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点

2021-05-06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无论根、茎、叶甚至细胞,来进行营养繁殖。

(2)影响发根的生理因子

影响发根的因子包括,扦插枝的性质和外界条件。

①枝条性质与发根

茶树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其性质结构随着空间分布和年龄的不同,表现了异质性,它们在扦插后的发根和成活率也不同。一般树龄较幼,枝条较为成熟的,扦插后容易发根,生长较好。近根须处发出的枝条,由于比较接近于种子胚轴,因此容易发育成根。枝条性质的差异,实质表现在淀粉和糖分含量上。一般茎含氮和可溶性糖高的,特别是双糖/单糖比值大的,发根较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树木的枝条分生组织多、生长活性高,合成作用占优势。幼年树茎的单糖含量少而双糖/单糖比值高,这是因为呼吸旺盛,单糖消耗较多的关系。茎部含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年龄老的木质化程度高,生理机能便有所减退。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利用望中含淀粉较多的时期进行扦插,并且提倡扦插枝要粗壮,要带有新叶片,以促进早发根。

②水分与插穗的关系

凡插稳含水分多的发根和成活率均较良好,含水少的发根则差。此外,插穗含水量虽然良好,但插后不再给予适宜水分,也影响发根。

③发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发根好坏,除插穗本身因素外,与生态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发根的重要生态条件。气温高低影响水分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程度与速度。在低温时插穗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一般茶树再生活动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8oC。在高温、足水的条件下,呼吸旺盛,代谢进行快,愈伤组织形成迅速,发根良好,但在高温缺水情况下,发根则差。土温过高,细胞分裂快,呼吸剧烈,物质消耗大,对发根不利,如土温连续在35oC高温下,不但对发根有影响,而且会使地上部叶片受灼伤。

土壤水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大,一般土壤含水在40%左右时,大部分枯死。扦插成活发根率随土壤含水的增加而提高。一般以土壤含水量80~90%时发根率和根的生长最好。

(3)插穗生根能力和生根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扦插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除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腐烂,还必须选用生根能力强的插穗,而且在适合生根的苗床条件下进行扦插,尽量缩短容易枯死的生根前的时间。但是,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仅因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枝条部位、插穗年龄,剪穗时间等不同,其生根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插穗生根首先要形成根原始体,然后发展成为根的组织,因此要求插穗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而且具备促进根原始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根组织的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插穗生根和根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在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更是生根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素化合物不仅关系着根原始体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根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应用氮素化合物促进生根时,有机态的氮素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的效果好,例如精氨酸对促进生根就很有效。一般而言,插穗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氮素化合物含量已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生根过程中,与其说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含量不足,还不如说是两者的比例不当。一般认为,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说,氮素化合物含量越低,即 C/N比越大时,生根越好。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无论根、茎、叶甚至细胞,来进行营养繁殖。 (1)扦插的生理 扦插是用茶树茎叶作为繁殖材料,促使其发生不定根,培养成完全独立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茶树的再生机能 具有复杂结构的树体,都是由未分化的胚性细胞经过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细胞分裂繁殖所产生的新细胞中,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而形成永久性组织的细胞,但有少部分继续保持其分生能力,这部分存在于茎或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作为分生组织而保留下来。 可是当茶树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树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称为再生作用。 从母体上切取的插穗,能进一步通过生理结构的调整,恢复细胞的分裂活动,再次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这是再生机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插穗生根的机理 茶树插穗基部切面上的受伤细胞,由于原生质的分解而产生一种创伤激素,并且被内层未受伤的健全细胞所吸收,使健全细胞的细胞膜木栓化,而将死伤细胞同健全细胞隔离。在切口处的创伤激素和插穗上部转移来的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生根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切口内层的健全细胞发生与切面相平等的分裂,而形成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形成层和筛管部位特别发达,对插穗切口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防止插穗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此时,生长素的活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细胞逐渐开始分化,形成愈伤木质部。它先同插穗中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输导组织连通,再同愈伤组织木质部的外侧连接,而发展成为根原始体,最后形成根。 茶树插穗的根原始体(即根原基),是一小团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一般发生在插穗基部切口或插穗下部近切口的部位,而且多出现在有叶的一侧。但是根原始体发生的部位和形状往往随品种和插穗条件而异,它可能从愈伤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和愈伤组织没有关系,而直接从插穗基部、切口上部皮层发生,或从茎部和愈伤组织两处发生。 (2)影响发根的生理因子 影响发根的因子包括,扦插枝的性质和外界条件。 ①枝条性质与发根 茶树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其性质结构随着空间分布和年龄的不同,表现了异质性,它们在扦插后的发根和成活率也不同。一般树龄较幼,枝条较为成熟的,扦插后容易发根,生长较好。近根颈处发出的枝条,由于比较接近于种子胚轴,因此容易发育成根。枝条性质的差异,实质表现在淀粉和糖分含量上。一般茎含氮和可溶性糖高的,特别是双糖/单糖比值大的,发根较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树木的枝条分生组织多、生长活性高,合成作用占优势。幼年树茎的单糖含量少而双糖/单糖比值高,这是因为呼吸旺盛,单糖消耗较多的关系。茎部含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年龄老的木质化程度高,生理机能便有所减退。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利用茎中含淀粉较多的时期进行扦插,并且提倡扦插枝要粗壮,要带有新叶片,以促进早发根。 ②水分与插穗含水分多的发根和成活率均较良好,含水分少的发根则差。此外,插穗含水量虽然良好,但插后不再给予适宜水分,也影响发根。 ③发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发根好坏,除插穗本身因素外,与生态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发根的重要生态条件。气温高低影响水分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程度与速度。在低温时插穗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一般茶树再生活动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8℃。在高温、足水的条件下,呼吸旺盛,代谢进行快,愈伤组织形成迅速,发根良好,但在高温缺水情况下,发根则差。土温过高,细胞分裂快,呼吸剧烈,物质消耗大,对发根不利,如土温连续在35℃高温下,不但对发根有影响,而且会使地上部叶片受灼伤。 土壤水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大,一般土壤含水在40%左右时,大部分枯死。扦插成活发根率随土壤含水的增加而提高。一般以土壤含水量80~90%时发根率和根的生长最好。 (3)插穗生根能力和生根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扦插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除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腐烂,还必须选用生根能力强的插穗,而且在适合生根的苗床条件下进行扦插,尽量缩短容易枯死的生根前的时间。但是,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仅因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枝条部位、插穗年龄,剪穗时间等不同,其生根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插穗生根首先要形成根原始体,然后发展成为根的组织,因此要求插穗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而且具备促进根原始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根组织的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插穗生根和根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在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更是生根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素化合物不仅关系着根原始体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根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应用氮素化合物促进生根时,有机态的氮素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的效果好,例如精氨酸对促进生根就很有效。一般而言,插穗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氮素化合物含量已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生根过程中,与其说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含量不足,还不如说是两者的比例不当。一般认为,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说,氮素化合物含量越低,即C/N比越大时,生根越好。

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无论根、茎、叶甚至细胞,来进行营养繁殖。 (1)扦插的生理 扦插是用茶树茎叶作为繁殖材料,促使其发生不定根,培养成完全独立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茶树的再生机能 具有复杂结构的村体,都是由本分化的胚性细胞经过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细胞分裂繁殖所产生的新细胞中,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而形成永久性组织的细胞,但有少部分继续保持其分生能力,这部分存在于茎或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作为分生组织而保留下来。 可是当茶树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树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称为再生作用。 从母体上切取的插穗,能进一步通过生理结构的调整,恢复细胞的分裂活动,再次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这是再生机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插穗生根的机理 茶树插穗基部切面上的受伤细胞,由于原生质的分解而产生一种创伤激素,并且被内层未受伤的健全细胞所吸收,使健全细胞的细胞膜木栓化,而将死伤细胞同健全细胞隔离。在切口处的创伤激素和插穗上部转移来的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生根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切口内层的健全细胞发生与切面相平行的分裂,而形成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形成层和筛管部位特别发达,对插穗切口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防止插穗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此时,生长素的活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细胞逐渐开始分化,形成愈伤木质部。它先同插穗中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输导组织连通,再同愈伤组织木质部的外侧连接,而发展成为根原始体,最后形成根。 茶树插穗的根原始体(即根原基),是一小团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一般发生在插穗基部切口或插穗下部近切口的部位,而且多出现在有叶的一侧。但是根原始体发生的部位和形状往往随品种和插穗条件而异,它可能从愈伤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和愈伤组织没有关系,而直接从插穗基部、切口上部皮层发生,或从茎部和愈伤组织两处发生。 (2)影响发根的生理因子 影响发根的因子包括,扦插枝的性质和外界条件。 ①枝条性质与发根 茶树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其性质结构随着空间分布和年龄的不同,表现了异质性,它们在扦插后的发根和成活率也不同。一般树龄较幼,枝条较为成熟的,扦插后容易发根,生长较好。近根须处发出的枝条,由于比较接近于种子胚轴,因此容易发育成根。枝条性质的差异,实质表现在淀粉和糖分含量上。一般茎含氮和可溶性糖高的,特别是双糖/单糖比值大的,发根较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树木的枝条分生组织多、生长活性高,合成作用占优势。幼年树茎的单糖含量少而双糖/单糖比值高,这是因为呼吸旺盛,单糖消耗较多的关系。茎部含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年龄老的木质化程度高,生理机能便有所减退。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利用望中含淀粉较多的时期进行扦插,并且提倡扦插枝要粗壮,要带有新叶片,以促进早发根。 ②水分与插穗的关系 凡插稳含水分多的发根和成活率均较良好,含水少的发根则差。此外,插穗含水量虽然良好,但插后不再给予适宜水分,也影响发根。 ③发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发根好坏,除插穗本身因素外,与生态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发根的重要生态条件。气温高低影响水分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程度与速度。在低温时插穗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一般茶树再生活动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8oC。在高温、足水的条件下,呼吸旺盛,代谢进行快,愈伤组织形成迅速,发根良好,但在高温缺水情况下,发根则差。土温过高,细胞分裂快,呼吸剧烈,物质消耗大,对发根不利,如土温连续在35oC高温下,不但对发根有影响,而且会使地上部叶片受灼伤。 土壤水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大,一般土壤含水在40%左右时,大部分枯死。扦插成活发根率随土壤含水的增加而提高。一般以土壤含水量80~90%时发根率和根的生长最好。 (3)插穗生根能力和生根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扦插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除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腐烂,还必须选用生根能力强的插穗,而且在适合生根的苗床条件下进行扦插,尽量缩短容易枯死的生根前的时间。但是,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仅因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枝条部位、插穗年龄,剪穗时间等不同,其生根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插穗生根首先要形成根原始体,然后发展成为根的组织,因此要求插穗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而且具备促进根原始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根组织的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插穗生根和根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在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更是生根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素化合物不仅关系着根原始体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根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应用氮素化合物促进生根时,有机态的氮素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的效果好,例如精氨酸对促进生根就很有效。一般而言,插穗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氮素化合物含量已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生根过程中,与其说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含量不足,还不如说是两者的比例不当。一般认为,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说,氮素化合物含量越低,即 C/N比越大时,生根越好。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繁殖的生理特点


茶树的繁殖可以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前者如种子繁殖,后者如扦插与压条繁殖,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细胞与组织培养。 茶树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这是因为种子中的胚是从亲本的雌蕊和花粉得到不同的染色体组合,所以在遗传上不同于两个亲本。在田间条件下相应地出现生长状况的不一致性。相反,营养繁殖和体细胞再生休的植株只含有亲本的遗传信息。因此用无性繁殖法育苗时,茶园中的群体生长便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均匀和整齐一致。 1.茶籽萌发生理 刚采收的茶籽,即使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这是因为茶籽正处于休眠状态。茶籽休眠的主要特点与芽休眠相似,是生长的中止。茶籽休眠也是对不良环境条件适应的有效手段。由于休眠的存在,使得种子不会在秋季采收后的不利环境条件下萌发,而只有当外界条件适宜时,才能萌发。通过休眠,种子能巧妙地避免寒冷与干燥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因而能够在低温干旱的环境下安全地生存。 在生产上,茶籽播种前采用浸种催芽,提高茶籽生活力。凡经过水选浸种的可以提前11天左右发芽,增进发芽率达13%。茶籽种皮较厚,经过浸种后,组织变松软,透性增加,渗透压增大,有利于气体交换,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因而内在有机物质因吸水而分解,使营养物质增加,这些都有利于萌发。 茶籽发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是胚恢复生长并发育为独立的幼苗,茶籽开始发芽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茶籽发生水合作用;呼吸作用增加;酶的周转加快;核酸增加;贮藏物质转化为可溶性产物并运输到胚中,用于合成细胞的组成部分;细胞分裂次数增加,体积也随之增大;最后分化为组织和器官。 (1)茶籽萌发过程中的水合作用 茶籽必须吸水才能增加原生质的水合作用,并启动与发芽有关的代谢作用链。吸水使坚硬的种壳变软,子叶、胚吸水膨胀,种壳破裂,使胚根最先露出。不论茶籽原有含水量多少,要达到破壳萌发,一般含水量要达50~60%。茶籽萌发过程中吸水有一定阶段性,先高后低,到萌芽出土,含水又有回升。休眠期的茶籽含水量约为20%,到破壳期露胚根时含水量上升到50~60%,以后吸水转慢,到幼苗出土时含水量达70%~75%。这是由于萌发初期子叶原生质胶状物质急速转化为溶胶状态,需要大量水分。胚根、胚芽露出时,因新组织能吸收部分水分,含水量稍有下降。胚芽出土伸长期,细胞扩大,水分又增加。 (2)茶籽萌发过程中的呼吸作用 休眠期茶籽的吸氧量特别少,但当茶籽萌发吸水时就迅速增加,一般和吸水速率呈相关性。但当茶籽呼吸活性增加之后,对氧的吸收即趋稳定。 呼吸作用包含主要是淀粉、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成分的氧化分解,同时产生大量ATP形式的能量,用于合成种子储藏组织内贮备养料分解时所需要的酶,以及随之而来的幼苗细胞成分的形成。 ①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茶籽休眠时含有少量淀粉酶,在发芽初期,不溶性的淀粉和贮藏糖类转变为可溶性糖类,以后随着萌发过程的进展,淀粉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强,因此淀粉含量明显减少,比休眠时大约减少一半以上,同时可溶性糖类从子叶组织运往胚的生长部分。 ②蛋白质和有机酸的转化 茶籽含蛋白质约10%左右,茶籽萌发新组织,氮源来自子叶贮藏的蛋白质。贮藏蛋白质的减少伴随着氨基酸和酰胺的增加,接着在胚的各生长部分合成新的蛋白质。茶籽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由休眠到萌发约减少50%。而氨基酸到萌发时增加到34%左右,有的可增至60~70%,变化进程如图。 茶籽萌发过程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化(图略) 茶籽除含氨基酸外,还有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等各种有机酸。其变化进程是,休眠茶籽中柠檬酸的含量占有机酸含量的绝大部分,萌发40天以后的幼苗,柠檬酸大量增加,并同时形成苹果酸和天门冬酰胺,此时,苹果酸大部分存在子叶中。萌发后的幼苗根系苹果酸、草酸的含量比茎多;在60天的幼苗中可见到少量奎宁酸的合成,并由茎部转入叶部,它可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 ③脂肪的变化 茶籽含粗脂肪约25~35%,到萌发时,含量就逐渐下降,胚根胚芽出现时,比原始量减少40%。 贮藏在茶籽内的脂肪首先在酯酶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有的重新用于合成磷脂和糖脂,这些物质是细胞器和膜的必需成分。但是,大部分脂肪酸则转化为乙酰辅酶A,然后经逆转的糖酵解途径合成糖。 (3)茶籽萌发过程中的核酸变化 幼苗生长时需合成蛋白质。核酸在细胞核内起着遗传信息贮存和表达的作用,此外,在蛋白质的合成中也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发芽时子叶中的核酸减少,胚中核酸增加。 (4)茶籽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茶籽由休眠到萌发,由于氧化还原作用而产生了各种酶,如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休眠茶籽的胚、子叶和皮膜中存有过氧化物酶,没有多酚氧化酶。而过氧化物酶主要在胚中,贮存量比子叶约多1倍。但经过萌发后,不但形成多酚氧化酶,而且过氧化酶随着呼吸作用的增加而增加。 茶树新陈代谢以酚类化合物——茶单宁转化为主,茶籽休眠时有少量茶单宁,这主要是在胚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当茶籽吸胀后便把贮藏物转化为酚类化合物,当叶片形成时茶多酚含量迅速增加,这是由于茶多酚的形成主要依赖叶片的缘故。

茶树扦插的生理特点


扦插是用茶树茎叶作为繁殖材料,促使其发生不定根,培养成完全独立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茶树的再生机能

具有复杂结构的村体,都是由本分化的胚性细胞经过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细胞分裂繁殖所产生的新细胞中,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而形成永久性组织的细胞,但有少部分继续保持其分生能力,这部分存在于茎或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作为分生组织而保留下来。

可是当茶树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树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称为再生作用。

从母体上切取的插穗,能进一步通过生理结构的调整,恢复细胞的分裂活动,再次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这是再生机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插穗生根的机理

茶树插穗基部切面上的受伤细胞,由于原生质的分解而产生一种创伤激素,并且被内层未受伤的健全细胞所吸收,使健全细胞的细胞膜木栓化,而将死伤细胞同健全细胞隔离。在切口处的创伤激素和插穗上部转移来的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生根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切口内层的健全细胞发生与切面相平行的分裂,而形成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形成层和筛管部位特别发达,对插穗切口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防止插穗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此时,生长素的活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细胞逐渐开始分化,形成愈伤木质部。它先同插穗中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输导组织连通,再同愈伤组织木质部的外侧连接,而发展成为根原始体,最后形成根。

茶树插穗的根原始体(即根原基),是一小团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一般发生在插穗基部切口或插穗下部近切口的部位,而且多出现在有叶的一侧。但是根原始体发生的部位和形状往往随品种和插穗条件而异,它可能从愈伤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和愈伤组织没有关系,而直接从插穗基部、切口上部皮层发生,或从茎部和愈伤组织两处发生。

茉莉花营养繁殖技术


茉莉花从原产地的热带地区引进我国亚热带、温带地区种植,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与原产地有很大的不同,这可能是雌蕊、雄蕊退化、发育不完全,难以结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我国,没有用籽实来繁殖茉莉花的。由于茉莉再生能力强,生产上均采用无性繁殖(也叫营养繁殖)的方法来繁殖,主要方法有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分株繁殖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培育新品种,或对老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也可用组织培养法繁殖茉莉花。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茉莉花的扦插繁殖,是一种繁殖系数高、成活率大、管理方便、生长整齐、操作简便、节省材料、成本较低的繁殖方法,在生产上的应用最为广泛。扦插繁殖一般采用苗床集中育苗法(自繁自用少量繁殖时也可用插条直接定植法)。集中育苗法一般亩用扦穗千克,成活率通常达80~90%以上,亩得成苗8~12万株,可供12~15亩大田用苗。

1、扦插时期 一年中有两次最好的扦插时期。一次是7~8月。通常不要超过“处暑”,即所谓秋插。此期扦插,生根快,易管理,成活率高,不影响母株当年和翌年产花量。另一次是春插。在三月或“清明”前后进行。如管理精细、成活率仍可达90%以上。也有在冬季扦插的。通常如无温室条件,成活甚微。如果有温室、温床条件,而温度保持在18~22℃以上,则不受季节限制,随时均可扦插。

2、插穗的选择和整理。插穗应选择健壮、充实、无病虫害的枝条为好。通常用隔年枝,即皮部已现麻花色的枝最为适宜。过分衰老,再生力弱,不易生根、发芽;过分幼嫩,养分储备少,容易腐烂。将选好的枝条剪成10厘米左右,具有3~4对叶片的一段枝条作插穗。下剪口靠近节0.2~0.3厘米,以利愈合生根;上剪口离节约0.5厘米,以免剪口失水,导致芽的干枯。下剪口倾斜度以40~45。为宜,上剪口应平剪。插穗剪好后,还需加以整理。剪去所有侧枝,中下部的叶片亦应剪除,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避免造成入不敷出的尖锐矛盾,导致死亡。最上部一对叶片可以保留,以利光合作用,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生根。在剪截和整理时,需当心插穗的倒顺,以免影响成活。

插条处理:使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能促使扦插茉莉早生快发,提高成活率。在生产上常用的主要有50PPM(一种低含量计量单位,PPM即百万分之一)的萘乙酸(NAA)或吲哚丁酸(IBA)配制成溶液,将插条下端剪口浸3~5小时;或用500PPM高浓度溶液快蘸插条下端剪口3~5秒种。处理过的插条,扦插后一般10~15天左右开始抽梢放叶。长成新植株后即可按常规办法培育管理。

配制50PPM的萘乙酸,先将1克萘乙酸粉剂溶解于30~50毫升酒精中,然后再加入20千克清水稀释。稀释时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将已溶解在酒精中的萘乙酸原液,缓慢地倒入水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动,使之均匀。千万不要将水倒入萘乙酸原液中,否则,原液飞溅,因萘乙酸价格昂贵,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对人体或物体的损伤。

配制500PPM萘乙酸溶液的方法:将1克萘乙酸粉剂,先溶解在30~50毫升酒精中,然后再徐徐倒入200千克清水中稀释即可使用。

1克萘乙酸配制成的溶液,能处理5000~10000根插条,操作简便,成本也不算高,效果显著。如买不到萘乙酸原粉,也可以购买一些可靠厂家生产的“生根粉”,其主要也是用萘乙酸或吲哚丁酸加入一些附着剂配制而成的。一般在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或乡镇农技站有零售。

插条准备好后,应及时扦插到苗圃。如因天气变化或其它原因未能及时栽插的,应置阴凉处,插于含水量在20%~30%的细砂中假植,一般不超过7天,即应栽插到苗圃中去。

3、扦插方法。苗床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无石块、瓦砾。扦插前要求深翻35~40厘米。然后每0.067公顷施入1~2吨的腐熟堆肥,并拌匀起畦。畦面宽90~100厘米,沟宽30厘米,以便排水和管理。

在扦插时,一般可直接插入畦中。为了避免插穗下端皮部“翻毛”损伤,影响愈合,也可用“引插”法。先引一孔,然后再将扦穗轻轻插入、压实。插入深度以露一个节为宜。其余大部入土,以尽量减少蒸腾面,扩大吸水面。因为插穗的皮孔与潮湿的土壤密切结合,也能起吸水作用。这一增一减,可以大大缓和水分入不敷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也有不用“引插”,而用小花锹。先将小花锹斜插入土,轻轻朝面前一拉,花锹背后现一小裂口,随即将插入土,并随即覆土。也较安全方便。亦可先用“刨锄”理成深浅适宜的小沟,而后安放插穗,最后覆土。

当插好一段或一厢后,应及时喷水,并注意淋透。为使土面不致被水淋而板结,可在苗床表面撒上一层谷壳、木屑或其它轻松物质,也可覆草。

近年来,随着地膜应用技术的推广,广西横县的花农多用地膜育苗。方法是整地施肥并浇透水后,先在畦面上喷一遍旱地除草剂(如乙草胺、都尔),然后盖上0.005~0.01毫米厚的地膜,再在地膜上插入枝条。这种育苗方法,可提高育苗成活率,提高成苗出圃时间,减少除草、淋水工作量。

扦插规格一般为行距6~8厘米、株距4~5厘米左右。

4、苗床管理:

①灌溉。插后一星期内,晴天和傍晚各浇水一次(地膜育苗法除外)。以后视天气情况和土壤条件,酌情浇水或灌水,保持表土湿润;雨天则应该注意清沟排水。高温干燥季节,除早晚两次浇透水外,中午还要适当淋水。

②施肥。春插的,约经20天长出枝叶(如经萘乙酸等植物生长素处理过的生长得更快),发出细根。此时应开始施肥,肥料以腐熟人粪尿为主,要滤去粪渣,加水10~20倍,隔4~5天施一次,促进枝叶生长。伏插和秋插的,一般不施肥,以免伤根。

③中耕培土。扦插育苗,尤其是插条直接定植的,要经常除草。扦插苗根浅且少,最好用手拔草,以免伤根。草长得过高则根深,拔时易损伤花苗根系。拔草后要立即浇水,使土壤与苗根密接,并注意培土,防止根系露出地面。

5、起苗运输。扦插苗约经3~5个月左右进入成苗期,此时即可出圃定植到生产田。起苗前3~4天,要浇足水,起苗时要尽量多带土保根。种苗远距离运输时,在起苗前,苗床更要浇透水,尽量做到少伤根。苗木出土后也可用黄泥浆浆过根部,然后用稻草卷成粗绳绑扎根部,再用尼龙薄膜包扎,使之保持湿润,按50枝或100枝扎成一捆,装运时小心轻放,路途较远的,中途还要适当淋水。运达目的地后,最好立即栽种。实在无法立即栽种的,要挖沟,按45℃角斜放,用细土覆盖根部假植,淋透水。假植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天,否则可能会引起烂根或枯死。

分株繁殖

茉莉花是丛生状灌木,适合于采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将丛生状母株分成若干带根的小丛进行分栽。将母株掘起或从盆中倒出,用枝剪或利刀从分蘖处剪开或切割,按2~3个丛生茎一小株分成若干部分,尽可能保护好根系。然后按规定的株行距栽植。分株的时间应在新芽未发、树液未动的3月份进行为好。秋季进行也可,但最迟不要超过9月份。气温下降不利生根。分株也有不将母株挖起或从盆中倒出,直接在地上或盆中分开的。这样操作虽然麻烦一些,但苗子受影响较小。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简便易行。在压条之前先选择适当母株,即选生长健壮、分枝较多的植株作母本。在母本上选择适当的枝条,弯曲压入长、宽、深10~12厘米的小土坑,使枝梢向上,然后覆土压实即可。压条时需小心曲枝,边揉枝边弯曲,以免把木质部折断。同时将枝条压入土坑的最底部,在相应部位用刀环割皮部0.5~0.8厘米。当枝叶制造的有机养分向下运输至环割处而中止,便会形成愈伤组织,而产生新根。由于木质部仍然保留,根系吸收的水分可以沿导管运往枝叶,保证压条正常生长。大批量繁殖,为省工起见,通常不作环割。每一母株压条的枝数要以母株枝条的多少而定。压条的时间3~8月均可。压条后10~15天生根。7~8月份压条,只需8~10天就可生根。压条生根后40天,即可与母株割离,成为一棵独立的植株。待到适宜移栽的季节,就可作带土移栽。

压条对栽植密度较稀的地块,可以用此方法提高栽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但是,压条法枝条耗量大,繁殖系数较低;根部弯曲,影响根系和植株的正常生长。

茶树繁殖的生理特性


茶树的繁殖可以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前者如种子繁殖,后者如扦插与压条繁殖,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细胞与组织培养。

茶树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这是因为种子中的胚是从亲本的雌蕊和花粉得到不同的染色体组合,所以在遗传上不同于两个亲本。在田间条件下相应地出现生长状况的不一致性。相反,营养繁殖和体细胞再生体的植株只含有亲本的遗传信息。因此用无性繁殖法育苗时,茶园中的群体生长便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均匀和整齐一致。

1.茶籽萌发生理

刚采收的茶籽,即使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这是因为茶籽正处于休眠状态、茶籽休眠的主要特点与芽休眼相似,是生长的中止。茶籽休眠也是对不良环境条件适应的有效手段。由于休眠的存在,使得种子不会在秋季采收后的不利环境条件下萌发,而只有当外界条件适宜时,才能萌发。通过休眠,种子能巧妙地避免寒冷与干燥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因而能够在低温干旱的环境下安全地生存。

在生产上,茶籽播种前常采用浸种催芽,提高茶籽生活力。凡经过水选浸种的可以提前11天左右发芽,增进发芽率达13%。茶籽种皮较厚,经过浸种后,组织变松软,透性增加,渗透压增大,有利于气体交换,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因而内在有机物质因吸水而分解,使营养物质增加,这些都有利于萌发。茶籽发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是胚恢复生长并发育为独立的幼苗,茶籽开始发芽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茶籽发生水合作用;呼吸作用增加;酶的周转加快;核酸增加;贮藏物质转化为可溶性产物并运输到胚中,用于合成细胞的组成部分,细胞分裂次数增加,体积也随之增大,最后分化为组织和器官。

(1)茶籽萌发过程中的水合作用

茶籽必须吸水才能增加原生质的水合作用,并启动与发芽有关的代谢作用链。吸水使坚硬的种壳变软,子叶、胚吸水膨胀,种壳破裂,使胚根最先露出。不论茶籽原有含水量多少,要达到破壳萌发,一般含水量要达50~60%。茶籽萌发过程中吸水有一定阶段性,先高后低,到萌芽出土,含水又有回升。休眠期的茶籽含水量约为20%,到破壳期露胚根时含水量上升到50~60%,以后吸水转缓,到幼苗出土时含水量达70%~75%。这是由于萌发初期子叶原生质胶状物质急速转化为溶胶状态,需要大量水分。胚根、胚芽露出时,因新组织能吸收部分水分,含水量稍有下降。胚芽出土伸长期,细胞扩大,水分又增加。

(2)茶籽萌发过程中的呼吸作用

休眠期茶籽的吸氧量特别少,但当茶籽萌发吸水时就迅速增加,一般和吸水速率呈相关性。但当茶籽呼吸活性增加之后,对氧的吸收即趋稳定。

呼吸作用包含主要是淀粉、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成分的氧化分解,同时产生大量ATP形式的能量,用于合成种子储藏组织内贮备养料分解时所需要的酶,以及随之而来的幼苗细胞成分的形成。

①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茶籽休眠时含有少量淀粉酶,在发芽初期,不溶性的淀粉和贮藏糖类转变为可溶性糖类、以后随着前发过程的进展,淀粉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强,因此淀粉含量明显减少,比休眠时大约减少一半以上,同时可溶性糖类从子叶组织运往胚的生长部分。

②蛋白质和有机酸的转化 茶籽含蛋白质约10%左右,茶籽萌发新组织,氮源来自于叶贮藏的蛋白质。贮藏蛋白质的减少伴随着氨基酸和酰胺的增加,接着在胚的各生长部分合成新的蛋白质。茶籽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由休眠到前发约减少50%。而氨基酸到萌发时增加到34%左右,有的可增至60~70%。

茶籽除含氨基酸外,还有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等各种有机酸。其变化进程是,休眠茶籽中柠檬酸的含量占有机酸含量的绝大部分,萌发40天以后的幼苗,柠檬酸大量增加,并同时形成苹果酸和天门冬酰胺,此时,苹果酸大部分存在子叶中。萌发后的幼苗根系苹果酸、草酸的含量比茎多;在60天的幼苗中可见到少量奎宁酸的合成,并由茎部转入叶部,它可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

③脂肪的变化 茶籽含粗脂肪约25~35%,到前发时,含量就逐渐下降,胚根胚芽出现时,比原始量减少40%。贮藏在茶籽内的脂肪首先在酯酶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有的重新用于合成磷脂和糖脂,这些物质是细胞器和膜的必需成分。但是,大部分脂肪酸则转化为乙酸输酶A,然后经逆转的糖酵解途径合成糖。

(3)茶籽萌发过程中的核酸变化

幼苗生长时需合成蛋白质。核酸在细胞核内起着遗传信息的贮存和表达的作用,此外,在蛋白质的合成中也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发芽时子叶中的核酸减少,胚中核酸增加。

(4)茶籽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茶籽由休眠到萌发,由于氧化还原作用而产生了各种酶,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休眠茶籽的胚、子叶和皮膜中存有过氧化物酶,没有多酚氧化酶。而过氧化物酶主要在胚中,贮存量比子叶约多1倍。但经过萌发后,不但形成多酚氧化酶,而且过氧化酶随着呼吸作用的增加而增加。

茶树新陈代谢以酚类化合物——茶单宁转化为主,茶籽休眠时有少量茶单宁,这主要是在胚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当茶籽吸胀后便把贮藏物转化为酚类化合物,当叶片形成时茶多酚含量迅速增加,这是由于茶多酚的形成主要依赖叶片的缘故。

2.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无论根、茎、叶甚至细胞,来进行营养繁殖。

(1)扦插的生理

扦插是用茶树茎叶作为繁殖材料,促使其发生不定根,培养成完全独立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茶树的再生机能 具有复杂结构的村体,都是由本分化的胚性细胞经过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细胞分裂繁殖所产生的新细胞中,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而形成永久性组织的细胞,但有少部分继续保持其分生能力,这部分存在于茎或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作为分生组织而保留下来。

可是当茶树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树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称为再生作用。

从母体上切取的插穗,能进一步通过生理结构的调整,恢复细胞的分裂活动,再次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这是再生机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插穗生根的机理 茶树插穗基部切面上的受伤细胞,由于原生质的分解而产生一种创伤激素,并且被内层未受伤的健全细胞所吸收,使健全细胞的细胞膜木栓化,而将死伤细胞同健全细胞隔离。在切口处的创伤激素和插穗上部转移来的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生根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切口内层的健全细胞发生与切面相平行的分裂,而形成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形成层和筛管部位特别发达,对插穗切口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防止插穗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此时,生长素的活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细胞逐渐开始分化,形成愈伤木质部。它先同插穗中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输导组织连通,再同愈伤组织木质部的外侧连接,而发展成为根原始体,最后形成根。

茶树插穗的根原始体(即根原基),是一小团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一般发生在插穗基部切口或插穗下部近切口的部位,而且多出现在有叶的一侧。但是根原始体发生的部位和形状往往随品种和插穗条件而异,它可能从愈伤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和愈伤组织没有关系,而直接从插穗基部、切口上部皮层发生,或从茎部和愈伤组织两处发生。

(2)影响发根的生理因子

影响发根的因子包括,扦插枝的性质和外界条件。

①枝条性质与发根 茶树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其性质结构随着空间分布和年龄的不同,表现了异质性,它们在扦插后的发根和成活率也不同。一般树龄较幼,枝条较为成熟的,扦插后容易发根,生长较好。近根须处发出的枝条,由于比较接近于种子胚轴,因此容易发育成根。枝条性质的差异,实质表现在淀粉和糖分含量上。一般茎含氮和可溶性糖高的,特别是双糖/单糖比值大的,发根较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树木的枝条分生组织多、生长活性高,合成作用占优势。幼年树茎的单糖含量少而双糖/单糖比值高,这是因为呼吸旺盛,单糖消耗较多的关系。茎部含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年龄老的木质化程度高,生理机能便有所减退。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利用望中含淀粉较多的时期进行扦插,并且提倡扦插枝要粗壮,要带有新叶片,以促进早发根。

②水分与插穗的关系 凡插稳含水分多的发根和成活率均较良好,含水少的发根则差。此外,插穗含水量虽然良好,但插后不再给予适宜水分,也影响发根。

③发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发根好坏,除插穗本身因素外,与生态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发根的重要生态条件。气温高低影响水分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程度与速度。在低温时插穗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一般茶树再生活动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8摄氏度。在高温、足水的条件下,呼吸旺盛,代谢进行快,愈伤组织形成迅速,发根良好,但在高温缺水情况下,发根则差。土温过高,细胞分裂快,呼吸剧烈,物质消耗大,对发根不利,如土温连续在35摄氏度高温下,不但对发根有影响,而且会使地上部叶片受灼伤。

土壤水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大,一般土壤含水在40%左右时,大部分枯死。扦插成活发根率随土壤含水的增加而提高。一般以土壤含水量80~90%时发根率和根的生长最好。

(3)插穗生根能力和生根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扦插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除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腐烂,还必须选用生根能力强的插穗,而且在适合生根的苗床条件下进行扦插,尽量缩短容易枯死的生根前的时间。但是,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仅因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枝条部位、插穗年龄,剪穗时间等不同,其生根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插穗生根首先要形成根原始体,然后发展成为根的组织,因此要求插穗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而且具备促进根原始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根组织的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插穗生根和根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在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更是生根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素化合物不仅关系着根原始体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根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应用氮素化合物促进生根时,有机态的氮素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的效果好,例如精氨酸对促进生根就很有效。一般而言,插穗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氮素化合物含量已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生根过程中,与其说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含量不足,还不如说是两者的比例不当。一般认为,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说,氮素化合物含量越低,即 C/N比越大时,生根越好。

3.茶树组织培养的生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树繁殖方法并不限于种子或营养体,而且可用组织、细胞甚至原生质体进行培养成株。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具有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这是体细胞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基本特性。

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大体可分为三类:

①受精卵(即合于) 配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经过联合和交换而发生分离,经过授精后形成合子,它们有巨大的发育潜力,可进一步发育成种子。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在遗传上经过减数分裂交换和染色体随机分离,再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这样的两次基因重新组合。如果两个亲本是人工选定的优良组合,合子或幼胚离体培养经分化后的再生植株中,可能分离出多种优良类型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

②发育中的分生组织细胞(包括幼嫩器官的细胞) 在发育的植株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全能性保持得最好,如根、嫩茎、幼叶、花等许多器官中的细胞也均具有全能性。这些材料通过培养,可以获得与供体极为类似的大量茶树植株。

③雌雄配子及单倍体细胞 它们在基因组中成对的等位基因只剩下一份,因此其主要特点是基因表达充分。在此情况下显性的和隐性的基因均可充分显现,这对育种过程中的选择和淘汰是十分有利的,由它们形成的细胞无性系也是基因工程中理想的受体材料。

目前在茶树上已能利用叶子、子叶、嫩茎(带腋芽)、成熟胚、未成熟胚、子叶柄、花药等作为外植体,通过培养,诱导出完整植株。可以预料,细胞全能性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可望创造出更多的茶树新品种,并为营养繁殖开拓更广阔的途径。

茶树的营养生理


茶树一方面能够从空气和水中吸取二氧化碳和水分,在体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另一方面也能从环境(主要是土壤)中吸取各种无机元素,在体内通过同化作用,变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营养是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茶树树势,鲜叶产量,成茶品质,都与营养密切相关。 1.茶树体内的矿质元素 茶树体内。目前已发现的矿质元素很多,但不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在茶树生长发育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一旦缺乏某种元素,其他元素的功能将会受到抑制。 茶叶中氮、磷、钾、钙、铁、镁、硫7种元素的生理作用及鲜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见下列二表。 茶树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成分 主要生理作用 成分 主要生理作用 氮 1.直接或间接影响茶树的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 2.是氮基酸、蛋白质、酶、辅酶、核酸、叶绿素、生物膜、激素等化合物成分 3.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同化作用 磷 1.是蛋白质的成分 2.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光合和许多其他代谢过程中都极为重要 3.促进根的生育和养分吸收 4.促进淀粉和叶绿素的合成 钾 1.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所必需的成分 2.促进同化作用 3.促进根的生育,调节蒸腾作用 4.增强茶树对冻害、病虫害的抵抗力 钙 1.叶绿素形成和碳水化合物运输所必需的成分 2.促进顶端分生组织,增强养分的吸收 3.几种酶的活化剂 4.强因组织,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镁 1.叶绿素生成所必须的成分 2.多种酶的特殊活化剂 3.促进磷酸的效果 硫 1.蛋白质的构成分 2.辅酶A的成分,参加糖和有机酸代谢 铁 促成叶绿素的形成 茶树鲜叶的矿物质元素含量(%) 元素名称 含量 元素名称 含量 元素名称 含量 元素名称 含量 氮(N) 3.5-5.8 铁(Fe2O3) 0.01-0.02 磷(P2O5) 0.4-0.9 硫(SO4) 0.6-1.2 钾(K2O) 0.2-0.8 铝(Al) 0.1-0.2 钙(CaO) 0.2-0.8 锌(Zn 45-65ppm 镁(MgO) 0.01-0.02 铜(Cu) 15-20ppm 钠(Na) 0.05-0.2 钼(MO) 0.4-0.7ppm 氯(Cl) 0.2-0.6 硼(B) 0.8-1.0ppm 锰(MnO) 0.05-0.3 从表中可见,茶树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钾和磷次之。氮在全株中占干物重的1,5~2.5%,在叶片中占3~6%,芽叶中约占4~5%,磷在全株的含量占0.3~0.5%,芽叶的含磷量占0.5~1.0%;茶树体内钾的含量比氮低,但比磷要高,一般在全株中的含量占0.6~1.0%,芽叶中的含量占2.0~2.5%,茎中的含量比芽叶高,占2.5~3.0%。此外,在茶树中含量较高的矿质元素还有钙、镁、铝、铁等。2、茶树所需的大量矿质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1)氮 ①生理功能 氮在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茶树的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它是组成树体细胞原生质——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形成植株,特别是形成芽叶的成分。核酸、磷脂、多种维生素(B1、B2 、B6 )、咖啡碱、大多数生物膜、激素和其他许多重要有机物中都含有氮素。树体中的全部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都需要有生物催化剂——酶来起作用,酶是蛋白质的一种形式,所以氮又参与酶的合成。氮也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除此之外,作为茶叶重要效用的咖啡减,构成茶香气、滋味的氨基酸、茶单宁、酰胺等全是氮化合物。固此氮在茶树代谢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氮对茶树各种生理过程与生长发育都有影响。 ②缺氮症状 茶树缺氮使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受阻,随着叶绿素含量降低,首先表现为叶色变黄,芽叶瘦小,老叶黄绿带橙色或红紫色,进而树势衰败,分枝细弱,并大量出现对夹叶,节间变短,有顶枯现象。幼嫩芽叶中含氮量全年平均为4.5%左右,老叶平均为3.5%左右,一般认为成叶含氮量3%以下时可作为缺氮的标志。在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壤中最容易缺氮。 (2)磷 ①生理功能 磷是细胞中核酸、核苷酸、核蛋白、磷脂类,以及许多辅酶的重要成分,因此,它与细胞分裂活动有密切关系。磷也是酶与辅酶的重要成分,因此它与光合、呼吸以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运转都有关系,特别是起着细胞中能量贮存、传递功能的三磷酸腺苷与二磷酸苷等化合物,都是含磷的化合物,在茶树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磷在树体内容易移动,在代谢旺盛的幼嫩部位中含量特别多。缺磷对生长与合成作用的影响最大。 磷在茶树体内存在的形态,一般可分为四种:a.酯溶性的。b.溶于酸性溶液的,包括无机磷酸和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主要是磷酸键化合物,含量很少。c.不溶于酸溶液的部分。有存在于细胞内的无机磷,以及存在于核酸、核蛋白、卵磷脂中的有机磷等。d.也存在于许多酶和维生素中。 ②缺磷症状 茶园缺磷初期,茶树生长缓慢,茶叶产量、品质下降,接着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根提早木质化,逐步变成红褐色,吸收能力明显减退,尔后地上部的嫩叶逐渐出现暗红色,以叶柄最为严重。如果缺磷进一步发展,老叶失去光泽,并由绿色逐步变为暗绿或暗红色,每到严冬症状加剧。严重缺磷的茶树嫩叶由暗红转为黄白色,茎叶生长缓慢,分枝少,植株矮化,花果少或没有花果,生育处于停滞状态。由于茶树缺磷时表现的一些症状有时与其他缺素症表现的症状相似,所以在目测茶树缺磷症时,必须把缺素的形态学特征和土壤农化测定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一般当茶园土壤用0.1NHCI溶液提取的磷数量甚微,春茶新梢顶端的第三叶含磷量低于0.9%,或复、秋茶第三叶含磷量低于0.5%时,表明有可能缺磷。当发现茶树缺磷时,必须及时施入磷肥。此外,要着重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防止施入的磷肥被土壤活性铝和活性铁转化成茶树难以利用的闭蓄态磷。对根系来说,因缺磷细胞分裂减弱,特别易引起吸收根(根毛)的减少,所以,症状发展后即使施用磷肥也很难恢复。多雨地区易缺磷。 (3)钾 ①生理功能 钾在树体内呈离子状态存在,因此水溶性强。钾并不是茶树有机物的组成部分,但茶树的正常生长需要大量的钾,它起着一种催化剂或辅助功能的作用,能催化细胞内多种酶反应。钾还能促进茶树更好地利用光能。严重缺钾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呼吸加强,由此使碳水化合物代谢出现紊乱,使淀粉与脂肪酸都不能合成。此外,钾也与糖分的运转有关。钾在细胞内能调节盐类浓度(渗透压),能缓冲茶树体内的有机酸。此外,钾能增强茶树抗逆力。 钾在采叶茶园中较易流失,因此,配合施用适量的钾肥是重要的。 ②缺钾症状 缺钾的茶树,通常生长缓慢,产量和品质下降。缺钾症状最先表现在植株新成熟的叶片上,而未成熟的幼龄叶片症状不明显。缺钾严重时,首先,嫩叶褪绿,逐步变成淡黄色,叶薄而小,对夹叶增多,节间缩短,叶脉及叶柄逐步变粉红色;接着老叶叶尖变黄,并逐步向基部扩大,然后叶片边缘向上或向下卷曲,叶质变脆,提早脱落。因此缺钾使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效性降低,新叶形成率下降,叶面积减少,以致产量下降。同时缺钾会使茎的发育变慢,分枝稀疏瘦弱。在极度缺钾的情况下,植株呈现“枯梢”。缺钾的鉴别性症状是近叶缘的叶脉由淡黄色变为黄褐色或褐色,引起“钾焦”。此外,缺钾茶树也易感染病虫害,冬季耐寒性明显减弱,易受霜冻害而呈黑紫色。土壤有效钾低于50PPm,春茶一芽二叶的含钾量低于2.0%,可诊断为茶树初期缺钾,必须及时增施钾肥。 (4)钙 茶树体内钙的含量一般占干物质的0.2~1.2%。 钙的生理功能是:构成细胞壁的中胶层,维持染色体和膜的结构,为茶树根毛和根系发育所必需,促进钾和阴离子的吸收,它既是酶的成分又能催化酶的活性,促进光合产物转运,防止金属离子的毒害,延迟植株衰老。 茶树缺钙的鉴别性症状为植株根系变小,根尖端停止伸长,组织呈半透明状,虽然产生侧根,但很快死去,根毛畸变成鳞茎状;地上部从幼叶开始出现症状,急速生长的幼叶往往发生黄化,叶片顶端及随后边缘生长受阻,叶片由于中部继续生长而扭曲,病部继而坏死。茎生长点死亡,顶芽生长优势丧失。 (5)镁 镁主要存在于幼嫩的器官和组织中,树体中镁的含量以根较高,其次是芽叶,枝干含量较低。 镁是茶树叶片中叶绿素的核心成分,它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和磷酸化过程,同时它对茶叶坏已六醇的形成和积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镁还有促进呼吸和茶树对磷的吸收作用。因此,镁是茶树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元素。镁在树体内还是有效的酶催化剂。 茶树缺镁时,症状首先出现在校老的叶片上,然后逐渐发展到幼叶,其特征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纹。严重时,发展成黄化叶。叶片含镁0.1%以下时可视为缺镁。 (6)铝 茶树对铝的积累因品种、树龄、叶龄、雨量、地势和土壤等的差别而有很大不同,茶树的一生都会吸收铝,并能贮藏于叶内,所以,老叶含量高于嫩叶。 铝能提高茶树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树体生长。把能增加酸度,使某些元素由不可利用态变为可利用态,促进茶树对磷、锰的吸收。铝还具有促进根系生长,使枝叶繁茂的作用,尤其在铝浓度大于磷4倍时,铝对根系促进作用更大。铝也能激化多酚物质的合成,它与钙、镁产生拮抗作用.这对防止钙、镁过量造成的危害具有缓冲作用。 (7)铁 铁参与茶树的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发育。铁是细胞色素成分,是过氧化氨酶、过氧化物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成分,是铁氧化还原蛋白和叶绿素形成中某些酶的输基或催化剂,而这些辅基中既含有氮,也含有磷,故缺铁时这些辅基的形成受到抑制,氮、磷的需要量及吸收量也就显著下降。铁还能加速物质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茶树缺铁时,植株呈现缺绿症状,同时光合作用效率极低,影响生长和花蕾的形成。3、茶树微量矿质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茶树除了需要较多的氮、磷、钾及钙、镁、铝、铁等元素外,对其他矿质元素虽然需要量不多,甚至仅占百万分之几,但都是不可缺少的。一旦缺乏,同样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现将几种主要的微量矿质元素介绍如下。 (1)锰 茶树体中含锰量与铝一样,较其他作物要高,其中老叶中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芽,茎和根系的含量最低。 细胞生命的所有形式都需要锰,它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树体物质代谢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锰还能促进茶树根系中硝态氮的还原作用,使吸收的硝态氮迅速地转化成铵态氮,进而合成氨基酸。它也是苹果酸酶、C-羧化酶、柠檬酸脱氢酶等的催化剂,同时和树体内氧化还原不可缺少的半胱氨酸胱氨酸反应有关。锰对增强茶树呼吸强度,提高维生素C及茶多酚含量也有重要作用。此外,锰还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因此能促进茶树光合作用。锰在体内也是比较难移动和再分配的一种元素。茶树表现缺锰症状常常和土壤的碱性反应相联系。茶园锰浓度过高对茶树吸收铁有明显的措抗作用。 (2)锌 锌在茶树生理生化机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调节树体内糖的转化,其作用几乎牵涉到茶树生长发育的所有过程,影响生长、发育、衰老、抗寒和抗病等多方面。锌还是一些重要的谷氨酸脱氢酶的组成部分,也是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催化剂,对磷酸核酮糖羟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化酶和碳代谢的脱氢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锌能增强茶树根系对氮和磷的吸收力,从而促进茶树萌芽及旺盛生长,增加茶树生长势。因此茶树缺锌时,新梢生长严重受抑,光合作用、氮代谢都会受到阻碍。锌又能诱导幼龄茶树增生较多的根。用锌液处理过的扦插苗,根系发育良好。 (3)硼 硼是茶树形成果胶酸钙不可缺的成分,它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在树体内还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贮存,酪氨酸的转化,有利于核酸和ATP的形成,因而硼直接关系到分生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缺硼时,上述物质的形成遭到破坏,氮、磷的需要量及吸收量也就显著下降,细胞分裂受阻,叶片有花白色斑点,叶厚粗糙,无光泽,生长缓慢,花粉发育不良,开花而不结实。严重缺硼的茶树,细胞液外溢,根系腐烂,生长停滞。 (4)铜 铜是有生命的所有细胞形式所必需的,是茶树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组成成分。铜还可以提高茶叶叶绿素的稳定性,促进光反应的进行。所以,在茶树地上部凡是叶绿素含量高的部位,其铜的含量也高。此外,在茶树脂肪代谢过程中,铜黄蛋白具有催化作用。缺铜茶树的氧化还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脂肪代谢受到抑制,生长受阻。生长在缺铜土壤中的茶树,会出现顶芽枯萎,失绿变白,叶绿素含量减少等症状。 (5)钼 茶树缺钼会抑制氮代谢的进行,致使芽叶变黄失绿、阻碍伸展。钼是硝酸还原酶的辅基成分,是酸式磷酸酶的专性抑制剂,黄酮物质氧化—还原的催化剂,并参与抗坏血酸的形成。钼还可以提高茶园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固氮能力,这对提高土壤含氟水平,保持茶园氮素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休眠的生理特征


通常茶树的休眠期是指在秋季树体茶芽生长停止以后到春季萌芽为止的期间,在这段时间里,茶树地上部不再有任何生长发育现象。休眼开始时,茎的延长生长变得极为缓慢,叶片停止扩展,分生组织短缩,叶片栅状组织的厚度逐渐增大,栅状组织与叶厚的比例也相应提高。由于这些组织的厚度增大,细胞膜的韧性也随之增强。 茶树叶片含水率的高低是衡量叶片是否成熟的标志,叶片愈嫩含水率愈高。从秋季开始,叶片的水分渐减,内部逐渐充实。到冬季时,凡叶片的含水量愈低,则耐寒性愈强。9月间成熟叶片的含水量在65~70%,10~11月为62~65%,休眠期间则降至55~60%。 枝条组织中淀粉粒从9月下旬开始逐渐减少,并转化为糖分,使叶片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上升。树体细胞液的浓度与耐寒性密切相关,因此测量茶树叶细胞液渗透压是茶树休眠期耐寒性强弱的鉴定方法之一,叶片细胞液渗透压值愈高,则耐寒性愈强。 此外,休眼芽细胞的原生质呈凝胶状,原生质收缩,胞间联丝中断,细胞呈孤立状态。休眠解除以后,胞间联丝又恢复。 由上可见,茶芽为了保持在不良条件下的不活动状态,通过各种结构和生理变化来限制本身的活动。如形成不透气的鳞片,组织脱水,原生质的联系中断以及停止酶的合成等。茶树的芽进入休眠状态后,不只是生长中止,代谢活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现已查明,芽休眠时,其组织即进入部分脱水状态,叶和茎的水分均随之减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降到很低的水平,其间呼吸的性质类似于无氧呼收。最高光合作用速度和一天总光合作用量都从秋季到冬季逐渐下降,12月至1月是最低值。茶芽外面包围的鳞片,对于芽的呼吸有很大影响。据测定,休眠芽的核酸含量降低,同时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也受到抑制。如经低温处理的茶芽,其组织液的pH值增大,脂肪酸分解,氨基酸和糖含量增加。茶芽从休眠阶段进入萌动状态,与组织中水分的增加,营养的代谢,水解酶的活性以及呼吸强度有关。 此外,休眠期叶片蒸发量日趋减少,9月份的蒸发量仅为8月份的70%,10月份约为60%,11~12月降到30%左右。

茶树的繁殖


(一)茶树的繁殖

茶树的繁殖近来多采用扦插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二)茶树生长的环境

茶树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1.土壤:需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酸度为pH5.5。

2.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

3.温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三)茶树的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伺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四)茶园的管理

1.剪枝:

剪枝可抑制茶树主枝徒长,使枝条发育 均匀、萌芽整齐,扩大采摘面积、延长生产年限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1) 浅剪枝:于前一年剪枝位置之上方3~10公分处进 行剪枝,适用于生长正常之茶树及幼木。

(2) 中剪枝:对现有树高一半进行剪枝,于茶树衰弱及 病虫害时实施。

(3) 深剪枝:在离地面20~30公分处进行水平剪枝,于 茶树衰老及病虫害极严重时为之。

(4) 台刈:在离地面5~10公分处进行水平剪枝,于 茶树极其衰弱时为之。台湾地区茶树剪枝以冬至前后(约12月上旬至1月下旬)较适合,但有时为配合采收而有所 更动。

2.茶园土壤管理

(1) 土壤改良:茶园的土壤以砂质壤土最佳,但目前各地 茶园多为粘土及粘壤土,若以掺入大量砂粒及坋粒来改良,成本过高。因此,多改 用深耕及加入团粒改良剂和有机肥料来改良茶园土壤。

(2) 茶园土壤覆盖:全省茶园目前均有70%分布于倾斜坡地, 为防止表土冲失,造成根部暴露,影响茶树生长,除将茶园筑成梯形外,更可以覆 盖方式来加强。覆盖材料有二类:一为可供给有机养分之稻草、谷壳、蔗渣、锯木 屑等;另一种可使用塑料布。

3.施肥

(1) 肥料施用量:肥料施用量因各茶园之土壤性质、茶树品 种、树势及制茶种类而异。下表仅依据土壤性质及树龄订定施肥量基准,然对于不 同品种茶树及不同制茶种类则可适度增减。例如若要制造煎茶或绿茶,可用多一级 的氮肥,若欲制造部份发酵茶,则可用高一级的磷钾肥。

(2) 施肥时期:每年以三次为宜,第一次在春茶开始萌芽 前,第二次在春茶采摘后,第三次在六月采摘后。

(3) 有机肥料之施用:最适于茶园施用的有机肥料,以堆肥为最 佳,豆粕、花生粕有改善包种茶品质之效果,而人粪尿、猪粪尿对部份发酵茶品质 有不良之影响。有机肥适宜的施用量,堆肥每公顷为25公吨,鱼粕类2公吨,鸡粪5 公吨,其它豆粕类约4公吨。其施用方法系于春肥时一次散施,然后翻埋土中。

4.病虫害防治:

(1) 病害:台湾地区茶树病害较严重者有茶枝枯病、 茶饼病、饼病、茶赤叶枯病、茶炭疽病、轮斑病等六种。

(2) 虫害:台湾地区茶树虫害主要有茶蚕、尺护蛾类 、卷叶蛾类、毒蛾类、避债蛾类、刺蛾类、茶小绿叶蝉、叶蚋类、介壳虫类、蛀虫 类(雕木蛾、茶天牛)、地下害虫类(台湾黑金龟、羽衣蝉)。

(3) 防治: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选择抗病能力 较强之树种、喷洒农药、天敌防治、剪除病枝、减低茶园温度,加强通风,施用肥 料配合。

茶树扦插繁殖是茶树无性繁殖方法


茶树扦插繁殖是茶树无性繁殖方法之一。利用茶树植株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湿润疏松的红黄壤的苗圃里,形成新的完整的植株。扦插繁殖培育出的茶苗表现与母株相似的遗传性,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能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

扦插种类可归结为:枝插、叶插和根插。

①枝插法包括长穗、中穗、短穗、箍条及老梗扦插等。用一根完整的茶树枝条作为插穗进行扦插称为长穗扦插,而把带四、五片叶的不完整枝作为插穗的称为中穗,三片叶以下的插穗称为短穗。短穗扦插。用材省且繁殖系数最高,是世界主要产茶国普遍采用的繁殖方法。中国多采用一叶插。

②叶插法:选择完整的定型叶,从枝上削或掰下,使叶上带有部分木质部及芽,并迅速将叶下端的1/4至1/3插入苗辅培育。叶插法难掌握,成活率低。

③根插法有种根和根插等方式。种根:一般于3月上旬,把移苗时剪下的主侧根或挖取的茶根较粗壮的,剪成长5cm左右的小段,每穴种4、5段,覆土厚3-5cm。根插:将直径0.7cm以上的根,剪成长7-10cm的小段直接插入苗床或依次排入预先挖好的沟里(春秋时稍露一段于地面,在夏冬时则全部插入土中)。宜在阴天进行。

插穗剪取:从插条上剪取插穗的过程称为插穗剪取。剪取插穗时,通常从枝条的下端开始依次向上剪。普通的一叶短穗是剪下带有一个腋芽、一张完整健康叶片和一段短茎,长3-4cm;一般一个节间剪一短穗,节间短的可剪一穗,将下端的叶片和腋芽剪去。剪口要与叶向相同,最好为斜面,上下端切口呈平行。插穗下端切口倾斜,增大接触面而易与土壤贴紧。插条上有腋芽已长成小枝的,剪穗时将主枝留一叶,小枝留基部的一片真叶进行剪取。剪口须平滑。剪穗时将花蕾摘除。最好在清晨及傍晚时随剪随插,或在白天剪穗而在傍晚扦插。

扦插方法:在扦插当天,在已压平整的苗床上,按茶树品种叶片的长度,用划行器或7-10cm宽的木板滚压出扦插行距的痕迹;然后浇水湿透表面心土层,待泥土稍干不沾手时,开始扦插。扦插时,用姆指和食指夹住插穗上端的腋芽和叶柄处,沿行距痕迹将插穗斜插(插穗剪口斜形)或直插(剪口平行)入苗床土中。插穗的短茎约2/3插入土里,露出叶柄和茶芽,防止叶片贴土而闭塞气孔,造成叶片腐烂脱落。边插边用食指或中指将插穗附近的泥土稍加压实,使插穗与泥土紧贴,利于吸收水分并使插穗固定在苗床上,叶片方向应向当季最多的风向,顺风排列,使插穗不会随风动摇。株距以叶片互不遮叠为适度;扦插后,立即充分浇水。

用营养钵进行扦插育苗,便于培养壮苗,提高移栽成活率,便于劳力安排和定植成园快。其法采用稻草或塑料等材料衔制作草泥营养钵或塑料营养钵。在扦插前将钵的中下层装上配制好的营养土稍加压实后,再填入3-4cm的红黄壤心土并与钵面相平,然后把插穗插在钵里。扦插育苗的营养钵,最好放置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插好穗的钵,随即在钵上设置遮荫棚、盖遮荫物或把钵放在树荫下,防止日晒而造成焦枯脱叶。

在扦插前,将未经母株植物激素处理的插穗,放在用50ppm的吲哚丁酸与50ppm的萘乙酸等体积混合配制好的药液里浸基部24小时后取出再插,能促进插穗发根,提高成活率。

扦插时期:中国的多数茶区在6-7月份进行夏插。夏季气温较高,插穗的愈伤组织形成快,成活率一般达80%以上。秋插多数在9-10月份进行,成活率较高。冬季气候温暖的茶区,从11月至翌年的1月份可进行冬插。在春、秋和冬季扦插,全天都能进行,在高温烈日的夏季时,宜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3时以后进行扦插。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9854.html

上一篇:浅谈普洱茶老茶的9种现状

下一篇:如何给普洱茶醒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