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你的普洱茶不好喝,是因其后发酵能力不够!

2020-11-12

茶多酚更多的价值除了它具备天然抗氧化功能外,更多的则是它在发酵后产生的衍生物质。

我们知道,普洱茶在经过了特殊工艺加工后,直至包装的完成,实际并没有完成最终的产品的塑造。尚需一个陈化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普洱茶与白酒、葡萄酒有极为相似的一面。这些酒类在经过了蒸馏之后,立刻进入窖藏阶段,其陈化的时间有的达到十年、二十年之久才能上市,有的则时间更长。

普洱茶的陈化,其时间要求比酒类更为严格,历史上出现的“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习俗,证明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远远超过酒类。

普洱茶之所以需要陈化,是因为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相对普洱茶生茶而言,其前期所有工序都是为发酵做准备的,而真正的发酵,是在陈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有人将陈化阶段称为自然发酵(或后发酵)阶段;相对普洱茶熟茶,虽然也经历了人工渥堆发酵,但在出堆后,仍需一段陈化时间,其品质才能进入佳境,只是陈化时间相对生茶缩短了很多而已。

说得更直白一点,普洱茶是“变”的艺术。这与绿茶的“变”,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以普洱茶内含的叶绿素为例,普洱茶(生茶)生产的最初,其叶绿素的含量与绿茶一样都很高,但陈化过程中,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又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聚合成为黑色素(melanin)。

这时,绿茶“变”了,是伴随大量有害物质的滋生,最终导致霉变——实际上是“变质”。普洱茶也“变”了。而普洱茶的“变”却是物质的转化,是酶促反应的结果,形成大量的衍生物质,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这是因为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能使空气中的氧气透过已经破坏了的茶叶组织(普洱茶晒青过程中的多次揉捻以及后来的紧压成形,都对茶叶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使多酚氧化酶能够顺利接触到茶叶的酚基低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酮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

这种状况也使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发酵前,茶多酚含量很高,发酵后茶多酚指标则迅速衰减。这种发酵没有因茶多酚的衰减而使普洱茶走向霉变,而是将其大量的酚类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并导致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衍生物的出现。

这里需要附带说明一点,即社会上对茶多酚始终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才是好茶。其实,茶多酚摄入人体后,尤其是进入人的肠道后,对人体内的微生物区系和代谢活体产生的影响,到目前都没有定性的结论。

目前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只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而不是食品营养强化剂,更没有被列入药典的原料药。茶多酚更多的价值除了它具备天然抗氧化功能外,更多的则是它在发酵后产生的衍生物质。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对红茶的青睐与台湾、香港对普洱茶的追捧,并不在于红茶和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指标有多高,而在于茶多酚降解的衍生物质所具备的营养价值。

cY316.com延伸阅读

揭开普洱茶“发酵”的神秘面纱什么是普洱茶发酵?


现代科学对发酵的定义是: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长培养和化学变化,大量产生和积累专门的代谢产物的反应过程。

什么是发酵?

发酵作为一种现象,虽然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但在过去一直存在只知道发酵方法而不懂得其原理,对它真正的科学解释却是近200年来的事。19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巴斯葛(LouisPasteur)成功的发现发酵作用的原理。他在微生物研究中发现,空气中散播着无数菌类,其中有一种酵母菌,若落在适宜的环境中,便会进行缺氧呼吸,把糖分解后,使之产生二氧化碳及酒精。这种菌若落在面团中,二氧化碳气体会使面团发胀,从而制成松软的面包。这项发现为面包制造业揭开了古埃及留传下来的神秘之谜。现代烘焙教科书将面包定义为:面包是一种经过发酵的烘焙食品。它是以小麦粉、酵母、盐和水为基本原料,添加适量的糖、油脂、乳品、鸡蛋、果料、添加剂等,经过搅拌、发酵、成型、醒发、烘焙而制成的组织松软的方便食品。

英语中发酵一词fermentation是从拉丁语fervere派生而来的,原意为“翻腾”。它描述酵母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浸出液时的现象。沸腾现象是由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条件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过去,科学家们习惯将酵母的无氧呼吸过程称作发酵。

我们现在所指的发酵,与早先的概念也有不同。发酵是生命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和生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化学反应根据生命体本身所具有的遗传信息去不断分解合成,以取得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发酵产物是指在反应过程当中或反应到达终点时所产生的能够调节代谢使之达到平衡的物质。实际上,发酵也是呼吸作用的一种,只不过呼吸作用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发酵最终是获得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因而,现代科学对发酵的定义是: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长培养和化学变化,大量产生和积累专门的代谢产物的反应过程。

如何理解呢?

我们知道,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微生物生理学把生物氧化区分为呼吸和发酵,呼吸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发酵是生物氧化的一种方式。

发酵过程中的生物氧化方式是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细胞对能源有机化合物的氧化与内源的(已经经过该细胞代谢的)有机化合物的还原相耦合,一般并不发生经包含细胞色素等的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和电子传递磷酸化,而是通过底物(激酶的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能源有机化合物释放的电子的一级电子载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有机电子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发酵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细胞中的NAD是有限的,如果作为一级电子载体的辅酶NAD不能得到再生,就不能被回用,有效的电子载体就会愈来愈少,脱氢反应就不能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辅酶NAD的再生是生物氧化(包括发酵)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

因此,更简单的解释就是——发酵是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普洱茶的发酵改变了什么?普洱茶是发酵茶吗?


普洱茶的发酵与白酒类发酵有一个显著不同。白酒类发酵在蒸馏酒完成之后,转为液态发酵阶段,其酒体的外观改变不是很大的。如果不是酒类产品外包装标注年份或出厂日期,我们很难判断酒体的陈化年份。

但普洱茶不同。无论是它的外观还是内在品质都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愿将其称为“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原因。

在传统品鉴普洱茶的方法中,我们习惯从茶叶外观颜色、茶叶冲泡后汤色的变化、茶叶冲泡后叶底的变化、茶叶香气的变化、茶叶品尝中口感的变化等五个方面来加以鉴别。虽然这五个方面都属于感官审评范畴,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探寻普洱茶的从最初的选料到制作,包括后来的持续发酵及发酵条件等诸多因素一一评判。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

茶叶外观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固态发酵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是普洱茶发酵的一大特色。因此,在没有将其冲泡品饮之前,我们从茶叶的外观颜色就可以观察到发酵时间的长短。

如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主要指生茶),其外观颜色呈灰绿色,甚至有点灰白。这是因为普洱茶前期制作过程中的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叶绿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产生水解。因此,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的外观颜色不可能呈现墨绿色或翠绿色,如果有,则证明前期工艺不是晒青工艺,却是烘青工艺。因为烘青工艺是绿茶工艺,借助烘青中的高温将茶叶中的“酶”摧毁,保留叶绿素,使茶叶不产生酶促氧化的过程。

普洱茶(主要指团、饼、沱、砖)制作的最初,其外观颜色呈暗青色,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颜色出现明显的变化,具体是:暗青色—灰青色—灰浅红色—浅红色—褐色—深褐色。

当普洱茶外观颜色达到深褐色后,大约陈化期需要在五十年以上(湿仓茶除外)。之后的颜色变化将一直停留在深褐色中,无论是七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深褐色的外观始终保留,变化不大。

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普洱茶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时间的条件,也有陈化环境的影响。我们目前还不能给出颜色变化的时间表,就因为陈化环境(也可称为仓储条件),是普洱茶后发酵非常重要的条件。如在广东与香港陈化普洱茶与东北地区相比,其陈化的速度显然会快的很多。

什么是普洱茶的前发酵?


通常我们认为: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的茶类,实际上,普洱茶客观存在着两种发酵:前发酵与后发酵。

普洱茶大致可分为制作时的“前发酵”及制好之后的“后发酵”,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就比较清楚,例如台湾乌龙茶的发酵方法,是利用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来帮助叶内有机物质及儿茶素的氧化,简单的说,所谓的发酵度,泛指的就是儿茶素(或茶单宁)氧化的程度,一般坊间皆以%来表示,如轻发酵茶在15%以下,中发酵茶在20%~35%等,依照制茶者所需要茶叶的风味及口感来决定发酵的程度,一旦茶叶经过杀青后,就大致决定了,要改原有的发酵度及滋味,只能透过后续的焙火技术及自然长时间陈化的后发酵才行,但前者只能补足茶叶中局部发酵不足的部分及调整茶汤中的滋味结构,而后者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陈放,茶汤才会变得柔顺,但往往要喝之前,还是要经过再一次的焙火走水,茶汤才会甘醇爽口,否则超过10年以上的乌龙茶,滋味会愈变愈淡。

而普洱茶又是如何呢?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流程非常简易,即将采收的生叶,放在锅内用手揉捻去菁,让其自然通风至干燥为止,一般含水率在9%左右即可,而做好的毛茶,叫做“晒青毛茶”或称“晒青”,归在毛茶类,但是与其它如蒸青及炒青的绿茶相比,不论颜色、滋味、口感却大不相同,那是因为大部分的绿茶,讲求的是尽量不要发酵,让茶叶保持愈鲜爽愈佳,而晒青却不同,在曝晒的同时,实际上茶叶已经开始发酵,尤其是云南属高海拔区,紫外线的辐射能量很强,即使是几小时的曝晒,都足已让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发酵,再加上自然风干时,茶叶本身含水量甚高,也带动茶叶内有机物质的氧化,因此若将其归类在不发酵的绿茶,实在会让人误解,(所以笔者也不能认同目前云南流行的现代烘青普洱茶制法,因为即使是低温烘青,都会造成日后后发酵的困扰,此点,有机会再论述)。

而普洱茶在制程中的前发酵原理大致与乌龙茶相同,都是靠茶叶本身内含的多酚氧化酶来进行发酵,但是为什么茶叶在杀青后,居然还能够在太阳下曝晒而不会积水或变红,原因何在?着实困惑了笔者数年之久,此部分一直到深入云南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锅炒揉捻时间的掌控只有几秒而已,并未将茶叶内的多酚氧化酶全面钝化,跟一般杀青的意义不同,比较贴切的说法,应该叫做“去青”,而书上写成杀青,实有误导之嫌。既然不是杀青,又为什么要多这一道手续呢?(实际上最古老的云南茶制法,是直接将生叶放在室外太阳下边揉边晒干为止)。这就好比料理师傅在炒青菜时,都会将青菜放在滚烫水中划一下,再放入锅内炒,如此先将表面的细胞膜破坏,并去除叶面的青味,再炒时,青菜就能保持鲜绿,且不容易变黄变黑,并可缩短炒菜的时间。而普洱茶的“去青”,在某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只是普洱茶的奥秘之一,真正复杂的是在毛茶制成后,其陈放的“后发酵”过程。

什么是普洱茶的渥堆发酵?


普洱生茶和熟茶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生茶没有经历过渥堆发酵,熟茶经历过渥堆发酵!那渥堆发酵到底是怎样的一门制茶工序,让生茶和熟茶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距离呢?渥堆发酵原理渥堆发酵是形成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是模仿普洱茶自然发酵而采用人工方法加速茶叶陈化的过程。1973年才成功研究出来。一百千克毛茶加进40千克水,推积在室内三四天或一个星期之久,使茶叶转为褐色,粗青气退减。看似极其简单的工艺,却暗藏玄机。因为渥堆发酵的温度、通风效果、水分,翻推时间都能影响一款茶的品饮口感,即便是一样的毛料,发酵时间不一样,其后期的口感也会不同,甚至连收藏价值也会因此变得不一样。有些熟茶会出酸也和此有关!如果在渥堆发酵时,极其讲究熟茶发酵的程度,过度发酵的熟茶,很容易会“熟透”了,不利于后期转化,相反,保留一定的青度,便保留普洱茶的活性。活性好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才成为真正的可能。“渥堆发酵”工艺流程1、晒青毛茶湿水湿水量一般是毛茶总重量的30%—40%,茶叶的细嫩度高,湿水量则相对调低。2、堆放毛茶堆放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高度在1米左右,有利于创造集温条件。3、盖上棉布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分、温度。但并不是整个发酵过程都要盖住。有经验的师傅会根据堆子的温度,水分分布来决定这块布何时打开,何时又盖上,打开哪个位置,打开多久。4、翻堆解块这是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一个办法。一般说来,发酵过程前30天,要翻堆4次。以后看成熟情况,有时需要第5次翻堆,翻堆是为了让堆子的茶叶发酵均匀,温度稳定。5、开沟这个需要有经验的预见性。茶叶渥堆发酵的成熟度基本靠制茶师对茶性的把握以及成品茶的品质目的来决定。开沟就是将堆子开成一条一条的沟状,一开始每天都要开一次,从中间对开。这样有利于水分快速抽干,堆温下降。这是一个关键过程,开早了茶叶发酵就不到位,开迟了会发酵过头。6、摊晾茶叶基本没有热度,水分也基本恢复正常后,就不再开沟,直接将茶叶摊平,晾干。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的意义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的出现,是为了加速晒青毛茶发酵的时间,提前获得可以当即品饮的顺滑而醇厚的口感,就是为了实现普洱茶的即时消费。因此不少普洱新熟茶会有渥堆味,这就需要放置一段时间,也因此,新的普洱熟茶会让人喝了上火。渥堆的本质其实就是人工加速普洱茶的陈化。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进行缓慢的后发酵,而要形成茶性温和、口感醇滑的风味,到达似熟茶的状态,需时短则十年,长则几十年。通过洒水使毛茶潮湿来培养微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降低茶叶中的茶碱、多酚类等刺激性物质。这样的人为干预过程耗时大约一个半月到三个月,大大加快了普洱茶的发酵速度,节约了时间、空间,缓解了生产资金压力,更推动了普洱茶行业的快速发展。再者,普洱茶的渥堆发酵也是内含物质自我氧化的过程,可以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熟茶经过轻度发酵,具有大量有益人体的菌种,并且茶性温和,暧胃,养胃。用中医理论来说,熟茶基本是偏温性的,是最适合女性及其中老年人饮用的茶叶了。

这些“细节”竟是普洱茶不好喝的根源!


好茶遇到懂它的人会释放出它全部的芬芳,遇到不了解它的人便很有可能会白白浪费了一壶好茶。在与茶友们交流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茶友说:“明明茶是一样的,就连泡茶的水、器皿、投茶量等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自己泡出来的茶就是没有别人泡的好喝呢?”但其实这些看似没有什么问题的泡法,很有可能在一些你不曾注意到或者是不小心忽略的细节上出了问题。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成为了你泡的普洱茶不好喝的根源,快来看看这些冲泡普洱茶的“细节”你都get到了吗?

1、用手接触茶叶

在我们泡茶的过程当中,手难免会接触到茶叶,似乎无论撬茶、装茶还是泡茶、品茶,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没所谓,但你若是想要泡好一杯茶,这些细节的问题就需要注意,我们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到茶叶。

因为我们的手上带有汗、油脂等异杂物,这些物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茶的口感滋味。所以,我们在泡茶之前要洗净双手。取茶的时候可以用竹摄子、投茶用茶勺等器具而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茶叶。

2、开水反复煮沸

很多朋友图省事,经常会一次性煮很多水,把烧水壶灌满烧一壶,等到下一泡如果水温不够了再继续加热,但其实泡茶的时候是非常忌讳把水反复加热烧开的。因为反复加热对水质不好,会造成水中的含氧量过低,水的活性不够,以至于泡出来的茶口感滋味也不好。

建议大家:泡茶水煮沸1-2次即可,不要长时间、反复煮沸。一次煮水不要太多,煮完用完最合适,下一泡再重新煮水冲泡即可。当然您可以用专业的烧水壶煮水,因为这类烧水壶有保温的效果,可以长时间保持水温,你也就不用反复煮沸了。

3、泡茶不温杯烫盏

温杯烫盏看似可有可无,其实对泡好一杯茶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温杯烫盏可以清洁茶具,将喝茶人尽快带入喝茶的情境当中;另一方面温杯烫盏可以提升泡茶器具的温度,有利于茶性的释放,使得泡出来的茶更香。如果是冷天或者是气温比较低的时候,温杯烫盏可以避免壶或者盖碗中的水降温太快而达不到泡茶需要的水温。

4、不是所有的茶都得用沸水冲泡

冲泡不同的茶叶所需要的水温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茶都得用沸水冲泡,这还得看冲泡什么茶而定。如果你冲泡的是一些娇嫩芽头制成的茶,过高的水温会导致冲泡出来的茶又苦又涩,甚至把茶烫坏,使得茶叶的耐泡度降低。

5、长时间泡在水里

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对于普洱茶也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冲泡方法。很多朋友不喜欢用功夫泡法冲泡普洱茶,反而喜欢用个大杯子来泡茶。这样虽然简单方便了许多,但这样泡茶,茶水长时间浸泡在一起,泡久了茶汤会非常苦涩,而且没有香气,滋味也不好。这时建议茶友们选择飘逸杯、快客杯等简单的茶具冲泡。

6、正确认识留根法

我们在泡茶出汤的时候,到底是要把茶汤全部沥干还是留一点在壶里呢?有些人认为沥干茶水好,因为可以避免上一泡的茶汤影响下一泡的茶汤;而有的人又认为留下一点茶汤可以提高茶叶的耐泡度或者说是保证茶汤口感滋味的均衡。

我们建议大家:冲泡普洱生茶最好一次性把水沥干,避免久泡;如果是冲泡紧压的普洱熟茶,特别是老茶头这类可以采用留根法,绿茶、黄茶也可以采用留根法,但茶叶的耐泡度,我们认为更多的是与茶叶品质相关,而非留不留根。

7、不注重个人卫生

这一条比较少见,但依然存在。有些朋友泡茶的时候,不注重个人卫生,直接用手给客人拿杯子、凑近公道杯或者盖碗盖子闻杯香、出汤过程中壶太烫分段出汤……这些小细节很有可能会造成你泡出来的茶不好喝。

如何提升品鉴普洱茶的能力?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其妙处就在于它历久弥新,经年累月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像是一件用时光雕琢的艺术品,让人领略它的“陈韵”。但如何品鉴一款普洱茶,如何鉴别一款普洱茶的陈化潜力是很多新茶友都不太了解的,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品鉴能力呢?

抓住本质,建立口感标准

对于很多刚接触普洱茶,或者对普洱茶有一定兴趣,还在观望阶段的茶友,他们对普洱茶还处在一个懵懂的阶段,不太了解好的普洱茶应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对于这一类的茶友,想要培养自己品鉴普洱茶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影响一款普洱茶品质的本质因素,通常我们认为是这三点:原料、工艺、仓储。

其中原料的本质(内涵物质)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品的后期品质差异,工艺和仓储决定了茶品后期陈化的潜力。在明白了影响品质的本质因素以后,就可以开始试喝了,建议不要从高端茶入手,选一两款品质比较均衡的生茶和熟茶,耐心的多喝几泡,以此建立自己对普洱茶口感的一个正确标准。

感受不同年份茶的口感差异

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对普洱茶口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候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了,试着感受普洱茶在陈化后口感上的变化差异。茶友们可以试着对比不同年份的茶,如果喜欢,甚至还可以直接入手一整提,边放边喝,这样我们对普洱茶的陈化变化,会有更明显、直观的体会。

一般来说,生茶的陈化每五年为一个阶段,但每一年又或多或少会有些改变。通过比较不同的茶叶,喝懂它们之间相似的东西。同时也试着区分它们的不同点,了解原料等级对口感的影响。

找到自己的口感喜好

当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普洱茶的口感规律以后,我们就可以尝试更多各种各样的普洱茶了,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口感喜好和收藏策略。这个阶段推荐茶友们可以尝试一些小产区、小山头茶,如孔雀系列就是一款有着独特烟味的特色小产区生茶。最后还可以试试一些纯料或名山茶,说不一定还有惊喜哦!

经历完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后,就算是新人也差不多已经算是普洱茶入门了,但不要自满,普洱茶品鉴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体系,要时刻保持空杯以待的心态才能学到更多东西,但我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普洱茶的方法,所以后面的路也会变得通畅的多。

为什么同样是古树茶,你的却不好喝?


六大茶类划分的依据是其工艺的不同,普洱茶自成一个茶类自然也是因为其工艺的特殊性,所以了解普洱茶工艺就尤为重要。

先来说普洱生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包装。

在普洱茶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揉捻”,“揉捻”技术在普洱茶制作的环节中常常被轻视和忽略,而茶叶揉捻的轻重对茶叶的品质,特别是对普洱茶成品茶在后期的陈化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影响。

到底有何影响呢?今天,昆仑说茶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重温一下,茶叶揉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揉捻”

揉捻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杀青结束后就进入“揉捻”阶段。揉捻是晒青毛茶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通过“揉”和“捻”的动作,将近似自然叶片形态的杀青叶,使杀青叶叶面积缩小,揉卷成一定形状的过程。揉捻的主要目的如下:

1.破坏叶片组织,使其细胞裂开,叶内汁液流出,在揉捻裹卷的过程中黏附在叶条上。茶叶干燥后,这些汁液就会凝集在叶表面,用开水冲泡时,可溶性的物质就容易全部浸泡出来。揉捻使叶片细胞挤揉裂开的程度叫“细胞破碎率”。

不同茶类对细胞破碎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绿茶一般要求达到40%-45%;“滇红”功夫条茶要求达到72%以上;分级红碎茶要求达到90%以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细胞破碎率要求达到38%-45%。

细胞破碎率越高,茶汤的滋味越浓烈,但不耐浸泡。反之,茶汤滋味淡薄,耐泡性增强。因此,普洱茶外形色泽的油润程度、茶汤色相的亮度、滋味浓醇厚度等,与揉捻很有关系。揉捻不足的普洱晒青毛茶,外形色泽淡薄少油润,汤色浅薄味平淡。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古树茶,滋味却千差万别。

2.揉捻还要使杀青叶叶面积大幅缩小,塑造完美外形、提高产品经济价值。我国茶叶的外形种类很多,至少不低于十八种,常见的有螺形(如:碧螺春)、针形(如:南京雨花茶)、条形(如:云南滇红茶)、扁形(如:西湖龙井)、拳曲形(如:安溪铁观音)、珠形(如:绍兴珠茶)、尖形(如:太平猴魁)等等。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属于条形茶,追求条形的“紧、圆、直”,忌讳“松、扁、碎”,是中国茶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制,其揉捻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手工揉捻是古老的工艺技术,普洱茶绝大部分产区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尚需引起注意的是:由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属于条形茶中的直条茶,所以在手工揉捻叶条时,要始终保持揉捻叶运动方向一致,尽量避免出现反方向揉捻。

看完上面这些专业术语,茶虫们是不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通俗点来说,揉捻就是破坏茶叶叶表组织,使得茶汁溢出并为片状茶叶造型,或“美容”。

这个时候呢,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所谓的茶汁啦。茶汁即茶叶内含物质(茶叶水浸出物),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这些物质决定了普洱茶的品质或口感。揉捻茶叶时,外界力量的介入破坏了茶叶细胞组织,使得茶叶内含物质在有氧的条件下得到充分混合。

揉捻程度轻重的差别

茶叶揉捻的程度较轻,所制作成的普洱茶制品在后期转化如何?

在茶叶揉捻过程当中,若揉捻的程度较轻,对茶叶的叶表组织破坏性较小,内含物质溢出相对较少,这样制成的晒青毛茶,条索外形相对粗松、紧结度较小。利用这样的晒青毛茶制作的成品普洱茶,新茶在冲泡过程中,出汤时间相对较慢,其耐泡度也相对较久;在后期存储中,由于干茶的条索相对粗松,其成品茶的内部空间透气性较好,陈化速度也就相对较快。

相反,若揉捻的程度较重,对茶叶的叶表组织破坏性较大,内含物质溢出相对较多,这样制成的晒青毛茶,其条索相对紧实。利用这样的晒青毛茶制作的成品普洱茶,新茶在冲泡过程中,前几泡需快速出汤,耐泡度相对较差;在后期存储中,由于干茶的条索相对紧实,其成品茶在后期的陈化速度较慢,且程度较轻。此外,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过重,会致使部分较嫩叶片的经络折断,叶底的完整度较差。

事实上,有经验的普洱茶晒青毛茶制茶师都知道,茶叶的产地、种类、老嫩程度等诸多因素,都是正确评估揉捻程度的重要条件。所以,针对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必须巧妙掌握揉捻的轻重,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总体来说,在后期存储的相同时间里,揉捻程度不同的成品普洱茶,陈化效果大不相同。适度揉捻对于普洱生茶的后续转化至关重要。

贡聘号主导普洱茶“轻度揉,低温杀青”的原生工艺,初始有青草气味,长期转化极其持久的甜韵。

从15年开始,我们每年为诸位定制了纯料古树高品质的茶,推出之后,获得诸多茶友的追捧,今年私人定制开启,我们特对逐项事宜做一说明:

一、我们今年定制6个易武产区的茶,在小微产区,取精致品质,共分为三星,五星两个级别定制;

二、今年采用采取预付款购买的方式,定制按照所需品种预付款,买多少付多少,价格高于预售价至少20%哦;

私人定制特别说明:

整提定制,以内票,饼背,笋壳为主要个人信息;饼内飞私人定制,需在两提以上。另,散买用户,直接在平台进行购买;

三、保障:若订得茶与预期介绍不符,或者在收到后有任何异议(重点,满意度低于95)均可无条件退款,退茶,隔年,可以进行加价10%回收;

四、定制产品如下:

1.易武,三星,357g生饼,调整为280元单饼,一提7饼,整提起订,42片送七饼;

该产品预售结束后,零售价为350元,第二次提价到400元,隔年到550元;

易武国有林野生茶核心原料,由古六山与易武部分小微产区料拼配而得,三个山头,由昆仑监制,茶融易武汤香,蜜香浓郁,兼得韵底,跨越号级老产区及印级新区原料,极具收藏价值,陈化两年。

2.倚邦,五星,357g生饼,调整为650元单饼,一提7饼,整提起定,两提送一饼。

该产品预售结束后,零售价为750元,第二次提价到880元,隔年到950元;

倚邦为古六山核心产区,大黑山据易武产区最大茶王树,茶区特质以易武独具后期陈化特质的厚、韵为核心特征,是大号级茶早期核心配料,所谓“老”易武,指的是倚邦以始的茶区,精致的工艺,和19年温暖的气候变化,使得倚邦花蜜香十分浓厚(其他地方为浓艳),倚邦作为曾经王者,一般是在千元级别价格段位,

3.刮风寨,三星,357g生饼,调整为700元单饼,一提7饼,整提起订,三提送一饼。

该产品预售结束后,零售价为800元,第二次提价到980元,隔年到1080元。

刮风寨茶王树,为新易武茶区最核心产区,超微产区性能之王,

茶王树是麻黑之后,代表易武原野花香,融花蜜、甜韵特征为一身的综合性能之王,茶王树产量非常稀少,鲜叶收购及加工经历漫长,三星茶王树比16年茶山行臻品更有所提高,也几乎在性价比,收藏价值上,对标行业纯高杆(至少5000一饼1200g)之外的所有单品,直面pk,值得长期囤货,且三星茶王树几乎为最高级,

4.弯弓,三星,357g生饼,调整为1800元单饼,一提7饼,整提定制,三提送一饼。

该产品预售结束后,零售价为1980元,第二次提价到2200元,隔年到2600元;

瑶族人部落兴起的地方,目前贡聘号及茶虫定制核心原料大树茶主要由被认为:贡瑶的后人,和曼松王子山村乡的两个村落的人提供核心资源,弯弓实际上是小微产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其浓郁的花蜜香和持久的韵感,经久不忘,19年弯弓在18年基础上有所升级,品质接近当年凤凰窝。

5.铜箐河,五星,357g生饼,定制价1400元单饼,一提7饼,整提起订,三提送一饼。

该产品预售结束后,调整为1600元,第二次提价到1800元,隔年到2200元;

铜箐河成名在初期茶友定制茶王树之后,强烈的山野气韵和花蜜香味,夹杂厚度极好的底蕴特征,舌尖回味不散的甜度一次为人熟知,作为小微产区的核心产品,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在相似段位的茶品价格一般超过2800/饼价格,该价位的收藏品质,可谓小微产区的性价比之王,

6.王者曼松,五星,200g生饼,定制价2300元单饼,一提7饼,整提起订,两提送一饼,四提送三饼。

该产品预售结束后,调整为2600元,第二次提价到2800元,隔年到3200元;

曼松为皇家贡茶之源,王子山一带,沙土质生长的茶树体型矮小,茶树形类似于于武夷山系岩茶品种,矿物质是茶香味合成物质重要的物质基础,王子山也成为曼松主要产地,但行业人极少可以喝到王子山曼松,大多是背阴山所产。

王者曼松为贡聘号(润土茶虫的品牌)注册商标,昆仑在19年始,于王子山建立初制中心,为茶虫制作远低于行业价格的曼松茶品。

王者曼松甄选曼松中质优曼松,以对汤香贡献度最大的工艺为基础制作,经过3年陈化的曼松,细腻柔软的香味初显,舌底鸣泉,甜度十分持久,在口腔完全散开,十分难忘。

为什么你的普洱茶刚买来时好喝,过段时间后就不好喝了呢?


最近有茶友提问:为什么普洱茶刚买回来时好喝,过段时间却变得不好喝了呢?下面由编辑云胡为茶友们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会喝茶还要会存茶

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同时对存储条件也十分讲究,如果普洱茶在存放了一段时间之后反而没有刚买来的时候好喝了,有可能是存储不当影响了茶叶的口感,因此不仅要会喝茶,还要学会存茶。好端端的普洱茶,若是因为保存不当而影响了口感滋味,那实在可惜。

特别是茶友们自己在家里面存放普洱茶的时候,首先要避免把普洱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茶叶的吸附性很强,普洱茶也不例外,如果茶叶吸入异味是会影响口感的,厨房、卫生间或者放置化妆品的地方,就不要用来存放普洱茶了;其次还要避光,在阳光直射下,酚类物质和叶绿素更容易氧化,从而使茶叶容易变色和变质,普洱茶就变得不好喝了;最后,千万不要把普洱茶放在冰箱里,茶友们要切记,冰箱不仅会使普洱茶受潮变质,还会影响茶叶陈化的效率,普洱茶就不能“越陈越香”了。

散茶不易长期保存

普洱茶按外观形态可分为散茶和紧压茶。散茶保留了茶叶原汁原味的鲜爽,未经高温蒸压成形,条索完整且清晰分明,能够仔细的观察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并且散茶可以即泡即取,不似紧压茶那般需要先用茶针或者茶刀撬开后才能冲泡。越来越多的茶友喜欢在春茶上市时买一些散茶来尝鲜,品味一下新茶的滋味。

然而散茶却不易长期保存,散茶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氧化速度加快,内含物质尚未进行转化就在空气中挥发,若存放时间久了,原有的香气和滋味就容易散发掉,就会觉得不若刚买来的时候好喝了。所以散茶更适合现饮,不建议茶友们长期存放,若是想要存些茶慢慢喝,还是选择紧压茶为佳。

普洱茶也有“低谷期”

其实茶叶也如人一般,会经历“低谷期”,普洱茶的低谷期即是新茶茶香褪去,而陈香未显的时期,这时候的普洱茶滋味平淡,整体口感和刚出来时的新茶及陈化后的老茶皆不可同日而语。存放了一段时间的普洱茶变得不好喝,也有可能是遇到了它的低谷期,这就需要茶友们给它一点时间,让它重新“振作”起来再喝。

那么问题又来了,普洱茶的低谷期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呢?知道了这些不就可以很好的避开这个时间段了么。笔者要告诉大家,普洱茶的“低谷期”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还真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与茶叶存储环境、存放量等都有关系。干燥寒冷的存储环境,普洱茶氧化缓慢,就会在比高温高湿环境下存储的普洱茶低谷期要明显;存茶量少要比存茶量大的低谷期明显。

对茶叶也会失去新鲜感

普洱茶毕竟不是米饭馒头,尤其是经常喝同一款茶的情况下,刚开始喝的时候还挺享受,慢慢就感觉滋味不如刚开始喝那时候满足了。喝茶也是会失去新鲜感的,同一款茶喝多了就会弱化了它的优点,转而去寻找它有什么缺陷,当然也就觉得没有刚买来的时候那么好喝了。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天天山珍海味、鱼翅鲍鱼会腻,普洱茶款式多种多样,建议茶友们偶尔换换口味,尝试一下其它款茶,或许过一段时间再来喝这款已经喝腻了的茶,又会重拾新鲜感了。

喝茶心态很重要

都说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好心情是品茶的关键,如果心情不好,喝茶就失去了滋味。普洱茶是需要慢慢品的,其中的色、香、味、韵等都需要心平气和的去感受。如果觉得普洱茶变得索然无味,没有刚买来的时候好喝,有可能是喝茶的时候恰逢心情不好罢了。

我们在城市喧嚣中行走,疲惫烦闷在所难免,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泡一壶普洱茶,让自己沉浸在清爽的茶香当中,除却了内心的繁冗,自然也就能喝出茶的好滋味。心烦意乱之时喝茶,不要评价普洱茶的优劣,只有心态对了,茶味才对。

普洱茶刚买来的时候好喝,过段时间却变得不好喝了,其中原因有很多,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让你的普洱茶越陈越香。

什么是普洱茶的有氧发酵向厌氧发酵的转化?


1、有氧发酵向厌氧发酵的转化——原始发酵最科学的方法

普洱茶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这两个阶段的轮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酵链条。

普洱茶是延续千年制作工艺的茶品。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的科技工作者发明了“渥堆发酵”这一快速发酵方法。但传统的制茶方法(即现代人称之的“生茶”)仍是普洱茶制作的主流。而且,普洱茶的极品基本都来自于这部分产品。

2、传统的制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普洱茶的发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为有氧发酵。主要体现在普洱茶初制阶段,即晒青阶段。它包括①茶叶採摘,②脱水,③回软,④杀青,⑤揉捻,⑥晒干,⑦复揉,⑧分拣等。在这个阶段,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

在这一阶段,普洱茶的“揉捻”显得尤为重要,基本采用“重力揉搓”的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同时,多酚氧化酶在接触到茶叶的酚基低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酮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完成普洱茶初级氧化阶段。即有氧发酵。

第二阶段为厌氧发酵阶段。普洱茶在初制加工之后(晒青毛茶),必须将其紧压成型,即团、饼、沱、砖等。这样做目的,不仅便于后续的持续发酵,也是连接发酵的延续。普洱茶界习惯上称谓的“后发酵”就是指普洱茶在紧压成型后的长期陈化过程。

3、紧压成型后普洱茶的发酵与前面有氧发酵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有氧发酵主要针对的是散形茶。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的发酵则进入到厌氧发酵阶段。因为茶叶在紧压成型后,除了表面与空气接触外,其内部则是缺氧状态,这恰恰有利于厌氧发酵的发生;因此,普洱茶的“后发酵”基本借助的都是紧压成型的方式。

其次,自然界中有氧菌与厌氧菌分工是不同的。有氧发酵更多的是完成一组物质的生物氧化,而厌氧发酵是将有氧发酵不能完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普洱茶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这两个阶段的轮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酵链条。因此,历史上留传下来的陈年普洱茶,基本上是以团、饼、沱等紧压成型模式出现,极少见到散形茶。因为散形茶只存在有氧发酵的过程,缺少厌氧发酵的程序,必然造成散形茶后续的演变呈碳化的趋势。

为何说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


为何说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只要是发酵,就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这个要求实际上就是以“高温、高湿”为主。普洱茶特有的微生物及其固有的酶,只能在“高温、高湿”的状态下,产生渐进的酶促反应。这种酶促反应有一个“最适温度”区间,它的起始温度是在15℃,温度每增加10℃,其酶促反应加快。但超过50℃,酶蛋白会出现变性,反应速度下降。

因此,普洱茶陈化过程的“最适温度”应在15~50℃之间。广东、香港、台湾等全年温度基本上都在20℃以上,其春季、秋季也经常在30℃以上,夏季更是经常在40℃左右,且早晚温差不大。基本符合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的要求。而云南一年四季,处于“高温、高湿”的时间则很短。且冬季的温度经常在10℃以下,早晚温差较大。这就自然出现一个现象,同样的普洱茶,存在广东、香港、台湾与存在云南比较,其陈化的效果不同。前者陈化速度快于后者。

普洱茶的发酵离不开一定的“湿度”,通常意义上的“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的繁衍。普洱茶陈化过程“最适湿度”为55%~85%之间。广东、香港、台湾除冬季外,一般的湿度都在70%以上,冬季的湿度也在55%以上。而云南全年绝大部分湿度在70%以下,冬季和秋季更是在50%以下。使普洱茶陈化的效果低于广东、香港、台湾地区。因此,地理位置——大环境的优势使广东、香港、台湾成为普洱茶后发酵地的首选。

普洱茶发酵分三步:初级发酵、二次发酵、后续发酵普洱茶发酵是怎么回事?


凡是发酵食品,其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酵体系。普洱茶也不例外,但它更具自身的特色,堪称发酵食品中的“一绝”。

普洱茶的发酵由三大部分组成:初级发酵、准发酵(也可称二次发酵)、后续发酵。

初级发酵是在晒青毛茶过程中,通过特殊环境中微生物菌群自然接种完成,它是在普洱茶进入准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由于它具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加之晒青过程对茶菁有较大改变,已具备发酵的特质,故称之谓初级发酵。

准发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发酵(普洱生茶),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压成固态形状,有团、饼、沱、砖等形状;二是人工发酵(普洱熟茶),是现代发明的新工艺,是将晒青毛茶通过“渥堆”发酵的方法快速发酵,再蒸压成固态形状——团、饼、沱、砖。我们之所以将这两个工艺过程称为“准发酵”,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完成所有的发酵过程,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都有“年份”的要求,都需要后续发酵,确定普洱茶最佳品饮时间及品质,只是要求时间不同罢了。虽然普洱熟茶具有较明显的即饮性特点,但存放三年以上的熟普洱与新出堆(指渥堆)的熟普洱其品质、口感差距仍然很大。

后续发酵也是我们俗称的“后发酵”。它是普洱茶在紧压成团饼、沱、砖等形态后,进入固态发酵最后一个过程——品质再造。这个过程与前两个发酵过程不同,如果说前两个过程是在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完成的话,那么最后的一个过程,则是由存茶者(或商家、或消费者、戓生产企业)完成的。

普洱茶自古就有“存茶一说”,存茶并不是摆着好看,或者因为它是“稀缺资源”。而是“存茶者”依据各自对普洱茶的理解,通过存储中温度与湿度等诸多因素的把握,总结出一套或若干套的方法,将普洱茶“锻造”出更优异的茶品,准确地说,是品质再造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过程。

很多“存茶者”与云南的茶山,以及生产普洱茶的企业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存茶过程的诸多经验,如干仓、湿仓之说等等,都付诸了“存茶者”大量的实践与智慧。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关系,是绿茶及其它茶类很难看到的。应当说,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不仅仅是云南普洱茶制作者及生产企业的独创,更多地体现茶山——生产者----消费者的“群体智慧”。这种“互动”的关系,唯普洱茶界独有,也是普洱茶独特价值的体现。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 究竟什么叫做“后发酵”?


所谓后发酵,是指经过高温作业(如杀青、干燥)以后进行的发酵。它是相对于“前发酵”而言的,红茶发酵是在高温作业——干燥之前进行的发酵。

普洱茶属于哪一类茶?

“普洱茶,饮茶者的最终归宿”,此句一出,几乎道出了所有普洱茶爱好者的茶路历程及品饮心声。因普洱茶原料是云南特有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口感滋味醇厚浓酽,使其无论从口味上还是身体的需求度上都具有强烈的侵略性,让长期品饮者“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那么普洱茶究竟属于六大茶类中的哪一类呢?就此问题,学术界有很多的争议:传统理论认为普洱应当属于黑茶,因为从工艺上来说它属于后发酵茶,近年发现普洱茶与黑茶与众不同,很快被大众接受,普洱茶又被作为单独的茶类分出。什么是后发酵?

有专家认为熟茶才能称之为普洱,生茶只能叫做晒青绿茶,有学者认为普洱应该属于单独一类特别的茶,因为它的特点不同于任何一类。众说纷纭下无唯一定论,哪种理论似乎都是有道理的,而对于普洱茶的痴迷者来说,我们只管喝就好了,无论它被归为哪一类,我们依然爱它,不是吗?但就“后发酵”这个概念来说,是无人质疑的,究竟什么叫做后发酵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老师说:所谓后发酵,是指经过高温作业(如杀青、干燥)以后进行的发酵。它是相对于“前发酵”而言的,红茶发酵是在高温作业——干燥之前进行的发酵,乌龙茶部分发酵是在高温作业——杀青(锅炒)之前进行的发酵。普洱茶是干燥作业以后的发酵,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都是杀青作业以后的发酵,性质基本相同。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你的普洱茶不好喝,是因其后发酵能力不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135.html

上一篇:黑茶除了能减肥还有很多好处

下一篇:普洱茶气味(六)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