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黑茶香 漫世界

2022-01-11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黑茶香 漫世界”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据资料统计,目前湖南黑茶产业规模已达6亿元。黑茶出口也逐年攀升,单是一年的订单就达800万美元。在物质层面的背后,湖南黑茶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化先后诞生出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黑砖茶和第一块茯砖茶。千百年来的传统经验、工序流程、制作技巧、工艺控制等,成就了精深的非物质文化内涵。

神州大地上的千年黑茶

36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箱竹篾包装的黑米状的小颗粒。古文学家翻译墓葬中刻有一笥的竹简,意为一箱茶。36年后,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通过多年潜心研究、考察,使这一件并不显眼的用竹篾包装的物品,如今却成了与黑茶产业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见证。通过切片处理,被确认为茶叶。按史书记载,目前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如果马王堆汉墓里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黑茶的历史则至少可以向前推及900年。易梁生有三大理据证明该茶就是安化黑茶。首先,从地域位置来看,汉唐时期,安化立县,隶属长沙郡管辖。而安化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傍,不种自生的优良品质,自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嘉茗。从时间上看,绿茶等其他茶类根本不具备如此之长的存放期,而黑茶则不受此限制。其次,汉末三国时期,吴、蜀屯兵益阳,关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叶为将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也正与马王堆出土黑茶包装契合。

而关于安化黑茶的兴盛应追溯到明清。当时晋、陕、甘等茶商进入安化,加工制作安化黑茶的茶行、茶商号兴起。茶业的兴旺,伴随茶市弊生,影响安化黑茶品质,茶行与茶商,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有大秤短报、抹尾、短折、打板杀价剥削产茶户等行为。为确保安化黑茶的质量和信誉,维护茶农和茶商的利益,清雍正八年(1730年10月)专立苞芷园茶叶禁碑。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定安化引茶章程。规范了茶农、茶贩、茶行、茶商等人的行为,确保了安化黑茶的好品质,使安化黑茶在西北等地声誉远扬。安化苞芷园至今遗留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茶叶禁碑,距今近280年了。禁碑上文字是安化黑茶兴盛于明清的历史实物的见证。

不卖茶,卖文物

湖南黑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化先后诞生出世界第一支黑砖茶(1939年)、中国第一片茯砖茶(1953年)、第一片花砖茶(1958年)。但在2008年初深圳人还不知道黑茶,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师、深圳湖南商会副会长、深圳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黄晓凤道出了当初做白沙溪黑茶推广时的艰辛。但一路走来,天恒茶业作为湖南白沙溪、益阳茶厂深圳总代理,安化高家山茶厂办事处,发展得越来越快。黄晓凤回忆,从店里的客人习惯喝普洱,不怎么接受黑茶这种口感,送给人家喝人家都不要,一直到现在客人跟她畅谈黑茶文化、历史故事、养生之道等,甚至还知道现在黑茶是不卖茶,卖文物。黄晓凤终于觉得她以前每天不停的给客人讲黑茶的功效和历史以及加工工艺是没有白费的。随着后来黑茶在深圳和全国的展览会上亮相与推广,安化黑茶开始发展为不仅是大西北边疆牧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现代都市人追求健康的最佳饮品。

黄晓凤还介绍,黑茶千百年来的传统经验、工序流程、制作技巧、工艺控制等,成就了精深的非物质文化内涵。以千两茶为例,茶叶用花格篾篓箍严,包装与成型同步进行,前后有30多道工序,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茶被当做一级文物来保护,与故宫博物馆是同级的。

黑茶香漫世界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十世纪前后,以牛羊肉等为主食的边疆少数民族就发现长期饮用黑茶能分解脂肪,促进消化,防止燥热。旺盛的边销需求在今益阳市安化县境内产生了官方的茶马司,益阳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湖南黑茶由马帮携带,从湖南入四川,沿茶马古道输往西藏、新疆或内蒙古,进而销往尼泊尔、印度和中亚等地。近年来,随着湖南黑茶降脂、减肥等保健作用被中国、日本等学者揭示,这种经发酵和紧压技术制作的黑茶日渐在海外受到追捧。上海世博会湖南馆中世界上最宽最大、长3米、高1.22米、厚9厘米、重325.5公斤的黑茶砖的闪耀亮相,大放异彩。黑茶被韩国称为美容茶,被日本称为生命之神奇的茶,其独特的口感以及神奇的功效,快速地让黑茶香漫世界。

小编推荐

“非遗传承 茶香世界”突显文化与科技融合


“非遗传承茶香世界”突显文化与科技融合

唐密茶道传人谢美霞进行唐密茶道表演

近日,“第八届北京文博会2013民俗文化产业推介交易会——非遗传承·茶香世界”,于茶博会期间在北京全国农展宾馆举办。

本届民俗文化产业推介交易会之非遗传承·茶香世界,既是本届北京文博会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通过茶文化,让人们在品茶鉴水的同时,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网上中国茶”,突显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值得推广和发展的项目。

会上,唐密茶道唯一传人谢美霞,进行了唐密茶道表演、北京大学养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朝斌副教授作了茶文化进北大校园成果展示、铁观音等非遗传承人与大家分享了非遗传统制作技艺、北京6家茶馆现场奉茶、茶文化知识问答互动、向参会茶、水等品牌企业颁发纪念证书及一些国内知名书画家的现场赠画等内容,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山水笛声动画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冯午生总经理对“网上中国茶”项目做了介绍,“网上中国茶”是针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茶文化项目,设计、制作成数字读物,在全国本科、高职、中职3000多所院校里进行国家级非遗文化品牌长期传播。从“网上中国茶”的内容、实效、客户、消费、购买、体验等全方面、多角度对项目进行了阐述、推介。并做了“网上中国茶”初步效果展示,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好评与关注。

岁月如诗,一缕茶香一世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岁月如诗,一缕茶香一世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开叶落,日升月隐,春去秋来,轮回不息。轻捻一缕明媚的阳光,掬一颗波澜不惊的素心,轻轻坐在书桌旁。案头,一杯茶,一本书,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置身清幽的环境,品茗看书。佳茗,若即若离,若明若暗,在一片清澄的水里荡涤和沉静,渐沉渐浮,几番风雨,几缕凝思,淡淡隐去。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品类众多。普洱是我最钟爱的。一饼普洱茶,随着岁月流转,表现出千变万化的滋味。藏一片好茶,和普洱茶一起慢慢变老,静静品味来自岁月的味道,让岁月带走思绪中喧嚣,带走那一些浮躁。手中撬开了一饼茶,那是八角亭的岁月醇品。泡开后,细品一口,甜润饱满。岁月如诗,一缕茶香也是一世界,细品岁月醇品,静待完美人生。

徜徉在公道杯中茶汤,汤色红润透亮,晶莹通透,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倒入杯中,慢慢端起,一口一口地品;吧啧着滋味,嘴唇上留下普洱茶特有的余香。此时,无声胜有声,翻看手中的书,想想流逝的岁月里那些美好时光,足矣足矣。茶味悠长,浓郁芳香。

一盏茶,一本书,淡泊,宁静的心绪。几分清甜,几分甘苦,反反复复,在一杯水的柔情里,静静念想。茶香氤氲,舞一袭荷花水袖,娉婷玉立,翩然而来,一抹淡雅,思念如此绵长。

岁月如诗,旖旎秀丽;岁月如茶,苦中甘甜,一缕茶香一世界。岁月如诗,每一天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如诗的日子里,在茶香氤氲的世界里,静静的去感受,去寻觅。或许不是每一首诗都是节奏欢快,偶尔的悲情伤感,更有韵味。岁月如诗,我愿徜徉在茶香里,让每一个日子馥郁芬芳、温润如玉。

关于本文《岁月如诗,一缕茶香一世界》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黑茶香


千年黑茶源自安化

安化,旧隶属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五代毛文锡《茶谱》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渠江薄片,一斤十八枚?其色如铁,芳香异常?这是关于黑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渠江,即今安化渠江镇,渠江薄片,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安化印象

安化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资水横贯全境,土地面积约499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0%以上,境内峰峦起伏,云雾弥漫,溪流纵横,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为湖南主要林茶产区之一。

茶市斯为盛

安化黑茶究竟始于何时?据史料推断,安化茶早在唐代已有名,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兴盛于明清。古安化茶农从山区生活习惯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锅炒杀青、揉捻、渥堆、明火焙干的制茶方式,这种黑毛茶无青叶气,有松烟香,滋味浓厚醇和。

安化黑茶味浓,更适宜加奶酪的饮用方式,很合西北少数民族的口味。明朝茶马交易中,量多价廉的安化黑茶冲击了官茶四川乌茶,走私贩运屡禁不止,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安化黑茶被正式定为官茶,很快就取代汉川之茶,成为销往西北的主打茶叶。

确定为官茶后,安化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的资江两岸,因茶而兴起的集镇就有8个:小淹、边江、江南坪、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乔口、东坪,共有茶号三百多家。制茶季节,晋陕徽茶商齐聚安化,演绎了近五百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史奇观。

清同治《安化县志》:唯茶甲诸州县。

茶山的春天

从长沙,经长常高速到益阳,过桃江抵安化小淹,沿资江南岸西行,达安化城关镇东坪,一路逶迤向北向西,凡210公里。

安化多山,有一首旧民谣如此形容安化人靠山吃山:春天吃扒(ba)起的(茶),夏天吃浮起的(林木),秋天吃吊起的(柑橘),冬天吃捆起的(腊肉)。

我们去时,清明刚过,当季黑毛茶的采制一般得到谷雨前后,清明的嫩芽,大抵用来制作绿茶。沿资水寻访茶人茶事。细雨纷飞,两岸群峰叠翠,小镇人家在水雾中若隐若现。

为深入茶山,我们曾冒雨驱车西行50多公里,从东坪镇赶到云台山的马路镇,这里是安化大叶茶群种的代表――云台山大叶茶的原产地。在路边我们找到一块200苗的茶园,云台山八角茶厂三年前承包了这片山头改造茶苗,三五农妇正在采摘最后一批清明芽茶。

老字号新字号

现今的安化茶行,东坪以东主要集中在江南、黄沙坪、酉州、小淹。

经过黄沙坪,路边有一座别致的仿古院落――茶马驿馆,湖南怡清源茶业公司2009年建成这家宾馆,画廊、雕塑乃至外墙室内装修,无不渲染着黑茶文化主题。怡清源以前主打绿茶,2007年与安化签约投资4500万元兴建基地厂房,成为黑茶领域的新锐代表。

茶马驿馆往河边走下去,就是当年黑茶输出口岸黄沙坪的老街。黄沙坪茶行设在一座近两百年历史的木楼内,楼上楼下到处堆放着大包的毛茶,靠门口是一座由百年老字号永泰福制作的三米见方的七星灶,当地用来烘焙黑茶的传统工具。左厢房,2台抖筛机合着雨声沙沙作响,老板谌九保正指点着几个妇女,筛分去年从茶农手上收来的初制黑毛茶。

从谌九保的爷爷辈起,谌家制茶已是第三代了。这座木楼原本也是一个老茶号,上世纪80年代谌九保搬进来自己开了茶行,以前主要做绿茶,这几年黑茶行情看涨,他改制黑茶了,一年能产1000多担,旺季要请十来个人打工。安化如今做黑茶精加工的企业30来家,除了白沙溪、安化茶厂、怡清源、久扬等大厂子,谌九保说,他的茶行规模不算小了。

每一泡都有故事

提到安化黑茶,绕不开位于小淹的湖南白沙溪茶厂。每一泡都有故事,是白沙溪企业文化宣传片的主题词。如果以茶作比,白沙溪已然是一泡70年的陈茶了。它的前身是湖南砖茶厂――1939年由曾留学日本的安化人彭先泽创建,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花砖茶、湖南第一片茯砖茶均出自于此,堪称湖南紧压茶的摇篮。

很多人是从安化千两茶开始了解安化黑茶的。因单体体积之大、加工周期之长和独特的花格篾篓包装,安化千两茶有世界茶王的美称,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千两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承,与白沙溪密不可分。

清同治年间,有山西茶商与安化边江刘氏三兄弟联合研制出老秤每支1000两的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刘家人一直视踩捆工艺为绝活秘不外传。1952年,国营白沙溪茶厂招收刘氏后人进厂,传授技艺生产千两茶,至1958年改制花砖茶后停产。时隔25年之后,为不使千两茶工艺失传,时任该厂业务副厂长的王炯南于1983年组织人马恢复生产,结果踩捆工艺好不容易搞定了,能把茶卷捆紧的花格篾篓却没人会做了,费尽周折才寻访到两位年过八旬的老艺人联手编篓,安化千两茶才得以重新制作面世。而没过多久,其中一位老人就去世了。

安化黑茶的新拐点

在我们的茶乡之行,2007年是一个频频被提到的年份。

这一年,黄沙坪茶行的谌九保转向制作黑茶,八角茶厂大规模改扩建茶园,以生产安化银豪闻名的唐溪茶场也开始做黑毛茶了;这一年,怡清源涉足黑茶领域,安化黑茶龙头企业白沙溪完成股份改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注册了国家地理商标

安化黑茶专销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蒙古,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央政府茶马互市国策的主要承担者,与国事密切相关。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白沙溪茶厂一直都实行统购统销,至今仍是安化最主要的边销茶定点企业。作为国家的计划茶,安化黑茶价格低廉,企业连年亏损,茶农积极性不高,茶园也大面积萎缩。

安化黑茶在困境中寻求突破,普洱热则带来了契机和启示。本世纪初期,同样是边销茶的普洱在国内外名声大噪,黑茶的降脂、减肥等保健作用被专家们揭示放大,有着千年历史的安化黑茶开始受到了海内外市场的瞩目。随着2007年普洱降温,安化黑茶登场亮相。

官茶已入平民家

黑茶是由绿茶演变而来的一大茶类,由于干茶色泽hei褐,故称黑茶。与绿茶、红茶比较,绿茶属非发酵茶,红茶属半发酵茶,而黑茶属于完全发酵茶。

有研究表明,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还能消脂祛油,茯砖茶中俗称金花的冠突曲霉,有很强的分解油腻、消食、调节人体脂肪代谢的功能,适合饮食结构以奶肉类为主的人们饮用。西北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的道理即在于此。

年届七旬的伍湘安曾任安化县政协主席,2006年底出任安化茶叶协会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会长,一直热心研究宣传安化黑茶文化。伍老身体健康,他自认与长期饮用黑茶不无关系。在伍湘安看来,安化黑茶近年来有两个转变:从纯手工制作转向标准化、清洁化、现代化生产;从单调的礼品茶转向平民化的多样化产品。

褪去官茶色彩,由单一边销转向内销外销,安化黑茶飞入寻常百姓家。2007年至今,可以说是安化黑茶与市场开始紧密接轨的三年。市场看好,利润空间大了,茶农的收入和积极性也水涨船高,安化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0万亩出头扩展到目前的12.5万亩。改制三年,白沙溪如今拥有1万亩茶园基地,2009年产值跃进亿元大关。白沙溪当家人刘新安乐于提及一句话: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我们的产品才有市场。

世界茶叶轶事


茶叶自中国传入欧美伊始发生过不少趣事、轶事。

茶叶有“毒”

茶叶刚传入欧洲时,竟被人怀疑为有毒之物。1664年,东印度公司向英王进贡茶叶。贵族妇女纷纷仿效王室试饮起来,可她们又担心茶叶有毒,在每次饮茶后,总要喝白兰地以排除毒素。

茶叶与咖啡传入瑞典时,有人担心喝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为弄清事实,下令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一个每天饮茶,一个每天饮咖啡,即可免去死罪。兄弟俩欣然同意。许多年后,他们安然无恙,饮茶者活到83岁高龄。茶叶引发战争

英国人为了茶叶,曾经发动过好几次战争。美国的独立战争的爆发也和茶叶有关。英国人对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课以很重的茶税(每磅课税三便士),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1773年12月16日夜里,一群波士顿的年轻人,化装成印地安人,登上停泊在波士顿海湾中的三艘英国运茶叶船,把船上的茶叶全部抛到海里去。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波士顿茶团”。它点燃了北美独立运动的火炬,不到两年,美国的独立战争就爆发了。

越陈越香的茶(普洱茶、黑茶、乌龙茶)


俗话说,饮茶要新,喝酒要陈,但是陈茶也有它的风味在哦,那么越陈越香的茶有哪些呢?下面让小编来给你介绍一下。

越陈越香的茶:

1、普洱茶:

万味归宗为普洱,不过要想存放老茶首先要选内质好的、成熟度高的茶叶,这样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存放普洱茶的时候也要注意,必须要选择密封,湿度、温度适中的环境,避免也杂物一起摆放,不然会很容易吸收杂物的异味,从而破坏茶叶的韵味和韵香。

2、黑茶

黑茶类的茶越陈越香,现已得到普遍爱老茶的人士认可,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是收藏和存放黑茶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因为黑茶是属深度发酵的茶,所以需要一定的湿度加速陈化也是必要的,不过湿度的温度要控制好,如果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因受潮而发霉生白毛,应及时拿出通风干燥的的地方,或者也可以开抽湿机。

3、乌龙茶

乌龙茶的陈茶代表当属铁观音了,将铁观音茶叶每两年进行一次烘培,这样的茶叶喝起来后感觉挺棒的,而且还有一定药用价值,比如小孩子厌食不爱吃饭或者挑食啊,喝一点陈年的铁观音茶是会增进食欲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茶,只要存放得当,在不霉变、不变质的情况下它的味道都会出现陈香味的哦!

茶叶 改变世界


茶叶这一源于中国的特殊饮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普通了,它已深深地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至于我们对其作用和影响熟视无睹。可是关于茶叶在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却不容得忽视,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尽管很多人可能对此看法持怀疑态度。

用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人所皆知的诗句来形容茶叶在历史上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了。首先,关于饮茶的仪式礼节在中国几乎已荡然无存,倒是东洋日本成了今天茶道的正宗,甚至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以此而引以为自豪。即使是远在西洋的英国竟然也有了自己的茶文化下午茶,并成为英国近代文化的一道奇观。自上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研究复兴以来,中国人曾致力于茶文化的复兴,无奈我们虽然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却终因无成形的茶道传统或者可能曾经有过而早已丢失殆尽了,因此始终不知茶文化的魂在哪里,勉强拼凑起来的五花八门的所谓茶道,让人怎么看怎么不像,也与周围的环境及人们的心境难以融洽。此点甚像我们开口闭口笼统所说的传统文化,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的魂,谁也说不清楚,我们都知道它存在了几千年,可它似乎只是浑沌的存在,像一团缭绕的云雾,大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究其原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太缺乏仪式化程式化的内容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仪式和程式,所谓文化的魂如何附体?其次,从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来看,这一奇异的植物本来只有中国人认识它,也只有中国人懂得怎样去栽培、管理和加工它。直到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是绝对的茶叶帝国,英美茶叶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后来英国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试种并取得成功,建起了许多大茶园,并采用先进的机器加工手段,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产量和品质方面超过了中国,导致中国的茶叶出口锐减,从此以后就徒有茶叶大国的虚名了。

茶叶对日本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然而茶叶对西方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我们则知之不多。从饮茶风俗及茶叶贸易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观照近几百年的中西关系史,能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

现代学者对西欧工业革命的最新研究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与东西方之间贸易的发展是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现的大量银矿,装满了他们的腰包,而东方尤其是中国繁荣的国内市场及旺盛的白银需求又为这些银矿提供了出路,于是在大量的西欧工业制成品运往美洲的同时,东方大量的香料、丝绸、瓷器、大黄及茶叶等源源不断地运到了欧洲。这是一个需求拉动的市场链。起初,丝绸和瓷器等是中国出口商品的大宗。但至晚从1717年起,茶叶逐渐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直到1890年代之前,茶叶在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始终名列第一。英国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对象,把持东方贸易特权的东印度公司虽然在茶叶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可它也面临以什么回头货换取中国茶叶的问题。中国人当然欢迎白银,在整个18世纪,英国人购买茶叶除了用白银支付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弥补贸易赤字的手段。东印度公司船只的舱货,白银经常占到2/3甚至90%以上,每年输往中国的白银一般都在四五十万两之间,最高达到150万两。为了弥补巨额的贸易赤字,英国商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向中国进口所谓的新工业品,如纺织品、西餐具、钢琴,甚至煤炭等等。然而,这些商品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出路。中国人宁肯穿结实耐用的手工土布,而不买英国精细但不耐穿的机织棉布,最后英国商人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他商品更是无人问津,西餐具、钢琴锈蚀在仓库里,煤炭则无偿送给英国人在广州的商馆。万般无奈之下,英国人背地里干起了罪恶的勾当,即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商人利用当时部分中国人逐渐养成的吸食鸦片的恶习,在印度广植鸦片,企望以此来弥补对中国贸易的亏空。这样,英国人把工业品卖给印度,印度人(其实主要是英国人)通过走私把鸦片卖给中国,中国人则把茶叶卖给英国,于是英中印独特的三角贸易形成了,在三角贸易中受到巨大危害的无疑是中国人。随着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增多,鸦片走私贸易日益猖獗,鸦片进口总值已经远远超过中国茶叶、丝绸等商品出口的总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回吐外流,巨额的白银重新装进了英国人的腰包,并造成中国的银荒。在英中印三角贸易中,英国人得到的利益最多,他们不仅从中国得到大量白银,又把大量工业品卖给印度,而且其征收的茶叶进口税成为英国财政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东印度公司垄断的最后几年中,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收入平均每年达到330万磅,占国库总收入的1/10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茶叶收入也几乎是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它甚至成为东印度公司商业存在的理由。

如果我说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与东西方的贸易有关,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但是如果我要说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与茶叶贸易直接有关,则可能有人怀疑。其实历史的实际还远不止此,我甚至还要说,不仅英国革命的发生与茶叶贸易有关,英国近代文化的形成和重新铸造也与茶叶贸易有关。

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问题。此前我们较多注意了丝绸、瓷器、漆器等对欧洲的影响,而较少注意到茶叶对欧洲的影响。事实上,到今天为止真正仍然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已不是丝绸、瓷器等等,而是茶叶,所以值得我们花较多的精力去探讨它。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AlanMacfarlane)最近出版的专着《绿金:茶叶帝国》一书,向我们揭示了茶叶对英国及整个西方世界文化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问题,作为茶叶原产地及茶文化发生地的中国读者,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也。

读过《玻璃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03年)一书的读者可能已了解作者麦克法兰写作的特点和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与《玻璃的世界》相比,《绿金》更是一部有震撼力的作品,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读者。

作为一位茶叶种植园主的儿子,麦克法兰在印度着名的茶叶产地阿萨姆(Assam)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茶叶的芳香一直留在了他的记忆中,特殊的经历使他日后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社会人类学家。虽然他对茶叶非常熟悉,但他对茶叶文化的真正理解却是在对日本进行了多次访问和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调查研究之后。日本的茶道文化对他震动极大,为了真正理解茶叶文化,他广泛查阅了有关茶叶的书籍,并对茶叶文化和世界饮料的发展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命题,撰成了《绿金》一书。如果他提出的这些命题能够成立,那么我们说茶叶改变了世界,可能一点都不为过。

麦克法兰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他近年所做的研究及进行的思考都是为了探讨一个大主题: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这个前所未有的、改变人类文明模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方?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英国?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间发生?麦克法兰认为,这一切显然都与茶叶有关。他进而发问:茶叶是怎样传遍全世界的?茶叶是怎样进入英国人生活的中心位置的?茶叶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一个更有意味的问题是:茶叶的传播与文明的勃兴有必然联系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在18世纪几个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即中国、英国和日本,同时也是茶文化最得到宏扬发展的地区?而且令人深思的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至今仍是充满活力。把茶叶的传播与经济的发展甚至与新文明的诞生联系起来,可能有人不会同意他的见解,但这却是本书最富启发意义的创见。

在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中,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而今,在世界各地茶叶无处不在,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如果没有茶,那简直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水绝非夸张之辞。所以我们今天无论怎样强调茶叶的重要性,都是不会过分的。

茶叶为何如此之快地成为全球性的饮料?很显然,与其他饮料相比,茶叶具有以下优点:容易种植和比较快的生长,从而能保证足够的产量;口味容易为大部分人所接受,而可可、咖啡味苦,需要加糖;有安全保证,开水冲茶或煮茶不仅达到了消毒杀菌的作用,而且长期饮用对身体有益,茶叶的诸多药效也已为今天的科学所证明,而其他饮料如牛奶在冷冻设备发明以前是非常不安全的,酒则不适宜于妇幼饮用;还有一条很重要,即价格比较便宜,相对于其他饮料,茶叶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后,价格已能为大多中下层人民所接受。总之,与咖啡、可可相比,茶叶的优点显而易见,与含酒精的饮料相比,茶叶更是具有老少咸宜的特点,因此茶叶完全有理由成为全球性的文明饮料。

茶叶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深远,对此麦克法兰有切身的体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传统的英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低,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里,妇女都只是男人的陪衬。在早期的酒馆和咖啡馆里,一般只能看到男人潇洒的身影,妇女没有表现和发泄自己的场合。英国的饮茶风气形成后则完全不一样了,家庭里的下午茶为女主人提供了一种表现自己的特殊场合。在这里,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只有这时妇女才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尤其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妇女无须外出工作,因此邀请女友一块儿喝茶是她们摆脱孤独的最好的办法。久而久之,英国下午茶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日本茶道的仪式,并成为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英国家庭妇女地位的提高与饮茶风气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麦克法兰提出了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即饮茶不仅形塑了英国中上层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饮茶对促进英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工厂或矿山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以及在其他场合工作的人们在劳累了一天后,虽然只能吃些简单的饭菜,即面包以及少量的蔬菜、奶酪、偶尔有一点肉,但如果能美美地喝上一大杯茶,则不仅有利于恢复体力,而且还不需太高的花费,更避免了饮酒可能引起的酒精中毒。对于众多的英国劳动人们来说,因为有了茶,甚至连沉闷、辛劳、艰苦都成为可以忍受的事情了。

在工业化初期,矿物能源和机器的作用远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工人的体力劳动在工厂或矿山生产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极为繁重。只有让工人集中精力且保持充沛的体力,才能提高产量,保证安全。这时就需要一种提神解乏、价廉物美的食品,茶叶加面包恰恰符合这一需要。英国着名经济史学家威廉逊就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麦克法兰认为,中国茶叶的适时到来,正好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并大大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麦克法兰思考问题的视角是颇有启发意义的。总之,把茶叶的引进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甚至与文明的进步联系起来,能够加深我们理解茶叶文化及其传播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能够更好地反思中国茶叶文化怎样发扬光大。

茶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是一面镜子。

饮茶的普及使英国的文明程度显着提升,甚至改变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英国人在知道饮茶之前,少数上层人家可以享用咖啡、可可等饮料,多数人主要饮用杜松子酒、啤酒等,经常饮用这些带酒精的饮料,使许多男人养成了一种好斗的性格,举止粗鲁(欧洲的决斗传统可能与酒精作用有关);习惯饮茶之后,英国人的性格气质逐渐从好战、寻衅转变为较为温和、较少的暴力倾向,养成彬彬君子之风,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绅士风度。由此也可以想见,中国人较为温和的性格与长期饮茶也可能有直接的关系。饮茶还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原来中上等人家早餐要吃很多的肉和啤酒,而今改变为吃少量的肉,伴之以面包、糕点和热饮,尤其是茶;以前晚餐较早,而今加入了富有诗意和民族特色的下午茶(下午四五点钟),晚饭一般推迟到了七八点钟。深入人心的饮茶习俗以及颇具特色的茶文化,使得英国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如此的不同,是一件颇为耐人寻味的事情。

麦克法兰认为,对茶叶的礼赞怎么高都不过分,他甚至说:茶叶改变了一切。(Teachangedeverything)如上文所说,这一评价对英国而言尤其贴切。英国历史上的许多新鲜事物都与茶叶有关,比如广告,在伦敦媒体(当时主要是报纸)上出现的第一个广告就是关于茶叶的广告,此后广告成为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这样说,茶叶改变了英国,就像茶叶在中国和日本的影响那样。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发生在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即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以乡村为基础的文明向以城市为基础的文明转变之时,茶叶作为人们最喜爱的饮料传遍全世界。想一想吧,在1650年代时除亚洲以外还很少被人知道的茶叶,一百年后成为英国人最受欢迎的饮料,而恰恰在这个时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人类学家SidneyMintz感叹说:英国工人饮用热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因为它预示着整个社会的转变以及经济与社会基础的重建。在Mintz看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的命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转变,其中茶叶无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茶叶,已然的历史进程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样子。

我不知道茶叶能不能承受得起这样高的荣誉,但我们可以确认一点,即茶叶在东西方所起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一点颇耐人寻味。

在西方工业社会蓬勃发展的早期,人们想方设法寻找一切可以致富的手段及可利用的能源和动力。一想到能源,我们自然首先想到煤、铁、水等等这些可以转化为机械动力的能源,这当然不错。然而,怎样使人自身产生更多的能量则较少为人关注。当然有人注意到了饮食结构的改变,如摄入的肉、蛋、奶类食品增多对人身体机能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但茶叶对提高和改变人的身体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人们的估计和评价显然不足。对英国人而言,茶叶的作用尤其无可替代。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恰恰在工业革命初期这段关键的历史时期,茶叶忽然普及为英国的全民饮料。我想,这样一种客观现象,不能简单地以东印度公司垄断远东贸易等原因来解释,而一定有其更深刻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近代历史上,茶叶带给英国人的是健康和财富,带给中国人的却是耻辱和灾难。英国政府为满足国内巨大的茶叶需求,不得不采取非法手段,即如上文所说通过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换取中国的茶叶,这种卑劣丑陋的鸦片贸易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虽然中国人最早吸食鸦片可能与英国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导致如此多的中国人迷上此种毒品的却是英国人,为此英国人罪责难逃,他们应该为自己祖先这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道歉。茶叶贸易不但为英国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而且英国人通过饮茶身体素质大为提高,传染病(主要是痢疾、血吸虫病、鼠疫等)大幅度减少。很多学者指出,在十七八世纪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有限的情况下,英国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因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减少,与养成了良好的饮茶习惯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着鸦片贸易日益遭到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反对,英国人开始试验在其他地方种植茶叶,尽管开始时并不是很成功,但巨大的利润诱使更多的英国人投资于此并终于取得成功,后来英属印度和斯里兰卡成为茶叶出口大国,竟超过了中国。近一百年来中国茶叶之不振,首要的因素当然是由于战乱、规模经营小、加工技术落后、质量无保证等,但印、斯茶叶的竞争优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有人说,为了一壶小小的茶叶,中国文化几近毁灭;也有人说,茶叶在英国的作用如同蒸汽机一样重要,它帮助英国人度过危机并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对上述两种说法,麦克法兰持赞成的态度,他认为茶叶对英国的意义的确非同小可。饮茶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意义已如上述,对战争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在1720年代英国人广泛饮茶之前,英国仅有北美、西印度殖民地及部分对印度和远东的贸易,而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的殖民地不仅囊括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而且还拥有了非洲的很多地方及南美洲、印度等地,真正成为日不落帝国。期间,茶叶代替酒类成为英军重要的必需品,因为人们已经确信,饮茶能保证战士的身体健康,增强其战斗力。当时就有人说,如果没有茶叶,英国人就根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正是因为茶叶能给人们带来好的身体、好的心情、好的文化,因而茶叶随着大英帝国的铁蹄而迅速传遍全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饮料,除英国本土外,加拿大人、美国人喜欢饮茶,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也喜欢饮茶。正如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在扩张殖民地的过程中提供他们的饮料葡萄酒和咖啡一样,英国人在扩张过程中则推广并依赖茶叶。

麦克法兰在书中多次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如果没有茶叶,就可能没有大英帝国和英国工业化的出现。看了作者的论证,我们大概就不再会简单地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危言耸听了。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切记,即不能把茶叶与中国划等号,夸大英国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作用。正如中国虽然发明了火药、指南针,但真正发现其价值、使之发挥巨大作用的却是别人。在这里,发明者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因此,如果仅仅骄傲于某些发明创造,而不深刻反思这些发明创造为何于己无用、于人有大用这样奇特的历史现象,那我们永远只能处于为人所用的地位而自己无所作为。对于茶叶及其影响,我们尤其应当作如是观。

中国茶的世界之路


这几年,日本、欧盟提高茶叶准入门槛,闽茶出口量下降。

为什么呢?

业界分析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生产的产品在生产、制作环节距离出品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严格、完整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完全符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假如从茶叶的种植开始,有一整套完整的、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生产制作规范,涵盖施肥、用药、采摘、制作等所有环节,那还用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要求吗?

一直以来,专家、厂家要感官来审评茶叶、评定等级和价格,缺少绝大多数人可理解、判断的规范。当一个地方的特色茶种走向外地时,首先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培育市场和消费者,告诉他们如何欣赏这个茶种,如何判定其价值。中国茶叶种类多,每个种类都有独特的泡饮文化和审评标准。以铁观音为例,在过去20多年的市场推广过程中,无数的安溪人到全国各地推广铁观音,但每个地区对铁观音的认识不同,同一品质的茶叶,在各地认同的标准也不同。就拿泉州地区来说,不同县(市、区),同一款铁观音,市场上卖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

作为近年来中国茶市的新宠,安溪铁观音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但仍没有让消费者可依据的价值判断标准。虽然有现代科技和设备的帮助,但铁观音的制作仍然无法达到标准化,即使是最好的茶师,也无法保证制出茶叶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好茶难求,价格一路直上;一是制作无法标准化,消费者的判断更难有标准,一头雾水的情形时常有。铁观音如此,大红袍如此,中国许多茶叶在市场上的现状也是如此中国的茶,国外的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其价值,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茶走向国际市场。

有茶业专家认为,标准化是中国走向世界最大的拦路石。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以红碎茶为主,品质判断与琳琅满目的中国茶相比,要简单、容易得多。中国茶要真正在世界上流行,首先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一是让消费者能够简单、直接判定茶叶的质量、价格;二是从制作工艺入手,解决品质不稳定问题,用标准的制作工艺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纵观茶叶发展史,工艺的改革促进了泉州茶业的发展。摇青工艺的采用带来了一个新的茶类乌龙茶,空调的引入让半发酵的铁观音走进清香型时代。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茶人,笔者大胆臆想:能否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总结乌龙茶采制的各种数据,尝试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如果这种猜想能够实现,我相信,乌龙茶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插上飞翔的翅膀。

茶的世界,让人完整


茶的世界让人完整,专心品茶,可以品出日月星辰,晨钟暮鼓,可以品出清风明月,彩霞祥光,融入这样的世界,我们的心胸便可以与天地同宽阔,我们的思想,便可以与星空同深邃。

茶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总是生机勃勃的,这份生机勃勃如果能够浸润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么那些个不如意自然就会烟消云散。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寻烦恼,打开窗户看一看远山,看一看飘逸的云朵,闻一闻清新的空气,我们内心便会如同春雨后的茶叶一样,欣欣然透着清爽,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来一杯香嫩的明前茶呢?

饮一杯热茶,暖流在心头涌动,感受到温暖,便会觉得一切都有希望。尤其是在人生的寒冬,抖颤如风中残叶的时候,可以用暖茶暖身,在心头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同样的道理,夜色已深,黎明还会远吗?所以要学会饮茶,学会在人生任何一个经受挫折的时候,安静的端一杯热茶,品其香,静等黎明的到来。

品茶,品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态度。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饮茶空间,这个空间是祥和的,是可以将一切都放下,一切都沉淀下来的所在。品茶的时候,你会想到风吹过,可是最终无影,叶落过,可是最终无踪。所以无所谓成败得失,只要我们心态保持良好,只要认真对待生活,就一定会有收获。云卷云收,花开花落,茶的世界中,我们终会品味出一份甜蜜与满足。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7843.html

上一篇:一大波转基因技术正在朝茶叶靠近,你敢喝吗?反正我不敢喝

下一篇:四川蒙顶茶历史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