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采制技术介绍

2020-09-30

普洱茶采制技术

(一)采收

茶叶的采收,不仅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科学而严格的采摘标准,是“普洱茶”采收的前提。

“普洱茶”的采收,一般分春、夏、秋、冬四季。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夏茶于5-7月采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秋茶于8-10月采收,称花茶,茶质次于春、夏茶;冬茶很少采收,仅茶农适量采收自己饮用。

“普洱茶”采收的特点是:一次种植,多年采摘,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树龄分类采收。实行“集中采、集中留,春茶大采、夏茶中采、秋茶少采或蓬养;分批采、分批留,分批多次留叶采”的采收制度。对幼龄茶园的采收,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注意培养宽阔浓密的丰产树冠,为高产优质奠定基础。成年茶园的采收,以采为主,采养结合,切实执行各个季节采收的留叶标准。

(二)制作

在将茶叶进行人工或机械制作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程序,就是对采收的鲜叶进行评级分类,根据不同茶类的严格要求分类制作。

在历史的长河中,普洱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形成了“普洱茶”精湛的制艺和独特的品质。“普洱茶”在制作上,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传统品类为毛尖、粗叶,今已发展为普洱绿茶、普洱青茶、普洱红茶、普洱黑茶、普洱黄茶、普洱白茶6个品类,其制作方法详见下文。普洱紧茶,传统品类为芽茶、女儿茶制成的团茶、饼茶、茶砖,今发展为由6类散茶制成的普洱沱茶(含大、小沱茶)、普洱饼茶(含青饼、熟饼、方饼、圆饼、异型饼)、普洱茶砖3个品类;其制作方法,就是将散茶经过蒸(炒)后,装入各种品类模具并经特定工艺压制成型。

普洱紧茶,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功夫茶和机制茶两种。

普洱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揉捻时,根据轻→重→轻和老叶热揉、嫩叶冷揉的原则,使之通过揉捻达到条索紧、匀、细、直的要求。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晒干三种,并依此干燥方法不同将绿茶分为炒青、烘青、晒青三种。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普洱红茶 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普洱青茶 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普洱黄茶 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普洱黑茶 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普洱白茶 为轻微发酵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m.Cy316.com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的采制技术


(一)采收

茶叶的采收,不仅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科学而严格的采摘标准,是“普洱茶”采收的前提。

“普洱茶”的采收,一般分春、夏、秋、冬四季。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夏茶于5-7月采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秋茶于8-10月采收,称花茶,茶质次于春、夏茶;冬茶很少采收,仅茶农适量采收自己饮用。

“普洱茶”采收的特点是:一次种植,多年采摘,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树龄分类采收。实行“集中采、集中留,春茶大采、夏茶中采、秋茶少采或蓬养;分批采、分批留,分批多次留叶采”的采收制度。对幼龄茶园的采收,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注意培养宽阔浓密的丰产树冠,为高产优质奠定基础。成年茶园的采收,以采为主,采养结合,切实执行各个季节采收的留叶标准。

(二)制作

在将茶叶进行人工或机械制作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程序,就是对采收的鲜叶进行评级分类,根据不同茶类的严格要求分类制作。

在历史的长河中,普洱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形成了“普洱茶”精湛的制艺和独特的品质。“普洱茶”在制作上,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传统品类为毛尖、粗叶,今已发展为普洱绿茶、普洱青茶、普洱红茶、普洱黑茶、普洱黄茶、普洱白茶6个品类,其制作方法详见下文。普洱紧茶,传统品类为芽茶、女儿茶制成的团茶、饼茶、茶砖,今发展为由6类散茶制成的普洱沱茶(含大、小沱茶)、普洱饼茶(含青饼、熟饼、方饼、圆饼、异型饼)、普洱茶砖3个品类;其制作方法,就是将散茶经过蒸(炒)后,装入各种品类模具并经特定工艺压制成型。普洱紧茶,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功夫茶和机制茶两种。

普洱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揉捻时,根据轻→重→轻和老叶热揉、嫩叶冷揉的原则,使之通过揉捻达到条索紧、匀、细、直的要求。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晒干三种,并依此干燥方法不同将绿茶分为炒青、烘青、晒青三种。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普洱红茶 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普洱青茶 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普洱黄茶 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普洱黑茶 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普洱白茶 为轻微发酵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

云南翠华茶采制技术


翠华茶是云南省的历史名茶。产于云南省大关县翠屏山脚的翠华寺。该地产茶已有500多年历史,当时翠华寺产的茶称“金耳环”,为朝廷贡品和佛家朝拜峨眉寺的珍贵茶品。

翠华茶采制技术考究。清明前后采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左右,要求芽叶长度、大小、色泽均匀一致,保持芽叶新鲜。鲜叶进厂后立即在室内阴凉处进行摊凉,摊叶厚度8厘米左右,经6~12小时的摊放,芽叶失水减重5~8%,叶质转软,青气消失,方行炒制。炒制工艺主要有杀青、摊凉回潮、辉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搭、拖、压、挺、磨等几种手法,炒制时据原料老嫩、含水量高低、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不断变换,灵活应用。 杀青:当锅温120℃,投入摊放叶600~800克,采用抖、搭、拖手法,在破坏酶活性和失水的基础上做形,做形时降低锅温至70~80℃,这样既利于做形又可延缓叶内成份的变化,达到味醇形美的目的。杀青叶干度七、八成,历时12~14分钟。摊凉回潮,目的是使芽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便于煇锅和足干。摊凉历时40~60分钟。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辉锅: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干燥。当锅温60~70℃时,投入1.5公斤左右摊凉回潮叶,开始采用抖、搭的手法,当叶质转软,采用压、挺、磨手法,尽量将茶叶压扁磨平。辉锅过程,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用力程度由重到轻,这样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翠华茶。辉锅叶含水量为5%左右,历时约20分钟。 翠华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黄绿,香气清香馥郁,滋味甘醇可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乌龙茶采制技术


乌龙茶采制技术

采摘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要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又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采,即采取"小开面"采;产茶园生长茂盛,持嫩性强,也可采取"小开面"采,采摘一芽三四叶。

采摘季节:

闽南茶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期长,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体采摘期因品种、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为40-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网刚好,后期不粗老"

采摘方法:

长期以来,广大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虎口对芯采摘法"即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将茶叶采下。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 。这种采摘方法,优点很多,已得到普遍采用。其次,1980年以来,安溪大坪茶农创造出"等高平面采摘法"在不改变虎口对芯采摘法"的基础上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确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把枞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茶枞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长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进而增产提质。采摘时,应做至"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采取不同的工艺措施提高毛茶品质。

机械采茶:

茶叶采摘在茶叶生产中是一项颇费工本的劳动,一般要点茶园管理用工的50%以上。十多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大批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不少茶区采茶劳力十分紧张,采茶工资不断提高,导至制茶效益下降。因此,部分茶区采用了机械采茶。采茶机有单人背负式和双人抬式两种。一其工效、比人工采茶提高10倍以上,这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 

日光萎调:

它利用光能热量使鲜叶适度失水,促进酶的活化,这对形成乌龙茶的香气和去除青臭味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摇青创造良好的条件。晒青温度要求日光柔和余射,摊叶宜均薄,必要时可"二凉二晒",时间10分钟至1小时,其间翻拌2-3次。晒青程度,一般至鲜叶失去光泽,叶色转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捍有弹性感。晒青后要凉青,使其鲜叶"还阳""

室内萎调:

将采回的鲜叶摊放在笳篱上,静置于凉青架,酌 情翻 动2-3次使萎凋均匀,凉青一般不单独进行,而与晒青相结合,它的主要作用:一是散发叶面水分和叶温,使茶青"转活"保持新鲜度;二是可调节晒青时间,延缓晒青水分蒸发的速度,便于摇青在一天是对晒青不足的鲜叶,也是一种补救的方法。凉青的适度是:嫩梗青绿饱水,叶表新鲜、无水分。

摇青发酵:

茶青通过在摇青机中的摩擦运动 ,擦破叶缘细胞,从而 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1摇青时间: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 变软("活来死去"),俗称为"消青",以达到"绿叶红镶边"。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摇青的原则:

摇青要掌握 "循序渐进"原则 。摇青转数由少渐多,用力由轻渐重,摊叶由薄渐厚,时间由短渐长、发酵由轻渐重。摇青"五看":一看品种摇青:厚叶多摇,薄叶轻摇, 二看季节摇青:春茶气温低、湿度大,宜于重摇 夏暑茶气温高,宜轻摇 秋冬茶要求达到"三秋"即秋色、秋得、秋味、宜于轻摇。 总之,摇青要做到是"春茶消,夏暑皱, 秋茶水守牢"。三看气候摇青:南风天,轻摇,北风天,重摇。四看鲜叶老嫩摇青:鲜叶嫩,水分多,宜于晒足少摇;鲜叶粗老,水分少,宜于轻晒多摇。五看晒青程度:摇青晒青轻则重摇、晒青重则轻摇。看青"三步骤"(即看摇青适度):(1)摸 :摸鲜叶是否柔软,有湿手感;(2)看:看叶色是否由青转为暗绿,叶表出现红点 ;(3)闻:闻青气是否消退,香气显露。

杀青定型:

茶青在室内静置与翻拌,直至草菁味渐失,而香气微扬时,且制茶师认为发酵已发适中后,即可准备"杀青"(或称为炒青)。杀青的目的,就是以高温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香气散失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同时也因杀青时叶中水分的大量蒸散,使叶质变柔软,以利于揉捻成型及干 燥的处理。在杀青机未发明前,茶农们炒青只得用双手在锅中翻炒,此即"炒青得名之由来。天气凉爽还无所谓,大热天时其燠热难当,则是相当辛苦。现代用杀青机来杀青就较方便了,其温度约在160℃-180℃左右,可以随意调整,温度也较易控制,但仍需要相当的经验。炒青的时间必须控制得恰好,茶青要炒透,才可使茶叶香气高、水色青。起锅太早,茶青未熟透,则成茶将带有草青味 ;炒青过度,叶缘即有刺手的感觉,甚至炒焦味,任由怎么泡,也无法除去。一般包种茶类的炒青--揉捻--解块--与烘焙等程序重复都 不止一次,條型包种茶(如文山包种)通常是一至两回,球型或半球型包种茶(凍顶茶、松柏长青茶、明德茶及铁观音等),通常均须三至五回的团揉与复炒,一直炒到叶征柔软,接近成熟时,才可起锅。乌龙茶类因萎凋及发酵"的程度较包种为重所以茶叶在炒青前的水分含量较包种少,因此炒青的火候就较包种茶低,大约是包种火力的八成左右。再加上乌龙茶尤其是高极品的膨胀风茶重视白芽有无,不重视外观條索的紧结与否,所以炒青--揉捻--或团揉--解块--再烘焙等动作的火候力度稍低。

乌龙茶一直炒到茶叶呈银白色,叶缘稍干略脆,有些微的刺手感时即可起锅。然后再以清净的湿布袋盛装起来,呈放入谷斗内,上复湿布巾,将茶叶稍压实以促进闷热静置的回润作用,约经一、二十分,等茶芽变白,叶呈红、黄、绿色后即取出揉捻。这是乌龙茶特有的步骤,在种则无,在此归入杀青一并说明。制茶时,如有机会经过茶农家,置身于其间,阵阵茶香迎风扑来,令人精爽神怡,有如入芝兰之室。制得好时更有如自然的花香,有时惹来闻香而至的蜜蜂,除对蜜蜂 说声对不起外,还真会叫人谈茶的芳香,可说茶香比花香,甚至比花香尤有过之,那不是其他得材料所能比拟的。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加料茶,在茶中添加香料以助其香,这在古代已存在这种现象, 宋朝御用的团茶,就有添加龙脑等香精于茶膏中一起制造的情形,但《茶录》的作者蔡襄先生卻不以为然,当时建州站门茶也绝不使用香药加料,这恐怕是因为自然的茶香才是最芬芳的香味。

揉捻加工:

经5-8分钟的持续揉捻后,使叶片卷成条索,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粘附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浓茶汤。揉捻应掌握"趁热,适量,快速、短时"原则 加压要"轻,重,轻,"转速控制"慢、快、慢。

烘干:

碳火干燥烘焙是乌龙茶形成独特滋味的关键。其一般 火功的要求是:低温慢焙,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宜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拣剔:

拣剔包括机械拣剔和手工拣剔。主要是除去粗老畸形的茶片,拣出茶子、茶梗。经筛分处理后的中,上段茶,先经73型梗机拣剔后,再经阶梯式拣梗机或静电拣 梗 机拣梗,产生出各号茶的正茶及一号梗、二号梗等。各号茶的正茶及三口茶再经手工拣剔后,做到"三清一净"即茶中的梗 、片、杂物清,地下茶净,这样就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天目青顶茶采制技术


天目青顶的采制工艺技术主要有鲜叶采摘、摊放、杀青、炒二青(理条)、烘干等五道工序。

一、鲜叶采摘: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开始采摘,选择晴天上午待叶面露水干后,依茶芽生长程度,及时分次分批采摘。采一二朵后就要放在篮(筐)中。

采摘标准按不同等级分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最幼嫩细纤的顶谷,采摘标准为一叶包一芽,每500克干茶有芽叶2万多个。

二、鲜叶摊放:把采摘下来的鲜叶及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或竹帘)上,放在阴凉避风处,摊设6—8小时;雨天,高山采摘的鲜叶摊放时间稍长一些,待叶面水分阴干后再付制。

三、杀青:用斜锅或电炒锅杀青,投叶时锅温掌握在170℃左右,每锅投叶量250克左右。鲜叶下锅后,用双手(或单手)抛炒,炒至热气上升时实施抖和闷相结合的手法,多抖少闷。抖要抖得散,抖得匀。当叶质柔软,折梗不断,叶色转暗,失水率约40%时起锅。起锅后应及时将杀青叶抖散在竹匾上冷却。

炒二青(理条):炒二青在平锅或电炒锅中进行,锅温掌握在110℃左右,投叶量为150克左右。入锅后用右手抓起茶条,向两面扬抖入锅中,为形成条紧略扁,状似雀舌的外表打下基础。当二青失重20%左右时起锅,抖散在竹匾内摊凉冷却。

五、烘干:在地面上用黄泥糊成高约3厘米,直径略小于烘笼的泥圈,泥圈成放入木炭加热,并拣去烟柴头,然后在烘笼上垫一块白纱布,摊茶烘干。摊茶数量视烘笼大小而定,一般在250克左右,温度掌握在80℃左右,并及时翻动,保证干燥均匀。翻时动作要轻,以免茶芽断碎。待用手指捻茶叶成粉末时即为足干,则可下烘,其含水量为4.5%—6%。

天目青顶的品质特征:天目青顶条紧略扁,开似雀舌,叶质肥厚,银亮隐露,色泽绿润,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色、香、味俱佳。

绿茶莲心茶的采制技术


绿茶莲心茶为闽北、闽东一带优质细嫩烘青绿茶的统称,亦是莲心茶的前期成名茶品,创始期在明代中叶或稍前。

采摘:绿茶莲心茶采摘期在清明前后起至谷雨前结束,采摘标准为1芽1、2芽,以1芽2叶为主。

萎凋:鲜叶采回后应及时薄摊,进行自然萎凋或用萎凋槽进行低温吹风萎凋,温度不超过30度,萎凋至芽叶略呈柔软状态时,叶梢下垂、叶缘外卷即为智育。

杀青:需高温,锅温掌握220~240度,每锅投叶量3~3.5千克,全程扬起透炒,约需5分钟,至叶缘略现白点为适度。

摊凉:杀青叶出锅后在水筛上摊凉五六分钟,中间翻抖一次,让热气去除。

揉捻:先不加压,后轻压,注意保毫,保锋苗和避免形成扁条,历时7~15分钟,至茶汁忆初步外溢,叶已成条为适度。

毛火:将揉团解块均匀,即行毛火,温度掌握120~130度(进风温)历时18分钟(机烘),烘至七八成干。

凉索和渥堆:将毛火茶分层薄摊散热,逐步堆积成堆,堆厚20~25厘米左右,渥堆时间2小时以上,但以厚薄程度有所差别,堆厚可短一些,薄时长一些,使毛火茶回潮变软,叶温增高,促进茶多酚的非栈性氧化,使叶色由嫩绿转嫩黄。

足火:经摊凉渥堆之湿坯,再以100~120度温度足火,历时18分钟,即可达足干。

碧螺春采制技术的形成


最早对碧螺春茶采制工艺较为系统记载的是清未民国初朱琛写的《洞庭东山物产考》(1916年):“茶有明雨之名,因摘叶之迟早而分粗细也。采茶以黎明用指爪掐嫩芽,不以手揉,置筐中覆以湿巾,防其枯焦。回家拣去枝梗,又分嫩尖一叶二叶,或嫩尖连一叶为一旗一枪。随拣随放,做法用净锅入叶约四五两,先用文火,次微旺,两手入锅,急急炒转,以半熟为度,过热则焦散而香散,不足则香气未透,炒起入瓷盆中,从帝以扇扇之,否则色黄香减矣。碧螺春有白毛,他茶无之。碧螺春较龙井等为香,然味薄,瀹之不过二次,饮之有清凉醒酒、解睡之功。”

从上述资料看采摘时间从清明至谷雨,采摘标准从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采后要拣剔,然后入锅手工炒制,方法与现在相仿。

碧螺春系人工炒制,工艺复杂,各个茶农间手法所有不同。1952年前,碧螺春的炒制主要有杀青(当地称“朴”)、揉(当地称“揉”)、沥汁、搓团、焙干五道工序。其中沥汁工序是:当紧握茶叶能挤出茶汁时,起锅放在布袋里,浸入清水中洗漂,挤去茶汁,俗称“沥汁”。经沥汁工序制成的碧螺春条索纤细,外形美观,能卖出较好价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东西山成立供销合作社,开展茶叶收购业务,并实行茶叶干评湿评结合的评茶计价方法。沥汁后茶叶因滋味淡薄,得不到好价,再加上当地农业部门的宣传教育,就改掉了沥汁这道工序。1980年,江苏省茶叶学会“碧螺春品质风格研究组”集中省内茶叶战线的各方专家,会同当地制茶能手和基层干部参加,总结整理形成了现行的碧螺春采制技术。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1269.html

上一篇:探秘维西神秘的民间文化宝藏

下一篇:知茶论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