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冲泡的时间怎么控制?

2021-08-20
喝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不同的茶叶,冲泡的时间也就大不相同,茶水的香浓和色味,与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方法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如何控制茶叶冲泡的时间你都知道吗?一起去看一下吧。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5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

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据测定,一般茶道的程序里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茶叶的冲泡方法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绿茶冲泡时茶汤比例为1克茶叶:50毫升开水,3-5分钟后滤出茶汤,通过嗅茶渣的香气、欣赏茶汤的颜色、喝茶汤,来区分茶叶品质的高低。大宗绿茶中的高档茶香气以栗香为主,带有清香,滋味浓醇回甘;中档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和,不浓不涩;低档茶香气平淡,滋味平和带粗涩味。

乌龙茶冲泡时茶汤比例为1:20,用沸水冲泡,多见的是功夫茶的泡法,2分钟后闻嗅香,滤出茶汤,进行第二次冲泡,品评乌龙茶冲泡2—3次,时间为2分钟、3分钟和5分钟。

红茶冲泡时茶汤比例为1:20,用沸水冲泡,2分钟后闻嗅香,滤出茶汤,进行第二次冲泡,品评红茶冲泡2—3次,时间为2分钟、3分钟和5分钟。

茶叶的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冲泡时间的掌握,就规律而言: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所谓的长在30-40秒间。M.cy316.COm

Cy316.com延伸阅读

各种类茶叶冲泡的时间


今日小编与你一起分享各种类茶叶冲泡的时间:冲泡时间也有讲究,以下就介绍几种常用茶叶的冲泡方法。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得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冲泡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冲泡龙井茶、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普洱茶属于黑茶,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另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茶的效果,比如给红茶里加点柠檬汁,抗氧化剂含量可增加80%。另外,奶茶是用红茶作原料,但红茶配牛奶,可能会阻碍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所以喝茶也要注重合理搭配。

各种茶叶冲泡的佳时间


对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注解:中国人“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喜欢喝茶听戏;日本人喝茶讲究“茶道”;英国人习惯喝下午茶,称傍晚为“茶时”;美国人通常用茶袋泡茶……无论哪个国家,从茶的品种、喝茶器具,到冲泡的水温、时间,都有要求,尤其是对时间的把握。

近日,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红茶泡的时间越长,越有益健康。美国塔夫斯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杰弗里·巴伦博格表示,时间长有利于其中有益健康的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最好泡够5分钟。

而茶艺师则指出,对于其他种类的茶叶,冲泡时间也有讲究,以下就介绍几种常用茶叶的冲泡方法。

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的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冲泡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冲泡龙井茶、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普洱茶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竹叶青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使竹叶青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50秒后开始冲泡。

冻顶乌龙每杯茶茶叶用量,放3-5公克茶叶,如要求味道浓厚可多放些,一般冲入70℃开水到泡温杯,二、三分钟后即可饮用。

大红袍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第一冲泡应以80℃开水进行1分钟泡浸,而第二次1.5分钟,第三次

铁观音以95℃头冲马上倒掉水,二冲为30-90秒、三冲约30-60秒、三冲后60-120秒为佳。

白毫银针在茶壺內冲入70℃泡浸10秒再冲到,使茶汤浓度上下一致。切记置水量为茶杯容器的1/5。

红茶需泡够5分钟,有益于物质充分溶解,同时冲泡水温不宜过高,85°C足矣,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茶的效果,比如给红茶里加点柠檬汁,抗氧化剂含量可增加80%。

一般来说,泡茶的时间太短,茶叶中的维生素C、咖啡因及氨基酸等水溶性的有效物质就无法被水溶解,茶叶因此未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不过,茶叶泡得时间太久亦会在浸泡中产生过多的咖啡因会对人体产生刺激性,茶水亦会有苦涩味,对人体反而有害。要想泡出好一杯好茶,除要了解各类茶叶特性,更要懂得掌握好泡茶时间。

泡白茶怎么控制水温 关于泡白茶怎么控制水温


白茶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茶品,想要泡出好喝的白茶,茶汤不宜泡太浓,浓淡适宜的白茶茶汤,滋味醇厚、甘甜。此外,还要控制好水温,按照正确的步骤冲泡,这样才能使茶汤口感更佳。那么,泡白茶怎么控制水温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泡白茶怎么控制水温

白茶属于轻发酵茶,冲泡时,水温不宜过高。水温太高,轻易使茶汤变得苦涩。温度的控制要求在90℃到100℃。茶量方面,一般150毫升的水用3至5克的茶叶即可。

冲泡时间,第一泡时间约5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3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到五次。

冲泡步骤:

1、备具:准备好茶具及白茶。

2、温壶涤具:茶具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

3、投茶:将白茶置入壶中。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快速倒去以醒茶(新茶水温度要低些,90—95度为宜)。

5、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6、分茶:壶中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保持茶汤浓淡的均匀,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

白茶审评方法

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审评方法为:将3克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1)汤色: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2)香气: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次。

(3)滋味白茶滋味以鲜美、酵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

(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白茶性寒凉,药用价值高,一般人群皆可饮用。另外,喝白茶保健身体健康,宜常饮,不宜阶段,常饮才能发挥白茶的药效性能。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至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制审评误差,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审评环境

审评环境是茶叶审评工作场所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选择和规范审评的各种主要环境因素,建立满足审评需要的适宜工作环境,是进行审评工作的先决条件。

1、温度

审评环境温度一般以20~27℃为宜。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审评人员的不适感,影响审评人员的正常心态,也会给审评操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失误。例如手上出汗,审评员在称样和沥茶汤时就必须予以注意。而过低的温度,在造成审评人员感觉灵敏性下降的同时,也会因审评杯热量散失过快,影响茶叶的冲泡效果。实验还发现在低室温时,5min后冷的审评杯的茶汤温度会比经过烫杯的多下降约20℃。此外,某些茶叶的浸出成分会因温度过低而发生络合,改变茶汤的特征表现,如出现“冷后浑”。同时低温也限制了高沸点气体分子的扩散活动,使香气的表现产生变化。

如果审评室的温度不能达到审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空调进行调节。但需要注意空调排放出的气流方向不能直屠朝向温评台,否则在进行多只茶样审评时,可能会导致冲泡时彼此间温度的不均衡,并干扰香气的审评。在夏季利用风扇降温,也同样需要注意气流对室内局部温度及香气审评的干扰。

2、光照

审评室要求光照充足、均匀,但不得有直射的阳光。强烈的阳光将导致光化学反应的发生,会改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造成茶叶风味的下降。不均匀的光线会影响审评人员对茶叶色泽的辨识,对外形、汤色和叶底审评也会产生影响。此外,不充足的光线,还容易使审评人员产生压抑感。

在自然光照不足时,可视需要用人工光源进行部分补充或全部以人工光源替代,此时必须注意光照的均匀性,而且不能使用白炽灯泡或类似的发光源,因为此类光源会导致茶叶颜色失真,与茶叶在自然光下的颜色表现出入极大,影响审评的结果。同样道理,审评室的窗户也不可使用有色玻璃。

3、噪音

审评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持续的噪音,对审评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压力,且噪音程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审评人员的压力也会越大。相关的研究表明,强度超过80dB的持续噪音,就能使人情绪失控。在有意无意之中,噪音会导致审评人员出现情绪波动,这必然不利于准确地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因此必须注意审评室的隔音密封性,并将外源声音音量控制在60dB以下,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4、异味

审评环境受异味污染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异味随空气飘移污染,在审评室内使用有气味的清洁剂,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并不是只有令人不快的刺激性臭味会造成污染,化妆品、清洁用品及各种外来的香气,都会干扰审评工作。

在建立审评室时,必须考虑到附近的环境不能存在强烈的气味,更不能在审评室内放置、使用有气味的物品。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审评室内空气的流通,审评室的门窗长时间关闭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不利于审评工作。

二、审评设备

即使是对同一批茶,甚至同一只茶,审评器具、用水及其他设备在材质、规格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异,都可能使审评结果出现很大差异。

1、正确选择器具

在通常应用的审评方法中,对各种审评器具均有相应的规定。使用规范的器具,才能正常表现出茶叶的感官品质,才能确保审评结果的重现,也才能使所有的审评术语和评分较为客观和合理。在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除了注意审评杯、碗的配套外,还需要考虑到瓷质材料在色度上的一致性。

2、重视器具的清洁和维护

审评完毕后审评器具简单地用水冲洗,并不能彻底清除审评杯、碗中的茶汁,虽然当时肉眼不能发现,但杯、碗干透后出现深色痕迹,这必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审评工作。

茶汤需要入口审评滋味,在多位审评人员同时审评时,有时限于时间、器具数量和效率等,不进行单独审评,此时更要注意自己使用器具的清洁卫生,如可以先将茶汤倒入小杯中再入口等,以免影响他人的审评。

一些评茶人员在审评时会选择纸杯供吐茶用,表面看来既清洁,又便于审评后处理,但目前市售的一次性纸杯因材料的关系,多有化学物质的气味,反而会影响到审评的结果。

3、了解冲泡用水的水质状况

审评时的冲泡用水除了要求透明洁净、无嗅无味外,还应注意水的酸碱度、硬度,及水中所含各种矿物质、离子的数量对审评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茶汤的颜色方面,对香气和滋味的影响更甚。

一般来说,由于茶树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用稍偏酸性的水冲泡,有利于茶叶品质的良好表现。而偏碱性的水,会使茶叶内含的黄酮类物质产生自动氧化,造成茶汤颜色加深变暗,滋味也失去鲜爽感。

水的硬度不仅影响其pH值,对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率也有显著影响。硬水中高含量的钙会与多酚类物质结合,抑制茶多酚的溶解和浸出,影响茶汤滋味。

许多矿物质及溶解的金属离子,如果含量稍高(﹥0.1mg/l),常会使茶汤产生苦涩味,影响茶味的正常表现。如果用含铁量较高的水冲泡茶叶,或茶叶中混有含铁的杂质,还会使茶汤颜色变暗发黑。

三、审评操作

茶叶感官品质受时间、温度等的影响很大,开始审评后,必须依次尽快完成操作步骤。审评步骤是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评茶人员的感官适宜性而建立的。规范有序的操作,是评茶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体现,也是获得正确审评结果的前提之一。

1、培养编号和记录的良好习惯

对专业评茶人员而言,一只茶样的感官审评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但审评的结果可能不是当时就需要,没有审评记录仅凭记忆难以长期保持对细节的掌握。此外,对一只茶叶的最终评价,是综合所有审评因子的表现后得出的,缺乏记录,有时会忽视某些审评因子的表现。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尤其是多位评茶人员共同参与审评时,常有移动样盘和审评杯、碗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预先编号,容易引起位置顺序的混淆,进而影响审评的正常进程和结果。

2、保持规范操作的一致性

审评多只茶样时,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仅是对操作动作的要求,还包括对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在称取茶样时,样品的代表性是通过操作动作的规范一致来实现的。茶叶审评强调由同一个人完成冲泡和倒茶程序,就是为了确保每只茶样的冲泡时间一致。冲泡后也必须按冲泡的顺序倒茶。审评香气时,需要依次进行热嗅、温嗅和冷嗅,并以此综合评价茶叶香气,这同样要求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可对不同的茶样分别处理,一嗅即过。

3、充分考虑干扰因素,谨慎结论

感官审评的准确完成,建立在了解审评环境和把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例如审评室内如果光线存在差异,在进行与颜色相关的审评程序时,就需要移动器具,互相换位,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冬季进行审评时,如果室温偏低,审评前还需要用热水烫杯(应注意不可使水进入杯内),以此缓和冲泡过程中审评杯壁的热量散失,减少温度下降过快对审评的干扰。

茶叶各审评因子的感官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也存在着很密切的关联性,从外形到汤色,再到香气、滋味,评茶人员在审评中应做到仔细地判断比较,如果某一因子的表现存在明显不同,就必须认真地查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记录下的评茶术语,也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出现误差。

四、审评人员

茶叶感官审评最终是以人为中心来完成的,要消除审评可能出现的误差,评茶人员自身的因素应放在首位。除了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外,从技术角度看,同样有一些方面应予以注意。

1、不因个人偏好影响审评结果

茶叶本身是一种偏好型消费饮品,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而特色各异,各地的饮用习俗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评审过程中,评茶人员必须注意评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客观的结论,因此不能将地域习惯和个人爱好带入审评过程,并因此影响到审评的结果。

2、坚持训练,克服感官疲劳

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项需要评茶人员全神贯注,始终保持感觉器官高度敏感性的工作。在审评过程中,评茶人员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是自然的。已有的研究发现,感觉器官产生疲劳致使敏感性降低,也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本能的适应,只有这样适应现象不利于审评工作的进行。审评人员有目的地进行长期针对性训练,可以提高感觉器官在相关方面的灵敏程度,而且也有助于在长时间、高密度的审评过程中保持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因此评茶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坚持进行审评训练。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提高感觉器官抵抗疲劳的能力,达到保持感觉器官敏锐的目的。

3、积极交流,修正感官认识的系统性误差

简练、准确的品质术语便于评茶人员相互交流。评茶术语的熟练使用建立在对茶叶品质的系统化认识之上。这种系统化的认识最初会因每个人感觉器官的感受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使用含意相近的术语时,就可能引起理解上的混淆。因此,在掌握、运用评茶术语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交流,有助于取得对茶叶品质的共识,获得对术语一致、准确的理解,消除系统性的误差,从而建立规范、统一的茶叶评判体系。

茶叶冲泡时间多久为合适?


对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注解:中国人“以茶待客”、“以茶待酒”,喜欢喝茶听戏;日本人喝茶讲究“”;英国人习惯喝下午茶,称傍晚为“茶时”;美国人通常用茶袋泡茶……无论哪个国家,从茶的品种、喝茶器具,到冲泡的水温、时间,都有要求,尤其是对时间的把握。

近日,美国《预防》杂志刊文称,研究发现,红茶泡得时间越长,越有益健康。美国塔夫斯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杰弗里·巴伦博格表示,时间长有利于其中有益健康的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最好泡够5分钟。

国家一级品茶师沈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其他种类的茶叶,冲泡时间也有讲究,以下就介绍几种常用茶叶的冲泡方法。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得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冲泡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冲泡龙井茶、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普洱茶属于黑茶,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另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茶的效果,比如给红茶里加点柠檬汁,抗氧化剂含量可增加80%。另外,奶茶是用红茶作原料,但红茶配牛奶,可能会阻碍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

没有电子秤,泡茶怎么控制放多少茶叶?


不知道各位茶友,平时泡茶的时候是放多少茶叶的。我有一个朋友,刚开始学喝茶不久,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该放多少茶叶,也不管放多少茶叶,反正就是手抓一撮,凭感觉拿。结果,他泡出来的茶,有时候不是太淡,就是又苦又涩。茶姐就告诉这个朋友,泡茶有三要素:茶量、水温、时间,首先第一点茶量你就没有放对。然后他马上反驳道,泡茶难道还要用个称来称吗?没有电子秤该要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茶叶怎么取,取茶到底要不要用电子秤。

目录

1|放多少茶叶到底有没有关系?2|学泡茶,最好有一台电子秤。

3|没有称的时候,怎么取茶叶?

1|放多少茶叶到底有没有关系?放多少茶叶,就是泡茶三要素之一的茶量。准确来说应该是茶水比例,即放多少茶放多少水,这对泡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平时泡茶的茶水比例大约在1:50,如果放1克的茶叶,那么就加入50毫升的水,如果放5克的茶叶,就加入250毫升。

茶壶的容量是确定的,所以加水的量也是确定的,那么只需要搞清楚放多少茶叶就能确定茶水比例了。如果觉得放多少茶叶可以随意一点,不需要这么讲究,那就很可能会出现杯小茶的朋友那样的情况,于是便疑惑:为什么别人泡茶这么好喝,一样的茶,我怎么就泡不出那个味道?有时泡淡,有时泡浓,偶尔泡出一次好喝的,下次却很难再泡出感觉。所以,要知道自己放多少茶叶,泡出的茶才会一直都好喝啊。

2|学泡茶,最好有一台电子秤有人说,你看那些老茶客,他们还不是随手一抓,他们怎么知道放多少茶叶?老茶客抓的茶多了,心里有数,手上更是有感觉,一抓一掂,就能感觉几斤几两,泡茶也就轻而易举了。初学者,最好还是要有一台电子秤,每次泡茶先称一下,知道自己放了多少茶,心里有个数。要是觉得淡了,下次便多称一克,要是太苦涩,下次便少称一点。不然,再好的茶,泡出来都可能不好喝。

眼睛看到的茶,跟实际上称出来的,真的差很远!杯小茶泡茶时候也总爱称一称,上次随手抓了一把,以为有7克,没想到只有3克,因为那个茶太蓬松了,非常容易产生错觉。有人又会有这样的疑虑了,泡茶还放个称在旁边,岂不是被人笑话?称出来的茶量精准,泡出来的茶好喝,何必要担心别人的眼光呢,称多了,慢慢地就可以不用电子秤,随手一拿也能胸有成竹。

3|没有秤的时候,怎么取茶叶?前面说到老茶客取茶总是很准,其实他们不仅是用手掂量,还有用眼睛看。小编今天就教大家一个方法,看体积取茶。粗条索茶:像云南的滇红,由于红茶滋味比较浓郁,大概放茶壶体积1/4的茶量就可以了。像单丛茶,因为属于乌龙茶类,投茶量要稍多一些,大约放1/3。细条索茶:类似于祁红这样的茶,条索非常紧细,看起来少,实际上量多,而且细小的茶浸出很快,这样的茶大概铺满壶底就可以了。

颗粒形茶:铁观音跟台湾的一些乌龙茶,都是颗粒形的,用数颗粒的方法,大约10-20粒,根据颗粒大小和泡茶的浓度再做调整。

扁形茶:最典型的就是龙井,茶叶扁平规整,铺满壶底的量也够了。其他一些稍蓬松的绿茶,像黄山毛峰,也是铺满壶底,比龙井厚一些。蓬松型茶:像没有紧压的白牡丹,因为不炒不揉不整形,就非常蓬松,这样的茶,可以放到茶壶体积1/2。

控制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质量


茶叶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传统饮料,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咖啡、可可),茶叶的饮用范围最广,消费量最多。为了提高茶叶质量,我国已明确在茶树上严禁使用三氯杀螨醇等不易降解的农药,要求采茶前,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对施用农药后的茶园,必须达到安全期方可采摘。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得非常严格。为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我国茶叶出口创汇,农业部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含有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 氰戊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杀丁)是我国茶区广为应用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杀虫普广,供应充足,价格又相对较低,因此,在茶叶生产中应用普遍。氰戊菊酯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在稀释6000~8000倍后使用,茶叶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其他菊酯类农药,成为我国茶叶中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农药之一。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多次田间试验结果,20%氰戊菊酯6000倍液喷施茶园后,至少需25~30天以上,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才能降至允许标准。如此长的安全间隔期,在茶叶生产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为此,各市、地、县茶叶生产主管部门和广大茶农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停止氰戊菊酯农药在茶树上使用。 目前,有多种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均可以在茶园中替换使用。茶树病虫害的合理防治,必须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显著地提高茶叶品质。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2199.html

上一篇:汀溪兰香茶

下一篇:水金龟茶怎么样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