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英德红茶的故事和前世今生!

2019-11-12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英德红茶的故事和前世今生!”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英德红茶的故事和前世今生!”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德红茶的名望,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鸣惊人。英德红茶1959年才问世,与最早的中国福建武夷山红茶相比,相差几百年。然而,英德红茶问世四年之后,英国女皇在非常盛大的宴会上,用英德红茶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后来成为英国皇室的专用茶叶之一,渐渐源源不断地远销欧洲。那英德红茶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英德茶的前世

关于英德产茶不少学者认为可追溯到唐朝,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是陆羽《茶经》中记载:“……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许多学者认为,现在英德所在地隶属韶州,因此,英德早于1200多年前的唐代就开始产茶了。

关于英德自唐代开始产茶,除了《茶经》中所提及的内容之外,有关资料还提到另外两个论据:

一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英德县志·物产篇·茶类》中有记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

二是,中国农业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等编著的《世界茶业100年》中提到,英德茶业始于唐代,是唐代韶州三个产茶县之一。

此外,唐代文人墨客山间饮茶的雅玩也已经出现了。

在英德市郊南山有一摩崖石刻据考证为北宋时期所凿,名为《英州众乐亭记》,上面刻有:“唐人元杰偕寺僧智捷,开东岭洞谷为名并序,刻绝壁间。涵晖谷、陵烟嶂、飞霞岭、煮茗台、寒翠亭,皆唐人遗迹。”而且,在众乐亭旁边还有元杰所书的“煮茗台”三字。

不得不感叹古人生活的诗情画意,这涵晖谷、陵烟嶂、飞霞岭、煮茗台、寒翠亭,哪个名字不引人心向往之?游山玩水、品茗煮茶、放诞风流,真是快意人生。

自此以后,经过宋、明时期,到清代一直都是广东产茶县之一。当然,那时候英德的产茶皆不成规模。

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战乱不断,当时的茶园也几近凋零。

英德茶的今生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精神面貌,古人的生活是闲适散漫,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是规整的,一切听从国家安排。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6年,在中央的指示下,英德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红茶商品基地。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面世,正式开始由国家统购统销,收购出口国外。

我们现在品的红茶基本上都是条索形的,那时候生产的红茶其实大都是红碎茶,英德生产了我国大叶种红碎茶第二套标准样。而且那时候的红茶老百姓不是随意都能喝得到,基本上都是供出口的。

2017年阅茶出品的英德老树红茶

英德红茶以其浓强、鲜爽、带花香的优异品质,曾一度被端上英国皇室的茶桌,深受英女皇的喜爱。

1988年达到出口量的高峰,之后盛极而衰。

1989年出现疲软,1991年国家停止对英德红茶的统购统销,这对当时几乎完全依赖红碎茶出口的英德茶叶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短短3年时间,英德红茶生产进入低迷期。

直到21世纪初,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喝红茶,英德红茶逐渐焕发新机。2006年,“英德红茶”经国家质检总局评审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今,英德红茶已经成为了广东人民家常茶品,它亲和温暖,价格亲民,跟柴米油盐酱醋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Y316.com延伸阅读

不看此文你就不了解英德红茶——英德红茶的前世今生


英德曾是偏远山区,也是热血之地。知青们在这里留下了“上山下乡"的青春记忆,海外归侨色有在这里种荃、生活的青葱岗月。而今天交通的发达,使得这些遥远的记忄乙在心理和地理上都与我们如此亲近。

行走在茶乡英德,融入到英德风丌物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感。远和近、快和慢,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都会一一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又缓缓融合在一杯英德红茶里面。

茶乡文化浓郁

英德产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

现在的英德正是当时韶州主要植茶之地。唐朝时英德南山就建有“煮茗台南宋英州知县汪任曾以“煮美茗”题诗赞美:石梯干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

产好茶,自然离不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英德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境内温暖多雨,既无严寒,亦无酷暑。土壤条件优越,山丘与丘陵之间,一片片的缓坡与台地均为红、黄壤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然土壤肥力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含量高,pH值在4.5-5.5之间,极宜茶树自然生长。

英德曾是偏远山区,也是热血之地。知青们在这里留下了“上山下乡”的青春记忆,海外归侨也有在这里种茶、生活的青葱岁月。而今天交通的发达,使得这些遥远的记忆在心理和地理上都与我们如此亲近。

无论是从新开通的广乐高速,还是英佛公路,或是高铁英德西站进入英德,“英德红茶”四个字眼无氵去避免地构成了你对英德的最初印象,也可能会成为你离开英德时的最深记忆。

在这个粤北小城,“茶”已经与英德密不可分。有以“茶”命名的道路“茶园路”,有《英德茶叶》《英德茶韵》等书籍在书店出售,有舞蹈《茶之韵》在舞台演出、有别致的茶艺表演《英九传奇》,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有“擂茶粥”、“红茶饭",还有“茶叶世界"等与“茶”相关的旅游景点,在英德,茶店之多已成为当地的一道美景。不到20万人口的市区,专营和兼营茶店居然有近300间,漫步街头,到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茶庄,各种包装的茶类一应俱全。

英德人探亲访友,喜以茶馈赠,这已经成为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和风俗,而盛行于英德多个乡镇、独具客家风味的“擂茶粥",也已成为“茶文化"项重要的内容,不断延伸和发展。“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英德民间素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传统礼仪。

在英德英红镇,华侨茶厂、红旗茶厂等沧桑的建筑物似乎在诉说着无数动人的悠久历史故事,而就在美丽的茶园里,现代化的喷灌设备、唯致的别墅群,还有在一旁拔地而起的现代化英红国际茶城,让人感觉英德茶区既古老又现代。

共和国红茶之子

干年如转瞬。1956年,一个中国历史非常普通的年份对英德红茶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历史性一年。当时在陶铸、陈毅等中央老一辈领导的关切下,英德建立了红茶商品基地,专为国家出口创汇而生,“英德红茶”从出生一开始就被标记上了“红色”标记,“英德红茶”就是共和国的“红茶之子”。

众望所归,也不负重望,英德红茶起步飞快。上世纪年代中期,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单行条列式)在广东省属英德茶场诞生,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并初次出口,就受到国内外茶叶界人士的赞赏和推崇,英德红茶独特的鲜爽风格和浓强的优良品质堪与印、斯红茶媲美而蜚声海内外。

10年中茶广东分公司祝贺电文称:鬥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声誉。”同年,中国茶叶研究所(60)茶研字第号函称:“英德红茶品质具有外形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舁红艳,滋味醇厚甜润,具有祁红甘回味,香气浓郁纯正,叶色较之滇红别具风格。”1963年英国女王在盛大宴会上,用英一待贵宾,受到高赞和推崇。

此时,英德红茶成为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出口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4000余吨,年创汇400-500万美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闻名中外,饮誉世界,英德红茶遂被誉为“东方金美人”。

而在1960-1970年代,来自广州、韶关、肇庆、潮汕地区数以万计的青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来到了英德茶场,在此后的10年间奉献了青春年华,为英德红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2014年第二届英德红茶文化节上,一百多名老知青重回英红故土,参观各大茶园及厂房,开启寻根之旅,回首往事,追忆当年,不少知青情难自禁,泪流满面。

如今我们仍可以从英德红茶的品牌名称如“老一队”、“红旗茶场”等依稀感知当年知青留下的烙印。知青回城之后,来自东南亚的归侨接棒为英德红茶发展作贡献。

祁门红茶的前世今生


今天来了解一下祁门红茶的前世今生。

每逢提及祁门红茶,必然要有两个人的名字与其紧密的绑定在一起,一曰余干臣,二曰胡元龙。虽然已有确凿论述证明余干臣是祁门红茶的创始先贤,但是至今还有争论的声音在纠结到底此二人谁才是真正的祁红第一人。

这段文字且抛开谁是谁非的争论,我们来看一看余干臣以及他的祁门红茶的传奇故事。

1875年早春,余干臣身着传统长袍马甲,带着仆从,挑着行李,来到了至德县(今东至)的尧渡街。这是进入故乡安徽皖南的第一个县城。他却并未直接归乡,而是在靠近击壤桥边的下街头,租了一幢两进三开间的老派民居,开起了茶庄。近乡情更怯,华发莫说愁。这一路归来的心情并非一般的不轻松。在此之前,用我们现在的话讲,这位老兄已经在福州府当基层公务员当了有七八年了。九品府税课司大使,别看官衔儿小,可人家这岗位牛气啊,中英鸦片战争搞了个五口通商,自此开始,福州堪称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口岸,余干臣在任期间至少做了两件与茶有关的大事。

第一件便是1869年,福州茶帮集体抗议洋商压价采购,同时请求政府允许缓缴茶叶税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作为税务官员,这位老兄积极支持了茶帮的行为,而另一件就在于当时的福州船政局,由于缺少资金,府衙确定闽省每月征收茶税2万两专补。当然这两件事情,就使得余老兄同福州的茶帮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而且当时的茶叶出口中,尤以红茶受宠更畅销,余兄深谙此中道理,而且和以红茶经营为主的公义堂等行帮会首结为朋友,并且因此经常前往福建红茶产地,对红茶生产有了明确的了解。

讲到这里,余老兄也不过是对红茶比较熟,关系比较密切而已。真正的转变,也即将来临。

1874年五月,日本侵略台湾,清廷派沈葆桢前往谈判,余干臣作为随行官员被安排一起前往。但恰在此时,余老兄收到安徽老家来信母亲去世。余是个对母亲极孝顺的人,而且按清廷规定余干臣必须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但是天朝历来的忠孝不能两全的信仰使得这位老兄居然压下丁忧不奏请有关部门,忍痛随军去了台湾。至年底日本退出台湾,余才返回福建,却不料遭遇了嫉妒的同仁将其举报陷害。因为按清朝规定,父母亡而隐瞒不报丁忧的官员,必革职。于是,这才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子曾经曰过“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余老兄遭人陷害被迫革职这样传奇的倒霉事儿,却成全了茶叶的一桩传奇美事儿。尧渡街,相传是尧帝南渡之处,不远处还有相传是舜帝躬耕的历山。尧渡河两岸,奇峰叠嶂,古树竹海,茶园清幽。据唐代杨华撰写的《膳夫经年录》记载,开元年间至德已植茶,植茶历史已愈千年。不过以前都是生产绿茶。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千两朱兰茶”内外销受阻,至德茶农开始招来粤商部分改制红茶,就近销往当时中国最热闹的红茶中心市场——汉口。可是福建的“闽红”,还没有人尝试生产过。于是,他吩咐仆人,打扫一间干净的房间,摆上制茶工具,准备试制红茶新品种。他先是收购洪方、官港的红毛茶进行加工,后又收购湿坯,进行生产。余干臣先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操作,后来又吸收了福建小种红茶制造中的“熏焙”做法,将原来的“晒干”改为“烘干”。这个改革是革命性的,使东至红茶,从此跻身世界高香茶之列。他制作出来的新红茶,品质优良,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稍秀丽,汤色叶底红亮,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醇和浑厚。

当第一批红茶制出时,那股从未品尝过的奇异的甘醇和甜香,从内心震撼了这个见多识广的税官。不久,他悄悄派得力的学徒送了一批红茶到福州熟悉的茶行买办处,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茶叶同样震撼了那些行家,他得到了高出许多的回报。余干臣仿照“闽红”,制作功夫红茶成功的消息,一时传遍尧渡街的大街小巷,传遍了至德全县,各路茶商纷至沓来,自此尧渡街茶商云集,热闹异常。人们尊称余干臣为“红茶之父”。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余老兄搞出了红茶,心中自然是大为畅快,不过他依然谨记自己是因丁忧之过回乡的游子,家中的老父也还在期盼着儿子。

1876年,在对尧渡街茶庄稍做安顿之后他又出发了,从尧渡街经葛公、洪方沿着古徽道往回走。陪同他回乡并兼任向导的还有尧渡街茶庄的学徒洪方仁和刘春。此时的余干臣记起了福建茶商用赚取的利润不断再投入发展茶叶生产的做法,他不再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徽商,他也希望他所掌握的红茶技艺也能造福于更多的桑梓故里。当他走到毗邻的祁门县闪里之时,看到当地优越的生产条件和众多的农人在忙于茶事之时,他又禁不住停下了脚步。按照在至德尧渡街的经验,他同样做出了香高味醇、乌润紧秀的红茶,这让他倍感振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离闪里不远的历口镇又设了一个分茶庄,迅速加大了产量和红茶的推广。

得益于历口和闪离的土质优良,空气湿润,云雾笼罩,山花多,花叶上熏染了一种天然的果香、兰花香,制作出来的功夫红茶,带有或清鲜持久或爽滑醇厚且似花似果似蜜的独特的“祁门香”。为了统一口径,后来余干臣将他各个茶庄所制的功夫红茶(含尧渡街红茶庄),统一命名为“祁门红功夫茶”,简称“祁红”。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原来在福州茶行买办的朋友,为了抢先独占这个新颖的红茶品种,悄然把出口口岸从福州北移到了上海,这样不仅短期内可以避免同行的抢购竞争,而且比起福州来,使得从祁门的出口运输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来得更加便捷。

如同一个开拓者,余干臣从山野间探寻出优雅的祁门红茶,荫庇故乡的水土和万世子孙。他的回乡之路成为一条探索和创造之路,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幽香甜醇、绝世无双的传奇之路。

而据说,创造了如此美好祁红的余干臣,除了保持对茶的热爱之外,却心如止水,长久不能排遣对母亲过世的歉疚,晚年选择了在九华山出家遁世。

1875,红茶从这里转身。奇人传奇故事,成就传世好茶。此后,凭借着“香高、味醇、形美、色艳”的四绝特色,祁门红茶成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位居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

1883胡元龙试制祁红成功,祁门红茶家族更添新气象

1915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也是唯一保存到现在的红茶品类,其他的非产地红茶字号都已经在1949年后被天朝毁掉了)同年,北洋政府在祁门创立中国第一家茶叶研究机构。

1934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亲赴祁门县承担起民国时期祁门红茶的振兴之路,此后,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胡浩川与现代茶学巨擘庄晚芳两位老先生也先后亲临祁门振兴

祁红

1959中国十大名茶唯一入选红茶茶品

1979邓公曰“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1980、1985、1987、1988国内外盛誉,被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

1999《解放军日报》评选中国十大名茶唯一入选红茶茶品

2002《香港文汇报》评选中国十大名茶唯一入选红茶茶品

时至今日,一百多年来,祁门工夫红茶依然是英国上流社会和英国女王的最爱珍品。

自1875年起,祁门红茶在茶人手中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它从民间走向皇室,现在回到中国民间,依然醇厚如斯,温婉动人。

政和工夫红茶的前世今生


话说今年央视举办的青歌赛,当美声组铜奖获得者吴李红在赛事之余将家乡茶端给评委们品尝时,包括主持人董卿及歌唱家廖昌永、梁宁等都给了很高的评价。当问起茶从何而来时,说起福建政和,余秋雨脱口而出:“是不是宋徽宗政和年间赐名的……”这位老爷子实在是太有才了,居然知道“政和”,还知道政和县是因茶而由皇帝赐名的。

政和的茶历经宋徽宗钟爱、大儒朱熹熏陶,至今,政和仍保留着新娘茶、茶灯戏、高山茶道等习俗,可见茶的影响之深。政和工夫红茶就孕育在政和的青山绿水中,它在山林雨露的滋润和潺潺流水的浇灌下成长它曾飘洋英伦,一朝红透,也曾“飞入寻常百姓家”,声名鹊起,还曾获得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的赞誉

有人把政和工夫红茶比作优雅高贵的少妇,大气、明艳、亮丽、韵味成熟。一杯浓郁的政和工夫红茶在手,金壁辉煌,香气近似祁红。轻呷在口,汤色如陈年葡萄美酒,沥水如油,饮之如兰似麝。

政和茶乡,青山绿水毓灵秀

福建闽北山区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已成为贡茶产区。白毫银针贡茶深受宋微宗皇帝喜爱,赐年号“政和”为县号,政和因茶而得名。政和不仅是中国白茶之乡,而且还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闽红工夫”发源地之一。

政和县是福建省六大产茶县之一,位于福建省中北部,闽浙交界处,面积1749平方公里,有独特二元地理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政和县境内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甘泉潺流,溪流纵横。土壤肥沃,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生态优良,是得天独厚的宜茶区。据政和茶叶局局长周师清介绍,目前政和县有茶叶总面积10万亩,年产茶叶产品9500吨,其中红茶1500吨。

著名的“政和工夫”红茶的产区分布在岭腰乡锦屏村、澄沅、石屯镇、东平镇、杨源乡部分村场等,种植在丘陵起伏的山坡上,海拔200~10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度适宜,从前高山区以遂应场为中心,包括高山区的小茶区的新康、中途、澄原、镇前角板等一带。政和工夫的发祥地遂应场位于政和县北部,与浙江省庆元县毗邻,海拔800多米,茶树生长在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有利于名优茶生长,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蔽天,奇石峭拔,云雾缭绕。流水潺潺,自然环境宛若武夷,茶树生长于石隙岩缝之间,得风日之宜,芳香物质含量丰富,成茶外形紧结、圆润,香高味醇。品质优良。

“政和工夫”产地以红黄壤为主,土层深厚,平均厚度在1米以上,土质松,有机质含量高,特别是主产区的岭腰乡、星溪乡等一带茶区,土壤含磷更高,良好的土壤条件,对提高茶树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特别是酚类物质的积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利于形成香高、昧浓、耐冲泡的特征。

“政和工夫”产区属于中亚热带绿阔叶林植被,全县林地12.79万公项,森林覆盖率71.7%,在星溪乡、岭腰乡、外屯乡,还有原始森林存在。群落类型繁多而复杂,保留较古老的植被,如水杉、水松、银杏等这些良好植被条件,有利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保持空气湿度、调节气温、维持生态平衡,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了理想的生长发育环境。

政和县副县长林良明说,近几年,政和县着力打响茶品牌,做强茶产业,多家茶叶龙头企业致力于打响政和工夫红茶品牌。目前,“政和工夫”已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了商标。全县生产政和工夫红茶的企业9家,年产红茶1500D屯,其中高端红茶近600吨。尤其是高端政和工夫红茶制作采用开春时高山区采摘的上等茶叶,限量制作,因而“政和工夫”具有独特的高山品质特征,产品供不应求。

前不久,深圳一家茶庄首次向政和茂旺茶叶有限公司购买了近千公斤“醉红岩”品牌高端政和工夫红茶;政和工夫红茶也挺进了富有“铁观音天下”之称的闽南地区市场。至此,“政和工夫”的销售市场涉及北京、广东、上海及东北、西北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欧洲。产品主要销往欧盟、俄罗斯及国内的北京、天津、沈阳等大中城市。

百年工夫一朝红透

《政和县志》记载,“政和工夫”有150多年的历史。当年福州的茶行凡是“遂应场仙岩工夫”标号者,便优先开盘,售价倍高。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政和发现大白茶,品种优良,大量繁殖,茶商叶之翔采制政和大白茶品种,改进“政和工夫”红茶,品质进一步提高。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政和工夫”远销英、法、俄、美及中东等国,尤其在欧洲,喝红茶的人没有不知“政和工夫”的。据《茶叶通史》记载: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2年),福建政和有100多家制茶厂,雇用工人多至千计,出茶多至万余箱。

民国时期,茶叶外销受阻,茶价下跌,政和工夫几经沉浮。后来,经过恢复和发展。政和工夫生产产量亦连年渐增,产品经上海口岸出口美、英、法、伊朗、科威特等国,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阶段。

发祥地“遂应场”

说起政和工夫,自然要提起它的前身仙岩工夫,而遂应场则是仙岩工夫的发祥地。

距离政和城关40公里的岭腰乡锦屏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奇石嶙岣,草木青翠。就是这个原名逐应场的美丽的地方,100多年前诞生了政和工夫。

唐末五代期间,这里属浙江处州遂应乡管理,南宋以后,由于银矿的开采,带来商业贸易事业的发展,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一个繁荣小市场,因而命名为遂应场,松溪立县之后,归属松溪县管辖。民国后期划归政和县管辖。解放后,土改工作队因该队主村左侧有一座高山名为屏风山,山后有金、银、铜、铁、锡十八坑,又改名锦屏。

据史料记载。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最初由江西茶商赵老板(名失传)来政和倡制工夫红茶,先在遂应场村(今锦屏村)用高山区小茶制造“仙岩工夫”,并且销往英伦。

同治年间,“仙岩工夫”声名鹊起

当时政和工夫红茶产区是以遂应场为中心,由于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加上加工工艺精细,所产工夫红茶品质特佳,运到福州茶行备受青睐,售价倍高,相传福州茶行每年都要等“仙岩工夫”出产后才开市。

当时由于茶商云集,设庄监制,仅遂应场一乡,盛时茶庄多达20余家,茶叶产销兴旺;同时,商家牌号林立。商标名目繁多,其中尤以“万先青牌号”、商标“遂应场仙岩工夫”最为出名。名牌既出,冒牌亦多。鱼龙混杂,掺杂使假。销路渐衰落。后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政和县发现大白茶树品种(即仙岩大白茶树,原名政和大白茶),由于品种优良,得以大量繁殖。其后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本地茶商叶之翔等人用政和大白茶树鲜叶制造工夫红茶,即今之“政和工夫”,名声更大,声誉重振。据统计,19世纪中叶(1933年~1936年)最高年产量达10000担。

1926年英国的打假声明

这张“打假声明”是81年前的印刷品。薄薄的红纸正中画着一丛茶树,下面是英文书写的文字,认真一读,才明了是1926年印刷的政和工夫红茶的打假声明。打假声明的背

斯里兰卡红茶怎样选?解读锡兰茶的前世今生


一、锡兰茶身份解码

锡兰红茶的身世——锡兰茶源于中国?在全世界范围说起茶叶,必然会联系到中国。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茶叶就走向世界成为流行饮品。英国人不满于每年花大钱向中国购买茶叶,不惜发动鸦片战争改变贸易逆差。可谓“茶叶引发的血案”、“茶叶改变近代史”。同时呢,他们也在印度阿萨姆地区用中国方式种植茶叶,找中国工人来劳作。

中国茶树和印度阿萨姆茶树杂交很快获得成功,阿萨姆地区迅速成为中国之外的第二产茶区。至于斯里兰卡,最开始是种咖啡的,咖啡瘟疫后,英国种植园主们才开始种植茶叶。一个巧合带来了“锡兰茶”,反而成为世界的礼物。

什么是锡兰茶?

在斯里兰卡,家家户户都有喝红茶的习惯。到了喝茶时间,不管是白领还是主妇,大家都停下手中工作,斟上一杯醇厚红茶。加上若干精致点心。"锡兰红茶"只是一个统称,泛指锡兰地区所产的红茶。只有100%在斯里兰卡生产的茶叶才能称为锡兰红茶。锡兰茶通过国际社会有关农药和不良药物残留的评估,得到了世界上第一个ISO茶叶技术奖。被认为是“最干净的茶叶” 。

Tips: 认准标识:其许多红茶都宣称锡兰红茶,实际上拼配了印度,肯尼亚等产区的红茶。为了规范锡兰红茶的出口,斯里兰卡政府茶叶出口主管机构统一颁发的“锡兰茶质量标志”:持剑狮王标志,该长方形标志上部为一右前爪持刀的雄狮,下部则是上下两排英文,上排为Ceylon tea字样,即“锡兰茶”,下排为Symbol of quality字样,即“质量标志”之意,标注此标志的锡兰红茶才是经过斯里兰卡政府认可的纯正锡兰红茶。

二、斯里兰卡红茶如何选购?

实际上你基本只需要考虑以下三点,就不会出错。

1、根据口味偏好,选产地。

兰茶分高地茶、中地茶和低地茶三种。海拔越低,滋味越是醇厚。一些品牌可能有若干个产地的产品。所以你要先想想你是喜欢醇厚口感?还是清淡口味?一般来说,努瓦勒埃利耶所产高地茶(Nuwara Eliya)适合泡沏清茶,适合国人口味。下面介绍下各个产区具体区别。

Nuwara Eliya

特点:极致芳香。

香味:柏树的香气、薄荷和桉树散发出的清凉气味弥漫在空气中,为Nuwara Eliya地区的茶叶带来独特优质的口感。

DIMBULA

特点:清新柔和。

香味:海拔1700米以上,季风和干燥凉爽的天气赋予了这里的茶叶从浓香四溢到淡香缭绕截然不同的品质、色泽与口感。

UVA

特点:异域芬芳 。

香味:乌瓦茶具有浓香醇厚的口感,风味独特,广泛作于调至各种口味花果茶及酝酿出独特的芬芳。

KANDY

特点:饱满浓郁。

香味:中部地区中高山茶,适合口感厚重人们饮用。

RUHUNA

特点:独具一格的品味。

香味:最适合那些喜欢醇香甜蜜口感或加入奶香的人们饮用。

2、偏爱整叶?还是觉得茶粉也可以?

碎形茶(茶粉),即CTC。是茶叶在经过大批量、全机械化萎凋、揉捻后,利用特殊的机器将茶叶碾碎(Crush)、撕裂(Tear)、卷起(Curl),使成极小的颗粒状,比较方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方便冲泡出茶汁,品质低,主要用作制造茶包使用。叶片茶呢,就是我们在国内接触得较多的样子啦。在兰卡,市面上碎形茶较多。

怎么从外包装上区分?请认准以下标注。

OP:Orange Pekoe,通常指的是叶片较长而完整的茶叶。

BOP:Broken Orange Pekoe,较细碎的OP.滋味较浓重,一般适合用来冲泡奶茶。

FOP:Flowery Orange Pekoe,含有较多芽叶的红茶。

TGFOP: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含有较多金黄芽叶的红茶.滋味香气也更清芬悠扬。

FTGFOP:Fine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经过精细地揉捻精制而成的高品质茶叶。

SFTGFOP:Super Fine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比FTGFOP更高品质的茶叶。

3.观看外形,选择品牌:

红茶性温,肠胃较弱的人可以选用红茶,特别是小叶种红茶,滋味甜醇,无刺激性。如果选择大叶种红茶,茶味较浓,可在茶汤中加入牛奶和红糖,有暖胃和增加能量的作用。

从叶片茶来说,高档红茶的茶芽含量高,条形细紧(小叶种)或肥壮紧实(大叶种),色泽乌黑有油光,香气甜香浓郁,滋味甜醇鲜爽,汤色红艳,碗壁与茶汤接触处有一圈金黄色的光圈。

中档茶芽含量少,色泽乌黑稍有光泽,香气稍有甜香,滋味甜和稍淡,汤色红尚亮,金圈欠黄亮。低档茶芽少,以成熟摊开叶片为主,条形松而轻,色泽乌稍枯,缺少光泽,无金毫;香气带粗气,滋味平淡。

如是新手,或者在部分商店无法观看外形的情况下,认准著名品牌是捷径。

Dilmah (迪尔玛)

它家广告语说:最好的红茶来自斯里兰卡,而斯里兰卡最优秀的茶是Dilmah。

The world’ finest tea comes from Ceylon, and Ceylon’s finest tea comes from Dilmah.

优点:宣传得很好。店面很多,销售渠道广。超市铺货广,现在就连国内超市都有了(比较早找了中国代理商)。各种价位都有,还有自己的品茶店,装修现代化,服务贴心(联想一下星巴克)。在中东部分机场都开了店。

缺点:低端茶便宜,品质也就那样吧。

正山小种 金骏眉的前世今生


在世界上现存最典型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崇安县桐木关,17世纪正山小种红茶在此面世并走向世界。

茶,“兴于唐盛于宋”,北宋初在武夷已有御茶制作中心;宣和二年(1120)闽建瓯的漕臣郑可简因创“龙团胜雪”茶而升官,后命侄儿郑千里搜寻名茶,其入深山来到黄冈山下的一个村子(即桐木关村),正逢村里有人用松木明火烘茶,阵阵茶香吸引他走向小屋,热情的主人捧上一碗茶汤色红艳、茶香浓郁、轻咽一口顿感沁人怡性、口齿留香;郑千里获此茶后辗转由郑可简之子郑待持茶解纲进京贡茶有功,皇帝御赐其任建安县令。

正山小种以武夷岩茶为适制品种,茶树属灌木型,中叶类,生物学特征表现为植株适中,树枝半或开张,分枝密而叶片呈水平或稍向上斜生,叶椭圆至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缘平微波,叶面叶尖钝或渐尖,齿深锐密,叶质厚脆,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50.0克。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紧结圆直(毛茶锋苗显毫),色泽乌润,有纯松烟香和滋味醇厚是由于它的生产加工工艺独特。冲泡后汤色艳红亮丽,滋味芬芳浓烈,锐高香久。

其主要加工工艺是:萎调:与众不同的萎调,采用日光萎调和加湿萎调(又称焙菁),并建有专门“焙菁”的“菁楼”,中间架横档相隔6至10厘米搁条,铺上菁席,下层距地2米,在1.7米处是挂吊架,以置焙干茶叶用水筛;楼下烧松柴,加温烟熏菁席上的鲜叶,日光萎调则利用自然光进行; 揉捻,现已从20世纪初的纯手工到上世纪50年代的小型揉捻机再到现在的可调速调压揉捻机;发酵,正山小种采用热发酵,将揉捻适度的茶置竹篓或水筛覆盖棉布在火炉火烘菁楼上加温6至8小时,待80%以上茶坯至红褐色;锅炒(也称红锅),以纯化促氧化停止发酵,保存茶多酚,然后复揉;烘焙,将复揉茶匀摊于水筛置菁楼吊架上,下烧松柴,茶坯吸附松烟使之具有特殊的松烟香。正山小种红茶带有明显的松烟香或果糖香(桂圆香),可清饮也可调饮,如加牛奶,茶香不减色似咖啡色奶茶,颜色绚丽,香浓可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对茶叶的安全性与品质日益重视,经对加温萎调和松烟烘焙所形成的特殊松烟香成分进行检测研究,确认前述工序使茶叶含有多种致病致癌物质,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茶业工作者对传统工序进行改革,将松枝燃烧加温和烘焙方式去掉,改为卫生安全的操作方式,鲜叶采摘也更嫩更匀整齐净,成品茶纤细秀美,锋苗俊金毫显,滋味更纯香爽口回甘,全新口感的金骏眉就横空出世了。

揭开“茶中之王”大红袍的前世今生


武夷岩茶被称之为“茶中之王”。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大红袍的前世今生,看看你是如何被它吸引的。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中尤以大红袍而名誉全球。大红袍的母树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大红袍因其稀有珍贵、茶香怡人被称为武夷岩茶之王,堪称国宝,在武夷山栽培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当代书法家张燕生先生曾为武夷山大红袍吟赋题写:“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这应该是对大红袍“禅茶一味”的品质特征的精炼概括。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对于大红袍名称的由来,历史上有很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如下两个:其一、相传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之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

其二、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成为价格昂贵的珍品。

大红袍人称稀贵,那么稀贵到何种程度呢?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六棵茶树,满打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正是大红袍的珍贵,在中国的外交上还上演了一段趣闻: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母树大红袍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九龙窠“大红袍”摩崖石刻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

祁门红茶的故事和冲泡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产于中国安徽的祁门县一带。此地的茶树品种好、质量优,又以八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门红茶的外形细致而均匀,色泽亮丽而秀美,味道犹如蜜糖般香甜,上品茶更是蕴含着兰花香,香味持久。

冲泡后的祁门红茶,汤色鲜艳亮丽,叶底泡过的茶红亮诱人。清饮最能品味出祁门红茶的香气,即使是添加鲜奶也不失其味美香醇。

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喝了神农带来的茶叶后,开心不已,便问这是什么宝物。神农说这是奇宝,产于奇山奇门。神农回到人间后,把此宝物交给了安徽山区的一对青年夫妇种植,并嘱咐他们,不要随便对外人泄露秘密。

第二年,“奇宝”树就开始生长,并且开花结果。周围的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就用叶子煮一锅汤给大家喝,当时天空霞光四射,汤水也呈现红色,无比清香,并能提神解乏。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山冈称之为“奇山”,把夫妻俩的家门称为“奇门”。

鉴别方法:

真的祁门红茶的颜色为棕红色,形长0.6-0.8厘米,味道强烈、浓厚,并且醇和。假的祁门红茶通常会有人工色素,并且味道干涩,形状不齐。

冲泡方法:

1.冲泡水温:选择80°—90°的开水进行冲泡。

2.冲泡置茶量:取出10克茶叶放入杯中。

3.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是纯净水或者矿泉水。

4.冲泡器具的选择:通常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5.冲泡祁门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把茶叶依照比例放在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的时间为10秒--20秒左右。然后再慢慢地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且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茶的时候要细细地品味。

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基本简介英德红茶是创建于1959年,英德红茶产于广东,它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适合清饮。加上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英德红茶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直接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研制获得成功,1964年工艺基本定型,并通过中央四部(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鉴定。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公元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据中国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主编的《世界茶业100年》中研究论证;“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县均已产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时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可见英德植茶和产茶历史悠久。

英德红茶产地环境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清远的英德市,是清远特产之一。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大小茶场即建于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长,霜日不足十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PH值4.5~5之间。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英红”成茶内含物丰富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英德红茶产品种类

英德红茶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实现茶园良种化,为“英红”香高味浓的品质奠定优良基础。英德红茶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咖俳碱4.12%、氨基酸1.8%、茶多酚21%、茶黄素0.8~1.2%、茶红素8~12%、水浸出物38.16%,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

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FOP):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FBOP):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BOP):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BP):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F):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D):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

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精湛,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1959年英德茶场与英德茶叶试验站和英红茶机厂等为主组成攻关工作组,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制出第一批英德红碎茶之后,继续较系统地研究初制加工技术,直至1964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基本定型。其加工技术为:鲜叶原料必须具有嫩、匀、鲜、净;适时萎凋,萎凋叶含水量在64±1%;大机揉捻打条40~50分钟,短时多次切碎(盘式机三要三筛,各次10~20分钟;适度偏轻发酵;105~115℃温度簿摊一次干燥。)该技术工艺被省内及广西、湖南等红茶区广泛采用,后被称之为“传统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进入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产新的时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场组成试验小组,最早在红旗茶厂开展研究试验工作。1973年,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取得初步成功,接着向省内及滇、湘部分茶厂推荐应用。此后,经多次对揉切机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以及大生产应用,1978年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基本定型。

英德红茶工艺特点

实现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改善品质风格。并解决机组配套联装生产线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工艺的研究功,为中国制茶工艺的改革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改革,使国内各红茶产区广泛应用。

转子机式制茶法,省工、省电、产量高、质量好。转子机制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鲜叶原料,要求保持嫩匀鲜净,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主;萎凋叶含水量58~60%,加温萎凋温度不能超过35℃;揉切,先打条提取毫尖茶,筛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发酵适度稍轻;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初制红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长短、轻重、粗细、整碎、梗杂混合总体,通过精制划分花色、提高净度,调整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精制工艺:采用圆筛分离茶叶的长短;抖筛分离茶叶的粗细曲直,风选分离茶叶重轻和除劣去杂;拣梗和飘筛之后,达到商品茶的的规格要求,拼配调制品质,及时装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叶品质。

英德红茶产品功效

抗衰老

英德红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英德红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研究显示,英德红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英德红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英德红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减脂

英德红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更多资料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英德红茶品质特点和种类介绍


英德红茶是创建于1959年,英德红茶产于广东,它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适合清饮。英德红茶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实现茶园良种化,为"英红"香高味浓的品质奠定优良基础。

英德红茶品质特色: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英红"成茶内含物丰富,咖俳碱4.12%、氨基酸1.28%、茶多酚21%、茶黄素0.8~1.2%、茶红素8~12%、水浸出物38.16%,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

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FOP):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FBOP):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6号(BP):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F):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碎茶2~5号(BOP):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末茶(D):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0728.html

上一篇:金骏眉好坏如何来辨别?产地识别很重要!

下一篇:越红工夫茶冲泡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