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依据茶树需肥特性科学施肥

2020-11-20

日前,第一的《一年之茶在于春》专题推出后,引起了相关茶人一定的反响。到发稿时止收到了许多茶人,特别是一线种植茶叶茶农的反馈,要求能否再搞一个有关植茶制茶的专题。为此,第一特请陈吓冬、周光来、马静等植茶专家围绕"如何提高春茶产量"、"春茶防治措施"、"影响春茶效益的因素"以及"改善茶叶品质,提高效益"等方面,对春茶的种植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讨论,也欢迎各茶界人士进一步做出探讨!

据茶树需肥特性科学施肥

提高春茶产量的施肥措施:(1 ) 秋冬重施基肥加化肥:一般在10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进行施,也可结合冬深翻,667m2施农家土杂肥1500kg 或饼肥100kg 以上,外加施20kg 的复合肥或10kg 的尿素,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 深20cm) 与基肥同时施用,并及时覆土。(2 ) 早施催芽肥,讲究施肥法:春茶是上年的越冬芽萌发的第一轮新梢采制而成,当茶芽伸长到鱼叶初展时就施催芽肥效果好。一般在开采前20d 施下,一定要沟施,边施肥边覆土。(3 ) 喷施叶面肥与生长激素相结合:在茶树萌发初期(1 月上、中旬) ,以1%尿素结合300 倍液的茶叶催芽丰产素等喷施于叶面上,能促进茶芽早萌发,提前7 - 14d 采摘,还能增产17. 0% - 30. 0% ,明显提高茶叶品质。

“剪、采、养”结合,培养“壮、宽、密、齐”的丰产茶园。要培养“壮、宽、密、齐”的丰产茶园,就必须做好茶园的“剪、采、养”。(1 ) 茶园修剪:对巳投入正常生产的成年茶树轻修剪,可以提高树冠茶芽密度,减少鸡爪枝、细弱技、干枯枝、病虫害枝,促使新生芽枝健壮,提高茶叶产量。众所周知,春茶主要靠树冠面上所留下的秋梢的越冬顶芽、腋芽而生长成的芽梢为原料,越冬芽发得早、多、密、齐、旺,春芽产量就高,品质就好。为使更多的越冬芽萌发成梢,成龄茶园的轻修剪时期应在秋茶后10 月前修剪( 之后就不要修剪,如果修剪就会引起春茶减产,待春茶采后立即修剪) ,这样修剪后能长出一批新梢过冬。既能保留更多的经过整修秋冬季养精蓄锐的越冬芽抽发出茁壮有力和整齐的春梢,又可达到培养高产优质树冠。

茶园采养:在采摘时,要做到“五采五养”。即采面养里、采高养低、采中养侧、采密养稀、采大养小。不强采、抢采,通过合理的采养,能增加绿叶层厚度,加宽树幅,增加有效的生产小枝和提高树冠覆盖度。

茶园铺草覆盖,延长春茶采摘期茶园秋冬深耕施肥后,因地制宜,利用稻杆、谷壳、杂草等在茶园周围全面铺盖,其主要作用有:(1 ) 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2 ) 保水保土,减少养分流失。(3 ) 防除杂草,调节地温。(4 )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铺草覆盖能使茶树提前打破休眠,人为地延长春茶生长时间。

加强茶园管理在冬季茶园封园后,结合茶园管理,剪去病虫弱枝,扫除枯枝落叶,耕除园内或园边杂草,以消灭越冬病虫,并以0.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一次全面喷药,对减少第二年的病虫发生能起很大作用。第二年早春,结合茶园喷施叶面肥的同时,掺进茶保、天王星等农药进行喷杀。为避免产生农药残留,在春茶采摘期间,不必进行化学防治。春茶结束后,根据虫害发生种类,选择杀虫广、效力高、能兼治数种害虫的农药,进行一次菌、药、肥混用的综合防治。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避免杀死天敌,更重要的是不给茶叶残留农药。提高春茶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精选阅读

关于茶树科学施肥的指导意见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针对茶园有机肥料投入数量不足,土壤贫瘠及保水保肥能力差,部分茶园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比例不足,中微量元素镁、硫、硼等缺乏时有发生,华南及其他茶区部分茶园过量施氮肥导致土壤酸化现象比较普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

(3)出现土壤酸化的茶园可通过施用白云石粉、生石灰等进行改良;

(4)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量及方法

(1)一般生产茶园:氮肥(N)20~30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6~10公斤/亩。

(2)缺镁、锌、硼茶园:土壤施用镁肥(MgO)2~3公斤/亩、硫酸锌(ZnSO4·7H2O)0.7~1公斤/亩、硼砂(Na2B4O7·10H2O)1公斤/亩。

(3)缺硫茶园:选择含硫肥料如硫

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

肥料分次施用。基肥:以有机肥、磷、钾和镁、微量元素肥料为主,另外施用占全年用量30%~40%的氮肥,在茶季结束后的9月底到10月底前施下,基肥结合深耕施用,施用深度在20厘米左右;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催芽肥在采春茶前30天左右施入,占全年用量的30%~40%左右,夏茶追肥在春茶结束夏茶开始生长之前进行,一般在5月中下旬,用量为全年的20%左右,秋茶追肥在夏茶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在7月中下旬施用,用量为全年的20%左右。

茶树施肥


茶树是叶用植物,氮素消耗量大,应保证氮肥的施用量。一般试验结果认为,每施0.5千克纯氮能换取1.5~2千克干茶,再配合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就职可实现合理施肥。 茶园土壤质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一般表现为凡有机质丰富,砾石较多的茶园,采制的茶叶质量好,凡属土层比较深厚的酸性土,只要能加强土壤改良,不断培肥提高土壤肥力,增施复混肥料,就会培育成优质茶园土壤。 茶园施肥,除了施用有机氮外,还必须施用大量氮肥和其他矿质营养元素。其氮、磷、钾肥的配合比例以3.︰1︰0.5为宜。长效复混肥在茶叶树上的施用,提倡在茶叶采摘结束时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高产茶园施肥量可控制在1050千克/公顷左右。长效复混肥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湖南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茶叶的密度、有芽重和标准芽叶长,分别比施用碳酸氢铵高18.4%、19.1%、18.2%;比尿素分别高5.33%、6.45%、10.7%。茶叶生长的持嫩性是茶叶质量的衡量标准,而影响茶叶持嫩性的是茶叶的对荚数,对荚叶数越高,生长的越慢,持嫩性越差。试验结果表明,长交复混肥试验区茶叶对荚数比碳酸氢铵和尿素分别减少12.6%和7.86%;而鲜叶重则分别较后两者增加18.7%和12.0%。茶叶施用复混肥料一般每年分两次进行,春季施长效复混肥可提高夏茶的产量,而夏季施长效复混肥可提高春茶的产量。

茶树施肥方法多,这些模式更科学


茶树施肥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肥料施肥方法不一样,不同的施肥模式效果也不尽相同,今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茶树施肥方法,看茶农如何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推广更科学的施肥方式。

如果说利用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是从优化肥料品种入手,那么在浙江许多地方,茶叶“减肥”的另一项抓手,在于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更为科学的施肥方法,两者配套构建起环境友好型的茶叶施肥模式。

有机肥

“好茶是养出来的。”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告诉记者,要想既提高茶叶产量,又减少化肥用量,必须同时从“土”和“树”上做文章。许多老茶园长年连作,容易产生不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的障碍,比如:土壤酸化、养分元素不均衡、土壤物理性质变劣等等。对此,浙江正积极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树”,浙江一手抓良种化,根据当地的茶叶生产情况和自然、土壤条件,确定适合栽种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另一手则配套栽培技术,比如在春茶前进行修剪,并喷施物理高分子膜新高脂膜预防病菌,并及时追施肥料。

一些地方还通过立体化栽培模式,建立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体系。像一些茶园里养鸡,不光鸡卖得贵,鸡粪还可制成有机肥施用于茶叶;还有一些业主则通过内部小循环,将生猪养殖排泄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所产生的沼液、沼渣,都是绝佳的有机肥,这种方式简单易学,推广速度可观。

水肥一体化在果蔬产业上应用广泛,既能做到精准施肥,还能大大节水,受到种植户的追捧。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该技术在茶叶上却应用得很少。据专家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浙江的茶园多在坡地,而喷滴灌设备造价成本高,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让许多经营主体望而却步。

茶树肥培管理


肥培是为了补强栽培者希望作物依照其理想生产而执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采收茶菁及根、茎生长会消耗树体及土壤中的矿物元素,这也是茶树施肥的最基本需求。但是不同类型肥料施入土中后,各元素的移行、被吸收与茶菁利用的时间差却不能不知,否则施肥效果难以彰显。

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作物,在正常情况下,可将树体分成1-2年生细枝,分枝与主干,根群等三个部分。三者原本几乎以等比率生长,且各尽天职;也就是根群吸收水分及矿物养分,粗枝与主干支撑树型并作根群与叶片间水分、矿物与有机养分的交流管道,而1-2年生细枝则着生与分散叶片,使其能尽量争取最大的光合作用空间,三者同心帮助茶树生长。唯随着采收方式、修剪、留养、病虫害、天候逆境、树龄及生产制度需求等,常会改变叶片与1-2年生细枝所应占有的比率,此点会对后续数个生产季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也常造成肥培管理与茶菁产量与品质上的困扰。

就台湾而言,自然生长的茶园,一年可抽4-5次新梢;若经过采摘,则可抽5-7次新梢。唯近年来国内已逐渐放弃夏茶、甚至二水与秋茶的生产,由于大部份的农友采取无作为的留养,在秋、冬茶生产前所修剪掉的生物量,远超过整年茶菁生产量的两倍以上,而这些留养枝在高温、强光下生长量大增,将造成基层叶片受到遮阴、养分竞争与病虫害的影响而落叶,待修剪后,不但叶层变薄、叶片衰弱,且隐藏了相当多的病虫害,对第二季后的生长不利。

表一是由历届经鉴定为优良包种茶成茶的元素分析结果,也成为茶园管理的重要肥培指针之一;吾人可借此,选取适宜比率的肥料与种类。但若从每生产一公吨茶干,吾人仅从茶树移走40-60公斤氮素的观点而言,似乎仅有施肥量十分之一的氮素,发挥了生产效益;不过若再考量吾人必须修剪掉两倍以上的留养量,凭白弃置如此得来不易的大量树体氮素,实值得深入检讨

。表一、茶菁适宜矿物元素含量范围

元 素

含量适宜范围

元 素

含量适宜范围

氮N(%)

4.00~6.00

铁Fe(ppm)

90~150

磷P(%)

0.25~0.40

锰Mn(ppm)

300~800

钾K(%)

1.50~2.10

铜Cu(ppm)

8~15

钙Ca(%)

0.25~0.55

锌Zn(ppm)

20~40

镁Mg(%)

0.15~0.30

铝Al(ppm)

400~900

茶树为常绿作物,在放认生长状态下,一年中的生长量仍因温度、日照及雨水的增加而增加;不过包种茶的品质却反向而驰。因此站在树体氮素的有效管理与茶菁生产经济效益考量下,生产模式必须做到最有效的调整。

茶芽萌发生长的初期,不能或很少累积养分,这些有机及无机养分需要由成熟叶片及根群提供。又春茶与冬茶萌发初期,易受突发性的低温与干旱阻碍,影响茶菁产量与品质甚巨;不过由常年田间观察可知,凡叶层厚度够的健康植株,耐逆境的能力较强,茶菁的产量与品质受到的损害也较小。

茶业改良场利用中剪后重新培养树势的茶园,分别于春、冬茶萌芽前,由基部进行摘叶处理,发现春、冬茶的产量与叶层厚度成正相关,并可提高其毛茶精制率。其中春茶的产量与芽长、芽重及芽数均有关,而冬茶则与茶芽的数目关系最为明显。经由元素分析发现,成熟叶片中的氮素会因茶菁生长而降低,尤以最上层10公分的叶层可减少15-20%的氮;茶菁生长时,是有能力吸引靠近组织的养分移入,因此平时培养健康的叶层,成为茶菁生产的保障。茶业改良场建议,春、冬茶生产期,茶树的叶层最好能保持20公分以上的厚度。

茶既为常绿作物,根群也必终年吸收养分供给地上部生长。虽然吸肥效率呈现季节上的差异,不过由于茶树必须依照吾人在经济生产上最合理的生长模式生长,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竞争力,所以先规划出地区最理想之生长模式之后,再进行施肥管理的后续补强作业,方有较大的实质意义。不过无论如何,茶树仍需肥料生长,施肥作业也不能停顿,因此本章节虽暂不做任合何施肥量与施肥期之建议,但仍对施肥通则与理由加以解释。

虽然施肥的方法能影响肥料施用的效益,但一旦肥料进入土壤后,各元素主要是藉溶于水后才进行纵、横向之移动,雨水或灌溉水是上项动力的主要来源。肥料采撒施方式时,必须经过雨水不均,甚至流失的考验,所以施肥效果较难估算,埋入或少量多施是较能确保肥效的方法。 一般氮肥溶解的速度较快,与土壤的结合性较小,所以移动性也大,很容易在短期内发生肥效;磷肥与土壤的结合性大,易被固定,所以最好藉由深耕方式,也就是物理力量来移近根群;钾肥则在两者之间。故每两年做一次茶园翻土是有相当大的意义。由于氮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高,所以除非少量多施,经由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氮素,仍是土壤最稳定的氮素来源。

有机质能提供茶树生长的好处甚多,但农友常忽视有机质分解释出氮的速度缓慢,且为其重要特性之一。加上目前尚有不少农友毫无一般等量氮素的有机肥价钱是化肥的7-12倍概念,并存在以肥料价钱来估算肥效,而非以氮含量来换算肥效的习惯,常造成单用等价的有机肥后,茶菁发生缺氮之案例,故需在此加以说明。有机质含量达60%以上的有机肥料,刚开始释出氮肥的量虽稍高,但整体的释出时间却往往长达一年以上,因此若单施有机肥料,除非换算的氮量足,否则很难满足茶菁生长时的大量需求,必须藉重化肥做临时性的补充,所以介于二者间的合理化施肥较易为农友所采纳。

唯前述茶芽萌发生长表现主靠树体原养分的蓄积量,施肥的功能除提供本次茶菁生长所需的部分需求外,最重要的还是在逐渐补足本次由树体移入茶菁的养分亏损,如此方能防止基部叶层脱落,减弱树势,并贮备下一、二次茶菁生长所需。所以即使施用速效性的化肥,也往往需在3-6个月后,才能展现其最大的施肥效益,更遑论缓效性之有机肥。此点又可由二水茶及冬茶生产期易造成基部叶片脱落高峰,且手采茶园较机采茶园与叶层厚度大者较小者落叶量小得到旁证。此也为为何农友们不断尝试不同种类、品牌与用量的肥料后,依然难以获得稳定及普遍性结果之原因,因为问题的重心仍是在树体本身的状况,肥料的效益是长远的,但极易为不同的茶园管理作业所掩盖。所以今后应加强叶层厚度管理与肥效时间差的概念。

由表一得知,茶树是重氮肥之作物,需要钾、镁,但较不喜磷、钙。由于化肥的成分固定,吾人可依茶园之状况,挑选适宜比率的化肥,详见茶业改良场茶园推荐施肥手册;但长期施用化肥,是有可能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有机质肥料与茶树同为生物体而来,含有生物所需的各种元素,所以又称全效性肥料;唯在茶树较不喜磷、钙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含骨粉、血、鸟粪、鱼虾等动物性有机肥料,以免磷、钙等元素于土壤中累积过多。

由于市售有机肥之品牌甚多,为防止不肖业者将不洁之资材,尤为遭工业废弃物污染后的资材甚至污泥混入有机肥中,宜选择政府登记有案并推广之有机质肥料,因为政府均对其加以抽检与规范,成为农友的保障;农友切记勿贪图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以防遭受重金属污染。施肥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论施肥多辛苦,但施错了,决难从土中收回。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选购重点:<认清厂牌及政府核案的肥料证号,注明元素比率,确定肥料腐熟完全且不具高温,不具杂质,含水量适中。若嫌有机肥费用太高,以栽种绿肥就地翻耕的方式,也可以增加茶园有机质。唯切记,绿肥生长是会从土壤中吸取大量养分,造成土壤暂时性贫瘠,故需配合化肥施用;且绿肥生长不可高过茶棚面,以免因遮阴,造成茶树落叶与病虫害滋生。栽种绿肥宜先衡量农闲的自家人力,以免耽误茶园正常作业。另近年以农产加工废弃物,诸如苡芢壳、花生壳等厚厚的铺设土面

最后肥料倒底要施在那里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施肥的目的是供给茶树生长所需,而非杂草生长或单纯的流失、挥发与土壤固定用。故园主必须在自身茶园中寻找根系的分布,以为未来精准施肥做准备。茶树多以扦插或压条方式繁殖,但扦插苗或压条苗主根不发达而形成侧根群,成木后根群一般多在土表十到四十公分内,以覆碗形状分布。虽然品种间会因土壤深浅、地势与耕作习惯的不同,而调整其根群的分布。但基本上茶树的根群可分成,上浮的细密根群,以吸收养分及感应温度来促进生长;至于下沉的根群,则以发挥吸收水分,渡过旱季的功能来保命。

基本上,茶树扦插苗的根群是以横向生长为主,故幼木期根系往横向发展力量较大;但成木后,茶树必须经常接受耕牦、采摘与修剪,且整体蒸散量扩大,故向下的力量加大。又茶树的根系在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土壤坡度的影响,当根系在水平发展受阻后,才会向深处发展,不过力量会相对减弱。所以种在等高线小平台

茶树怎样合理施肥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食粮,是茶叶增产和提高品质的物质基础。因此,施肥对茶树的生长以及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施肥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施肥的增产作用,保持和提高茶叶的优良品质,维持茶叶的旺盛生长态势,同时利于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但如施肥不当,不但不能增加茶叶产量,还会造成茶叶品质严重下降,甚至会给茶树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茶园施肥要求因地制宣,采用适当的肥料种类及施肥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肥效,达到施肥的目的。

茶叶施肥应宗合考虑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另外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配合使用。

有机肥属于全面性肥料,有机质丰富,肥效缓慢而持久,对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良好影响,且能改良土壤。因此,施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茶叶常用的传统有机肥有人粪尿、厩肥、饼肥、堆肥、绿肥等。目前市场上已推出茶叶专用有机肥,比传统有机肥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和施用方便等优点。无机肥是速效肥,其肥效快,在茶树生长与采摘旺盛季节,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往往出现某些元素不足,必须及时补充,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正常需要,因此,配施无机速效肥是必要的。茶叶常用传统天机肥中的氮肥有硫酸氨、硝酸氨、碳酸氢氨、尿素;磷肥有过磷酸钙、磷矿粉、骨粉;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目前主要以施用茶叶专用复合肥为主。

具体措施与用量是:1、基肥(10月中下旬—11月底):氮肥40%、磷肥50%、钾肥40%;2、第一次追肥(5月底):氮肥30%、磷肥25%、钾肥30%;3、第二次追肥(7月底):氮肥30%、磷肥25%、钾肥30%。

茶树特征特性


茶树属山茶科茶属。山茶科包括23个属,380个种。茶属有50余个种,茶树是其中之一。茶树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下,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固有特性。而人们要种好茶,首先必须认识茶,并按照茶树的生长发育特性,使其按着人们所需要的方面发展,以实现种茶的目的。 一株完整的茶树,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裸露于空间,由茎、芽、叶、花、果组成;地下部分深入在土中,由色泽、粗细、长短不同的茶根组成,又称根系。连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交界处,称为根颈。但不管那种器官,都是茶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既有各自的形态和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相联系,相互作用。 根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侧根分别呈棕灰色和棕红色,寿命长,起固定茶树的作用,并将须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份和矿质营养输送到地上部;同时,还能贮藏地上部合成的有机养分,以供生长需要。须根,又称吸收根,呈嫩白色,用来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也能合成部分有机物质。 茎 茶树的茎由树干和众多的枝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矿质养分送到芽叶;同时,将叶片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输送到根部起贮藏作用。 茶树按茎部分枝习性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芽 茶树的芽是枝、叶、花的原生体。位于枝条顶端的称顶芽,位于枝条叶腋间的称腋芽。顶芽和腋芽生长而成的新梢,是人们用来加工的原料,是最有利用价值的部位。 叶 叶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和能量,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同时,它又是茶树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另外,它也是人们采收的主要对象。 茶树叶片互生,边缘有锯齿,末端有短柄,面上有叶脉。茶树的叶脉多为8—12对,沿主脉分出支脉,脉至叶缘三分之二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连,这是茶树的特征之一,也是茶树叶片与其他植物叶片的重要区别。 花 茶树大多数在10—11月普遍开花。茶树的花为两性花,开花较多,大多呈白色,少数也有淡黄或粉红色的。花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5.0—5.5cm,小的直径2.0—2.5cm。 果 茶树的果为蒴果,大多为3--4室,也有1--2室的。每室1—2粒种子,每室1粒的呈球形,2粒的呈半球形。茶树种子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脱落。种子呈黑褐色,少有光泽,富弹性,内部子叶饱满,这是种子生活力强的标志。

茶树施用镁肥有利优质高产


茶树是喜镁植物,需镁量比一般植物要多。缺镁不仅影响茶叶高产,同时影响茶叶内含物,造成品质下降,不利生产名优茶。 茶树缺镁症状:首先从茶树下部叶片发生,多发生在茶树幼芽、嫩芽大量萌发生长期,茶树叶尖开始退绿发黄,然后向叶片中间及基部扩展,最初叶脉仍保持绿色,仅叶肉变黄,严重时,整个叶片均变黄色,幼芽萌发迟缓,色欠翠绿。 茶树缺镁原因:一是茶园土壤含镁低于40ppm,茶树即表现缺镁。二是茶园长期施用化肥,不施有机肥,土壤中的镁被吸收后,未得到补偿。三是高产茶园施下大量氮磷钾肥料,未相应增施镁肥,致使营养失调。四是茶园过量施用含钙、钾、铵肥料,钙、钾、铵等与镁产生了拮抗作用,抑制了茶树对镁的吸收。引起茶树缺镁。 茶树施用镁肥的方法:(一)初春结合施摧芽肥,每667平方米施钙镁磷肥(含氧化镁10%至15%)30至35公斤。高产茶园还应在春茶第一批采摘后,每667平方米施钙镁磷肥20至25公斤,或施用紫云英(含氧化镁1%)沤制的堆肥50至60担。(二)对已出现明显症状茶树,叶面喷施0.5%硫酸镁溶液。增施农家肥和钙镁磷肥。(三)在每年深秋,每667平方米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含氧化镁0.2%至1%)80至100担,或茶子饼(含氧化镁0.5%至0.65%)150至200公斤。连续几年施用后,可停施1年。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无论根、茎、叶甚至细胞,来进行营养繁殖。 (1)扦插的生理 扦插是用茶树茎叶作为繁殖材料,促使其发生不定根,培养成完全独立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茶树的再生机能 具有复杂结构的树体,都是由未分化的胚性细胞经过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细胞分裂繁殖所产生的新细胞中,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而形成永久性组织的细胞,但有少部分继续保持其分生能力,这部分存在于茎或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作为分生组织而保留下来。 可是当茶树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树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称为再生作用。 从母体上切取的插穗,能进一步通过生理结构的调整,恢复细胞的分裂活动,再次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这是再生机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插穗生根的机理 茶树插穗基部切面上的受伤细胞,由于原生质的分解而产生一种创伤激素,并且被内层未受伤的健全细胞所吸收,使健全细胞的细胞膜木栓化,而将死伤细胞同健全细胞隔离。在切口处的创伤激素和插穗上部转移来的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生根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切口内层的健全细胞发生与切面相平等的分裂,而形成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形成层和筛管部位特别发达,对插穗切口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防止插穗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此时,生长素的活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细胞逐渐开始分化,形成愈伤木质部。它先同插穗中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输导组织连通,再同愈伤组织木质部的外侧连接,而发展成为根原始体,最后形成根。 茶树插穗的根原始体(即根原基),是一小团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一般发生在插穗基部切口或插穗下部近切口的部位,而且多出现在有叶的一侧。但是根原始体发生的部位和形状往往随品种和插穗条件而异,它可能从愈伤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和愈伤组织没有关系,而直接从插穗基部、切口上部皮层发生,或从茎部和愈伤组织两处发生。 (2)影响发根的生理因子 影响发根的因子包括,扦插枝的性质和外界条件。 ①枝条性质与发根 茶树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其性质结构随着空间分布和年龄的不同,表现了异质性,它们在扦插后的发根和成活率也不同。一般树龄较幼,枝条较为成熟的,扦插后容易发根,生长较好。近根颈处发出的枝条,由于比较接近于种子胚轴,因此容易发育成根。枝条性质的差异,实质表现在淀粉和糖分含量上。一般茎含氮和可溶性糖高的,特别是双糖/单糖比值大的,发根较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树木的枝条分生组织多、生长活性高,合成作用占优势。幼年树茎的单糖含量少而双糖/单糖比值高,这是因为呼吸旺盛,单糖消耗较多的关系。茎部含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年龄老的木质化程度高,生理机能便有所减退。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利用茎中含淀粉较多的时期进行扦插,并且提倡扦插枝要粗壮,要带有新叶片,以促进早发根。 ②水分与插穗含水分多的发根和成活率均较良好,含水分少的发根则差。此外,插穗含水量虽然良好,但插后不再给予适宜水分,也影响发根。 ③发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发根好坏,除插穗本身因素外,与生态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发根的重要生态条件。气温高低影响水分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程度与速度。在低温时插穗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一般茶树再生活动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8℃。在高温、足水的条件下,呼吸旺盛,代谢进行快,愈伤组织形成迅速,发根良好,但在高温缺水情况下,发根则差。土温过高,细胞分裂快,呼吸剧烈,物质消耗大,对发根不利,如土温连续在35℃高温下,不但对发根有影响,而且会使地上部叶片受灼伤。 土壤水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大,一般土壤含水在40%左右时,大部分枯死。扦插成活发根率随土壤含水的增加而提高。一般以土壤含水量80~90%时发根率和根的生长最好。 (3)插穗生根能力和生根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扦插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除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腐烂,还必须选用生根能力强的插穗,而且在适合生根的苗床条件下进行扦插,尽量缩短容易枯死的生根前的时间。但是,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仅因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枝条部位、插穗年龄,剪穗时间等不同,其生根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插穗生根首先要形成根原始体,然后发展成为根的组织,因此要求插穗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而且具备促进根原始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根组织的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插穗生根和根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在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更是生根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素化合物不仅关系着根原始体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根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应用氮素化合物促进生根时,有机态的氮素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的效果好,例如精氨酸对促进生根就很有效。一般而言,插穗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氮素化合物含量已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生根过程中,与其说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含量不足,还不如说是两者的比例不当。一般认为,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说,氮素化合物含量越低,即C/N比越大时,生根越好。

茶树低产原因与改造依据


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面积变小,叶片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行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直民地上部生长的削弱。地上、地下两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茶树生理机能趋于衰退,茶叶产量每况愈下。另外一些新植不久的茶园,由于选地不当、种植不合理、重采轻培或病虫危害,茶园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缺株断行、茶蓬矮小,树势未老先衰的茶园,生产力也同样低下。

在研讨茶树由于树龄过大而引起茶叶产量降低的同时,不难在这类茶园中发现茶树另一种特性,那就是树体的自然更新现象。对于更新的认识,应看成是茶树发展的表现,是树体内生长和衰退两个对立现象的统一,是茶树个体发育过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茶树自然更新比较缓慢,同时也不整齐,但却为人们寻求促进这种过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茶叶高产实践证明,旺盛的生理机能是茶叶丰产的基础。要提高衰老茶树的生长势,首先必须恢复其生理机能。根据茶树自然更新现象,运用阶段发育理论,即植物阶段变异是在生长点分生组织细胞内发生,而且只能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传递给分裂出来的子细胞,而不能传递给未通过这一发育阶段以前所分裂出来的细胞,从根颈部位长出的新枝,在发育阶段上是最年幼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形成层细胞和组织有很多临时性器官,分别形成新枝梢和新根系,一旦解除顶端优势,打破相对平衡,潜伏芽猛发旺长,在根系更新和其他栽培管理条件的配合下,能迅速建立新的平衡,苛树就能达到全面复壮的效果。

合理采摘的科学依据


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提示并充分认识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就能获得种茶的更大自由。

合理采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

1、茶树新梢的生长特性

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新梢的生长有两个基本的特性,一是顶端生长优势;二是多次萌发生长。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与环境条件密切相瓣。新梢生长时,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也最快。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生长缓慢,甚至呈休止潜伏状态,这种顶端优势,在茶树幼龄期,在台刈或重修剪后更为明显。形成顶端优势的原因,一般认为与生长素和激动素的极性传导有关。因此,及时地采去顶芽,改变生长至少和激动素的极性传导和分配状况,就可解除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

茶树新梢生长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一年中能多次萌发生长,萌发次数的多少,除受品种特性、树龄、树势制约外,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茶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一般能萌发2-3次;而在采摘的情况下,可萌发4-6次。

所以合理采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利用茶树生长的顶端优势和多次萌发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人为的手段,解除顶芽的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多采茶,采好茶。

2、茶树叶子生育和消长规律

茶树是常绿植物,叶子对茶树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叶子的适度繁茂,往往是衡量树势强弱和分析茶园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茶树叶子是随着新梢的生长而生长的,叶子的生育速度、展叶多少、成熟历期、叶子寿命和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新梢生长快的,一般二、三天可展一片叶子,生长慢的,则需五、六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的历期,生长快的需10-20天,生长慢的,需要20-30天。叶子未成熟前生理上的一个特点是,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即消耗大于积累。新梢展叶多少,差异很大,多的可达十多片,少的一、二片,一般能民叶4-6片。茶树叶片的寿命一般不到一年,在一个年生育周期内,叶子寿命总是随着展叶时期的推迟而缩短。树冠上新叶的增长具有季节性,而老叶的脱落则是常年都有的,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多集中在新梢生长季脱落。通常是新叶增长最多这时,也是老叶脱最多之际。在杭州的环境条件下,留一叶采摘的龙井群体种茶树,四至六月留的叶片,集中在翌年三到四月脱落;七至九月留的叶片,集中在翌年四至六月脱落。据测定,采叶茶树,由于采摘的刺激作用,有延长叶龄、促进新叶生长的功效,因此,在年周期中,采叶茶树新叶的相对增长量大于自然生长的茶树,而落叶面积却相应地小于自然生长的茶树。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理采摘就是在认识茶树叶子生育特性和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既要及使分批采摘符合制茶嫩度要求的芽叶,又要适时适量留养一定的新生叶子,以维持茶树正常生命活动和在生产。

3.茶树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的相互关系

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在生产过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使茶树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和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的相互供应和自动调节上。根系生命活动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有机养料和一些微量活性物质,如维生素、生长素等,主要是靠地上部茎叶合成而供给的;而地上部茎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水分、矿物质等,则是依赖于根系吸收输送的。茎叶与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当营养物质分配上产生矛盾时,茶树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因此,在年生长周期中,茎叶与根系表现有交错生长的现象。在杭州,自然生长的幼龄茶树,根系与枝叶在一年中各有三次生长高峰,总的趋势是新梢生长期地上部枝叶生长占优势;茶树休眠期地下部根系生长占优势。

合理采摘,就是利用茶树上下部生长的这种相对平衡特性,通过人为的手段,打破这种相对平衡关系,促进地上部新梢的生长。在不影响茶树生机的前提下,使尽可能多的营养物质,形成经济产量--茶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1038.html

上一篇:菊花茶应该如何冲泡菊花茶的泡法介绍

下一篇:谈谈普洱茶“树龄”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