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泡茶的三大要素

2019-11-13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抱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饱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 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一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算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Cy316.cOM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通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糟、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成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2、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 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问候汤最难。”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超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池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小编推荐

科学饮茶谨记九大要素!


茶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饮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追求生理上的品饮需求,同时也是追求心理上的自我修养。饮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早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位爱茶之人,都受益其中。科学的饮茶方式修身养性,而不科学的饮茶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影响健康。下面看看关于科学饮茶有哪些讲究:

宜淡不宜浓

据分析,茶叶中含有2%~5%咖啡因,浓茶中咖啡因含量则更高,浓茶会使人体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会对患有心动过速和房颤的冠心病患者不利。相对来说淡茶内的咖啡因含量较少,可以使人在提神醒脑的同时恢复体力,但又不会使人过度兴奋,无论新老茶客,饮茶都是宜淡不宜浓,凡事有度,“淡茶温饮最养人”。

茶叶不久泡

任何品类的茶叶都不宜放在水中浸泡过久。久泡一方面会导致茶汤浓度过高,另一方面茶叶过久的浸泡可能导致一些不易溶于水的有害物质浸出,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一般我们提倡茶水分离式的泡茶方式,即便不能做到茶水分离,茶水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

温度要适宜

一般泡茶都用高温的水冲泡,普洱茶更是讲究沸水冲泡,泡好茶趁热品茗,别有一番风味。但是,太烫的茶水,容易刺激口腔及食道黏膜发炎,长期下来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茶水饮用以温热为宜,温热茶能使人神清气爽,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而且茶汤在放置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营养价值随着氧化而降低,饮茶最好能做到随泡随饮。

空腹不饮茶

空腹饮茶会影响肺腑,刺激脾胃,进而使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空腹最好不要贸然饮茶,尤其是平时不常喝茶的人,如果空腹饮用过多、过浓的茶,很容易引起“茶醉”,即心慌、头昏、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不良症状。如果出现茶醉,一定要马上吃东西、含糖果或喝糖水,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饭后不急饮

饭后立即饮茶,一定程度上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因此饭后最好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饮茶,这样既不给胃造成负担,也不会影响健康。

睡前不贪杯

这一点对于初期饮茶者尤为重要。很多人初期饮茶者睡前饮茶后,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而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则要特别注意了。老茶客睡前若有茶饮,最好也不要太贪杯。

茶水不隔夜

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胃肠疾病。小时候一直被教导“隔夜茶,拉肚子”真是自有道理的。

酒后不饮浓茶

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醇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醇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是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浓茶危害更大。

顺应节气和体质来喝茶

不同节气人的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随着节气来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不同季节,有相对应适宜饮用的时令茶,仲夏饮清新绿茶,既生津又解渴,寒冬饮红茶、熟普,可暖胃驱寒。一杯时令茶,对应着季节更迭中阴阳五行的流转,藏着颐养生命的健康密码,喝对了茶,才能正确养生。

当然除了节气,更要关注个人体质,判别体质喝对茶。中医则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可适当饮用偏凉性的茶,如绿茶啊、生普等;虚寒体质的人,应选喝温性茶,如红茶、熟普、老生普等。

科学存茶的六大要素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最痛心的无非是一款好茶,没有储存得当,让茶香不再,茶叶污染,着实有暴殄天物的感觉,所以茶叶存储方法是茶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正所谓,存茶技巧学得好、做得对,才能不辜负好茶叶。

经常会有茶友来问杯小茶,怎么一款茶开始喝得好好的,半个月没喝就变味儿了?或者别人家的茶怎么越放越好喝,自己的茶却越来越寡淡呢?

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忽视了这件事:存茶。科学存茶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避光。茶叶切忌日晒,光线会破坏绿茶的颜色、香气以及滋味。特别是茶叶中的叶绿素,几乎可以说“见光死”。

无异味。装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减少与空气接触,要求存放在清洁、无异味的地方。

密封。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两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

阴凉。对于普通茶叶而言,保存在阴凉处即可。高温容易使茶叶变质,产生一种油脂败坏的味道。

冷藏。对于绿茶而言,采用冷藏保存最宜,最佳的保存温度在2~10℃。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

干燥。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较好。

详论泡茶三要素


前言:泡茶与泡妞:

泡茶,饮食也;泡妞,情色也;而食、色乃人之常性。细心不难发现,泡茶与泡妞,二者实乃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心情要好、环境要美、都有经典教程《茶经》、必要的程序过程方可水到泡成、连语言都相通“吃茶去”“泡妞去”。。

你给茶多少,茶就给你多少。给你多少的不是想像,是真实。看着美也不是真的美,泡了才知道,很多看着像空姐,一张嘴就成了地勤。

茶有茶道,妇有妇道,泡之也应有道。能否得道,存乎一心。到最后,真能成功与否,皆在用心!

正文/详论泡茶三要素: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美的茶具,还必须要有好的冲泡技术,才能把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人们以享受,饮茶艺术也被人们所欣赏。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泡茶时,主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国中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温度、冲泡的时间,简称为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所需的时间;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水费者的饮用习惯来定。一般说,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香浓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的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

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份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红、绿茶经冲泡三至四分钟后品饮,获得的味感最佳,时间少则缺少茶汤应有的刺激味;时间长,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增加;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

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冲泡时间要短些,反之则要长些;松散的茶叶、碎末茶叶比紧压的茶叶、完整的茶叶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长。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花茶,冲泡时间间不宜长;而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细胞未遭破坏,茶汁较难浸出,冲泡的时间则应相对延长。

通常茶叶冲泡一次,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为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次冲泡总量的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总量的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

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浓而不鲜,三泡香尽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则近似白开水。

所以产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刚可五六次,白茶浸泡二三次。

其实,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茶也不可太浓,浓茶有损胃气(刺激胃)。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通喜欢浓茶,并在茶叶加糖、乳或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欢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用饮用绿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茶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欢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失眠者饮茶浓度应清谈,而中老年茶客,饮茶年限较长,喜欢喝较浓的茶,用茶量较多;年轻人初次饮茶的多,普遍喜欢较淡的茶,用茶量较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茶。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器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2.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之谓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腾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那么,如何来判断水的温度呢?可参照古人“三沸说”。陆羽《茶经.五之煮》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提出用听觉辨别水温的方法,以一首诗加以概括:“砌虫唧唧万蝉催(一沸时声如阶下虫鸣,又如远处蝉噪),忽有千车捆载来(二沸,如满载而来,吱吱哑哑的车声);听得松风并涧水(三沸,如松涛汹涌、溪涧喧腾),急呼缥色绿瓷杯(这时赶紧提瓶,注水入瓯)。”现代的煮水器因装有自动控制器,不需要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候汤。

水煎得过头或不及,古人常用“老”(或称“百寿汤”)、“嫩”(或称“婴儿沸”)二字加以形容。这种讲究,看似繁琐,实则有其道理。没烧开或初沸的“嫩”汤,泡不开茶固然不好;开过头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除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此即陆羽所说“水气全消”,亦会影响茶味。特别是不少河水、井水中含有一些亚硝酸盐,煮的时间太长,随着蒸发的加剧,其含量相对增加;同时,水中的部分硝酸盐亦会因受热时间长而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喝下有害物质含量高的水,自然对人体不利。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中茶的内含物质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中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凉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文/《中国茶经》)

泡茶技术的三要素


要泡出有韵味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以外,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

(1)茶叶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據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後,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會,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硷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3)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據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这三个因素影响了茶叶的韵味,了解这三个方面利于茶韵味的提高。

泡茶三要素,你掌握了吗?泡茶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所谓的泡茶三要素即: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掌握了这三要素,离泡出一杯好茶也就不远了。

一、投茶量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容量以及茶友自己的喜好而定。

如果是冲泡一般的绿茶、红茶,茶水比大约在1:50左右,如果冲泡普洱茶,茶水比约在0.8:12左右,但是这个比值并非固定不变。比如说在泡中小叶种茶叶的时候,它的花香非常迷人,但是同时它的涩感也非常高,如果依然按照0.8:12的比例投茶,茶汤喝起来会很涩,反而掩盖了茶叶原本的优势。

二、水温

水温的掌握,同样视茶叶种类而定。冲泡嫩度较高的名优绿茶,水温一般控制在80~85℃之间,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明亮嫩绿,滋味鲜爽,水温太高茶叶很容易被烫熟。泡普洱茶、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时,适宜用100℃的开水冲泡,如果水温过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溶出较少,导致茶汤滋味寡淡。

三、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过短,茶汤的香气和滋味欠佳,浸泡时间过长,茶汤过浓,会偏苦或偏涩。一般来说,普洱茶的浸泡时间在7秒左右。而绿茶一般都是直接拿玻璃杯冲泡,并非到时间出汤,所以等杯里水的温度降到我们可以接受的温度就可以喝了。

绿茶泡茶技术三要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不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少食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工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饮,茶叶用量较少。

茶叶有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4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2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 ℃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如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有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代,则难以泡出茶叶;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3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代,用茶少,冲泡时间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泡一杯好茶的五大要素


一杯好茶,味醇韵雅,宁心除烦。要泡出好茶,选取上品茶叶自然重要,但沏茶的水质、温度、用具、时间及比例,无一不影响茶的色泽、香气和味道。

水 质

好水才能配好茶,水质有软硬之分,能够影响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硬水”一般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相反,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被称为“软水”。泡茶最好选用金属离子含量低的“软水”,如纯净水和高品质的矿泉水。但很多人泡茶图方便,往往直接把自来水烧开用,但其中残留了消毒用的氯,茶汤也会有股异味。因此使用自来水时,需要经过净化。可以将其存在没有盖口的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消散氯气,并适当延长煮沸的时间。

茶水比

一般来说,茶叶和水的比例因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浓淡喜好有所不同。绿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一般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与绿茶相当。黑茶的茶叶用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即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25。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

茶 具

选对茶具是泡茶、赏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冲泡绿茶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杯子,品相好、细嫩名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赏“茶舞”。一般品质的茶叶可以用瓷杯。但要注意的是,泡绿茶不要盖杯盖,否则茶汤容易变黄。红茶为了观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衬托其红色茶汤,但不同的是,使用盖碗杯冲泡更能发挥红茶的浓郁香气。乌龙茶也适合用盖碗杯冲泡,方便闻香和赏叶底,还可以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

水 温

一般来说,每种茶适宜的冲泡温度与其发酵程度有关,发酵程度较低的茶,水温不能太高,尤其是不发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用80℃~85℃的水冲泡即可。这类茶比较细嫩,刚煮沸的水温度太高会破坏绿茶的清香。而乌龙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是半发酵茶,适合用沸水多次冲泡。红茶是全发酵茶,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最好用刚煮沸的水来泡。黑茶是后发酵茶,以普洱茶为代表,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

冲泡时间

时间短了,茶没出味,长了则芳香挥散,一般时间的掌握和茶叶种类、冲泡次数有关。绿茶的冲泡时间一般为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氧化,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冲泡时可以先用1/4的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水饮用。红茶的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冲泡的次数可根据茶叶品质来分,一般为2~3次。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普洱茶等黑茶,第一次冲泡时要用10~20秒钟快速洗茶,既能滤去茶叶中的杂质,还能使后续泡出的茶汤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一般2~3分钟为佳。

泡的功夫,详论泡茶三要素!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美的茶具,还必须要有好的冲泡技术,才能把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人们以享受,饮茶艺术也被人们所欣赏。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泡茶时,主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国中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温度、冲泡的时间,简称为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所需的时间;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一、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水费者的饮用习惯来定。一般说,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香浓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的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

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份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冲泡时间间不宜长。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通喜欢浓茶,并在茶叶加糖、乳或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欢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用饮用绿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茶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欢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失眠者饮茶浓度应清谈,而中老年茶客,饮茶年限较长,喜欢喝较浓的茶,用茶量较多;年轻人初次饮茶的多,普遍喜欢较淡的茶,用茶量较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茶。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器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二、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之谓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每次用茶量较多,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中茶的内含物质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中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凉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三、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泡的工夫 | 详论泡茶三要素


前言:泡茶与泡妞:

泡茶,饮食也;泡妞,情色也;而食、色乃人之常性。细心不难发现,泡茶与泡妞,二者实乃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心情要好、环境要美、都有经典教程《茶经》与《玉女心经》、必要的程序过程方可水到泡成、连语言都相通“吃茶去”“泡妞去”。。

你给茶多少,茶就给你多少。给你多少的不是想像,是真实。看着美也不是真的美,泡了才知道,很多看着像空姐,一张嘴就成了地勤。

茶有,妇有妇道,泡之也应有道。能否得道,存乎一心。到最后,真能成功与否,皆在用心!

正文 / 详论泡茶三要素: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美的茶具,还必须要有好的冲泡技术,才能把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人们以享受,饮茶艺术也被人们所欣赏。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泡茶时,主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国中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温度、冲泡的时间,简称为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所需的时间;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水费者的饮用习惯来定。一般说,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香浓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的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

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份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红、绿茶经冲泡三至四分钟后品饮,获得的味感最佳,时间少则缺少茶汤应有的刺激味;时间长,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增加;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

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冲泡时间要短些,反之则要长些;松散的茶叶、碎末茶叶比紧压的茶叶、完整的茶叶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长。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花茶,冲泡时间间不宜长;而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细胞未遭破坏,茶汁较难浸出,冲泡的时间则应相对延长。

通常茶叶冲泡一次,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为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次冲泡总量的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总量的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

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浓而不鲜,三泡香尽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则近似白开水。

所以产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刚可五六次,白茶浸泡二三次。

其实,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茶也不可太浓,浓茶有损胃气(刺激胃)。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通喜欢浓茶,并在茶叶加糖、乳或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欢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用饮用绿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茶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欢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失眠者饮茶浓度应清谈,而中老年茶客,饮茶年限较长,喜欢喝较浓的茶,用茶量较多;年轻人初次饮茶的多,普遍喜欢较淡的茶,用茶量较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茶。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器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2.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之谓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腾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那么,如何来判断水的温度呢?可参照古人“三沸说”。陆羽《茶经 . 五之煮》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提出用听觉辨别水温的方法,以一首诗加以概括:“砌虫唧唧万蝉催(一沸时声如阶下虫鸣,又如远处蝉噪),忽有千车捆载来(二沸,如满载而来,吱吱哑哑的车声);听得松风并涧水(三沸,如松涛汹涌、溪涧喧腾),急呼缥色绿瓷杯(这时赶紧提瓶,注水入瓯)。” 现代的煮水器因装有自动控制器,不需要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候汤。

水煎得过头或不及,古人常用“老”(或称“百寿汤”)、“嫩”(或称“婴儿沸”)二字加以形容。这种讲究,看似繁琐,实则有其道理。没烧开或初沸的“嫩”汤,泡不开茶固然不好;开过头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除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此即陆羽所说“水气全消”,亦会影响茶味。特别是不少河水、井水中含有一些亚硝酸盐,煮的时间太长,随着蒸发的加剧,其含量相对增加;同时,水中的部分硝酸盐亦会因受热时间长而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喝下有害物质含量高的水,自然对人体不利。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中茶的内含物质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中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凉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体质|时间|禁忌,喝茶三大要点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饮茶不仅修身养性,而且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茶中学问多,特别是为了养生保健,对于什么时间喝什么茶,不同的人怎么喝茶都有讲究。权威养生专家总结出喝茶要看的“三张表”。

体质“晴雨表”

有的人喝绿茶容易拉肚子,这是因为绿茶性寒凉,如果此人本就脾胃虚寒,身体自然接受不了,就会腹泻。所以,体质弱、气血薄、脾胃虚的人,以及水肿体质者和老年人普遍不适宜喝绿茶。

《本草纲目》记载,茶叶“苦、甘,微寒”“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精血潜质;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所以,喝茶首先要了解自身体质,体质不壮者可以喝红茶、黑茶等发酵的暖性茶,体质更差一些的最好不要长期喝茶。

现在比较流行花草茶,中医认为,总体来说花类多有发散的性质,会让人的虚火往外发,所以有的人喝了花草茶后,容易面部发痒或上火起疹。气血薄弱的人和过敏体质者,如果天天喝,相当于加剧气血的耗散,使气血越来越薄弱。

喝茶“时间表”

人在一天当中分时喝3杯茶最合适。

第一杯是早茶,用200毫升沸水泡3克茶叶,宜在早饭后8点半到9点半之间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助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一天的工作。

第二杯是午茶,下午2点到3点之间饮用最适宜。午茶可用180毫升沸水冲泡4克茶叶,对于降血脂、保护血管有一定好处。喝的时候要一口一口地慢饮,不要一口气喝完。

第三杯是晚茶,时间宜在晚上6点到7点之间,茶水切忌过浓,可用150毫升沸水冲泡2克茶叶,能够起到降血脂、助消化的作用。要强调的是,晚上9点后不宜再喝茶,否则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喝茶“禁忌表”

李时珍年轻时很爱喝茶,但他到了中年以后,胃气减弱,一度依然像年轻时那么喝茶,结果备受其害,有时表现为胸闷呕吐,有时腹冷泄泻。他把这个经验教训写到自己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以警示大家。于是便有了《本草纲目》记载的茶叶“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空腹最忌之。”

意思是说,喝冷茶会使体内湿浊凝聚成痰;大渴及酒后饮茶容易伤肾,导致腰腿及小腹冷痛、水肿、肢体痉挛疼痛等。因此,饮茶宜热、宜少,空腹最忌喝茶。

此外,饥饿时、生病期间均不宜喝茶,服中药期间也最好不喝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0890.html

上一篇:台湾高山茶有哪些冲泡技巧

下一篇:专家解秘——买茶常见消费陷阱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