶治边”

正是因为茶叶对少数民族如此重要,所以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康熙四十四年,茶叶一直为国家官营,因为朝廷要用茶叶控制边疆嗜茶如命的少数民族,这是一种统治策略。即便是偏居一隅的南宋王朝,也牢牢掌握着茶叶交易的主动权。

茶叶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茶树的嫩芽,我国主要的产茶区集中在长江以南。因此,只要掌握了茶叶的贸易,中原政权只需要用少许茶叶就能换取大量北方边疆地区的马匹。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最快速的移动工具,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役马也在各种运输途径中担当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而马匹又是西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产,中原地区没有广阔的牧场,饲料品种和饲养技术也不过关,只能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买进。

明王朝是把用茶控制少数民族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王朝,因为每年茶叶交易都有定量,统治者就用茶叶奖赏和吸引归附者,对有二心的刺头就减少茶叶量甚至断绝茶市交易。宋代茶马互市之初,一匹马可换茶二百斤;在南宋马源危机时,一匹马可换一千斤茶;可明朝官方茶市竟然设定平均每匹马才价值五六十斤茶。即使是这样失衡的茶马比价,明王朝还不是每年都互市的,曾经蒙古部的俺答汗曾两次请求明朝互市茶马都无功而返,最严重的茶马互市风波是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

公元1572年,万历皇帝以孩童身份登基,首辅张居正为保政权稳定,下令关闭边境茶马互市,本意是打击私茶维护官方垄断,然而严厉的清查措施导致茶叶贸易完全断绝,这对蒙古和女真而言等于断绝了生命线,纷纷上书要求明王朝重开边境茶叶贸易,可惜被断然拒绝。北方少数民族指的向明王朝宣战,这场战争打了三年,直到明王朝在清河堡重开茶市,战火才归于熄灭。

这种由茶叶导致的边境战争屡见不鲜,直到清王朝建立,马匹可由关外的东北供应,茶叶和马匹的不对等交易才终止。

茶叶协助“工业革命”

18世纪,伴随着欧洲列强向全球殖民的步伐,东西方的贸易交流也愈来愈多。在中国,茶叶在18世纪初,就成为出口西方的最大宗商品,事实上,欧洲人也和游牧民族一样饮食结构缺少蔬果,因此茶叶的药用效果同样适用于他们,这其中,英国茶叶进口量位居欧洲第一位,这是英国寒冷潮湿的气候环境决定的。在咖啡和可可传入之前,需要热水冲泡的茶叶是英国人对抗潮湿阴冷的最佳选择,而且茶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比起让人脾气变暴躁的烈酒,茶可温和得多了。

英国能发起工业革命,茶叶也要记上一大功。工业生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产业工人大规模、高强度、长时间的劳作,正是这样艰苦的劳作,才使初期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迅速发展。而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不仅需要工人们保持充沛的体力还需要集中精神。于是,价廉物美的茶饮料成为了提神解乏的首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威廉逊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里粗劣的饮食不可能让工人们强撑着干活的。”再加上茶叶对腹泻、疟疾这类病菌感染病有一定疗效,也让工作环境恶劣但又没钱买药的穷人得到了一些保障。

茶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英国的文明形式和社会文化。在传统的英国社会,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公共场所,女性都是陪衬品,社会地位很低。英国满大街遍布各式酒馆的时候,男人们潇洒的身影进进出出,而女性是不被允许进入这些地方进行消费的。但是茶叶改变了这一情况。英国的饮茶风气形成后,家里的下午茶是以女主人为主角的,而这就成为女性表现自己的绝佳场合。在这时,家里的男女老少以及家庭的朋友围坐在一起,由女主人主持交际。久而久之,英国的下午茶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组成部分,而英国女性地位的提高也要感谢茶叶。

茶叶在为英国工业革命出了汗马功劳的时候,却为自己的家乡——中国带来了沉痛的灾难,因为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清朝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对于英国的工业品,例如纺织品、西餐、钢琴等等都没兴趣,于是,不可逆转的贸易逆差让英国吃不消了。为了阻截大量白银外流,英国干起了走私鸦片的勾当,清王朝的灭亡以及中国随后几十年的衰败都要归结到万恶的鸦片贸易。

好茶与次茶,靠谱的方法


想要买到好的茶叶,首先要知道“四忌”原则:

1.忌买“茶名”

茶的名太过响亮,就会市场全是这种茶,非常低的价格。结果是悲剧。“铁观音.......”一点也不像、“龙井”居然条索肥硕、“大红袍”全是炭火味,称岩韵......

任何一款茶,都有优劣品质之分,毕竟“茶名”只是代表一类品种、工艺或者单只某一地方的茶,切勿贪小便宜,不然浪费了钱还喝一堆次的茶。

2.忌买“包装”

如今包装比茶贵的现场很多,其实对于喝茶人来说,只要看到豪华包装,就应该心里打个问号,很多“金碧灿烂”“古色古香”的大礼盒,里面的茶叶其实还不如外面的盒子值钱,只是满足了人们送礼时“有面子”而已,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忌买“地名”

旅游买些土特产,可是你知道,到龙井村买不到真龙井吗?到黄山、庐山、武夷山也不一定能买到真的茶,这些茶有可能以次充好、价格不实或者卫生情况担忧。

如果当地有值得信赖的当地人“指路”,也是有可能品味到原生态好茶的。

4.忌买“等级”

等级是有一套严格的国家标准。不同的茶类标准不一、等级的高低也有不同的要求,购买前可以稍作了解。

但如今很多神茶,都是超国家标准的,比如极品、上品、顶级等。

如何用“望、闻、问、切”挑选好茶?

望识别干茶

茶荷中观察,无茶荷可用白瓷盘子,观察茶叶的色泽、外型、均整度等。干茶包含了茶的原始信息,茶叶的原料、茶叶的加工情况、茶叶的保存情况一览无余。

外形均匀一致,色泽油润,含碎茶和枝梗等杂质多少来评定其品质的优次。也可以从不同茶独特的外形去辨别它们的品质。

比如龙井是细嫩的芽叶制成的,如果出现了粗老的茶梗,就不太正常,暴露了原料的问题。

比如茶叶上有焦斑、爆点,或是茶叶已经偏离了原本正常的色泽,很有可能是加工有问题。

比如茶叶有明显霉斑、干闻也有发霉的味道,肯定就是储存的问题了,不能再喝。

闻干湿闻味

香气可以分为干闻、湿闻两种:干闻,优质茶叶应无青草气、异杂味;开泡后湿闻茶汤时,好茶香气鲜灵、浓厚、无异味。

每一泡皆可闻盖香、汤香,茶凉之后,可闻杯底香和叶底香。细细辨别香气纯度、香气高低、香气长短、香气类型。

纯度是指香气是否纯净,有无异杂气。异杂气指茶香中不应有除了茶本身气味的东西,既不是正常工艺的。比如烟气、焦气、闷气、陈气、霉气味。

高低指茶香的高扬与低沉,高扬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低沉的香气则偏淡,香气不明显【幽幽的兰花香,凝聚的香气,属于高档香,千万别误判】。

长短指香气的持久度,通过闷泡多泡几泡,如果香气很快下降,说明持久度不够,如果多泡后香气还比较好,说明持久度好,耐泡。

类型是由于产地、茶树原料、茶树品种、制茶工艺和产地共同决定的,每种茶各有风味。

问了解信息

选购茶叶,还应看其正宗产地及对应品种。比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产出的龙井茶,为传统核心产区认,一些名茶的产地,也应该有所了解。

西湖龙井——浙江西湖区;

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

黄山毛峰——安徽黄山;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桐木关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

铁观音——福建安溪;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金寨的齐云山。

切品滋味、看叶底

茶叶的口感要注意把握有无异杂味、鲜度、强度、粗细、厚度、层次、回甘,另需要对比几泡茶的浓度、细嫩度、油质感、生津回甘,判断是否耐泡。

异杂味主要指霉味、焦味和由于杀青或揉捻没处理好形成的青味。

鲜度是茶的新鲜爽口感,与原料、存储有关。

强度又叫刺激性,是茶汤内含物质浓度的表现。

粗细指茶汤的口感是粗糙还是细滑。

厚度指茶汤的稠厚感,没厚度的茶喝起来寡薄,如水一般。

层次指品茶的时候滋味在口腔中呈现的变化。

回甘指茶的苦后回甘,苦涩化得快,苦后生津回甘快,也是好茶的特点。

在品滋味的同时还要观察叶底,完整、柔软、厚实、鲜嫩显芽为好,叶底单薄、粗硬、色泽暗为差。

茶汤颜色,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制茶工艺优良,发酵控制合理、无炒焦等现象。

2.茶叶制作、储运得当,茶叶断碎少。

3.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4.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辨别茶叶的好坏不是件容易的情,所以一些茶友买茶叶,总担心要掉进坑,也是人之常情。

学完此篇

四季饮茶小常识


四季饮茶小常识

茶是世界四大饮料之一,是我国一大特产。饮茶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但你可知道,饮茶与季节有什么关系吗?

中医认为,茶叶因种类不同,其性能和功效也各异,对人体的保健也有不同的作用,所以一年四季饮茶应根据茶叶的性能和功效,随季节的变化而选择不同品种的茶叶。

春季,天气乍暖还寒,以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茶为好,有利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

夏季,气候炎热,适宜饮用绿茶。因绿茶性苦寒,可消暑解热,又能促进口内生津,有利消化。

秋季,选用青茶最理想。青茶性味介于绿、红茶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体内余热,又能恢复津液。也可用绿、红茶混合一起饮用,取其两种功效。

冬季,则应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以利蓄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还有助消化、去油腻的作用。

喜欢饮茶的朋友,可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品种的茶叶,这样会更有利于你的健康。

但须注意的是,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可随饮随泡。饮茶不宜过浓,以防茶醉,另外,空腹饮茶易心慌,临睡前饮茶致不眠。服药后一小时内不宜饮茶,以免影响药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2660.html

上一篇:单丛茶文化节

下一篇:功夫茶与传统功夫茶之比较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