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我国产茶区的分布

2019-11-13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菜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西南菜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 15℃~ 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cy316.com扩展阅读

我国茶区茶园划分及分布介绍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即东起东经122°的台湾地区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的西藏自治区易贡, 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的山东省荣成县,东西跨经度27°,南北跨纬度19°。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 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

我国茶区划分采取3 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分为4个,即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

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产绿茶。此区年平均气温为 15 ~ 16 摄氏度,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为零下10 摄氏度。年降水量较少,为700 - 1000 毫米,且分布不均,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均属江南茶区,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主产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 ~ 18 摄氏度,冬季气温一般在-8摄氏度;年降水量1400 -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 ~ 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江南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和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该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该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土壤状况也适合茶树生长。西南茶区内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

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闽中南、台、粤中南、琼、桂南、滇南等范围内均属华南茶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华南茶区内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该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9~22摄氏度,最低月(1 月)平均气温为7~14摄氏度;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2000毫米,其中台湾地区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 毫米。茶区土壤以赤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我国盛产茶叶的地方


我们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同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茶叶生产地,并且茶叶的品种,以及工艺都不同,下面就我国哪些地方盛产茶叶的地区做一介绍。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砖茶)和普洱茶等。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

以上就是对我国哪些地方盛产茶叶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我国的4大茶区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菜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西南菜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 15℃~ 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世界茶区和中国茶区的分布


1、世界产茶区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我国名茶的茶区分布


中国茶区: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我国北方有生产茶叶吗?


都说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地域辽阔,那么很多茶友就比较感兴趣了,我国的北方有生产茶叶吗?因为我国的茶叶很多都产自南方,本节就带你来了解北方产不产茶叶,产哪些茶叶?

别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喝茶者不在少数,但大家基本上所品的都是南方茶。这也难怪,此物喜阴好温,偏爱在南方生长,以致许多人都不太了解北方哪里生产茶叶,更何况去尝一尝了。但其实,北方也有产茶地,不过很少,一般北方人喝花茶较多,比如人参花茶等,要说真正的茶叶的话应该最出名的在山东—日照绿茶。

山东省日照市境内多山地丘陵,且气候温和,云雾缭绕;土壤呈微酸性,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是难得的适合茶叶生长之地。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使这里的茶叶栗香浓郁、汤色明黄绿亮、回味甘醇,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致有“江北第一茶”的称号。而这款北方茶,便是日照绿茶。

日照绿茶何时出现,已不可考。据传说,在日照市东港区城北10公里处的河山顶峰,有一株古茶树,因生长在悬崖边上,高不可攀,所以无人敢摘采。大家每年只能捡一些被抛石击落的叶片,拿回家冲饮,用来提神明目,治疗腹疼。久而久之,直至今日,日照市乡间的山涧、园边仍有叶茶、饭茶生长。这大概就是日照绿茶的原始祖先吧。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对日照绿茶的评价是:叶厚、味浓、香高、耐泡。其功效颇多,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饮品。日照绿茶富含对身体有益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饮能达到提神健胃、降压利尿、预防脑心血管疾病、消食醒酒、防癌抗辐射、延年益寿等功效。所以知道这款北方茶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给予了赞誉。

台湾高山茶的认知与产茶区


台湾高山分布极广,生产高山茶的地点,亦是众多,不过仍以嘉义县与南投县境内海拔1000~1400公尺的新兴茶区为主。

(1)嘉义县:

一提起嘉义县,我们自然会有许多等号的名词出现在脑海中,例如蜿蜒於崇山峻岭的阿里山森林小火车,或是已经功成身退的神木,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奋起湖便当等等, 再再显示嘉义县自然资源的丰沛。而它也是当前台湾生产高山茶的重要产区,种植的区域,以梅山乡、竹崎乡、番路乡及阿里山乡等四个山区乡镇为主。

(2)南投县:

南投县位居台湾心脏地带,是台湾唯一不滨海的县市。四面环山,境内多丘陵地,且气候日夜多有变化,适合茶叶的生长。而主要生产高山茶的乡镇,以竹山镇、仁爱乡、水里乡、信义乡等四个乡镇为主。

(3)其它县市:

此外,台中县和平乡的福寿山农场与梨山及位於花莲县境内的大禹岭等地,都是全台海拔最高的茶区,当然茶价也是不同凡响的高贵。

我国茶叶产区及特色茶树分布


我国茶区分布白北纬18°至38°东经98°至122°,东至台湾东部的台东、花莲,西达西藏南部察隅河谷,北至山东烟台、辽东半岛,南达海南岛,纵横二千余公里,为全世界最广阔、产茶种类最多。包括台湾、福建、浙江、安徽、四川等十八个省,五百余县。

我国秦岭以南具有非常优越的、适于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年平均气温多在15~22‍℃,年降雨量多在1000~2500毫米,土壤多微酸性或酸性,丘陵山地,坡度缓斜,排水良好,早、晚浓雾迷漫,空气中相对湿度多在75%以上,尤其是闽、粤南部及台湾茶区,气候温暖湿润,发芽生产期长,可达八九个月,其发展潜力更大。至于我国茶区应如何规划,学术界亦有不同看法,若依自然条件,类似陆羽《茶经》中所分者,可分为:秦巴淮阳、江南丘陵、及西南、滇西南以及台湾等八茶区,亦有顾及行政区划,分为华东、中南、西南三大茶区者,见仁见智,各有利弊。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有利弊。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合,合理规划茶树分布,逐步使生产区域化与科学化,故将全国划分为岭南(或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

我国四大茶区在哪?中国四大茶区分布图


我国是茶叶大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中国茶区辽阔,茶园种植规模世界第一,面积达287万公顷,为了便于指挥,实现科学种茶,并根据历史的、现在的、自然的、经济的、生产的的需要,将之划分为四大茶区。那么,我国四大茶区分别是哪些茶区呢,中国四大茶区是怎么分布的?

中国四大茶区分布图

江北茶区

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西起大巴山,东至江苏北部沿海。包括陇南、陜南、鄂北、豫南、皖北和苏北一带。此茶区长年气温较低,冬季时间较长,每年平均气温15到16度,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为零下10度,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不均,茶树易受旱,使得茶树新稍生长时间较短,采茶时间只有180天左右,其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度类型。此地区生长的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茶类只是绿茶一种,茶叶品种有炒青、烘青和晒青。著名的茶叶有:六安瓜片、紫阳毛尖、信阳毛尖、霍山黄大茶等。

江南茶区

北起长江,南达南岭,东邻东海,西至云贵高原,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和安徽南部、江苏、湖北南部等地,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其茶区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5到18度,冬季绝对最低气温在零下8度左右,年降雨量1600mm,春夏季雨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到80%。此茶区生长的茶数以灌木型为主,还有少量小乔木型茶树,生产茶类齐全,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其中著名的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西南茶区

位于中国西南部,是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处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包括贵州、四川,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此茶区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多属高原,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范围。其气候特点是春早、夏热、秋雨,适合各种类型茶树生长,为中国外销碎茶的主要茶区,也是边茶的重要生产地,此外还生产绿茶、沱茶和花茶。

华南茶区

位于中国福建大漳溪、雁石溪,广东梅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广东中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东南部、海南、云南南部等地,是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该茶区主要属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年均温为19到22度,最低月一月,茶树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雨量是中国茶区之最,在2000mm左右。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栽培品种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型大叶种为主,灌木型中小叶种也有分布,主要生产红茶、普洱茶、乌龙茶、六堡茶、铁观音、凤凰单丛、西山茶等。

我国茶园虫生真菌名录及地理分布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 230036)

我国茶区辽阔,种茶历史悠久,栽培和管理模式各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园生态系统。在这些复杂的生态系中,昆虫种类繁多,虫生真菌也较丰富。该类真菌是重要的害虫生防资源,少数种类还有药用价值,兹汇报近年来经调查、研究已确定的种类。

1 虫霉类

(1)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 原名圆孢虫疫霉。寄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幼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若、成虫。分布:广东省徐闻,云南省西双版纳,安徽省宣郎广茶区。

(2)弗氏新接霉 ( Neozygites fresenii) 寄主:茶蚜 (Toxoptera aurantii)。分布:海南省南海农场,安徽省宣郎广茶区。

(3)虫霉 (Entomophthora sp.) 寄主:茶鹿子蛾 (Amata germana) 。分布:贵州省湄潭。

(4)蝗噬虫霉(Entomophaga grylli) 寄主:茶园中几种斑腿蝗。分布:浙江省杭州。

2 子囊菌类

(5)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寄主:褐刺蛾 (Thosea postornata)、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分布:贵州省湄潭,安徽省宣州。

(6)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 寄主:一种蝙蝠蛾幼虫。分布:贵州省都匀。

(7)霍克斯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寄主:一种蝙蝠蛾幼虫。分布:贵州省。

(8)棕榈亚肉座菌(Hypocrella palmae) 寄主:角蜡蚧(Coroplastes pseudocoriferus)。分布:四川省苗溪。

(9)蚧生丛赤壳菌(Nectria flammea) 寄主:茶牡蛎蚧(Lepidosaphes ume)、椰圆蚧(Aspidiotus dustructor)、常春藤蚧(Aspidiotus hederae)和蛇眼蚧(Pseudacnida paeoniae)等若虫、成虫和蛹。分布:四川省苗溪。

(10)粉被虫草(Cordyceps fruinosa) 寄主:褐刺蛾、茶刺蛾幼虫。分布:贵州省湄潭。

(11)灿球赤壳(Sphaerostilbe sp.) 寄生:茶牡蛎蚧。分布:贵州省。

3 担子菌类

(12)茶隔担耳(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 寄主:茶树上多种介虫。分布:安徽省祁门,云南西双版纳等。

4 半知菌类

(13)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寄主:假眼小绿叶蝉若、成虫,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和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幼虫,螳螂等。分布:全国茶区。

(14)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寄主:一种蝙蝠蛾幼虫,一种蝉。分布:贵州省,安徽省宁国。

(15)柱孢绿僵菌(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e) 寄主:一种蝙蝠蛾幼虫。分布:贵州省。

(16)粉被马利安霉(Mariannaea pruinosa) 寄主:褐刺蛾、茶刺蛾幼虫。分布:贵州省。

(17)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寄主:一种蝙蝠蛾幼虫。分布:贵州省。

(18)环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annulatus) 寄主: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和一种鞘翅目成虫。分布:贵州省湄潭,安徽省绩溪。

(19)斜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obliquus) 寄主: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分布:贵州省湄潭。

(20)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寄主:褐刺蛾幼虫和蛹、茶刺蛾蛹。分布:贵州省湄潭。

(21)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 寄主:茶刺蛾幼虫。分布:贵州省湄潭,安徽省宣郎广茶区。

(22)拟青霉(Paecilomyces sp.) 寄主:茶尺蠖。分布:安徽省宣郎广茶区,浙江省长兴。

(23)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 寄主:

一种夜蛾科幼虫。分布:安徽省南陵。

(24)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寄主:茶小卷叶蛾、茶刺蛾、角蜡蚧和一种鳞翅目昆虫的蛹。分布:贵州省湄潭等地,云南省西双版纳。

(25)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寄主:茶尺蠖幼虫。分布:浙江省余杭。

(26)串珠镰孢胶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 寄主:茶尺蠖幼虫。分布:浙江省余杭。

(27)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寄主:茶尺蠖幼虫。分布:浙江省余杭。

(28)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 寄主: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通草粉虱 (Dialeurodes citri)幼虫和蛹。分布:安徽省宣郎广茶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

(29)韦伯虫座孢( Aegerita weberi ) 寄主:黑刺粉虱、通草粉虱和多种介类。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广东和海南等省。

(30)枝孢霉(Cladosporium sp.) 寄主:黑刺粉虱等。分布:全国茶区。

(31)顶孢霉(Acremonium sp.) 寄主:黑刺粉虱等。祁门、宣郎广茶区。

(32)蚧侧链孢(Pleurodesmospora coccorum) 寄主:黑刺粉虱、通草粉虱。分布:安徽省,陕西省紫阳。

(33)被毛孢(Hirsutella sp.)。 寄主:黑刺粉虱。分布:安徽省宣郎广茶区。

(34)拟青霉(Paecilomyces sp.)。 寄主:黑刺粉虱。分布:安徽省宣郎广茶区。

(35)蚧生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coccorum) 寄主:茶硬绵蚧(Pulvinaria horii)。分布:四川省苗溪。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8822.html

上一篇:天目湖白茶介绍

下一篇:白茶的知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