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这篇文章让99%的人选择喝茶

2022-02-01
多白领上班族加班熬夜时,首选的提神饮料一定是咖啡而不是茶;舒适午后和姐妹淘去喝下午茶时,大多人选择的饮料也是咖啡;很多自诩为“走在时尚尖端”的人,更是把喝茶归纳为一件“老土”的事情。尽管茶看似不受欢迎,但你一定要知道:你需要的是茶。

咖啡的提神功能的确很好,但是茶的提神功能也不差;咖啡如果不加糖和奶,口感是非常苦涩的,但茶什么都不需要,与沸水一结合,立马就能够闻到茶叶的香气,入口虽然也会有点苦涩,但过后会在齿间留下茶的芬芳。

咖啡里含有大量咖啡因成分,如果经常喝咖啡的话,就会开始对咖啡有依赖,生活中一没有咖啡就全身不舒服;而且正常人每天喝超过2杯咖啡,对身体健康不利,尤其是容易带来胃部疾病。而喝茶完全不必担心这些负担,常喝茶还可以给身体带来好处呢。最近科学家们就研究发现:茶叶中的有益成分能够保护心脏,降低心脏病致死的概率。

茶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的茶叶可以给身体带来不同的功效,如花茶能够帮助美容养颜;红茶能够驱寒强身;绿茶有护眼功效,对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白茶能够减肥瘦身等。m.CY316.Com

可以这么说,咖啡有的功效,茶都有了;而茶有的功效,咖啡肯定没有。

Cy316.com延伸阅读

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补全了


上个月发过一篇文章《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告诉你50%》,后来没有下文了,拖得有点久,今天把它补全。

一篇文章能把这个问题说透吗?也能也不能。

说不能,有些知识,有些经验,是需要积累的,这个无法完全否认。

说能,是这个框架,这些关键点,这个体系,是能讲出来的。何止一篇文章,几句话就能说完,但是还是需要把他掰开揉碎,才能消化。

我们取个折中,来点个眼目,至于具体的知识,你自己随着经历的茶再慢慢补充不急。这个眼目很重要,有了这个,你和别人上手就大不相同!否则你学了很多知识,还是一团浆糊。

在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之前,我们还要再补充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呢?干净!

这个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食品卫生,这个不用多说了,现在基本上都没太大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好发现。

第二个层面叫食品安全,这个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基本上能让人不需要考察就能放心的只有古树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有条件深入原产地,或者你找到了让你信任的来源,这里不展开。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需要把品茶做一个类比,品茶像什么呢?说得近一点的,类似于品其他的饮料,比如咖啡、葡萄酒,或者品尝中西美食。这些主要都是嗅觉与味觉上的。如果再拓展一些,类比于视觉、听觉,那我们说像看一幅画,听一段音乐。有了这些类比,思路就打开了,下面就好说了。

好,可以进入正题了。

品茶也好,欣赏任何美好的事物也好,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整体——细节——整体”

整体

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上来对一个曲子,一幅画,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impressing。这个是我们所谓美学的一个直觉,这个非常重要,比具体的参数要重要。

现在通行的茶叶审评,都是参数为基础的,你这个是不是唱反调呢?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参数太具体,就很难和好坏建立联系。有人说,应该根据内涵物质多少来定高低,还真不是这样,适当的盐对一道菜是好,但过度就是不好。我们没法通过咸度、辣度这样的指标来评价菜的好坏。当然更不可能根据红色或者绿色的占比来评价一幅画。

举个例子,茶里的酸味多少是好呢?这个没法具体量化,如果是果酸,或者梅子香中透着梅子酸,那么这个酸度可以略高一些,会拉开口感的层次,并且增加回味。而如果是馊的酸味,或者其他不愉悦的酸味,那一点都不能有。

不仅如此,口感不仅对应科学参数,也是个文化概念。老的咖啡客能接受偏酸的咖啡,而菜鸟不太接受这种口感,因为品鉴的经历,文化等等综合因素会影响你的评价。同样的,偏热带地区的老茶客,对茶中苦涩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北方的新茶客,这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参数不是绝对的。

参数不是不能有,合理的参数往往是抽象的、综合的;比如香气,滋味。这个没法完全量化,是一个综合的感受,所以有合理性。一旦太具体了,就会出问题,适用于绿茶,就不适合普洱茶;或者你用油画的标准衡量水墨,那都是自寻烦恼。

我们一开始,还是要有一个整体的感受,这个是不要预先设计的。预先设计会带来麻烦,你喝过一款糖香饱满的茶,于是你脑子里就盯着一个糖香去品茶,那这款茶可能有很迷人的兰香,或者层次丰富的坚果香,但你过于关注一个点,就会失去整体。

初级的茶友谈茶,常会说一个“霸气”。这个也有很多误解。这个霸气并不是口感的浓度。如果仅仅是浓度,我们可以有太多方法达到“霸气”,比如加大投茶量,增加冲泡时间,选择极为苦涩的品种等等,这如同做菜拼命加辣椒一样,毫无意义。所谓的“霸气”,如果有合理性的话,指的是一个口感的冲击力与爆发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个空间感,这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感受。

不过,我们在评价一款茶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霸气”,“柔”这类空泛的词语,这些词语误导性往往大于建设性。

关于这个整体的感受,先说这么多。这个更多的是一种美学直觉,概念少一点更好。我们看到了一幅梵高的画,一下子感觉到了冲击力,感受到燃烧的生命激情,感受到纯真的情怀;我们听到了一首古琴曲“流水”,仿佛来到了松间林下,与风语泉鸣相和,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些都是整体的感受,而非具体分析某个色彩构图,或者某个音符音节带来的,那个是后面的事。

细节

当我们整体有了一个愉悦的感受,我们开始关注到细节。我们试图来理解这种美好,让这种美好可理解,可交流。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参数,或者说一套语言系统了。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同样是茶,不同大类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岩茶与普洱茶的语言系统也不同,这是和茶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相关的。邓时海的《普洱茶》最大的贡献还不是整理老茶,这个争议比较多。而是借由品鉴老茶,建立了一个语言系统(当然也是整理总结前人),让品普洱老茶的可交流性大大增加,这个就有意思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升堂入室话品茶:升堂,搜肠掐肾寻妙语》,就是讲这个语言系统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里不详细展开了。

细节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的理解一开始的愉悦感受,随着对这套语言系统的掌握,还能有更多的发现。这就是新茶客和老茶客的区别(前提是没有喝糊涂掉)。我们一开始听京剧,只朦朦胧胧的感觉一点点唱腔的美,随着我们深入,我们能体会不同流派的差异与特色。我们一开始看书法,和我们对笔触、结构有了一定认识再看书法,会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台阶。

回到茶上来,目前的语言系统远远称不上完备,但是仍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谈喉韵、谈回甘,就是把模糊的美好感受总结出来。但是这些词汇也面临误解,过于苦涩带来的回味,和美好的回甘不一样;喉部的其他刺激和喉韵那种清凉舒适也不一样。

那怎样来把握这种知识呢?只有一个办法,喝好的东西,然后比较。如果你要欣赏好画,那就看博物馆的精品,然后和泛泛之作比较,高下立现。如果你整天去潘家园的地摊练眼,那肯定是越看越糊涂。同样的,如果你经常喝着来路不明的茶,听着各异的说法,也很难有所提高。比如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喝了很多“冰岛”,但是越喝越糊涂,因为来源不清,基本没有真的。直到喝到真正的冰岛,鲜明的特点一下子让人记住,建立起标准,那就豁然开朗了。

我见过太多越做越糊涂的茶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口感判断都丧失了,还不如刚接触茶的茶友,那就太遗憾了。说到底,是被各种说法搅浑了,建立了混杂错误的标准。这种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先清零,回到基本的口感判断,然后从头再来。

当然进入到细节,有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比如对香气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这个是天分和工夫并存的,一定程度上勤能补拙。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具备一个基础,只不过没有认真关注到这些点上,没有系统的训练而已,并没有那么神秘。

细节涉及到很多方面,可谈的东西比较多,这个就是我说的,需要经历来填补的东西。如果想深入,就需要我在升堂入室那篇文章里讲的,从一个个概念入手,来全方位的剖析。但是上面讲的大原则和方法更为重要,是清楚和糊涂的分水岭。

整体

我们掌握了大量细节的知识,还需要整体来看,因为整体并不等于细节相加。香气、滋味、汤感、生津、回甘……这些标准也是相对的。厚重一定好吗?咖啡里面劣质咖啡往往是所谓“厚重”的,而优质咖啡更加清纯一些。所以如何认识这些参数,需要我们的综合审美能力,需要我们回到整体。

这个笔触用在这里,简直是妙到毫巅。这个色彩用在这里,真的传神。但是你不能简单的说这个笔触和色彩就是好,是在这个整体中,体现出它的好,随便放在别的地方,未必好。我们所有的参数,都要放在整体中重新认识。

香气清扬的有好茶,香气低沉的也有啊;汤感厚重的有好茶,清纯的也有啊;滋味丰富的有好茶,滋味单纯的也有啊。有的菜是滋味丰富,但有的菜就是吃最纯粹的本来之味,略加烘托就好。有的画富丽精制,但倪云林的就是那么淡淡的涂抹,八大的就是那么潇洒的几笔,谁敢说不好。

再回到整体,这个时候才是看底蕴的时候,你对茶的理解,不仅仅是一开始的直观,也不仅仅是各种参数的剖析,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这个时候,可以谈意境、谈韵味、谈人生。这个背后是你的文化修养,是你的人生境界。

但是这个谈是有基础的,什么基础,就是你对这款茶比较充分的理解。你不能一上来就附会一些什么高雅境界,那没有意义,你连基本的好坏都分不出来,能谈境界吗?也不是学了一些概念就去硬套,那也没有意思。说到底,市场这么混乱,还不是人们为利所驱使,玩一些概念,胡说八道给搅的吗?

说到底,品茶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你当然可以和清茗知音相视一笑。但内心的感受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为利所使的人或许可以得利,但未必能得到这样的享受。

品茶这件事,先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普洱茶市场流行的历史,从易武到班章,所谓霸气,是关注强度的阶段,这个是最最初级的。之后冰岛,是关注单一特点,单一参数的阶段,冰岛是那种很纯粹,很好总结的好茶。之后景迈,开始关注香气(和工艺有关),进入更深的探讨。未来如何发展,其实看了这篇文章,你应该很明白。只不过,大众品鉴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时间罢了。

这篇文章告你中国所有茶叶的特点


茶叶的分类虽多,但一般常见和现在比较通行的办法是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再加工茶类则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等。每一种茶类特点如下:

1、基本茶类

(1)绿茶:绿茶类属不发酵茶(发酵度:0)。茶叶翠绿、茶汤是绿黄色,称为绿茶。原料: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香味为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茶性较寒凉,咖啡碱、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

(2)红茶:红茶类属全发酵茶(发酵度100%),暗红色。原料有大叶、中叶、小叶都有,一般是切青、碎型和条型。香味有麦芽糖香,焦糖香,滋味浓厚略带涩味。性质:温和。不含叶绿色素、维生素C。因咖啡碱、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

(3)青茶:青茶类属半发酵茶(发酵度10%-70%),俗称乌龙茶。种类繁多,这种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泡出来的茶汤则是蜜绿色或密黄色。如,冻顶乌龙茶、闽北水仙、铁观音茶、武夷岩茶等。颜色青绿、暗绿。原料有两叶一芽,枝叶连理,大都是对口叶,芽叶已成熟。香味为花香果香,从清新的花香、果香到熟果香都有,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微苦亦能回甘,是最能吸引人的茶叶。其性质温良。略具叶绿素、维生素C,茶碱、咖啡碱约有3%。

(4)白茶:白茶类属部分发酵茶(发酵度10%)。白茶是呈条状的白色茶叶,泡出来的茶汤呈象牙色;因白茶是采自茶树的嫩芽制成,细嫩的芽叶上面盖满了细小的白毫,白茶的名称就因此而来。例如,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颜色为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原料为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制造,大多是针形或长方形。香味是汤色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性质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

(5)黄茶:黄茶类属部分发酵茶(发酵度:10%)。黄茶是一种发酵不高的茶类,制造工艺似绿茶,在发酵过程中加以闷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例如,君山银针、蒙顶花芽、翟山黄芽等。其颜色黄叶黄汤。原料为带有茸毛的芽头,用芽或芽叶制成。制成工艺类似绿茶。其香气清纯,滋味甜爽。性质为凉性,因产量少,是珍贵的茶叶。

(6)黑茶:黑茶类属后发酵茶(随时间的不同,其发酵程度会变化)。这类茶以销往俄罗斯等国及我国边疆地区为主;大部分内销,少部分销往海外。因此,习惯上把黑茶制成紧压茶称为边销茶。例如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颜色为青褐色,汤色橙黄或红褐色,虽是黑茶,但泡出来的茶汤未必是黑色。原料主要用大叶种等茶树的粗老梗叶或鲜叶经过后发酵制成。香味具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性质温和。属后发酵,可存放较久,耐泡耐煮。

2、再加工茶类

(1)花茶:花茶是将茶叶加花窖烘而成(发酵度视茶类而别,大陆以绿茶窖花多,目前红茶窖花越来越多)。这种茶富有花香,以窖的花种命名,花茶又名窖花茶、香片等。饮之既有茶味,又有花的芬芳,是一种再加工茶叶。例如,茉莉花茶、牡丹绣球、桂花乌龙茶、玫瑰红茶等。颜色视茶类而别,但都有少许花瓣存在。原料:以茶叶加花窖焙而成,茉莉花、玫瑰、桂花、黄枝花、兰花等,都可加入各类茶中窖成花茶。香味有浓郁花香和茶味。性质凉温都有,因富花的特质,饮用花茶另有花的滋味。

(2)紧压茶:紧压茶以红茶、绿茶、青茶、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因此,紧压茶属于再加工茶类。中国目前生产的紧压茶,主要有沱茶,普洱沱茶、竹筒茶、砖茶,湖南、四川等地产的黑砖、茯砖、青砖、康砖、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湘尖、紧茶、圆茶和饼茶等。颜色:大都是暗色,视采用何种茶类为原料而有所不同。泡出来的茶汤颜色也属深色。

各种茶类的毛茶都可为原料,是属于再加工茶类。性质:现代紧压茶与古代的团茶、饼茶在原料商有所不同,古代是采摘茶树鲜叶经蒸青、磨碎、压模成型后干燥制成。现代紧压茶是以毛茶再加工,蒸压成型而成。

(3)萃取茶:萃取茶是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去除茶渣,获得的茶汁,经浓缩或不浓缩,干燥或不干燥,制备成固态或液态茶,统称萃取茶。主要有罐装饮料茶、浓缩茶及速溶茶。

(4)果味茶:果味茶是在茶叶半成品或成品中加入果汁后制成的各种含有水果味的茶。这类茶叶既有茶味,又有果香味,风味独特。我国生产的果味茶主要有荔枝红茶、柠檬红茶、山楂茶等。

(5)药用保健茶:药用保健茶是指用茶叶和某些中草药或食品拼和调配后制成的各种保健茶。茶叶本来就有营养保健作用,经过调配,更加强了它的某些防病治病的功效。保健茶种类繁多,功效也各不相同。

(6)含茶饮料:含茶饮料是在饮料中添加各种茶汁而开发出来的新型饮料,如茶可乐、茶露、茶叶汽水等。

3、非茶之茶

因制茶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要,出现了以茶叶再加工的茶,或将茶叶添加其他材料以产生新的口味,称添加味茶。例如液态茶、茶叶配上草药的草药茶、八宝茶。有的根本是没有茶叶的非茶之茶,如:杜仲茶、冬瓜茶、绞股蓝茶、刺五加茶、玄米茶等。此类茶大都是以有疗效而被人们饮用。因此,也被称为保健茶,是一种民间传统、具有疗效的代用茶。(参考文献——蒋文中教授《普洱茶文化百科》,

茶多酚的护肝作用,这篇文章告诉你


茶多酚是茶叶发挥神奇功效的主要化合物,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保护茶树抵御外来物质侵害或逆境下生长的作用,其含量之高为万物之首,它最能代表茶的本质。

茶多酚的研究成果在植物学历史上令世人瞩目,不仅是因对其理化性质研究之深,更是因为对其功能的广泛和深入研究取得惊人的成果,不但刷新了1962年至今美国FDA近26年第一个植物药的历史,而且开发出多个药物和保健品,涉及到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降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这些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确认识茶多酚对于人类健康的作用十分重要。2010年17号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批准的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名单中就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每天用量≤300毫克(不包括婴幼儿食品),所以给茶多酚最主要的成分EGCG的使用指明了方向,即EGCG可以作为普通食品,而非茶多酚复合物为主体,另外安全用量普通人群每天为300毫克。

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代谢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器官,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加,人体免疫系统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肝脏疾病也接踵而来。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人们罹患肝病的概率有增无减且通常致命。肝病大多数都伴随有肝纤维化,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对肝脏的保护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新药研发的两大重要准则。明代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写到,茶可入心,肝,肺,胃五经,《本草纲目》指出饮茶能“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对于一些肝病患者来说,常喝茶对病情是有益处的。

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肝脏是体内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少量的酒精在肝细胞浆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经双电子还原为乙醛,乙醛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可干扰蛋白质分子(尤其是酶)的修饰与激活。乙醇还可经复杂的单电子链式反应还原为羟乙基,继而攻击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引起膜脂质过氧化。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既可抑制乙醇氧化为乙醛,也可清除机体内由乙醇介导的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这可缓解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症,具有护肝作用。

过量酒精可诱导肠壁对内毒素的渗透性增加、致相关菌丛增加和清除内毒素的能力降低,被认为在乙醇性肝损伤中乙醇诱导内毒素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茶多酚在早期乙醇性肝损伤中具有降低内毒素血症发生,对乙醇性肝损伤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病程中TNF-α和肝细胞病变有一定的影响,茶多酚可以减少TNF-α的合成和释放,这为茶多酚在酒精性肝病发病的早期阶段具有预防性的应用或者将其用作抗炎治疗的辅助剂,减轻肝脏的病损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对AST/ALT的比值小于2,这说明茶多酚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进而具有护肝作用。

茶多酚与茶色素对肝硬化的作用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纤维化发展至严重阶段的慢性肝病。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存在免疫调节缺陷,病毒抑制细胞免疫活性,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当T细胞活性低下时,病程持续恶化发展。1996年至1997年,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肝硬化患者,2次/日服用,250mg/次口服,一个月的疗程茶色素治疗。

结果显示,茶色素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肝细胞,提高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增强T细胞转化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活性。一疗程后血液中分化簇3(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CD3)、分化簇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4,CD4)、CD4/分化簇8(Clusterofdifferentiation8,CD8)比值增加,CD8降低,这表明茶色素具有增强机体及肝炎性硬化的细胞免疫力功能有增强作用,认为茶色素可作为该病的免疫调节辅助用药。

另外,在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对1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肝硬化患者由于严重肝纤维化,肝脏微循环障碍,加之晚期合并交感神经兴奋及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使肝脏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研究表明,服用茶色素后反应肝纤维化程度增强的指标,血清Ⅱ型前胶原(PCⅡ)含量和肝功能损害的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的浓度下降,说明茶色素具有阻断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合成,并且肝功能越好者效果越明显。

茶多酚与茶色素对脂肪肝的作用

茶色素在治疗脂肪肝中能有效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整个机体症状,尤其是对脂肪的代谢,调整血脂水平及血液粘滞度,改善肝功能,减轻了临床症状。根据对38例脂肪肝临床病人的疗效观察,茶色素对脂肪肝疗效确切[5]。1995年12月至1997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用茶色素治疗脂肪肝患者100例,对照的56例服用东宝肝泰,临床总有效率茶色素组为68%,显著高于东宝肝泰组的45%,且茶色素对肝功障碍谷丙转氨酶异常者明显改善,

另有研究表明,茶色素治疗脂肪肝的最佳剂量为每日两次,早服250mg,晚睡前30min服375mg,用药后有助于药物在肝内和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争夺受体,利于肝内脂肪的清除。

上述临床试验证明,茶色素不仅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也可作为治疗脂肪肝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茶色素有明显的抗凝、促纤溶、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积作用,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其机理是从微观流变学角度改善的流变性,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调整红细胞聚集性及血小板粘附性,从而降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保障血液和氧的供应,提高机体整体免疫力和组织代谢水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在肝内待久积聚所致的疾病,是一个常见的临床征象。茶多酚及茶色素是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无毒,且无任何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脂肪肝的有效药物。

茶多酚与茶色素的其他护肝作用

茶多酚与茶色素的抗肝癌作用机理研究较多,见第五章。此外,在研究绿茶提取物对大鼠经受微波照射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基因表达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时,绿茶提取物的抗氧化体系可迅速缓解大鼠由微波辐射造成的肝中各种酶的损伤。

茶色素对病毒入侵与自由基参与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也有效果,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害,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目的。茶色素还能促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血清标志物转化,诱导干扰素的产生,能降低乙肝病毒血清复制指标。

茶色素对化学性中毒性肝损害也有保护作用。化学毒物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代谢激活为有毒代谢物引起急性肝损害、肝脏代谢紊乱、肝细胞膜功能发生改变。结果表明,茶色素对这些毒物造成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表现在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肝内三酰甘油蓄积减少,肝组织病理学显微检查显示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这种保护作用显然不是通过单一途径实现的。

茶多酚也能明显拮抗多种肝毒物引起的血清ALT和肝脏甘油三酯升高,显著减轻肝坏死病变。减少肝脏线粒体中的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起到较强抑制作用。茶多酚还对·OH诱导的小鼠肝细胞膜丙二醛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并使阿霉素在肝细胞内蓄积明显增加。对重复高正加速度(+Gz)作用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茶多酚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动物肝脏过氧化脂质的形成,这可能是茶多酚保肝作用机制之一。

研究显示,茶多酚处理组MDA含量降低,且肝组织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力和血浆ALT含量也更接近正常对照组;同时,肝组织病理观察也表明茶多酚干预后的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从而证明茶多酚对HIRI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茶多酚对HIRI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诱导氧化的过渡金属离子络合等。

总之,茶多酚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肝组织损伤,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HIRI具有保护作用。因此,临床预防性应用茶多酚有望减轻HIRI。

一篇文章,让你全方位真正读懂春茶


茶,四季均有采茶,但按滋味等级划分,春茶最好,铁观音由于特别的兰花香,除外。2019年春茶上市在即,这些硬知识可一定要掌握!

春茶是极为宝贵的茶,往往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其原因一是数量稀少,二则是因为滋味鲜爽且内涵丰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春茶,是爱茶之人必争抢尝鲜的尤物。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春茶?什么时间追春茶最好?春茶又该如何挑选?各地春茶上市时间?今天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为什么茶人偏爱春茶?

春茶,是茶树在越冬后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茶芽经过一冬的休眠和养分积累,有机物质充足,加之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使得春季茶芽肥硕,内含物质丰富,它的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都极高。

尤其是头春茶,蕴含了整个春天的精华部分。不论是绿茶、红茶还是普洱都在追求头春,而又没有哪种茶类,会比绿茶更爱春天的鲜爽。

春茶之色、香、味、韵,都让人品之着迷,欲罢不能,甚至以争啖春茶为雅之极致。

春季日照适中,气温较低,昼夜、早晚温差较大,氨基酸的分解速度远低于其生成速度。因此春茶的氨基酸含量最为丰富。春茶维生素含量丰富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仅量多,种类也多。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及维生素K等,大部分人体不可或缺的维生素,茶叶中均有储藏。

春茶之色,春茶之香,春茶之味,春茶之韵,只有品饮,方得感受。

追春茶的正确时间

头采茶

优质的高山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首先长出来的茶芽,生命力一定优于后长出来的茶芽,再加上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就很小,所以头采茶被用来试制成的头一波春茶,因为内含物质丰富,品质优于后面采摘的茶,常常出现扎堆抢购。不是指不同茶园和产地的低山或者大棚、喷崔芽素的茶

头春茶

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茶友相对容易喝得到的茶。

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底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二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鼎白茶一般三月初采摘,陕南茶区往往在3月下旬开园采茶。

而在同一茶区的高海拔茶园,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陕南茶区的高海拔茶园,采茶要到三月底四月初了,紧巴巴的赶上明前。有一点顺便提醒一下,早采摘的茶不是一定好,而是指相同的优质茶山和茶园,越早越好。

明前茶

在清明节前采制成的茶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简单点说,明前茶本身质量不错,偏偏量少,上市时间又早,所以对消费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雨前茶

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明前”、“雨前”的概念,对江浙皖这一带的茶区最有意义。而云南、山东,都不会有明前、雨前的概念。陕西的绿茶茶园,有些高海拔地区清明时才全面发芽。而云南茶区到了清明节气,那已经是绿叶满枝了。

从产区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还是可以很容易辨别真伪的。所以说,别看见标榜的是明前茶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抢,得先看看它出生地在哪里。

春茶采摘标准

很多做春茶的茶品牌会经常强调自己的春茶选料。比如竹叶青,就曾十分强调自己的某些产品是“每500克需要3.5万颗芽头”的标准制作春茶。而产自贵州的都匀毛尖,同样是名优绿茶,却是要求用一芽一叶来制作,方可成品质之味。陕南茶区的明前茶基本以采用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全展居多,少量采用单芽头,还有一些深山茶园会采用一芽二叶制作头春茶,也是绝佳品质。到底哪种原料才是最好、最值钱呢?先看看春茶的采摘标准都有哪些。

全芽

有的地方也称作单芽,其实就是茶树刚刚抽出的芽头。

一芽一叶初展

指茶树新梢的第一片叶子刚展开。适用这种采摘标准的最具典型性的茶品,就是西湖龙井。而西湖龙井最高标准的品质,一芽一叶初展的采摘标准,才最有可能成为“香清鲜爽,滋味鲜爽甘醇”的特级西湖龙井茶。

一芽一叶

指的是在芽头长出来之后,刚冒出第一片嫩叶的时候。比如一芽一叶制成的恩施玉露,独具白毫显露、纤细挺直、香鲜味爽的品质特色。

一芽二叶初展

茶树新梢的第二片叶子刚展开。比如安徽省的老竹大方,就必须是以此种采摘标准方能成其滋味。

一芽二叶

茶树刚长出第二片嫩叶的时候。在这个采摘标准里最典型的就是六安瓜片,制作瓜片的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只有等到茶树生长到这个程度,才能做出独属于六安瓜片的最好味道。

每一类经典名优绿茶,都有相对应的最高等级的采摘标准。不同的绿茶品种有着不同的原料等级要求。不能笼统地认为春茶是越嫩越好。

春茶不是越早越好

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偏向,认为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尤其是在近几年茶叶消费走高的市场趋势下,甚至逐渐变成一个被热炒的认知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却并非正确。真正意义上的越早越好,是指高山的优质茶园,同一片茶园,越早越好。也不是批那些温度高的地区,更不是指低山茶。

各地春茶上市时间参考

因气温影响,不同地域的春茶上市时间不同。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茶叶春茶上市不尽相同。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3月5日左右开始,台地茶开采,而古树茶要等到3月20日开始,25日左右会大面积开采。

西湖龙井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一般每年的3月初就可以少量采摘,但上市量稀少,一般到3月中旬左右将集中供市。

碧螺春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一般也是在3月采摘,而一般也在3月中旬左右供市,受气候影响也会提前也会退后。

信阳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又称豫毛峰,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清明至谷雨前后是信阳毛尖春茶旺季,信阳毛尖一般是在三月底四月初上市。

太平猴魁

一种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一般在4月中旬上市。

六安瓜片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六安瓜片一般在清明前后上市。

庐山云雾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庐山云雾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宋代,庐山名茶已成“贡茶”。庐山云雾一般在3月中旬左右上市。

安吉白茶

一种汉族名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一般在三月底上市。

都匀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般在四月初上市。

峨眉雪芽

盛产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处,常年云雾空濛的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竞月峰下和万年寺一带。一般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峨眉雪芽春茶会集中上市。

竹叶青茶

产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地和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四川省峨眉山,归属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一般在三月初上市。

蒙顶山茶

蒙顶山茶区一般在2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同样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立春之后,同在四川省的宜宾市,就可以采摘春茶了,这个时间通常比省内和江浙一带主要茶区的采摘期还要早上15到30天。

购买春茶的秘籍

看外形紧结重实

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如:绿茶的颜色要绿,其中以翠绿色为最佳,越接近自然的原始色泽越好。如果茶叶看上去黑乎乎的,大多不新鲜。

摸手感重实

购买散装干茶,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捏,感觉茶叶的干燥程度。如果干爽,说明茶叶质量保持良好;反之茶叶则可能已经受潮。

此外,手摸还可以感觉茶叶的重实或者轻飘程度,一般茶叶重实内含物质丰富,风味更佳。

闻香味浓烈持久

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以绿茶为例,优质绿茶香气持久,三泡有余香。不会太浓,但细腻幽雅,清雅含蓄,带有炒制或烘制的熟香,类似炒栗子的气味。上好的绿茶会带有兰花的幽香。

喝味道鲜醇爽口

喝春茶要趁早,好的就是这一口鲜。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积累了很多养分,加之早春时节气温低,日照不强,茶芽氨基酸含量高,这就是为什么早春茶喝起来鲜醇爽口的原因。

茶树经过冬春的休养,营养积累,茶叶内含物质往往很丰富,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品味春天第一杯茶是美妙的,大家在买春茶的时,也要真大眼睛仔细辨别好坏。

趁着阳光正好,不如泡上一杯春茶,在茶杯中感受春茶的气息吧。

茶叶的命名方式你了解多少?让篇文章可以让你知道更多


茶叶的名字很多,排它个上千种是不成问题的,真正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但是经一些学者分析研究,予以归类划分,却发现一些道道,颇有传神绘景之味,能够更好的理解茶叶、记忆茶名。

1.以茶叶的形状命名。六安瓜片,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珍眉、砖茶等等。

2.以茶树品种命名。如白毫等等。

3.以茶叶产地命名。普洱茶、祁红等等。

4.以茶叶的采制时间命名。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等等。

5.以动植物的名称命名。龙井、水仙、佛手等等。

6.以制茶工艺命名。炒青、烘青等等。

7.以茶叶色泽命名。红茶、绿茶等等。

有些茶名的由来还有着满好听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碧螺春”茶的由来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产于太湖洞庭东西二山。有关碧螺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有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异香,采茶姑娘都嚷着:“吓煞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清康熙三十八年玄烨(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从此沿用至今。

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炒制时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外形卷曲如螺,昔毫毕露,细嫩紧结,叶底如雀舌,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回味隽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8661.html

上一篇:茶疗知识:因体质应季节选茶喝

下一篇:君山银针:品茗同时观赏“金镶玉”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