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一)

2019-11-12

不应该以绿茶标准来品黑茶。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产茶大国,更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其中,很大部分地区从前多是以消费绿茶、青茶为主,也有一些地区消费花茶、红茶等,近年来,很多地方的茶叶消费逐步地呈现多样化。但不少消费者的饮茶“历程”也多是从绿茶、青茶(乌龙茶,其中尤以铁观音、大红袍为著名)、花茶等开始的,在前些年普洱茶兴起的时候,也曾出现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对普洱熟茶口味上的不认同的情况,这些在网络及论坛上均有反映。

中国有六大茶类,还有一些花茶、花草茶等种类,每种茶都有其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也有其固有的传统消费区域。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人们能够获取更多茶类品种去尝试。习惯于消费绿茶、青茶、花茶等清香幽远、口感甜滑的茶类,一下子接触到黑茶,特别是渥堆工艺后发酵的茶,如普洱熟茶、六堡茶等,往往有茶友确实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也有的会断然排斥。据说,当时一些女士是冲着普洱茶的减肥功效,而把普洱茶当作“减肥药”而硬着头皮喝的。

喝惯了绿茶和铁观音的茶友,一般会很自然地以原有的评判标准来评价黑茶,难免会觉得从色、香、味而言,特别是从香、味两方面来看,黑茶表现甚差,比不上铁观音和很多绿茶。因而,从品饮感受上不接受黑茶的口味。

幸好,普洱茶的兴起,特别是普洱熟茶的推广让很多地区的消费者认识了黑茶之美,人们在绿茶、青茶、花茶之外,建立起全新的坐标去品鉴黑茶的色、香、味、气、韵,发现原来黑茶还可以有红、浓、陈、醇的特点,可以有醇和、沉香、余韵悠长的风格,可以有越陈越佳、中庸平和之美,也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同属黑茶的六堡茶,这就是人们常说普洱茶带动起六堡茶的兴起重新被人们所认识的过程的本质。

了解、接受了普洱熟茶的口感,再品鉴现代工艺的六堡茶,会更易于建立黑茶类的品鉴坐标,同样的,品饮了普洱生茶,也比较容易接受传统工艺古法制作的六堡茶,毕竟,两者无论是从历史、工艺、文化上,还是从品感、层次变化、陈化特征等是有相通之处的,而且,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两者关系与普洱生茶、熟茶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类似的。由此,茶友们可以借鉴普洱熟茶、生茶的一些品评坐标,综合六堡茶的特点,自己形成一个品鉴六堡茶的评价标准。

未完待续:《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二)》

cy316.COM精选黑茶阅读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四)


接作者上文:《品鉴六堡茶的几大误区(三)》

不建议咀嚼干茶判断质量

一、六堡茶属于黑茶,工艺上与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不同,其经过渥堆后发酵工艺及后期晾置陈化,仅仅从外形很难判断出其品质,有条件的话,还是应冲泡开来细细品饮鉴别。

六堡茶可以从干茶外观来判断其质量,如条索(粗细嫩度)、色泽、整碎、净度、级别、紧结度和所含杂质。另外,可以嗅闻干茶,感受其干香,辨别是否串味,是否带有杂味,大致预判仓储情况等。

二、曾经有某些“大师”以咀嚼干茶来品评六堡茶的质量,并说出一大段该茶之好不不好的评价。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客观、不准确、不科学,也是不卫生的。与绿茶、青茶、花茶等不同,尽管这些茶可以通过咀嚼干茶大致判断一下香型、新旧、涩度等因素,但不论是担心有农残直接入口(在泡茶过程中,大多不溶于水),还是从判断准确度而言,都是不适宜的。更何况,六堡茶属于黑茶,现代工艺的后发酵过程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大部分物质转化,其茶香、茶味以一种更内敛的形式表现,没有张扬的香,没有霸道的味,这样咀嚼难以准确感受六堡茶品质。

窃以为,要真正认识、品鉴一款六堡茶,最好还是坐下来,静心喝上几道,感受每一道的变化,感受其内蕴的茶香、醇厚的茶味。如此,方能较为客观地品味六堡茶,感受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其内在之美。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二)


接:《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一)》

茶青等级不能完全决定成品质量

从前,在六堡合口街收茶的茶商将六堡茶分作细茶、元度(原度)、粗茶、行等(行茶)等几个级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茶青加工毛茶,同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制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级外)、七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而对于六堡茶现代工艺来讲,并非等级低的茶青成品质量就不好。

一直以来,出口南洋诸国的六堡茶有多个级别,但以较为粗老的三级四级为多,甚至是四级五级和级外的茶,这些在马来西亚现存的老茶可以佐证。此况不仅与消费群体如矿工、民众等因价格考量影响购买力有关,而且与其追求茶质浓厚、耐泡醇和等也有一定关系。

在六堡茶的二级茶中,其净度要求是“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则直接是“粗实、紧卷”、“有嫩茎、有茎”这样的标准了。可见,六堡茶与其他精细绿茶等不同,是不排斥茶梗的。据一些老茶师介绍,一定比例的含梗量,工艺上是允许的。在对外出口中,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对含梗率有一定要求,其余出口地区对较粗的四五级茶接受程度较高。从工艺上,富含一定纤维素的茶梗加上粗老茶青参与渥堆发酵、陈化,其口感会更甜醇平和,更有利于后期陈化。

同样的,普洱茶分作宫廷、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九级(有的茶厂还有十级)。最高级别的是宫廷普洱,鲜叶选用细嫩茶芽所做成,固然其口感更加醇香滑润有特色,但对比起一些“粗”茶,会显得略微单薄。如勐海茶厂的7262茶饼,其中“6”即是指以六级毛茶原料为主(当然,其中会拼配有一些三四级的茶青或作撒面),虽说是六级毛茶为主要原料,但其品质依然是有口皆碑。类似的,影响六堡茶品质的有茶青等级,也有毛茶品种、拼配、发酵工艺等等制茶水平因素,需综合考量。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三)


接作者上文:《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二)》

陈味并不等于“吭味”

六堡茶的一个最为迷人之处是其越陈越佳的品质。

陈香难寻,千金难求

经过时间陈化的六堡茶,会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时间的沉淀中,其茶色、茶香、茶味在缓缓变化、慢慢成熟,无论是其过程,还是其最终结果,都是值得期待的。陈年六堡茶以其内涵品质和罕有珍稀而被茶友们竞相追逐,千金难求。

陈味不等于“吭味”

1、正是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商家看上了做旧陈茶的商机,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做旧、做陈的六堡茶,鱼目混珠。甚至,经过做旧处理的六堡茶所体现出的“吭味”被某些不良商家冠以“陈味”来进行推销。所以,有部分经验不足、对老茶接触少的茶友就会上当受骗,购入一些有“坑味”的“陈年”六堡茶,当然也包括一些外地来梧的游客。之所以让某些不良商家得逞,源于这些茶友对六堡茶的陈味了解不深。

2、六堡茶的陈味,并不是不良仓储所带来的“吭味”、“臭巷”(昂味)或“臭罨”的味道,而应该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纯净的陈香,即使是某些老茶因为仓储环境多样、时间长久等因素所染上的些许“杂味”,也应该在洗茶润茶一两遍,再喝上一两道后慢慢褪去,而逐步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陈年余韵的愉悦口感。

喝真正的陈年六堡茶,其陈香是令人愉悦的,不带任何让人反感的杂味。这个可以作为检验真假陈茶的标准,不过,这愉悦与否,或会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需要在六堡茶品鉴上有一定鉴别基础,才可做出正确判断。

教你品鉴六堡茶的几个误区


不应以绿茶标准来品黑茶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产茶大国,更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其中,很大部分地区从前多是以消费绿茶、青茶为主,也有一些地区消费花茶、红茶等,近年来,很多地方的茶叶消费逐步地呈现多样化。但不少消费者的饮茶“历程”也多是从绿茶、青茶(乌龙茶,其中尤以铁观音、大红袍为著名)、花茶等开始的。中国有六大茶类,还有一些花茶、花草茶等种类,每种茶都有其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也有其固有的传统消费区域。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以及资讯和物流的发达,人们能够获取更多茶类品种去尝试。习惯于消费绿茶、青茶、花茶等清香幽远、口感甜滑的茶类,一下子接触到黑茶,特别是渥堆工艺后发酵的茶,如六堡茶、普洱熟茶等,往往有茶友确实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也有的会断然排斥。喝惯了绿茶和铁观音的茶友,一般会很自然地以原有的评判标准来评价黑茶,难免会觉得从色、香、味而言,特别是从香、味两方面来看,比不上铁观音和很多绿茶。因而,从品饮感受上不接受黑茶的口味。但随着六堡茶的兴起,人们在品鉴绿茶、青茶、花茶之外,建立起全新的坐标去品鉴黑茶的色、香、味、气、韵,发现原来黑茶还可以有红、浓、陈、醇的特点,可以有醇和、沉香、余韵悠长的风格,可以有越陈越佳、中庸平和之美,也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同属黑茶的六堡茶。

并非茶青等级低就不好

从前,在六堡合口街收茶的茶商将六堡茶分作细茶、元度(原度)、粗茶、行等(行茶)等几个级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鲜叶加工毛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制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级外)、七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对于六堡茶,特别是现代工艺的六堡茶,并非级别低的就一定不好。

一直以来,出口南洋诸国的六堡茶包括有各种级别的,但以较为粗老的三级四级为多,甚至是四级五级、级外的茶。这些在马来西亚现存的老茶可以佐证。其中,固然与消费群体如矿工、民众的购买力等有关,有价格因素的考量,但与其追求茶质浓厚、耐泡醇和等也有一定关系。

在六堡茶的二级茶中,其净度要求是“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则直接是“粗实、紧卷”、“有嫩茎、有茎”这样的标准了。可见,六堡茶与其他如精细绿茶等不同,是不排斥茶梗的。而据一些老茶师介绍,一定比例的含梗量,工艺上是允许的,而且在出口的茶中,较粗的四五级茶也很被接受,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对含梗率有一定要求。从工艺上,有一定量富含纤维素的茶梗、粗老茶青参与渥堆发酵、陈化,其口感更甜醇平和。一定含量梗的比例、较为粗老的茶青,也会有利于后期陈化。

陈味并不等于“吭味”

六堡茶的一个最为迷人之处是其越陈越佳的品质。经过时间陈化的六堡茶,会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时间的沉淀中,其茶色、茶香、茶味在缓缓变化、慢慢成熟,无论是其过程,还是其最终结果,都是值得期待的。陈年六堡茶以其内涵品质和罕有珍稀而被茶友们竞相追逐,千金难求。一些商家看上了做旧陈茶的商机,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做旧、做陈的六堡茶,鱼目混珠。甚至,经过做旧处理的六堡茶所体现出的“吭味”被某些不良商家冠以“陈味”来进行推销。有部分经验不足、对老茶接触得少的茶友会上当,购入一些有“坑味”的“陈年”六堡茶,当然也包括一些外地来梧的游客。之所以让某些不良商家得逞,源于这些茶友对六堡茶的陈味了解不深。

六堡茶的陈味,并不是不良仓储所带来的“吭味”“臭巷”(昂味)或“臭罨”的味道,而应该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纯净的陈香,即使是某些老茶因为仓储环境多样、时间长久等因素所染上的些许“杂味”,也应该在洗茶润茶一两遍,再喝上一两道后慢慢褪去,而逐步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陈年余韵的愉悦口感。

喝真正的陈年的六堡茶,其陈香是令人愉悦的,不带任何让人反感的杂味。这个可以作为检验真假陈茶的标准,不过,这愉悦与否,或会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需要在对于六堡茶品鉴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才可做出正确判断。

不建议咀嚼干茶判断品质

六堡茶属于黑茶,工艺上与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不同,其经过渥堆后发酵工艺及后期晾置陈化,仅仅从外形很难判断出其品质,有条件的话,还是应冲泡开来细细品饮鉴别。

六堡茶可以从干茶来观察、判断其条索外形,如条索(粗细嫩度)、色泽、整碎、净度、级别、紧结度和所含杂质,另外可以嗅闻干茶,感受其干香,辨别是否串味,是否带有杂味,大致预判仓储情况等。曾经有某些“大师”以咀嚼干茶来品评六堡茶的质量,并说出一大段该茶之好不不好的评价,这种做法是不客观、不准确、不科学,也是不卫生的。与绿茶、青茶、花茶等不同,尽管这些茶可以通过咀嚼干茶大致判断一下香型、新旧、涩度等因素,但不论是担心有农残直接入口(在泡茶过程中,大多不溶于水),还是从判断准确度而言,都是不适宜的。更何况,六堡茶属于黑茶,现代工艺的后发酵过程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大部分物质转化,其茶香、茶味以一种更内敛的形式表现,没有张扬的香,没有霸道的味,这样咀嚼难以准确感受六堡茶品质。要真正认识、品鉴一款六堡茶,最好还是坐下来,静心喝上几道,感受每一道的变化,感受其内蕴的茶香、醇厚的茶味,如此,方能较为客观地品味六堡茶,感受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其内在之美。

最好以陶壶瓷壶煮茶

六堡茶可煮可泡,可热品可冷饮,随性而为,深得茶人喜爱。六堡茶一些品种,如特别粗老多梗的、老茶婆、茶果壳等,煮着喝别有一番风味。传统六堡茶的种类多,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饮方式。农家六堡茶的茶谷,内含物比较丰富,茶汤浓而苦涩,经数年的陈放后,减少了其苦涩滋味,汤色有明黄色转为橙红色,味浓而回甘,确实也别有风味。老茶婆的叶片粗大、老硬,霜冻前干茶叶色黄,霜冻后叶色稍黑,香气也较为平和,但滋味醇和甘甜,这些都可以拿来煮茶平品饮,尤其以老茶婆、茶果的煮饮更为多见。

有茶友专门买来铸铁壶,拿来煮茶。铸铁壶用来煮水泡茶效果不错,但不适合直接来煮茶,因煮茶过程中,随着铁离子的析出,与茶析出的内含物发生反应,茶会变暗发黑,有损茶味。其他金属的壶,如银壶、铝制的壶都不适合直接煮茶。直接用来煮茶,最好还是使用陶制或瓷质的茶壶(即使是民间粗陶缸瓦的也不错),如六堡民间所用的茶急、茶煲,就是土陶所制。一些适合烧水的瓷壶、高温玻璃壶,都可以拿来煮茶。

体现汤色茶碗以内白为佳

有的茶友喜欢用小玻璃杯鉴别茶色,觉得茶汤色泽诱人、玲珑剔透,根据对比,用玻璃杯所盛的茶色与白色瓷杯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是有差异的,而且,在较为深色的茶几背景下更为明显,所以白瓷杯表现出来的汤色更为准确。茶器求美、求精,求与茶性的和谐和协调,凡是影响了品鉴茶色、茶香、茶味的杯子都不应选择。从实用角度,为了更好地体现茶汤颜色,茶杯、茶碗以内白为佳。不过,一般的茶友,对汤色准确度的要求不高,有些许差异也没关系,毕竟,品茶以开心、愉悦为要,对这方面要求不高的过于拘泥反倒不美。

喝六堡茶都有哪些误区?


六堡茶作为中国黑茶的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作为出口茶远销南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的注重,普洱茶的持续热销也带动了消费者对其他品类黑茶的关注,在沉寂多年之后,六堡茶因其特殊的口味和保健养生功效,也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发现和接受。但由于推广普及程度较低,虽然历史悠远,但很多茶客对六堡茶的认识基本是沿用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的认知。饮用六堡茶也存在一些误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说说饮用常见都有安歇误区了?

一、六堡茶只能泡不能煮

六堡茶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泡饮方式,六堡茶是泡是煮要一分为二的看,一些特殊品种,如茶青含梗多的、六堡茶老茶婆、六堡茶果等,煮着喝更能体现其风味。如农家茶的茶梗,经数年的陈放后,汤色明黄透亮,清甜回甘;再如老茶婆,霜降后采摘,叶片粗大老硬,香气也较为平和,但滋味醇和甘甜,也都是煮饮更为多见。煮饮的茶器最好是选用陶制或瓷质的茶壶,铸铁壶不适合拿来煮茶,因为因煮茶过程中,铸铁壶的铁离子茶会发生反应,茶汤会变暗发黑,有损茶味。

二、六堡茶粗茶等级低,没有营养

春夏两季,茶叶采集下来。春天采摘的茶称为细茶,夏秋天采摘的茶统称为粗茶。粗茶(也称老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而是针对细茶而言的更为成熟茶叶,粗茶的内容比细茶更为丰富,粗茶里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多糖。其实茶叶古籍在针对某种疾病做茶疗调理时,注明要用“粗茶”。年份不长的粗茶,口味的确会比细茶入口更涩,味道更寡淡,但有一定年份的粗茶,经过岁月的转变,涩味散去,醇味加重,喝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三、晚上喝六堡茶会影响睡眠

饮茶使人兴奋、提神醒脑是消费者的普遍认知,这种认知对于不发酵的绿茶而言,肯定是对的。因为普通茶叶中含咖啡碱,会使大脑中枢系统持续维持在兴奋状态。但由于六堡茶是高度发酵茶,在制作的过程中,渥堆发酵的工艺使咖啡碱逐渐衰减,而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茶氨酸得以保存。所以饮用六堡茶非但不影响睡眠,反而能改善睡眠质量,经常饮用还可以减轻由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等症状。但凡事没有绝对,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茶友,如果您饮用的是轻度发酵的农家茶新茶,就确实会影响到睡眠质量的。

四、陈味、霉味傻傻分不清楚

有人说喝六堡茶要的就是那股霉味,实际上,真正好的六堡茶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味道,应是汤色浓红透亮,味道醇和的。”六堡茶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经过时间陈化,陈香的品质会越来越凸显。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做旧”的六堡茶,很多消费者被不良商家误导,将“霉味”当成“陈味”。六堡茶的陈味,是一种时间的沉淀下来自然纯净的陈香,一般有药香,蜜香、枣香、木香。都比较沉,不会有清香,也不带任何让人反感的杂味,高品质的六堡茶的陈香喝着是令人愉悦的,闻着是使人人心怡的。

关于饮用六堡茶的几个误区就介绍到这里,相信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六堡茶冲泡与品鉴方法详解(广西六堡茶品质特点)


在前一篇的文章中,我们与大家分享了广西黑茶六堡茶的茶类归属、产地,以及冲泡、品鉴、保存和保健功效作用价值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点击标题《六堡茶属于什么茶,产地在哪里?怎么冲泡品鉴,有什么功效作用?》可查阅)。接下来,在本文中,我们与诸位重点分享六堡茶的冲泡与品鉴方面的内容。

六堡茶主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被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定位为与云南普洱茶齐名的中国名茶,越陈越香。六堡茶是典型的黑茶,出售时被压制成茶砖的形状,散发出槟榔香气,在茶中独树一帜。如今六堡茶已经远销海内外,为世人所共知。

虽然属于黑茶系列,但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红”字。六堡茶冲泡后,茶汤呈现出明显的红色,红得温和厚重,鲜亮美丽但不刺眼。茶汤浓郁,香气扑鼻,气味很有震撼力。而如果是假冒的六堡茶,颜色就会或浅或深,缺少香气。

品鉴六堡茶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它的品质特点,六堡茶素以汤红,香浓,味醇,陈久等四绝著称,品鉴方法就是以四绝来鉴别:

一、汤色

六堡茶的外在颜色黑褐光润,冲泡后汤色红浓且明亮,想要品鉴六堡茶的茶友记住了哟。

二、香气

六堡茶的香气浓郁,略带槟榔的香味,而且它的香气还会随着收藏的时间越长而越浓郁,茶友要记住啦,这是鉴别六堡茶收藏年份的重要特征。

三、滋味

轻轻啜一口六堡茶,顿感其滋味醇和滑口,略带清甜,让人心旷神怡,爱茶达人们有仔细品尝过吗?

四、叶底

冲泡后的六堡茶叶底红褐,叶张完整,因为耐于久藏的六堡茶经过长时间的储藏,所以他的叶底才会显出红褐色,爱茶的你要谨记咯。

五、冲泡要点

1、六堡茶是高温茶,需要用99℃的开水进行冲泡,如果水温过低,茶汤的颜色就不能充分释放,显得比较沉,颜色也不够美丽。

2、六堡茶是很能体现中国味和中庸之道的茶叶,所以最好用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青花盖碗进行冲泡,冲泡后将盖子盖好捂上一会,让其红浓的汤色全部释放出来。

《中国六堡茶》(一)


茶,是茶树或茶树新梢芽叶加工品的统称。因其营养价值高于可可和咖啡,故而被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中国人将茶作为饮料,已有4000多年历史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也有大概4000多年了。

在中国,茶叶最早起源于南方地区,这从古籍中便可一窥端倪。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开篇第一句便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相继发现的,具有原始茶树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的野生大茶树,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说法。

六堡茶,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属黑茶类,选用当地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要想详细了解六堡茶,就不得不提到它的过去。下面,让我们先拨开历史的迷雾,来看看六堡茶有着怎样的前世故事。

六堡茶的故乡——苍梧,是桂江、浔江、西江三江汇聚的古郡。湍流不息的江水,与这座两千多年的岭南古镇一起,见证了六堡茶千年的岁月沧桑。六堡茶,这个几经沉浮兴衰、极富传奇色彩的茶类,与中国近代茶业一起,历经了曲折而艰辛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区内群山起伏,河谷纵横,地形变化多端。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许多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此生长的茶树,因不同的小环境影响,其品种也在慢慢变化,发展成热带、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中叶种、小叶种茶树。

根据以往的调查资料,在广西昭平、凌云、田林等地,均发现有连片的野生古茶树。它们大多分布在原始森林里,树龄小的有几百年,老的则高达上千年。

如今在六堡,特别是不倚、四柳等一些人迹罕至的山区,还残存有一些直径达20~30厘米的,早年为人工种植,后来丢荒的老茶树。当地人把这类老茶树称作“野放”茶树,也有直接称作“野生茶树”的。甚至有茶农声称,发现过直径超过40厘米的老茶树。这些老茶树,部分具有明显的乔木型、亚乔木型特征,属大叶、中叶种,也有部分茶树具有灌木类驯化栽培特征。

这些野生古茶树的发现,是广西、梧州、六堡镇及周边茶树品种研究及梧州乃至岭南地区种植、制茶史研究的珍贵资料。

在苍梧六堡及周边,类似的古茶树有很多。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尔雅·释木第十四》中,有“槚,苦荼”的记载。对于这句话,在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郭璞的注解中,是这样解释的:“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尔雅》是秦汉时期的古书,也就是说,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汉甚至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先民已开始饮用茶。

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古籍《尔雅》,应是目前最早有关于茶的记载的文献。

除了文献记载,近代的考古挖掘也提供了有力证据。上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用竹简标明的整箱茶叶。考古工作者从出土的“遣册”中查实,在1号墓和3号墓中,有“槚一笥”和“槚笥”的竹简文和木牌文。“槚”,是古文中茶的另一种名称。所谓“槚一笥”和“槚笥”,即为“茶一箱”和“茶箱”。用一箱茶叶随葬,说明当时在上层社会中也盛行饮茶的风气。

马王堆汉墓中,关于茶“一笥”的记载。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西梧州及周边地区,先后发现了不少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证明当时的广信、苍梧(古代梧州)区域,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秦统一六国后,从桂江进入梧州及岭南定居的中原汉族居民,与当地原住民相互结合,逐渐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广信苍梧文化,并成为岭南文化的源头。

【广西六堡御茶苑】苍松六堡茶品鉴交流会---重庆站


人谓百花好,我称茶独王。一杯清肺腑,入梦亦留香。中国几千年饮茶史,揉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了奇特的茶文化,遍传全球。一壶茶,静雅之处,或自斟自饮,或二三老友,意趣盎然。

现如今,匆忙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让人很少有闲暇去品茗一杯好茶。而今天,重庆修缘堂就为你准备这样一场以茶会友的苍松六堡茶品鉴会。

品鉴会上,女茶艺师精湛的茶艺表演展示,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无不展示了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与茶友先后品尝了4款“苍松”牌六堡茶,分别是2006年老茶婆、2013有机生茶、2015年老茶婆、2008年的精选二级,享受了一场六堡茶界的饕餮盛宴。

2006年改制创建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并开始以“苍松”为商标,“苍松”牌六堡茶以其独特而正宗的六堡风味广受青睐,并远销东南亚港奥地区及欧美。多年来获得广西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梧州市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梧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老字号等荣誉。

通过对六堡茶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苍松”牌系列六堡茶以其纯正的口感;地道的原料;依托原生态的环境,我们像祖辈一样耕作,不用任何人工合成的东西,化肥和农药尤在禁止之列。远离城市和居民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靠人工锄草、用有机肥。当你喝到那杯香甜可口的有机茶,那独特的带着自然芳香的六堡森林的原始气息,一切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一)》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黑茶六堡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67052.html

上一篇: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二)

下一篇:大红袍的功效和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