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黑茶的两大独特工艺,“发花”和三次“发酵”

2019-11-12

黑茶是以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及其再加工茶的总称。世界只有中国有,黑茶长久耐存、品饮保健的独特品质以及功效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关于成就黑茶珍品的两大神秘独特的工艺却鲜有人知。

发花工艺:一朵金花成就的神奇!

就拿比较有代表性的安化黑茶来说吧,金花,即安化黑茶茯砖中独有的益生菌。安化黑茶茯砖在加工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科研发现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体,具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专家命名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金花”只有在安化独特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的生长,神秘发花工艺被列入国家机密。

三次发酵:微生物作用,品质不断升华!

第一、杀青发酵:鲜叶杀青,渥堆发酵1-3天(根据温度、湿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再烘干变成黑毛茶,也称前发酵,这是安化黑茶独特工艺,其他茶叶没有此道加工工艺。

第二、加工发酵:黑毛茶在压成砖茶(或其他形状紧压茶,如千两茶)前,用蒸汽蒸软再压成形,此时茶的水分含量很高,但不是马上烘干,而是进发酵车间继续发酵20天左右(千两茶则是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自然干燥。)。因为微生物参与,安化黑茶在变成成品过程中,慢慢发酵,慢慢变成成品,品质在不断升华。

第三、储藏发酵:在储藏过程中,继续自然发酵。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品质进一步升华,所以,在一定期限内,安化黑茶时间越久越好(采用正确的储藏方法)。

从上面复杂的工艺应该不难看出黑茶的制作最重要在于发酵,需要我们对黑茶发酵有比价好的把我才能顺利的完成黑茶的制作,而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是最难把我的一个环节,更别说我们黑茶还需要三次发酵,而发酵最难以把握的就是温度问题了。

茶经网小编推荐

2020“发花”和三次“发酵” 安化黑茶的两大独特工艺


2020“发花”和三次“发酵”安化黑茶的两大独特工艺

安化黑茶是以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及其再加工茶的总称。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安化黑茶长久耐存、品饮保健的独特品质以及功效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关于成就安化黑茶珍品的两大神秘独特的工艺却鲜有人知。

发花工艺:一朵金花成就的神奇!

金花,即安化黑茶茯砖中独有的益生菌。安化黑茶茯砖在加工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科研发现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体,具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专家命名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金花”只有在安化独特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的生长,神秘发花工艺被列入国家机密。三次发酵:微生物作用,品质不断升华!

第一、杀青发酵:鲜叶杀青,渥堆发酵1-3天(根据温度、湿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再烘干变成黑毛茶,也称前发酵,这是安化黑茶独特工艺,其他茶叶没有此道加工工艺。

第二、加工发酵:黑毛茶在压成砖茶(或其他形状紧压茶,如千两茶)前,用蒸汽蒸软再压成形,此时茶的水分含量很高,但不是马上烘干,而是进发酵车间继续发酵20天左右(千两茶则是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自然干燥。)。因为微生物参与,安化黑茶在变成成品过程中,慢慢发酵,慢慢变成成品,品质在不断升华。

第三、储藏发酵:在储藏过程中,继续自然发酵。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品质进一步升华,所以,在一定期限内,安化黑茶时间越久越好(采用正确的储藏方法)。

“发花”和三次“发酵”安化黑茶的两大独特工艺


安化黑茶是以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及其再加工茶的总称。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安化黑茶长久耐存、品饮保健的独特品质以及功效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关于成就安化黑茶珍品的两大神秘独特的工艺却鲜有人知。

发花工艺:一朵金花成就的神奇!

金花,即安化黑茶茯砖中独有的益生菌。安化黑茶茯砖在加工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科研发现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体,具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专家命名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金花”只有在安化独特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的生长,神秘发花工艺被列入国家机密。

三次发酵:微生物作用,品质不断升华!

第一、杀青发酵:鲜叶杀青,渥堆发酵1-3天(根据温度、湿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再烘干变成黑毛茶,也称前发酵,这是安化黑茶独特工艺,其他茶叶没有此道加工工艺。

第二、加工发酵:黑毛茶在压成砖茶(或其他形状紧压茶,如千两茶)前,用蒸汽蒸软再压成形,此时茶的水分含量很高,但不是马上烘干,而是进发酵车间继续发酵20天左右(千两茶则是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自然干燥。)。因为微生物参与,安化黑茶在变成成品过程中,慢慢发酵,慢慢变成成品,品质在不断升华。

第三、储藏发酵:在储藏过程中,继续自然发酵。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品质进一步升华,所以,在一定期限内,安化黑茶时间越久越好(采用正确的储藏方法)。

三次发酵带给黑茶不一样的口感滋味


论起“发酵”,想来大家对它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所吃的馒头、泡菜,喝的酒酿、酸奶等等,无不是发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福音。

而今,我们时常说起,黑茶是属于后发酵茶,它的滋味是明显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由此可见,发酵也是黑茶重要的工艺。

第一次发酵:渥堆发酵

在制作黑茶中都有一个环节,就是将揉捻后的鲜叶,趁余热未散,成块垒积,再进行湿水处理,使茶叶处于湿热少氧的环境中,在其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让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主要物质发生有氧化、分解、合成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形成黑毛茶特有的风味和品质。

这个过程称之为“渥堆发酵”,也称为前发酵,它是在制作黑毛茶的渥堆过程中形成。

第二次发酵:加工发酵

黑毛茶在压成砖茶(或其他形状紧压茶,如千两茶)前,需要用蒸汽蒸软后压制成形,此时的茶叶的水分含量很高,所以可继续进入发酵车间再次发酵,继而让黑茶的品质进一步得到升华。

对此,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有益微生物的参与,茶品的内质成分及结构又一次发生转化。所以,黑茶在压制成成品期间,我们可以将它称为加工发酵或汽蒸发酵。

第三次发酵:储藏发酵

已经经历过两次发酵并成形的黑茶,继续在储藏中发酵。

在储藏中,茶叶在冠突散囊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作用下,高分子物质向低分子及小分子活性物质转化,使其品质更加突出,药理功能更加出色,从而,更能让人们所喜爱。

虽说储藏发酵是第三次发酵,但却是非工艺性的。在一定期限内,已是成品的茶叶在自然条件中,慢慢发酵,慢慢升华品质。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黑茶越久才越好喝的缘由。

当然,黑茶的工艺较为复杂,虽说三次发酵对于其滋味形成十分关键,但是也不能忽略原料的选择,以及杀青揉捻干燥发花等其他工艺的影响。总之,黑茶的好,只有爱它的人才知道。

千两茶制作工艺的三大特点


千两茶制作工艺的三大特点

千两茶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一起来看看吧!千两茶选用的安化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化黑茶千两茶制作工艺的三大特点:

1.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

千两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另外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2.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

千两茶它的包装和加工是同时完成的,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3.千两茶压制工艺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

千两茶的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除了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到工序外,精致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

普洱茶制作的两大门派工艺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普洱茶制作的两大门派工艺》内容,感谢阅读!

普洱茶制作形成工艺有很多种,但是普洱茶制作工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门派,一是传统派,一是改良派。

传统派做的是品质和文化。生产全是手工操作,效率低。品质由加工者水平、认知高低而定。

改良派注重市场效益和产量。主要手段是制前发酵增甜、高温提香、高温高湿快速陈化等。80%以上的普洱茶由这种工艺制作。

改良普洱是工业化产品,所采取的工艺提高了普洱茶当期表现,牺牲了普洱茶的后熟性,这样的茶大多10年左右,品质开始逐年下降。传统普洱才是能喝、能玩、能存,且越陈越香的普洱茶。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普洱茶制作的工艺要点和特征,供茶友们玩味。

普洱毛茶加工工艺分为萎凋、杀青、揉捻、干燥四大步骤。

萎凋。萎凋是让茶叶自然脱水软化,为后期杀青做准备。萎凋时间短了,茶叶未软化到位,杀青会不均匀;萎凋不均匀,或者萎凋时间过长又会出红茶香,对将来普洱茶的后熟性有很大影响。因此,最好的萎凋方式是将鲜叶放在上下通风的不锈钢网上让它自然、均匀脱水。当鲜叶发出奶香时,就必须杀青了。所谓制前发酵就是萎凋环节时间过长,不及时杀青,这样的茶叶口感会变甜,但后熟性会降低。

杀青。杀青是让催化茶叶陈化的酶钝化,使其催化鲜叶发酵的速度慢下来。杀青的温度、火候掌握尤为重要,温度高了,会出炒豆香,后熟性会下降;温度低了,会出红茶香,会影响普洱茶的后熟性。优质普洱一般选用铁锅、柴火杀青。笔者曾和台湾普洱茶协会会长廖义荣讨论过杀青和揉捻工艺。笔者认为,杀青机杀青效率很高,杀青也很均匀,但是连续高温,普洱茶活性不好,且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就成了不适合存放的绿茶了。铁锅杀青则不同,鲜叶接触铁锅的瞬间,温度很高,抛向空中温度迅速降低,在一高一低间,保持普洱茶的活性。这个观点得到了廖义荣的赞同。

揉捻。揉捻是把普洱茶的细胞璧揉破,让茶汁渗出来,快速形成茶叶滋味。揉重了,在泡茶时,开水一冲茶味就出来了,但对茶质有伤害;揉轻了,泡茶时不宜出滋味。笔者主张人工揉捻,可以更好掌握揉捻轻重,既能保持茶叶的活性,又能快速形成普洱茶滋味。

干燥。传统工艺主张将揉捻好的茶叶用太阳晒干。现在的普洱茶制作往往采用的是烘干,烘干效率高,能提香,同样也会影响到普洱茶的活性;晒干要受制于天气,没太阳但环境温度高时就荫干,环境温度太低时就低温烘干。

可见,要得到适合长期存放的优质普洱茶,温度控制最为重要,没有低温制作工艺,就难有越陈越香的优质老茶。

关于本文《普洱茶制作的两大门派工艺》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千两茶以其独特的工艺受到茶友追捧


来湖南安化,不能不谈这里的特产黑茶。而安化黑茶中的千两茶(又称花卷茶),以其独特的工艺受到东莞的茶友追捧。“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

“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对于部分茶友来说,千两茶巨大的形体或许难以消化。竹篓扎实的包装也让千两茶遭受诟病,很多人开始质疑起千两茶的“内容”:里面是否真如茶博会现场喝到的茶呢?

边江源茶叶董事长孙建兵介绍,边江源本次带来参展的“千两茶”已经被切割成为千两茶饼形式,每个茶饼重约800G。据孙建兵介绍,目前边江源一共有30多个品种。本次茶博会促销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喝到我们的茶,体验到边江源茶叶的妙处。“我们要求经销商不在网上销售。在我们的官网上会公布价格,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不会出现价格乱象。”孙建兵说。

安化黑茶的轻发酵和重发酵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保健了。大家都知道喝茶对身体好,由其这几年兴起的安化黑茶(湖南)

安化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由于其处于独特的冰渍岩环境,使其成为所有茶类中唯一能产生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益生茶。

该菌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降“三高”去油解腻,抗氧化,抗辐射,补充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等等。

起到这些作用的是金花(冠突散囊菌)那么产生金花的关键在于渥堆发酵,那么是轻发酵的好还是重发酵的好那?

在茶叶原料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不论是轻发酵还是重发酵都属于正常的安化黑茶工艺,专业的讲他们两者在茶汁的溢出程度有所不同

轻发酵拼的是原料,重发酵拼的是工艺。就是说轻发酵的茶叶更能体现出茶叶品质的好坏,如果茶叶的本身品质就差,用来做轻发酵基本索然无味,所以只能用重发酵的工艺来调整茶叶的滋味。

轻发酵和重发酵的茶叶主要体现在汤色.口感.和后期转化这三个方面

一汤色重发酵的黑茶一般用高火烘培其汤色一般为暗红或橙红色,茶汤透明非常漂亮轻发酵的黑茶汤色黄或橙黄

二口感高火烘培的重发酵茶,新茶带有火味,入口稍感顺滑,水感细腻,苦涩度低,滋味纯和。

轻发酵的安化黑茶,口感会略带苦涩,滋味丰富醇厚,略带清香

对于刚接处安化黑茶的人比较喜欢重发酵的黑茶,长期饮用安化黑茶的人往往更喜欢轻发酵的黑茶,那种自然散发的茶香和茶味。

三后期转化高火烘培的重发酵黑茶从原理上讲是加速了茶叶的后发酵进程,茶叶在出厂时就有了不错的滋味,在后期的变化非常小而且缓慢。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转化,这就违背了黑茶后发酵的原则

轻发酵的黑茶在后期的转化空间非常大,可以说一年一个样甚至每个月喝都有不同的口感和滋味,尽享黑茶后发酵茶工艺的美感和体验。

安化黑茶里面微生物后期的转化,轻发酵的黑茶存放一年以上他的功效更加明显,存放两年以上的黑茶做对比不论是功效还是口感都要好很多

茶水是喝到肚子里的所以我们要喝好的茶干净的茶,中茶为您提供高品质的安化黑茶让您喝着舒心,喝着放心。

普洱茶争论的两大核心 纯料与拼配


普洱茶一直有“纯料”与“拼配”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规则,这是因为: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缚,不可能将不同产区的茶叶“融到一起”。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没有“拼配”一说;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现在制茶企业为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一种说辞,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艺加工出的普洱茶属于“鸡尾茶”,缺乏正宗的“韵味”,其产品的品质也必然大打折扣。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质再优化和再提高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典的普洱茶产品一定有其独特的“保密配方”,而这个配方的核心内容就是“拼配”。

那么,谁的观点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是我们对“拼配”概念应如何界定。普洱茶的“拼配”涵盖很多内容,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等级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种的拼配、季节的拼配、年份的拼配、发酵度的拼配。以普洱茶等级拼配为例,它是普洱茶拼配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普洱茶紧压茶产品,无论是新茶,还是流传下来年份较长的老茶,将他们剖析会发现,其底、面、内的茶叶等级都有差别,哪怕这种差别极为细小,都有独特的拼配技术在里面,一饼普洱茶的“层次感”离不开等级拼配的技巧。

只是这种等级的拼配存在级别差距大和小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拼配自古至今是广泛存在的。很多人提到的“纯料”和“一口料”,更多的是指没有将不同区域的茶叶“混到”一起而已,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某一项,而不代表全部,不能简单认为采用“纯料”或“一口料”的普洱茶就没有其他的拼配技术。说的更直白一点,普洱茶的拼配是一个大的概念,绝非只局限某一点。

其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夹心茶”及非云南产区的茶叶混入普洱茶之中,是一种造假行为,不属于普洱茶拼配的范畴。普洱产的拼配是一项高超的技术,是普洱茶制作者通过拼配工艺将普洱茶品质再优化与再提高的过程,不能将任何的以次充好、甚至造假的原因归罪于普洱茶的拼配。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还有疑问,即普洱茶的拼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第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普洱茶的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解油腻、醒酒”等功效,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关于传统的普洱茶膏制作与云南当地中草药的关系另叙。

第二,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本来自当时的茶叶集散地,为普洱茶的拼配提供了资源保障。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普洱茶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所谓的交通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以云南易武小镇为例。在清朝道光年间,当六大茶山的“盟主”倚邦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的始发地,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

这一其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易武,开茶园,建茶庄。几十年间,百里易武,山山茶园,处处茶香,商旅来往不绝,马帮赛途盈路,一派兴旺景象。这个时期,六大茶山60%至70%的茶叶,都几种在这个地方加工、销售,并沿着十一条通向境外的道路,销往四面八方。我们现在熟知的普洱茶经典茶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易武的,如同庆号、乾利真宋聘号、同兴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庆春号等。

第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

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酮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花青素是什么?简单的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者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浑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其它的原料中,或以其它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

第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

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的毛料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茶饼。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茶饼,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质越少。

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他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用于饼茶的重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第五,普洱茶的拼配是一想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的“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

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常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即使在现在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题。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黑茶的两大独特工艺,“发花”和三次“发酵”》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67809.html

上一篇:为什么黑茶让人如此迷恋,如此怀念?

下一篇:走入黑茶中,喝,品,评,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