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什么茶叶茶多酚含量高

2021-10-09

医学研究证实,茶之防老功能来自其所含之茶多酚。茶多酚为强效之自由基清除剂,可降血脂、抗血栓、抑制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产生,可防止细胞及组织被氧化破坏;也能增加体内自由基的消除,延缓衰老。因此多饮茶可防老的理由在此。而各种茶中,以绿茶之茶多酚含量最高。另外,因为普洱茶浸出物总量在茶中最高,茶多酚含量也非常高。

另外茶多酚含量的高低与季节有关,与茶树品种有关,与采摘的老嫩有关,与加工方式有关。

1、季节,气温越高多酚含量越高,夏天的茶比春茶高,低纬度的茶比高纬度的高

2、品种,大叶种茶的含量比小叶种的高。云南的茶树多酚类比江浙的含量就要高。

3、老嫩度。越精老的叶子,多酚的含量越高,茶梗中的含量又比叶子中的高。

4、加工,不发酵的茶比发酵的高。也就是说绿茶比红茶高。红茶因为发酵,茶中的多酚类聚合氧化生成茶红素,茶黄素了。

5、从整个茶树来看,茶多酚含量最高的是新梢,其次是老叶、茎、根,根中含量较低。

6、而在新梢中,芽梢的茶多酚含量低于第一叶,从第一叶开始,其含量随叶位增加而含量降低。

7、一般而言,气温高、光照强或光照时间长,茶多酚含量会增加,反之则会降低。所以,同一环境生长的茶叶,夏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秋茶次之,春茶最低。

8、不同色泽的茶叶在化学组成上是有差异的,紫色芽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黄绿色芽叶次之,深绿色芽叶含量较低。

鲜叶的茶多酚含量只是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茶多酚受工艺的影响非常之大。郑州师范学院的高海荣等人曾经对16种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进行过研究。我们简单来看看研究成果:

普洱沱茶(生茶)>信阳毛尖>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盛华茗茶>君山银针>观音王>铁观音>金骏眉>大红袍>信阳红>桐柏红>普洱饼茶(熟茶)>赤甘>陈年桔普(熟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含量茶多酚介绍


茶多酚类的组成及含量:茶多酚类是茶树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它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主要包含以下六类成分:黄烷醇类、羟基-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其中黄烷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黄烷醇类化合物中又可以分离出6种儿茶素:L(-)-表儿茶素(L-EC)、L-(-)-儿茶素(L-C)、L-(-)-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CG)、L-(-)-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L-(-)-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GCG)、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其中前4种儿茶素称为简单儿茶素,后2种称为复杂儿茶素。

茶多酚类是茶鲜叶中含量最多的可溶性成分,茶树鲜叶一般含有干重15%以上的多酚类,高的甚至可超过40%。它是茶叶的特征生化成分之一,也是目前茶叶医疗价值的最主要物质基础。鲜叶加工成干茶后,茶多酚类物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程度取决于加工方法。绿茶加工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多酚,所以绿茶的茶多酚含量在所有茶类中是最高的;红茶加工方法则使茶多酚尽可能多地被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等产物,所以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在所有茶类中是最低的,但红茶含有大量多酚氧化产物,它们也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效;乌龙茶则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它保留了一定数量的茶多酚,同时也含有一些多酚氧化产物。茶多酚在其他茶类中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加工中多酚类物质所受酶促氧化或非酶性氧化的程度。

主要生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多酚类物质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但其生理活性主要由其多个酚性羟基所决定。大量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已揭示了茶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杀菌抗病毒(与蛋白质的作用)、对DNA的保护及修复等生物化学性质。这些生化性质在医学上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生理活性上:

1、降血脂作用:动物试验及人体临床试验都已证明,茶多酚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动物和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同时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此具有恢复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茶多酚的降血脂作用也是茶叶能使肥胖者减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抗肿瘤作用:最早报道茶多酚抗肿瘤作用的是Fujiki. H等(1987年)。此后,来自美国、日本、中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数以百计的研究报告都揭示了茶的抗癌活性及其机理。从国内外文献检索到,茶多酚对肝癌、皮肤癌、胰腺癌、胃/贲门癌、白血病、肺癌、食道癌、鼻咽癌、结/大肠癌、艾氏腹水癌、膀胱癌、乳腺癌等一系列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都有效。茶多酚抗肿瘤的主要机理是:抗氧化作用、对致癌过程中关键酶的调控、阻断信息传递、抗血管形成、细胞凋亡作用等。茶多酚抗肿瘤的研究工作已相当深入和系统,贯穿了活体外研究、活体内研究、临床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各个阶段,所以茶多酚的抗癌活性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3、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实验显示茶多酚能显著升高高血脂症动物的血清超氧化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同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这表明茶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往往增高,茶多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使得它在治疗和预防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4、抗凝促纤溶作用:研究资料显示,茶多酚能显著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时间(AT Ⅲ)和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KPTT),同时降低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增加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粘附率,表明茶多酚有抗凝促纤溶,降低血粘度,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5、增强免疫学功能的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对极大多数疾病的治疗都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茶多酚类物质能增加中心免疫器官的重量,对抗体IgG、IgA、IgM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表明体液免疫功能得以加强。茶叶的许多保健功效都得益于茶多酚类及其他一些成分的免疫增强机理。

6、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证明茶多酚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酸杆菌、粘性放射菌、血链球菌、枯草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番茄馈疮、龋齿链球菌、毛霉菌、青霉菌、赤霉菌、炭疽菌抑菌等多种微生物的生长,但并不是所有细菌、真菌都受茶多酚的抑制,各菌种受抑制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研究发现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EGCG对流感病毒A3具有直接灭活作用,能被茶多酚类抑制的病毒还有:人轮状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人体呼吸系统合孢体病毒(RSV)、胃肠炎病毒、A型肝炎病毒、植物病毒等。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初步证明茶多酚类物质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1(即爱滋病)的强烈抑制剂,其中以EGCG的活性最高。

7、解毒作用:重金属元素是导致人体疾病和中毒的原因之一。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已对人类造成危害。茶多酚类物质可以与大多数金属离子进行络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抑制某些金属离子的吸收,缓解某些重金属导致的中毒症状。多酚类还可通过氧化还原作用把有毒的高价态重金属离子还原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低价态离子。

8、抗衰老作用:试验表明茶多酚对雌雄家蝇的半衰期显著延长13.6-15.5天,平均寿命比对照组延长36.1%~49.9%。茶多酚还能显著提高家蝇脑内的SOD活性、降低脂褐素含量,其效果远好于人参。联系到茶多酚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机理,茶多酚对人的抗衰老作用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9、抗辐射损伤:有调查得出,日本广岛原子弹轰炸后,凡有饮茶习惯的人存活率高于无饮茶习惯者;幸存者中得放射病的程度也以饮茶者为较轻;后来的动物试验也证明茶叶具有显著的抗辐射效应。因此,茶叶被称为“原子时代的饮料”。

除上述作用以外,茶多酚还具有抗疲劳、防龋齿等功效。从茶多酚的广泛医疗保健功能看,传统中医把茶叶誉为“万病之药”是有一定道理的。

10、茶多酚对人体的安全性:曾经认为茶多酚对人体是有害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茶多酚研究的深入,发现它非但没有危害,反而对人体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和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医学对茶多酚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如下:大鼠口服茶多酚的毒性试验结果是:LD50雌鼠为12.5?mg/kg,雄鼠为10.8?mg/kg,属实际无毒级,其蓄积试验系数K>5.3,属弱蓄积性,微核试验为0.79g/kg对小鼠骨髓无损伤作用,对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无畸变作用。在小鼠对比实验中,茶多酚对小鼠血液中的白血球数,红血球数,血浆蛋白,血清以及对小鼠肝脏,心脏,脾,大脑等均无影响;对人体试验也证明茶多酚无排异反应,无毒性,对人体无害。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仪器和用具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分光光度仪。

试剂和溶液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和5g (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2.pH7.5磷酸盐缓冲液:磷酸氢钠: 称取23.377g磷酸氢二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磷酸二氢钾:称取9.078g磷酸二氢钾,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取上述磷酸氢二钾溶液85ml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操作方法

1.取样按《茶 取样》的规定取样。

2.试样的制备按《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

3.测定步骤 (1)试液的制备按《茶 水浸出物测定》中的规定,制备试液。 (2)测定准确吸取上述(1)试液1mL。

4.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缓冲液至刻度,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5.结果计算 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A×1.957×2 L1 茶多酚(%)=──×──×100 100 L2×M×m 式中: L1——试液的总量,mL; L2——测定时的用液量,mL; M——试样的质量,g; 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 A——试样的吸光度; 1.957——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如果符合重复性的要求,则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重复性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

为什么选购茶饮料时要看茶多酚含量


近年健康风猛吹的情况下,素以“健康”为主打的茶饮料越来越人气飙升。

茶饮料正日益成为人们首选的日常饮品。然而,调查发现,目前超市销售的品牌茶饮料在标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这给消费者造成了认识误区。“100%原叶泡制”、“回甘就像现泡”是各大茶饮料品牌纷纷打出来的竞争标语。什么是茶饮料?经过一道道加工程序,茶饮料与茶有什么不同,天然营养成分究竟还存留多少?

专家提醒,喝茶饮料要挑茶多酚含量最高、含糖量最低、其他配料添加最少的。

市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茶饮料产品的内在质量差异较大,品名、标签等也不够规范。

一些打着茶饮料名号的饮品实质上根本不含茶叶的健康成分——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

不少茶饮料只是含糊地标注含有“绿茶”或者“红茶”,没有明确标注具体成分,在茶饮料的配料表上找不到“茶多酚”字样。

还有的包装上只明确标注是添加了金银花、菊花、荷叶、大麦等配料的混合饮料。

按照国家标准,茶饮料被定义为:将茶叶用水浸泡,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提取液、浓缩液、速溶茶,再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乳制品、植(谷)物的提取物等调制加工而成的液体饮料。包括我们熟悉的红茶、绿茶、花茶、奶茶、果味茶等。

任何一道工序都可能损害或改变茶叶的天然成分。经工业化生产的茶饮料,茶多酚、维生素C等茶叶主要营养成分都有所降低。茶多酚易与香精中的生物碱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茶饮料的色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要处理掉一定量的茶多酚。另外,饮料中不可避免地加入香味剂和保鲜剂等添加剂,这些综合起来都使得茶饮料的营养价值无法与直接冲饮的茶相比。

在《茶饮料》国家标准(GB/T21733-2008)中,对茶多酚含量作出了严格规定:要求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应≥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乌龙茶的茶多酚含量≥400mg/kg;调味茶饮料如碳酸类茶饮料,仅要求茶多酚≥100mg/kg;茶多酚含量低于这个标准,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类。

由于茶饮料中含有咖啡因(40-60mg/kg),还有很多都含糖,并不适宜解渴。

总体来说,瓶装茶饮料营养价值不大,是一种饮料而不是茶,经过工业化生产,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含量降低,而所加入的色素、白砂糖、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对人体没有益处。

因此,要追求健康和营养价值,茶饮料不是选择对象。

影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因素有日照和气温


影响鲜叶茶多酚含量的因素很复杂。不同地域,土质发育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管理措施的差异、茶树品种差异,都对鲜叶茶多酚含量有影响。

研究认为,在大致同等的自然条件下,海拔高度差异、季节差异导致的光照、温度差异是形成不同海拔和不同季节下茶树鲜叶茶多酚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其基本规律是:日照和温度有利于茶多酚物质的积累,在日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鲜叶茶多酚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据一份报告揭示,适当增加日照和温度,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代谢。茶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依靠糖类物质作为先质,各种碳素代谢提供化学能量,借助于氨基酸和其他含氮物质的参与完成代谢合成。

而碳素物质的代谢有赖于氮素营养的不断提供,氮素物质代谢又依靠碳素代谢供给能量和碳架。所以,鲜叶内物质代谢处于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动态平衡之中。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一平衡被打破,向着新的方向发展,一些物质得以积累,一些物质消耗,建立新的平衡。茶园区域气候随海拔不同而改变,在高海拔地区阴雾时,大雾缭绕,湿度大,对茶树鲜叶营养循环、酶活性增加起到了特殊的高生理作用,有利于含氮物的生化合成;晴时,茶树受到较多较强的漫射光作用,光合强度增大,茶蓬基部长期阴湿,这种条件下也有利含氮化合物合成积累。因此温度高、湿度大,多酚类的生物合成和氮化合物的分解代谢速率受到调节,整个体内合成积累倾向于含氮物。

另外,高海拔地区,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温射光居多。光,作为茶树合成碳素化合物的能源,茶多酚又是碳素代谢的二级产物。在光饱和点以下,茶树叶片内的叶绿素的同化能力与光照度呈正相关,虽然茶多酚类物质由其它物质转化合成的生化过程并不需要光照,但是,光照与茶多酚类的合成有间接的相关性,光照强度减弱,将会减少茶多酚的合成积累。

因此,含氮物合成积累、碳素代谢的减缓、中间产物积累的减少,就是高海拔鲜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低的必然生理原因。 季节的变化使气温、光照等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茶园小气候改变,反映在鲜叶代谢平衡向另一个方向改变。

春季,气温回升,但日照较弱;夏季气温高、日照强,雨水又较充足,有利于碳素代谢。茶树体内作为茶多酚形成的光质和机体内各种生化运动的呼吸基质的糖类得到积累,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碳架。

随着温度的增高,呼吸作用加强,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积累,酶活性也随温度增加而加强,因而有利于鲜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合成积累。所以在夏季出现含量峰值。 老叶代谢机能弱于嫩梢,合成代谢的方向与嫩梢不一致,糖类转化为不溶性物质即纤维素。整个生理过程倾向于消耗,积累减少,所以其茶多酚含理低于嫩梢,但含量变化规律都与嫩梢相似。

选择品牌茶饮料要看茶多酚含量


在近年健康风猛吹的情况下,素以“健康”为主打的茶饮料越来越人气飙升。

然而,调查发现,目前超市销售的品牌茶饮料在标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这给消费者造成了认识误区。

专家提醒,喝茶饮料要挑茶多酚含量最高、含糖量最低、其他配料添加最少的。

市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茶饮料产品的内在质量差异较大,品名、标签等也不够规范。

一些打着茶饮料名号的饮品实质上根本不含茶叶的健康成分——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

不少茶饮料只是含糊地标注含有“绿茶”或者“红茶”,没有明确标注具体成分,在茶饮料的配料表上找不到“茶多酚”字样。

还有的包装上只明确标注是添加了金银花、菊花、荷叶、大麦等配料的混合饮料。

新的国家标准对于茶饮料规定:茶多酚的含量须≥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须≥500mg/kg。茶多酚含量若不达标,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

总体来说,瓶装茶饮料营养价值不大,是一种饮料而不是茶,经过工业化生产,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含量降低,而所加入的色素、白砂糖、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对人体没有益处。

因此,要追求健康和营养价值,茶饮料不是选择对象。

茶叶茶多酚有什么作用


茶多酚(Tea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类物质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茶叶中的茶多酚对人体作用非常大,概括起来有降低血脂、抑制人体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降低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杀菌、消炎等多种功效作用。

茶叶茶多酚的作用

1、抗氧化、抗衰老

茶多酚中最主要物质当属花青素,我们知道法国红酒拉菲、云南紫娟茶之所以卖得贵,是因为花青素含量极其高,花青素最主要作用是抗氧化、减缓皮肤衰老进程。茶多酚有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皮肤线立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有抗衰老效应。研究表明,茶多酚抗氧性明显优于维生素E,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2、消脂降血压血糖

普洱茶茶多酚与叶绿素、维生素C融合时,会达到减肥消脂功效。茶多酚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P融合在一起,能有效防治高血压发生。茶多酚较强抑制转换酶活性作用,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作用。茶多酚对人体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3、健齿除口臭

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酶活性作用,使葡萄糖不能在菌表聚合,病菌便无法在牙上着床,使龋齿形成过程中断。此外,茶叶中皂甙表面活性作用,可增强氟素和茶多酚类化合物杀菌作用。茶叶防龋作用,主要是这三类化合物综合作用的结果。

4、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茶叶水洗脸能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损伤等功效。茶多酚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自由基,保护黑色素细胞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形成。茶多酚对脂质氧化产生抑制,减轻色素沉着。

5、可舒缓肠胃、促进消化作用

茶多酚具有刺激胃肠道反应,加速大肠蠕动以达到治疗便秘效果。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抑制和杀灭引起腹泻等各种有害病原菌,舒缓肠胃紧张状态,达到消炎止泻作用。茶多酚增强消化道蠕动,预防消化器官疾病发生。茶多酚化合物以薄膜状态附着在肠胃伤口上,对溃疡创面起到保护作用。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同时配上植酸防腐效果更佳。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

茶多酚中残留乙酸乙酯的含量测定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且具有抗突变、抗癌、抗衰老、抗菌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在医疗保健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产品工艺中使用了乙酸乙酯,故应控制残留量。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选用401有机担体为固定相,乙酸丙酯为内标,对茶多酚及其产品中的残留乙酸乙酯进行了含量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较好,可作为制定质量标准乙酸乙酯控制方法的参考。

一、测定仪器、试药及色谱条件

仪器:日本岛津GC-RIA型气相色谱仪,RPR-GI微处理机。

试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均为分析纯。

色谱条件:401有机担体,玻璃柱:3.2mm×1.6m,FID检测器,进样口及检测器温度:200℃,柱温:160℃,理论塔板数(以乙酸乙酯计算):863,分离度:4.7。

二、测定的线性范围

对照贮备液的配制精密量取乙酸乙酯适量,置容量瓶中加水制成2μL/mL的溶液。

内标贮备液的配制精密量取乙酸丙酯适量,置容量瓶中加水制成2μL/mL的溶液。

测定方法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液5份,各精密加入适量内标溶液,加水制成含对照品浓度为0.1~0.8μL/mL,含内标物浓度为0.4μL/mL的梯度溶液,每份进样1μL,连续进样3次,以浓度与对照品/内标峰面积比值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Y=2.5070X-0.0293r=0.99997.在0.09005~0.7204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注:配制对照和内标贮备液用体积计算是为了配制方便,在计算时以比重换算,以下同。

三、回收率测定

精密称取已知乙酸乙酯残留量的茶多酚和产品各适量,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对照贮备液,按“样品测定”项下操作,测得茶多酚中乙酸乙酯残留量的回收率为99.41%(n=6),RSD=1.91%,片剂中残留量的回收率为99.48%(n=4),RSD=0.18%

四、精密度试验

分别取一批茶多酚及其产品的供试液,进样1μL,连续进样6次,测得茶多酚中残留乙酸乙酯的平均值为5.30%,RSD=0.41%,产品中残留溶剂的平均值为1.25%,RSD=0.43%。

五、样品测定

对照溶液的配制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液和内标贮备液各适量,置同一量瓶中,加水制成含对照品和内标物均为0.4μL/mL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茶多酚:精密称取茶多酚约0.1g,置10mL量瓶中,加内标贮备液,加水制成含内标0.4μL/mL的溶液。

茶多酚产品:取5粒,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约相当于0.1g的茶多酚,按“茶多酚”溶液制备项下方法配制溶液。

注:取样量应根据乙酸乙酯残留量而定,应使乙酸乙酯与内标物的峰响应基本一致。

测定方法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仪器,连续进样3次,按峰面积计算即得。

测定结果在上述条件下乙酸乙酯和乙酸丙酯能很好分离,无干扰测定峰出现(图1),对3个厂家的茶多酚和2批片剂中的溶剂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

样品名称

A

B

C

1

2

含量(W/W %)

5.71

5.62

5.81

2.12

1.25

RSD(%)

0.57

0.55

0.04

2.06

0.01

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什么?


1、茶多酚是什么

中文名:茶多酚

释义: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

包含: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重要含量: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特点: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2、茶多酚含量知多少

并非所有茶类的茶多酚含量都是一样的。茶叶发酵程度越深,茶多酚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数量就越多,茶多酚含量就会相应减少。

而绿茶未经发酵,茶多酚含量相当丰富,有数据显示,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比同等品质的红茶高出144%,比同等品质的乌龙茶高出59%左右。

除了种类,茶叶的品质也会影响茶多酚的含量。比如制作茶叶时,茶叶越嫩,品质就越好。因为嫩叶生长在顶端,最接近阳光,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会合成较多的酚性物质。

3、茶多酚有什么用

抗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抑制皮肤线粒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具有抗衰老效应。研究表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比维生素E强18倍,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缓解过敏

茶多酚能强烈的抑制组胺的释放作用,实验证明茶多酚抗变态反应和抗皮肤过敏反应比目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的抑制效果强2~10倍。

排毒

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产生沉淀,有利于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另外,茶多酚还具有改善肝功能和利尿的作用,因而对生物碱中毒有较好的抗解作用。

助消化

茶多酚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防辐射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

护齿

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杀死在齿缝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龋齿细菌,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有效的中断了龋齿形成的过程。残留于齿缝中的蛋白质食物成为腐败细菌增殖的基质,茶多酚可以杀死此类细菌。

养颜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4、茶多酚对哪些病有益

癌症

绿茶与防癌,早就不是新话题了。茶多酚能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功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高血压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动脉硬化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动脉粥样化斑块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降血脂、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糖

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中风

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挛,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血栓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另外,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

哮喘

茶多酚能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映,对哮喘等过敏性病症有显著疗效。

便秘

俗话说:“早茶一盅,一天威风”,茶多酚具有刺激胃肠道反应,加速大肠蠕动以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腹泻

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抑制和杀灭引起腹泻的各种有害病原菌,并舒缓肠胃的紧张状态,以达到消炎止泻的效果。

坏血症

茶多酚能够促进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坏血症。

喝茶让人健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多酚的作用。健康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日照和温度是影响茶多酚含量的重要因素


影响鲜叶茶多酚含量的因素很复杂。不同地域,土质发育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管理措施的差异、茶树品种差异,都对鲜叶茶多酚含量有影响。

研究认为,在大致同等的自然条件下,海拔高度差异、季节差异导致的光照、温度差异是形成不同海拔和不同季节下茶树鲜叶茶多酚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基本规律是:日照和温度有利于茶多酚物质的积累,在日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鲜叶茶多酚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据一份报告揭示,适当增加日照和温度,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代谢。 茶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依靠糖类物质作为先质,各种碳素代谢提供化学能量,借助于氨基酸和其他含氮物质的参与完成代谢合成。而碳素物质的代谢有赖于氮素营养的不断提供,氮素物质代谢又依靠碳素代谢供给能量和碳架。所以,鲜叶内物质代谢处于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动态平衡之中。当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一平衡被打破,向着新的方向发展,一些物质得以积累,一些物质消耗,建立新的平衡。 茶园区域气候随海拔不同而改变,在高海拔地区阴雾时,大雾缭绕,湿度大,对茶树鲜叶营养循环、酶活性增加起到了特殊的高生理作用,有利于含氮物的生化合成;晴时,茶树受到较多较强的漫射光作用,光合强度增大,茶蓬基部长期阴湿,这种条件下也有利含氮化合物合成积累。因此温度高、湿度大,多酚类的生物合成和氮化合物的分解代谢速率受到调节,整个体内合成积累倾向于含氮物。另外,高海拔地区,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温射光居多。光,作为茶树合成碳素化合物的能源,茶多酚又是碳素代谢的二级产物。在光饱和点以下,茶树叶片内的叶绿素的同化能力与光照度呈正相关,虽然茶多酚类物质由其它物质转化合成的生化过程并不需要光照,但是,光照与茶多酚类的合成有间接的相关性,光照强度减弱,将会减少茶多酚的合成积累。因此,含氮物合成积累、碳素代谢的减缓、中间产物积累的减少,就是高海拔鲜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低的必然生理原因。 季节的变化使气温、光照等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茶园小气候改变,反映在鲜叶代谢平衡向另一个方向改变。

春季,气温回升,但日照较弱;夏季气温高、日照强,雨水又较充足,有利于碳素代谢。茶树体内作为茶多酚形成的光质和机体内各种生化运动的呼吸基质的糖类得到积累,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碳架。随着温度的增高,呼吸作用加强,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积累,酶活性也随温度增加而加强,因而有利于鲜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合成积累。所以在夏季出现含量峰值。 老叶代谢机能弱于嫩梢,合成代谢的方向与嫩梢不一致,糖类转化为不溶性物质即纤维素。整个生理过程倾向于消耗,积累减少,所以其茶多酚含理低于嫩梢,但含量变化规律都与嫩梢相似。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4846.html

上一篇:狗牯脑茶选购指南与冲泡技法

下一篇:好茶、坏茶,闻闻有没有这几种味道就知道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