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园地规划

2021-01-12

茶园规划是新辟茶园的基础,既要考虑到茶树对自然环境 条件的基本要求,又要研究农业生产的总体布局,在选好园地 后,进行园地整体规划。规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根据地形,合理设计

茶园多建在山区,一般地形较复杂,为做好规划工作,首先要进行实地调查,掌握相关土地面积、工农业生产情况、交通、水源、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基本资料。兴建大、中型茶场,应测绘地形图。而筹建小型茶场,可以用皮尺、步弓和简易测坡器对地块进行测量,绘制地形示意图,供规划时参考。

场部与茶厂应设在地点适中、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地方。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可根据地形情况,将全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凡集中成片的宜茶山地,原则上都应划为种茶区;300以上的坡地作为林地;土地瘠薄的零星地块可种植绿肥,沟边、路旁和房屋前后要栽种绿化树木。平地茶园在进行茶园规划时,要求连片种植45亩以上。以水土保持、茶园管理、交通方便为原则,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道路、水沟合理配置,符合生态环境要求。

(二)设置道路,划区分块

良好而合理的路网系统是茶园的重要设施。各级道路应与园区、.防护林、蓄排水系统、厂房、办公用地等统一规划设计,其中路网应优先设计。为了方便茶园管理和运输,应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大、中型茶园区的道路由主干道、支道、步道和环园道组成。

主干道要求位置适中,能贯穿全园,对内是各茶园区块的连接通道,对外与公路相连,路面宽度5~6米,能并行两辆卡车,坡度降幅小于70,转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15米。园区面积低于1000亩时,场内不必设主干道,直接将园区与附近公路相连,连接段应按主干道规格设置修筑。在主干道两侧应开设排水沟与涵管,路边种植行道树。

支道通常设置在大园区之内,作为茶园划区分片的界线,是园区内运输的主要通道。与主干道连接,路面宽4~4.5米,坡度降幅小于80,转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10米,可通行一辆卡车或两辆拖拉机。支道两边开设排水沟、涵道,种植行道树。

步道用于连接支道并通向茶园地块,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方便出入茶园。步道路宽1.5~2米,坡度降幅小于150,相邻步道之间距离50~80米为好。步道边设1条水沟,用于排蓄水。坡地或山地茶园的步道可设在山顶和山脊分水岭上,一般成“之”字形设置。路边设排蓄水沟,每隔4~6个梯级设一个土坝,用于蓄水。环园道一般设在茶园的边缘,作为与林地、农田的分界,路宽1.5~2米,可紧靠隔离沟。一般路网系统的面积控制在园区总面积的5%~8%较为合适。茶园的区块划分可以各级道路为界线,也可按自然地形、山头划分成若干片,每片的面积以75~100亩为好。每个片区的茶园地块大小根据地形而定,平地和缓坡地的地块以5亩左右为宜,山地茶园控制在3亩左右。

(三)开设排蓄水沟、水池

茶园排蓄水系统是园区建设中重要的水利设施,合理的排蓄水系统要求能蓄水保土,排除积水。平地茶园以排水为主,排蓄结合;坡地和梯级茶园以蓄水为主,排蓄结合。茶园排蓄水系统一般包括截洪沟(隔离沟)、横水沟(竹节沟)和纵水沟。

截洪沟的作用是防止园地上方的洪水、树根、竹鞭等侵入茶园。沟深50~80厘米,宽40~60厘米。沟内每隔5~8米筑一个略低于沟面的土坝,用来蓄水积泥。,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处的环园路内侧要开设隔离沟,沟深50~60厘米,宽30~40厘米。

横水沟(竹节沟)一般设在梯级茶园梯面内侧或坡地茶园水平带内。根据梯面与坡地集水量的大小,确定横水沟的深度与宽度。沟宽30~40厘米,深20~30厘米,沟内每隔5~8米筑一个略低于沟面的土坝。山腰设有横向道路的茶园,路的上方也应设横水沟。

纵水沟设在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与截洪沟、横水沟、隔离沟相连接。沟深20~30厘米,宽40~50厘米。纵水沟与横水沟连接的地方要设置沉沙坑。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应设置消力池,以降低流水的冲击力,减缓雨水的冲刷。山地茶园的纵水沟也应设置水坝,用于拦蓄雨水,沉沙缓流。每5~10亩设一个容积5.8米3的水池,作为沤肥、施药、,防旱使用。

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坳茶园或山垄茶园,为排除积水,需设置明沟或暗沟。明沟深l米以上,暗沟设在l米以下的土层中,可用砖石砌成。为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缓解季节性干旱和水}资源匮乏,在建设新茶园时,应在水源较多的地块开挖蓄水池,既可满足茶园防治病虫害用水需要,又可满足干旱季节灌、溉用水需要。一般每5~10亩茶园设1个蓄水池,并与排水沟相连接。进水口处挖1个沉沙坑,减少泥沙流入池内,雨后及时清除坑内泥沙。有条件的茶园可使用自动喷灌或应用节水型滴灌技术。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园规划


茶园规划工作既要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以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

1、识别地形,全面规划

茶叶生产基地,多建在山区或丘陵区,地形比较复杂,为做好园地的规划工作,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下列有关资料。

①当地社会经济情况 土地面积(耕地、荒地、要地及可耕地等),生产情况(作物种类及产量),以及居民、交通、电源、肥源等等。

②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应着重了解当地的雨量(包括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绝对低温和高温出现的时间绝对值,年雨量及其分布,以及风向、风速等)。土壤方面包括母质、土类、pH值、土层厚度、质地、地下水位。原始植被情况亦应记载。此外还要了解当地水利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③地形地势 包括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平地、丘陵和山地的分布情况,坡向和坡度的大小。

④图面资料 茶园规划用图以比例尽千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为宜。凡园地规划面积在1000亩以下的用千分之一地形图,1000-5000亩的用二千分之一地形图,5000亩以上的用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如规划面积较小,又无测量仪器时,也可用皮尺、步弓和简易测坡器进行逐块测量,绘制地形示意图,供规划时参考。

在此基础上,再行实行勘察,访问当地有经验的农民,与他们一起到现场研讨、识别、熟悉地形,掌握有关情况。再将现场调查勘察的资料,例如各地段的坡度、地块形状(包括山头、梁、弯、坞等等)、面积大小、沟塘位置、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原始植被等情况,详细标明在地形图上,以便规划时应用。

根据土地规划的原则,结合茶场规模的大小,当地的有关资料和现场勘察情况,在地形图上作出全面规划。选择地点适中,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有发展余地的地段,作为场部、队部、茶厂或畜牧场的地址,为了便于经营管理,要根据地形的分布情况,将全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或操作组),并从当地自然地形、水利、土壤等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合理安排茶、粮、林、牧等各业用地比例。凡集中成片适宜种茶的土地,原则上都应划为种茶区,并选拔有代表性的地段作试验用地。坡度超过30度的陡坡,应划为经济林或用材林基地,这不仅可为茶叶生产提供燃料和用材,增加收益,还可改善小气候,以利茶树生长。土层浅薄和不适宜机耕的零星地块,可作为饲料基地,或种植多年生绿肥,发展畜牧业,为茶园提供有机质肥料,部分平地或洼地,可作为粮食、油料或蔬菜生产用地。同时还要规划出茶树、果树苗圃用地。总之,在规划茶场时,要体现以茶为主,多种经营,因地制宜,科学用地,既有利于茶叶生产,又方便职工生活的原则。

规划工作要做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相结合,以室外现场规划为主。从现场实现情况出发,在绘制出规划草图后,再到实地进行校正,如此反复比较,力求规划设计精确合理。

在土地进行全面规划时,必须进行道路网、水利系统、防护林带的规划设计工作。

2、茶园地块划分

茶园分区划块,目的是便于管理。区划时可根据面积大小和自然地形条件进行划分。一般中型茶场要划分为区、片、块三种形式。万亩以上的茶场,需设立分场、小型茶场只划片、块就可以了。

一个区即为一个综合经营单位,可依自然地形,如防护林、沟、主干道等作为分界线。划片是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和茶行布置,如一个独立的自然地形,即可划为一片。在一片茶园中要划为若干地块,以便田间管理工作的安排,以及产量、肥料、农药等各项定额指标的具体落实。在平地或缓坡丘陵地的茶园地块,尽可能划成长方形或扇形,以便算长茶行,利于机械操作。地块的大小,主要从茶园管理是否方便加以考虑,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茶行长度以60米左右较为恰当。

3、道路及排蓄水系统的设置

(1)道路网 道路网的设置,既要便于车辆通行和田间管理,又要有利于水土保持,且少占耕地面积。一般道路面积不要超过全场总面积的5%。

一个千亩以上的茶场,要建立道路网。在设计道路网时,应以茶场总部或茶厂为中心。从总部或茶厂到各区、片、块的茶园,都要有道路相通。道路网包括干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建成后的道路网要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区格分明。对面积仅二、三百亩的茶场,只要设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就可以了。

干道 是整个茶场的交通要道,依它来联接茶场内部各作业区,并和场外公路相通。干道的宽度要求8米左右,能供两辆卡车交汇运行。在干道两旁,应种植行道树,两侧开设排灌沟渠。

支道 是园内运输、耕耘、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供区内联接各片茶园之用,与干道交接。一般路宽4-5米,能容一辆卡车通行。对二、三百亩的茶场来说,支道实际上起着干道的作用。

步道 是从支道通向各块茶园的道路,同时也是各块茶园的分界线。路面宽2-3米,可牮拖拉机运行。

地头道 根据机械操作的要求,在每块茶园的两端,要设置地头道,宽度视机具而定。暂无机耕条件的茶场,在设计时要留有余地,以备今后应用。

为缩短路减少用地面积,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将干道和支道设计成直线形道路。在坡度较小,岗顶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区,干道或支道庆设在岗顶分水岭上,如坡度较大,岗顶很不规则,干道应设在坡脚,支道呈一定比降的S形。绕山开筑。在坡地茶园划分地块的步道时,应以支道为起点,向上或向下呈∫形修筑步道。每条茶行或梯级都与步道相通,紧密衔接,互相穿插,便于车辆运行。

由于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因此各种道路的设置,要周详安排,如路面升降的大小、道路转弯角的大小等等都要恰当,适于行车要求。

(2)排蓄水系统 茶树有怕渍怕旱的特性。在茶树整个生育过程中,尤其在生长季节里,需要较多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因此在有明显旱季的地区,水分往往上升为左右该季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茶园,遇多雨季节,如不能及时排水,常常会冲垮梯级,流失肥土。地势低处又易灌水,造成茶树湿害。所以设计新茶园时,水利设施既要考虑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又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土壤流失。

茶园水利系统,包括保水、灌水、排水三方面内容,它由渠道、主沟、支沟、隔离沟和水库、塘、管道和机埠组成。规划时要因地制腚,与道路网紧密配合,要有利于茶园耕作管理,做到能蓄、能灌、能排。

渠道有主渠和支渠。主要作用是引水进园,蓄水防冲和排除径流。在平地或缓坡茶园内,渠道可沿茶园干道和支道设置,其宽深度视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在山地茶无中,应沿等高线开设横渠道,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其比降为0.2-0.5%(即每百米高差为20-25厘米)。为扩大灌溉面积,坡地茶园环山渠的位置应尽量提高,设在茶园的上方。根据地形地势的不同,可设明渠、暗渠和拱渠两山之间可采用渡漕或倒虹吸管联接。

主沟是茶园内连接渠道和横排(灌)水沟的纵沟。雨量大时能汇集横沟和园内支沟的水引出园外;在需水时,又是灌溉用水的通道。平地茶园的主沟沿干道、支道平行开设。在山地等高梯级茶园开设纵沟,应与支道或步道相结合。在沟中开筑排蓄兼用梯级形或每隔数米设立一凹齿形横小坝,以利减缓水速,拦积泥沙。在支沟交接处的下方,设置可移动的挡水板,灌溉里可控制流量。纵沟的沟底及沟壁,均应用石料砌成。为便于机械操作,将部分主沟建成暗沟,更为适宜。

支沟是与主沟连接的横向排(灌)水沟。平地和缓坡地直行茶园,可沿步道设置,和主沟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交。在山地等高梯级茶园与主沟斜交相接,与茶行平行。

一般10内的等高茶园,沟距以相隔10-15行茶树开设一条为宜;坡度在15。左右的,可相隔6-10行茶树开设一条;梯级茶园应设在梯面内侧,沟的宽深为30×40(厘米),并在沟内每隔5-10米设一略低于梯面的小横坝,形成竹节沟,这样有利于拦蓄雨水,保持水土。梯级茶园和等高茶园的横向沟道要有一定的比降,便于排水和引水灌溉。

隔离沟设置在茶园和林地的交界处,目的是杜绝林木根系伸入园内,防止园外径流冲刷茶园。山坡上方隔离沟应按等高线开设,沟的宽深度,应根据坡度大小、植被情况和拦截水量大小决定。一般可开设深50-100厘米,宽40-70厘米的深沟。在茶园的下方与农田交界处设置拦水沟,避免茶园水土直接冲入农田,损害庄稼。隔离沟应和横包边道相结合,开设在路的上方,以便沟水直接流入主沟,引出园外。

水库、塘、池水库庆利用山垄自然地形修筑,在可能情况下,水库位置最好高于茶园,以便通过渠道进行自流灌。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不宜种植茶树,可修筑水塘、水池,作为灌溉、施肥、治虫等用水来源。

在每条主沟、支沟、隔离沟的转变出口处,应开设沉积坑,沉积的土壤要定期清理还园。

上述排灌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如上方的水库和环山渠道,在雨季能蓄水防洪,旱季又能引水灌溉。山下的水库、塘、池,也可通过机埠抽水上山,解决灌溉用水。平地茶园的水利系统比较容易设计,使用也较方便。总之,在设计水利系统时,要与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做到沟、渠塘、池、水库及机埠等设施统一安排,达到沟沟相通,长藤结瓜,配套成龙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小雨中雨不出园,大雨暴雨不成灾,排蓄兼顾,灌溉方便。

4、防护林及遮荫树

选择适当位置,按一定规格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带,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相对湿度,减低风速,调节寒冬和炎夏的气温,避免或减轻茶树遭受冻害和旱害,同时还可增加用材和有机肥的来源。所以造林和建立防护林带,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又可使茶区达到园林化要求。对常有寒风侵袭的北部茶区,以及台风频繁的沿海茶区,防护林带的设置更属必要。

防护林带的规划设计和结构配置,直接影响防护效果。在营造防护林时,首先要确定林带的方向、距离、结构和树种,并以少占耕地为原则。

防护林分主林带和副林带两种。防护林带以稀疏结构为宜,这种结构有几层树冠,即高大的乔木树种和矮小的灌木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在防止干风和寒风侵袭的地区,要在当风面设立主林带,并于风向垂直或成一定偏角(不小于45度)。为节省用地,主要带可设在山脊和风口处。乔木树种可种4-6行,行距一般以2-3米为宜,两旁栽灌木树种,行数不限,可视情况灵活掌握。林带和园地之间应有2米以上的间隔,并开设隔离沟,防止树根伸入园内。防护林带的效果,一般为树高的20倍左右。凡是经常受害风侵袭的地区,防护林带的距离应适当缩小。

在山地茶园,由于地形复杂,坡向不一,主林带不可能完全与害风风向垂直,为适应地形,可在茶园的区或块的四周建立副林带,在与害风风向垂直的风口可多种几行防护林。面积不大的茶场,可在场的四周设立防护林。水土容易流失的陡坡和深谷,应沿等高线营造水土保持林。

防护林选用的树种,要求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抗风力强、遮生,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一般常用的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檫树、泡桐、乌柏、苦楝、合欢、青桐、台湾相思、托叶楹、油茶、紫穗槐等。根据各地的条件,还可以林带外侧,配置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果树等经济林木。

遮荫树在我国部分地区早有种植,但各地条件不同,栽培水平不一,所以遮荫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认为在纬度低、光照强、夏季高温干旱地区,只要合理设置,管理得当,遮荫度不超过30%,是有利于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的,尤其是幼龄茶树效果较为显著。

在纬度、海拔较高,雨量充沛的地区,茶园不一定种植遮荫树,搞得不好会给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带来不良影响。

茶园地开垦


园地开垦根据平地茶园和山地茶园的不同特点,要求有所不同。

平地是指坡度在50以内、地势较平坦,或向一方轻微倾斜,或高度差不大的波状起伏地。平地茶园的开垦工作主要包括场地清理和开垦。场地清理的主要工作是清除杂草、刺丛、杂树、树桩、树蔸、树根、草根和乱石等,注意要保护成片的林地。消除地下害虫,发现群居而又可能对茶树造成危害的害虫要及时加以消灭。注意事项:对于原有沟渠、道路,只要对整体规划没有大的影响,应予以保留。所有清除物都要运出茶园以外进行处理,不能就地烧毁,更不可放火烧坡。开垦时,生荒坡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在夏季进行,深度50厘米,全面深翻,深耕后不要马上碎土,以利于蓄水和风化。复垦在冬季进行,复垦深度30厘米左右,需打碎土块,拣净草根、平整地面,为播种栽苗作准备。可采用割草埋青、种植绿肥和深施堆肥、厩肥、土杂肥等方式增加茶园土壤肥力。

山地茶园包括缓坡地茶园和陡坡地茶园。缓坡地是指坡度在50~150的丘陵地或山脚地。缓坡地茶园的开垦可按照平地茶园初次开垦和再次开垦的规格要求进行,但是由于地形比平地复杂,在设置路网与排蓄水沟时要注意水土保持。地形不规则的坡地转弯的地方要按照“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行开垦。在设计茶行时,先测出水平线,沿线开挖种植沟。陡坡地是指坡度为150~250的山坡,开垦时应建成水平梯级茶园。开垦水平梯级茶园,首先要设置路网和排蓄水沟,采用“之”字形道路,路宽1.5~2.0米,路边各设水沟1条,水沟通向水平梯田内侧的竹节沟。两条“之”字形道路间隔距离50~80米为宜,过长不便操作。路网确定后,逐块测出不同地段的坡度,在坡面上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定基线。如山坡面均匀一致,基线可放在坡面中部;如果山坡面变化较多,基线放在山坡面较陡的地方。然后根据坡度大小,确定所需开垦的梯级宽度及相应的梯级高度,以适宜的原坡面长度作为梯级距离,逐点用木桩标记,连接各点即成基线。在此基础上,可用直角三角尺水平器测量相应的等高线。同一个梯级由于坡度不同,开垦后所筑梯级宽狭不一,随坡度增加,水平梯级变狭。水平梯级茶园筑梯坎时,可用石块、泥砖做梯壁。如用泥砖作梯坎时,应沿等高线清出3喱米左右的坎基线,踩实夯紧,自上而下分别切取草皮砖(长、宽、厚约为4厘米、20厘米、15厘米),倒置在坎基上,成“品”字形摆放,依次逐层叠成,至上层水平线,挖松底土层,填平,做成外高内低的梯级面。梯级面内侧开挖一条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竹节沟,沟内间隔8~10米筑一拦水坝,略低于沟深,以利于蓄水保土。“之”字形道路两边的排水沟,在适当位置连通梯级蓄排水沟。最后在梯级面靠内侧2/5处开种植沟,梯级面超过2米的可种植双行茶,否则种植单行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7643.html

上一篇:山茶膏功效和作用

下一篇:珍珠奶茶制做技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