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什么是点茶三昧手?

2021-08-25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什么是点茶三昧手?”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点茶是宋代的独特饮茶方式,其特点就是要将碾细的茶粉用沸水冲点搅拌,形成丰富泡沫。由于点茶技法有特定要求,不同点茶高手形成的泡沫效果不同,具有可比性深得文人雅士喜好,广泛用于斗茶和各种娱乐活动中。

金代壁画点茶图

各地学员练习点茶

由此,产生许多高手。点茶三昧手最古源于古人对点茶高手南屏谦师的赞誉。净慈寺谦师点茶,技法娴熟高超,不少诗人对谦师倍加赞誉。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州时,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亲自为他点茶。苏东坡欣赏了谦师高超的点茶技法,品饮了谦师亲手点的茶汤,果真非同一般。于是当场做诗一首,题名《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 打作春瓮鹅儿酒。其实,苏东坡不但知茶理,懂茶功,还是一位点茶高手,但对谦师点茶技艺,还是佩服不已,足见谦师点茶技艺之高。事隔几年之后,苏东坡又作《又赠老谦》诗: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从此,三昧手就成了点茶技艺高超的代名词。对这一点茶典故,历代多有记载。

另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北宋史学家刘攽(1O23~1089年)亦有诗赠谦师,有句云: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可见谦师得点茶三昧手早已有名。

茶文化精选阅读

善饮心茶者,得茶灵三昧


茶本就是文雅之物,国人饮茶更是早已脱离了解渴的低层次需求,在饮茶上我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道,一种情趣,一种境界。纵观历代文人雅士,饮茶时他们所追求的也大都是一种品茗与心境特殊的融合。于是,很自然地禅与茶结合到了一起。茶道中人常说“一人品茶,谓之禅茶”,而佛家则更是有着“禅茶一味”之说。

“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禅宗自南朝宋末达摩在中国创立,至六世分南北两宗,而南宗慧能的顿悟说较北宗神秀的渐悟说更近禅旨,得以承继五祖弘忍衣钵,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风流所及,宗派纷纭,于南宋传入日本。

饮茶最易将人导入禅境。茶性清凉,可伏心中燥热,可涤体内沉浊;茶味枯淡,可去名利之欲、可息奔竞之心。由实物之茶冲水泡为有形有态有色、可视可触可饮之茶汤,茶汤复冒出丝丝缕缕、飘飘渺渺、视之则无、嗅之若有之茶味,茶味又让人进入无限广大、清朗空明、不可言说之茶境,这是茶逐渐由“有”入“无”、由形而下升华为形而上的过程,这是茶在虚化、淡化中不断超越自身、超越时空的过程,这是茶由“形质”蜕变为“精神”、由“实物”蜕变为“灵物”的“返魅”与“显灵”过程。

入此境者,即茶即禅,即禅即茶,饮茶即是参禅,参禅即是饮茶。唯恍唯惚,若有若无,非出非入,不即不离。道心冥契,天人合一。可观照实相,可体悟本真。其妙味佳境,唯宜心领,实难言传。如赵州禅师,只是一味“吃茶去”。

其实,心静之处就是最好的茶场。深谙此道者,无论行走坐卧,无论有茶与否,他随时都在“吃茶”。直如淤泥之中可绽莲花、火宅之上可得清凉。饮此心茶者,不拘茶迹,不落茶痕。不取茶相,不取非茶相。有茶亦饮,无茶亦饮。饮而不饮,不饮而饮。无心用茶,茶灵自附。茶灵附体者,心饮之间,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物相谐,与人相和。看得破,想得通。提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事来即应,事过即忘。

无所不备,无所不可。随其所便,因其所宜。随时做主,立处皆真。在世出世,妙行无住。轻安自在,活泼空灵。情不随境转,心不被物迷。生死一瞬,常作终极之想;自他不二,尽可悲天悯人。荣辱在所不计,毁誉无动于衷。信念八风不动,名利云淡风轻。直饮得地老天荒乾坤转,直饮得神清气爽逍遥游。

心静茶至,茶至灵来。

灵来神往,道现其中。

善饮心茶者,最得茶灵三昧。

此乃饮茶之上上境。

古代茶故事之“谦师得茶三昧”


谦师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这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

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之作诗一首,记述此事,诗的名称是《送南屏谦师》,诗中对谦师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

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

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

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但他自己说,烹茶之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不少诗人对此加以赞誉,如北宋的史学家刘攽有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是很妙的概括。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

凤凰三点头的寓意


想了解《凤凰三点头的寓意》知识吗,丰富的《凤凰三点头的寓意》内容等你来看!

我国茶文化从古至今生生不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茶道礼仪也是不可的。其中“凤凰三点头”是最常见的为冲泡礼节,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在这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凤凰三点头最早用于绿茶茶艺的冲泡表演中。表演者在注水冲泡时,将壶体由低而高连续不断上、下老的那个三次,使壶口往水杯时也随之一起一落,动作恰似凤凰点头,生动优美。

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凤凰三点头主要是利用手腕力度、高度的把握,游刃有余的操作水壶,要求手腕的柔韧性要高。凤凰三点头吸引人之处,水声三响三轻、水线三粗三细、水流三高三低、壶流三起三落,这些都是靠柔软灵巧的手腕来完成的。手腕的控制力也是一个做好凤凰三点头的重要因素,有了恰到好处的控制力,才能有同响同轻、同粗同细、同高同低、同起同落的茶艺手法。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勤加练习,熟,才能生巧。

凤凰三点头能一直广泛流传,是因为有其寓意。凤凰三点头寓意着三鞠躬,借此表达主人对宾客的敬意善心,所以它的茶艺手法也是柔和的,不宜刚烈。笔者认为这也是借用凤凰三点头这个茶艺手法来代替主人的三鞠躬,毕竟现代社会,就算再尊敬某一个人也基本不会对其三鞠躬了。而凤凰三点头就很好的代替了主人所想表达的敬善之心,动作得体又不是大雅。

凤凰三点头,正是因其有深刻的寓意和茶道礼仪性,又三起三落利用了水的冲击性将茶汤浓度调均匀,所以才广受茶艺师和宾客的看重喜爱罢。

本文《凤凰三点头的寓意》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桌奉茶礼仪 这三点很重要


不管是在商务用餐上,还是朋友来家里拜访,茶都是待客的最好饮品,这里要说的是是,倒茶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要注重礼仪。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三点中重要的茶桌奉茶礼仪。

首先,茶具须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如果不管茶具干不干净,直接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换位想一下,如果你去拜访客户,客户用有茶渍的杯子给你倒茶,你是不是也会觉得不怎么敢喝呢?现在很多公司都是采用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茶热烫手。

其次,每次倒的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一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触碰,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特别是有的饭店服务员也不注意这一点,给客人上菜时,五指捏住饭碗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样是很不卫生的。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给客人倒茶 有三点要注意


不管是家里有客人,还是公司客户来访,我们都会以茶待客,这时如果我们知道一些必要的礼节,不仅可以避免失礼,还可以增加客人的好感度,这里所说的给客人倒茶,有这三点要注意,既适用于客人来家里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

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

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

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

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

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

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

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茶道传统礼仪之“凤凰三点头”


我国茶文化从古至今生生不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茶道礼仪也是不可少的。其中“凤凰三点头”是最常见的为冲泡礼节,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在这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凤凰三点头最早用于绿茶茶艺的冲泡表演中。表演者在注水冲泡时,将壶体由低而高连续不断上、下老的那个三次,使壶口往水杯时也随之一起一落,动作恰似凤凰点头,生动优美。

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凤凰三点头主要是利用手腕力度、高度的把握,游刃有余的操作水壶,要求手腕的柔韧性要高。凤凰三点头吸引人之处,水声三响三轻、水线三粗三细、水流三高三低、壶流三起三落,这些都是靠柔软灵巧的手腕来完成的。手腕的控制力也是一个做好凤凰三点头的重要因素,有了恰到好处的控制力,才能有同响同轻、同粗同细、同高同低、同起同落的茶艺手法。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勤加练习,熟,才能生巧。

凤凰三点头能一直广泛流传,是因为有其寓意。凤凰三点头寓意着三鞠躬,借此表达主人对宾客的敬意善心,所以它的茶艺手法也是柔和的,不宜刚烈。笔者认为这也是借用凤凰三点头这个茶艺手法来代替主人的三鞠躬,毕竟现代社会,就算再尊敬某一个人也基本不会对其三鞠躬了。而凤凰三点头就很好的代替了主人所想表达的敬善之心,动作得体又不是大雅。

凤凰三点头,正是因其有深刻的寓意和茶道礼仪性,又三起三落利用了水的冲击性将茶汤浓度调均匀,所以才广受茶艺师和宾客的看重喜爱罢。

喝茶叩手礼


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这就是广州人饮茶的“叩手礼”。

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糖倒茶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习俗由来:传说一

据说是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这一情况,拼了老命也得去护驾,否则万一出事,小心吃饭家伙。知府也微服一番,以防天威不测。到了茶楼,也就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闻大名、相见恨晚的装模作样一番。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诚惶恐的,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敬茶喝茶是人之常情,又咋知你是微服皇帝,反正你敬我茶,我叩这么几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无穷。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为了简便,也用食指单指叩几下。

传说二

用手指笃桌子表示谢意的“来历”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淞江,带了两个太监,便衣打扮,到一爿茶馆店里去私巡察访。茶店老板拎了一只长嘴茶吊来冲茶,端起茶杯,沓啦啦、沓啦啦、沓啦啦一连三洒,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忙问:“掌柜的,你倒茶为啥不多洒一洒,少洒一洒,不多不少齐巧洒三下?”老板笑着回答:“客官,这是我们茶馆的行规,这叫凤凰三点头。”乾隆皇帝一听,夺过老板的水吊,端起一只茶杯,也要来学学这“凤凰三点头”的新鲜玩艺。这只杯子是倒给太监的,皇帝向太监倒茶,这不是反礼了,在皇宫里太监要跪下来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是在这三教九流罗杂的茶馆酒肆,暴露了身份,这是性命交关的事啊!当太监的当然不是笨人,急中生智,忙用手指笃笃桌子表示以手来代替叩头。这样“以手代叩”的动作一直流传至今,表示对亲朋好友敬茶的谢意。

三分钟了解宋代的点茶法!


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化发展到极致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也是极致的。这一篇稿子说一说宋代的饮茶方式——点茶法。

宋代,茶简单分两类,草茶和片茶。草茶就是散茶,跟我们现在的蒸青散茶差不多;所谓片茶,指的就是饼茶。而片茶当中更高端的是腊面茶,这腊面茶选料更精,还添加了名贵香料龙脑、麝香等,因此表面有一层油光,仿佛像上了蜡似的,因此叫腊面茶。

蔡襄在《茶录》里有写道:“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可见,腊面茶虽贵重,然香料的气味掩盖了茶香,因此,有些爱茶的人并不太喜欢。

宋代主流还是用点茶法饮用饼茶。本文的点茶法主要参考资料是蔡襄的《茶录》和赵佶的《大观察论》。

我们先看看一个讲述宋代点茶的视频,我认为视频中点茶的基本步骤跟书籍上的讲述较为吻合,因此大家可先看视频,获得更直观的了解。

首先,存放经年的饼茶因有陈味,故要放进沸水里浸湿,然后刮掉饼茶表面的油膏,再小火炙烤干燥,当年的新茶则可免去这一道工序。

其后,用茶碾把饼茶碾碎,茶碾宋徽宗建议用银制的。唐代煎茶也有这一道工序,但是唐代是将茶碾成细米般的颗粒状。而宋代却是茶叶碾得越细越好,成粉末状。碾完之后要用罗筛筛几次,目的是要使茶末足够细,能粒粒悬浮在茶汤中,这样的茶汤才漂亮。

接着是候汤。蔡襄认为候汤最难,未熟和过熟都不好,然而宋代煮水的器具是瓶子,因此看不到水沸腾的情况,只能听声音,因此要水要煮得恰到好处很难。

然后熁盏。熁是烤的意思,就是说要先热盏,作用是能让茶末更好地悬浮起来。熁盏后将碾得最细腻的茶粉筛进茶盏里面。

茶盏以青黑色为贵,因为宋人喜欢白色的茶汤,黑色更能彰显茶的色泽,因此深色茶盏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点茶需要茶筅,茶筅的样子类似于竹刷子,主要作用是通过击拂茶汤打起沫饽。这跟唐代也是相似的,唐人也喜欢茶汤上的沫饽。

好了,正式开始点茶。根据茶量注入适量的开水,将茶粉调成融胶状。

接着连续注汤击拂,茶粉均匀地融入汤里,茶汤表面形成如雪花一般乳白色的厚厚的泡沫。点茶才算完成。宋徽宗在点茶上是颇有造诣,他在《大观茶论》里将点茶的注水击拂分解成7个步骤,每一次击拂都有用意,真是让人叹服。

那么,在宋代怎么判断一款茶好不好呢?一个是汤面是否鲜白,越白越好;二个是汤花咬盏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茶汤上乳白色泡沫的存续时间,时间长则为之好。

宋代斗茶斗什么呢?除了斗茶的好坏,还斗“茶百戏”。在《茗荈录》中有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茶百戏”又称“分茶”。

据说,分茶有两个方法。比较容易的是用茶匕蘸水点在汤面上,勾画出各色图案。难的是一手提壶注水,控制手势和水流;一手握盏,晃动茶盏,通过这个方法,让汤面上变幻出须臾即散灭的各种图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2663.html

上一篇:茶叶分类:怎样判断茶叶是否过期?

下一篇:茶叶鉴别百科:劣质茶的5种表现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