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知识普及:方便茶与工夫茶的区别

2019-11-13

茶文化指的当是有关古今饮茶方面的事项,但时下茶文化饮茶方面所说的多为烹泡法考究的工夫茶,对饮用简易的方便茶似乎尚未见谈及。为此,我以为尽管两者的饮用方法和作用不大相同,因此,谈茶文化也离不开方便茶。下面就方便茶与工夫茶的区别做一介绍。

目前,工夫茶之于潮汕堪称极盛,也延及丰顺、大埔、梅县等地。至于“工夫”方面却或繁或简参差不齐,就辅料和用物上说:泉水与自来水;细炭与电、煤油气; 陶、铜水罐与铝水罐;锡制藏茶罐与铁制藏茶罐;紫砂壶与瓷盖颐等,已新旧杂用,这当是受到当代科技发展和生产上的左右。就冲泡法而言,其繁简的操作不仅固定或不固定于一人,即一人间也有时繁时简的视情形而定,这种情况除个人的习惯外,则大概与当代生活的快节奏有关。

不难设想,在当前科技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的催化下,潮汕饮用工夫茶的极盛时期,也将是工夫茶的变革时期。作为方便茶虽较能与快节奏同步,也将受到科学进步的启迪和在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下,会在茶里加入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作为解渴兼保分歧宾饮料而推陈出新。

方便茶,从广义上说,凡属不如工夫茶讲究色香味和烹泡法以及茶具的饮茶,便可概括为方便茶。就狭义而言,举凡田头、工地、路边以普通茶冲泡的大壶、大杯茶,便是方便茶。即如今天的一些家庭,每在夏天为便于小孩可随时解渴而备的大壶淡茶也然。

小编推荐

"功夫茶"与"工夫茶"有什么区别


在茶叶界,有一个无伤大雅的争论反复被提起,那就是如何辨明“功夫茶”与“工夫茶”的区别。有人认为,“工夫茶”指的是茶品。理由是:清人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说明早在200多年前,“工夫茶”指的就是较为名贵的茶叶;吴觉农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宜红工夫、滇红工夫等。因此,他们将“工夫茶”定义为:工序繁多、耗时费力加工出的茶品。

而所谓“功夫茶”指的则是与茶艺相关联的一套冲泡、品鉴方法。因为这种品饮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有一定的评鉴学问、品赏水平、沏泡程式和技艺,要择水、要有大大小小功能不同的茶具,还要有那份饮茶时的环境、意境和心境,有点类似在少林、武当习武的架势。这种饮茶方式起源于宋代福建的漳、泉及广东潮汕一带。宋代文豪苏辙就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不过,将这套饮茶流派正式称为“功夫茶”或“工夫茶”,则是在清代乾隆、嘉庆以后。

潮汕地区的茶人坚持认为:自己喝茶的那一套讲究只能称为“工夫茶”,如称“功夫茶”,既不准确,也不具概括性。他们引经据典,说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工夫茶”,是清代俞蛟的《梦厂杂著》之《潮嘉风月记》,内有“工夫茶,烹茶之法”句。他们说,工、功二字有别:在《说文解字》里,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功,“以劳定国也”。还举《尔雅》云:“绩、勋,功也”;举《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涉及到“工夫茶”的诸多茶具)”。并指出,在潮州声韵里,“工”属“江韵”(读gang)、“功”属“忠韵”(读gong)。这样解释了半天,虽不致绕口令,却也挺累人。总之,他们铁了心要为自己的“工夫茶”正名。

其实,潮汕茶人的说法也并非没有可商榷之处。“工、功”二字在字义上虽有区别,一旦组成了“工夫”或“功夫”,除了特指“本事、武艺”必须要用“功夫”外,在其它场合及所指事物时并无词义上的概念区分,一般均可通用。如陆游《示子遹》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里的“工夫”表素养、造诣,也可用“功夫”替代;《晋书·范宁传》中,“而宁自置家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此处的“工夫”指工程、劳力,用“功夫”换之,也未尝不可;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词:“要愁那得工夫”,该“工夫”意为闲余、时间,说成“功夫”,也不会产生歧义。更早的如韩非子在《五蠹》里用了七个“功”字后,用了两个“工”字:“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和“此言多资之义为工也。”此“工”意通功效、效果,用“功”字置换也许更准确。再翻开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干脆就把“工夫、功夫”放在一个词条里解释。而1979年版的《词源》对此采取了折中的注释:“‘工夫茶’: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其烹治方法本于唐陆羽《茶经》。器具精致……也作‘功夫茶’。”要命的是最后这几字的“节外生枝”,左右逢源,不容争辩。因此,潮汕、闽南、港台地区之外的人把“工夫茶”定名为“功夫茶”,也无可厚非。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茶客,有几人经年累月地与工夫茶为伴?贵客来了,把茶仪式搞得隆重一点、繁杂一点,我们称之为“茶艺”。“茶艺”才是一切喝茶程式、礼仪、技法、意境及过程的正解,“工夫茶”只不过是“纲目”下的“子目”,犹如我们祁门茶俗中“吃子茶”、“上梁茶”、“合卺茶”之类。一方风俗一方人护,外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非要把“工夫茶、功夫茶”的区别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像有点迂腐。无论“工夫茶”抑或“功夫茶”,并不妨碍我们对这种茶礼仪的理解和表达。

从制作过程上讲,把祁门红茶称作“功夫红茶”,似乎更为贴切,可以突出“功夫”所含的“本事、技艺”之意。祁门红茶的制作是有技术含量的,包括初制和精制有十几道工序,即使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仍然是费神劳力的差事,其中的许多关节蕴含着祁门红茶制作的秘诀。有经验的老师傅会根据茶鲜叶的老嫩和含水量来控制生叶的萎凋时间,用手一抓,便会判断出叶子的萎凋程度;揉捻时,凭感觉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加压,什么时候该减压;会依据当日的气候,掌控发酵室里的温度和湿度,并从发酵叶的颜色上看出发酵的“火候”。到了精制阶段,工序更是繁杂,什么滚(毛)筛、抖筛、平(圆)筛、撩筛、“紧门”、“割脚”等等;不仅要分出本身、长身、圆身、轻身等规格,还要分出每个规格的各个号头茶。还有什么切分、风选、机拣,手拣(此工序现已由光电色选机代替),有的工序还要反复进行,然后才能进行拼配、匀堆、打“毛火、足火”,最后装箱。而在高档红茶在制作中,为了保持茶叶条形和锋苗的整、秀,一般都靠手工完成。手工制作的技法主要就是手筛了。说到手筛,那可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功夫”,没个三年五载的历练,甭想上手。仅操作的手法就有抖、撩、捞、撼、飘、搓脚等等,光听着就头晕。外行看热闹,只能看到师傅操作时的那种专注、那种精妙、那种节奏和那份潇洒,根本就搞不清各种手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之所以要用那种手法的道理。你不得不叹服:这就是独门绝技,称“功夫”,不为过。不然,怎么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既然大家已经约定俗成地把祁门红茶称为“工夫红茶”,那就这么一直叫下去好了。只是有一点须明白:无论是“工夫”还是“功夫”,都倾注了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具备了这种专业“功夫”的人,才能做出最能体现“工夫”品质的茶,才能品出“工夫”的韵味。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为您揭开真相


你知道“功夫茶”吗?那么“工夫茶”呢?两者虽然在读音上一模一样,但是在现实意义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先说什么是“工夫茶”,来看茶叶文献里面有关“工夫”的记载:

清代刘埥,著有《片刻余闲集》,其中写到:“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说明在清朝时期,“工夫”指的茶叶的名称,且都是较珍贵的茶。

民国时期,肖一山主编的《清代通史》中记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这里工夫茶指的是红茶的品名。

所以,“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费时间、精力、力气制作出的好茶。

以前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但发展到现在,“工夫”基本与岩茶脱离,单指红茶了,最常见的就是按地域划分,例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而“功夫茶”指的是什么呢?

按字面解释,“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最出名的莫过于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光茶具就需要十余种,最有特色就有数种,如火炉、羽扇、橄榄炭,以传统炭烧的方式来煮沸水,有时还会搭配专门的钢筷来翻动炭火。

潮汕“功夫茶”使用的茶壶多为朱泥壶,又叫潮州壶、手拉壶,它红润光亮,敲击起来清脆如金石之音,泥质细而均匀,非常适合用来泡茶。有机会的话,你还可以去试试朱泥壶的手拉坯制法。

比较有特点的是,“功夫茶”选用的朱泥壶都偏小,有的甚至跟橘子差不多大,身体成鼓状,潮汕话叫做冲罐、苏灌。

“功夫茶”的“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从起火、烧水、烫杯,到泡茶、淋壶、分茶,虽说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要让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也不是一天两天都能成的。

如潮汕“功夫茶”里的“纳茶”这一说——把茶叶放入壶之前,得将茶叶的粗细分别开来,最粗的放壶底,细嫩的放中间,再把粗大的茶叶放在最上面,据说这样泡出的茶叶才甘苦适中且不会茶壶。

无论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看来都需要好好琢磨,才能喝到好茶啊!

普及黄茶知识!


黄茶是专门在中国制造的一种茶,它的口感很独特。在制作及风味上,同红茶、绿茶密切相关。对于一些不太懂行的人来说,喝黄茶无疑是一种以十分罕见的方式使自己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

黄茶的制备过程类似绿茶,除了茶叶被允许进一步氧化,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是黄色的外观和稍微更醇厚的味道的。黄茶在韩国也被称为hwangcha,在中国也被称为huángchá,根据它的产地也被称为四川茶。

允许茶叶坐在空气中氧化,然后将它们煎炸以停止氧化过程,然后用特殊材料包裹2-3天,然后烘烤。由此产生的茶叶呈黄褐色,可酿制黄茶。这种类型的茶正变得越来越稀有和昂贵,尽管一些人认为它比绿茶更健康的。许多相同的活性成分都存在于绿茶中,如咖啡因,儿茶素和其他抗氧化剂。黄茶黄茶的好处黄茶的许多益处包括减肥,护肤,增加食欲,排毒身体,保护心脏,调节消化等。

黄茶的功效与作用

黄茶护理皮肤

拥有许多与绿茶相同的抗氧化剂,黄茶是预防衰老迹象并减少皱纹,老年斑,瑕疵和疤痕外观的绝佳方法。

黄茶减肥

有证据指出黄茶是一个伟大的膳食援助,考虑到其代谢性能。这意味着更多的被动脂肪燃烧和身体更能够调节体重,特别是在饮食上。

黄茶有助于消化

黄茶的抗发炎的特性,可以帮助减少肠道疾病,调节你的排便,同时防止症状的腹泻和便秘。

黄茶助身体排毒

作为一种肝脏兴奋剂,黄茶可以加速你释放体内毒素的过程,有助于减少代谢负荷。

黄茶调节糖尿病

在黄茶中的儿茶素和抗氧化剂是众所周知的帮助正常化身体的释放血糖和胰岛素,这是好消息,糖尿病患者和那些潜在疾病。

黄茶保护心脏健康

减少斑块沉积,降低你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可以帮助防止心脏发作和中风,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疾病。

黄茶预防癌症

儿茶素,黄酮醇和多酚化合物在黄茶发现是众所周知的是抗致癌,可以大大降低你患的风险癌症,你的年龄在体内中和自由基。

黄茶的冲泡方法

制作黄茶非常耗时,而且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把茶叶的准备工作留给中国的生产者。但是,一旦你购买了一些黄茶,在家里就很简单的冲泡。

第1步-将5克干黄茶加入玻璃杯中。

第2步-在水壶中煮2杯水。

第3步-将热水加入玻璃杯,大约一半。陡峭3-5分钟。

第4步-加入1茶匙蜂蜜,然后浸入茶杯。

黄茶注意事项

由于黄茶的活性成分具有强效的性质,因此有一些副作用,例如血压升高,焦虑和紧张,以及胃肠痛苦和青光眼。

与任何含有咖啡因的其他品种的茶一样,过量的黄茶会增加压力荷尔蒙和血压,从而导致神经过敏,并可能使焦虑症恶化。过多的黄茶也会刺激腹泻和肠胃不适。研究发现,喝太多黄茶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风险,尽管这项研究需要得到证实。

通过以上概述,相信大家对黄茶都有了进一步了解!要想随时随地掌握茶资讯,关注小编,让你的茶知识更加充实!

茶话“工夫茶”与“功夫茶”


茶,何谓“工夫茶”与“功夫茶”?茶座休闲时,常听人说这两者相同,为一种茶技茶艺,也有的认为不全相同,有茶技与茶艺之别。笔者好茶,却是一个在茶行门外散步的人,虽有探奇茶学之心,只能说点粗浅茶话。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叫法,源自明末清初的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由于“工”与“功”谐音,茶的“制工”与“做功”业近相同,所以那时的两种叫法可以说是同一个意思。后来,由于茶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制作及品种的多元化,茶道专业的艺术化,一些制茶师与鉴茶师渐渐把“工夫茶”与“功夫茶”的涵义加以区分。

现在的不少茶人称制成乌龙茶系列的茶成品为“工夫茶”,意为工夫下在生产技术过程中,旨在茶的制作工艺。武夷山的《天心禅茶疏》这样描述大红袍:“龙树制造之方、清凉烹煎之旨,培之以三昧火,碾之以无碍轮,煮之以方便铛,贮之以甘露碗。”明末茶僧释超全在《武夷茶歌》中曰:“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武夷山是乌龙工夫茶的摇篮。明末隆庆年间,崇安县令段应寅从安徽请来黄山僧人住入天心永乐禅寺,引入松萝制茶法,即在谷雨之前采茶嫩叶,去尖与柄,以炒代蒸,其叶不焦,做出来的茶叶色香味俱佳。以后无论是安溪山茶还是武夷岩茶,至今沿用这种工艺。

到了清康熙时期,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又进了一步。浙人王草堂隐居武夷山,留下《茶说》一篇,言茶采后以竹筐晒青,二次揉捻,然后“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松萝与龙井皆炒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

然而,制茶须下工夫,泡茶更须下功夫。饮茶过程,是把茶叶变成茶汤,是茶产品的消费。如果再好的佳茗茶品,沒有泡好,最终还不是好茶。喝好茶,须沏好茶,要在制茶工夫之上再下力,即“功夫”。

清代以来,由于饮茶、品茶、斗茶等茶艺的深入发展,把茶质的鉴定,茶品的鉴尝,茶韵的鉴赏,茶道的形成,孕育了“功夫茶”的诞生。茶艺流程甚讲究功夫,有着茶人的优雅恬静、意境幽远,有着茶技的款式优美、传统礼仪,展示品茶的环境美、入境美,展现赏茶的心境美、艺境美,传承中国茶“和、静、怡、真”为茶道的精神内涵。于是,讲究香茗纯茶,水质佳度,茶座古朴,心性平静,饮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品出人与人的和顺,鉴出人与社会的和祥,在茶的功夫里博取大千世界的和美。

福建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品位高雅,备受世人推崇。最突出的是茶艺功夫。闽北绿茶功夫常见的有十三道,即品茶入境,洁茶杯尘,温茶玉壶,投茶颜美,润茶莲心,冲茶拜诚,奉茶祈福,赏茶见春,闻茶心香,品茶飘韵,续茶甘清,淡茶至真,谢茶回味,给人无穷茶趣。

武夷岩茶尚有功夫二十七道茶艺,如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品啜甘露,领略岩韵,尽杯谢茶等,通过出神入化的表演,高超的艺术魅力,把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融为一体。

功夫茶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科美学。功夫茶,在于茶叶的优质,又在茶人的功夫。苏东坡好茶,汲水、候汤、点茶都亲自动手,他那“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诗功夫令后世叫绝。张岱能凭一口茶汤,分辨出茶的产地、制法、采制季节和泉水的出处。当代茶艺大师章志峰仅用茶和水就能在茶汤中显出文字和图像,不仅恢复了分茶技艺,突破了古人用绿茶的分茶演示,而且善用各色茶来表现中国风格的图画和文字,其分茶技艺已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欣喜的是现代茶艺师,把“工夫茶”与“功夫茶”密切统一起来,既知悉种茶、制茶工艺,又懂得茶道、茶艺功夫,来弘扬中国茶的茶饮之善,茶艺之美。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8999.html

上一篇:茶叶与罐的美搭

下一篇:不懂岩韵,你敢说自己懂岩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