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名茶评比中两种多余的审评操作

2021-04-27

名茶评比,常由3~5位评茶人员组成审评组,评委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工作岗位,即使是专业评茶人员,因常受生产或消费地区的限制,一般接触某些商品茶的机会较多,有时会将审评大宗茶中的眉茶、条红茶和传统的烘青、炒青茶的一套审评操作方法用于名茶评比。笔者根据多年名茶评比工作的经验,认为这不仅影响审评速度,而且还会影响审评结果的正确性。以下提出两种不必要的操作,与同行商讨。

1.把盘评名茶外形

 审评大宗茶的外形,把盘筛旋是操作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使茶叶分层,了解上中下段茶的配比是否恰当,形态是否平伏。特别是在用不同规格的筛号茶拼配小样时,更应作把盘筛旋,看是否符合标准样的要求。但对名优茶审评时,因其形态、大小、规格匀齐一致,参评茶样更不是按上中下段茶配比而成,16孔以下的碎末茶都小于0.5%。因此,对如此匀整一致的 茶叶作把盘筛旋实属多余,也无助于审评结果的正确性。直条形的芽茶把盘后,茶条翘起,看上去反而不平伏,且直接观察到的大多是干茶芽尖的色泽,影响色泽的评判。如在称茶前把盘,还须翻拌后再撮样称茶,这样,既影响审评速度,还会造成观察干茶色泽的误差。

2.开大汤评名茶叶底

 所谓“开大汤”,常用长×宽×高为230mm×150mm×40mm的白搪瓷盘,把审评杯中的叶底倒入搪瓷盘中,再加入约300mL的冷水,用手指拨开叶底,评其色泽、嫩度、匀度等内容。这种方法用于审评大宗茶的叶底,有助于观察叶底的匀整度和嫩度,但审评名优绿茶,其嫩度、匀整度在干评外形时更能真实地反映。湿评叶底的重点是色泽,只需将审评杯连盖翻转,把叶底甩(倒)入杯盖内,再将杯盖反置于审评杯口,直接评审叶底,这样更能正确地审评叶底的色泽。如采用开大汤审评,由于叶底分散在水中,使色泽显得分散、稀薄,会造成视觉上的误差,常把“黄偏暗”的评为“黄亮”;若将同一批样叶底色泽差异不太大的茶 样放在盛 水的搪瓷盘中看色泽,其色泽会显得“更接近”,从而易得出相同的评语和评分,造成审评的误差。

精选阅读

审评茶叶的操作


茶叶感官品质受时间、温度等的影响很大,开始审评后,必须依次尽快完成操作步骤。审评步骤是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评茶人员的感官适宜性而建立的。规范有序的操作,是评茶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体现,也是获得正确审评结果的前提之一。

(一)养成编号和记录的良好习惯

对专业评茶人员而言,一只茶样的感官审评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但审评的结果可能不是当时就需要,没有审评记录仅凭记忆难以长期保持对细节的掌握。此外,对一只茶样的最终评价,是综合所有审评因子的表现后得出的,缺乏记录,有时会忽视某些审评因子的表现。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尤其是多位评茶人员共同参与审评时,常有移动样盘和审评杯、碗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预先编号,容易引起位置顺序的混淆,进而影响审评的正常进程和结果。

(二)保持规范操作的一致性

审评多只茶样时,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仅是对操作动作的要求,还包括对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在称取茶样时,样品的代表性是通过操作动作的规范一致来实现的。茶叶审评强调由同一个人完成冲泡和倒茶程序,就是为了确保每只茶样的冲泡时间一致。冲泡后也必须按冲泡的顺序倒茶。审评香气时,需要依次进行热嗅、温嗅和冷嗅,并以此综合评价茶叶香气,这同样要求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可对不同的茶样分别处理,一嗅即过。

(三)充分考虑干扰因素,谨慎结论

感官审评的准确完成,建立在了解审评环境和把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例如审评室内如果光线存在差异,在进行与颜色相关的审评程序时,就需要移动器具,互相换位,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冬季进行审评时,如果室温偏低,审评前还需要用热水烫杯(应注意不可使水进入杯内),以此缓和冲泡过程中审评杯壁的热量散失,减少温度下降过快对审评的干扰。

茶叶各审评因子的感官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也存在着很密切的关联性,从外形到汤色,再到香气、滋味,评茶人员在审评中应做到仔细地判断比较,如果某一因子的表现存在明显不同,就必须认真地查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记录下的评茶术语,也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出现误差。

茶叶审评操作


绿茶审评项目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在现行的审评方法行业标准中(NY/T 787和SB/T 10157),基本的规定均为内质审评开汤按3克茶、150毫升沸水冲泡5分钟的方式进行操作,毛茶开汤有时也以4克茶、200毫升沸水冲泡5分钟的方式操作。总之需保持茶与水的比例为1:50。蒸青绿茶在开汤审评时有时会使用白瓷碗,每只茶样称取2份分别放人2只碗,加沸水冲泡后,一只碗在2~3分钟后用于嗅香气;另一只碗中茶叶捞出后,供看茶汤、尝滋味,并评叶底。

绿茶审评的操作流程如下。

取样→评外形→称样→冲泡→沥荼汤→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一)外形审评

茶叶外形审评的内容很多,包括形态、色泽、整碎、肥瘦、大小、净度、粗细、长短、嫩度(级别)以及茶叶的产区、品种、茶别(生产日期)等。对包装茶和某些再加工茶而言,还包括用材、文字、色彩、代码、重量等。

茶叶外形中,有上述内容任一项不足的,即可视为存在“缺陷”。但茶叶种类不同,要求也就存在不同。例如,茸毫多对毫形绿茶如碧螺春、大毫茶而言是一大优点,但对扁形绿茶龙井来说却是明显的缺点。

审评茶叶外形的方法是先把茶样倒人一只样盘,再将茶样徐徐倒入另一只空样盘内,这样来回倾倒2~3次,使其充分拌和,即可观察茶叶外形,做出判断。对已进行拼配的茶叶,有时还需要通过“把盘”,检视其拼配比例是否恰当。

(二)汤色审评

审评汤色的内容包括茶汤的色度、亮度和清澈度。审评汤色时,不同的季节、气温、光线以及汤温等,都会影响到茶叶汤色表现的结果。

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变色幅度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冬天冲泡后的水温下降幅度比其他季节大,汤色变深的程度也比其他季节更深。因此,一般在10分钟内观察汤色,能较好地评判茶叶的原有汤色;如时间拖长,则很容易出现误判,把较浅的茶汤误评为明亮,或把较亮的汤色误评为欠亮,导致结论不准确。

决定茶汤色泽的主体物质是茶多酚。鲜叶中的茶多酚是无色或近于无色的,在制茶与存放过程中,茶多酚因氧化导致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可变得黄暗,这是茶多酚极度氧化的结果。

(三)香气审评

审评香气是指嗅闻冲泡后茶叶散发的香味状况,包括纯异、香型、浓淡、鲜陈、持久性等。最适合于人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45℃~55℃;超过60℃就感到烫鼻;但低于30℃时就觉得低沉,甚至对有烟气等异气味难以鉴别。

闻香时的每个嗅香程最好是2~3秒,不宜超过5秒或小于1秒。审评时宜将整个鼻部探入杯内,这样使鼻子接近叶底,既可扩大接触香气面积,又能增强嗅觉对气味的捕捉能力。呼吸换气不能把肺内气体冲入杯内,以防异气冲淡杯内茶香的浓度而影响审评效果。

审评茶叶香气,在冬天要快,在夏天过3~5分钟即应开始嗅香。

如因评茶人员感冒等造成鼻子堵塞,可在茶杯中倒入沸水,鼻子对准茶杯吸杯内蒸发出来的热水气,减缓鼻塞程度。吸热水气的时间可长可短,感到鼻路畅通即可。

评茶人员对茶叶香气的感觉,是由鼻腔上部的嗅觉感受器接受茶香的刺激而发生的。人们的嗅觉虽很灵敏,但嗅觉也很易适应刺激,即嗅觉的敏感时间也是有限的。

(四)滋味审评

滋味是指人的味觉能感受辨别的茶汤味道,包括汤质的纯异、浓淡、醇涩、鲜陈、爽滞等内容。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并不相同。舌尖对滋味的甜度最敏感,舌中对滋味的鲜爽度判断最敏感,舌根则对苦味最敏感。

评滋味时,茶汤温度、数量、分辨时间、吸茶汤的速度、用力大小以及舌的姿态等,都会影响审评滋味的结果。

最适合评茶要求的茶汤温度是45℃~55℃。如高于70℃就感到烫嘴;低于40℃的就显得迟钝,感到涩味加重、浓度提高。

从汤匙里吸茶汤要自然,速度不能快。把茶汤吸人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门齿,嘴唇微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口慢慢吸入空气,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吐出茶汤。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应把茶汤压入舌的基部,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

对疑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人口后嘴巴闭合,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来回2~3次,对烟味茶的评定效果较好。

茶汤送入口内,在舌的中部回旋2次即可,较合适的时间是3~4秒。一般需尝味2~3次。

对滋味很浓的茶尝味2~3次后,需用温开水漱漱口,把舌上高浓度的滞留物洗去后再复评。否则会麻痹味觉,影响后面的审评效果。

(五)叶底审评

叶底是指茶叶经冲泡唇留下的茶渣。叶底审评包括茶叶嫩度、色泽、整碎、大小、净度等内容。

在评定叶底嫩度时,常会产生2种错觉:一是易把芽叶肥壮、节间长的某些品种误评为茶叶粗老;二是陈茶色泽暗,叶底不开展,与同等嫩度的新茶比时,也常把陈茶评为茶老。

健康女人两种色调


眼下在女士的生活中流行两种色调,一种是鸡尾茶,一种是鸡尾酒。 有情调的女士越来越对茶感兴趣。茶并不仅仅指绿茶,而是指用“鲜花”泡茶或叫“鸡尾茶”。比如在几片龙井中放几朵玫瑰,少许苦丁里放几朵甘菊,既去油腻又清心去火,味道也不错。或用杜鹃、金莲、百合、金银花泡出多种口感各异、气味芬芳的“茶”来。“鸡尾茶”不是乱配来的,而是由专家开出的一份保健茶单,比如肺热咳嗽泡金银花、贡菊或莲子芯,可以清肺止咳解毒;肝火盛、胃涨满,泡金莲花、辛荑花、藏红雪,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益脾健胃的作用;红玫瑰有养颜助容的功效,在鸡尾茶里又有美容师的称谓等等。 鸡尾酒更是为中青年女人宠爱,因为纯正的色酒对体内的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去除体内脂肪和清理血管壁上的杂质,软化血管。调酒师根据比重、浓度、颜色能调出几十种鸡尾酒,单听那些好听的名字就醉人,“红粉佳人(又叫生活秀)”、“日出”、“草莓甜”等等。其中有一种“彩虹”酒,用不同的酒及饮料在限制时间内调出七种色彩,灿若彩虹,寓意人们多彩的生活。 喝“鸡尾茶”要根据不同的心情和口感选择、搭配,喝鸡尾酒也一样,并且还要懂得一些专用术语:如按“份”叫酒,一份为30ml,双份为60ml;“纯粹”,指酒不加任何别的东西;“短饮料”,短时间(10~20分钟内不变味)内饮完,不加冰;“长饮料”,30分钟内不变味,适合佐餐饮用。

红茶的两种泡法


泡红茶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 清饮法:即在红茶汤中不加任何调味品,使茶叶发挥固有的香味。1.选用纯净的山泉水或矿泉水,尽量避免用重新煮过的开水。2.茶具要洁净,喝红茶一般选用白瓷货耐高温玻璃茶具。3.量茶入杯,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杯中,茶叶量3~5克为佳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4.泡茶的水温以90-95°为佳。5.条形茶一般可以冲泡3-6次,红碎茶,通常只冲泡1-2次。6.将茶汤过滤注入公道杯中,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再分各品茗杯中。7.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味,缓缓斟饮,细细品啜,在慢慢的体味和欣赏之中,品出茶的香醇,领会饮茶真趣,使心情欢愉,超然自得。 调饮法:在红茶中加入辅料以佐汤味的饮法称之为调饮法。调饮红茶可用的辅料极为丰富,调出的饮品多姿多彩,风味各异,深受现代消费者的青睐,牛奶红茶冲泡配制方法是,先将适量红茶放入茶壶中,茶叶用量比清饮稍多些,然后冲入热开水,约3-5分钟后,从壶嘴倒出茶汤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红茶袋泡茶,可将一袋茶连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热开水冲泡3-5分钟弃去茶袋, 然后往茶杯中加入适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调制成的奶茶呈桔红、黄红色为度。其他红茶调饮法,将适量红茶放入茶壶中,然后冲入热开水,约3-5分钟后,将茶汤注入咖啡杯或玻璃杯中,茶汤中加入糖、牛奶、柠檬片、咖啡、蜂蜜或香槟酒等,所加调料的种类和数量,则自己的口味而异,也可在茶汤中同时加入糖和柠檬,蜂蜜和酒同饮,或置冰箱中制作不同滋味的清凉饮料,都别具风味。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即在茶汤中加入各种美酒,形成茶酒饮料。这种饮料酒精度低,不伤脾胃,茶味酒香,酬宾宴客,颇为相宜。调饮红茶基本原则是以适口为度,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等因素做经验性的调配与饮用。

黄茶的分类,两种分法!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主要出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以其金黄的色泽和醇香的滋味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黄茶由绿茶发展而来,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黄茶产量虽然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但其中有很多茶以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下面我们来说说黄茶的分类!

黄茶的分类

通常我们将黄茶分为“品种黄茶”和“工艺黄茶”两种类型。

“品种黄茶”:茶树品种形成的黄色的茶。这种“品种起源说”有远溯七世纪的史料为证,唐朝盛产的“寿州黄芽”和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的黄茶就是自然发黄的品种黄茶。

“工艺黄茶”:它的发明较之“品种黄茶”要晚许久,工艺黄茶则是通过炒制过程中采用独特的“闷黄”工艺改变了茶的色泽和内质,工艺黄茶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时间在公元1570年前后。“工艺黄茶”的产生有着诸多偶然因素,在众多茶叶著作中均有体现。宋·黄儒在《品茶要录》中有对茶叶加工黄变情形的描述“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此处说明雨水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含水较多的雨水叶由于干燥不及时,可以引起黄变,成为“黄色的茶”。

“工艺黄茶”起源于绿茶,应勿有悖论。唐宋之时,一般以加工蒸青茶为主,明时开始炒青之法,创“松萝法”,明·闻龙在公元1630年写的《茶笺》中有关于茶叶松萝法加工工艺的描述:“茶初摘时,须拣除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现时大多数特级绿茶的炒制都是效法于此。

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分

黄小茶一般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细嫩原料制成的黄茶,主要有湖南的沩山毛尖及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茶和浙江的平阳黄汤等。黄小茶中有条形卷曲的北港毛尖、平阳黄汤,叶沿微卷呈块状的伪山毛尖,弯曲呈环状的鹿苑茶几种。

而以嫩芽和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的黄芽茶。如外形雄壮圆直呈针形的君山银针,开头形状扁直的蒙顶黄芽,条形略弯形似雀舌的霍山黄芽和条形弯曲的莫干黄芽。

还有采摘较粗大、梗叶相连状若弯钩的黄大茶及广东大叶青茶。

黄芽茶和黄小茶原料较嫩,市场范围较小,所以后来黄茶最先失传的就是黄芽茶和黄小茶的加工方法。

茶叶黄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的特色。黄茶要求叶底黄或黄绿;汤色浅黄或杏黄,达到明亮而不晦涩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使闷堆处理控制合当,若变化不足则黄绿花杂,叶底欠匀;变化过头则黄褐发黑.汤液混浊,都是不符合黄茶品质要求的。

此外,黄茶较之绿茶,由于增加了闷黄工艺,在热化反应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

为何“茶”只有两种叫法?


《参考消息》2018年1月13日刊文: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月11日报道:海上而来名为tea,陆上而来名为cha:为什么世界上茶只有两种叫法。

除了少数微不足道的例外(例如在缅甸语中),实际上全世界的茶只有两种说法。一种与英语说法tea类似,另一种是汉语发音cha及其变体。

这两种说法都来自中国。看它们是如何在全世界传播的,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词语前,全球化是如何运作的。读音与“cha”类似的词语是沿着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传播的。与“tea”类似的词语则是由荷兰商人通过海上传播的,这些商人将这种新奇的叶子带回欧洲。

cha这个说法是汉语,它来自中国,穿越中亚,最终在波斯语中变为“chay”。这无疑是因为丝绸之路贸易线路:根据最近的一项发现,两千多年前人们沿这条线路交易茶叶。这个说法的传播范围超过了波斯,在乌尔都语、阿拉伯语和俄语中都是类似发音。日语和韩语中茶的叫法也以cha为基础,但这些语言很可能在这种叫法向西传到波斯前就采用它了。

但这没有为tea提供解释。茶这个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它读作chá。但在沿海省份福建所使用的闽南语中,这个字读作te。这里的关键词是“沿海”。

在中国沿海地区方言中使用的te的叫法经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荷兰人在上世纪17世纪成为了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交易商。荷兰人在东亚主要使用的港口位于福建和台湾,这两个地方的人都使用te的读音。荷兰东印度公司向欧洲大规模出售茶叶,这让我们有了法语中的thé,德语中的Tee和英语中的tea。

安溪铁观音两种美丽传说


据〈安溪县志〉记载清雍正年间,名茶“铁观音”发源于古老茶乡安溪的西坪尧阳。其茶历史悠久,香浓味醇,名扬还内外。“铁观音”从何而来?民间流传着两种美丽的传说:一则是魏家“梦’出来,另一则是仕人王家“送”出来。一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的老茶农魏荫(1702---1774年),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暮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拿着锄头出门,走到一小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惊醒。第二天清晨,魏荫按梦中途径寻找,果然在观音岩大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他仔细观察,发现此株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与其他茶树不一样。魏荫就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茶树经数年的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于是魏荫便适时采摘制作,果然茶叶品质不同于其他,香韵非凡。。他视为此茶为珍品,每逢有贵客嘉宾到来,才取出来冲泡品尝。凡是有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一位私塾先生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什么茶?”魏荫就把梦中所遇到和移植的经过详细告诉私塾先生,并说此茶是在岩石中发现,岩石威武胜茶文化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私塾先生听后一直摇头说:“所有罗汉狰狞可怖,好茶那能这个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得,还是称‘铁观音’才雅听!”魏荫听后,连声叫好。二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镇南岩村)有一位仕人叫王士让,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车,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州通判,死于任上。王士让平生喜欢收集奇花异草,曾建筑书房在于南山上面,名为“南轩”。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让告假回家,访问亲朋好友,亲朋好友也经常聚集在南轩。每日太阳西下,他总是徘徊在南轩左右。一日,王士让见层岩荒园间有株茶树与其他的不同,走遂移植在南轩的茶树园里,早晚悉心照顾管理,精心培育,压枝繁殖。这株茶树枝茂叶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后,乌润肥壮,气味非凡;泡饮之后,香味纯厚,让人精神精爽。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命进京,在拜见礼部侍郎方苞时,以此茶赠送。方苞品饮后感觉其味非凡,遂转献内廷。乾隆品饮后龙颜大悦,立即召见王士让询问尧阳茶史。王士让如实禀告此茶的发现始末。乾隆再仔细祥看、掂量此茶,认为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型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安溪铁观音从“观音赐茶”和“皇帝赐名”等的传说中。它既与观音菩萨结下不解之缘,又与乾隆皇帝粘上关系,所以它的问世就以其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的优异品质征服广大茶叶爱好者。虽然是个传说,但是可以刊出铁观音的发源并非偶然,它有几百年茶叶历史的丰厚积淀,安溪有它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土壤,经过许多象魏荫、王士让等一样一些培育育种专家反复筛选培育出来。这当中,茶人们不知道经过多少弯路,吃过多少苦头,流了多少汗水,才换来今天的美名“铁观音”。今天的安溪县到处都偏健康茶布者飘香的“铁观音”的香味,满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茶园。茶叶给安溪带来了飞跃的发展,给茶农们带来了生活品质。欢迎朋友您有时间有机会到山水茶乡“安溪”来作客品正宗铁观音。

两种保健茶的加工方法


一、香菇速溶茶

香菇速溶茶是在速溶茶生产过程中辅加风味独特的香菇,显著增加茶的保健作用,又不失茶的应有味道,既能保持冲泡即溶,不留余渣,浓淡易调的特点,还能单独冲泡,并能与牛奶、果汁或蜂蜜、糖等对饮,深受消费者喜爱。

1、原料配方:香菇原浆8%、茶味原浆14%、麦芽糊精18%、细糖粉58%、柠檬酸1.2%、香兰素0.8%。

2、制作方法:

⑴选择无霉变的新鲜香菇或干制菇柄及冷冻菇柄,在一定压力的净水中迅速漂洗干净。然后把香菇柄切成薄片或碎粒,其长度为5毫米以下,干菇粒与水之比为l:10,鲜菇与水之比为1:5,冻菇柄与水之比为1:6,进行三次浸提、过滤,合并3次滤液,浓缩备用。

⑵绿茶或红茶(茶梗、茶末)以1:8的比例加水浸提。待水沸时,倒入茶叶,在100℃以下浸煮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70℃以下,并及时过滤,为一次浸提液。将滤渣以1:4的用水量进行第二次加酶液浸提,过滤,合并2次浸提液,浓缩备用。或采用密闭式回流法。

⑶先将固体配料混合均匀,再按比例分别加入香菇原浆与茶叶原浆,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摇摆式造粒机进行造粒。要求在真空度300毫米汞柱、50-60℃下干燥25分钟。然后输入离心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温度为90-100℃,含水量在13%以下,迅速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定量分装即为成品。

二、柿叶茶

柿叶茶是以柿树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保健饮品。经常饮用柿叶茶,具有通便利尿、净化血液、抗菌消肿等多种保健功能。其加工技术要点如下:

1、适时采叶:采集柿叶时间以夏秋为宜,9月以后的柿叶随天气转凉,叶绿素逐渐减少,叶片发红,营养物质显著下降,不宜再加工柿叶茶。

2、冲洗去叶脉:采回的柿叶先用清水洗净沥干,再去掉叶梗,抽掉粗硬的叶脉。

3、适度杀青:杀青可固定原料的新鲜度,保持颜色鲜艳,同时破坏组织中的氧化酶,防止柿叶中维生素C和其它成分的氧化分解。通过杀青,可破坏原料表面细胞,加快水分渗出,有利于干燥。杀青时,将柿叶放在竹筐内,置于100℃开水锅中浸2-3分钟取出,立即摊开冷却。

4、切丝揉捻:将晾凉的柿叶用刀横切成细丝,堆放在光滑的木板上,用手轻揉3-5分钟,然后平摊在竹帘上,置通风处晾干或烘房烘干。晾干过程中,切忌阳光直射、雨水浸湿,并勤检查翻动,防止发霉。

5、保存方法:将充分干燥的柿叶茶用塑料包装袋密封包装,或装入其它密封的容器内,藏于低温、阴凉、干燥的地方即可。

兰花香铁观音茶的两种风格


兰花香铁观音茶的两种风格!安溪铁观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其高扬的兰花香,我们所说的兰花香其实只是一种类似兰香的特殊茶香、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安溪铁观音茶都会有兰花香,只有少数制作成功的优质产品才会出现明显而馥郁的兰香——一般来说,常见的兰花香有两种风格:一为尖锐、霸气,具有很强的冲力,刚性十足,令人印象极深,普遍被茶友作为衡量产品是否高档安溪铁观音的基准,这类茶基本上都属于轻发酵制法;但它的缺陷是产品的回韵可能不会特别绵长,而且也比较容易出现强苦味。

另一种为高雅、含蓄,但清幽的兰香也非常明显,显得具有阴柔性、渗透力强,其优胜之处在于茶汤口感较有亲和力,茶汤回韵十足——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

这两种风格不同的兰花茶香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二者只不过分别属于不同风格流派而已、可视为同一个质量等级。

很大一部分工艺失败安溪铁观音不会出现高扬的兰花香,茶香钝、青味过强,令人难有好印象;此类茶为数不少,加上轻发酵导致口感醇厚度不足,难为佳品。

上述对茶香的讨论所针对的是冲泡后的茶香,而非干茶的香味;一般来说,新鲜、保存好或者刚焙火的干茶较容易出现明显、高扬的茶香,但这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很多安溪铁观音茶虽然干茶香气不张扬,但泡饮之后令人印象深刻;而不少茶干茶的兰花香很强,泡饮之后反而弱了——所以评价安溪铁观音的兰花香是否纯正高扬应该以泡饮时为准。

关于口感的讨论:毫无疑问,品饮口感是衡量安溪铁观音品质的第二个关键指标。品饮口感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入口亲和力(苦、涩还是香纯)、口中感受(让茶汤在口腔流动、仔细感觉,是否会有什么放大的缺陷,所指主要为苦、涩、粗)与吞咽感受(滑口还是会有阻滞感)。

入口亲和力:虽说好茶不怕苦,但要是太苦的话无疑让人难以接受,但微有苦感还是可以接受的;几乎无苦亲和力更佳;而涩感是最为忌讳的,好茶怕涩——如果又苦又涩,这种茶质量绝对劣等;优质产品应该无苦或微苦、无明显涩感。茶汤入口,感觉茶香四溢,给人甘醇之感,此为好茶第一要素也。

口中感受:茶汤入口后,先不急于入腹,可在口中轻转,让茶水流遍整个口腔,让所有味觉神经仔细感受,这个时候,茶的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放大,如果品饮好茶,会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口中满扬茶香;倘若苦涩明显,则会进一步放大;另外,不少安溪铁观音会有一种粗感,就是感觉口中某处仿佛被蒙上粗粗的一层(一般为舌头、舌根部),如果粗感不明显且短时间消失,那么应该无妨;但如果粗感强且经久不退,便会令人感觉不适,这也难成好茶。

吞咽感受:茶汤滑口还是有阻滞感往往可以在吞咽时感受,高档安溪铁观音茶汤要求滑口、吞咽时毫不拖泥带水,感觉瞬时入腹,干净利落;而阻滞感强的茶汤在入喉时就没有此等美妙体验了,一般会觉得微有粗糙感,此类茶也难有高等级。

关于回甘回韵的讨论:回甘回韵是安溪铁观音最迷人的特性之一,好茶回甘绵长、数小时内仍然齿颊生香,令人大呼美妙!然而,安溪铁观音的回甘回韵有多种风格:

回甘:不管是轻发酵茶还是中发酵茶,优质产品在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但回甘有强有弱、有短有长,一般来说,回甘强则优,但只要可明显感觉出来即可,这种回甘给人感觉是非常自然的;关键在于持久度如何——有些安溪铁观音,茶香、口感等指标都表现不错,但是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此种茶的等级也不会高到哪去。

回甜:优质的中发酵安溪铁观音会有非常明显的回甜味,然轻发酵产品就不会有此项特色;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给人以醇厚之感,这正是传统观音的迷人之处;但现在优质中发酵产品很少,大家不必苛求,知道即可。

生津:好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即便饮完数个小时、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觉十分之美妙,但不是所有茶都这样,只有少数品质好的产品才会有此表现;品质越好,生津时间约为持久——倘若有幸品饮到货真价实安溪铁观音王,你便会发现在饮完数个小时之后,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触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难以忘怀……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9650.html

上一篇:一种简便易行的茶树嫁接新方法

下一篇:西湖龙井的价格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