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进入土豪时代

2021-08-31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普洱茶进入土豪时代”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普洱茶进入土豪时代”相关知识!

中国普洱茶网讯:当下普洱茶一扫几十年来的筚路蓝缕、无人问津,已进入了最闪耀的土豪时代,文化与财富并存!土豪品牌,土豪普洱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里。

一万五一饼的普洱新茶你能想象吗?一掷千金只为喝杯老茶你能想象吗?尚在严冬腊月就大把派钱给茶农只为预定来年春茶你能想象吗?珠三角大量私人藏家仓库囤积价值过亿的普洱茶你能想象吗?是的,这些就是最近两年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情节,当下普洱茶,一扫几十年来的筚路蓝缕、无人问津,已进入了最闪耀的土豪时代,文化与财富并存!

土豪品牌和土豪茶

2013年末,普洱茶市场风头正劲的土豪品牌,当属雨林古茶坊,其土豪产品腾蛟起凤、野芳等将普洱新茶的价格拉上了一个历史新高度,意在切割大牌无能为力的高端版图。

老牌大厂也不甘寂寞,大益金色韵象、下关金色印象前后上市,这两款被业内称为土豪金的产品,也一度在普洱茶市场上呼风唤雨,名噪一时。

一些本就打土豪牌的高端古树普洱品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飞速发展起来,如陈升号的班章金印、润元昌的印级系列、合和昌的丹凤朝阳、澜沧古茶的传奇系列等一些土豪品牌土豪茶,在普洱茶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所有的这些都表明,普洱茶消费者已明朗细分,藏客也明确往高品质普洱靠拢,普洱茶已经全面进入土豪时代!

土豪高价收料,普洱毛茶暴涨

2013年进入下半年以来,业内众口一词的预测,明年普洱茶春茶行情仍然高涨,这就使得新一轮毛茶(未加工的茶菁)资源抢夺战提前打响。10月,山头茶小众产品主力军东莞客纷纷奔赴云南各著名茶区大派现金,预订来年头春的优质毛茶。有茶商短短三四天内就送出现金300万元,只为茶农届时能高看一眼。

再加上近年来涌现出的诸多主要走高端、小众路线的山头茶品牌,如陈升号、合和昌、润元昌以及最近冒出来的雨林古茶坊,这些品牌与大益、下关等大众化普洱茶品牌有所不同,它们无不以云南某一知名山头或茶区的古树、大树茶为卖点。这就使得本就稀缺的古树原料资源,成本更快上涨,加速推进普洱茶进入土豪时代!

近年来,凭借投资普洱茶而身价倍增,跻身土豪行列的茶人,可谓大有人在。商人逐利的天性,犹如鲨鱼对血的敏感一样,很多人闻到钱腥便想进来,有没有收获则很难说,尤其是在普洱茶行业风云变幻、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的时期,繁荣背后可能是泥沙俱下。

2013年普洱茶行业报告指出:未来几年是普洱茶的品牌年,谁能做好普洱茶品牌,谁就能在未来胜出。于是,更多想成为土豪的茶商,选择了另一条比较稳妥的途径加盟一些有潜力的古树新贵品牌,达到共同富裕。

一时间,全国范围内雨林古茶坊、陈升号、合和昌、润元昌等高端普洱品牌的加盟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cy316.com

土豪背后的反思

是的,无论你认不认同,普洱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资本时代。在国内普洱茶投资渠道不通透、产业链条不完善的大背景下,老牌大厂可以循规蹈矩、力求创新,而一些想做得长久的新贵品牌,就不得不思量一下了。

一辆车才起步,就把油门踩到底,这是自取灭亡,无论曾经历怎样的繁荣,自我高潮之后,都应该回归性价比才是长远之道!

而对于我们大多数茶友来说,少数能理解普洱茶收藏系统的人,要么是对系统产生的巨大利润感兴趣,要么产生依赖,大多不会质疑反对;而绝大多数的人,都由于不了解这个系统,导致在收藏上屡屡出现失误。

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我们只需记住不管普洱茶的投资收藏还是企业发展,都应以品质为王。这样,就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cy316.com编辑推荐

易武普洱茶的历史时代


谈谈普洱茶在易武时代的兴盛,又因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易武茶业走向衰落。以及易武茶马古道形成的原因,以及现在易武茶马古道的文化符号;如古茶园、古茶座、古民居、公家大园易武是六大茶山之一,六大茶山是享誉中外的普洱茶的原产地,而易武更是种茶、制茶和销售茶叶的中心。宋朝时,当时六大茶山所产的茶叶已远在广西进行茶马交易。据史料记载,明代以来,商贾、民众出资出力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主要通道,普洱府向清朝廷上贡的女儿茶,也是从这条驿道运出。道光十年(1830年),在磨者河上首建永安桥,连接易武和倚邦。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从此,普洱茶内销思茅、元江、石屏、昆明等地,一部分销往西藏。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之,随着茶产业的兴起,茶马古道应运而生。易武作为古代六大茶山茶叶的集散地,历史地成为了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形成了以易武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格局,分别通向北京、西藏、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除了进京和进藏的2条线路外,其余都通向了毗邻的国家。有一条拥有悠悠近2000年历史的古道,起源于西双版纳,也一度延伸到东南亚以及南亚,它不仅见证了普洱茶贸易的盛衰,更推进了古远的民间国际贸易。

易武盛产茶叶,乃普洱茶古代六大茶山之一。随着茶叶产业逐步兴旺,明清时期,商贾、民众集资投劳修路架桥,开辟茶马驿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古驿道,全长535华里,是六大茶山通向思茅、普洱的第一条石板铺就的茶马古道。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通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青石块铺成的道路,路面宽3~4尺,全长470华里。民国年间,历任镇越县长下令各区、乡组织义务民工整修,以县府治所易武为中心,通往各区、乡的便道。至1949年,易武通往国内主要驿道有7条,总里程2875华里。通往老挝的有4条,总里程1480华里。由于年久失修、交通改道等原因,现在只有少部分残留下来。如今易武乡境内尚且保留的青石板茶马古道有19段,总长10617米左右。

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大量汉人进入易武经营茶业,使易武茶业市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许多茶庄纷纷停业,易武茶业走向衰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普洱茶再次名声鹊起,沉寂多年的普洱茶传统加工作坊纷纷涌现,传统制茶工艺继续传承。

易武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唐人樊绰在《蛮书》中曾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银生城指的是唐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辖今景东、景谷、普洱,西双版纳。成书于清嘉庆时期的《滇海虞衡志》记载:普洱茶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端、六日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足见当时茶业之盛。道光及光绪本《普洱府志》,则以攸乐、倚邦、莽枝、蛮湍、慢撒、易武为六茶山,去革登而新增易武,革登茶业产量,当时可能已衰落,由易武取而代之。易武海拔较高,最高处达2000多米,产茶各山,干季期间,晨雾甚浓,日中方散,雾凝如雨,茶树赖以滋润,茶质优良。据当地人的讲述,易武土着民族在东汉末年将野生茶树引为药用,并从药用变为饮料,发展成主要的经济作物,投入市场交易,但没有史实可考。然而,易武在唐朝时开始大量种茶,却有据可依。据李石续《博物志》,认为茶出银生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樊绰《蛮书》约成书于唐懿宗咸通四年,后于《茶经》面世一世纪,此当为易武产茶的最早记录。易武茶业经唐、宋两代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形成茶产业。到了元代,因为战争和疾病的危害,土着村寨大量迁并,人口逐年减少,茶业也随之衰落。明朝茶业有所恢复。明末清初,内地人看到易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以及发展茶业的巨大潜力,相约迁居易武,特别是石屏人大量迁居而来,掀起了奔茶山的热潮。石屏人迁居易武后,不仅恢复了荒废的茶园,还新垦种植了许多新茶园,使易武的茶业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有名的万亩茶园和万担茶的主产区。茶叶的加工也从加工散茶转向加工成型茶,分别制成元宝茶(七子饼茶)、长方形茶砖(砖茶)和团茶。其中以圆形饼茶最为出名,曾一度扬名海内外。茶成为易武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清嘉庆至道光年间,茶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据李拂一先生着《镇越县新志稿》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是六大茶山最辉煌的时期,易武茶山年产晒青毛茶7万担,最高时达10万担。茶业的发展,使当地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呈现出盖楼房、建寺庙、办茶庄、开店铺、办学堂、筑路架桥的兴旺发达景象。至今还保留有大量的古茶园、古建筑、茶马古道等文化遗产。

易武茶马古道的文化符号古茶园易武至今还有古茶园11430亩,主要分布在麻黑、高山、曼洒、曼乃、曼腊等几个地方,全乡各个地方均有零星分布。位于麻黑村委会的古茶园最具代表性,茶园面积4700多亩,有茶树56.4万余株,这片茶园均为老茶树,从明朝初期起就开始在这里种植,在清雍正至道光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和民国不间断地补种,增种,由此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古茶座易武茶产业的发展,在漫氏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到国内外战争、社会动乱、天灾人祸、方针政策的影响,时而兴旺发达,时而冷冷清清,在清嘉庆、道光时期茶业发展达到顶峰,易武茶区(包括漫撒茶山)茶民众多,茶商云集,茶庄林立。主要茶庄有:同兴号,大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易武建立最早的茶庄,与同庆号、乾利贞、同昌号多年形成四强之势。其他茶庄还有东和祥(义兴祥)、泰东祥、宋兴昌、元泰丰、鸿庆号等。

古民居明洪武年间,中原汉族人口大量迁入石屏。明末清初,六大茶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发展茶业的巨大优势,吸引了部分石屏等地人迁入易武。清乾隆年间至道光年间,易武土司用窑泥制造砖瓦坯,造瓦窑烧砖瓦,建盖四合院民宅,其建筑结构和布局与江南各地略同。易武现存的古民居一般是砖土木结构,即房屋结构用木质穿斗,外墙用砖石打基石,上面用土夯筑山墙,房顶用筒瓦铺盖的四合院。为正堂两耳的二层楼房,正大门前是用青石铺设的正方形天井,正面上房为堂屋,堂屋两边为主人卧室,每边用木板隔分为里间和外间。长辈多住里间并铺没有地板,中间为堂屋,作为祭祀活动和接待亲戚朋友及设宴席专用,有时用于粮米加工的临时作坊。楼上用木板相隔,有的用作堆放家什用具,有的用作接待远亲留宿之用。正房下左右建有二层楼的耳房,下面为灶房,楼上一般作粮食储藏室。房屋一般是坐北朝南或因地形而为坐南朝北,屋脊两端翘起,左端微高,右端稍低,意为:左青龙、右白虎。整个民宅建筑风格和各种花纹雕刻及禽鸟图案,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公家大园该大园被认为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是茶文化在易武的见证。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易武、倚邦、攸乐、曼撒、曼砖、革登70%的茶叶均在易武集散,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约400余年的10株大榕树紧紧围绕着公家大园,树冠高大,枝叶茂盛,仿佛在迎接八方来客。榕树的根系当时还被马帮运茶出发前用来栓马。

2006年,在易武原关帝庙旧址仿照关帝庙建筑风貌,建成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951.9平方米,馆内收藏有石刻碑文、木匾、清代字据契约和当地老百姓祖传的制茶、泡茶、马帮驮运茶的工具,各茶庄、茶号生产的茶叶样品,有关茶文化历史书籍等计364件。

作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和普洱茶的原产地,易武在清朝光绪年间,一度是云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茶叶生产、加工和集散之地。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商业繁盛,马帮不绝就是对易武古镇那时的真实写照。

茶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促进了其他(传统)产业,如:种植业、加工业、纺织业、商业、交通的发展。使易武呈现出商旅民工云集、店铺茶庄林立、骡马、牛帮塞途的繁荣景象。

大量汉人迁居易武种茶、制茶、卖茶,既恢复和发展了茶业;由于当地土着民族与汉族共同居住、共同耕作、共同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汉族的花灯艺术、教育形式(私塾)、酱菜加工、农具制作、建筑技艺(四合院)、纺织技术等大量先进的汉文化传人了易武,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以上就是中国普洱茶经网提供整理的关于易武普洱茶历史时代的繁荣昌盛的相关介绍。

土豪是怎么喝茶的,你是土豪么?


突然间,土豪这个词就热了。网友们纷纷调侃,和土豪做朋友才是正经事!并在微博上发起如何快速变身土豪、如何和土豪做朋友等话题。网民们最初用土豪来形容游戏中舍得花钱的玩家,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逐渐,土豪的称呼蔓延到了现实世界,成为当代一类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土豪这个原本带有明确历史意涵和贬义色彩的词,经过网络造词运动的重新赋义,如今这个词成为眼下最热门、颇具调侃味道的关于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而几年前,人们还习惯用暴发户来称呼这一人群。

真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国人再谈土豪时,已然不是你死我活的社会氛围了,却还是有对立的眼光和无法言说的莫名感,网上围观的人们也无所依从地嘲笑着土豪,但眼睛里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

打着飞的去喝茶

新土豪喝茶,讲究去原产地,要是没有去过那些出名茶的原产地,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喜欢喝茶的。至于交通工具吗,在天则为飞的,在地上则为路虎,因而被人戏称为飞泡一族。就是国内有一片好水的名山大川,也一律都在土豪的飞行名单上。

有位土豪朋友在喝茶飞行日记中写道,我更喜欢简单一点,带上茶,一个空杯。因为有低压反应,也会把茶膏带着,在飞机降落时,嚼嚼茶膏来舒缓下耳朵的失聪和耳鸣。但身边那些过分讲究的朋友却不那么看,他们到高海拔区域,会带上日本铁壶,一个大箱子里,全是各种茶器。

一路上随身带着水质监测仪的,算是比较省心的了。最过分的是那种还随时要空运水的。有一次在宾馆刚住下,一土豪朋友惊呼道:这里的TDS值这么高,怎么能泡茶啊?便随手拿起手机要求速递矿泉水。

还有随身带着电子秤称茶的,那就太没品了。讲究的土豪随身带着价值不菲的象牙小秤,以便掌控投茶量。随身携带的茶起码也要有十几种,老白茶啊老岩茶啊老普洱茶啊,都有专业的茶袋密封,按照行程准备茶量。

如果每人带着电磁炉也罢,四五个人都带着的话,最悲剧的就是宾馆,提供不了充足电量,只好专门分配出一个服务员,来回送水。因为这样,他们甚至研究出来,哪个牌子的行李箱,最适合装这些物件。

说到茶本身,大家都知道有六大茶类,土豪要想装的话,岩茶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贵啊,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大红袍,肉桂,老枞水仙了,要喝就装到底,人家问这什么茶?土豪一般这样说,武夷山野生老树岩茶,生于乱石之上,来来来,坐下喝两杯。

遇到喜欢原生态的土豪,现在白茶很时髦。不过这需要一定的底蕴,如果手里没有年份老的白茶,千万别拿寿眉、贡眉出来丢人,至少也得是牡丹,不是白毫银针不放个十年八载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白茶的!

喜欢仙风道骨范儿的土豪,那喝绿茶,必须要装备一个专门放绿茶的冰箱,明前龙井、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就不用说了,还一定要有点小众茶,比如新茶西涧春雪,味道也很好,而且没人见过,装起行家来效果奇佳。还有,岩茶、普洱这种工艺性非常强的茶,这些茶一定不是从市场上买的,怎么说也是名家或者朋友所赠。如果是花钱买的,也最好是自己定制的,至少可以对朋友说,这茶是做茶的师傅按我口味做的,市场上没有。透着牛。要说到普洱,要是你家里没几饼八八青饼,都不好意思说爱喝普洱,转身走吧。

土豪家里绝对会置办上好的茶架子,从改革开放开始各种年份的普洱,到日本、台湾地区回流的茶,都有,茶叶罐也绝对考究,景德镇大师做的青花为上选,最次也得是紫砂的。摆放的架子如果不是黄花梨,也是小叶檀的,如果连这水准都达不到,那真不好意思拍照秀照片啦,要追求比作家的书房还拉风。

要经常出席各种茶会和雅集

如果能在高手如云的地方装,那就是绝世高手。出席茶会和雅集,土豪评茶的时候一针见血只评茶不评人,都是出来混的,批评泡茶人的水准,不如从火候和韵味上来说道。茶一上口,如果能立刻指出茶的坑口或者山头,是老茶还要指出年份,那现场效果才能达到极致。不过此项甚难,若无多年功力,土豪一般还是达不到这需要真功夫的境界。

平时要多读诗,无病呻吟的句子多记得一点,喝着喝着就来一句,最好是自己写的,才更有效果。《茶经》如果你背不下来或者念错字的话,还是别提这茬了。

喝茶总得有地方,土豪的家里都会有一间屋子装修成茶室。茶桌要那种巨大树根雕的貌似很拉风,器具一定是越古雅越好。土豪一般桌子上至少有3把紫砂壶,不要传统器型,一定要是名家的创意新器型。杯子要更加考究,用台湾晓芳窑的,实在太大众了,不过很贵就是了。当代人有些名家的青瓷和建盏,以及景德镇名家的青花都不错。我见过最装的,有土豪用南宋龙泉窑莲花粉青杯喝茶的,直接把人雷倒。盖碗的话可以选择清三代的东西,以康熙为上。杯子要看似随意的一放,在身后红酸枝或者小叶檀的博古架上,如果有人问起来,土豪一般是漫不经心的回答,以彰显知识的渊博和收藏的水准。

如果你还在用随手泡或者热得快烧水,那么你实在是太家常了土豪们讲究的是日本铁壶,银壶都要有几把,盏托最好也是银的,上面如果还有家族的家徽绝对加分。风炉要用上好的红泥,炭火一定要是橄榄炭!同时要深刻地指出,电煮出的水和炭煮出的水有着本质的区别。

喝茶用的水也很重要,用纯净水的话,您就别提了。最好每周都开车五十公里出去拉一些山泉回来,然后自己用大水缸沉静一周后饮用,实在不行用昆仑山这个牌子,勉强可用。茶室的通风和空气湿度一定要注意,茶都喝到这份上了,能不玩香么?檀香就别提了,土豪点的都是沉香!最好是与茶席的设计配合,那香气,暗自低回,对,还要有一把有来历的老杉木古琴。

要经常请人来家里喝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新手请教如何泡茶时,绝口不提技法,只说以古为法,以朴为道。多牛!

还有更艰巨细碎的秀

微博是很重要的工具,一定要用。微博上装土豪的高手众多,大家切磋才能有进步。对土豪来说发微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你需要有一部全幅的单反,用爱疯4S拍照的小片,麻烦您就别发了。

如果再能懂插花的话,那就会大大加分。如果不是高帅富,也不是白富美,那是绝对禁止出现在镜头上,否则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被秒杀。

现在的新土豪要是有诗文功底又要加分啦,写点尽量文艺忧伤又不烂俗的小文字,发到微博立刻就能赚来大把的粉丝。如果平时喜欢画个小画写个书法啥的就更牛啦。

普洱茶在我国什么时代最兴旺 茶与禅如何结合?


普洱茶,一种最自然的茶,它永远都看起来那么平凡,但是味道却是让人一品便从此爱上的茶。这样的茶虽然平凡,但是却可以储存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越久越香,这样的茶真的让人不得不去爱,那么普洱茶最爱我国国人喜爱是什么时代呢?茶与禅又是在哪个时代结合到一起的呢?

一、普洱茶最兴旺的时代:

我国茶道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唐朝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鼎盛期,由于禅师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

二、茶与禅如何结合起来的?

1、在我国古代凡是禅宗丛林,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禅宗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

2、佛教禅师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交友时以茶为媒广结善缘,这就是佛教禅师提倡茶道的原因之一。

3、在禅师心中,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

4、茶禅,将禅修融于茶道之中,形成茶禅一味的理念,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生活习惯,从起源于佛教禅宗寺院到融入社会民间,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钟爱,流传千载,长兴不衰,可谓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应为国人重视保护。

茶与禅相互依存的年代很久远了,有一种说法:因为有茶,禅师饮之而后长寿,其实人们总喝茶是可以慢慢寿命变长的,因为茶能治百病,内含人体所需要的好多元素。所以大家可以经常多喝点茶。茶与禅之间的关系有着很深的渊源,佛家说,有缘则能出现,世间的事,缘到则成。茶禅的生活是佛教僧人禅修法门之一,茶与禅的关系真的很密切,希望我们普通人也能一边品茶,一边去想想我们的生活,品茶如品生活!

茶礼的时代


茶会的盛起。在我国,以茶待客的礼仪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江南一带,在两晋、南北朝时,“客坐设茶”,便已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到唐朝,它更发展为全国性的礼俗。如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吟:“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李咸用《访友人不遇》记:“短棒应棒杖;稚女学擎茶”;以及杜荀鹤《山居寄同志》所说:“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等等。

以茶叶相馈赠,在我国历史上实际出现很早,但在唐朝以前的文献中记述不多,在《全唐诗》中馈赠茶叶成为常见的题材。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等,经粗略查点,《全唐诗》关于答谢馈赠茶叶的诗篇,多达30余首,这也多少说明了茶在当时受人重视的一斑。

与唐朝以茶为礼,以茶相馈盛极一时相关,在社会上围绕茶的饮用,还兴起了其他一些新的风尚,茶会即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即今之茶话会)一词,最早就见之于唐诗。在《全唐诗》中,除前面引及的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一诗以外,还有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以及周贺《赠朱庆余校书》“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等诗篇和诗句。

可能由于茶会在当时尚属初出,在有的诗篇中,又称为“茶宴”和“茶集”等等。如李嘉祐即席诗《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钱起《与赵莒茶宴》,以及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县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等即是。这些不同的称法、特别是钱起一人的二诗,一名茶会、一称茶宴,表明当时社会上对茶会或许还未形成一致和确定的提法。另外,从上述诗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记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与寺庙僧人有关。

这说明,茶会或许就是由寺庙僧界首先兴起的。茶对佛教来说,不只是一种“荡昏寐”、“净尘心”有助于修行的饮料;而且是用以标榜俭朴的所谓“素业”。

武夷茶时代的发展


武夷茶

历代大事记

武夷茶自有传颂以来,至今已2000余年。

元代以前:

主要是产制团饼茶和蒸青晒青散茶,明代出现炒青绿茶,清代初研制出乌龙茶(岩茶)、红茶、龙须茶。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汉朝: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以虚其地。当地官员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武夷茶纳贡从汉武帝开始。但史志中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记载。

考古发现:

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茶壶、茶杯,证实汉代闽越国先民种茶饮茶的实事。

唐代:

唐玄宗于784年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教将武夷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佛教寺庙也大兴,武夷山名声日高,据林祥瑞、刘祖陛《福建简史》记载:唐代福建的土特产就是山区的茶和沿海的盐。武夷山茶自然包含在内,例证有:⑴唐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写到送武夷茶晚甘候;⑵唐徐寅《尚书惠蜡面茶》(系福建最早的茶诗,已1100多年)写到唐时武夷茶采制的时间、礼祭、制作、运输、煮饮和受赠者的感激之情。

宋代:

武夷茶处于兴盛时期,主要制作龙团凤饼茶。

⑴武夷茶是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苑上贡团茶中包括武夷茶,如苏轼《荔枝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清董天工《御茶园旧贡茶有感》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都有记载。

⑵斗茶盛行,成纳贡选品和游艺项目。

⑶武夷茶与儒、道产生了密切联系,朱熹、白玉蟾等,种茶、饮茶、写茶,都留下了许多诗词和美丽传说。

元代:

主要制作饼茶。

元世祖忽必烈喝到大臣高兴(福建路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献送的武夷茶石乳,备加赏识,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由当地官员承办贡茶,高兴曾几次亲入武夷山,监制贡茶。元大德五年(1301年),由高兴之子高久住任福建省邵武路总管,奉命到武夷山监制贡茶,并在九曲溪之四曲南畔建皇家御茶园,制作贡茶,当时园中场工250户,采制贡茶360斤,龙凤茶5000饼以入贡,后又逐增,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增至960斤。贡额年年加,茶农苦不堪言,出现茶园抛荒、茶产下降。现今四曲北岸题诗岩还保留3块铭记当地官员建园和监制岩茶的摩崖石刻。

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喊山仪式就兴其时的武夷山。在御茶园东边筑喊山台,每年惊蛰日,崇安县令率领御茶园官员、场工前往行祭,供置三牲、点香燃炮、宣读祭文,读完后顶礼膜拜、击鼓鸣金、率众人高呼茶发芽!茶发芽!据说祭拜呼喊后,通仙井井水会慢慢升高,系神力所为,传得玄乎。

明代:

朱元璋诏令罢龙团,改制散茶。

武夷茶由蒸春团饼茶逐渐改为晒青、蒸青散茶制法,后期改进为炒青绿茶。提高了武夷茶的产量和质量,陈椽认为炒青绿茶的发展,可说是制茶工业领域的大革命。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明徐火勃在其《茶考》中记载: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

明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来澳门购运绿茶转运至欧洲,其中主要是武夷茶,开了武夷茶外销先河。

清代:

是武夷茶大发展的时代

⑴武夷茶由绿茶发展到乌龙茶武夷岩茶。清初崇安县令殷应寅曾招安徽黄山僧制松萝茶(发了酵的炒青绿茶)在反复摸索改进的基础上,于康熙后期率先形成了岩茶(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产制武夷岩茶。

⑵创制了小种红茶:

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星村桐木关:

当地山高林密、雨多雾浓、湿度大、春季多雨少阳,制茶无法用日光晒青,大多靠室内松柴烘青,炒揉后的茶叶又是用松柴烘烤,茶中有松烟味,称正山小种红茶(烟小种)。

关于红茶起源时间,曾有四种不同说法:①明代中期;②明代末期;③清中期;④19世纪中期等四种说法,多数说法是在清代。

⑶创制了龙须茶:

以武夷山八角亭所产最佳,清末民初,主要运输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一带,深受海外侨胞欢迎。

⑷茶品、茶种及其生产制作技术迅速向外流传,武夷茶名扬中外,并带动了周边地区茶业的发展。

民国期间:

战乱影响,茶叶销路不畅,产量下降,1914年茶销量仍达45万斤,到1948年仅13000斤(其中正山小种红茶3000斤)1938年福建茶叶改良场迁到崇安县;1942年在崇安兴建中央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武夷山成了全国茶叶研究中心。许多著名的茶叶界前辈,如吴觉农、张天福、王泽农等都曾在研究所工作过。他们在武夷山开茶园搞试验,取得许多成果,如试制成功九一八揉茶机、林馥泉在此期间撰写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等,为茶业发展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至今,

武夷茶经历了从恢复发展到现在的快速崛起发展阶段。现今武夷茶面积达10万亩,总产近1000万斤,比1978年增13倍以上,比1948年总产13000斤,更是天壤之别;

2002年武夷岩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

2003年武夷山获国家文化部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06年6月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红茶获国家商标局核准证明商标。进一步提升武夷茶的声誉与地位。茶业已成武夷山支柱产业。

80年代初,为解决大批量茶叶生产的要求,武夷山研制出乌龙茶综合做青机,并获国家商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继而又生产出90型、110型滚筒杀青机、萎凋机。

1980年、1982年、1986年,武夷肉桂在国家商业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获一等奖。

1984年,武夷岩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5年、1989年,武夷岩茶肉桂获国家农业部名茶奖。

1986年,研制出乌龙茶初制操作电脑程控仪,而后可变速长滚筒综合做青机也投入使用。

1987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为崇安县茶场题写厂名。

1988年,1月15日,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在东京创办中日文化交流沙龙武夷岩茶房,邀请日本名流品尝、鉴赏武夷岩茶。

1990年,4月6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到武夷山视察,为武夷岩茶专集《武夷奇茗》题写书名。8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到武夷山视察,为首届武夷岩茶节题写会标。9月14日,台湾大学教授吴振铎抵武夷山考察乌龙茶。10月1日,首届武夷岩茶节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分别题词或发来贺信,200多名中外宾客参加了开幕式。10月3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抵武夷山考察,在武夷山御茶园品茶,并撰词一首,极力称颂武夷岩茶。

1991年,10月,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福建的知名茶侣在武夷山举办第二届国际无我茶会。

1992年,9月16日,举办第二届武夷岩茶节,4000余人参加开幕式。

1993年,10月用传统制茶工艺生产的武夷肉桂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1月810日,武夷山机场扩建竣工试航暨第三届武夷岩茶节在武夷山市举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张廷发参加庆典活动。

1994年,10月26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武夷山考察期间,先后走访了星村镇茶叶专业户虞德庆和天心村茶农苏炳溪等农户。12月20日,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5年,10月26日,武夷肉桂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0月2629日,在武夷山市举办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和第四届武夷岩茶节。

1996年,8月武夷山市艺术团赴新加坡表演武夷茶艺。是年,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

1997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武夷肉桂获名牌产品称号。

1998年,3月10日,在香港举行了一场20克大红袍母树茶叶拍卖会,香港的施先生以3.38万元的港币竞买成交。6月10日,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武夷山茶叶有自行出口的外贸权。8月1821日,举行98武夷旅游月暨第五届武夷岩茶节,期间,20克母树大红袍茶叶以人民币15.68万元竞拍成交。

1999年,4月17日,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来武夷山观光,到御茶园品尝大红袍。10月5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武夷山视察时,到九龙窠观看了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

2000年,7月27日,举办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节。9月6日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武夷山观光考察,参观御茶园。

2001年,5月3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武夷山视察期间,游览了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发出陡峭绝壁见茶王的赞叹。9月17日,在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新加坡总统纳丹抵武夷山游览,并接受了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赠送的一盒武夷茶王大红袍。

2002年,3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批准武夷岩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3月29日,由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申请的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6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GB18745《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7月9日,为做好武夷岩茶原地域产品保护工作,武夷山市首家质量技术监督数码防伪中心成立。8月29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武夷山考察,游览了御茶园等景点。12月18日,武夷山市市政府在北京举办迎奥运武夷茶文化之旅推介会;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选手首位获得金牌的,武夷山市将赠送20克母树大红袍茶叶。

2003年,2月武夷山市荣获中国茶艺艺术之乡称号,这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6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夷山支公司与武夷山市政府签订了以产品责任保险方式承保武夷岩茶之王大红袍母权一亿元的合同。11月1213日武夷山市举办首届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武夷岩茶节。

2004年,12月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7年10月10日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60多年母树的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珍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从此武夷山将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

普洱茶在我国什么时代最兴旺,茶与禅如何结合起来?


普洱茶,一种最自然的茶,它永远都看起来那么平凡,但是味道却是让人一品便从此爱上的茶。这样的茶虽然平凡,但是却可以储存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越久越香,这样的茶真的让人不得不去爱,那么普洱茶最爱我国国人喜爱是什么时代呢?茶与禅又是在哪个时代结合到一起的呢?

一、普洱茶最兴旺的时代:

我国茶道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唐朝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鼎盛期,由于禅师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

二、茶与禅如何结合起来的?

1、在我国古代凡是禅宗丛林,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禅宗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

2、佛教禅师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交友时以茶为媒广结善缘,这就是佛教禅师提倡茶道的原因之一。

3、在禅师心中,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

4、茶禅,作为佛教禅师参禅悟道的一个重要修行法门,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茶禅,将禅修融于茶道之中,形成茶禅一味的理念,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生活习惯,从起源于佛教禅宗寺院到融入社会民间,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钟爱,流传千载,长兴不衰,可谓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应为国人重视保护。

茶与禅相互依存的年代很久远了,有一种说法:因为有茶,禅师饮之而后长寿,其实人们总喝茶是可以慢慢寿命变长的,因为茶能治百病,内含人体所需要的好多元素。所以大家可以经常多喝点茶。茶与禅之间的关系有着很深的渊源,佛家说,有缘则能出现,世间的事,缘到则成。茶禅的生活是佛教僧人禅修法门之一,茶与禅的关系真的很密切,希望我们普通人也能一边品茶,一边去想想我们的生活,品茶如品生活!

散茶兴起于朱元璋时代


元朝完全保留了宋朝以前饮用团茶、饼茶的习俗。进入明代,饮茶习俗由团茶、饼茶改为散茶。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皇帝朱元璋下诏,罢贡龙团凤饼,改为进贡御茶芽(茶芽即散茶)。从此武夷茶遂改制探春、先春等蒸青或炒青绿茶,以散茶的形式进贡朝廷。这是茶叶制作技术的一次大改革。

散茶技术的发展、流行与明太祖罢黜团茶有直接的关系。在他称帝前的所接触的基本是流行与社会底层的散茶。因此他对散茶有着天然的亲近。再者朱元璋秉性简朴,皇帝的喜好往往可以左右一个时代的风尚,散茶由此成为汉族的饮茶主流。而团饼茶这退出了汉族的饮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持这固有的地位,这一格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明代著名的“茶博士”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曾经大胆指责唐宋时煎茶多用姜盐等调料。“皆水厄也”。意即破坏了茶水的清甘。田艺衡在书中嘉誉茶芽“盖天真自胜耳!”据他辨悉:“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佳。”由于制茶工艺的简化,大大降低了茶叶成本,推动了茶业的发展,饮茶者增多,饮茶之风迅速普及。“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张岱《陶庵梦忆》)茶室、茶馆、茶铺出现于市井街巷,从前只能由达官显贵、文人学士等有闲阶层所专享的茗趣,很快地传向民间,传向庶士、平民,“飞入寻常百姓家”。

饮茶趋于大众化,雅俗共赏,老幼咸喜。崇安县也开始出现了茶铺。明代擅长于写散曲并有“乐王”之称的文人陈铎,曾在散曲《茶铺》中写道:“武夷和雨采春丛,嫩叶蒙茸,佳名千古重。卢仝曾称颂,七碗自清风……”人们不难想象,当年陈铎就在山间的茶铺里,一边偕友品尝武夷佳茗,一边度曲抒情。清茶七碗品啜已毕,新曲一首即随韵而发。

明代改制散茶,品茗艺术随之进步,贵人文士弃旧迎新,崇尚品饮真味;庶民农人则对旧饮团茶加以改进,雅俗共赏,新旧并存。例如宋、元时饮团茶的基本方式则传入民间,并进一步演化普及成为独具特色的擂茶。明朝刘基所撰的《多能鄙事》中,关于擂茶记述颇详:“擂茶,茶芽用汤浸软,脂(芝)麻炒熟去皮,用擂极细,入川椒末、酥、盐、油饼,再擂,如干,旋添入浸茶汤。”至今武夷山区还流传着擂茶的习俗,保留了唐、宋饮团茶的传统,具有一定的历史、民俗价值。

朱元璋的推广,开我国千年茗饮之宗,客观上把我国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自朱元璋改革后人们更加喜欢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从而推动茶艺茶道的发展。

散茶突出保留了茶叶原有的色、香、形、味,因而提高了饮茶的情趣,推动了品茗艺术的发展明代品茗艺术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使品茗不仅仅只是文人、权贵们所独享的雅事,饮茶趋于大众化,雅俗共赏。

《宋茶》:宋朝茶风兴盛的时代


这颗星球上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茶。

茶,一不能充饥,二不能御寒,好像没什么用。可是当你着急上火的时候,一碗茶冲下去,火气就消了;当你抓耳挠腮的时候,一碗茶冲下去,灵感就来了。由此可见,茶是有灵性的,也是有神性的。

可惜庸夫俗子不懂这个,就算懂了,也不一定能跟茶结缘。为啥?因为喝茶是需要条件的。首先你得填饱肚子,其次你得拥有闲暇,假如碰上兵荒马乱,连小命都保不住,哪还有工夫去喝茶啊!

以上这些话很朴实,很有见地,可惜不是我说的,而是宋徽宗说的,它是徽宗名作《大观茶论》里的一段序言。当然,徽宗说的是文言文,我把它转换成了白话文。

徽宗还说:

自从大宋立国以后,喝茶的好时代就来了。第一,天下好茶辈出;第二,人民安居乐业;第三,制茶工艺和品茶之道远远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由于宋朝具备这三大优势,所以宋朝的茶人特别多,茶风特别兴盛,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头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不光喝茶,宋朝还流行斗茶,几个书生凑到一块儿,拎起茶壶就比赛,比赛谁的茶汤最香醇,谁的茶具最精致,谁的手艺最高超。一个人如果不喝茶,一个家庭如果不藏茶,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

我们听完宋徽宗这些话,然后再翻看宋朝人留下来的笔记、日记、书信、诗词、话本、戏曲,会发现他没有吹牛,他说的都是事实。宋朝人过日子,无论是消愁解闷,还是走亲访友,无论是起房盖屋,还是谈婚论嫁,都离不开茶,以至于老百姓把素菜馆叫作素分茶,将小费称为茶汤钱,管日常饮食叫茶饭,并给酒店服务生取了一个相当高大上的名字:茶饭量酒博士。

茶风兴盛到这个地步,宋朝茶人自然免不了要骄傲一下了。

中国茶史上最出名的人物应该是陆羽吧?他是唐朝人,被尊为茶圣,自唐以降,世世代代的茶人都供他为祖师爷,可是宋朝人却不把他放到眼里。

听听宋人如何评价陆羽吧。

北宋大臣蔡襄说:陆羽泡茶的时候,把水烧得咕嘟嘟冒泡,水泡的形状跟蟹眼似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水泡一旦大如蟹眼,那水就老了,就不适合泡茶了。(蔡襄《茶录》)

宋仁宗时的进士黄儒说:假使陆羽起死回生,尝尝本朝新近推出的高级茶饼,体验一下那种绵柔醇厚的奇妙芳香,他一定会爽然若失,后悔自己早生了几百年。(黄儒《品茶要录》)

南宋评论家胡仔说:陆羽以懂茶自居,在《茶经》里枚举了许许多多他所认为的好茶,其实他哪里品尝过什么好茶呢?把《茶经》里的茶拿到本朝,充其量都是些档次不高的草茶而已。(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这些人之所以胆敢瞧不起陆羽,并不是因为他们比陆羽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幸生在了宋朝。宋朝的国力不一定比唐朝强盛,但宋茶却一定比唐茶讲究得多,甚至比现在的茶都要讲究。

唐朝人喝茶,喝的是煎茶:把茶叶焙干,碾碎,筛成粉末,撒到锅里,咕嘟嘟烧开,喝那锅茶汤。这锅茶汤很香,但也很苦,简直像药汤。为了减少苦味,或者说为了压制苦味,唐朝人会往茶汤里放盐、放姜、放花椒、放胡椒、放核桃仁,结果又把药汤变成了菜汤。

现代人喝茶,喝的是泡茶:把茶叶放到茶壶或者茶杯里,用热水直接冲泡,泡好开喝,喝完把茶叶渣儿倒掉。跟唐朝的茶汤相比,现在的茶汤没那么苦,小口细品,舌底生津,就算苦,也是先苦后甜,就像世间所有的励志故事。

宋朝人喝茶,喝的是点茶。这个点茶的点,可不是下馆子点酒点菜哦,它是调制茶汤的一种方式:把茶叶蒸熟,漂洗,压榨,揉匀,放进模具,压成茶砖,再焙干,捣碎,碾磨成粉,筛出细末,撮一把茶粉,放入碗底,加水搅匀,打出厚沫,最后才能端起茶碗细细品尝。麻烦不?当然麻烦。好喝不?绝对好喝!因为宋朝的茶汤几乎完全没有了苦涩,只留下甘甜厚滑的芳香。我们说宋茶讲究,指的就是这种不厌其烦的喝茶方式,以及这种甘香厚滑的奇妙口感。

说到不厌其烦,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到日本抹茶。没错,日本抹茶跟宋茶非常相似:都需要蒸青,都需要磨粉,都是把茶粉放进茶碗,然后用热水调汤。但是抹茶比宋茶少了一道最关键的工序做茶时没有经过压榨揉搓,叶绿素和茶多酚倒是没什么损失,可是却苦得很,所以日本喝抹茶之前,一般都要吃一些甜点。

说到甘香厚滑,有的朋友可能还会想到英国红茶,或者想到泰国的拉茶。但是请大家注意,英国红茶和泰国拉茶之所以甘香厚滑,是因为加了牛奶,有时候还要加糖加咖啡,如果没有奶和糖的帮忙,它们的味道立马打折。而宋茶就不一样了,完全不需要别的东西,人家单枪匹马上阵,就能征服天下茶人。

如果大家不嫌肉麻的话,那我还要继续夸宋茶。宋茶真的非常好喝,同时又非常单纯。日本抹茶当然也单纯,但它太苦,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泰国拉茶当然也好喝,但它不单纯,像拍写真的外围女;唯独我们宋茶才能兼具甜美的口感与纯粹的茶香,清新可喜,玲珑透剔,就像为七个小矮人收拾屋子的白雪公主。

除了好喝,宋茶的品相也相当可爱。

宋朝成品茶既不同于今天的绿茶,也不同于日本的抹茶,它是将蒸青、碾磨和入模压制完美结合,加工出千姿百态的精巧茶砖。现在的茶砖个头偏大,我在成都买过康砖,在赤壁买过花砖,最小的都有巴掌大小,重达一斤,危急时刻可以拿来当防身武器。而宋朝的茶砖呢?或八饼重一斤(欧阳修《归田录》),或二十饼重一斤(同上),一枚只有几十克或者十几克。现在的茶砖形状单一,要么方形,要么圆形,而宋朝的茶砖却能呈现出扇形、环形、玉玦、玉圭、月牙、花瓣等复杂造型,茶砖表面还能压出游龙戏凤和五色祥云等吉祥图案。

宋朝人喝茶,讲究把茶汤打出厚厚的并且经久不散的泡沫,上层是雪白松软的云朵,下面像青黑幽静的深潭。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宋朝茶道中还有一种名为分茶的绝活儿: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仅仅凭借水流的冲击力,就能使茶汤表面浮现出千奇百怪的诗句和水墨画,比现代咖啡馆里的拉花表演更有技术含量,也更具中国山水之美。

好喝,好看,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用这本书来向大家推荐宋茶的理由。

如果您本来就是爱茶之人,那么我建议您尝尝宋茶。您喝过红茶,喝过绿茶,喝过白茶,喝过黑茶,但您未必喝过宋茶。宋茶的做法跟现在的发酵茶和不发酵茶统统不一样,宋茶的味道也跟现在的功夫茶和瓶装绿茶完全不一样。

如果您并不喜欢喝茶,那我更要建议您尝尝宋茶。您原先不爱茶,或许是因为拒绝接受现代茶的味道,可是当您品尝到真正的宋茶以后,您将从此与茶两情相悦,誓不分离。

茶,在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禅意雅致生活的象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3236.html

上一篇:喝茶人最爱问的这些问题,你最想问哪些?

下一篇:贵定云雾茶属于什么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