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幼龄茶树护理技术

2020-11-10

幼龄茶树护理包括抗旱防冻,间苗补缺,耕锄除草,合理施肥,定剪修剪,打顶轻采和病虫防治等。此处只阐述一、二龄期内的抗旱防冻,间苗补缺两项内容,其它技术措施在有关章节中叙述。

(1)抗旱防冻目前的农业生产,大部分还是"露天工厂",不良的气候条件,如干旱水涝,严寒酷暑,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可能造成农作物的死亡。灾害性天气给茶叶生产造成的危害,常见的有旱害和冻害。在长江流域,前者常出现在伏夏,后者发生于严冬。幼龄茶树由于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其受害程度要高于成龄茶树,故须特别护理。

①抗旱我国主要产茶省(区)气候条件的判别是很明显的。以气温和降水为例,我国南部海南岛的岭头,年平均气温为23.1℃,降水量为2414.6毫米;中部的杭州,年平均气温为16.1℃,降水量为1400.7毫米;而北部山东的蓬莱,年平均温为11.8℃,降水量为623.6毫米。但各地气候也有共同点,如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

海南岛旱季常出现在二二月到翌年四月,杭州在七至八月,山东则出现在十一月至翌年五月。这些都茶叶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降水特少的年份,甚至造成危害。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七至八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高温亢旱能持续数十天。

在这期间,茶叶季节产量也是全年最低的时期,而对幼龄茶树,特别是播种当年的幼苗和移栽苗,影响更大,如在管理上不采用相应的措施,常会出现焦苗和死苗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旱害。

茶树产生旱害的原因:

一是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耐荫和需水较多的特性。茶树在逐步北移过程中,这一特性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较之有些作物来说,耐荫和对水分的要求还是较高的。

二是幼龄期,尤其是出土当年的茶苗,由于茎叶娇嫩,地下根系扎得还不深,容易受害。

三是从环境因子来说,北方的干旱大风,南方的烈日高温,是常见的旱象天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茶树蒸腾作用显著增强,这时土壤如供水不足,就会出现供需失调,这种情况如发展到一定程度,轻则生长受阴,叶片受害,重则整株死亡。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创造了不少与旱害作斗争的经验,归纳起来有:

选择抗旱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受害程度。

灌水提高土壤含水量这是解决旱害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发展新茶园时要考虑水利条件,以便旱季灌溉。

地面覆盖减少蒸发就地利用杂草、农作物秸秆,在旱季来临前覆盖地面。一则可减少蒸发,降低地温,保蓄水分;二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可谓一举两得。幼龄休园铺草覆盖时,要防止"蒙头盖",否则在高温下茶苗会产生黄萎现象,不利茶苗生长。盖草用量,每亩三、四十担。

插枝遮荫遮荫保苗,对当年出土的幼苗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它的用材量也比地面铺草的方法节省,唯花工较大。遮荫物可选用麦秆、松枝、树枝等材料,在旱季来临前插于茶树的西南方,离茶苗15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在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这段高温期,起到遮荫保苗的作用。

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注意遮荫物不要捂住茶苗,就略呈倾斜,这样茶苗仍能受到露水滋润。遮荫期间要做好遮荫物的护理工作,发现遮荫物倾倒捂苗,要有时扶正。用麦秆作为遮荫物时,不宜整束直插,这样容易捂苗。具体操作时,可将麦秆中部对折后错开,基部扎捆,使之呈扇面形,即可将基部埋在茶苗西南方,起到遮荫保苗作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从茶籽播种到出苗期间,出土幼苗能达到早、壮、齐的要求,就大大提高幼苗的抗旱力。在苗期旱害调查中可以发现,受害较重的茶苗,往往是出土较迟,或者是旱季正在破土成长的幼苗,最容易的产生烙苗死亡现象。

因此采用秋播或春季浸种催芽后播种,是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在旱害调查中可以看出,高温干旱期来临前,苗高如能在5厘米以上,并有几片真叶开展的茶苗,抗旱力就显著提高。浅耕除草对提高茶苗抗旱力也有一定帮助。旱季又是减少杂草与茶苗争夺水分有效的方法。但浅耕除草要早,否则会弄巧成拙,反而加重旱害。引外,旱季勤施稀薄水肥,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增加养分,从而提高茶苗的抗旱能力。

②防冻茶树冻害有雪冻、风冻和霜冻等几中。长江以南以雪冻和霜冻为常见,而其它茶区这三种冻害均有发生。茶树受冻后,有赤枯和青枯两种表现形式,南部茶区以赤枯为主,北部茶区则两类兼有发生。霜冻和风闲在受冻后即现危害状,而雪冻是在溶雪过程中逐步出现冻害,在积雪期间,相反对茶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茶树具有一定的抗御低温的能力,但不同器官的抗寒力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报道,茶树叶、茎、根的抗寒力是依次递减的。在冻害调查中可以发现,茶树根系因有土壤保护,往往不易受冻。所以在生产实践中,茶树冻害发生演变的程度是叶片首先受害,继而扩展到茎部,只有在气温极度寒冷的情况下,根部才遭冻害。

冻害发生的原因,一是与气温有关系。从气候情况来分析,不外乎三个因素,即低温、干旱和大风。这三者往往是们随发生的,而低温是主导因素,干旱和大风可以加深冻害的程度。据山东省日照倒1971-1977年茶树越冬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指出,凡冬季负积温总值超过-100℃,极端最低温低于-10℃,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最长连续天数大于14天,这一年的冬季茶树就容易发生冻害。

此外,冬季降温剧烈,冻土深而持续期又长,这时大风和干旱也成了加深冻害的重要原因。二是与品种有关系。不同品种抗寒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品种耐寒些,有的品种抗寒性较差。从山东省引种的结果来看,该省试种初期,引种了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陕西等省的茶籽,经多年观察比较,证明安徽黄山附近的群体种在当地表现抗寒力较强。而在山东结实的地产茶籽。长势和抗寒力更强。三是与地理有关系。

冻害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茶园不同坡向也是冻害发生不一的相关因子。通常表现是,高纬度、高海拔和北向坡的茶园,茶树容易受冻,山谷和冷空气沉积的过道茶园,也容易受冻,四是与共园管理有关系。茶园管理不善,措施失当,也会造成茶树冻害。

防止冻害发生或减轻受冻程度的方法:

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各品种抗寒力大小是受茶树本身遗传特性决定的。因此,常有冻害发生的地区,在开辟新茶园时,对各品种抗寒力要做到胸中有数,要选择抗寒力强的品种作为下期引种的对象,同时要特别注意选留地产抗寒力强的茶籽扩建新茶园,从而争取从根本上解决茶树受冻问题。

物理方法保护冻害发生在寒流频繁的冬季和早春,借助有利地形和设置挡风物,可以收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南方高山和纬度较高的北方山区,发展新茶园时,要首先选择避风向阳的有利地形优先发展,这样可凭借山峰的屏障作用,起到防寒防冻效果;其次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地保留部分原有林木,注意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增设防护林带,这些都是永久性的保护措施,值得提倡和推广;此外,一、二龄茶苗采用埋土过冬(注意露顶和早春分期扒土),增设风障,地面铺草,也是防冻的有效措施。

化学药剂保护就是要用化学药剂保温,减少蒸腾,或者促进枝叶老熟,提高木质化程度,以增加茶树的抗寒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越冬期在茶树叶面和土表喷抑蒸保温剂,有一定的防冻效果。另有资料指出,在四月下旬、11月上旬喷2-4滴,对茶树越冬有帮助。采用化学药剂保护茶树过冬,是解决茶树安全越冬的一条新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寒力茶树培育管理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近年来从北方试种茶树的结果可以看出,茶树安全越东与种植前的土壤深翻、茶叶采摘、茶园肥水管理三方面的关系较密切。

山东省对茶园开垦质量特别重视,坡地一般都开成梯级茶园,土壤深翻80-100厘米,把这些作为技术规程的内容。无数实例证明,达到上述开垦标准的茶园,受冻程度就轻。幼龄茶树打头轻采期间,适当提早封园,对茶树安全越冻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山东省日照县采取白露前后停采,秋分前后摘去嫩梢,即行封园,可以降低茶树受冻指数。在茶园肥水管理方面,要灌足越冬水,施肥要做到早施重施基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这也是区别于南方茶区的施肥原则。

目前我国多数茶区基肥施用时期,安排在秋茶结束后的深秋或初冬,而不少北方茶区的实践结果表时,基肥施用时期以白露前后较为恰当。

这时施用基肥,根系愈合生长快,安全越冬效果好,这是受北方气候条件决定的。北方深秋初冬,气温和地温下降迅速,所以早施基肥,可以取得积极效果。追肥分次施用,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之一,而北方气温的年变化是早春回升慢,晚秋下降迅速。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前促后控的追肥方法,这也有别于其它茶区。

其具体做法是,春夏季节茶芽萌动时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以求促进茶芽生长;而秋季追肥不能太迟,否则新梢会出现"恋秋"现象,加深茶树冻害。因此,最后一次追肥不过八月关。增施磷钾肥,对提高茶树抗寒力是有帮助的。

此外,冬季地面铺草,蓬面盖草,对提高地温、减少冻土厚度和降低蓬面昼夜温差不一定效果。

(2)间苗补缺目前发展新茶园,多数采用茶籽直播。前面已经提到,有性繁殖的后代性状比较杂乱,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同时在播种茶籽时,考虑每丛最后定苗数是2-3株,因此每穴播种粒数也是酌情增加的。

基于这些原因,必须间苗,以使茶树性状相对一致,为今后快速成园,实现机械化采茶和茶叶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间苗工作应挖掘留优去劣,留强去弱的原则。在茶苗、二龄期内,在年生长结束后进行一次间苗工作。

中小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2-3株,大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1-2株。经过间苗的茶丛,要将根部松动过的土壤及时踏实,以利茶苗生长。间苗过程中因苗数过多而被间出优良性状茶苗,可用来补植缺丛,这样既解决部分种苗来源,同时由于取苗临近,宜于带土移栽,及时定植,所以补缺后的茶苗成活率也高。

在生产上,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有缺丛现象产生。茶苗缺丛后及时进行补植,并保证补植茶苗的成活率,对提高茶园单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否则会造成缺丛断行,茶园既不美观,产量也受影响。在一、二龄期内如不抓紧补植工作,今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补植工作也逐渐难以进行,成活率会大大下降,这是共同的经验。新菘园苗期的补缺工作,应选择同龄苗进行补植。移栽时应注意的事项。

Cy316.com延伸阅读

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技术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树种,为把茶树培养成“矮、壮、阔、密、重”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过去采用一年修剪一次的传统方法,一般需2~3年才能达到目的。而采用分段修剪技术,一般只需 1~1.5年便可达到目的。为推广此技术,现将主要方面分述如下:

一、标准与方法

分段修剪技术采用分批、分次、分段、轮回等修剪技术,人为控制和转移幼龄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抑制主干枝、中间枝的生长发育及高度,促进侧枝和低位枝的生长发育及粗壮度,从而改变茶树的自然生长形态,用较短的时间把幼龄茶树迅速培养成适中的高度(80厘~120厘米)、适度的复盖度(90~95%)、适当的叶层厚度(30~40厘米)、适宜的百芽重(大叶种40~50克,中小叶种 20~25克)和强壮的骨架枝、密集的生产枝、宽广的采摘面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第一次修剪宜在茶树离地10厘米处,枝条粗度达0.4厘米以上并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8片真叶时,用整枝剪在单行茶树主茎离地面8~10厘米(双行提高至18~20厘米)处进剪把上部枝条剪去。第二次修剪是在第一次剪后茶树新枝条茎粗达 0.3-0.4厘米或枝条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在上次剪口处提高8~12厘米将上部枝条剪去。以后各次依第二次修剪标准、方法进行,至可采用平面修剪标准时止。

二、修剪时间

宜在茶树生长季节(即2~11月)进行,不宜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寒冷时期进行。

三、注意事项

1、及时修剪

能否及时修剪是分段修剪的关键。因此,分批(达到标准进行修剪,不符合标准留待达到标准时再修剪)、分次(达到标准的也只能一次修剪1/2~2/3,其余下次才修剪)、分段(分第一层到第五层进行修剪)、轮回(每隔20天~25天进行一次修剪)、按标准(茎粗0.3厘米~0.4厘米,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片~8片真叶)及时修剪是至关重要的。

2、平衡修剪

为了使同一层内所有枝条经分段修剪后达到粗细均匀、生长平衡、分枝层次分明,修剪时对霸王枝、徒长枝、高位枝、中间枝应压低2厘米~3厘米,边侧枝、细弱枝则应提高1厘米~2厘米。

四、剪后管理

经过分段修剪的茶树,枝条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枝条数量成倍增长,养分的消耗增大,宜及时追肥补充营养。追肥以速效肥为主,缓效肥为辅,要求每次修剪后追肥一次,每次施尿素10千克或尿素5千克混入复合肥10千克。同时,应注意防虫治病,及时清除杂草,适时供水,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

五、适时平剪 当双行种植的茶树已培育成3层~4层分枝,每株已有20条以上的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或平行植茶树已培育出6层~7层分枝,每株已有70条以上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时,可用篱剪从茶树冠最大直径处进剪将茶树剪成水平型(大叶种)、面包型(中小叶品种)树冠。剪后实行边采摘边养蓬,上半年以养蓬为主,以采摘为辅;下半年以采摘为主,以养蓬为辅的采养结合的方法。至茶树基本封行后改用生产茶园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分段修剪幼龄茶树的技术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树种,为把茶树培养成“矮、壮、阔、密、重”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过去采用一年修剪一次的传统方法,一般需2~3年才能达到目的。而采用分段修剪技术,一般只需 1~1.5年便可达到目的。为推广此技术,现将主要方面分述如下:

一、标准与方法

分段修剪技术采用分批、分次、分段、轮回等修剪技术,人为控制和转移幼龄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抑制主干枝、中间枝的生长发育及高度,促进侧枝和低位枝的生长发育及粗壮度,从而改变茶树的自然生长形态,用较短的时间把幼龄茶树迅速培养成适中的高度(80厘~120厘米)、适度的复盖度(90~95%)、适当的叶层厚度(30~40厘米)、适宜的百芽重(大叶种40~50克,中小叶种 20~25克)和强壮的骨架枝、密集的生产枝、宽广的采摘面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第一次修剪宜在茶树离地10厘米处,枝条粗度达0.4厘米以上并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8片真叶时,用整枝剪在单行茶树主茎离地面8~10厘米(双行提高至18~20厘米)处进剪把上部枝条剪去。第二次修剪是在第一次剪后茶树新枝条茎粗达 0.3-0.4厘米或枝条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在上次剪口处提高8~12厘米将上部枝条剪去。以后各次依第二次修剪标准、方法进行,至可采用平面修剪标准时止。

二、修剪时间

宜在茶树生长季节(即2~11月)进行,不宜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寒冷时期进行。

三、注意事项

1、及时修剪

能否及时修剪是分段修剪的关键。因此,分批(达到标准进行修剪,不符合标准留待达到标准时再修剪)、分次(达到标准的也只能一次修剪1/2~2/3,其余下次才修剪)、分段(分第一层到第五层进行修剪)、轮回(每隔20天~25天进行一次修剪)、按标准(茎粗0.3厘米~0.4厘米,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片~8片真叶)及时修剪是至关重要的。

2、平衡修剪

为了使同一层内所有枝条经分段修剪后达到粗细均匀、生长平衡、分枝层次分明,修剪时对霸王枝、徒长枝、高位枝、中间枝应压低2厘米~3厘米,边侧枝、细弱枝则应提高1厘米~2厘米。

四、剪后管理

经过分段修剪的茶树,枝条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枝条数量成倍增长,养分的消耗增大,宜及时追肥补充营养。追肥以速效肥为主,缓效肥为辅,要求每次修剪后追肥一次,每次施尿素10千克或尿素5千克混入复合肥10千克。同时,应注意防虫治病,及时清除杂草,适时供水,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

五、适时平剪 当双行种植的茶树已培育成3层~4层分枝,每株已有20条以上的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或平行植茶树已培育出6层~7层分枝,每株已有70条以上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时,可用篱剪从茶树冠最大直径处进剪将茶树剪成水平型(大叶种)、面包型(中小叶品种)树冠。剪后实行边采摘边养蓬,上半年以养蓬为主,以采摘为辅;下半年以采摘为主,以养蓬为辅的采养结合的方法。至茶树基本封行后改用生产茶园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技术(2)


三、注意事项 1、及时修剪 能否及时修剪是分段修剪的关键。因此,分批(达到标准进行修剪,不符合标准留待达到标准时再修剪)、分次(达到标准的也只能一次修剪1/2~2/3,其余下次才修剪)、分段(分第一层到第五层进行修剪)、轮回(每隔20天~25天进行一次修剪)、按标准(茎粗0.3厘米~0.4厘米,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片~8片真叶)及时修剪是至关重要的。 2、平衡修剪 为了使同一层内所有枝条经分段修剪后达到粗细均匀、生长平衡、分枝层次分明,修剪时对霸王枝、徒长枝、高位枝、中间枝应压低2厘米~3厘米,边侧枝、细弱枝则应提高1厘米~2厘米。 四、剪后管理 经过分段修剪的茶树,枝条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枝条数量成倍增长,养分的消耗增大,宜及时追肥补充营养。追肥以速效肥为主,缓效肥为辅,要求每次修剪后追肥一次,每次施尿素10千克或尿素5千克混入复合肥10千克。同时,应注意防虫治病,及时清除杂草,适时供水,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 五、适时平剪 当双行种植的茶树已培育成3层~4层分枝,每株已有20条以上的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或平行植茶树已培育出6层~7层分枝,每株已有70条以上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时,可用篱剪从茶树冠最大直径处进剪将茶树剪成水平型(大叶种)、面包型(中小叶品种)树冠。剪后实行边采摘边养蓬,上半年以养蓬为主,以采摘为辅;下半年以采摘为主,以养蓬为辅的采养结合的方法。至茶树基本封行后改用生产茶园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技术(1)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树种,为把茶树培养成“矮、壮、阔、密、重”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过去采用一年修剪一次的传统方法,一般需2~3年才能达到目的。而采用分段修剪技术,一般只需 1~1.5年便可达到目的。为推广此技术,现将主要方面分述如下:

一、标准与方法

分段修剪技术采用分批、分次、分段、轮回等修剪技术,人为控制和转移幼龄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抑制主干枝、中间枝的生长发育及高度,促进侧枝和低位枝的生长发育及粗壮度,从而改变茶树的自然生长形态,用较短的时间把幼龄茶树迅速培养成适中的高度(80厘~120厘米)、适度的复盖度(90~95%)、适当的叶层厚度(30~40厘米)、适宜的百芽重(大叶种40~50克,中小叶种 20~25克)和强壮的骨架枝、密集的生产枝、宽广的采摘面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第一次修剪宜在茶树离地10厘米处,枝条粗度达0.4厘米以上并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8片真叶时,用整枝剪在单行茶树主茎离地面8~10厘米(双行提高至18~20厘米)处进剪把上部枝条剪去。第二次修剪是在第一次剪后茶树新枝条茎粗达 0.3-0.4厘米或枝条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在上次剪口处提高8~12厘米将上部枝条剪去。以后各次依第二次修剪标准、方法进行,至可采用平面修剪标准时止。

二、修剪时间

宜在茶树生长季节(即2~11月)进行,不宜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寒冷时期进行。

幼龄茶树“分段矮化法”修剪技术要点


幼龄茶树顶端生长优势明显,此时进行有效合理的定型修剪,对培养既丰产又稳产优质的茶树树冠结构及茶园园相显得非常重要。为此,笔者用5年多时间对分别于1989、1990、1991年定植的1600多亩幼龄茶园茶树进行了定型修剪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段矮化法”修剪技术,现将该法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事先确定投产后茶园园相目标在进行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前,首先应设计出要控制的茶树树高及高宽比,一般实施此法后,要求到投产时的茶树高度在70~75cm,最高不超过75cm,高宽比控制在1.0∶3.5或1.0∶4.0。

2.依据确定的茶园园相目标制定施剪步骤和标准(1)第1次定型修剪,主枝高控制在8~12cm,最高不得超过14cm;第2次定型修剪,在第1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2cm。此后,第3、4、5次依此类推,在相应高度处施剪,直到第6次定型修剪后高度达60~70cm,幼龄茶园进入初产期。(2)茶树生长达到定型修剪要求的标准高度、枝梢达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时施剪。(3)剪口下部全部留外侧叶片,剪口与叶片相平行,以利于冠面扩展和防止因剪口积水或细菌感染而影响茶树生长。(4)施剪时对病虫枝要全部剪掉,细弱枝依据枝条角度部分疏掉,特别是在1~3次定型修剪时,疏枝显得更为重要。(5)在每次施剪时,只剪达到修剪标准的枝条,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剪,待达到施剪标准时再及时施剪。(6)1~4次定型修剪工具只能用整枝剪,严禁使用大篱剪。此外,施足基肥、追肥和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是保证实施“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的田间配套栽培管理措施,必须严格认真抓好。特别是茶树刚刚施剪以后,此时若营养供给不足,伤口就不能迅速愈合,新梢就不能及时生长;若茶树刚刚抽出的嫩芽嫩梢被病虫危害,茶树就不能健康生长,下一次的定型修剪就不能及时进行,最终会影响“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技术的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的茶园,茶树骨干枝粗壮且分布合理,树冠结构理想,矮而整齐,蓬面形成快、覆盖度大,有利于茶树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机械采摘、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冠面管理工作的实施,最终能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茶树栽培目的。“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技术在幼龄茶园管理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幼龄茶园间作荞麦技术


荞麦全身都是宝:花是重要的蜜源;茎杆可做饲料及沤肥;荞壳也是很好的保健材料;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及其他禾谷类粮食所缺乏的芦丁和叶绿素,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可制成城乡人民喜爱的各种辅助食品,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的功效,同时还有清凉、消炎、帮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荞麦适应性广、耐寒、耐瘠、耐酸,即便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都可以种植。其生长期短(60-90天),不需要过多的养分和氮素,在比较凉爽的气候下开花。早在民国年间,荞麦在云南省梁河县山区和半山区就有种植且与玉米、马铃薯和萝卜等轮作。荞麦在晚秋种植,既可弥补前期其他作物的损失,又能充分利用秋季前期和中期的耕地水分和热量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粮增收。梁河县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而干湿季分明(干季为头年1 1月至次年4月,5至10月为雨季),宜茶自然条件优越,但茶区冬春旱情比较严重。全县现有幼龄茶园二万亩左右,大多位于海拔1400-2000m的山区和半山区,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及高山黄壤性酸性土壤适宜养生长且可达到取长补短目的。荞麦的生长期和盛花期是在秋末冬初,既可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7-8月及茶树的生长期(3月中旬至1 1月上旬);同时又可抑制茶园杂草的滋生,减少土壤水分蒸腾,且秸杆、落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抗旱、防霜、防冻、肥培地力作用。为提高幼龄茶园管理质量和增加茶农收入、降低茶园管理成本,梁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以茶为主,茶叶主业优先、作物套种合理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抓实幼龄茶园间套种矮杆作物的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目前在平山乡幼龄茶园中充分合理利用茶树行间空地间作的荞麦长势喜人,丰收在即。主要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一、 整 地

播种前应首先对所选茶园结合定型修剪、除草、施肥进行一次全面中耕,以达到疏松土壤、去除杂草、肥培地力的目的。茶苗根部附近用手拔除杂草,苗根30cm以内浅锄6~7cm松土除草,在30cm以外的行间进行20-30cm左右的深耕,并翻土埋草(剪下的枝叶),同时亩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kg或复合肥15~20kgo提土培根,敲碎土块,做到地面平整、表土疏松、清除杂物。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因地制宜选用甜荞或苦荞。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弃除瘪粒、破损粒、小籽粒,选留粒大饱满、均匀、种皮为淡绿色、无病虫、无霉变的新种。

2.播前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保证全苗、壮苗。方法有晒种、浸种、拌种等。晒种是在播种前选择晴天连续晒种1-2天,进行阳光紫外线消毒;浸种有提高出苗率和减轻病虫害作用,用35-40C的温水浸种10-15min,浮粒捞出弃掉,再把沉在下面的饱粒捞出凉干即可;拌种是取3~5kg草木灰在水中浸泡1-2天,在播种当天用草木灰液喷撒种子,10kg种子洒草木灰液lkg,并把草木灰残渣混在种子中拌匀,经3-4h后种子不结块,即可播种,能提高产量。

三、适时播种与合理间作

1.播种时间:秋季中后期,即9-10月,宜早不宜迟。

2.播种量:3.5-4.Okgi亩。

3.播种要求及方法:做到不毁茶园、不占茶带、不伤茶苗、从行间居中套作。每两条茶行间采用人工开浅沟条播或穴播为宜,开沟或打塘的深度为5~10cm;采取顺沟均匀撒播或按塘距20-25cm左右穴播;播种后,浅土覆盖,覆土2cm为好,不要超过3cm,这样有利荞种破土出苗。荞麦种植行与茶树不能靠得太近,至少应有30cm以上的距离,以不影响茶园生长。

四、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1.除草:在幼苗长至6-8cm时,结合间苗(使苗分布均匀)进行第一次人工除草;第二次在开花前进行,并结合培土,可防 荞麦倒伏,有利高产。

2.病虫害防治:秋荞的生长期间,大都避开了病虫害白高峰期,相对其他作物来说,病虫害不是特别严重。以开花其防虫为主,苗期防虫为辅。若发现危害时,应及时对症下药对粘虫、草地螟和钩刺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1倍液喷雾;还可用功夫、敌杀死等农药兑水600-700倍液啦雾防治。蚜虫用0.3u/o莫比郎3000倍液喷雾。

3.授粉:荞麦属异花授粉作物,开花时以昆虫、风力主粉为主,并结合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盛花期进行人-授粉,时间以晴天早上9:00~11:00为宜,两人拉着长绳或1‘竿横向轻动植株达到授粉目的,一般2~3天一次,要进行2-3次。

五、适时收获

由于荞麦植株上下开花结实的时间早晚不一,籽粒成褰不一致,边开花边结籽,又易落粒,故不能等全株成熟后才趔行收获。当荞麦全株的籽粒有扔以上变成黑褐色时,就面收割。提倡清晨收割,收割时轻割轻放,就地脱粒。脱粒后术荞杆均匀覆盖在茶行间,上用少量泥土散压可起到增温、侈湿、防霜、防冻、防草和培肥土壤等作用,有利于茶苗安全走冬及下年春茶发育成长。幼龄茶园的管理是建立丰产茶园的基础,通过实践证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荞麦是一项稳定茶产业、增加农民出入的好举措。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8769.html

上一篇:白毛猴的采制技术

下一篇:安吉白茶的冲泡也是门艺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