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三坑两涧”还有哪些茶品种值得我们喝?

2019-11-12

在所有“三坑两涧”的茶里,如今最出名的要数“牛肉”。所以,一切还得从“牛肉”说起。

“牛肉”火的这几年,火的绝不止牛栏坑一处,顺道带红了“三坑两涧”,甚至某种程度上整个武夷岩茶都因为“牛肉”而一再登顶茶界“热搜”。单就这些,我们就必须承认“牛肉”的大红大紫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整个“三坑两涧”都是武夷岩茶的正岩核心产区,都是武夷岩茶的最顶级山场,为什么只牛栏坑肉桂火得如此彻底?因为,牛栏坑真的是个好山场,牛栏坑的肉桂真的如传说那般辛辣有骨、凛冽有气。

真的“牛肉”真的好,已经是业界的共识,我们在此不做过多讨论。这里要讲的重点是“牛肉”之外,“三坑两涧”还有哪些茶值得我们喝。

除了肉桂,牛栏坑还有另外的惊喜

牛栏坑,海拔283米、总长不足两千米。整个牛栏坑的肉桂,一年的产量虽然只有1500斤左右,但是却占据着牛栏坑2/3的茶园种植面积。所以,肉桂是牛栏坑的当家品种,但绝不是唯一品种。

对牛栏坑,如果你知道“牛肉”,而不知其它,那必定是孤陋寡闻了些。在牛栏坑余下的1/3的山场里,水仙和白鸡冠是嗅觉和味觉的极致享受,一饮难忘的曼妙滋味。

不逊于老丛水仙的牛栏坑水仙一口难求

如果说“牛肉”一泡难求,那牛栏坑水仙则是一口难求,年产最高不超过500斤,占全牛栏坑产量的10%不到。

牛栏坑水仙和别处水仙的区别,存在于它的每一口香和滋味里。高等级水仙所应该拥有的一切,清雅幽长的兰花香、甘醇的滋味、清甜细腻的水感、清香干净的粽叶底味之外,牛栏坑水仙香的锐度和滋味里水感的冽度才是最具识别性的。那种锐度和冽度是带着侵略性的独特,清晰且持久,是水仙中的独一份。

即使是和最顶级的老丛水仙相比,牛栏坑水仙也毫不逊色。若拿扫地僧喻顶级的老丛水仙,那牛栏坑水仙一定是风姿绰约的段誉,深藏于牛栏坑水仙身骨中的那股锐气就是段誉的六脉神剑。

年产不超5斤的牛栏坑白鸡冠醇厚鲜爽

比“牛肉”少的是牛栏坑水仙,比牛栏坑水仙更少的是牛栏坑的白鸡冠,年产不超过5斤。这也就意味着制作时的全手工,毕竟50来斤的茶青是用不起摇青桶的。

白鸡冠,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慧苑火焰峰下的外鬼洞,因幼叶薄绵绵如绸,其色浅绿显黄色,而得名。

因为长在顶级山场,牛栏坑的白鸡冠连茶青都长得要比别处精神几分。制成的精茶,乍看并不觉有任何特别之处,但是入口的一刻就深知不同。

茶汤鲜爽度极高,甘醇感特别明显,尤其是茶汤的厚度,非任何的白鸡冠所能匹敌,耐泡度也是极佳,毕竟山场是岩茶内质的本源。

幔陀峰矮脚乌龙给你更强口腔冲击力

幔驼峰,牛栏坑坑口亭子的右侧山峰。

矮脚乌龙,又叫小叶乌龙,原产福建建瓯东峰一带,为北苑贡茶园所在地,后来移栽到了武夷山。

生长环境,尤其是土壤结构的不同,促使武夷山矮脚乌龙有着区别于建瓯的表现。

建瓯东峰的百年矮脚乌龙茶园代表着最正宗的矮脚乌龙口感特征,香高扬清长,水顺滑甘醇,整体滋味特征较清爽甘醇,因为树龄都在百年之上,所以茶汤里有类似木质感的独特味道。

幔陀峰的矮脚乌龙并非老丛,但因多生长于山峰向阳处,日照相对充足,所以花果香高扬层次变化丰富,滋味更醇厚甘鲜。与建瓯东峰百年矮脚乌龙相比,对口腔有着更强的冲击力,刺激感更强,回甘生津快,喉韵也更明显。

竹窠、枫树窠和古井的老丛水仙

老丛水仙以外的武夷岩茶喝山场,老丛水仙不仅喝山场,也喝树龄。

在武夷山,提到老丛水仙,竹窠、枫树窠、古井三个地方,是大家对绝佳老丛所在地最一致的回答。

竹窠、枫树窠、古井都属于慧苑坑,慧苑坑也很大,在广义上连鬼洞都归其所有,最出名的老丛都出自这里。

只是,因地形造成的小区域内的气候条件不同,造成各小山场之间老丛水仙滋味上的差别。

比如枫树窠地势高,古井的地势低,古井老丛种在溪流边的阴凉地,所以古井的老丛较枫树窠的老丛会更清冽感一些。而竹窠,因为地域面积较大,又可以细分为各种更细微的小区域,滋味又不尽相同。

不过,不管滋味如何不同,同属于慧苑坑的老丛水仙,都有着相似的气息和底味。香气幽远内敛,茶滋味醇和厚重、汤水稠滑甘润甜,尾水清甜,十分耐泡,且韵味足、力量感沉在水底。清晰的木本味交织着水仙的品种味,绵厚甘冽的喉韵。

这是属于博大的慧苑山场的基因和恩赐。

慧苑坑最幽深的天角奇丹

天角,慧苑坑最深处,比章堂涧的发源处还要更远的位置。

“天角”之名,并非来自李叔同的“天之涯,地之角”,但它的确是慧苑坑的“天之角”,最幽深之地。

据詹梓金在《武夷大红袍多名诠释》中总结,奇丹是母树大红袍中生物学性状表现最好的2号株扦插繁殖出来的,与2号株母树大红袍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是异名同物。

天角的奇丹,因地处章堂涧的发源处,水量充沛,加上位置幽深,日照短,漫射光多,小气候阴湿多云雾且不被外界所扰,奇丹的滋味特征整体偏内敛,香和滋味都是逐步地释放。

品种香显,类似桂花香,却又清幽细长,茶汤初入口醇和甘鲜,极顺滑,厚度和对口腔的刺激感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增强,两颊生津明显,喉咙甜润,耐泡度极佳。

通过以上,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除幔陀峰外,竹窠、枫树窠、古井、天角全部都位于慧苑坑内,且这四个小山场的位置跨度在地图上十分惊人,几乎占到整个“三坑两涧”的半壁江山。

但是,这也几乎才是“三坑两涧”细分小山场中的鳞毛一角,这之外,许多的山场值得挖掘。武夷山这片秀美的丹山碧水,能给茶客们的惊喜远不于此。

扩展阅读

武夷山岩茶产地,武夷岩茶核心产区“三坑两涧”!


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那如此颇负盛名的眼馋产自哪呢?

武夷岩茶是主要产地“三坑两涧”

武夷岩茶是主要产地“三坑两涧”指的是:“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

古时称“正岩茶”便产于此处,而周边的岩茶古时称“半岩茶”。

三坑两涧”的岩谷之间,植被状态和遮阴条件较好,谷底有甘泉细流,夏季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冬季岩谷可抵挡冷风,气温变化下。

岩谷峡缝间的茶园土壤均为风化岩石,通透性好,富含有丰富微量元素,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是武夷山岩茶传统标准中,正岩茶的中心产区。换句话说,即“三坑两涧”间出产的茶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的茶。

岩茶园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正岩主产地有天心岩,马头岩,慧苑,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武夷岩茶生长环境

从地理学上来说,武夷山属于丹霞地形。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现褚红色,是因为岩石中铁元素年长日久氧化的结果。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等几种。表层的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这种土壤,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形表土外,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武夷山景区处于北纬2743,,东经11801。平均海拔六百多米,最高的三仰峰729米。属于中海拔地区。而一般来说,中国的名优茶,特别是乌龙茶,几乎都产于这种海拔地区。气候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正岩区的植被非常特别。因为岩石多,土层薄,高大树木很少,多为矮小乔木和灌木丛,其中有许多桂花和杜鹃;而在岩壁和溪涧边,则有许多野生四季兰和菖蒲。这一来,一年四季,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对岩茶的香型产生一定影响。

正岩茶区小环境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因为多在峡谷间,云雾易聚难散,所以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这种小环境,为茶树提供了特别的生长条件。所以,即使是同一品种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变异。这也是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的缘故。

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晚秋品茶流香涧


武夷山的秋天自有苍凉的美。秋旱已经结束,在浓浓的红叶秋色中,一场甘霖带来了初冬的寒意。

诸事已结,茶花正浓浓盛开,没有理由不到山中一走。

“岩韵”的摩崖石刻带着湿冷的山野气息。往九龙窠的石阶被小雨打湿,空气更显清冷,草木微香,九龙窠的母树大红袍正烂漫地开着白色的花。

山泉漫流,满圃的岩茶正展露它们生命的绚烂,红或白的茶花披满枝头,低头轻嗅,清香艳绝。

从九龙窠以进,即是三坑两涧中的大坑口位置,上坡下坡,植被渐密,秋意可人,所过之处皆是茶树。

转于流香涧,雨渐歇。一行数人,畅游于茶山之间。流香涧里,崖石蔽日,流水清澈,直见金沙布地,正是不可多得的山溪清水。

所谓流香涧,历史上多见奇兰异草,故每于空谷中可闻幽香。后因人为采摘,遂少见踪迹。

一路走来,此时可以暂歇端坐。

漫坡野花,正好采撷一支,加以蕨草、一枚茶花,附以旧陶罐,就是别致的插花。

想到春天时节,正于腊梅老树底下,可以就着溪水煮茶,此时虽无复梅花盛开,然清冷之际,也是适茶之境。

随身带有地席,可以抵挡石块的寒冷。于武夷最富内涵之境,无人扰散之时,在数日繁闹后,同行友人,暂时饮一壶热茶。

流香涧畔,适饮岩茶,每一片茶都会带着山野的气息。清朝梁章钜先生以为,岩茶之最上品者曰“活”,此一字,必瀹之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虽是晚秋初冬,不是寻常景色,然水流潺潺,溪石之上,包容着行色匆匆的闲趣。

主客皆随意落座,或于地席之上,或于石阶之侧,或坐或立,饮的是正岩肉桂,茶虽未开泡,却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

野外饮茶,尽量简陋。携有紫砂壶,友人或备青花杯,或汝窑杯,或建盏,皆以溪石为盏托,各呈趣味。

开始冲饮,并不洗茶。山野寂落,水与茶相遇。在流香涧的洞天府地,茶香漫流。

第一道的茶汤特别甜柔。莫不是因了今天的心境。

同样的一款茶,不同地方,不同的水,才有这样的差别。用流香涧的溪水,只觉得茶汤更为透澈油亮,入口虽极尽轻柔,可王者之气并不减少,并层层渲染,甘香不绝。滋味与它处绝不相同,淡淡的茶花清香与空气的甜度似也融入茶汤之中。精美的瓷器在粗犷的岩石之上,有着莫名的美丽。

第二水的茶汤变得更浓烈起来。此时汤温更高,茶给身体带来了阵阵暖意。茶性之清香甘活,胜于它处。

第四水的茶因为忘了时间,泡得过了,茶汤看起来更加红浓。从公道杯滴落的茶汤若溅起淡淡的油花,浓稠的茶汤却不苦涩,有很好的回甘。

茶友来自东西南北,茶缘自然短暂易逝。相携于山林,畅饮于溪畔,复有几多。

茶歇,来自云南的茶友为我们清歌一曲,虽无琴,却也是自然轻灵的音声。

来自台湾的曾老师为我们呤诵他的诗篇,再用闽南方言轻呤低唱,语调缓慢略带悲凉。他说:少年饮茶,只喜青心乌龙,爱铁观音的清香,爱红茶之暖;中年饮茶,识得岩茶之味;晚年饮茶,却又只偏好陈茶。原来每一种滋味都和他的人生相关。友人轻轻低诵:“莫问哪里工夫事,耳熟松杉风外声”,说得正是百般放下,自在自由的心灵与自然的契合。那一刻,哪还分彼此好恶?茶味却正是自然之味。

继续饮茶,茶汤温暖厚重。最喜清奇的山涧与流水,隔离了尘世的纷杂。那一天的歌声,激荡了茶的气味。

这一段时间,我们走了很多路。温暖的茶汤会涤除疲惫,每一段相识的故事,都充满甘香的气息。

我们在流香涧,将采摘的蕨草植于溪畔,若未曾来过。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67616.html

上一篇:审评岩茶滋味的技巧

下一篇:6个小知识让你更懂黑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