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品鉴六堡茶的几大误区(五)

2019-11-12

接作者上文:《品鉴六堡茶的几大误区(四)》

六堡茶的泡煮

六堡茶可煮可泡,可热品可冷饮,随性而为,深得茶人喜爱。

六堡茶有一些品种,如特别粗老多梗的老茶婆、茶果壳等,煮着喝别有一番风味。传统六堡茶的品类繁多,不同品类的六堡茶,有着不同的泡饮方式。农家六堡茶的茶谷,内含物比较丰富,茶汤浓而苦涩,经数年的陈放后,减少了其苦涩滋味,汤色有明黄色转为橙红色,味浓而回甘,确实也别有风味。老茶婆的叶片粗大、老硬,霜冻前干茶叶色黄,霜冻后叶色稍黑,香气也较为平和,但滋味醇和甘甜,这些都可以拿来煮茶品饮,尤其以老茶婆、茶果的煮饮更为多见。

有茶友专门用铸铁壶拿来煮茶。铸铁壶用来煮水泡茶效果不错,但不适合直接用来煮茶,因煮茶过程中,随着铁离子的析出,与茶析出的内含物发生反应,茶会变暗得发黑,有损茶味。其他金属的壶,如银壶、铝制的壶都不适合直接煮茶。

有的茶友喜欢用小玻璃杯鉴别茶色,觉得茶汤色泽诱人、玲珑剔透。通过实验发现,用玻璃杯所盛的茶色与白色瓷杯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有差异的,而且,在较为深色的茶几背景下更为明显,白瓷杯所表现出来的汤色更为准确。茶器求美、求精,求茶性的和谐与协调,凡是影响了品鉴茶色、茶香、茶味的杯子都不应选择。从实用角度,为了更好地体现茶汤颜色,茶杯、茶碗以内白为佳。不过,一般的茶友,对汤色准确度的要求不高,有些许差异也无大碍,毕竟,品茶以开心、愉悦为要。

茶的品鉴本就是一个给人精神享受的愉悦过程。

每一款六堡茶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其独立的个性和风格,或清香、或浓郁;或柔美、或刚猛;或纯净、或丰厚。我们不妨以一颗超然之心,以较恰当的泡饮、品评、认知来了解六堡茶,以谦卑的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赋予每一款六堡茶的个性之美。

茶经网小编推荐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四)


接作者上文:《品鉴六堡茶的几大误区(三)》

不建议咀嚼干茶判断质量

一、六堡茶属于黑茶,工艺上与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不同,其经过渥堆后发酵工艺及后期晾置陈化,仅仅从外形很难判断出其品质,有条件的话,还是应冲泡开来细细品饮鉴别。

六堡茶可以从干茶外观来判断其质量,如条索(粗细嫩度)、色泽、整碎、净度、级别、紧结度和所含杂质。另外,可以嗅闻干茶,感受其干香,辨别是否串味,是否带有杂味,大致预判仓储情况等。

二、曾经有某些“大师”以咀嚼干茶来品评六堡茶的质量,并说出一大段该茶之好不不好的评价。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客观、不准确、不科学,也是不卫生的。与绿茶、青茶、花茶等不同,尽管这些茶可以通过咀嚼干茶大致判断一下香型、新旧、涩度等因素,但不论是担心有农残直接入口(在泡茶过程中,大多不溶于水),还是从判断准确度而言,都是不适宜的。更何况,六堡茶属于黑茶,现代工艺的后发酵过程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大部分物质转化,其茶香、茶味以一种更内敛的形式表现,没有张扬的香,没有霸道的味,这样咀嚼难以准确感受六堡茶品质。

窃以为,要真正认识、品鉴一款六堡茶,最好还是坐下来,静心喝上几道,感受每一道的变化,感受其内蕴的茶香、醇厚的茶味。如此,方能较为客观地品味六堡茶,感受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其内在之美。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二)


接:《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一)》

茶青等级不能完全决定成品质量

从前,在六堡合口街收茶的茶商将六堡茶分作细茶、元度(原度)、粗茶、行等(行茶)等几个级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茶青加工毛茶,同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制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级外)、七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而对于六堡茶现代工艺来讲,并非等级低的茶青成品质量就不好。

一直以来,出口南洋诸国的六堡茶有多个级别,但以较为粗老的三级四级为多,甚至是四级五级和级外的茶,这些在马来西亚现存的老茶可以佐证。此况不仅与消费群体如矿工、民众等因价格考量影响购买力有关,而且与其追求茶质浓厚、耐泡醇和等也有一定关系。

在六堡茶的二级茶中,其净度要求是“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则直接是“粗实、紧卷”、“有嫩茎、有茎”这样的标准了。可见,六堡茶与其他精细绿茶等不同,是不排斥茶梗的。据一些老茶师介绍,一定比例的含梗量,工艺上是允许的。在对外出口中,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对含梗率有一定要求,其余出口地区对较粗的四五级茶接受程度较高。从工艺上,富含一定纤维素的茶梗加上粗老茶青参与渥堆发酵、陈化,其口感会更甜醇平和,更有利于后期陈化。

同样的,普洱茶分作宫廷、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九级(有的茶厂还有十级)。最高级别的是宫廷普洱,鲜叶选用细嫩茶芽所做成,固然其口感更加醇香滑润有特色,但对比起一些“粗”茶,会显得略微单薄。如勐海茶厂的7262茶饼,其中“6”即是指以六级毛茶原料为主(当然,其中会拼配有一些三四级的茶青或作撒面),虽说是六级毛茶为主要原料,但其品质依然是有口皆碑。类似的,影响六堡茶品质的有茶青等级,也有毛茶品种、拼配、发酵工艺等等制茶水平因素,需综合考量。

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三)


接作者上文:《六堡茶品鉴的几大误区(二)》

陈味并不等于“吭味”

六堡茶的一个最为迷人之处是其越陈越佳的品质。

陈香难寻,千金难求

经过时间陈化的六堡茶,会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时间的沉淀中,其茶色、茶香、茶味在缓缓变化、慢慢成熟,无论是其过程,还是其最终结果,都是值得期待的。陈年六堡茶以其内涵品质和罕有珍稀而被茶友们竞相追逐,千金难求。

陈味不等于“吭味”

1、正是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商家看上了做旧陈茶的商机,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做旧、做陈的六堡茶,鱼目混珠。甚至,经过做旧处理的六堡茶所体现出的“吭味”被某些不良商家冠以“陈味”来进行推销。所以,有部分经验不足、对老茶接触少的茶友就会上当受骗,购入一些有“坑味”的“陈年”六堡茶,当然也包括一些外地来梧的游客。之所以让某些不良商家得逞,源于这些茶友对六堡茶的陈味了解不深。

2、六堡茶的陈味,并不是不良仓储所带来的“吭味”、“臭巷”(昂味)或“臭罨”的味道,而应该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纯净的陈香,即使是某些老茶因为仓储环境多样、时间长久等因素所染上的些许“杂味”,也应该在洗茶润茶一两遍,再喝上一两道后慢慢褪去,而逐步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陈年余韵的愉悦口感。

喝真正的陈年六堡茶,其陈香是令人愉悦的,不带任何让人反感的杂味。这个可以作为检验真假陈茶的标准,不过,这愉悦与否,或会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需要在六堡茶品鉴上有一定鉴别基础,才可做出正确判断。

教你品鉴六堡茶的几个误区


不应以绿茶标准来品黑茶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产茶大国,更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其中,很大部分地区从前多是以消费绿茶、青茶为主,也有一些地区消费花茶、红茶等,近年来,很多地方的茶叶消费逐步地呈现多样化。但不少消费者的饮茶“历程”也多是从绿茶、青茶(乌龙茶,其中尤以铁观音、大红袍为著名)、花茶等开始的。中国有六大茶类,还有一些花茶、花草茶等种类,每种茶都有其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也有其固有的传统消费区域。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以及资讯和物流的发达,人们能够获取更多茶类品种去尝试。习惯于消费绿茶、青茶、花茶等清香幽远、口感甜滑的茶类,一下子接触到黑茶,特别是渥堆工艺后发酵的茶,如六堡茶、普洱熟茶等,往往有茶友确实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也有的会断然排斥。喝惯了绿茶和铁观音的茶友,一般会很自然地以原有的评判标准来评价黑茶,难免会觉得从色、香、味而言,特别是从香、味两方面来看,比不上铁观音和很多绿茶。因而,从品饮感受上不接受黑茶的口味。但随着六堡茶的兴起,人们在品鉴绿茶、青茶、花茶之外,建立起全新的坐标去品鉴黑茶的色、香、味、气、韵,发现原来黑茶还可以有红、浓、陈、醇的特点,可以有醇和、沉香、余韵悠长的风格,可以有越陈越佳、中庸平和之美,也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同属黑茶的六堡茶。

并非茶青等级低就不好

从前,在六堡合口街收茶的茶商将六堡茶分作细茶、元度(原度)、粗茶、行等(行茶)等几个级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鲜叶加工毛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制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级外)、七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对于六堡茶,特别是现代工艺的六堡茶,并非级别低的就一定不好。

一直以来,出口南洋诸国的六堡茶包括有各种级别的,但以较为粗老的三级四级为多,甚至是四级五级、级外的茶。这些在马来西亚现存的老茶可以佐证。其中,固然与消费群体如矿工、民众的购买力等有关,有价格因素的考量,但与其追求茶质浓厚、耐泡醇和等也有一定关系。

在六堡茶的二级茶中,其净度要求是“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则直接是“粗实、紧卷”、“有嫩茎、有茎”这样的标准了。可见,六堡茶与其他如精细绿茶等不同,是不排斥茶梗的。而据一些老茶师介绍,一定比例的含梗量,工艺上是允许的,而且在出口的茶中,较粗的四五级茶也很被接受,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对含梗率有一定要求。从工艺上,有一定量富含纤维素的茶梗、粗老茶青参与渥堆发酵、陈化,其口感更甜醇平和。一定含量梗的比例、较为粗老的茶青,也会有利于后期陈化。

陈味并不等于“吭味”

六堡茶的一个最为迷人之处是其越陈越佳的品质。经过时间陈化的六堡茶,会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时间的沉淀中,其茶色、茶香、茶味在缓缓变化、慢慢成熟,无论是其过程,还是其最终结果,都是值得期待的。陈年六堡茶以其内涵品质和罕有珍稀而被茶友们竞相追逐,千金难求。一些商家看上了做旧陈茶的商机,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做旧、做陈的六堡茶,鱼目混珠。甚至,经过做旧处理的六堡茶所体现出的“吭味”被某些不良商家冠以“陈味”来进行推销。有部分经验不足、对老茶接触得少的茶友会上当,购入一些有“坑味”的“陈年”六堡茶,当然也包括一些外地来梧的游客。之所以让某些不良商家得逞,源于这些茶友对六堡茶的陈味了解不深。

六堡茶的陈味,并不是不良仓储所带来的“吭味”“臭巷”(昂味)或“臭罨”的味道,而应该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纯净的陈香,即使是某些老茶因为仓储环境多样、时间长久等因素所染上的些许“杂味”,也应该在洗茶润茶一两遍,再喝上一两道后慢慢褪去,而逐步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陈年余韵的愉悦口感。

喝真正的陈年的六堡茶,其陈香是令人愉悦的,不带任何让人反感的杂味。这个可以作为检验真假陈茶的标准,不过,这愉悦与否,或会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需要在对于六堡茶品鉴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才可做出正确判断。

不建议咀嚼干茶判断品质

六堡茶属于黑茶,工艺上与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不同,其经过渥堆后发酵工艺及后期晾置陈化,仅仅从外形很难判断出其品质,有条件的话,还是应冲泡开来细细品饮鉴别。

六堡茶可以从干茶来观察、判断其条索外形,如条索(粗细嫩度)、色泽、整碎、净度、级别、紧结度和所含杂质,另外可以嗅闻干茶,感受其干香,辨别是否串味,是否带有杂味,大致预判仓储情况等。曾经有某些“大师”以咀嚼干茶来品评六堡茶的质量,并说出一大段该茶之好不不好的评价,这种做法是不客观、不准确、不科学,也是不卫生的。与绿茶、青茶、花茶等不同,尽管这些茶可以通过咀嚼干茶大致判断一下香型、新旧、涩度等因素,但不论是担心有农残直接入口(在泡茶过程中,大多不溶于水),还是从判断准确度而言,都是不适宜的。更何况,六堡茶属于黑茶,现代工艺的后发酵过程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大部分物质转化,其茶香、茶味以一种更内敛的形式表现,没有张扬的香,没有霸道的味,这样咀嚼难以准确感受六堡茶品质。要真正认识、品鉴一款六堡茶,最好还是坐下来,静心喝上几道,感受每一道的变化,感受其内蕴的茶香、醇厚的茶味,如此,方能较为客观地品味六堡茶,感受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其内在之美。

最好以陶壶瓷壶煮茶

六堡茶可煮可泡,可热品可冷饮,随性而为,深得茶人喜爱。六堡茶一些品种,如特别粗老多梗的、老茶婆、茶果壳等,煮着喝别有一番风味。传统六堡茶的种类多,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饮方式。农家六堡茶的茶谷,内含物比较丰富,茶汤浓而苦涩,经数年的陈放后,减少了其苦涩滋味,汤色有明黄色转为橙红色,味浓而回甘,确实也别有风味。老茶婆的叶片粗大、老硬,霜冻前干茶叶色黄,霜冻后叶色稍黑,香气也较为平和,但滋味醇和甘甜,这些都可以拿来煮茶平品饮,尤其以老茶婆、茶果的煮饮更为多见。

有茶友专门买来铸铁壶,拿来煮茶。铸铁壶用来煮水泡茶效果不错,但不适合直接来煮茶,因煮茶过程中,随着铁离子的析出,与茶析出的内含物发生反应,茶会变暗发黑,有损茶味。其他金属的壶,如银壶、铝制的壶都不适合直接煮茶。直接用来煮茶,最好还是使用陶制或瓷质的茶壶(即使是民间粗陶缸瓦的也不错),如六堡民间所用的茶急、茶煲,就是土陶所制。一些适合烧水的瓷壶、高温玻璃壶,都可以拿来煮茶。

体现汤色茶碗以内白为佳

有的茶友喜欢用小玻璃杯鉴别茶色,觉得茶汤色泽诱人、玲珑剔透,根据对比,用玻璃杯所盛的茶色与白色瓷杯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是有差异的,而且,在较为深色的茶几背景下更为明显,所以白瓷杯表现出来的汤色更为准确。茶器求美、求精,求与茶性的和谐和协调,凡是影响了品鉴茶色、茶香、茶味的杯子都不应选择。从实用角度,为了更好地体现茶汤颜色,茶杯、茶碗以内白为佳。不过,一般的茶友,对汤色准确度的要求不高,有些许差异也没关系,毕竟,品茶以开心、愉悦为要,对这方面要求不高的过于拘泥反倒不美。

《中国六堡茶》(五)


从两汉、魏晋直到唐宋时期,作为广信及岭南文化一部分的尚茶之风及相关的茶俗,

慢慢开始被中原、北方地区所知晓。

前面《桐君录》中提到的“而交广最重”的“重”,为重视、着重之意,可知那时该地区已很注意这个“客来先设”的礼节了。

三国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国,饮茶之风盛行,尤其是岭南,至今仍可从部分古籍中窥见。陈寿编著的《三国志·吴志·韦曜传》里有:“每飨食,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陈寿所编纂的《三国志》,是记载中国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为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这段话记载的是,吴末帝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至少得饮酒七升,虽不必完全喝进嘴里,但也要斟上并亮盏说干。有位叫韦曜的大臣,酒量向来不过二升,孙皓发现他不善饮酒后,担心其出洋相,特准他不用喝那么多酒,有时甚至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

这便是俗语“以茶代酒”的出处,也是目前最早的以茶代酒的记载。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知当时吴国宫廷中长期存有茶叶,且也有饮茶的习惯。

孙皓和韦曜大概想不到,他们之间“以茶代酒”的事,直到今天仍被人们广为应用。

茶的饮用发展到魏晋时期,文字记载逐渐增多,证明茶在人们生活,尤其是文人阶层中越来越普遍。

西晋文学家左思所写的《娇女诗》中,有“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的句子,被后世认为是最早提到茶的诗歌。

在中国文化史上,魏晋是一个很独特的时代。这一时期,文人雅士所具有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形成了后人所称的“魏晋风度”。

他们崇尚清谈和纵情山水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精神气质。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倡导作“逍遥浮世,与道俱成”的“大人先生”,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独立。这些文人雅士,儒道兼备,风流洒脱,情趣高标,为后世文人们所倾仰。

这其中,有不少人为好饮茶者,加之当时文人雅士在社会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典范作用,因此他们在客观上推动了茶的进一步普及。

刘琨是西晋及十六国时期,很有影响力的文人。他不仅喜欢饮茶,而且对茶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在给侄子的一封信《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中写道:“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在交通条件简陋的当时,大老远特地向侄子要茶,甚至希望侄子想办法给他寄来,还说明了要茶的原因:“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告诉侄子,心中烦闷之时,是必须要用茶来排遣的。

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工于诗赋,少有文名,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重要典籍。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关于北魏中大夫杨元慎戏辱南方降臣陈庆之的“驱鬼词”,里面提到南方的饮茶和嚼食槟榔的风俗。

据《洛阳伽蓝记》载,某次陈庆之得病,求人解治,杨元慎自称能治,庆之便相请元慎治疗。元慎含一口水往庆之身上一喷,嘴里念念有词:“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侬,语则阿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呷啜蒪羹,唼嗍蟹黄,手把豆蔻,口嚼槟榔,乍至中土,思忆本乡,急急速去,还尔丹阳……”庆之听了这番奚落以后,伏在枕头上说:“杨君见辱深矣”(《洛阳伽蓝记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版)。

该故事记录了北魏贵族取笑、嘲讽南方吴人的生活习俗。其中的“自呼阿侬”、“茗作饮浆”、“口嚼槟榔”等,均为那时南方吴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俗。

如今梧州周边包括六堡茶乡等山区,仍有自称“我”作“侬”的口语乡音,嚼食槟榔的习俗也保留至近代,“茗饮”解渴生活习俗也由来已久。

《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从这个故事可知,在南北朝时期,茶饮还仅限于南方流行。北方不但不崇茶,人们甚至还以此为陋习嘲笑南方人。据此可以推论,我国饮茶或茶文化应该肇发于岭南和吴地这样一个范围,并最晚于南北朝开始被北方人们所知晓。

唐人封演撰写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饮茶盖起于汉人,尤其南方汉人,北人饮之,殆在其后,外藩有此物,尤为晚焉。”又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封氏闻见记》,学苑出版社,2001年张耕注评版)。由于此书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故而可作为南北茶饮流行先后有别的重要资料。

《封氏闻见记》,古代中国笔记小说集,全书十卷,唐代封演撰,因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故常作为研究唐代文化的参考史料。

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茶叶的生产发展重心逐渐南移。这样的变化,又会对六堡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听下回分解。

喝六堡茶都有哪些误区?


六堡茶作为中国黑茶的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作为出口茶远销南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的注重,普洱茶的持续热销也带动了消费者对其他品类黑茶的关注,在沉寂多年之后,六堡茶因其特殊的口味和保健养生功效,也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发现和接受。但由于推广普及程度较低,虽然历史悠远,但很多茶客对六堡茶的认识基本是沿用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的认知。饮用六堡茶也存在一些误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说说饮用常见都有安歇误区了?

一、六堡茶只能泡不能煮

六堡茶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泡饮方式,六堡茶是泡是煮要一分为二的看,一些特殊品种,如茶青含梗多的、六堡茶老茶婆、六堡茶果等,煮着喝更能体现其风味。如农家茶的茶梗,经数年的陈放后,汤色明黄透亮,清甜回甘;再如老茶婆,霜降后采摘,叶片粗大老硬,香气也较为平和,但滋味醇和甘甜,也都是煮饮更为多见。煮饮的茶器最好是选用陶制或瓷质的茶壶,铸铁壶不适合拿来煮茶,因为因煮茶过程中,铸铁壶的铁离子茶会发生反应,茶汤会变暗发黑,有损茶味。

二、六堡茶粗茶等级低,没有营养

春夏两季,茶叶采集下来。春天采摘的茶称为细茶,夏秋天采摘的茶统称为粗茶。粗茶(也称老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而是针对细茶而言的更为成熟茶叶,粗茶的内容比细茶更为丰富,粗茶里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多糖。其实茶叶古籍在针对某种疾病做茶疗调理时,注明要用“粗茶”。年份不长的粗茶,口味的确会比细茶入口更涩,味道更寡淡,但有一定年份的粗茶,经过岁月的转变,涩味散去,醇味加重,喝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三、晚上喝六堡茶会影响睡眠

饮茶使人兴奋、提神醒脑是消费者的普遍认知,这种认知对于不发酵的绿茶而言,肯定是对的。因为普通茶叶中含咖啡碱,会使大脑中枢系统持续维持在兴奋状态。但由于六堡茶是高度发酵茶,在制作的过程中,渥堆发酵的工艺使咖啡碱逐渐衰减,而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茶氨酸得以保存。所以饮用六堡茶非但不影响睡眠,反而能改善睡眠质量,经常饮用还可以减轻由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等症状。但凡事没有绝对,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茶友,如果您饮用的是轻度发酵的农家茶新茶,就确实会影响到睡眠质量的。

四、陈味、霉味傻傻分不清楚

有人说喝六堡茶要的就是那股霉味,实际上,真正好的六堡茶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味道,应是汤色浓红透亮,味道醇和的。”六堡茶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经过时间陈化,陈香的品质会越来越凸显。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做旧”的六堡茶,很多消费者被不良商家误导,将“霉味”当成“陈味”。六堡茶的陈味,是一种时间的沉淀下来自然纯净的陈香,一般有药香,蜜香、枣香、木香。都比较沉,不会有清香,也不带任何让人反感的杂味,高品质的六堡茶的陈香喝着是令人愉悦的,闻着是使人人心怡的。

关于饮用六堡茶的几个误区就介绍到这里,相信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五步辨别六堡茶


要收藏茶叶,老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茶青、仓储、年份才是收藏的关键。近年新出的六堡茶都不贵,怎么选茶很“考”眼力。

第一步,望。看茶青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两叶或者一芽几叶。一般来说,一芽一叶是最好的。

第二步,闻。闻下茶叶的茶味是否有自然的茶香,如有杂味的茶叶即可弃之。

第三步,泡。用开水冲洗茶,接下来,开“泡”。好的茶茶色看起来橙红,比较透亮,喝起来非常润滑,滋味清爽,给人一种愉悦感。经过三步,基本上可以辨别了。

五步通用分辨:

1、观其形

假冒的六堡茶在加工过程中很多没有经过杀青处理,而是将采摘回来的茶叶随便放在太阳下晒干,看上去就好像平时掉在地上的老树叶,没有柔润感,叶边卷曲,有些虽然有一定的年份,但是叶张背面看上去还带有青色或青黄色。

2、看干茶

掂其轻重和“泡度”拿一些不同年份的六堡茶比较一下,5~6年和十年左右的六堡茶,会感觉到随着时间的长短,变得松、散,变“轻”,手上感觉明显轻于较新的茶。由于长期存放,茶自然陈化发酵,导致老茶会越摆越“泡”,干茶外观会有一层很自然的灰“霜”(注:湿仓存放也会有一层白霜,但湿仓做旧的茶会发黑,面上霜较“死”,没有活性。市面上可看到的所谓普洱“老砖”茶面一层白的痕迹可以借鉴。)干茶颜色会偏褐红,甚至棕色,干茶外观应该干净、无霉变的痕迹。

3、看其汤色

一般而言,六堡茶由于原料和工艺原因,某些新茶有时较浑浊,或者新茶一两年都比较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澄亮明净,越老的汤色越红越透亮,越体现出六堡茶的“红”、“浓”特色。如果是后期储存湿度过大、受潮、淋水、做陈做旧,会使得汤色晦暗、发哑,甚至浑浊。有些有一定年份的假冒六堡茶,叶张背面带青色,冲泡后叶底变黑,但其汤色浑浊,依然青中带黄,类似于铁观音的茶汤,而没有通透的红色和槟榔色。

4、闻茶汤的陈味

茶汤的“陈味”是很容易做假的,而且某些不良茶商更喜欢以此“指鹿为马”,将“坑”味说成“陈味”,很多接触陈茶不多的茶友往往会受到误导,更以为陈年的六堡茶就是“坑”的。做旧的陈茶,除了一股“坑”味外,没有陈茶那种醇厚和滑顺的口感,而且,往往喝了之后,喉头会感觉有点紧,有点不舒服的感觉,茶友们称之为“锁喉”,这也是辨别假陈茶的一个手段。假冒的六堡茶喝下去没有正宗六堡茶的槟榔香、果香(类似于罗汉果味)或松烟香,没有一点六堡茶的韵味。另外,正宗的六堡茶隔夜不馊,而假冒的六堡茶汤隔夜后会变味。

5、看茶底的活性

做旧的六堡茶,常用的方法是人为加大湿度加速六堡茶的后发酵,以达到“陈”的效果。但这样的高湿度“陈化”后,茶叶本身的纤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茶底颜色会变死变黑,没有弹性,有些叶底会发粘、稀烂如泥。一款存储良好的陈年六堡茶的茶底绝对不会是霉烂发黑的。

六堡茶冲泡与品鉴方法详解(广西六堡茶品质特点)


在前一篇的文章中,我们与大家分享了广西黑茶六堡茶的茶类归属、产地,以及冲泡、品鉴、保存和保健功效作用价值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点击标题《六堡茶属于什么茶,产地在哪里?怎么冲泡品鉴,有什么功效作用?》可查阅)。接下来,在本文中,我们与诸位重点分享六堡茶的冲泡与品鉴方面的内容。

六堡茶主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被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定位为与云南普洱茶齐名的中国名茶,越陈越香。六堡茶是典型的黑茶,出售时被压制成茶砖的形状,散发出槟榔香气,在茶中独树一帜。如今六堡茶已经远销海内外,为世人所共知。

虽然属于黑茶系列,但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红”字。六堡茶冲泡后,茶汤呈现出明显的红色,红得温和厚重,鲜亮美丽但不刺眼。茶汤浓郁,香气扑鼻,气味很有震撼力。而如果是假冒的六堡茶,颜色就会或浅或深,缺少香气。

品鉴六堡茶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它的品质特点,六堡茶素以汤红,香浓,味醇,陈久等四绝著称,品鉴方法就是以四绝来鉴别:

一、汤色

六堡茶的外在颜色黑褐光润,冲泡后汤色红浓且明亮,想要品鉴六堡茶的茶友记住了哟。

二、香气

六堡茶的香气浓郁,略带槟榔的香味,而且它的香气还会随着收藏的时间越长而越浓郁,茶友要记住啦,这是鉴别六堡茶收藏年份的重要特征。

三、滋味

轻轻啜一口六堡茶,顿感其滋味醇和滑口,略带清甜,让人心旷神怡,爱茶达人们有仔细品尝过吗?

四、叶底

冲泡后的六堡茶叶底红褐,叶张完整,因为耐于久藏的六堡茶经过长时间的储藏,所以他的叶底才会显出红褐色,爱茶的你要谨记咯。

五、冲泡要点

1、六堡茶是高温茶,需要用99℃的开水进行冲泡,如果水温过低,茶汤的颜色就不能充分释放,显得比较沉,颜色也不够美丽。

2、六堡茶是很能体现中国味和中庸之道的茶叶,所以最好用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青花盖碗进行冲泡,冲泡后将盖子盖好捂上一会,让其红浓的汤色全部释放出来。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品鉴六堡茶的几大误区(五)》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67040.html

上一篇: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下一篇:岩茶中的成分居然有这么多好处!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