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彭彭茶叶和红茶研究所,《鲜叶:维生素》

2019-11-12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彭彭茶叶和红茶研究所,《鲜叶:维生素》”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彭彭茶叶和红茶研究所,《鲜叶:维生素》”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标题:红茶研究所,鲜叶:维生素

茶含有多种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11(叶酸)、维生素P(儿茶素和类黄酮)、泛酸钙(烟酸)、肌醇等。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

茶叶中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及功效

维生素c

根据分析,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鲜叶中最丰富的维生素。因为它是一种还原性物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维生素C在泡茶过程中容易氧化。在绿茶失活和干燥过程中,维生素C在高温的影响下被部分氧化。绿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一般达到100毫克-500毫克/100克。

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和贫血,也是抗氧化剂,防止脂质过氧化,可以延缓衰老和预防癌症,对人体健康有许多益处。

维生素b族

绿茶和红茶中维生素B的含量差异不大。主要维生素是b1(硫胺素)、b2(核黄素)、b3(泛酸)、b5(烟酸)和b11(叶酸)。在泡茶过程中,90%以上的维生素B族可以溶解在茶汤中,茶中的含量和效果是不同的。?

茶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0.15毫克/100克,可有效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

1-1.5毫克/100克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b2具有参与人体氧化还原反应和维持视网膜正常机制的作用。没有它,眼泪和模糊的视力经常会出现。

茶叶中维生素b3的含量约为1.3毫克/100克,具有增强人体脂肪代谢的功能。

茶叶中泛酸钙的含量高达5-7.5毫克/100克,其功效是生物氧化系统中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叶中维生素b11的含量为1-1.5毫克/100克,在人体核苷酸合成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柠檬素

成品茶中维生素P含量相对较高,在300毫克/100克至400毫克/100克之间,具有降血压和增强血管的作用。

茶叶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及功效

维生素a

成品茶中维生素A含量较低,为10-30毫克/100克,并且是脂溶性的。其功效有利于恢复和预防视力下降,具有预防夜盲症、白内障、抗癌等功效。

钙化醇

维生素D直接参与视网膜杆状细胞中类视黄醇的合成,以维持正常视力。

生育酚

成品茶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20-80毫克/100克,其功效具有抗衰老、抗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平衡脂质代谢等作用。

维生素k

维生素K含量为1-4毫克/100克,其功效是降血压和增强血管。

参考

[ 1]泡茶/安徽农业大学总编辑。-版本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年重印)

[ 2]制茶科学/夏涛总编辑。-版本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转载于2018.6)

[ 3]茶生物学和化学/万肖春主编。-版本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年重印)

[ 4]百度文库“茶叶中生化成分的功效”

[ 5]中国普洱茶网“茶含有多种维生素”

[ 6]茶的保健功能/陈宗茂,主编甄苏勇。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isbn978-7-03

CY316.com延伸阅读

蒲门茶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维生素


原文标题: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11(叶酸)、类维生素P(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维生素B5(烟酸)和肌醇等。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水溶性维生素在茶叶中含量及其功效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据分析,鲜叶中的维生素以维生素C含量最多,由于其属于还原性物质,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维生素C在制茶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绿茶在杀青、干燥过程中,维生素C受高温影响被部分氧化,一般绿茶中含量达100毫克~500毫克/100克。

维生素C的功效能预防坏血病和贫血,还是一种抗氧化剂,防止脂质过氧化,可以起到延缓衰老及防癌症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在茶叶中含量无论绿茶,还是红茶其差异不大。主要的有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3(泛酸)、B5(烟酸)及B11(叶酸)。这些维生素B族在泡茶过程中,90﹪以上均可溶于茶汤中,而在茶叶中各个含量及功效是不一样的。?

维生素B1,在茶叶中的含量0.15毫克/100克,其功效是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脏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B2,在茶叶中含量1~1.5毫克/100克,其功效是参与人体氧化还原反应,维持视网膜的正常机制。缺了它,常会出现流泪、视力模糊。

维生素B3,在茶叶中含量约1.3毫克/100克,其功效是具有加强人体脂肪代谢的功能。

维生素B5,在茶叶中含量高达5~7.5毫克/100克,其功效是生物体氧化系统中的重要辅酶的组成部分。

维生素B11,在茶叶中含量1~1.5毫克/100克,它参与人体核苷酸合成和加强脂肪代谢功能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维生素P

维生素P在成品茶中,其含量较高,300~400毫克/100克,其功效具有降血压和强化血管的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在茶叶中含量及其功效

维生素A

维生素A在成品茶中含量较少,10~30毫克/100克,属脂溶性,其功效有利于恢复和防止视力衰退,具有预防夜盲症、白内障及抗癌等作用。

维生素D

维生素D直接参与视网膜的杆状细胞内视紫质的合成,以维持视觉的正常。

维生素E

维生素E在成品茶中的含量20~80毫克/100克,其功效具有防衰老、抗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平衡脂质代谢等功能。

维生素K

维生素K含量1~4毫克/100克,其功效是具有降血压和强化血管功效。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4]百度文库《茶叶生化成分功效》

[5]中国《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

[6]茶叶的保健功能/陈宗懋,甄永苏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ISBN978-7-03

红茶研究所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其目的是促进红茶内容的深刻变化,为形成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口感品质奠定基础。

虽然红茶发酵在轧制过程中已经开始,但是在轧制结束时发酵过程还没有完成。只有通过单独的发酵过程,才能在最合适的条件下完成内在品质的改变,提高茶叶品质。

发酵技术

发酵是以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只有提供最合适的化学变化条件,才能获得最佳的发酵品质,形成最佳品质的毛茶。主要发酵条件是温度、湿度、通气(供氧)、时间等。

(1)发酵温度,室温一般控制在22-30℃。

(2)湿度。发酵室的相对湿度应达到90%以上,越高越好。

(3)通风,因为发酵消耗大量氧气,发酵室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4)展开叶的厚度取决于老叶和嫩叶、扭曲程度和温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嫩叶应该铺薄,老叶应该铺厚。展开叶子的厚度取决于温度和湿度。鉴于云南的温度,建议将厚度增加到25厘米左右。每隔两小时用手感受一下发酵叶子中心的温度。如果你觉得有点热(体温过高),你需要在继续发酵前将叶子翻转一次。

(5)发酵时间,通常通过捏合来计算。发酵罐加温加湿通常需要2-4小时,但实际加工通常需要4-6小时,在2-4小时内很难实现适度发酵。

发酵

发酵程度

发酵度的精确控制是生产优质红茶的重要环节。随着发酵叶内部的化学变化,它们的外部特征也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例如:

叶子颜色从绿松石色、黄绿色、黄色、红黄色、黄红色、红色、紫红色到深红色;

香气由绿色气体、清香、清花香、花香、水果香和成熟香组成,然后逐渐变淡,发酵过度会出现轻微的酸味。

叶片温度从低到高下降。实践中,根据发酵叶香气和叶色的变化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叶子适度发酵,草气消失,发酵后的叶子会出现特殊的香气,即鲜花和水果清新浓郁的香气。春茶的发酵叶为黄色或红色,嫩叶均匀红色,老叶绿色,好的发酵叶可以是铜红色。

当叶片温度达到峰值并开始稳定时,发酵是适度的。如发酵不充分,用绿色气体、绿色或黄色叶子;如果发酵过度,香气低,叶子又红又暗。

野生红茶

在生产中,发酵的程度应该控制在“轻而重”的水平。因为叶温上升过程也能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和在适当发酵烘烤后的湿热作用下的非酶促氧化,导致过度发酵和品质下降。

本文由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蓝增泉教授审阅,确认内容正确后发表。

参考

[ 1]泡茶/安徽农业大学总编辑。-版本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年重印)

[ 2]制茶科学/夏涛总编辑。-版本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转载于2018.6)

[ 3]茶生物学和化学/万肖春主编。-版本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年重印)

红茶研究所,红茶加工,萎凋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传统茶类之一。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种,国内市场的滇红主要是工夫红茶。

鲜叶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基于鲜叶固有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人为创造变化的条件,形成红茶独特的颜色、香气、味道和形状。工夫茶的鲜叶应嫩、鲜、均匀、干净。

工夫茶的初级加工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步骤。本期《红茶研究所红茶加工组》聚焦于功夫红茶初级加工的主要步骤。

萎凋

萎凋是鲜叶加工的基本过程。萎凋时,鲜叶正常均匀失水,细胞液浓缩,促进内含成分的变化,使鲜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满足下一步加工的适宜条件。

萎凋目的

失去适当的水分,降低细胞张力,使叶片柔软坚韧,为揉捏和成形创造必要的条件,提高叶片细胞损伤的程度。

萎凋方法与技术

方法: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萎凋机萎凋和各种形式的加热萎凋方法。目前主要采用萎凋槽萎凋或室内自然萎凋。

(1)枯萎槽枯萎。这是一种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加热和萎凋方法。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省力、提高功效等优点。它可以克服自然萎凋速度慢、效率低和难以控制的困难。如果掌握得当,萎凋质量可以与自然萎凋相媲美。目前,它广泛应用于一般的茶叶工厂。

萎凋槽(萎凋槽)是用鼓风机迫使冷热空气穿透叶层,以加速空气循环,或提高温度,及时吹走叶表面的水蒸气分子,造成水蒸气压力的差异,促进水分蒸发。

萎凋槽的操作技术主要掌握展开叶片的厚度/均匀度、风量、温度、翻滚和萎凋时间等外部条件。

(2)室内自然萎凋。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室内枯萎是一种枯萎的方法。枯萎的架子布置在室内,架子上有枯萎的窗帘,新鲜的叶子稀疏地铺在窗帘上枯萎。室内通风需要避免阳光直射。根据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风力大小,通过打开和关闭门窗来调节。它可以在低温或雨天在室内加热。房间里每一个萎凋窗帘的温度要求都是一致的。

(3)太阳能枯萎。它使新鲜的叶子直接接受阳光热量并失去水分。这种方法萎凋简单快捷。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枯萎程度难以掌握。

如果天气条件好,泡茶经验丰富,操作小心,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萎凋质量。

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选择一个地面平坦、避风、面向太阳的地方,以及干净干燥的地方来铺防晒垫。鲜叶以0.5公斤/平方米的铺展量均匀铺展在太阳垫上,叶片基本不重叠。结合翻叶,应铺成适当的厚度。当萎凋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将其转移到凉爽的地方进行散热,并继续萎凋至中等程度。

注意:当阳光很强时,不适合被阳光晒枯。容易造成红叶、不均匀枯萎和芽叶焦枯。这种方法不合适。

萎凋程度

掌握萎凋程度对后续加工和茶叶品质有很大影响。萎凋不足,叶片坚硬易碎,揉捻时芽叶易折断,茶汁薄易流失,如果揉捻不够,发酵不均匀,难以达到适度;如果完全扭曲,茶叶会被打碎更多,茶叶条会变短变粘成块状。制得毛茶条短而碎,多片粉末,香气低,味道淡,叶底杂花,绿味重;萎凋过度,芽枯,叶干硬,茶汁难以揉捏,松散的线绳,发酵不均匀,生茶松散浸泡,色泽灰干,口感淡,叶黑杂。

通过经验判断结合萎凋叶含水量的测定,萎凋适度的测试方法更加准确。

经验判断的特点是枯萎的叶子的物理特性。萎凋适度的叶子,叶子形状收缩,叶子柔软,嫩茎萎凋柔软,曲折,手持叶子柔软的棉花,把枯萎的叶子握成一团,放开可以慢慢松脱。叶子表面的光泽消失,叶子的颜色变成深绿色,绿草气体减少,香味弥漫。

工夫茶萎凋叶含水量为60%-64%为适宜标准。不同季节枯萎的程度略有不同。春季淡水含量高,枯萎程度适中。萎凋叶的含水量约为60%-62%。夏季鲜叶含水量低,萎凋叶含水量适中,约为62%-64%。

根据鲜叶不同的嫩度,萎凋程度应遵循“嫩叶重度萎凋,老叶轻度萎凋”的原则。一般来说,应该遵循“重而轻”的原则来防止过度枯萎。

参考

[ 1]泡茶/安徽农业大学总编辑。-版本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年重印)

[ 2]制茶科学/夏涛总编辑。-版本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转载于2018.6)

[ 3]茶生物学和化学/万肖春主编。-版本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年重印)

[ 4]茶叶评论与检查/石赵鹏主编。-版本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8月

红茶研究所,红茶精制部-成品


上期回顾:

红茶研究所

红茶研究所

红茶整理过程分为三个主要过程:筛选、采摘和成品。今天,我们开始了解成品流程。

对于各种筛分茶(半成品),应根据每种筛分茶的重量采集代表性茶样并进行登记。每种过筛后的茶叶应由评价室进行评价,成品样品的组装应满足各级成品的标准外观和内在因素的要求。

“普润”云南红色功夫红茶

该组合起到调节质量的作用,保证成品质量稳定一致。

勾兑用的筛号茶主要由5、6、7、8、10、12孔茶叶组成,并配以前苗好、叶重的轻体茶,共约12筛号茶。

彭彭茶业——圆筛和振动筛

三级茶由大约30片每种筛号的茶组成,包括原味茶、长圆茶和清淡茶。与该批细茶一起,将16孔和24孔重颗粒茶混合在一起。切片茶由这条路的16个和24个孔组成,最终的茶由36个和80个孔组成,具有均匀的颜色和透明度。

彭彭茶叶工业-干燥机

最后,成品均匀堆放后装入箱子,进行防火补充。正常情况下,茶叶厂在调配过程前后分为四个调配操作。

彭彭茶业-堆垛机

首先,根据筛号的顺序和比例,第一次进入烘干机进行灭火。

四个烘干机点火后,分别输入四个小茶斗(第二个火柴和);

储满后,将打开四个大茶桶输入(第三场比赛和第三场比赛);

为了避免包装不均匀,开始包装的部分茶叶被倒回大茶桶中进行混合(第四次混合)。

经过四轮搅拌,均匀度基本达到要求,经检验符合样品,包装可以继续进行。在包装过程中,反复取样和评估样品,并在含水量合格后交付包装。

参考

[ 1]泡茶/安徽农业大学总编辑。-版本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年重印)

[ 2]制茶科学/夏涛总编辑。-版本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转载于2018.6)

红茶富含哪些维生素 红茶的功效介绍


我们中国的红茶是远近闻名的一种茶,不少人都十分爱喝中国的红茶,因为红茶所具有的功效是对我们人体有十分好的作用的。那么你知道红茶到底富含哪些维生素吗?知道红茶的功效到底有哪些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红茶富含哪些维生素?

1、富含硒、维生素C、E、A等均为抗酸化物质。

2、红茶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钾,冲泡后,有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

3、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

4、红茶中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含量比一般茶叶高。

二、红茶的功效:

1、具有生津清热的功效:夏天喝红茶能够止渴消暑,并且让我们产生清凉感;也能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2、解毒功效:红茶中的茶多碱具有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的功效,并时期沉淀分解,具有解毒的功效。

3、喝红茶能使我们骨骼强健。

4、经常饮红茶还有防治流感、中风及皮肤癌的效果。

5、由于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抗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

三、哪些人不适合喝红茶

1、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不宜饮红茶。

2、胃热的人不宜饮红茶,因为它是温性茶,起到暖胃的作用。

大家看完小编上述的介绍以后,是不是发现红茶真的是对我们身体非常的好呢。那么小编建议大家每天坚持饮用一杯红茶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但是我们在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饮茶哦,因为茶中含有咖啡因,会影响我们的睡眠。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糖类


茶叶中糖类含量一般为20%-30%,其中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是构成茶汤浓度、滋味和香气的重要成分,本文主要简单梳理这三种“糖”的定义和在制茶中的影响及表现。

单糖和双糖

单糖就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是构成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分子的基本单位。主要的单糖是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还有半乳糖、甘露糖等。

单糖分子结构模型来源:百度百科

双糖又叫二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它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经缩合反应除去一个水分子而成的糖。例如: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组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

几种二糖组成示意图

单糖和双糖通常都溶于水,故又称为可溶性糖,具有甜味,是构成茶汤浓度和滋味的重要物质。

蒲门丨滇红1号汤色实拍

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分子的单糖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类非结晶的固体物质,主要以支持物质和贮藏物质形式存在于鲜叶中,没有甜味,大多不溶于水。

三醋酸纤维素分子式(多糖类)

除了水溶性果胶外,糖类的含量,都随着芽叶成熟老化而增加。例如:多糖中的一种粗纤维含量可作为衡量鲜叶嫩度的标志。

糖类在制茶中的影响与表现

在制茶过程中,多糖可在相关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单糖、双糖、水溶性果胶等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参与茶品质的构成。

多糖水解成二糖、二糖水解成多糖示意图

鲜叶中的多糖类,主要有纤维素(4%-9%)、半纤维素(3%-8%)、淀粉(0.4%-0.7%)和果胶物质(11.0%)等。

纤维素分子式形成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茶树的支持组织,在茯砖、康砖及普洱茶等特种茶加工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分泌大量水解酶,使其水解成一些可溶性糖。如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成可溶性糖。

普洱茶·熟茶汤色

淀粉难溶于水,是茶树体内的一种物质贮存形式。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部分淀粉能在内源水解酶作用下水解成可溶性糖,对茶汤的浓度和滋味产生影响;

淀粉酶水解淀粉成葡萄糖

原果胶构成茶树叶细胞的中胶层。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果胶物质一方面水解形成水溶性果胶素及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物质参与构成茶汤的滋味品质。

果胶分子式

另一方面,水溶性果胶具有粘性,有利于茶叶形状的形成、茶汤的粘稠度提升,对增进茶叶的干茶色泽、香气、滋味等都有积极的贡献。

蒲门丨滇红1号叶底实拍

糖类与茶香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溶性糖除构成茶汤滋味外,还参与茶叶香气的形成。有的茶叶具有“板栗香”或“甜香”、“焦糖香”,这些香气的形成,是制茶过程中糖类本身的变化,及其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茶·闻香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色素


绿茶为什么呈现清汤绿叶?红茶为什么呈现红汤红叶?带着这些问题,本篇将带你探寻茶叶的颜色密码,在五彩斑斓的茶叶色素中寻找答案。

茶叶色素

色素是一类存在于茶树鲜叶和成品茶中的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外形色泽、汤色及叶底色泽的成分,其含量及变化对茶叶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茶叶色泽中,有的是鲜叶中已存在的,称为茶叶中天然色素;有的则是在加工过程中,一些物质经氧化缩合而形成的。

天然色素

鲜叶中含有各种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黄素(黄酮醇类)、花青素。

其中,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不溶于水,一般称脂溶性色素。主要对茶叶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起重要作用。

花黄素、花青素等易溶于水,称水溶性色素。主要决定着茶汤的汤色。

脂溶性色素

叶绿素

茶鲜叶中所含色素以叶绿素最多,占鲜叶干重的0.24%-0.85%。在正常情况下,叶绿素足以掩盖其他色素,使鲜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绿色。只有在花青素含量特别多的情况下,鲜叶才会呈现红紫色。例如紫鹃茶因其花青素含量高而具有紫茎、紫叶、紫芽的特征。

紫娟茶

茶树品种不同,施肥、遮荫等栽培管理技术不同,都使鲜叶叶绿素含量不同。叶绿素含量随着新梢伸育老化而逐渐增加,叶色也由嫩叶的黄绿向老叶的深绿转变。

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不同,对茶类的适制性亦不同。叶绿素含量高的深绿色鲜叶,制成的绿茶香气高而鲜爽,滋味醇厚,汤色、叶底翠绿明亮,品质好。

若采用深绿色鲜叶制成红茶,则干茶色泽乌暗,香味青涩,汤色泛青,叶底较暗,品质较差。浅绿色鲜叶制成的红茶,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鲜甜,香气纯正,汤色、叶底红亮。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胡萝卜素(呈浅黄或橙色)和叶黄素(呈黄色)属多烯色素,统称类胡萝卜素,鲜叶中含量不高。

水溶性色素

花黄素类主要指黄酮及其衍生物。鲜叶中的黄酮色素及其苷主要有檞皮素、杨梅酮、黄芪苷。檞皮素在生理上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是维生素P的组成成分。

黄酮醇类极易溶于水,呈现出黄绿色,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成分。

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素

在制茶过程中,因制茶技术条件不同,会形成多种色素物质,其对构成茶叶品质特点及不同茶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多酚类化合物等多种物质氧化形成了茶黄素和茶红素等色素,使红茶具有了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茶黄素类(TFs)是红茶中的主要成分,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与咖啡碱、茶红素等形成络合物,温度较低时显出乳凝现象,是茶汤“冷后浑”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红素(TRs)是一类复杂的红褐色的酚性化合物,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该物为棕红色,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深红色,是构成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重要作用。参与“冷后浑”的形成。

茶褐素类(TB)为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主要组分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多酚类物质,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是造成红茶茶汤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红茶加工中长时间过重的萎调,长时高温缺氧发酵,是茶褐素积累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红茶研究院|鲜叶篇:芳香物质


“观其汤色,闻其香味”,是我们在喝茶时往往都离不开的话题。那么,茶中迷人的香气从何而来?看完本篇芳香物质,或许能找到答案。

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亦称“挥发性香气组分(VFC)”,是茶叶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总称。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鲜叶中芳香物质含量为0.03%-0.05%(占干物质总量),一般而言,茶树幼嫩芽叶的芳香物质含量比成熟叶高,春茶比夏茶含量高,高山茶比平地茶含量高。

芳香物质与茶叶香气

构成茶叶香气的芳香物质种类很多,含量极微,但是组成比例千变万化,茶叶香气类型也是多样化。例如苯甲醛具有苹果香,苯乙醇具有玫瑰花香,芳樟醇具有特殊的花香,这些芳香物质都参与红绿茶香气的组成成分。

迄今为止,已鉴定的茶叶香气物质约有700种。其中构成鲜叶的香气种类近100种,绿茶有200多种,红茶有400多种。这说明制茶技术对茶叶香气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

芳香物质的组成

根据气相色谱分析,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及其衍生物、杂环类、过氧化物类、硫化合物类和含氮化合物等。不同的物质又具有特殊的香气,下面是为大家梳理的一些常见的芳香物质与其对应的香气:

1、青叶醇(顺-3-己烯醇):在茶叶香气物质中,其含量较高,约占鲜叶芳香油的60%。高浓度有强烈的青草气,稀释后有清香的感觉。在杀青和萎调过程中,一部分会挥发,一部分发生异构形成具有清香的反式青叶醇。

2、苯甲醇:具有微弱的苹果香气。在鲜叶和各类茶中均存在,揉捻和发酵过程会促进其大量形成。

3、苯乙醇:具特殊玫瑰香气,含量随嫩度的增加而增加。

4、苯丙醇:具有似水仙花香味。

5、芳樟醇:又名沉香醇,具百合花或玉兰花香气,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6、香叶醇:具玫瑰香气。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含量随嫩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茶树品种也有关系,中小叶种含量高于大叶种,也是祁红玫瑰香的特殊物质之一。春茶含量最高,夏茶最低。

7、橙花叔醇:具有木香、花木香和水果百合香。是茶叶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乌龙茶及高级名优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

8、肉桂醛:具肉桂香气。

9、橙花醛:具有浓厚的柠檬香,主要存在于红茶中。

10、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具有紫罗兰香。

11、茉莉酮:有令人愉快的茉莉花香,茉莉花茶中含量较多。

12、茶螺烯酮:具果实、干果类香气,存在于成品茶中。

13、醋酸香叶酯、醋酸橙花酯:具有玫瑰香气的无色液体。

14、醋酸香草酯、醋酸芳樟酯:具有柠檬香气的无色液体。

15、苯乙酸苯甲酯:具蜂蜜的香气。

茶叶中芳香物质存在特点

含量少:鲜叶中芳香物质占干物质0.03%-0.05%。在绿茶中占0.005%-0.01%(占干物);在红茶中占0.01%-0.03%(占干物)。

种类多:茶叶中发现并鉴定的香气成分约有700种。

不同茶类香气组成不同:茶叶中香气物质有的是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的则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原料、工艺形成了不同的香气物质。

同类茶叶有地域差别: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地理状况不同,同一茶类,产于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差异。如云南红茶具有特殊的甜香,祁门红茶有特殊的玫瑰花香(祁门香),阿萨姆红茶则具“阿萨姆香”。同是绿茶,屯绿具栗香,龙井清香,高山绿茶则具嫩香等。

所以,看完芳香物质介绍后,你真的确定闻到的是什么香么?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4]茶叶审评与检验/施兆鹏主编.-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酶


酶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本质是植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酶类的多样性

鲜叶中的酶类很复杂,有水解酶、磷酸化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异构酶和转化酶等等。与制茶过程中,化学变化关系比较大的,有水解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本篇主要简单介绍水解酶类和氧化还原酶。

酶舞动空间艺术

水解酶类

在水解酶类中有淀粉酶、蛋白酶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糊精或麦芽糖、葡萄糖。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水解酶

氧化还原酶类

氧化还原酶类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多酚氧化酶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形成邻醌,进一步氧化、聚合、缩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有色产物。并引发一系列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对茶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氧化还原酶

酶在制茶中的运用

制茶技术首先是有效的控制酶的活化,促进催化作用,或抑制催化作用,或限制催化作用在某一范围内,由此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物,形成不同的制茶品质。这些制茶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鲜叶组织机械损伤、叶温和叶中含水量,来达到控制酶的催化作用。

红茶发酵

如在红茶初制时,通过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促使发酵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催化多酚类化合物适度氧化缩合,生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形成了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征。

在绿茶初制时,采用高温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了“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

在乌龙茶制造过程中,则采取做青激活多酚氧化酶,后采用高温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形成了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红茶研究院|鲜叶篇:茶多酚不是酚


酚的含义:羟基直接和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分子称为酚。

人们常说的茶多酚,并不是特指某种分子,而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酚酸类、黄酮醇类、和花青素类化合物的总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简称茶多酚,是茶树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由多种酚类衍生物组成,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8%-36%。其中80%以上是黄烷醇类(也称儿茶多酚类),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2%-24%。此外,黄烷酮类含量2%-3%干物,黄酮醇类含量3%-4%,还有酚酸类、花青素和花白素。儿茶多酚类不仅含量多,占比重大,而且对制茶品质影响很大。

目前,茶树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已发现30多种,其分子结构的碳架基本上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同。依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青素类。(茶鲜叶中的多酚类组分)。

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

黄烷醇类(儿茶多酚)可分为儿茶酚(C)、没食子儿茶酚(GC)、儿茶酚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GCG)。前两种可统称为游离儿茶酚,或称简单儿茶酚,或称非酯型儿茶酚;后二种统称为酯型儿茶酚,又称复杂儿茶酚。

儿茶酚含量较低,一般占儿茶多酚类总量的10%以下。没食子儿茶酚占儿茶酚总量的20%左右,随着芽叶的成熟老化而逐渐增加。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是鲜叶中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0%左右,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一般约占总量的20%,其含量随着芽叶的成熟老化而逐渐减少。

01

鲜叶嫩度不同,儿茶多酚含量差别就很大。总量随着成熟老化渐次降低。

02

季节不同也有差异,一般夏茶儿茶酚含量较高,春茶较少。

03

不同品种儿茶酚含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叶种含量较高,小叶种含量较少。其它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条件都能影响儿茶酚含量及其组成比例。

儿茶多酚类含量及其组成与制茶品质的关系密切,一般说,儿茶多酚类含量较多,茶汤滋味较强。游离儿茶酚收敛性较弱而不苦涩,酯型儿茶酚苦涩味较强。儿茶酚很容易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这些变化是很复杂,是多种多样的。其变化的产物直接影响制茶品质的色香味。例如,由于儿茶酚氧化途径和氧化程度的不同,产生的色香味品质绝然不同的六大茶类。

酚酸与缩酚酸类

酚酸是一类分子中具有羧基和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缩酚酸是由酚酸上的羧基与另一分子酚酸上的羟基相互作用缩合而成。茶叶中含有的酚酸和缩酚酸类化合物,经纸层析分离与鉴定,它们多为没食子酸、咖啡酸、鸡纳酸的缩合衍生物,总量大约占茶鲜叶干重的5%。茶叶中的酚酸类多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

黄酮醇类化合物

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其基本结构是2-苯基色原酮。可分为黄铜和黄酮醇类,其中,黄酮醇由于高度水溶性和水溶液中的深绿黄色,被认为是与绿茶汤色的重要组成有关。且该类物质易发生自动氧化,是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的主要物质,从而导致绿茶汤色劣变,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极大,有研究表明,黄酮醇类与茶汤滋味的收敛性呈正相关。

花青素类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一类性质较为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种类很多,呈青色、铜红色、暗红色、紫色、暗紫色等。茶鲜叶中花青素含量很少,占干物质0.1%左右。若花青素含量稍高,茶叶中若含有0.01%花青素会使绿茶汤味苦,干茶色泽乌暗,叶底呈靛蓝色。在自然条件下,花青素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其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酸性条件下呈红色,中性时呈紫色,碱性时呈蓝色。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4429.html

上一篇:红茶总是在冬天喝。

下一篇:红茶上火怎么回事?哪种情况不适合喝红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