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说说茶城里的那点怪事

2022-01-11

1、你去过茶城吗?

2、你想像中的茶城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茶城,你会用哪个词?

如果我问这三个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去茶城前,我的回答:1、没去过2、安静的人来人往3、古色古香;去茶城后,我的回答:1、去过2、安静,几乎没什么人3、冷清。对于茶城,我想这足以说明它的情况。

现实与想象确实是有距离的,在没去过茶城以前,我一直以为那是一个古香古色、极具特色的地方,那里应该会有不少人却不会喧嚣吧。真正进入茶城,我发现茶城里确实不喧嚣,安静甚至显得冷清,每家店里你似乎就能看见店主,偶尔也会看到一群人在喝茶,但仅仅是喝茶。这会很让人疑惑?这里当真是茶城、一个茶叶的交易场所?哪里有什么交易的气息。再一打听,茶城里的铺面房租可不低呢,为什么还这么多家茶店?若是换了其它生意,要是像这样一天没有一个人来,那还不早就关门大吉了,然而,普洱茶店就这么神奇的活着,似乎还活得还可以,至少每天喝喝茶,日子也还算滋润。后来渐渐懂得了一些茶城里的情况,我也大概能够理解既然以这样的情况存在着,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普洱茶交易场所却没有交易的气息,的确如此。你进入任何一家茶店,茶店主人都是很乐意给你泡上一杯茶的,若是愿意喝,喝一个下午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你最好也能懂得一点茶的知识,和老板聊上一句。若是换了其它市场,你敢在人家店里一吃吃一下午吗?去买衣服,你一直换一直换,看看人家什么态度。这也算是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吧,要不你怎么敢“蹭茶”,却不敢“蹭”其它东西?

另外,茶城冷清、没有商业气息就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脉”在作怪了。其实对于很多喝茶的人来说,或多或少是有那么几个做茶生意的朋友的,他们要喝茶自然也是去朋友那里先喝个够、然后放心地买回几饼自己喜欢的茶的。即使暂时没有圈内朋友,去“蹭上”几次茶也就成了朋友,然后下次就顺其自然地去他们家“蹭茶”顺便买茶了。当然,茶城里也并不乏一部分靠电商卖茶的朋友,每天大大小小的包裹寄出,不过你进了茶城也未必就能碰到这样的店家,于是茶城给你的印象自然就是冷冷清清了。CY316.CoM

哈哈,要是你想进茶城开个茶店,那一定要“忍得了冷清、耐得住寂寞、顺便有着不错的人脉”,不然就别想了,还是做个只喝茶的茶客,偶尔到茶城朋友那里蹭杯好茶喝喝吧!

小编推荐

说说茶道


《红楼梦》中那个“欲洁何曾洁,言空未必空”的妙玉深谙茶理。在第四十一回里,她请黛玉、宝钗、宝玉品茶。妙玉调笑宝玉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骡的了。”妙玉之饮茶,高雅脱俗,叹为观止,我辈之俗人难以企及。但她道出了两种不同的饮茶形式,品茶与牛饮。 饮茶是一件很有形式感的事情,茶的味道、氛围、情致、意境、禅悟恐怕都要通过那些形式来体现和完成的。但细想想,真正品茶、嗜茶者能有几多?大多数人与茶结缘甚浅,喝它但不品它,抱一种平和的态度。雅就雅了,俗便俗了,自己不跟自己较劲,别人也不认真。倾茶一杯,举碗仰颈,只听一阵咚咚声响,顷刻间一碗香茶仅余几片茶叶。如此牛饮状,道一声“渴了”彼此都释然,只是毫无美感和之艺罢了。 然而讲究的和、清、静、寂就是要抛却饮而去品的。所谓“品”,是从前文人雅士的叫法。“茗”就是茶。“品”则意在鉴赏消遣玩味。品茶,不仅名儿雅趣,其饮法更为讲究,除茶具、茶艺不说,单一个饮,既不是大口大口地喝,也不是一口一口地呷,而是像饮醇酒一般一点一滴地细品,如是几番,才有“茶香自向舌端生”、“一日不见心生尘”之意。 品茗与牛饮,一雅一俗,饮法各异,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因而,饮茶的方法,大可不必千人一律。就是古往今来的专家名人高士们品茶的标准,也未必与妙玉相同。 林语堂先生就有品茶“三泡”之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作为一家之言,林先生的说法不失为一种高论。“一交水、二交茶”或许就印证了林先生之道理。 此外,唐代隐士卢仝写过一首后人称之为《七碗茶歌》的诗。诗中吟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滑,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是卢仝的感受。还有没感受的,如贾平凹,上好的龙井品不出味来,白白负了一觥清碧。而冯友兰先生呢,对于茶馆始终没能/出什么味来,茶杯里无论是碧螺春或是三级茶叶末,一律说好,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茶,几近于禅了。 妙玉以陈年梅花雪水泡茶,“天泉”水贵,得来不易,故而引发出“一杯为品,三杯即牛饮”之说。其实,饮茶形式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或品或饮,有一份好心情则可,我认为。

说说自己试茶


这些年,制作过上千吨茶,喝过上千种茶,阅茶无数,对茶的评价,越来越简单。值或者不值价,就是最终评价。而要评价一个茶,并不容易。即便千锤百炼,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评价茶的基本手段是试茶。而试茶,是一项专业活,许多时候,不是茶不对,是试茶的人不对,以及试茶的方法不对。

显而易见,如果试茶的人不够专业,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不那么可靠。多换几个人,在不同场合盲喝,是一个基本方法。有太多的人喜欢戴着有色眼镜来判断茶的好坏,或者根据品牌和包装先入为主,或者出于利益关系颠倒黑白,一群人在一起喝茶,许多杂音会误导你对一个茶真实的判断。

笔者提出一系列简单的试茶方法,来让你判断这个茶的真正价值。而其中最主要的要点,就是盲喝。

自己试茶

确定几个变量:投茶量、水、茶器、时间、身体状况、天气状况、地理情况。尽可能固定几个变量来测试。

例如,固定了投茶量、茶器、水,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上午、下午、和晚上喝同一款茶,得出关于这款茶的结论。以笔者个人经验,上午试生茶的结果,通常口感最差;晚上最佳。

曾经有茶友说过,我用同样的水泡茶,感觉最近不好喝了,非常涩。经了解,该茶友一直用本地品牌的桶装水,每年9月份后,当地的水质就会发生变化;换水后,茶恢复到原来的口感。对于使用地表水或者净化水的茶友,若发现同一款茶,在不同时期,滋味相差非常大的情况下,你需要考虑下水的因素。

如果你感觉无论怎样都泡不好茶,那么,换一个水试试。市场上通用的农夫山泉和怡宝,都可以换来试试;当然,最稳当的水源笔者认为是恒大冰泉。因为农夫山泉来自不同水源地,而恒大冰泉只有一个水源地,相对可控。水为茶之母,对于泡茶而言,是除了茶本身之外,最重要的因素。

个人身体的因素也非常重要。上火、感冒都会非常影响你对茶的判断,所以,你感觉很苦的茶,在你正常身体状况下其实并没有那么苦。所以,一堆人都很诧异你的评价时,要注意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再说说地理情况。西双版纳是笔者喜爱的地方,基本上所有茶都能泡得比较出色;到了昆明,由于海拔上升到1900米左右,水温下降到了93~94℃,通常口感没有勐海出色;而到了广东、广西等平原地区,又可以找到熟悉的感觉。而在北方很多地方,水质有比较大差异,容易造成口感的误解。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北方某茶商,在勐海试一款毛茶,觉得非常出色,然后购买压饼,回到自己家,再试,觉得受骗了。争吵不休,作为一个认真的茶商,又飞回了勐海,对照着样本喝,口感又对了。如果从刚结束发酵的堆子里抓一把茶,就用勐海的井水喝,感觉堆味不明显,甜且滑,似乎非常不错,然而,同样的茶带到昆明,堆味非常重,且土腥明显。

因此,个人试茶的环节里,需要多重条件下反复测试,切忌轻易下结论,尤其是学大师状,铁口直断,最后弄巧成拙,徒增笑柄。不轻易下结论,不是耍滑头,而是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

用一周的时间,在不同的情况下测试,对一款茶来说,才是公平的态度。

茶话茶说说茶具


中国人好品茗,茶文化传千年,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品茗环境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是有美好意境的,而在这个整体的过程中,茶具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伴随茶文化的千年发展历史,茶具的演变可以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唐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饮茶的兴盛也助长着茶具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茶具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代窑址考古发掘材料证明,除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之外,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在当时也大量生产茶具。这足以表明我国古代陶瓷文化与传统的茶文化的紧密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茶具种类丰富,包括茶碾、风炉、茶釜、带托盏唐白釉花口带托盏等,这些也是中国茶文化辉煌的见证!

中国传统的瓷器茶具品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丰富多样的瓷器类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曾拥有过属于自己的时代,青瓷换白瓷,来年推黑瓷,一年又彩瓷。

茶话茶说话茶具,小小的杯盏,细细的杯托,附身吮吸,茶香扑鼻,那是穿越千年的茶香,历久弥新,让我们铭记,感受来自千年前的力量。

茶叶的十大奇葩怪事,不说不知道!


中国是古老的产茶国,一片小小的树叶,在历史的沉淀中也玩出了许多花样,快来和小编看看,关于茶叶,这十种你不知道的奇葩事儿!

1女儿茶采法最奇葩

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927年的普洱金瓜贡茶,是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制成团茶上贡到朝廷,这种团茶又称人头茶。

人头贡茶的原料,据说都是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普洱芽茶,采摘后先置于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所以女儿茶的采法感觉超级奇葩。

2安吉白茶归属最奇葩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之所以叫“白茶”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但有意思的是,它的制法却完全是绿茶的套路,所以,哪怕它名称再嘻哈,她也是属于绿茶的行列。

3碧螺春名字来源最奇葩

碧螺春原本是不叫碧螺春,它有一个俗到爆的名字,叫“吓煞人香”,是形容其香气了得,香到“吓煞人”,小编也真是醉了!

直到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开南巡,品饮到这样的好茶,觉得其名字难登大雅之堂,于是依据其形状改名为“碧螺春”。

4“油炸雀舌”吃法最奇葩

乍一看这个标题,小编也吓一跳,阿弥陀佛,油炸雀舌多残忍,其实这里的“雀舌”是指的黄山毛峰中的极品,茶叶来的。

将茶叶泡开沥干,放入油锅中炸炒并放入鸡蛋翻炒均匀,有没有像香葱炒蛋的做法哟?这一盘算下来也是蛮贵的,茶叶这样吃,也是奇葩够了!

5千两茶外形最奇葩

做茶就做茶,不能安静做个小清新吗?千两茶就是这样一个大老粗,做成长条形的千两茶动辄上百斤,哪怕它很值钱,小偷也不会偷,因为,根本扛不动!

6虫屎茶混搭最奇葩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是生活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的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喜欢饮用一种特种茶。

少数民族的喜好真是有些大胆,虫屎、蜂蜜、茶叶这些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居然活在一起做成茶,小编表示接受无力。

7凤凰单丛,鸭屎香叫法最奇葩

凤凰单丛依据香型分类有十多种,什么芝兰香啦,肉桂香啦,但最奇葩的莫过于鸭屎香。

茶本来是文艺高雅的东西,怎么用鸭屎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茶香,这样真的好吗?

8九曲红梅,干茶细得最奇葩

九曲红梅是红茶中珍品,产于钱塘江畔,风韵独特,色香味形俱佳。

说到九曲红梅的奇葩之处,就在于它的干茶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互相勾在一起,也正是一副难分难舍的样子,够奇葩,小编服了!

9六安瓜片,原料最奇葩

都说茶树芽头是精华,可六安瓜片就是这么任性,芽头不要!在采摘过程中去掉了芽和梗,所以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单片叶子制成的茶,真奇葩!

至于六安瓜片茶树的芽头到底去了哪儿,众说纷纭,有的说做成了黄芽茶有的说拿去提取高科技物质,甚至还有搞笑的朋友说是不是拿去泡脚了,也真是吓得小编我跑焦了。

10七子饼茶357g,重量最奇葩

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市面上的七子饼茶都是357g一饼,小编第一次见到也觉得纳闷,好好的整数斤两不好吗?偏要整成357g。

怪事:茶叶市场渐冷,茶园不减反增


这里先恭喜茶叶获得中国2016年增产幅度最大的农作物冠军,与茶叶产量的火热增长不同是资深茶商们却感觉新春早至茶叶市场依然寒意逼人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称,2016年全国茶叶产量241万吨,比上年增产7.4%,这是所有农作物里增幅最大的。

2016年全国的粮食产量61624万吨,比上年减少520万吨,减产0.8%,稻谷、小麦、玉米均不同程度减产。棉花和糖料也分别减产4.6%和1.6%,油料虽然增产了,但增幅仅为2.2%。唯独茶叶增产7.4%,达到了241万吨,这似乎与很多茶友的直观感受不太相符——都认为现在市场不景气,寒意逼人。这是为什么呢?

茶叶市场

茶叶增产是必然的,全国目前有1000万亩未开采摘茶园,去年应有300多万亩开采,按平均亩产65公斤计,这就新增近20万吨。18个产茶省除江苏、甘肃稳定之外,其他都在继续增加。

茶产量增长主要是来自规模的扩张,特别是新发展地区的产能扩大。增长量比较大的茶类是红茶、黑茶和白茶。市场环境对生产的影响有些滞后,所以虽然市场趋冷,但产量还是在上升。但这种不景气对生产的影响今年可能会加大,产量增幅存在下降的压力。

由于未开采茶园面积大,10年内肯定都是持续增产的。未来几年,茶叶增产较多的仍然是贵州、四川、湖北、云南、福建;茶类增产较多的还会是绿茶、红茶和黑茶。

当下全球茶业面临着三大矛盾:一是茶叶产量持续增长速度大于消费量增长速度;二是茶叶出口量增加而需求量下降;三是茶叶生产成本上涨而茶价下跌。因此,茶叶行业必须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茶叶行业需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而国内方面要对乡村偏远市场重视,乡村市场或许 解决中低档茶销售的出路,并且需要严格控制国内茶园中面积,再大下去,可能真的茶比水贱伤的还是茶叶人。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7854.html

上一篇:最全品茶指南,你一定不能错过哟!!!

下一篇:说到心坎上了︱穷人与富人能坐在一起好好喝茶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