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细辨普洱茶的色香味形

2020-12-14
进一步考察茶叶的质地,则须通过色泽、香气、味道、形态等来掌握,此时要用眼、鼻、手同时进行鉴别。

1、生熟之辨:将采来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加以干燥,叫青饼。经过渥堆发酵制作出来的为熟茶。

可从香气、汤色、叶底来辨生熟。生茶汤色是栗红色,而熟茶为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干仓的生茶叶底呈现栗色至深栗色,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鲜活感。熟茶的叶底多半是暗栗色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

2、干仓湿仓之辨:干仓茶的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而湿仓的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且茶叶表面留有绿霉或灰霉。干仓茶的汤色、叶底呈栗红色,而湿仓茶的汤色和叶底呈暗红色和黑色。

3、香气之辨:普洱茶有荷香、兰香、樟香和清香四大类。尤其兰香和樟香必须是云南旧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才具有。至于矮化灌木的新茶园就只有荷香和清香了。

4、味道之辨:上好的茶经冲泡甘甜爽净,越泡越甜。稍次的茶则有苦涩的味道,更次者则有酸水的味道。大多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的最极品。

5、喉润之辨:好的普洱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润特色。有些陈年普洱在储存过程中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会有燥的感觉。把它装在较大的容器中回存一段时间,燥感自然消失。

cy316.cOm扩展阅读

如何品尝普洱的色香味?


品茶的品字三个口,包含了品评、鉴赏、体验茶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上享受的意思,品茶与喝茶不同,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满足生理需要,往往几口就将一碗茶一饮而尽,没什么讲究,而品茶则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重在意境,将饮茶视为一种艺术欣赏,要细细品啜,用心体察品味。

观色:主要是观察茶汤的颜色和茶叶的形态,茶叶冲泡后,形状发生变化,几乎恢复到自然状态,汤色也由浅转深,晶莹清澈,即使同类茶叶因年份的不同,其颜色也各具特色,观赏普洱茶汤色变化是种享受,饮用之前先将茶汤审视一番,好好欣赏一下。

闻香:观色之后,就要在公道杯嗅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好茶的香气是自然、纯正的,闻之沁人心脾,且令人陶醉,低劣的茶叶一般香气不高,不够纯正,有的还有股烟焦味和青草味,甚至夹杂异味,茶叶的香气是由多种芳香物质综合组成的,嗅闻茶香须细心品尝,认真辨认,方能领略其中的韵味。

辨形:是观察茶叶在冲泡后的形状变化,茶经水浸泡后逐渐恢复了鲜叶的原始形状,普洱因茶种、茶区、树龄不同,所展露出的叶片形状也不一样,从叶片辨别中找寻茶源地,从仓储转化了解茶叶变化,从叶片变化过程观赏中享受无穷乐趣。

品味:嗅闻茶汤的香气之后,就可品尝茶汤的滋味,与茶的香气一样,茶的滋味也是非常复杂多样。初入口后,很快就舌底生津,韵味无穷。这是茶叶的化学元素刺激口腔各部位感觉器官的作用。

舌头各部位的味蕾的感受不一样,如舌尖最易为甜味所兴奋,舌的两侧前部最易感觉咸味,两侧后部易感受酸味,舌心对鲜味最敏感,舌头近根部位易辨别苦味,所以,茶汤入口后,不要立即下咽,而要在口腔中停留,使各部位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才能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滋味,如有的浓烈,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解析普洱茶质形色香味气韵


普洱茶质形色香味气韵:

1、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好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包括:产区,以版纳、普洱、临沧三地为上;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古树茶、老树茶、台地茶、丢荒茶之别;时序,春茶、夏茶、秋茶(谷花茶)。

2、形:即茶叶的外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熟茶色泽棕褐或褐红(生茶色泽青棕或棕褐),具油润光泽,条索肥壮,断碎茶少,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3、色:分饼面之色和茶汤之色。饼面,无论新老生熟,油润感好为上;茶汤之色,亦无论新老生熟,以通透明亮、干净油润为上。区别是生茶由新到老,汤色从稍有绿底而转金黄橙黄、如琥珀色,又转橙红、朱红如宝石红,琥珀生韵、宝石流光,最后是让人流连忘返、心醉神迷的老红。

4、香:香味可分为冷香、温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明香等。优质普洱的干茶沉香显著,热嗅香气显著浓郁纯正,冷嗅香气悠长甜爽雅致。无论如何,普洱茶的香气重在自然,浓而不腻,清而不扬,重而不闷。5、味:是对普洱茶感知理解最重要的一步。好茶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生津等。感知茶好与不好可以两款茶一起冲泡对比着喝,区别就会彰显出好茶的口感了。

6、气: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有依赖性的基础。茶气是感官上和精神上的综合体验,茶气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好茶才有气足之感,且茶越好茶气越足。7、韵: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就是所谓的“喉韵”。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

泡茶掌握好投茶量 茶汤色香味俱佳


茶叶用量很重要,也就是说茶与水的比例要适当。比例适当了才可以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冲泡出来。

茶与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情况有所不同,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点,粗茶应多放一点。普洱茶的用量应多一点,乌龙茶是用茶量最多的。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1:100;对嗜茶者,一般茶、水比例为1:50~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240毫升。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叶2克,冲开水15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总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此外,泡茶水温,高级绿茶一般以80~C左右为宜,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C的沸滚开水冲泡。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1/3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细辨:普洱茶中的紫芽、紫茶、紫鹃


《新篡云南通志》载:“普洱(茶)之名在华茶中占特殊地位,远非安徽,闽浙等地可比…普洱茶属云南大叶茶,分五类十二种…紫芽茶类,下分大紫芽茶,小紫芽茶两种。”

何为“紫芽、紫茶、紫鹃?”

紫芽系云南群体原始种之中的一种变异种,为大叶种大叶茶,芽头为紫色,通常情况下是三叶都是紫色,其后叶是深绿色。勐海、易武、临沧等高海拔地区均有少量。临沧相对较好。紫芽近似于原始野生茶,其毛茶茶汤色金黄,质厚重、口感饱满、回味长,口感介于栽培野生茶与老园子茶之间。可直接制普洱茶饮用,因产量少,价格相对较高。

紫芽一定要区别于紫娟,紫娟适制绿茶,为中小叶种,干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為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茶树也是紫芽、紫茎、紫叶野生紫芽茶树生长于我省滇西的原始森林,生长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上。每年的三月初开采,中旬就结束,生长期长,而采摘期短,数量极其有限。

野生紫芽茶树嫩叶为紫红色,老叶呈绿色。野生紫芽茶制成晒青毛茶,干茶色泽半青半紫,紫叶部分浸泡叶底为紫色,此是野生紫芽茶之明显特点。野生紫芽茶制成的七子饼茶饼身满披金毫,光泽油亮,冲泡,有一股独特的清香,滋味鲜甜爽口,汤色黄亮,香气及口感皆有别于普通晒青茶。

紫茶的本质是一类茶树的变种:种生茶树繁殖的授粉过程中,胚体携带了部分母株的基因,花粉携带了来自不同父株的基因,结合形成的种子就有各自的不同基因组合,于是产生了下一代茶树红叶、绿叶,大叶、小叶,圆叶、长叶,疏齿、密齿等变异。

云南有大量颜色变异的茶树,往往占茶林中茶树总数的两、三成以上,而且每株茶树的性状、口感都不一样。通常茶树变异的颜色有紫红色、黄色、白色等,而以紫红色居多。物种的变异可能朝向两个方向,可能某些品质会变好,同样也可能会变坏。

“紫茶”或“紫芽”这个称呼,是茶区中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并没有科学的划分或依据。通常紫茶只是在嫩叶初发时呈现紫红色,开展到三、四叶后就会恢复绿色。

云南茶叶的改良品种中也有一种紫茶——紫娟,特点是叶型呈柳叶形,叶面平滑,叶缘锯齿浅、钝、稀,叶薄。其成茶口感薄,香气扬,刺激性强。近年来由于“紫茶”概念深入人心,在市场上很有卖点,被不少厂商将这个品种当作原始品种变异得紫茶来卖。

【细辨】普洱茶中的紫芽、紫茶、紫鹃


《新篡云南通志》载:“普洱(茶)之名在华茶中占特殊地位,远非安徽,闽浙等地可比····普洱茶属云南大叶茶,分五类十二种····紫芽茶类,下分大紫芽茶,小紫芽茶两种。”

何为“紫芽”、“紫茶”、“紫鹃”

紫芽系云南群体原始种之中的一种变异种,为大叶种大叶茶,芽头为紫色,通常情况下是三叶都是紫色,其后叶是深绿色。勐海、易武、临沧等高海拔地区均有少量。临沧相对较好。紫芽近似于原始野生茶,其毛茶茶汤色金黃,质厚重、口感饱满、回韻长,口感介于栽培野生茶与老园子茶之間。可直接制普洱茶饮用,因产量少,价格相对较高。

紫芽一定要区别于紫娟,紫娟适制绿茶,为中小叶种,干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為紫色,香气純正,滋味浓強,茶树也是紫芽、紫茎、紫叶野生紫芽茶树生长于我省滇西的原始森林,生长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上。每年的三月初开采,中旬就结束,生长期长,而采摘期短,数量极其有限。

野生紫芽茶树嫩叶为紫红色,老叶呈绿色。野生紫芽茶制成晒青毛茶,干茶色泽半青半紫,紫叶部分浸泡叶底为紫色,此是野生紫芽茶之明显特点。野生紫芽茶制成的七子饼茶饼身满披金毫,光泽油亮,冲泡,有一股独特的清香,滋味鲜甜爽口,汤色黄亮,香气及口感皆有别于普通晒青茶。

紫茶的本质是一类茶树的变种:种生茶树繁殖的授粉过程中,胚体携带了部分母株的基因,花粉携带了来自不同父株的基因,结合形成的种子就有各自的不同基因组合,于是产生了下一代茶树红叶、绿叶,大叶、小叶,圆叶、长叶,疏齿、密齿等变异。云南有大量颜色变异的茶树,往往占茶林中茶树总数的两、三成以上,而且每株茶树的性状、口感都不一样。通常茶树变异的颜色有紫红色、黄色、白色等,而以紫红色居多。物种的变异可能朝向两个方向,可能某些品质会变好,同样也可能会变坏。

“紫茶”或“紫芽”这个称呼,是茶区中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并没有科学的划分或依据。通常紫茶只是在嫩叶初发时呈现紫红色,开展到三、四叶后就会恢复绿色。

云南茶叶的改良品种中也有一种紫茶——紫娟,特点是叶型呈柳叶形,叶面平滑,叶缘锯齿浅、钝、稀,叶薄。其成茶口感薄,香气扬,刺激性强。近年来由于“紫茶”概念深入人心,在市场上很有卖点,被不少厂商将这个品种当作原始品种变异得紫茶来卖。

解析普洱茶的“形”


普洱茶的“形”的分析可以看出普洱茶的“质”,比如采摘的季节,是春茶还是秋茶,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也可以看出加工工艺,是紧条还是泡条,杀青如何,揉捻如何等等,很多信息都反映在普洱茶的“形”上,进一步给你对普洱茶“质”的评鉴和判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首先,普洱茶的“形”要看条形,即加工后的条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是否掺杂其他杂物或碎叶,即茶叶的净度和紧度,要看茶叶的老嫩程度,要看茶叶的色泽是否有油亮感等。

如果是熟茶,色泽棕褐或褐红,具有油润光泽,褐中泛红,条索肥壮,茶叶的比例如何,断碎茶的多少等,质次的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云紫轩普洱茶。

如果是生普,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是好料,反之即不好。

因为普洱茶是大叶种,与其他小叶种的茶不同,小叶种的茶叶,其形新、嫩、细为佳,而大叶种的叶如果是嫩细反而茶气不足,尤其是古树茶,叶形显得粗老壮硕并不是不好,往往这些是人的审美观的问题,并不一定就影响茶的品质,一定要对普洱茶的特性分析掌握其叶形对质的影响的实质。

其次,是饼形。茶饼、茶沱、茶砖是普洱茶后加工形成的,是通过传统手工石模或现代机压形成的,不同的工艺对后转化有不同的影响,传统手工石模压制的茶饼相对较松,便于转化,如果是现代机器压制的茶饼相对较结实,不利转化,从形状上看,手工石模的也许不够圆整,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些歪斜,这只可以说明工艺上有不足,影响美感,但对茶质的影响不大。

看饼形最重要的是看茶饼是否有装底面,也就是说表里是否一致。有些厂家或商家有意增加买相,在茶饼表面装些条索好看的茶叶,而内部即装些质次或碎叶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这就影响了茶的品质。

普洱茶的香味


普洱茶的香味有哪些?喜欢闻到普洱茶那浓郁的香气,我们都是知道普洱熟茶的香气不止一种,而对于普洱熟茶香气的鉴别,大家都觉得很难,其实辨别普洱熟茶的香气类型的方法与其它茶叶的嗅香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经过“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香气独特,总的规律是:“以陈香为主导,透其它植物特殊香气。”

刚出产的普洱茶,“陈香”低淡,多带“水味”,这是“渥堆发酵”后普洱熟茶香气的正常表现。此时,高嫩度茶品(如普洱芽茶、普洱皇等),常出现令人愉悦的“奶酪香”(“奶酪香”是茶叶香气、“鲜爽”味及“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二、三级原料发酵的普洱茶常出现“参香”、“果香”(是茶叶香气和“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四、五级原料发酵的普洱茶常出现“豆香”(豆香是茶叶香气和“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随着干燥储存时间延长,香气逐渐醇和,“水味”渐次减退,“陈香”凸显。

出产半年左右的普洱熟茶,“水气”基本消失,“陈香”凸显渐占主导香型。此时,香气类型因原料差异和储存环境的变化而复杂多样,主要有“枣香”、“参香”、“果香”、“桂圆香”、“槟榔香”等。

一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陈香浓郁,香气渐趋纯正。受不同储存环境影响,香气类型复杂,常见的有“樟香”、“桂香”、“枣香”等。

普洱茶味道之辨


普洱茶通常分甜、苦、涩、酸、水、无味等数种味道,这些味道不仅单独存在于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苦和涩则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客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的,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人们习惯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算是无味之味了!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糖分却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汤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冲泡次数越多,甜味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都是用相同的茶菁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使这两种茶都带有蜂蜜的甜味,是其他普洱茶所不及的。另外有一批由广东中茶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所制造的“大字绿印”普洱茶,其茶菁是来自云南省,称之为“广云贡饼”。这一批“广云贡饼”有甘蔗甜味,而且使品茗者感觉甜味会留在口腔内部上颚,久久不散。

苦本来是茶的原性,古代称茶为“苦荼”,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祖先长期的驯化,野生茶由“野生型”茶树而成为“过渡型”茶树,最后才变成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者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茶叶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成为常人能够饮用并视为美味的珍品。先苦而后才能回甘,这是带给普洱茶品茗者真知灼见的启示。甘是能同苦味并列入普洱茶品茗的范畴之中,和苦味并驾齐驱的。常听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出其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之为好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茶,也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根据刚性、柔性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这是最具体的辨别方法。如中茶公司所出品的普洱生茶,是干仓贮放的,包括最早期的“红印”和“绿印”甲乙普洱圆茶,已有50年的陈期了,也都是属于刚性的茶品。而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和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圆茶就是典型的柔性茶品。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人们在品茗普洱茶时当然不希望有酸味、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者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茶菁选择不好也必然形成酸味。一些现在灌木新树的茶菁,或者云南省外的普洱茶菁,以及边境普洱茶菁都常见有酸味。近来在市面上可买到的一部分七子饼普洱茶,贴着“宋聘号”或“鼎兴号”内飞(标识)的边境普洱圆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才会渐渐减少。酸味是普洱茶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或败坏。

一般新鲜茶叶的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贴着一大张红色“宋聘”内飞的“红心”圆茶,不管在茶香、茶气、陈韵各方面都算得上是极品珍藏的好茶,但是茶汤中水味很重。1973年由紧茶改型的第一批厚砖茶多半都是有水味的。水味会给人有稀弱、败坏而不新鲜感觉,它也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排斥的。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两百年陈期的“金瓜”贡茶,专家对其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一些陈年普洱茶原本是圆饼形茶,由于年代太久远,已经松开成散茶了,称作“红芝”普洱茶。“红芝”普洱茶能冲泡出很强的野樟茶香,陈韵十足,水化生津,却淡而无味。

如何巧辨普洱茶的优劣


普洱茶虽然在云南已有几千年的种植、饮用史,但是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才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由于其风味独特,药理作用与现代人寻求健康的理念相契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目前普洱茶市场还不够完善,有能力鉴别普洱茶的茶商又少,许多卖茶的店家也分不清其真正的品质。

在利益的驱使下,冒老号之名,印级茶者有之,动辄出现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于五六十年的珍品普洱也越喝越多。还有许多茶商将茶品储放在阴暗,高湿的环境中以加速其陈华,人为洒水,常常导致茶叶发霉、变质。茶品迅速变质后,再将茶饼风干,这样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样似陈年普洱的“湿仓茶”。以下介绍几招基本的又方便的巧识别招数:

六不看:

1.不以错误的年代为标杆;2.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3.不以茶色深浅为借口;4.不以添加味道为导向;5.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6.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四看:

清-味道要清,没有霉味;纯-汤色要纯,如枣或红浓,亮,不能黑如漆;正-存于正确环境中,位于干仓,不可处湿仓;气-品其汤,则心旷神怡。

普洱茶的形美二:对茶汤的形美考究


推荐阅读:普洱茶的形美一:对干茶的形美考究

茶汤才是要进入人体的物质,对茶汤的考量最关键的就是它是否适合饮用,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负面的影响,而对茶汤外在表现的考究,则是这方面第一步的考量。

讲这个话题之前,还是要强调一下普洱茶冲泡的问题。茶滤,是大家日常泡茶尤其是冲泡普洱茶时常用的器具,经过茶滤的过滤,可以去掉几乎全部的茶屑和其他杂质,茶汤显得清亮很多。但茶滤本身对茶汤的观感有一种修饰作用,尤其滤网特别细密的,修饰作用更强。日常泡茶,当然是怎么漂亮怎么来,但如果要品鉴一款茶,最好不用茶滤。

第一道冲泡出来的茶汤,我们通常称为洗茶水或醒茶水或润茶水的,能反映出茶叶的许多信息。从洗茶水开始,普洱茶汤会出现非常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类似我们经常所见的三角函数图像,冲泡次数为横轴,表现值为竖轴,通透度、汤色、汤质、汤味等,以各自的函数关系呈现不同的规律。表现不同的图像,直接反映了普洱茶的品质优劣。以洗茶水为例,谈下怎样观察品鉴。

首先要观察的是茶汤的通透度,即茶汤是否足够透明。通透度,即透光的程度,通常的测量方法是看透过茶汤看底部图案文字的清晰程度。所以,最简便易行的操作是用自己最熟悉的公道杯或品茗杯,观察比较盛满不同茶汤后图文是否更清晰。洗茶水经常会有碎茶末、杀青过度造成的细小糊片、茶叶表面的绒毛等混杂在汤中,静置片刻后,前两者会沉积在杯底,而后者则会簇浮在茶汤表面,所以这三者对茶汤通透度的影响是短暂的。茶汤整体的通透度的表现,既反映了茶叶的采摘季节,又能揭示普洱茶采用工艺是否正确的深层信息。一般而言,晴朗干燥天采摘的茶叶远比多雨天气采摘的通透度高很多,采用一些所谓新工艺比如制前发酵等而制成的普洱茶,茶汤的通透度非常差强人意。就总体而言,原料优良工艺正确储存良好的普洱茶,茶汤从洗茶水开始,一定是非常通透的;茶汤通透度差的普洱茶,一定是在选料、工艺、储存等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有问题。

对普洱茶汤通透度的考究,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普洱茶汤的冷后浑现象,即原本比较清澈的普洱茶汤,在静置冷却至室温后,杯底经常会出现絮状沉淀。这一现象在业内有很多种解释,大致有:茶汤中多酚类物质和生物碱发生缔合反应,形成沉淀;茶叶表面绒毛丰富,也就是说显毫,绒毛浸水后会先漂浮在茶汤表面,稍后会逐渐下沉,在茶汤中成絮状悬浮物;干燥的毛茶因长途运输、过多搬运等,造成毛茶破碎,形成太多的粉状茶沫,快速冲水后浸透水分的细粉堆积在杯底;毛茶表面附着的灰尘和杂质过多,且毛茶未经彻底的除尘处理如进行静电除杂等工序,不一而足。

在普洱茶汤冷后浑现象尚未出现真正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前,作为品茶者的最明智的认识应该是:即便冷后浑真的是因为茶叶中所含某种或某些物质丰富所导致,但也不意味着该款普洱茶品质就值得大赞特赞,毕竟,关系到普洱茶品质优劣的物质太多太多;确实优质普洱茶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但出现冷后浑的普洱茶品质未必怎样。还是要回到品茶的根本原则:茶,是用来喝的,判定茶叶品质优劣的最可靠依据还是要靠品来获得!

其次,细致鉴别汤色正常与否。作为中国茶类中工艺最简单因而最接近茶树本初的普洱茶,关于其汤色,有明确的判定标准:新制普洱生茶,汤色为金黄或浅黄色,储存时间越久,汤色会逐渐加深,逐步呈现橙黄色、浅橙色、橙红色、酒红色、深红色、红褐色等。这一规律,正如人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理应表现出该年龄段应有的行为特点,当茶汤出现该阶段不应该有的汤色时,就不仅仅是有趣了,那意味这这款茶在工艺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图为2015年普洱茶班章汤图

当年的新制普洱生茶目前最常见的非正常汤色主要有黄中带红和黄中掺绿两种。前者的出现通常是毛茶制作中制前发酵所导致,而后者则通常意味着毛茶干燥环节采用了烘青和炒青工艺,也可能是普洱茶选料过于幼嫩。

采用制前发酵工艺的新制普洱生茶,汤色的黄中带红基本上同在广东气候条件下储存二至三年普洱生茶汤色类似。关于制前发酵工艺,业内褒贬不一,有把它誉为普洱茶发展史上里程碑的评价,也有对很多人对制前发酵的普洱茶嗤之以鼻。其实,这种借鉴了其他茶类制作工艺的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制前发酵工艺在普洱茶的运用,解决了大量的低档毛茶当年不适合饮用的问题,对普洱茶的推广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只是,必须要正视两个重大前提:一是制前发酵工艺虽然通过轻微发酵,改善了低档普洱茶当年苦涩难入口的弊端,但这是以牺牲普洱茶巨大的后期转化空间才获得的,严格说来,这种茶叶已经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普洱茶,当然,跟传统的普洱茶更是远远背离。对于更多的强调后期转化效果的普洱茶客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二是要把客观真实的情况告知品茶者。采用制前发酵工艺的普洱生茶,当年喝还是比较有看点的,毕竟,绝大多数的普洱生茶,当年喝太过苦涩,极高含量的茶碱堪比刮胃钢刀,胃功能稍弱或敏感者还真的受不了,而制前发酵可以很好地中和这种反应。做茶和卖茶的应该如实告知这一信息,有得有失,得到的是当年的品感,失去的是后期转化空间。至于拿制前发酵的普洱茶冒充几百年的古树茶,还要夸夸其谈这古树茶如何入口不苦涩,转化如何如何快,汤色怎么怎么漂亮,这已经简直是下流了。作为一个茶客,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分辨出制前发酵茶,是入门的基本功,观汤色,只是第一步。

制作毛茶的干燥环节采用烘青或炒青工艺,汤色尤其洗茶这道一般显黄中带绿。关于烘青和炒青茶的是是非非,业内早就有定论,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大量这方面的信息。烘青和炒青,最关键的一点是杀死了对发酵起决定性作用的茶叶表面的活性酶,导致茶叶后期的自然发酵无法进行,对于普洱茶这样非常讲究后期转化效果的茶类来说,这一影响是致命性的,品一下过了保质期的滇绿茶,就会清楚地知道烘青和炒青普洱茶在三五年后有多么糟糕了。

汤色显绿还有一种可能是选料过于幼嫩。传统的普洱茶,讲究芽、叶、梗要有合理的比例,使茶性呈现出均衡的美感。近几年的普洱茶行业出现了一种不太健康的潮流,即选料越幼嫩就噱头越多,越有市场,甚至出现了单纯选用芽尖压制普洱茶饼的极端做法。其实,这种做法除了卖相比较好和当年的香气极高的优点外,普洱茶内在物质丰富的特色已经荡然无存,普洱茶的原韵当然也就付之阙如。老茶骨的结论很精当:这种茶,没有风骨,茶韵无从谈起,不值得喝。

第三要仔细把握一下茶汤的质感,也就是汤质。汤质指的是茶叶溶出物和水的混合状态,也可以简单地从溶液浓度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很显然,一碗浓稠的米粥跟一杯清澈的蒸馏水,给人的观感是截然不同的。虽然这个比方有点极端,但溶出物丰富的茶汤和寡淡的茶汤,区别也是蛮大的,关键在于要多观察积累经验。

之所以把对汤质的考究放在重要的位置,原因是汤质的饱满度不仅直接反映出了选料的精良与否,通过它,还可以预计普洱茶未来经过长期储存后能达到的效果。

普洱茶的采摘制作一般分为春、夏、秋三季,其中春季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茶叶的生长期较长,茶叶中蕴积的内含物在三个采摘季中是最为丰富的,尤其明前茶,其茶汤的饱满度是最高的。夏季采摘的夏茶通常称为雨水茶,产量最高,但由于该季节雨水过多,加上气温极高,茶叶生长快,导致茶叶中含水量丰富而内含物严重不足,雨水茶的汤质跟春茶相比,明显单薄寡淡了很多。秋季采摘的秋茶,或称谷花茶,其品质和汤质介于春茶和雨水茶之间。

关于茶叶采摘制作季节对于汤质的影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也已经被一般品茶者广为接受。为使内含物不足的茶叶尤其是产量极高的雨水茶能有厚重如凝脂的汤质,一些有助于增加新制普洱茶内含物溶出的做法开始盛行:对杀青后的鲜叶进行过度揉捻,可以更多地破坏茶叶表面起保护作用的革质层,使内含物更多更快地溶于茶汤,改善汤质,但这种做法因为会影响到毛茶的美观,压制成饼后外形不够漂亮,所以渐渐不为采用。制前发酵和烘青工艺,同样可以改善汤质,所以大行其道。但制前发酵对于整个普洱茶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严重的透支,可以说是拔苗助长;烘青,则完全摧毁了普洱茶后期转化的空间,也可以说终止了普洱茶的生命。

|图为班章普洱叶底

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生茶,其漫长的储存过程中的后期转化,是一个有加有减此长彼消的过程,但无论怎样跟外界物质相加减,茶叶本身有益物质的多寡,既决定了加减转换的时机,又决定了相加的最佳结果如何。普洱生茶的生命巅峰,即陈化效果最佳的时间点,该时间点的普洱茶内含物是最丰富的,也能给人以最大的美感,过了这个时间点,普洱茶开始做减法,即其生命力逐渐衰落。这个时间点,有10-30年的说法,出现的早晚,跟茶叶本身内含物的丰富程度有直接关系。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普洱茶的转化,实际是发酵、氧化、分解、化合、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复杂组合,但无论哪个化学反应,都要有茶叶本身物质的参与,所以采用价格低廉的台地雨水茶原料制作的普洱茶,其本身所含的贫乏的内含物,会很快在一系列的反应中消耗殆尽,其生命巅峰早早到来,当然生命巅峰时给人的美感也就不过了了。

既然普洱茶的内含物丰富与否对普洱茶的整个生命过程如此重要,把汤质研究通透也就很重要了。

普洱茶香气之辨


普洱茶香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这些类别的茶香,都是新鲜普洱茶菁中众多香味中的一种,也都是普洱茶菁的原香。这些普洱茶的荷、兰、樟和青香,都必须是经过新鲜的制作工序和自然的贮存过程才能保留下来的。尤其兰香和樟香,必须是云南旧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才具有。至于目前矮化灌木的新茶园所生产的普洱茶香,就只有荷香和青香了。

清·张泓著《滇南新语》:“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女儿茶亦芽茶之类。”

“不作团”,指的是不做成型的散茶。

“味淡香如荷”,雨前毛尖非常幼嫩,茶汤很清淡,有莲荷之香气。

“芽茶较毛尖稍壮……女儿茶亦芽茶之类”,以目前普洱茶等级分类,毛尖应该是级外茶,一般不会去制作的。而以芽茶亦女儿茶为一级茶菁,但新鲜的一级幼嫩普洱芽茶是品不到荷香的,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青叶香气。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虽然已经是矮化密植,但是一级嫩叶绿茶仍有一股强烈的青叶香,近乎糯米香。如勐海的“雪海白毫”为最嫩的普洱绿茶,也都是味重香浓,不像长江南北的小叶种绿茶,茶汤清淡,茶香雅致。如果以往都是乔木大茶树的普洱绿茶,香味必然是更加猛烈。

荷香来自幼嫩的普洱茶菁,一般也都是不作团的散茶,冲泡之前的赏茶,可以闻到淡淡的荷香。冲泡功夫可直接影响普洱茶的荷香,宜用清新软性的水冲泡。冲水时水温应沸,以快冲速倒方式比较适宜,与冲泡半熟乌龙茶的方法相同。茶汤喝入口腔中,稍停留片刻,将喉头前的上颚空开,一股荷香经由上颚进入鼻腔中。在嗅觉感应下所散发出的淡然荷香,仿佛在叙说着普洱茶悠然的历史,激起你对自然的向往。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这是描述普洱茶最美的诗句,指普洱圆茶像秋天圆大而美好的月亮。芳兰是指有香气的兰花,这一句的意思是形容茶香比浓郁的兰花香更香美。

用次嫩的三、四、五等普洱茶菁制成的散茶、圆茶都有兰花香。如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早期“红印”圆茶和一些“大字绿印”,都是以次嫩的普洱茶菁制成,泡起来会有芳兰气的兰花香。就上面三种圆茶而论,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已经刚刚跨越陈化巅峰期,茶性已有趋向减弱之势,兰香也逐渐在消失中,应该加以密封而使之停止继续后发酵陈化。有部分的普洱茶在久远陈化历程中,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包裹的竹箬破碎了,已不成筒而散成单片,甚至变为散茶,因而发酵较为快速,兰香已经极为削弱。至于那些“大字绿印”,由于陈化期甚短,或在陈化过程中密封太严,或仓储过于干燥,陈化发酵程度还很浅,这样会使兰香很明显,但显得冲劲极强而不够沉着细腻,远不如“同庆老号”圆茶的兰香那么纯正幽雅,也没有那么迷人的魅力。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生产的红色茶字的圆茶,俗称为“红印”,确实是一种茶性优良而多变化的极品。“红印”最早产于1939年间范和钧时代,开始是由云南勐海茶厂生产,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都陆续有制造和销售。而前后的产品中,哪些是先产,哪些是后造的,却极不容易辨别。在“红印”普洱茶中,有些是属于兰香,也有些是青樟香或野樟香。兰香的“红印”是20世纪40年代的早期“红印”,条索较细长,色泽也比较墨绿,泡开的茶叶底可明显看出是比较细嫩的茶菁。“红印”的兰香较为浑厚,虽没有“同庆老号”圆茶那种清雅,却比“大字绿印”圆茶的兰香来得清纯。

新鲜的普洱茶菁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渗透,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如樟香较强而盖过了青香者,则成为樟香。较嫩的三至五等普洱茶菁所含樟香较弱,多为兰香的茶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最幼嫩芽尖或蕊珠的“少年”普洱茶,会有清淡荷香,而比较成熟茁壮的“中、老”年普洱茶,则含有幽雅樟香。普洱茶的兰香是出现在“少年”过渡到“中年”的“青年”期,所以兰香兼具了荷香及樟香之美,而且也比较有含蓄性。一般未经泡开的干茶叶不容易闻到兰香。同时冲泡功夫也要比较讲究,与冲泡荷香普洱茶的方法相同。

云南各地都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数米,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茶树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遮荫的机会,茶树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在樟树枝叶上生有许多小蜘蛛,会垂丝下来,吃掉茶树上的小绿叶虫等病虫。更可贵的是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这样茶叶便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出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在叶片之中,于是普洱茶便有了独特的樟香。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茶性非常强烈浓郁,再得到了樟香的掺和,显现出一种高贵古朴、气韵无穷的茶性美。从一般普洱茶品茗者认知中,都认同樟香普洱茶必定来自樟树林树下的茶园,也必定是在肥沃土壤中成长的,可以提供给人类生命力量的营养。就像灵芝,它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药性植物,一般中医界都认为生长在樟树上的灵芝是极品,它不仅香气优美,而且最具医疗功效。

从普洱茶菁的老嫩来看,所含的樟香浓淡度是不同的,大约由四等茶菁就开始摆脱了荷香的影响,有了较明显的樟香。六等、七等最壮的茶菁含樟香最强,九等、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叶子,所含樟香就渐渐转淡了。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浓淡和陈化时间的长短,这三方面条件相互影响,普洱茶就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层次的变化。

青樟香普洱茶的典型代表就是圆茶铁饼普洱茶,也叫“圆铁”,是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理下关茶厂的产品。那时大理的茶园并不多,茶也不好,于是从勐海茶厂调来了普洱毛茶,而且是最好的四、五、六等茶菁,做成了这批圆茶铁饼普洱茶,这是一批有着青樟香的上好普洱圆茶。还有20世纪早期“可以兴号”茶庄生产的一批砖茶,每块0.5公斤,也都是顶好的青樟香普洱茶,现在留下来的已经不多,都属于收藏品了。

野樟香普洱茶的茶种比较多,如百年的“福元昌号”圆茶、20世纪30年代的“鼎兴号”圆茶、“同庆号”圆茶、“宋聘号”圆茶。以及“红印”、“绿印”圆茶,都是野樟香的极好茶种。野樟香是来自最“壮年”的三等、四等茶菁。目前仍留下来的“鼎兴号”圆茶,带有一股饱满纯正的油樟香,是倚邦出产的茶香最浓烈的好普洱茶。

淡樟香普洱茶以粗老茶菁制成的最为理想,如陈年的各种紧茶。普洱紧茶都是以粗老茶菁为原料,甚至是与制造其他茶所剩下的茶菁混合在一块做成的。

野樟香的普洱茶,其陈化蓄存过程中,要放在空气流通之处,且要有相当的湿度(不会造成霉变),促使其较快陈化,用此法是会转为淡樟香的。在这种情况下造成淡樟香的普洱茶,有一部分本来是野樟香的无纸“绿印”圆茶,脱掉筒包竹箬成为单饼,而又贮放在湿度很高的环境中,但并没有发生霉变,只是陈化程度极快速,茶性改变太快,造成了由野樟的茶香化成淡樟的茶香。由此可知,快速陈化不但会减弱茶香的强度,更会改变原有的茶香本质。

云南省地域幅员广大,有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辽阔土地,还有许多大叶种茶树不是种植在樟树林底下,但同样长出非常肥硕的茶菁,而且能做出很好的普洱茶。另外一些生长在越南、泰国和缅甸北部的大叶种茶,也多半是不栽种在樟树林底下的,俗称边境普洱。在这些茶中,有许多都属于上等的好普洱茶,只是缺少兰香和樟香。但幼嫩的茶菁也有清淡的荷香,较壮的茶菁却有着一种特殊的香味,经过长期陈化后,留下了青香。青香是普洱茶的好茶香,青香和樟树的香气混合一起,形成普洱茶的樟香。当闻到普洱茶樟香时,如刻意地避开樟香,也可以闻到茶的青香。但是千万要注意,要用晒青的方法加工,而不要用水杀青。水杀青的茶叶失去了内含的果胶及其他成分,永远变不成普洱茶。

另外有小叶种普洱茶品,陈化后有着非常好的青香,如“杨聘号”圆茶、“同昌黄记”圆茶,都是用倚邦茶山小叶种乔木茶菁制成的,没有混生在樟树林,所以保有最纯的青香。“鼎兴号”红、蓝圆茶的茶菁,掺进了樟香气,形成了浓浓的“油樟茶香”。

许多人闻到茶带有青香,就说那一定是边境普洱,并不全然。20世纪50年代那些“大字绿印”普洱圆茶,也是勐海茶厂的产品。其中有些并没有樟香,但青香却非常强烈,这些缺乏樟香的“绿印”茶菁,就是来自不生长在樟树林中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青香是普洱茶原本的茶香,只是显得比较沉闷油腻,如果加上了樟香,便表现得浓酽而活泼多了。

普洱茶喉韵之辨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药用,以后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最受品茗者的青睐。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韵特色;茶商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头感受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勐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茶汤,它们都能够表现出苦尽甘来的特色。“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仍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的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则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

品饮到能使喉头润化的茶汤,人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是越喝越想喝。这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效果。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会有燥的情形。把它装在较宽大的容器中,回存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会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的是要去除其霉味;有人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罐内烤过,以求得香味。但如果茶焙得过重,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会带有些燥感。茶叶一旦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的。因为燥感不但令人感觉难受,而且使人感到不安,更因燥的出现,一壶茶即使拥有最优美的特色,也会立即被统统否定掉。

《细辨普洱茶的色香味形》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描写龙井茶的色香味形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5401.html

上一篇:澜沧江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

下一篇:普洱茶叶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