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女性茶道表演者的注意环节介绍

2019-11-13

我们知道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下面就女性表演者的注意环节做一介绍。

1.服饰大方忌庸俗 女士的着装,常见的有色彩鲜艳的绸缎旗袍、江南蓝印花布服饰,较为大方,只要衣服着身宽松自然,不刻意紧身,易被多数观众接受。切忌穿轻浮的坦胸衣或无袖衣和半透明衣。男士可穿西装、打领带,或着中式服装。除少儿表演者外,不宜穿短裤、超短裙,否则有损雅观。

2.化妆淡雅忌浓艳 表演既不完全属于舞台戏,也不是单纯地泡茶喝茶的一个过程,而是一种文化艺术,有一定的茶文化内涵。表演者的化妆,应重视如下一些问题:

(1)脸部和手部:应以显示白净为主。指甲须剪平整,切忌涂指甲油。眉和唇可作淡淡的勾画,做到似画非画较合适。切忌涂浓重的唇膏,画粗黑的眉毛,粘贴假睫毛,勾浓黑的眼线,涂厚重的胭脂。这些装扮都有悖于茶文化清新脱俗的韵味,且会给观众造成缺少文化修养的不良印象。

(2)发型:女性表演者,以留短发或中长发为宜,并用发胶固定,如头发过肩的须束起,给人以清新、整洁的感觉,并可避免因头发飘到脸上而影响表演。男性表演者的发型以整齐为好,切忌发长过肩,"女发男留"不伦不类。

3.音乐柔和忌无声 表演时应配有柔和的音乐,以使观众情绪轻松自然,提高观赏欲望。用古筝、扬琴、提琴、琵琶等乐器奏"广东音乐"较合适,如无乐队伴奏,播放轻音乐也可。

4.茶、具协调忌乱套 泡什么茶,就应选用什么茶具与之相匹配。如泡条形红茶和花茶用中等大小的瓷茶壶和带手柄的茶盅;泡名优绿茶用三套头盖碗或不带盖的玻璃杯;泡乌龙茶,选用小型的紫砂壶和上瓷釉的小型紫砂茶盅。泡茶用具的选择有其观赏性和习惯性的一面,也有其科学性,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作一些适当的调整,以丰富表演的形式,增加观赏价值,只要不打破其内在的科学性即可。

5.舞台灯光明亮忌灰暗 舞台灯光必须明亮,若光线太差,会使物体失真,特别是干茶和茶汤色泽观众不易判别优劣,有损表演效果。

6.表演动作娴熟忌做作 取茶、泡茶的各种动作要自然、真实、细腻,切忌为表演而表演,动作过于做作。敬茶时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给人一种亲切感。整个过程动作要娴熟,操作忌凌乱,避免因撞击茶具而发出叮当声。泡茶斟茶时应做到滴水不漏。m.CY316.COM

7.用茶精良忌粗老 表演用茶必须精良,用知名度较大的名优茶更好,经讲解茶的品名后,易引起观众的好奇心,提高品尝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活跃全场气氛。用名优绿茶、上等祁红、滇红、铁观音、茉莉花茶和白茶等均可。但不宜用红碎茶、袋泡茶、速溶茶、罐装茶和杂味茶,因这些茶不易看清外形,而会使表演逊色。

8.讲解清脆忌含糊 表演时应配有讲解,要求语音纯正、清脆。讲解时,最好能熟练地背诵讲解词,在台侧与观众面对面地讲解;若不能熟练背诵的,则应在幕后读台词,避免给观众造成硬邦邦的感觉。台词不宜多,在重要地方点一点即可,切忌讲个不停,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以上就是女性表演者的注意环节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Cy316.com延伸阅读

鄣圣茶道表演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境内山峦起伏,溪涧横斜。终年雨润风湿,雾罩云遮,历史上就是出名茶的灵秀之地。鄣山顶三天子都海拔1629.8米,常年云雾袅绕,吸天地之灵气,是产婺源鄣圣茶之宝地。 婺源人会种茶、善制茶、懂饮茶。、茶礼、茶俗就像是条涓涓的小溪,生生不息的汇入中国茶文化的海洋。 ,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历来就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和绰越风姿,今天,我们献上从民间整理出来的:农家茶、新娘茶、文士茶,愿和大家一道品尝鄣圣的润厚甘爽,欣赏她的叶绿汤清,感悟的思想精神,体味她的高雅情韵。 婺源乡村,家家种茶,人人饮茶。不仅上山采药,下田耕作,要带上茶筒,而且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家里待客,常用茶壶泡茶分饮。茶重内质,情贵真诚,乡土气息,纯朴亲切。清宫茶 [ 备具·主泡取茶碗时 ] 现在是准备茶具 ,这种青花小碗,婺源叫“汤瓯”,在乡村,一般用来饮茶,既简朴,又方便。 [ 送干茶时 ] 请欣赏绿色食品——鄣圣茶 [ 涤器·向壶注水时 ] 投茶之前,先用热水将瓷壶和汤瓯荡洗一遍。 [ 冲泡·注水结束拿走铜壶时 ] 这种泡法叫“壶泡法”,就是将茶泡在壶里,然后再分饮。茶泡好后,一般要等三分钟,这样茶的香气和汁味才能充分溢出。今天,泡饮的是绿色食品——鄣圣茶。鄣山顶擂鼓尖葫芦湾海拔1629.8米,特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使鄣圣茶具有香高、汤碧、味厚、汁浓的独特品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在姑娘为您献上农家茶。 [ 分茶·第五杯时 ] 请欣赏姑娘分茶的手法,六个汤瓯,只见她依次点洒,布水均匀。然后,又从最后一个开始,倒过来点洒一遍。这样,茶汤才能前后一色,浓淡相宜。人们特此雅称为“韩信点兵”新娘茶 婺源人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茶文化现象,下面表演的新娘茶,作为古俗,可谓代代相袭,流传不衰。当地风俗,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家亲眷。 厅堂里红烛闪烁,长辈们依序而坐,新娘在小姑的引导下,莲步轻移,登堂向四周长辈施礼。新娘采用的茶具是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品,现在是献上娘家带来的新人果子,里面有红枣、花生、桂园、瓜子,它预兆新娘早生贵子。 接着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取其甜蜜富贵之意,赐予亲人吉祥如意的祝福。 新娘敬茶讲究的是规矩,有序重礼。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按照婺源的民俗,当新娘向公婆敬茶时,公婆要递上“红包”,新娘敬好公婆之后,再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这种重礼之风,婺源民间至今还保存着。 有道是“品饮新娘茶,一生福无涯”。让我们随着新娘敬献的那杯甜甜的香茶,细细的品味那份亲近的情和天然的香。 文士茶 婺源的文化现象,常常有她独特的面貌。这三位姑娘的穿着,就是婺源妇女的传统服装——罗裙。裙子是整幅的,二片交叠,前后围系。虽然简朴,但端庄高雅,颇有大家风范。 [ 焚香·点香结束时 ] 现在是焚香: 一、敬茶圣 二、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 赏茶·茶样碟上主宾席时 ] 请欣赏文士茶茶品。这是绿色食品——鄣圣龙芽茶。清明之前,鄣山顶葫芦湾悬涯峭壁处生长之野生茶树新发,由此处采摘加工而成的龙芽茶外形一芽一叶,白毫披露,香气清高浓郁,回味醇厚甘爽,多次评为全国名茶。 [ 涤器·荡第一只杯时 ] 这道程序叫涤器,茶具宜燥洁,因此须用热水将杯盏洗涤干净,方法是:先将杯轻荡三下,再淋盖,最后涮杯托。 [ 置茶 ] 现在,开始置茶,先将锡罐里的茶叶取出放在“茶则”中,然后再用竹勺分别投入杯中。“茶则”,是茶叶的一种量具,古时是末茶煮饮,往往用茶则掌握一定的份量,现在是散茶泡饮,用茶则置茶,则更便于均匀布茶,做到杯杯浓淡一致。 [洗茶]这道程序称“洗茶”。就是用少量的沸水先浸润一下茶叶,稍顷,将水滗去,主要是为了祛荡寒气,促其张发。 [ 冲泡·开始冲第一杯茶时 ] 现在才是正式冲泡,冲泡时要做到心神专注,壶高水急,手法细腻,茶汤均匀。姑娘现在表演的冲泡技法叫“凤凰三点头”,壶嘴三上三下,水柱银珠成链,这样不仅使杯中的茶叶上下翻滚,受热均匀,而且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水在茶的泡饮中是十分重要的。茶为水之神,水为茶之体。陆羽在《茶经》中说:“水以山泉为上,江河中,井水为下。”在婺源,当取廖公泉、廉泉之水。此乃唐宋名泉,古人常临泉煮水,品敬谝道;火有文武之分,汤有三沸之法,候火辨汤,历来为茶人所乐道。 婺源,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这里山清水秀,黛瓦粉墙,民风纯朴,四季茶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热忱欢迎大家到婺源旅游、考察。来日绿苑再相会,围炉叙话共烹茗。

茶道的步骤介绍


茶道的步骤介绍!工具:茶壶、随手泡、茶盘、茶托、茶池(茶海)、茶洗、茶杯(品茗杯、功道杯、闻香杯)、茶针、茶勺、茶夹。

茶壶(紫砂壶),是泡茶的咯;随手泡,是煮水的;茶盘,是沏茶时用来放茶杯的。茶托,是客人面前用来放茶杯的;茶池,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茶洗,是一个大碗,用来洗茶杯的;品茗杯,是用来喝茶用的;功道杯,是在斟茶前,要把茶水从茶壶倒入公道杯,之后才倒入品茗杯的。闻香杯,是用来暖手和闻茶香的;茶针,用来通壶嘴;茶勺,是用来装茶叶的;茶夹,就是用来夹住茶杯,进行洗茶杯等工作。

步骤: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品茗。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乌龙入宫"

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即对茶壶进行淋顶。--"重洗仙颜"

第一壶茶为洗茶--"若琛出浴",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

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玉液回壶"--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日本女性的茶道世界


[摘要说明]日本女性的世界

在明治初期的衰退期,家元和数寄者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使得到复兴和发展,为近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后,随着数寄者的消退 ,界的领导地位重新回到了家元手中,人口不断增加。据说当今日本人口达到了数百万,其中女性占了大多数。

女子教育和

要了解当今为什么会友如此巨大的女性拥户群 ,还的追溯到明治时代,在明治时代以前,是男性的专属,女子学教的教育。

明治八年一月,36岁的迹见花蹊在东京神田中猿 乐町设立了迹见女子学校,并在学校教学科目中设点茶一项,这是学校的初始。迹见花蹊于天保十一年四月九日出生在大阪的木津村,20岁时继承其父经营的“寺子房”,精通汉学绘画的他对也情有独钟,他从实践性的教育观点出发,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重要性。

明知十二年,京都女子学校也设立了点茶课程。明治二十年,当时的文部大臣森有礼提到:国家富强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女子教育”,“女子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成为贤妻良母所必须的气质才能。”强调了女子教育中艺能课程的重要性。从名之中后期开始。各地的女子学校纷纷设立课程。到大正后起,京都市立第一高等女子学校三年级中有150多人、四年级中有100多人、五年级中有50人左右希望学习课程。开始被认为是一种 女性所必需的教养。当然,女子学校教育的盛行和各流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以里千家最为积极。明知20年代,里千家十一世家元玄玄斋的长女犹鹿子到学校授课,此后,历代里千家家元均担当了女子学校的课程。他们希望通过学校教育的渗透 ,使在女性中得以普及。在他们的努力下,到大正末期。女性的人口超过了男性,此后更是占了主体的地位。

战后的普及

二战后已逐渐普及的在战后更是迎来了急剧繁荣时期。里千家十四世家元淡淡斋在战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长期的战士生活,女学生们都忘不了女子应有的乐趣,现在当务之急是 使其重回轨道”,“今后经进一步彻底是得到普及,使它不仅面向茶人,更面向大众。” 淡淡斋的愿望很快就得到了实现,仅乳昭和30年代以后,大宗文化特别是女性文化的时代到来,媒体、文化中心等信息产业日趋发展,家元制度下的茶到组织日益完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

昭和30年代后,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逐渐电器化,主妇在时间和金钱上日渐宽裕。这时出现的文化中心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文化场所多由报社等信息产业主办,定期邀请各流派的茶人举办茶会,并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吸引人们前来参加。此外,与电视的结合液对的普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节目最早出现在电视上是在 昭和30年代初期,昭和三十九年一月七日,NHK的妇女百科节目中开始传播系列讲座。节目在全国的播出,吸引了更多的女性加入到世界中。

北京的茶道介绍


北京的茶道

北京人爱饮花茶,北京盖碗茶以花茶也就是北京香片为主要用茶。

北京茶道为了使来宾能品饮到自己喜爱的花茶,特备四种不同的花茶供来宾选择。

北京茶道用具有:印有茶德的绢帕、挂绢帕的挂架、装有四种茶叶的茶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铜壶、水盂。

北京茶道程式如下:

1.恭迎嘉宾

茶博士致词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用北京盖碗茶为大家敬上一式东方名茶,祝愿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2.敬宣茶德

茶博士说:中国茶文化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于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北京茶道可归纳为四项内容:

廉――廉俭育德。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们修身养性、冷静从事。所以,茶历来是清廉、勤政、俭约、奋进的象征。

美――美真康乐。饮茶给人们带来味美、汤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是物质与精神的极大享受。

和――和诚相处。同饮香茗,共话友谊,能使人在和煦的阳光下共享亲情。

敬――敬爱为人。客来敬茶的风俗造就了炎黄子孙尊老爱幼、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

3.精选香茗

茶博士说:“中国茶按发酵程度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北方人喜爱的花茶属于绿茶的再加工茶,又称香片。窨制香片常用茉莉花、兰花、代代花、桂花等。窨制花茶要在三伏天进行,因为三伏天的茉莉花香气最浓。今天,我们准备了茉莉毛峰、茉莉珍螺、茉莉春毫、牡丹绣球四样香片供来宾选用。”

4.理火烹泉

5.鉴赏甘霖

茶博士说:“好茶要用好水泡,这是爱茶人的古训。现实生活中,用泉水、纯净水等泡茶,效果也较好。古都北京有不少名泉,如延庆的珍珠泉、卧佛寺的水源头、八大处的龙泉等。今天,我们为来宾汲取了大觉寺的龙潭泉水,这种水硬度只有3度,碳酸钙含量低。用这种软水泡茶,可使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茶汤明亮透彻,滋味鲜活干爽。”

6.摆盏备具

茶博士说:“自西周起,茶具就从食器中分离出来,成为我国器皿中的佼佼者。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茶的崇敬。饮茶文化推动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精美的陶瓷具又升华了中国的饮茶文化。陶瓷器和茶成为代表美丽东方的一对孪生姐妹,享誉全球。选用茶具要因茶而异,沏泡花茶要用盖碗。加盖有利于保持香气和清洁;茶碗呈喇叭形,可使饮茶人清楚地看到茶叶在碗中的形态;碗底浅可使饮茶人及时品尝到碗根处的浓酽茶汤;碗托可以护手,又可保温,更显示出古都茶文化的考究与尊严。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天、地、人不可分离。”

7.流云拂月

茶博士说:“有了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讲究冲泡技艺。温盏是泡茶的重要步骤,可以给碗升温,有利于茶汁的迅速浸出。”

8.执权投茶

茶博士说:“北京盖碗茶讲究香醇浓酽,每碗可放干茶叶3克。投茶时,可遵照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一一投入,不违背茶的圣洁物性,以祈求经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

9.云龙泻瀑

茶博士说:“泡茶的水温因茶而异,冲泡花茶要用沸水。先注水少许,温润茶芽,然后再悬壶高冲,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加速其溶解,一般注水七成为宜。”

10.初奉香茗

茶博士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饮茶习俗各不相同,各有千秋。江浙一带喜欢以绿茶待客;广东、福建、台湾则爱用乌龙茶、普洱茶。富有民族特点的还有蒙古的奶茶、云南的三道茶、湖南的擂茶等,真是五彩纷呈,美不胜收。今天,为来宾奉上茉莉珍螺茶,请品尝。”

11.陶然沁芳

茶博士说:“在饮用盖碗茶时,要用左手托住盏托,右手拿起碗盖,轻轻拂动茶汤表面,使茶汤上下均匀。待香气充分发挥后,开始闻香、观色,然后缓啜三口。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之后便可随意细品了。”

12.泉入龙潭

13.品评江山

茶博士说:“评茶的方法有眼观、鼻嗅、口尝。茶的品味各不相同,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气浓酽为好。”

14.百味凝春

茶博士说:“在品饮之间佐以茶食,能更好地体会茶的韵味。今天,我们准备了茶点,雅号凝春,请来宾品尝。”

15.重酌酽香

茶博士说:“茶要趁热连饮。当客人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汤时,主人就应及时添注热水。”

16.再识佳韵

茶博士说:“品饮花茶以第二泡的滋味最好,因茶中的有效成分已基本上充分浸出,故此时茶叶香酽浓郁,回味无穷。好花茶可以冲泡三开,三开以后茶味已淡,不再续饮。”

17.即兴诵章

茶博士说:“茶能清诗思,助诗兴。几千年来,古人留下了几千首茶诗,今人的茶诗也日见增多。在此,我们共同欣赏一首著名茶诗――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8.书画会赏

茶博士说:“茶圣陆羽也有一首著名的茶诗《六羡歌》,抄录于今天这幅《陆羽品茗图》上。此画出自陆羽故里湖北天门志清和尚之手。也许是陆羽24岁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的缘故吧,天门人民心中的陆羽如画中所绘――永远是年轻的。”

19.尽杯谢茶

20.嘉叶酬宾

茶博士说:“为了向来宾表示敬意,我们特向来宾代表奉上一些茶叶,请笑纳。”

21.洁具收盏

22.茶仓归一

茶博士说:“道家认为万物的一生一灭都遵循着‘道’的规律,中国茶人自唐代开始就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常把温盏、投茶、沏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视为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历程,是茶道精神的体现。”

23.再宣茶德

24.致谢话别

茶艺表演的坐姿与跪姿介绍


坐姿与跪姿

表演者表演的时候,一般坐在椅子或凳子上面,要求端坐于中央,让身体的重心居于中央,不然可能会因坐到边沿而椅子或凳子翻倒,这就失态了;双腿从膝盖到脚踝都要并拢,上半身保持挺直,肩部要放松;头部上顶,下颌微微收敛,舌抵住上颚,鼻尖正对着肚脐;女性表演者双手搭放于双腿中间,左手放到右手上,男性表演者双手可以分别搭放于左右两腿的侧上方。身体放松,意念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万不可出现两腿分开、翘二郎腿且不停抖动、搓动双手或叉于前胸、弯腰弓背、低头等姿态。如果是观赏者,也应该保持上述坐姿。假如坐到沙发上,因为沙发距离地面很低,端坐会使人不舒服,那么女性可以正坐,两腿并拢后斜伸偏向一侧(坐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累了可以换到另一侧),双手也是搭到两腿中间;男性则可以把双手搭放到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郝腿但不可以抖动,双腿应下垂,不可以是一腿横搁到另一腿上。

进行茶道表演时遇到国际交流时,会采用跪姿。日本和韩国习惯采取席地跪坐的姿势,举行无我茶会的时候,这种姿势也很常见。对于中国人来讲,特别是生活在南方的人,这种姿势极不习惯,所以要特别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避免动作失误而有失礼节。跪姿有三种:跪坐、盘腿坐和单腿跪蹲。 跪坐,在日本叫做“正坐”,就是双膝跪于座垫之上,双脚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于双脚上,腰部挺直,两肩放松,向下微微收敛,舌头抵住上颚,双手搭放于身前,女性左手放在下面,男性与之相反。男性除了正坐之外,还可以盘腿坐,将两条腿向内弯曲并且相盘,双只手分搭在两膝之上,其他姿势和跪坐相同。

单腿跪蹲时,以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右膝和着地的脚都呈直角弯曲,其他姿势和跪坐相同。当观赏者跪坐、盘腿坐时,或者坐的桌椅较矮时,表演者奉茶的时候应当采用此姿势。也可根据桌椅的高度,采取单腿半蹲式,即左脚前跨一步,膝盖微屈,右膝屈于左腿小腿肚上面。

潮汕茶道介绍


潮汕茶道

一、概述

潮汕茶道即潮州工夫茶,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二、茶 具

茶壶,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罐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浑厚的缘故。壶的色泽也很多,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和壶把要在一条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准。检验办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形大如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以浸冲罐;另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经泡过的茶。

茶杯、茶盘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但不管什么式样,重要的是宽、平、浅、白。盘面宽,以便客人多时,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平,不会使茶杯不稳摇晃;边浅色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各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面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它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是为了保证不生异味。功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

水瓶与水钵是用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属上乘之品。水钵用来贮水以备烹茶之用,大小约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两条金鱼在钵底,当人们舀水时,搅动了水,这金鱼好像也随着游动似的,十分有趣。但是这东西现在已经少见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才郑重其事地揭盖舀水。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十分好看,形式各异。特点都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除此之外,还要“砂铫”,以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为“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就会掀动,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响。

三、冲泡程式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需适量,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足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连水也冲不进去。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沸;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这个时候,正好提铫冲茶。揭开茶壶盖,将滚汤沿壶口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茶胆”,使茶味苦涩。冲时提壶要高。谓“高冲低酾”。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这茶就没什么苦涩了。冲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好壶盖,再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干,即是茶热;三是冲去壶外茶沫。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热,不要让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酾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盘中有三个盅,那么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盅,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州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州人的地方就会有功夫茶的影子!潮州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另外,潮州人把茶叶叫”茶米”, 一种解释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与米不可分.茶这犹米,故曰"茶米"。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勉强,可是却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颇为有趣。由此可见潮州人对茶的情有独钟。

潮汕地方特色浓厚。独特的韵味地方戏曲——潮剧的古朴典雅的潮汕音乐,成为乡情乡谊的重要载体,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驰名于世的潮州小食香飘四海,令人回味无穷;而功夫茶却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 “潮州工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

潮州工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洁: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

四、冲泡流程

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六、熏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拥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

介绍:茶道礼法


一 容貌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艺美。正如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二 姿态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来看,人们推崇姿态的美高于容貌之美。古典诗词文献中形容一位绝代佳人,用“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句子,顾即顾盼,是好秋波一转的样子。或者说某一女子有林下之风,就是指她的风姿迷人,不带一丝烟火气。茶艺表演中的姿态也比容貌重要,需要从坐、立、跪、行等几种基本姿势练起。(一)坐姿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舌抵下颚,鼻尖对肚脐;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两腿侧上方。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若被让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离地较低,端坐使人不适,则女性可正坐,两腿并拢偏向一侧斜伸(坐一段时间累了可换另一侧),双手仍搭在两退中间;男性可将双手搭在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不能抖动,且双脚下垂,不能将一腿横搁在另一腿上。(二)跪姿在进行表演的国际交流时,日本和韩国习惯采取席地而坐的方式,另外如举行无我茶会时也用此种座席。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南方人极不习惯,因此特别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动作失误,有伤大雅。 1、跪坐:日本人称之为“正坐”。即双膝跪于座垫上,双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腰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颚,双手搭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2、盘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盘腿坐,将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3、单腿跪蹲:右膝与着地的脚呈直角相屈,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其余姿势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较矮或跪坐、盘腿坐时,主人奉台湾茶茶则用此姿势。也可视桌椅的高度,采用单腿半蹲式,即左脚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于左脚小腿肚上。(三)站姿在单人负责一种花色品种冲泡时,因要多次离席,让客人观看茶样、奉茶、奉点等,忽坐忽站不甚方便,或者桌子较高,下坐操作不便,均可采用站式表演。另外,无论用哪种姿态,出场后,都得先站立后再过渡到坐或跪等姿态,因此,站姿好比是舞台上的亮相,十分重要。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双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呈外八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上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于小腹部。(四)行姿女性为显得温文尔雅,可以将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平视。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健康茶的移动可以身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转弯时,向右转则右脚先行,反之亦然。出脚不对时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调整好后再直角转弯。如果到达客人面前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进行各种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尊敬。三 风度泛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在活动中,各种动作均要求有美好的举止,评判一位表演者的风度良莠,主要看其动作的协调性。在“姿态”一节中所述的各种姿态,实际都是采用静气功和太级拳的准备姿势,目的是为人体吐纳自如,真气运行,经络贯通,气血内调,势动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泡茶才能进入“修身养性”的境地。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养成自己美好的举止姿态,可参加各种形体训练、打太极拳、跳民族舞、做健美操、练静气功等等。四 礼节心灵美所包含的内心、精神、思想等均可从恭敬的言语和动作中体现出来。表示尊敬的形式(礼节)和仪式即为礼仪,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宾主之间互敬互重,美观和谐。(一)鞠躬礼表演开始和结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礼。有站式和跪式两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1.站式鞠躬:“真礼”以站姿为预备,然后将相搭的两手渐渐分开,贴着两大腿下滑,手指尖触至膝盖上沿为止,同时上半身由腰部起倾斜,头、背与腿呈近90°的弓形(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略作停顿,表示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对对方连绵不断的敬意,同时手沿脚上提,恢复原来的站姿。鞠躬要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时作吸气,使人体背中线的督脉和脑中线的任脉进行小周天的循环。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一致,以免尴尬。“行礼”要领与“真礼”同,仅双手至大腿中部即行,头、背与腿约呈120°的弓形。“草礼”只需将身体向前稍作倾斜,两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头、背与腿约呈150°的弓形,余同“真礼”。2.坐式鞠躬: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则客人用坐式答礼。“真礼”以坐姿为准备,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前移至膝盖,腰部顺势前倾,低头,但头、颈与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顿,慢慢将上身直起,恢复坐姿。“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余同“真礼”。“草礼”只将两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3.跪式鞠躬:“真礼”以跪坐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相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间只剩一个拳头的空档(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身体呈45°前倾,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同样行礼时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速度与他人保持一致。“行礼”方法与“真礼”相似,但两手仅前半掌着地(第二手指关节以上着地即可),身体约呈55°前倾;行“草礼”时仅两手手指着地,身体约呈65°前倾。(二)伸掌礼这是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礼。当主泡与助泡之间协同配合时,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种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请”和“谢谢”。当两人相对时,可伸右手掌对答表示,若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对答表示。伸掌姿势就是: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要一气呵成。(三)寓意礼活动中,自古以来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不少带有寓意的礼节。如最常见的为冲泡时的“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时请客人选点茶,有“主随客愿”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时要将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面,所敬茶点要考虑取食方便。总之,应处处从方便别人考虑,这一方面的礼仪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和提高。

茶艺表演中弄茶手法介绍


中国茶艺起源久远,历史悠久,它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统一。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下面讲讲我国茶艺表演中千姿百态的弄茶手法。

温杯法

大茶杯,右手提壶逆时针转动,使水流沿茶杯壁冲入,约容量的1/3后断水,使茶杯内外均用开水烫到。小茶杯,翻杯时把茶杯相连排成一字或者圆圈,右手提壶内杯内注入开水至满;使茶杯内外均用开水烫到。

温盖碗法

斟水是提壶逆时针向盖内注水,注入碗内的1/3容量时壶断水,开水壶复位。翻盖是右手取渣匙插到缝隙里,左手手背朝外护在盖碗外,手掌轻靠碗沿;右手用渣匙从内向外拨动碗盖,左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碗盖盖在碗上。烫碗是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搭在碗身中间部位,食指抵住盖钮下凹处;左手托碗底,端起盖碗,右手呈逆时针转动,使盖碗内各部位接触热水。倒水是右手提盖钮把碗盖靠右斜盖;端起盖碗移到水盂上,水从盖碗左侧倒进水盂。

冲泡手法

头正身直、目不斜视,双肩齐平、抬臂沉肘。如果开水壶比较沉,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上,右手提壶左手托住壶底;右手使水流顺着茶壶口内壁冲到茶壶(杯)里。

取用器物手法

捧取法,搭于胸前或者前方桌沿的双手向两侧移至肩宽,双手掌心相对捧住基部移至需安放的位置,轻轻放下后收回;再去捧第二件物品,动作完毕复位。用于捧取茶样罐、箸匙筒、花瓶等物。端取法,双手手心向上,掌心下凹,平稳移动物件。用于端取赏茶盘、茶巾盘、扁形茶荷、茶匙等。

提壶手法

侧提壶,大型壶是右手的食指、中指勾住壶把;左手食指、中指按住壶钮或盖。中型壶是右手食指、中指勾住壶把。小型壶是右手拇指和中指勾住壶把。飞天壶,右手大拇指按住盖钮,其他四指勾住壶把。提梁壶,右手除中指外四指握住提梁,中指抵住壶盖。大型壶,右手握提梁把,左手食指、中指按壶的盖钮。无把壶,右手握住茶壶口两侧外壁。

握杯手法

大茶杯,无柄杯是右手握住茶杯基部,女士用左手指尖托杯底。有柄杯是右手食指、中指勾住杯柄,女士用左手指尖轻托杯底。闻香杯,右手手指把闻香杯握在拳心,或者把闻香杯捧在两手间。品茗杯,右手大拇指、中指握杯两侧,无名指抵住杯底,食指及小指自然弯曲;女士把食指与小指呈兰花指状,左手指尖托住杯底。盖碗,右手大拇指与中指扣在杯身两侧,食指按在盖钮下四处,无名指和小指搭住碗壁。女士双手把盖碗连杯托端起,放在左手掌心。

翻杯手法

无柄杯,右手反手握茶杯的左侧基部,左手用大拇指轻托在茶杯的右侧基部;双手翻杯成手相对捧住茶杯。有柄杯,右手反手握杯,左手手背朝上用大拇指、食指与中指轻扶茶杯右侧基部;双手同时转动手腕,茶杯轻轻放下。

温具手法

温壶法,开盖是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按在壶钮上,揭开壶盖,把壶盖放到盖置(茶盘)中。注汤是右手提壶,按逆时针方向低斟,使水流顺茶壶口冲进;再使水从高处冲入茶壶;等注水量为茶壶的1/2时再低斟,使开水壶及时断水,轻轻放下。加盖是用左手把开盖顺序颠倒就行。荡壶是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手指上,右手把茶壶放在茶巾上,双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茶壶各部分充分接触开水。倒水是根据茶壶的样式把水倒进水盂。

温盅及滤网法

揭开盅盖,把滤网放到盅内,注开水。

关于瑜伽茶道的介绍


“瑜伽”由中国大陆瑜伽学者石鉴月先生、徐永立先生,依据中国传统,参照中国禅、佛、台湾“无我”,结合瑜伽的理念与精神,编创而成,现已得到国际瑜伽协会认证,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全球推广。下面就详细介绍瑜伽。

1、用具

(1)茶具:若干套,套数等于茶会所有人数除以六,如二十四人,则四套(实际参与人数为24+4=28人),则应具备五套。每套茶具中包括:茶池、茶壶、公道杯、茶盏八只、闻香杯八只、滤网(含滤网架)、茶匙、奉茶盘一只(可放八只茶盏)、茶帕。另各配煮水器具一组或小巧暖水瓶一只。

(2)茶席若干,与茶具数量同,高度以主泡者席地坐用适宜高度为准。

(3)茶托:若干,长方型,木、竹、陶制均可,大小以摆放两个茶杯为宜,数量与所有参与茶会的人数相等。

(4)其他用具:瑜伽垫,数量与茶会人数相同,条件不具备此项可免;软坐垫,高两寸、边长四五十公分的方形软垫,数量与茶会人数同;悠扬清雅的瑜伽音乐或茶乐。瑜伽

2、用茶:茶类不限,以绿茶为佳,以铁观音为最,以云南普洱茶为特色。

3、场地与布局

(1)场地可以在瑜伽会堂(馆)内或茶室,也可以在室外环境优雅处。

(2)场地布局总分茶席、客位两部分,茶席在前端,将茶席一字排列;客席在主席对面,以中线分左右两边,中间留出宽两米左右的通道,左右客席各以瑜伽垫横向连接一字排列,如人数众多,可增加行数。瑜伽垫中央放置软坐垫。

(3)客席人员于瑜伽垫中央软垫就坐,左右人员相对。

(4)每个客席人员面前紧靠瑜伽边沿放置茶托一只。

(5)毎个坐位有明显的数字编号标志

4、规则

(1)、与会人员分瑜伽习练者(会员)与特约客人两类,前者须身着瑜伽宽松大方之练功装。

(2)人员分瑜伽会员与特约客人两组,客人在先、瑜伽会员在后,按入场先后,依序入座,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身份地位,一律平等按序入座。

(3)茶席主泡的产生,从会场瑜伽会员中产生,按他们的座位号顺序,依次上场。

(4)主持人一名,立于茶席中间。瑜伽

5、流程与技法

(1)主持人介绍与会员嘉宾与茶会规则;

(2)播放瑜伽音乐;会员集体随音乐做瑜伽体位(初级)拜日一至三遍;主泡则备水泡茶。

(3)每个茶席各泡茶一壶,分于八个香杯中,并分别以茶盏盖之(使茶盏在上、香杯在下),一杯自留,其余放置奉茶盘内。

(4)茶席人员同步,双手捧托盘、起到茶席前,排成一行,同时完成如下程序:

①“增延脊柱伸展(前屈)式”:双脚并立,仿“前屈式”将奉茶盘放置脚前方;

②致礼:起身直立、双手同合于胸前,躬身向客席所有人员行礼;

③专注(树式):直身,双手自胸前向左右平展、同时掌心向上结智慧印,双腿仿“树式”、眼光聚焦专注于正前方一点,双手自两侧向上在头顶、变智慧手印为合掌,保持数秒;

④供天(新月式):双脚并立、双手回到胸前,弯腰再仿“前屈式”,双手指尖触地,同时一只脚后撤,仿“新月(奔马)式”;然后双手取一杯茶一边上下翻转(香杯在上、茶盏在下)一边平端至胸,后头、颈后仰,双手端杯垂直向上,保持五秒左右;

⑤敬地(前屈式):保持“奔马式”,双手端杯向前、向下,上身随之前倾,放杯于地,双手分开掌心朝前、结智慧印中指触地,保持五秒。

⑥奉人:收脚并立,双手端茶、起身直立,将茶端至胸前,再向前平伸划半圆示众。(主持人端茶盘前来将所有茶杯接走,置于台前适当位置)。

⑦奉客(行茶):再弯腰双手平端奉茶盘平胸,直身静立片刻,开始行茶。行茶规则:主泡分别从两侧客席左右两头按序奉茶,不可乱序或有缺漏;行茶时心里不要有任何杂念,只一心观照茶盘,调匀呼吸和步伐,慢步经行;行步时,双脚平行,脚步平起、平移、平落,每一步都轻快而平实的,充满着尊贵、祥和与平静,如此缓走向客人。走到客席面前时缓缓置身、并足弯腰(仿前屈式),将奉茶盘摆于客席托盘前,端起其中一

杯置于客席前托盘上,并将双手掌心向上结智慧印示意客人请茶(客人以合掌回敬)。奉茶后端起茶盘缓缓起身、直立、转向,再依次走向其他客席,如前奉茶。

⑧回席品茗:奉茶完毕,以上述同样行茶步法回到茶席,与客人同品第一杯茶。第一茶品茗规则:首先是提取闻香杯,嗅香并辅以瑜伽深呼吸(完全呼吸)一至三次;然后端茶品之。

(5)第二杯茶:主持人宣布第二杯茶开始,并宣布轮换客席号,请该号人员带上自己的茶盏(闻香杯留下),走向茶席;茶席人员也带上茶盏,走身迎上前,双方互行躬身礼,互换归向席位。

第二杯茶直接用公道杯,以茶盘垫上茶帕、端公道杯行茶,行茶、奉茶规则同上。

(6)第三杯茶及后续茶:流程及规则同“第二杯茶”。至最后一人奉茶完毕止。

(7)默坐观想(十至十五分钟),瑜伽冥想音乐配合。

(8)谢茶:主持人引导客人双手合掌,齐声念诵“噢呣——”,反复三次止。

(9)茶会结束。

6、注意事项:

(1)客席人员除接茶、品茶之外,均宜放松黙坐、感受场内的温馨与宁静。

(2)茶会规则纯熟后,亦无须主持人,一切均以默契及音乐引导进行。

(3)茶会结束后,若众人意犹未尽,可辅加座谈交流,或加做集体体位(拜日),或瑜伽技艺表演切磋。

(4)以上流程只是通用概要之约定,根据参与者人数、身份的不同,可在上述流程基础上加以变通。

以上就是从六个方面对瑜伽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0920.html

上一篇:饮泡金骏眉的步骤

下一篇:祁门红茶工夫茶艺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