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的欣赏艺术

2020-11-18

茶叶的欣赏艺术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

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钟山川之灵禀﹐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明月清风白云为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在真正的茶人眼里﹐茶具有无限的美感。

陆羽把茶称为“南方之嘉木”﹐卢仝把茶饼称为“月团”﹐黄庭坚把茶称为“云腴”﹐苏东坡把茶比作“佳人”﹐干隆皇帝把茶比作“润心莲”﹐在这些茶人眼里﹐茶中不仅饱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当然﹐茶人们在欣赏茶叶时﹐除了联想之外﹐还有具体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归纳为“五品”及“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一) 五品

“五品”是指调动人体的所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赏茶。即

“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状﹑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例如﹐仅仅是茶叶的名称如“碧螺春”就足以让人忆古思今﹐联想到烟波浩淼的太湖﹐联想到“吓杀人香”的俗称﹐以及康熙皇帝御笔赐名的情景﹐如果再加上对茶的色香味的联想﹐必定会达到神游太湖洞庭山﹑心驰茶乡﹐领悟到“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二)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赏茶叶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应综合应用﹑相互补充﹐才能欣赏到茶的全貌。

1. 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份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 三闻

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3. 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袁枚在品茶时讲要“徐徐体贴”茶﹐这体贴两个字用绝了。只有对亲人才谈得上体贴﹐只有带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可能去“徐徐体贴茶”。我们只有像袁大才子一样﹐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韵味。

4.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腑六脏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人欣赏茶叶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

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钟山川之灵禀﹐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明月清风白云为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唐韦应物)。

在真正的茶人眼里﹐茶具有无限的美感。

陆羽把茶称为“南方之嘉木”﹐卢仝把茶饼称为“月团”﹐黄庭坚把茶称为“云腴”﹐苏东坡把茶比作“佳人”﹐干隆皇帝把茶比作“润心莲”﹐在这些茶人眼里﹐茶中不仅饱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当然﹐茶人们在欣赏茶叶时﹐除了联想之外﹐还有具体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归纳为“五品”及“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五品

“五品”是指调动人体的所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赏茶。即

“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状﹑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例如﹐仅仅是茶叶的名称如“碧螺春”就足以让人忆古思今﹐联想到烟波浩淼的太湖﹐以及康熙皇帝御笔赐名的情景﹐如果再加上对茶的色香味的联想﹐必定会达到神游太湖洞庭山﹑心驰茶乡﹐领悟到“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赏茶叶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应综合应用﹑相互补充﹐才能欣赏到茶的全貌。

1. 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份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 三闻

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3. 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袁枚在品茶时讲要“徐徐体贴”茶﹐这体贴两个字用绝了。只有对亲人才谈得上体贴﹐只有带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可能去“徐徐体贴茶”。我们只有像袁大才子一样﹐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韵味。

4.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腑六脏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茶叶的艺术与内涵


茶不用来喝,还能干什么?对于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来说,这恐怕不是一个问题,在他们的手中,茶叶的角色可以千万种。

在整个古代,即便茶发展到后期趋于普及,但毕竟还算珍贵,所以古人不敢过于浪费,对茶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保守,依然与喝茶相关,只不过在具体环节中增加了娱乐的成分。比如在茶汤上作画,和现在的咖啡拉花相似,美其名曰“茶百戏”,前提当然得是煎茶,散茶泡的茶汤可不行。

后来随着茶普及到平民阶层,利用茶的花样渐多。比如用茶做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然要数杭帮名菜:龙井虾仁。此外,还有一个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的风味小吃:茶叶蛋。

发展到现在,对茶的利用就更显五花八门,比如茶枕、茶化妆品等,也有更极致的,据说四川有一家酒店用茶砌墙。只能说,除了壕,也未免太过于暴殄天物。

只是外国人脑洞更大,居然将茶和酒这对生死冤家组合在了一起,发明了茶啤酒,名字做“kombrewcha”。

诚然,以上这些对待茶的方式,多少还是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茶精神的彰显并无助益。而真正将茶叶利用好,其实是一件极其需要智慧的事情。

茶书

《茶前书,茶后书》是一幅荣获“2009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文字类金奖的创意海报作品。“茶前书”是用干茶摆成的汉字书法形态,“茶后书”则是用茶叶叶底模拟书法。以茶拟书,似与不似之间,有助于对中国茶精神的理解,简单却隽永。

茶叶时装片

最初版本的茶叶时装片只有女性版本,据说由网友“榜叔”倾情打造。将时尚女性和茶叶样貌搭配在一起,同时以服装术语解说茶叶,以茶叶诠释女性气质,形神俱在,不得不佩服其想象力。后续网上又流传出了男性版本,算是各有千秋。

茶叶摄影

2014年,爱马仕旗下品牌“上下”以“茶歌”为主题,运用茶叶拍摄出了一组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作品。铁观音、龙井、银针茉莉花茶与普洱,四种色泽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叶,分别表现茶的天与地、茶的星空、茶的土壤和茶的海洋。摄影大师PaoloRoversi以自己的独特视角,重新向我们诠释出了茶的精神。

茶日历

用茶做日历这样一个近乎天马行空的想法,德国茶叶制造商HaelssenandLyon做到了。茶叶被精心处理后压制成薄片,按月份和日期井然罗列,视觉上已是一大享受,最重要的是它依然能喝。昨日逝去,没有遗憾和悲情,而是转换成一杯香浓,岁月和人生的万千感触,在回甘里自然能读懂。

当下茶行业,花样并非不多,但大都换汤不换药,在固化的思维里自我沉醉。虽然喝茶,却不懂茶。与其说是在传播茶文化,不如说是在舍本逐末,混淆视听。以上这些创意,虽然与喝茶本身无关,可能会被某些人所诟病,却是实实在在将茶的精神落实践行到了实处,不玄乎,够亲民,接地气。

茶本身不尽然是老旧传统,不合潮流。正如人所言,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换句话说,如果用新的思维对茶行业加以改造,一定会让现在万马齐喑的局面得以大幅改观。

各类茶叶的品饮艺术


[摘要说明]各类茶叶的品饮艺术

茶类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质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侧重点不一样,由此导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1.高级细嫩绿茶的品饮高级细嫩绿茶,色、香、味、形都别具一格,讨人喜爱,品茶时,可先透过晶莹清亮的茶汤,观赏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态,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渗透和汤色的变幻,然后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间来回旋动,如此往复品赏。2.铁观音乌龙茶的品饮铁观音乌龙茶的品饮,重在闻香和尝味,不重品形。在在实践过程中,又有闻香重于品味的(如台湾),或品味更重于闻香的(如东南亚一带),潮汕一带强调热品,即洒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远及近,使杯沿接唇,杯面迎鼻,先闻其香,尔后将茶汤含在口中回旋,徐徐品饮其味,通常三小口见杯底,再嗅留存于杯中茶香。台湾采用兵是温品,更侧重于闻香。品饮时先将壶中茶汤趁热倾入公道杯,尔后分注于闻香杯中,再一一倾入对应的小杯内,而闻香杯内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们品铁观音乌龙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时,先将闻香杯置于双手手心间,使闻香杯口对准鼻孔,再用双手慢慢来回搓动闻香杯,使杯中香气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 至于啜茶方式,与潮、汕地区无多大差异。3.红茶品饮红茶,人称迷人之茶,这不仅由于色泽红艳油润滋味甘甜可口,还因为它品饮红茶,除清饮水思源外,还喜欢调饮,酸的如柠檬,辛的如肉桂,甜的台砂糖,润的如奶酪。品饮红茶重在领略它的香气,滋味和汤色,所以,通常多采用壶泡后再分洒入杯。品饮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尝味。饮红茶须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斟饮,细细品味,方可获得品饮红茶的真趣。4.花茶品饮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于一体,茶的滋味为茶汤的本味,花香为茶泌之精神,茶中学教师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香气芬芳的特有韵味,故而人称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花茶常用有盖的白瓷杯或盖碗冲泡,高级细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冲泡,高级花茶一经冲泡后,可立时观赏茶在水中的飘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渗出和茶泡色泽的变幻。当冲泡2~3分钟后,即可用鼻闻香。茶汤稍凉适口时,喝少许茶汤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结合的方法使茶汤在舌面来回流动,口尝茶味和余香。5.细嫩白茶与黄茶品饮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制作时,通常将鲜叶经萎凋后,直接烘干而成,所以,汤色和滋味均较清淡。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通常制作是示经揉捻,因此,茶汁很难浸出。由于白茶和黄茶,特别是白茶中的白毫银针,黄茶中的君山银针,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因此是以观赏为主的一种茶品。当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黄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赏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品饮前,可先观茶干,它似银针落盘,如松针铺地,再用直筒无花纹的玻璃杯以70℃ 的开水冲泡,观赏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动,最终个个林立的过程,接着,闻香观色。通常要在冲泡后10分钟左右才开始尝味。这些茶特重观赏,其品饮的方法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


通透人生三道茶

在云南大理古城漫游,听当地人推荐,这里是白族聚居区,其民俗民居颇有特色,于是欣然前往。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杯、馨香的茶味,氤氲着浓浓的茶文化气息。根据指点,客人从右至左依次捧起茶杯,小口地啜饮,感觉茶味各不相同。第一杯,茶水色泽酽酽的,香气扑鼻,只有小半杯,入口清苦,在舌尖可以领略茶水苦凉清香的况味;第二杯,茶汤倾入八分满,除了茶叶,还添加了少许红糖、乳扇、核桃仁等,因此分外甘甜,但又甜而不腻,教人不由得一饮而尽;第三杯,茶约六七分满,茶汤中内容更丰富,有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桂皮、姜片等,我们学着主人样,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与佐料均匀调合,一边口中吹气,趁热饮下,领略到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蜂蜜味甘,绿茶则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往往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苦水的浸泡之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即是最好的证明。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杯、馨香的茶味,氤氲着浓浓的茶文化气息。根据指点,客人从右至左依次捧起茶杯,小口地啜饮,感觉茶味各不相同。第一杯,茶水色泽酽酽的,香气扑鼻,只有小半杯,入口清苦,在舌尖可以领略茶水苦凉清香的况味;第二杯,茶汤倾入八分满,除了茶叶,还添加了少许红糖、乳扇、核桃仁等,因此分外甘甜,但又甜而不腻,教人不由得一饮而尽;第三杯,茶约六七分满,茶汤中内容更丰富,有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桂皮、姜片等,我们学着主人样,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与佐料均匀调合,一边口中吹气,趁热饮下,领略到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蜂蜜味甘,绿茶则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往往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苦水的浸泡之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0467.html

上一篇:大吉岭茶

下一篇:三七花普洱沱茶的功效有哪些?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