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什么是沱茶

2021-11-01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什么是沱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沱茶属紧压茶,选用优质普洱作原料,经独特制作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从上面看似包子,从底下看却似陶碗,颇具特色。

沱茶分为生沱和熟沱。生沱采用晒青毛茶直接蒸压而成,具有色泽乌润、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甘的特点,主销国内;熟沱则采用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制成,其色泽褐红,汤色红亮,性温味甘,滋味醇厚,主供出口,远销东南亚、西欧以及北美各地。两种沱茶均外形紧结端正,冲泡后色、香、味俱佳,且能持久,耐人寻味。

沱茶是云南茶叶中的传统制品,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可见其古时便享有盛名。而在近代,规范化定型生产将近70年,由于外形奇特,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均屡获金奖,早已声名远扬,深受茶人欢迎认可。

关于沱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颇有意思。有人说过去云南沱茶主要销往四川沱江一带,因而得名;也有人说因其成品形状如团,团转化为沱,故得名;而通常在包装时,每5个成品用竹箬包裹,加以竹篾捆绑成一坨一坨的,沱茶也可能因此得名。总之,古时茶商为了方便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发明了这种形式独特、紧实牢靠的制作工艺,很有创意。

cy316.com编辑推荐

下关沱茶的创制与发展


大理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不仅区位优势明显,更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享誉中外的下关沱茶就产于大理市下关。

下关沱茶产地位于终年积雪的苍山之麓,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滨,这里常年清风吹拂,泉水甘洌,有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是加工精制茶叶的理想环境。

下关沱茶普洱紧压茶类,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追溯下关沱茶的起源,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见一斑。明代谢肇浙《滇略》卷三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普洱团茶的生产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圃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清人张泓《滇西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从清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儿茶的各种特征:①鲜叶采摘时间(雨前);⑦重量(四两重,约合125克);③形状(团茶);④制作时的散茶用料(芽茶,仅次于毛尖的珍品普洱茶);⑤名称的由来(少女将这种自己采制的高档普洱团茶卖出后,积攒私房钱,用作购买出嫁时的嫁妆)。由此可见,到了清代则更具有下关沱茶的加工雏形了。

与下关沱茶量为接近的是“月饼形”团茶,此茶由景谷县私人茶坊制作,于1900年运销下关后并且在下关制作,又称“景关茶”。“永昌祥”下关茶厂在原有形状上加以改进,既吸取了“月饼形”团茶的小巧和便于运输,又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以及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后发酵因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小碗臼形下关沱茶的最大设计特点是:能使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增大表面积。如此精巧的设计,既保证了紧压团茶良好的透气性,防止团茶园过厚而内生霉变,又增大了团茶凹凸面与空气的接触,能有效地促进其缓慢地有氧自然发酵过程,对生料团茶的后发酵十分有利,能使其长期贮藏,历久弥珍。这一经典的创新设计于1902年完成,既秉承传统,又启迪未来,对往后的云南沱茶蜚声海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关沱茶的创始人为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镇圭),他于1902年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杨鸿春合资创立了“永昌祥”商号。在国内主要做滇藏。滇川贸易,在国外主要做滇缅、滇印贸易。其经营方针是:滇茶销川藏;川丝销缅;缅棉销滇;滇藏药销川。主要靠长途贩运,调剂余缺获利。

永昌祥的下关沱茶一经问世,很快在滇、川、藏等地打开销路,其他商家见沱茶利厚可图,纷纷投资经营,下关一时成了众商家角逐沱茶的大战场。在抗战结束前,下关有大小十八家茶厂,其中,以永昌祥、茂恒、复春和、成盛、洪盛祥等商号开办的茶厂规模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昌祥在商战中稳扎稳打,力挫群雄。该号的“松鹤牌”沱茶不仅非常重视质量,而且促销、防伪方式新颖。如:在一定批量的沱茶中,都可找到附有一根标有商标的金黄色丝带的沱茶,顾客每积足十根丝带,便可到经销店换取一斤茶叶。

在四川,“松鹤牌”下关沱茶备受推崇。陈邦贤伯勉斋随笔)记载:“在四川一带饮茶之风盛行,以沱茶量多,沱茶又以下关的沱茶为量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而且耐泡。”(云南通史长编》记载:“全川人士,盛称永昌祥下关沱茶,村镇茶肆,亦以其名标榜。”沱茶产于下关却在四川出名,纯属有绦。在川、滇方言俗语中,人们习惯将团块状的固形物称为“坨”。起初,永昌祥下关茶厂生产的普洱紧压茶主要有:主销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流域的“碗臼形”和销往康藏的“带柄心脏形”两种规格。以销区定名,前者称为“叙府庄茶”,后者称“紧茶”。由于下关“叙府庄茶”销川后,经沱江水冲泡,色、香、味俱佳,当地人为了表达对此茶的珍爱,遂将“沱江水”与“下关茶”进行文化联系,雅称之为——“沱茶”。“坨”与”沱”,一宇之改,使人们在品尝下关沱茶时很自然的联想到下关茶的清香,回味起沱江水的悠长。时至今曰,四川一直是下关茶的主销区,当地爱茶者仍对其情有独钟,无不与茶文化的传承有关。除产品质量过硬外,永昌样在经营中十分注重诚信,一诺千金。特别是与藏胞交易中,相互承诺,一年半载中不立字据却从不失信,因此深受藏胞信任,在商界中赢得了尊重。

中国红茶、沱茶之乡——云南思茅


普洱茶原产云南省,古今中外负有盛名,普洱茶生产历史悠久,椐南宋李石《续博特志》记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西藩,是指居住在康藏地区的兄弟民族,普茶就是普洱茶。可见早在唐代就有普洱的贸易了。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产攸乐、革登、倚邦------六茶山。普洱府即现在的普洱县,是当时的滇南的重镇,周围各地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现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仍盛产普洱茶。

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沤堆)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

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具有独特的陈香。普洱茶,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现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等多种功效。因此,普洱茶在日本、法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以普洱茶花原料,蒸压加工成的紧压茶有普洱沱茶、七子饼茶、普洱茶砖等等。

下关沱茶的文化及其历史


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香港惜壶茶舍有限公司负责人,以研究下关沱茶而出名的何景成先生,今天光临位于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下关沦茶专卖店,与下关代理林老板、林太太以及茶点西西网高先生一起畅谈普洱茶。

普洱茶的年代辨识,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现在,不少茶人都能够将勐海厂的产品年代断得十分清楚,以大体每两三年为一个阶段将茶品进行归纳,而下关茶厂的早期产品断代,还相对困难。

国营二级厂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30日正式走进历史,下关茶厂国营时代正式结束。何景成先生历经十余年的奔波与资料收集,与下关茶厂签订合约,共同制作完成,具历史代表性意义的沱茶复刻套装版本,以及复刻版专辑图鉴,内容涵盖下关茶厂五十几年来,具有代表性茶品历史背景与包装规格介绍,成为下关茶厂民营前最有纪念价值的产品。下关沱茶复刻套装版共分四部份,共有28颗下关茶厂历年来(1951~2003)所生产之具代表性沱茶包装,以原木锦盒精装。另附赠28颗下关沱茶图谱,及下关沱茶复刻版专书,2003年其著作《下关沱茶复刻版图录》已经将下关茶厂各款包装纸张的使用年代精确考证出来。第一次将沱茶历史,沱茶文化系统介绍给世人,推动了沱茶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下关沱茶的兴起,相信假以时日,普洱茶的年代鉴别,不会再如今日市场这般混乱。

什么是茶艺 ?


想了解《什么是茶艺 ?》知识吗,丰富的《什么是茶艺 ?》内容等你来看!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饮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扩展艺术领域。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茶艺,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汉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第六,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

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本文《什么是茶艺 ?》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什么是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白族烤茶与下关沱茶的介绍


沱茶已成为我国出口的滞销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远销日本、法国、意大利。法国(快报)曾登载了一篇题为《减肥茶--沱茶)文章,对泊茶进行介绍。文章说:沱茶的清香气使人想起农村院落的芬芳。现在欧洲,沱茶月销量达5吨多。这种茶对欧洲是新鲜的巴黎的售价为每百克25法郎,可在一些饮食店,几家茶叶铺和越来越多的药店里找到

这是国人民交友客的激进礼节。但是白族人的饮却很有特色。敬献给客人的则是用小砂罐焙烤出来的冲茶,客来献茶。色浓味醇,别具一 格。下面对白族烤茶与下关沱茶做一介绍。

主人就热情地让你堂屋里就坐,如果你来到白族人家作客。然后立刻在火盆上架火煨水准备烤茶。白族住宅主房长三间之一的堂屋就是厅,每家堂屋内一般都备有木架铸铁火盆,上面支着三脚铁架。这个火盆就是用来待客烤茶的

一面和客人寒 喧,白族烤茶的方法是很别致的人架好火、煤上水壶。一面把小砂罐放在火盆上预热,一定火候就放人茶叶,快速抖动簸荡,让茶叶在砂罐里翻腾。待茶叶发泡,呈微黄色,开始冒出茶的青香味之后,即冲入微量沸水;只听嚓嚓之声,顿时茶水全部化作泡沫翻上罐口如绣球花状;客人喷喷称妙,烤者亦用手轻拍大腿,叫:落,落!这时,满屋茶香味四溢,使迎客气氛更加热烈。等到泡沫落下之后,再加适量沸水,即可斟人茶盅内。这种茶称;雷响茶;每盅只能斟浓茶二、三滴,茶水呈琥珀色,晶莹透亮,浓香扑鼻,令人垂涎不止。盅内再兑少许开水,即可品茗,茶味香例醇厚。罐内再倒满开水,稍娘后又可再斟一轮。每斟一轮称一道茶。白族烤茶一般斟三道,俗称 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第一道茶是纯茶水;第二道称甜茶,茶内放人核桃仁片和红糖;第三道称回味茶,用茶水调,再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

客人接茶后又转敬给主人家的最长者,白族烤茶的敬茶礼节似乎也很繁缛。烤茶者首先将第一杯茶双手齐眉敬给客人。互相央谢;待对在座的人都央敬一番之后,方才开始掇饮。

茶盅要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枯致小巧的瓷杯为上品。客人手端着茶,白族烤茶很考究茶具。俗话说:酒盅要粗糙。一面品茗,还一面赞赏茶盅。主人斟出的每道茶的分量也很讲究,每杯不得一次斟满,以供品一两口为限。这就是白族俗语所说的: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满盅的茶拿给客人喝,这是很不礼貌的

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和烹而饮之。银生指现今的景谷至西双版纳一带。这说明早在l000多年前的唐代,白族人饮茶的历史己很悠久。唐樊绰的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西双版纳就已经盛产茶叶,并源源不断地运到大理。因此,当时的白族人已有饮茶习惯了只不过与现今的饮法不同而已。

下关是茶叶的集散地,自古以来。也是制茶中心。1908年,下关正式建立大型茶厂。原料主要来自双江、临沧、风庆、勐腊等县;制成后运销丽江、维西、宜宾、西藏等地。茶叶制品中,以下关沱茶闻名远近。

又名叙府庄。据说,沱茶。1916年以前销到四川叙府 宜宾)下关茶叶多为散装,因路途遥远,常遭风雨,损失很大。以后下关茶厂研制成沱茶,四川宜宾享有很高的声誉,因而得名叙府庄。又据说,沱茶的得名又与四川的沱江有关。

经过拣、蒸、揉、压、称五道工序精制而成。形如蘑菇、碗口,沱茶的配料 又称品堆)过去以猛库春尖、风山茶、博尚茶和景谷茶按一定比例。有100克和200克装两种,耐储,经久味不变。泡出茶色如竹叶青,香气独特,茶味持久,清香醇郁。下关沱茶用以烤茶,堪称上品,大理地区亦享有盛名。

什么是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茶是雅物,亦是俗物。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

历史

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诸国,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著名的"甘露事变"。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铜,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是个灵物,随国家政治的举措而升沉起伏,辉煌过,也晦气过。史书记载,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诈七年八家与夏议和,宋封元是为夏国王,并每年给以“银七万两,纲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宋朝国人将茶贡给朝廷,朝廷又将它贡给西夏,以取悦强敌。茶负载的不是友谊,而是对强权的屈服。

在我国清代,官场钦荣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茶俗

茶作为有特色的礼品,人情往来靠它,挖门子搭桥铺路也靠它。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为官为燎的,“一杯茶,一包烟,一张‘参考’看半天”。茶通用于不同场合,成事也坏事,温情又势利,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场,又是别样面目。在广州,“请吃早茶!”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语。一盅两件,双方边饮边谈。隔着两缕袅袅升腾的水气打开了“商战”,看货叫板,讨价还价,暗中算计,价格厮杀,终于拍板成交,将茶一饮而尽,双方大快朵颐。没茶,这场商战便无色彩,便无诗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纵商战败北,但那茶香仍难让人忘怀。

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诉诸公堂,不急着“摆场子”打个高低,而多少讲点江湖义气,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出面调停仲裁,地点多在茶馆,名叫“吃讲茶”。这不为错,茶道之宗旨就有“致清导和”一说。

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平民化,构成社区文化一大特色。如城市的茶馆就很世俗,《清稗类钞》记载:京师茶馆,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注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裙、就广坐,作茗憩,与困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忏也。然亦绝无权要中人之踪迹。民国年间的北京茶馆溶饮食、娱乐为一体,卖茶水兼供茶点,还有评书茶馆,说的多是《包公案》、《雍正剑侠图》、《三侠剑》等,顾客过茶瘾又过书瘾;有京剧条社,唱戏者有专业演员也有下海票友,过茶瘾又过戏瘾;有艺茶社,看杂耍,听相声、单弦,品品茶,乐一乐,笑一笑。

文人笔下的茶馆虽不甚雅,却颇有人间烟火气,在老残先生的"明湖居茶馆",可欣赏鼓书艺人王小玉的演出;在鲁迅先生的"华老栓茶馆"里可听到杀革命党的传闻并目睹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的镜头;在沙汀先生的"其香居茶馆"可见到已成历史垃圾的袍哥、保甲长、乡绅之流;在老舍先生的"茶馆"里你更可见到1889年清末社会各色人等,什么闻鼻烟的、玩鸟的、斗蛐蛐的、保瞟的、吃洋教的、特务、打手……等等,最后是精明一生的王掌柜解下腰带了其一生。……总之,一个小茶馆就是人间社会的缩影。

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条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综上所述,茶作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发出五花八的茶道,可叫官场茶道、行帮茶道、情场茶道、社区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这一切都发端于"口腹之欲",其主旨是"享乐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学的内蕴。为了学问完整些、系统些,我们可概称为"世俗茶道"。

进入80年代,生活节奏加快,市面出现了速溶茶、袋泡茶。城市里最便民的还是小茶馆,饮大碗茶,花钱少,省事,是最经济实惠的饮料。小茶馆和卖大碗茶的增多使饮茶的富贵风雅黯然失色。中国老百姓最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主要指大众化茶道)。中国人在,茶道在,但茶道不会再是明清时代的格局。

什么是“观音韵”


观音韵是大家即想知道,又说不清楚的一个老话题,曾几辈茶人、学者都想把它表达出来,奈何,中国文字还是不能把它表达清楚,也因此有了这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遗憾,正因为这样,给铁观音蒙上了一个神秘的嫁纱,让人寻觅,让人回味,给人想像的一个无限空间。观音韵,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酸有甜、有深藏不露、有霸气逼人、有温文雅而、有婀娜多姿...千奇万种、无穷无尽,皆是观音韵,就好像大海里的鱼类,都叫鱼,但品种繁多,观音韵亦是如此,每一泡观音茶、每个茶农所做的观音都有不同韵味,那么,到底韵味是怎样的一个感觉呢?

现实中,人们对音韵比较大众的认同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是深层次的茶叶文化的探讨或是说到精神方面的,那通常音韵的意思最简单的就是铁观音味。这里的味指气味,因为铁观音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所味。

安溪人品评铁观音,碰到观音韵不错,说是音韵有起或音韵有显,大多情况下称韵口。如果说音韵很重,就是说铁观音的特性很明显,当然是好茶了。如果说音韵不明,就是说铁观音的特性不明显,当然不是好茶了。总之,音韵是好的气质或特性。

读者也许会问,铁观音当然有铁观音的味了,这作何解?这里的铁观音味,指铁观音好的气味,这里有比一般更高的要求。像女人,有些是有女人味的有些就没有,有风韵的才有女有味,没有风韵的我们说她没女人味。很好理解吧。

我们说的音韵一般指品茶的过程中对茶叶品质的评价,主要指铁观音特有的好的气味,包括:杯盖的气味、茶水的气味、茶渣和杯底的气味。可单独指其中一种气味,比如说杯盖的音韵有明,但茶水的音韵不一定明显。铁观音的这几个方面的气味并不必然一致,存在一些差异,有的杯盖的气味很好,但茶水的气味并不是很好,有的茶水气味很好,但杯盖的气味并不那么好。也可总的综合说,这个茶的音韵好不好。另外也认为品完茶后的喉韵也是音韵的一部分。喉韵,就是齿颊留香,喉舌回甘的感觉。

这种好的气味,主要指香气,比如兰花或桂花的香气,还有一种酸味中带香的习惯叫做酸啷味,铁观音由于其特殊的属性,现实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香气类型,说法也各种各样,有的像红菇的气味、有的像糖果的气味、有的像新枞的气味,有的像花酸的气味,应有尽有,有的地方也会有一个地方气味的特点,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观音韵指铁观音香气的浓淡变化、王者之香的神秘莫测,若有若无、忽远忽近,缥缈不定,是一种香气的音韵流动和清幽隽永的暗香浮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谁能寻得观音韵,就是百岁不老人。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5409.html

上一篇:新春送年茶,这些茶你真的了解吗?

下一篇:中国茶艺:什么叫“茶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